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规范

合集下载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10]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10]

(新)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22一、概述本规范是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关于印发2022年工程建设标准规范制订、修订计划的通知》(建标【2022】17号文)的要求,由中国建造科学研究院会同有关单位经广泛调查研究,认真总结工程实践经验,参考有关国际标准和国外先进标准,并在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修订完成的。

本规范适合于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包括混凝土结构的设计、材料、施工、检测、评定等方面。

本规范同样适合于轻骨料混凝土结构及特殊混凝土的施工质量验收(有特殊要求的还应符合相应的有关规定)。

本规范中第4.1.2、5.2.1、5.2.3、5.5.1、6.2.1、6.3.1、6.4.2、7.2.1、7.4.1条为强制性条文,必须严格执行。

二、术语和定义2.1 混凝土结构由混凝土或者轻骨料混凝土及其配筋或者预应力筋组成的承重或者非承重构件及其连接部位。

2.2 混凝土由水泥或者水泥类粘结材料与骨料及水按一定比例拌合而成的人造石材。

2.3 轻骨料混凝土以轻骨料为骨料制成的混凝土。

2.4 特殊混凝土具有特殊性能或者用途的混凝土,如高强混凝土、高性能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纤维增强混凝土等。

2.5 配筋按设计要求在混凝土中埋设的钢筋或者钢丝绳。

2.6 预应力筋用于预应力混凝土结构中,承受预应力作用的钢筋或者钢丝绳。

2.7 钢筋笼由钢筋或者钢丝绳组成的空间骨架,用于支撑预应力筋或者配筋。

2.8 模板用于支承和定位未硬化混凝土的结构件或者装置。

2.9 支架用于支撑模板或者钢筋笼的结构件或者装置。

2.10 模板支架由模板和支架组成的整体结构。

三、设计与材料3.1 设计3.1.1 混凝土结构设计应符合《建造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22和《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22等有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1)设计说明,包括设计依据、设计原则、结构体系、结构计算、结构抗震、结构耐久性、结构施工等内容;(2)结构图纸,包括平面布置图、剖面图、节点图、配筋图、预应力筋图等;(3)结构计算书,包括荷载分析、内力分析、强度验算、变形验算、稳定验算、抗震验算等;(4)其他有关文件,如施工技术方案、特殊结构设计说明等。

混凝土浇筑最新规范标准

混凝土浇筑最新规范标准

混凝土浇筑最新规范标准混凝土浇筑是建筑施工中的重要环节,其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安全性和耐久性。

随着建筑技术的发展,混凝土浇筑的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以下是最新的混凝土浇筑规范标准:1. 材料选择:混凝土浇筑应使用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骨料、外加剂和水。

水泥应具有良好的凝结时间、强度等级和稳定性。

骨料应清洁、无杂质,粒径符合设计要求。

2. 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配合比应根据设计要求、施工条件和环境因素进行优化设计,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工作性和耐久性。

3. 搅拌工艺:混凝土应在专用搅拌站进行搅拌,搅拌时间应满足规范要求,确保混凝土的均匀性和稳定性。

4. 浇筑前的准备:浇筑前应对模板、钢筋等进行仔细检查,确保其符合设计要求和施工规范。

同时,应清理模板内的杂物,确保混凝土与模板的紧密结合。

5. 浇筑工艺:混凝土浇筑应分层进行,每层厚度不宜超过500mm。

浇筑过程中应使用振动棒进行振捣,以消除混凝土内部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度。

6. 养护措施: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养护,以防止混凝土表面出现裂缝。

养护方法包括覆盖、喷水、蒸汽养护等,养护时间应根据混凝土强度增长情况和环境温度确定。

7. 质量控制: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进行严格的质量控制,包括原材料检验、配合比控制、浇筑过程监督和成品检测等。

8. 安全措施:施工过程中应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确保施工人员的安全。

9. 环境保护:混凝土浇筑过程中应采取措施减少对环境的影响,包括控制噪音、粉尘和废水排放。

10. 验收标准: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应按照国家和行业标准进行验收,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外观质量符合设计要求。

以上规范标准的制定,旨在提高混凝土浇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这些规范标准执行,确保混凝土浇筑工程的顺利进行。

砼规范

砼规范

7.1一般规定7.1.1混凝土强度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J107的规定检验评定。

7.1.2混凝土宜使用非碱活性骨料,当使用碱活性骨料时,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宜大于3kg/m3;对大桥、特大桥梁总碱含量不宜大于1.8 kg/m3;对处于环境类别三类以上受严重侵蚀环境的桥梁,不得使用碱活性骨料。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应按表7.1.2确定。

