第四章第二节记忆系统

合集下载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记忆 心理学 记忆法
长时记忆的特点: ①信息保持时间长:1分钟以上,甚至终生; ②记忆容量无限:5万-10万组块或1015bits
③信息编码多为言语编码和表象编码存储;
④信息提取有两种方式:回忆和再认。
21
• 舌尖现象(TOT):知道长像、 特点,叫不出人名字,为什 么?
(编码检索时,出现形码和意
码,出不来音码。) • 为何用词造句利于记忆单词? (精细加工—意码)
22
长时记忆扭曲现象
• 并不总是公正的证人 ——冤案的发生
研究
23
催眠技術在犯罪偵查上之運用
• 催眠在恢復記憶擷取人類潛意識資訊上之價 值,以模擬犯罪現場影片為實驗材料,並以 自願受試的學生為實驗對象,在催眠前給予 受試者充分時間回想影片內容,據以回答實 驗設定的題目;然後在催眠中亦詢問受試者 相同的測驗題目,紀錄其答案,每一正確答 案均賦予分數,分析比較受試者催眠前後恢 復記憶之差異。
开始
3
第一节 记忆概述
一、记忆概念:就是人脑对有关信息进行编码、贮存和提 取的认知加工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三个 环节。 三个基本环节: • 识记:识别和记住事物,从而积累知识经验的过程。 • 保持:把已经获得的知识经验在头脑中储存和巩固的过 程。 • 再认和回忆: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再次出现在面前,能把 它们辨认出来的过程称为再认;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不 在面前把它们在头脑中重新呈现出来的过程称为回忆。
10
二、记忆的脑细胞机制
• 反响回路
– 概念:是指神经系统中皮层和皮层下组织之间存在的某 种闭合的神经环路。 – 特点:当外界刺激作用于神经环路的某一部分时,回路 便产生神经冲动。刺激停止后,这种冲动并不立即停止, 而是继续在回路中往返传递并持续一段短暂的时间。 – 作用:反响回路是短时记忆的生理基础。

第4章:记忆结构(课件)

第4章:记忆结构(课件)
第四章 记忆结构
自Abbinghaus开创记忆研究以来,记忆 研究的一个核心问题,也是认知心理学的一 个根本问题,就是记忆结构问题。
两种记忆说(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感觉记忆(瞬时记忆) 短时记忆(工作记忆),长时记忆包括
语义记忆和情景记忆。
第一节 两种记忆说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和核心
(一)两种记忆说的内容
3.Sperling猜测:被试看到的字母要多于报告
出来的。照他的看法,在字母卡片呈现完毕后,被试
有全部这些字母的鲜明的视觉图像,但是这些字母不
能一下子全部报告出来,当被试报告第4个或第5个字
母时,其余字母的图像就完全衰退或消失了,因而不
能被报告出来。
4.部分报告法(Partial Report):只要求被试
的结果可以绘制系列位置曲线(图4-2)。
3.实验结果
从图可知,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 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 回忆成绩较优,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 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学习忆成绩称作首
因效应,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
近因效应。
4.过去的解释(前摄抑制和倒摄抑制的原理)
(4)高等动物在被摘除海马以后,原已习得的反应保待无损,但
新的反应却难以形成或保持。
(5)Jarvik和Exman(1960)利用白鼠做的跳台实验,都说明存在
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二)自由回忆实验(Ebbinghaus首先发展出来)
1.做法是给被试按一定顺序相继呈现若干个音
节、字词或其他项目,然后要求被试尽量回忆出已学
被试报告该位置上的字母。该实验的结果与
Sperling是一致的,也表明视觉感觉记忆的作
用时间约250ms。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

第四章 幼儿的记忆

幼儿心理学(第2版慕课版)教案第四章幼儿的记忆(二)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瞬时记忆、短时记忆(1'内)和长时记忆演示实验:可见显示一组数字,10秒后消失,脑中记忆几个数字,此即短时记忆。