表7.1.2 混凝土结构的环境类别注:严寒和寒冷地区的划分应符合现行国建标准《民用建筑热工设计规范》GB500176的规定。

7.1.3混凝土的强度达到2.5Mpa后,方可承受小型施工荷载,进行下道工序前,混凝土应达到相应的强度。

7.2配置混凝土用的材料7.2.1水泥应符合下列规定:1 选用水泥不得对混凝土结构强度、耐久性和使用条件产生不利影响。

2 选用水泥应以能使所配置的混凝土强度达到要求、收缩小、和易性好喝节约水泥为原则。

3 水泥的强度等级应根据所配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选定。

水泥与混凝土强度等级之比,C30及以上的混凝土,宜为1.1~1.2;C35及以上混凝土宜为0.9~1.5。

的规定,并应GB175水泥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通用硅酸盐水泥》4 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5 进场水泥,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的规定进行强度、细度、安定性和凝结时间的试验。

6 当在使用中对水泥质量有怀疑或出厂日期逾3个月(快硬硅酸盐水泥逾1个月)时,应进行复验,并按复验结果使用。

7.2.2 矿物掺料应符合下列规定:1 配置混凝土所用的矿物掺合物宜为粉煤灰、火山灰、粒化高炉矿渣等材料。

2 矿物掺合料的技术条件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粉煤灰》GB/T1596、《用于水泥中的火山灰质混合材料》GB/T2847等的规定,并应有出厂检验报告和产品合格证。

对矿物掺合料的质量有怀疑时,应对其质量进行复验。

3 掺合料中不得含放射性或对混凝土性能有害的物质。

混凝土通用规范电子版

混凝土通用规范电子版

混凝土通用规范电子版混凝土是一种常见且重要的建筑材料,用于构建建筑、基础设施和其他建筑工程中。

为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通用规范,以便规范混凝土的生产、施工和使用。

本文将从混凝土的材料、施工、强度要求等方面介绍混凝土通用规范。

一、材料要求混凝土是通过水泥、骨料、粉煤灰、粉矿渣、掺合料等材料的混合物制成的。

混凝土的材料要求对建筑工程的质量和性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以下为混凝土材料的要求:•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常用水泥有普通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和硅酸盐水泥等。

•骨料:应采用质量好、粒径均匀的骨料,其质量要求和级配要符合相关标准。

•粉煤灰和粉矿渣:掺入混凝土中可以提高其性能,应根据具体需求选用合适的粉煤灰和粉矿渣。

•掺合料:如粉煤灰、粉矿渣等,应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根据具体工程选择掺合料类型和掺量。

二、施工要求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效果直接影响到建筑工程的安全和耐久性。

以下为混凝土施工的要求:•模板安装:混凝土浇筑前,应合理安装模板以保证混凝土的形状和尺寸。

•拌合:混凝土应在拌合次数不超过规定次数的条件下,充分拌合后使用。

•浇筑:混凝土浇筑时应连续进行,避免出现停工和混凝土间隙。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进行养护保持水湿、温度适宜,以确保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三、强度要求混凝土的强度是评估其质量和适用性的重要指标。

以下为混凝土的强度要求:•标准强度:混凝土的标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规定。

•初凝时间:初凝时间是混凝土从拌合开始到抗压强度达到规定值所经历的时间,应符合规范要求。

•28天强度:混凝土的28天抗压强度是评估混凝土质量的重要指标,应满足规范要求。

•弯曲强度:混凝土的弯曲强度是评估其抗弯性能的指标,应符合规范要求。

四、其他要求除了材料、施工和强度要求外,混凝土通用规范还包括其他一些重要的要求,以确保混凝土的质量和使用安全:•检验和试验:混凝土应进行严格的检验和试验,以检测其物理性能和化学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混凝土施工是建筑施工中至关重要的一项工作,影响着建筑物的稳定性和质量。

为了确保施工过程的安全性和施工结果的可靠性,制定了一系列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

本文将详细介绍混凝土施工规范要求的内容和细节,并对其进行逐一解析。

一、材料要求1. 水泥:使用普通硅酸盐水泥,符合国家标准GB 175-2007《水泥》,保质期不超过3个月。

2. 砂:采用细度模数范围在2.3~2.8之间的中细砂。

3. 石:按照混凝土设计强度等级选择合适的碎石,并符合GB/T 14685-2011《骨料》标准。

4. 水:使用清洁、无色的自来水或净化水。

5. 混凝土掺合材料:如需使用掺合料,应符合混凝土设计要求,并具备国家标准认证。

二、配合比要求1. 水灰比: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及施工要求确定合理的水灰比,一般不超过0.5。