补充了解:陈述性记忆和程序性记忆;外显记忆和内隐记忆(新研究)思考:一个人记忆力水平高会表现在哪些方面?三、记忆的品质(一)记忆的敏捷性(记快)含义:记忆的敏捷性体现记忆速度的快慢,是指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记住的事物的数量。

做法:L尽量理解识记材料;2.运用适当的识记方法:编故事记忆法(又称导演记忆法)、连锁记忆法、定桩法、口诀记忆法首字母记忆法、归纳记忆法、图表记忆法、音乐记忆法、复述记忆法、联想记忆法、形象记忆法、超级记忆法(二)记忆的持久性(久)含义:记忆的持久性是指记忆的事物所保持时间的长短。

做法:L识记材料纳入到己有的知识体系中2.及时、经常的复习(三)记忆的正确性(对)含义:记忆的正确性是指对原来记忆内容性质的保持。

做法:L认真识记,在大脑皮层建立精确的、暂时的神经联系3.类似材料进行区分,防止混淆;4.把正确识记的事物同仿佛记忆的东西区别开(四)记忆的准备性(回忆快)谈话导入: 忆感知觉定义为例,分析记忆有哪些过程? 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再认和再现)三个基本环节 一、识记 (一)定义 是一种反复认识事物并在脑中留下痕迹的过程 谈话交流:识别并记住事物的记忆第一环节有哪些表现?即我们识记 事物有哪些表现? 试验体会:下面两组数字看你哪个记得又快又牢?为什么? A : 1 3 5 7 9 11 13 15 17 19 B : 3 7 1 9 4 23 6 4 O 12 识记分类: 1 .目的性、努力否: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 2 .材料关联、理解否:机械识记和意义识记 举例和学生一起再分析,巩固理解:E=mgh 的识记可以是意义识记也可以是机械识记,为什么?练习检测:判断以下分别属于哪种类型的识记?1 .你记得去年马路上发生的一起车祸2 .你按照老师要求,记住这首歌的旋律3 .你不懂“白驹过隙”何意,但是记住了4 .你充分理解《劝学》的意思并记住思考:幼儿的记忆更多使用的会是哪种识记方式?为什么?小结明确幼儿的特点:无意识记为主,经验所限更多使用的是机械识记。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二节-注意与记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二节-注意与记忆

教师资格证-中学教育知识与能力-第四章-中学生学习心理-第二节-注意与记忆[单选题]1.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江南博哥)和集中是()。

A.注意B.知觉C.想象D.观察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单选题]2.课堂上有的学生会开小差,这属于()。

A.注意的分散B.注意的转移C.注意的持续D.注意的分配参考答案:A参考解析:学生开小差是注意力不集中的表现,属于注意的分散。

[单选题]3.有了预定目的,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是()。

A.随意后注意B.不随意注意C.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有意注意也称随意注意,是有预定目的.必要时需要意志努力.主动地对一定事物所发生的注意。

[单选题]4.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

A.有意注意B.有意后注意C.不随意注意D.无意注意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熟练地骑车.打毛衣是有自觉目的,但是不需要意志的努力,因此是有意后注意。

[单选题]5.学生回答选择题时所使用的记忆过程主要是()。

A.识记B.保持C.再认D.回忆参考答案:C参考解析:学生回答选择题的记忆活动是再认,回答填空和问答题时候的记忆活动是回忆。

[单选题]6.人们在看动画片的时候,能把原本是静止的图像看成是在运动的,这是因为存在()。

A.幻觉B.感觉记忆C.静止运动D.错觉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这种知觉现象被称为动景运动,它产生的原理是由于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而不是由于错觉。

[单选题]7.关于感觉记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声像记忆的容量比图像记忆容量大B.声像记忆的保持时间比图像记忆时间短C.整体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D.采用局部报告法可以测查出感觉记忆的容量参考答案:D参考解析:声像记忆和图像记忆容量上没有差异,声像记忆保持时间较长,局部报告法可以测出感觉记忆的容量。