2. 骨料掺量:掺入适量的骨料,以保证混凝土的耐久性和强度。

3. 掺合料使用量:按照设计要求使用适量的粉煤灰、矿渣粉等,但不得超过允许掺和量。

三、浇筑要求1. 浇筑模具:应具备足够的刚度和稳定性,确保混凝土浇筑后的形状、尺寸和外观。

2. 浇筑层厚度:每层混凝土的浇筑厚度一般不超过50cm,否则需进行分层浇筑。

3. 浇筑顺序:从低到高、从内到外的连续浇筑,确保浇筑界面紧密,减少冷缩裂缝。

4. 浇筑温度:施工时环境温度不宜过低或过高,混凝土温度控制在5℃~40℃范围内。

四、养护要求1. 覆盖养护:浇筑完成后应及时进行覆盖保护,防止水分蒸发和温度波动,提高混凝土强度。

2. 养护期限:混凝土养护期一般为7天,需按照气候条件和混凝土强度等级进行适当调整。

3. 养护方式:采用养护剂、覆盖湿布、喷洒水等方式进行湿养护,保持混凝土湿润状态。

4. 养护环境:养护期间应避免强阳光直射、风吹雨打等恶劣气候条件。

五、验收标准1. 混凝土强度:按照设计要求进行抽样试验,达到设计强度标准才能进行下一阶段工程。

2. 外观质量:混凝土表面应平整光滑,无明显裂缝、蜂窝等缺陷。

混凝土规范2015

混凝土规范2015

混凝土规范2015
混凝土规范(一般规定)
1. 原材料
1.1 水泥:应符合GB/T 175-2007《水泥检验方法》标准要求。

1.2 骨料:粒径不应超过混凝土构件最小尺寸的1/3,应符合
GB/T 14685-2011《粉状和颗状骨料技术要求标准》。

1.3 水:应是清洁、无害、不含有损害混凝土品质的物质。

1.4 外加剂:应符合GB/T 8077-2012《混凝土外加剂技术要求
标准》。

2. 施工要求
2.1 混凝土浇筑:混凝土浇筑应按照设计要求和施工图纸进行,注意避免漏挖和冲刷损害。

2.2 混凝土拌合物的配合比:应按照设计要求和实验室试验数
据确定,且在施工过程中保持稳定。

2.3 混凝土振捣:应采用机械振捣器进行,振捣时间、频率和
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2.4 混凝土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包括保持湿润、遮阳、避免温度变化等。

3. 维修和加固
3.1 维修:对于损坏或老化的混凝土结构,应进行维修和补强,具体方法和材料应按照设计要求确定。

3.2 加固:对于需要加固的混凝土构件,应进行加固设计,确
保加固材料与原结构完全粘结。

4. 质量控制
4.1 施工过程中应进行混凝土强度检验,包括制样、试块养护
和试块试验等。

4.2 强制性检验项目包括抗压强度、弯曲强度、泌水率、干缩
率等,应符合设计要求和规范标准。

以上是对混凝土规范(一般规定)的大致概括,具体的混凝土规范可以参考国家标准CB13-2012《建筑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和其他相关规范文件。

砼最新规范

砼最新规范

砼最新规范混凝土是一种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的建筑材料,其性能直接关系到工程质量和使用寿命。

为了保证混凝土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制定了一系列的混凝土规范。

以下是砼最新规范的1000字:1. 引言混凝土是由水泥、砂、石、水等原材料经过一定工艺生产而成的人造材料。

为了规范混凝土的生产和使用,确保建筑工程的质量和安全性,本规范制定。

2. 材料2.1 水泥: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常用硅酸盐水泥、硫铝酸盐水泥等。