[单选题]8.短时记忆的容量是()。

A.3~6个组块B.5~9个组块C.6~8个组块D.7个组块参考答案:B参考解析:本题考查短时记忆的容量。

记忆结构

记忆结构

0s 0.1 s 0.15 s 0.30 s 0.50 s 1s
高音 Sperling于
1960设计
低音 四行字母
每行4个
中音 系统地改变
中音
时距
延缓回忆实验
80
实验表明:
50
图像感觉记
忆的作用时
间似乎在
0.5s以内,约
为300ms
点子实验
( Erikson 等 1967 )
实验假设: 如果能从前后呈现的两个图
片中看到那三个字母, 就说明 先呈现的图象(a)仍保留在感觉 记忆中,否则就说明先前的感觉 信息消失.
那么通过改变两组点子的呈 现时间和被试随后对3个字母的 确认情况,就可以揭示图像短时 记忆的规律.
点子实验
( Erikson 等 1967 )
实验结论: 被试确认3个字 母的概率随点 子图呈现时距 增加而下降. 图像感觉记忆 的作用时间约 为300ms 。
初始阶段和中 间阶段: 两种回忆接近;
1秒
结尾阶段: 即时回忆优于 延缓回忆.
两种记忆小结
两种记忆在某些方面有着明显的区 别,如容量、保持时间和作用。但在 其他诸如编码、遗忘原因等方面,两 者的差别并不像原先认为的那样大。
第二节 感觉记忆
图像记忆 声像记忆
感觉滞留
感觉滞留:当外部刺激直接作用于感 觉器官,产生感觉像后,虽然刺激作用停 止,但感觉象仍可持续极短的时间.
启示?
系列位置效应
词表中间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差,而起始部分和结尾部分的字词回忆成绩较优, 均高于中间部分。这种情况称作系列位置效应。
起始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首因效应。 结尾部分的较优的回忆成绩称作近因效应。
系列位置效应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程正方《心理学》第4章-记忆
克服这种现象的简便方法是当时停止回忆,经过一段时间后 再进行回忆。
三、再认和回忆
Ø 再认是指经验过的事物再次出现,感到熟悉并能识
别确认的过程。
Ø 回忆是指过去经验的事物不在眼前,能在头脑中重
新呈现并加以确认的记忆过程。
第三节 良好记忆品质的培养
一、记忆类型及品质的个别差异
(一)记忆类型的差异 (二)记忆品质的差异
回忆的平均数 4.47
15个由三个字母组成 孤立的英文单词
9.95
15个彼此意义相关联的 英文单词
13.55
一、识记过程
(三)良好识记依赖的条件
活动任务 材料数量和性质 不同分析器 主观心理条件
二、保持和遗忘
(一)保持及其特点
概念: 人们已经获得的知识和经验在大脑中巩固的过程。
信息储存的动态变化 (1)量的方面:储存信息的数量随时间的迁移而逐渐下降; (2)质的方面:①内容简略和概括;
②内容更加完整、合理和有意义; ③内容变得更加具体或夸张。
二、保持和遗忘
(二)遗忘及其种类、规律与原因
遗忘:是与保持相反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过去记住的事物不 能正确回忆或再认,或是错误地再认或回忆。
认与回忆。
遗忘的进程
遗忘的规律
是先快后慢 表明人类的遗忘不是均
速进行的,刚学过以后 在短时间内的遗忘比较 快,量也比较多 随着时间的消逝,遗忘 逐渐缓慢下来,到了一 定时间,几乎就不再遗 忘了
影响遗忘的因素
①识记材料的性质与数量 ②学习的程度(过度学习>低度学习) ③识记材料的系列位置 ④识记者的态度
第四章 记忆
记扑克牌世界冠军贝拉 日前在马来西亚吉隆坡举行的记扑克牌大赛中,该项赛事的 世界冠军贝拉再次证明了自己的实力:他在57秒的时间里记住了 一副扑克牌的顺序,并准确地把它们重新排列起来。

记忆结构

记忆结构

两个预测
• 预测一:若增加每个刺激的呈现时间,就将增加复述的时 间,使更多信息进入长时记忆,但不会对短时记忆产生影 响。 • 支持实验:Murdock做了类似系列位置效应的实验,但 将每个字词的呈现时间分为1s和2s。
• 实验结果:两种刺激呈现的实验结果都有系列位置效应。 呈现时间为2s的刺激系列起始部分和中间部分的回忆成 绩都优于呈现时间为1s的,但两者在结尾部分没有什么 差别。这说明增加刺激呈现时间确实有利于长时记忆,而 不影响短时记忆,证实了第一个预测。
第四节 加工水平说
• 一、加工水平
• 作用于人的刺激要经受一系列不同水平的分析,从浅 显的感觉分析开始,到较深的、较复杂的、抽象的和 语义的分析。感觉分析涉及刺激的物理特性,而较深 的分析则涉及模式识别和意义的提取。 • 加工深度依赖于刺激的兴致、可用于加工的时间和加 工的任务等。 • 实验支持:每次给被试呈现一个词,同时就该词提出 一个问题,让被试做出“是”或“否”的回答。问题 份3类,分别涉及字词的结构、语音和语义3种由高到 低的不同水平的加工。结果表明:加工愈深。所需时 间也愈多,语义加工需时最多;加工愈深,再认的成 绩愈好,同样以语义加工的成绩最好。
第四节 加工水平说
• 四、关于加工序列
• Craik和Lockhart原先认为,加工深度观点包含着必 然的、不可避免的一系列的加工阶段 • 但是后来,他们放弃了原先的观点。他们认为,虽然 感觉分析必然要在语义分析之前,但在其他的加工却 不是按上下级组成一系列的水平,而是一种编码的侧 向扩散即在某一个水平上,或者是较浅的水平或者是 较深的水平,加工在横向扩展开来。
第二节 感觉记忆
• 感觉记忆:也称“感觉登记”,指感觉刺激停止后
所保持的瞬间映像。

第四章记忆

第四章记忆

环节
二、记忆的作用
1.记忆在个体生存与发展中具有十分重要的 作用: 使心理活动成为一个统一、发展的过程 2.记忆是学习的重要条件 3.记忆是知觉、思维、创造的基础
• 记忆可以使你回忆过去, • 比如看过的电影,你的身份证号。 • 记忆还能使你每天的经验具有连贯性, • 例如:当你驾驶一辆汽车的时候,是记忆的
• 短时记忆中的信息是来自于感 觉记忆并对其进行操作、加工, 是正在操作的、活动的记忆, 只有当那些被加工、处理和编 码后的信息,才能被转入长时 记忆中存储,否则就会遗忘
1.短时记忆是 信息在感觉记 忆之后的高一 级加工水平阶 段
• 具有以下基 本特点
• 第一,短时记忆中的信息的保 持时间,在无复述的情况下一 般只有5~20秒,最长也不超过 1分钟
• 感觉记忆好比是整个记忆系统的“接待室”, 从感官输入的所有信息都要在这里登记并进行 初步加工以后才能进入短时记忆或长时记忆。
(二)短 时 记 忆
• 短时记忆是 指人脑中的 信息在一分 钟之内的加 工与编码的 记忆
• 与感觉记忆在功能上的区别是,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无意识的, 也是未经加工的感觉痕迹
长时记忆(long-term memory)
• LTM:信息经过充分的和有深度的加工 后,在头脑中长时间保留下来。
• 日常生活中随时表现出的动作、技能、语言、 文字、态度、观念,以至有组织有系统的知识 等,均属长时记忆。
2.长时记忆的编码
• 与短时记忆相比,长时记忆的容量与时 间,都是无限的。
1.什么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感觉记忆
• 感觉记忆又称感觉寄 存器或瞬时记忆
• 感觉性刺激作用后仍 在脑中继续短暂保持 其映象的记忆
• 如:输入短信验证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保持时间极短,视觉信息约在1秒钟内衰退,听觉信息约在4秒钟内衰退。
b.记忆容量较大
各种感觉记忆中,信息的储存量都大于可被利用的信息量,几乎进入感官的所有信息都能被登记。记忆容量的大小由感受器的解剖生理特点所决定,一般认为图像记忆的容量为9~20个比特
c.感觉记忆痕迹容易衰退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都是未经心理加工的信息,是尚未受到意义分析的信息,被登记的信息只有受到特别注意或模式识别,才能转入短时记忆,并在那里赋予它以意义,否则就会很快衰退而消失
c整体报告法与部分报告法
部分报告法实验:
呈现时间:50ms
报告方法:
全部报告法:记住的东西全部或者尽可能多的报告出来
部分报告法:记住的一部分报告出来,而不是全部
回忆率:
全部报告法:50%
部分报告法:100%
结论:感觉记忆存在,容量很大,信息保持时间短
(2)声像记忆:
声像记忆又叫听觉登记。指听觉系统对刺激信息的瞬间保持。
编码形式依赖于信息的物理特征,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容量较大,但只有一部分信息进入短时记忆
2、感觉记忆的编码
编码形式: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
(1)图像记忆:
视觉刺激停止后,视觉系统对信息的瞬间保持叫图像记忆
是指视觉器官能识别刺激的形象特征。
图像记忆存在的证据:
a斯伯林实验(1960)
b字母矩阵(呈现50ms)
1、有过一面之缘的人再次见面能相认
2、做选择题、判断题
3、做填空题、简答题、论述题
4、“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再认与回忆的比较
1、再认过程比回忆简单、容易。有的事情能再认,但不能回忆。
2、再认出现早。孩子生后半年内,便可再认,而回忆的发展却要晚一些。
B.长时记忆的提取效果:编码特异性
影响记忆提取因素:
二、短时记忆系统
1.定义
信息存储保持在5秒-2分钟之内的记忆
是从感觉记忆到长时记忆的过渡阶段
2.特点
保存时间:5秒-2分钟
容量限制:7±2
3.短时记忆向长时记忆的转换
短时记忆中经过复述的信息将被保留,并向长时记忆转移
精细复述:在复述时将新信息与已有知识整合
得不到复述的信息会很ຫໍສະໝຸດ 遗忘实验表明,短时记忆的遗忘主要是由干扰而非消退导致的
编码过程本身就是一个主动转化的过程,而且,在人们以后回忆时的解码过程中也有主观性。由于主观因素的存在,所以信息在转换过程中很容易出现记忆的错误。
情绪的影响:这项研究暗示着:由目击者指正犯人的审查程序很可能存在缺陷。
让目击者辨认哪一个是犯人时:额外增加心理负担,会作出把另一个人当成罪犯的错误判断。
判断哪是再认,哪种是回忆?
(2)再认
小实验:你的记忆能力如何?(上)
1、含义
指人们对感知过、思考过或体验过的事物,当它再度呈现时,仍能认识的心理过程。
(好友重逢、旧地重游)
2、达到再认水平的条件
1)识记的精确性和牢固程度
2)当前事物与以前感知事物及环境条件相似的程度
3、再认中的错误
对熟悉的事物不能再认:“面熟”“似曾相识
小实验:你的记忆能力如何?(下)
实验研究:让被试学习60个单词
如长颈鹿、小萝卜、斑马、打字员、拜伦
当被试将单词纳入动物、植物、人名、职业四个类别中时,记忆效果会明显提升。
2)表象编码
利用视觉,听觉,味觉和触觉等感觉
(2)编码对记忆效果的影响:加工水平理论
水平更深的加工比浅水平的加工更精细、更持久和更强烈
探究活动
体验记忆内容的动态变化
3.记忆的三个系统
教学难点
1.遗忘的进程
2.影响遗忘的因素与遗忘的原因
教学方法
1.讲授法
2.谈论法
作业布置
1、感觉记忆、长时记忆的概念
2、回忆、再认的概念
3、长时记忆的最主要特点、编码形式主要包括什么?
主要教学内容及教学活动
学生活动
第二节记忆系统
1.感觉记忆性质
是一种原始的感觉形式,是记忆系统在对外界信息进行进一步加工之前的暂时登记。
4.感觉记忆向短时记忆的转换
感觉记忆中只有能够引起个体注意并被及时识别的信息,才有机会进入短时记忆
5.感觉记忆的特点
a.具有鲜明的形象性
感觉记忆中的信息是未经任何加工的,按刺激的物理特征编码。例如在瞬间内呈现视觉刺激,感觉记忆就是将其原封不动地按刺激的物理特征加以登记。它没有受到英语字母“B”或数字“3”这种意义加工,而是按原样直接加以储存的。
重庆广播电视大学经贸学院
重庆经贸中等专业学校



课程名称
班级
年月日
授课人
日期
2013年月日
课题
第四章第二节
课时
课时
教学内容
1.记忆的概述
2.记忆系统
3.遗忘
4.记忆策略
教学目标
1.掌握记忆的分类
2.掌握记忆的基本过程
3.了解遗忘的因素
4.了解记忆术
5.掌握遗忘的进程
教学重点
1.记忆的概念
2.记忆的基本过程
事例:眼见并不为实
上世纪60年代曾有这样一个实验,最初让一名被测者看一只猫头鹰,而后将猫头鹰拿走;一段时间后,让被测者回忆猫头鹰的样子并把他记忆中的猫头鹰画出来。画完以后,再将画拿给下一名被测者看,过一段时间,让第二名被测者把他所看到的信息画出来……就这样一直传下去,到第十八名被测者时,猫头鹰已经变成了一只猫。
三、长时记忆系统
1、定义:指学习材料多次复习长久保持在头脑中的记忆。又称永久性记忆。
2、特征:
(1)记忆容量无限
长时记忆中的信息越多,越有助于记忆新东西,完全
不必担心长时记忆会被填满
(2)保持时间长久
(3)采用语义编码的形式
(4)对信息进行分类处理
3.长时记忆的编码
(1)长时记忆的编码形式
1)按语义类别编码
4.短时记忆的存储(1)复述
种类:
①机械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不断地简单重复。
②精细复述:将短时记忆中的信息进行分析,使之与已有的经验建立联系。
只有机械复述并不能加强记忆;精细复述是短时记忆存储的重要条件。
(2)短时记忆的遗忘进程:
没有复述的情况下,保持15s~30s,时间很短。
实验:皮特森
经过:让被试识记三字母连串后(apd clr iod)立即对某3位数进行“倒减3”的出声运算,如309-3=306,要求每秒钟减出1个数,以干扰被试的复述。
结果:间隔6秒,有68%的被试不能回忆,间隔18秒,则有将近90%的被试不能回忆起三字母连串。
信息进入短时记忆时,它的强度最大,易被我们所意识,但得不复述时,其强度会随时间推移而衰减,很快导致遗忘。痕迹消退说,这一假说认为,记忆痕迹得不到复述强化,其强度时间流逝而减弱,导致自然衰退。也可能是被某种目前还不清楚的生理过程所浸蚀,像海滩上的脚印被海浪冲刷掉一样。
塔尔文:编码特异性原则
提取线索与编码匹配时,效果最好
提取线索分类:
外部线索—刺激的特性及学习时周围的环境
内部线索—学习时的精神状态、心境和情绪
记忆是人脑对过去的反映。
从信息加工的角度,记忆是人脑对输入的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
记忆的三个基本过程之间的联系
4.长时记忆的提取
A.长时记忆的提取方式
(1)回忆内涵:是人们对过去经历过的事物以形象或概念的形式在人们头脑中重新出现的过程。
(每逢佳节倍思亲)
特点:回忆以联想为基础
联想:从一个事物想到另一个事物的心理活动
听觉的感觉记忆编码形式。
实验证据:
莫瑞“四耳人”实验(1965)
局部报告法优于整体报告法
表明:听觉通道同样存在感觉记忆,规律与视觉通道相同。
3.感觉记忆的存储
图像记忆存储容量
一般认为视觉感觉记忆容量的项目为9~20个或更多
声像记忆存储特点
容量:比图像记忆小,平均5个左右
时间:比图像记忆长,可达4s。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