2.2 砂:应符合国家标准,具有良好的筛分和稳定性。

2.3 石料:应符合国家标准,包括骨料和细集料,骨料应具有一定的强度和耐久性。

2.4 水:应符合国家标准,不得含有有害成分和不洁物质。

3. 施工准备3.1 人员:混凝土施工人员应具备相应的资质证书。

3.2 设备:混凝土搅拌设备应符合国家标准,经过检验合格。

3.3 现场:混凝土施工现场应具备良好的通风、照明和排水条件。

4. 施工工艺4.1 配料:根据设计要求,按照一定比例将水泥、砂、石料和水进行配料。

4.2 搅拌:采用机械搅拌,保证混凝土均匀性和稳定性。

4.3 浇筑:根据工程要求,采用适当的方法和工具将混凝土均匀地浇筑到模板内。

4.4 振捣:采用机械振捣方式,保证混凝土的密实度和抗渗性。

4.5 养护:及时进行养护,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提高强度和耐久性。

5. 质量控制5.1 强度:混凝土的标准强度应符合设计要求,超标和低于标准的混凝土均不能使用。

5.2 控制期:混凝土的控制期应符合设计要求,过长或过短的控制期都可能影响混凝土的性能。

5.3 压实度:混凝土的压实度应符合规范要求,不得出现孔洞、裂缝等缺陷。

5.4 抗渗性:混凝土的抗渗性应符合规范要求,能够有效防止水分渗透。

6. 安全措施6.1 施工现场应设置警示标志,确保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6.2 搅拌设备和运输设备应经过安全检查,确保正常运行。

6.3 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用具,包括安全帽、安全鞋、安全绳等。

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

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

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混凝土作为一种广泛应用的建筑材料,在建筑行业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

随着科技的发展和工程实践的积累,混凝土规范标准也在不断更新以适应新的工程需求和提高结构的安全性。

以下是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的概述:引言混凝土规范标准的制定是为了确保混凝土结构的安全性、耐久性和经济性。

规范涵盖了混凝土的生产、运输、施工以及后期维护等各个环节,旨在通过标准化流程来提高工程质量。

1. 材料要求- 1.1 骨料:包括细骨料和粗骨料,应满足一定的级配和洁净度要求。

- 1.2 水泥: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水泥品种,并根据工程需求选择合适的强度等级。

- 1.3 外加剂:应根据混凝土的性能要求添加适量的外加剂,如减水剂、防冻剂等。

2.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2.1 强度等级:根据工程的结构要求,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

- 2.2 配合比:根据强度等级和施工条件,设计合理的水泥、骨料、水和外加剂的配合比。

3. 混凝土生产与运输- 3.1 生产过程:确保混凝土在搅拌站的混合均匀,严格控制水灰比。

- 3.2 运输:混凝土在运输过程中应采取措施防止离析和水分蒸发。

4. 施工技术要求- 4.1 浇筑:混凝土应分层浇筑,每层厚度应符合规范要求。

- 4.2 振捣:使用适当的振捣设备,确保混凝土密实无气泡。

- 4.3 养护:混凝土浇筑后应及时进行养护,防止裂缝和早期强度损失。

5. 质量控制与验收- 5.1 现场检测:对混凝土的坍落度、强度等进行现场检测,确保符合设计要求。

- 5.2 验收标准:根据国家或地方的验收标准进行混凝土结构的验收。

6. 耐久性与维护- 6.1 耐久性设计:考虑环境因素,如温度、湿度、化学侵蚀等,设计具有良好耐久性的混凝土结构。

- 6.2 维护:定期对混凝土结构进行检查和维护,延长使用寿命。

结语最新混凝土规范标准的制定和实施,对于提升建筑行业的施工质量、保障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混凝土规范标准也将不断完善和发展,以适应新的工程挑战和市场需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六、学习砼验收规范GB50204-2002 (2011年版)
1.砼验收规范适用范围是普通砼结构,不适用轻骨料和特殊砼结构。
2.砼结构验收的定位是子分部工程(也可能是分部工程)
砼结构可划为分6个分项工程: ①模板 ②钢筋 ③预应力 ④混凝土 ⑤现浇结构 ⑥装配式结构
部分规范选读
一、GB50204(2011版)与GB50204-2002区别
2)与砼有关的其他常用标准: 《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JGJ107-2010 《钢筋焊接及验收规程》JGJ18-2011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建筑结构检测技术标准》GB/T50344-2004 《混凝土结构检测标准》(待批)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JGJ190-2010
关于发布国家标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GB 50204-2002 ) 局部修订的公告 现批准《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局部修 订的条文,自2011年8月1日起实施。 其中,第4.1.1、4.1.3、5.1.1、5.2.1、5.2.2、5.5.1、6.2.1、6.3.1、 6.4.4、7.2.1、7.2.2、7.4.1、8.2.1、8.3.1、9.1.1条为强制性条文, 必须严格执行。经此次修改的原条文同时废止。 本次局部修订共修订了3个条文,增加了1个条文,均与钢筋有关。 1.钢筋原材料的强制性规定修改了2条 2.钢筋调直加工的一般性规定修改了1条 3.对调直钢筋的性能质量规定增加1条
建筑施工组织设计规范 ຫໍສະໝຸດ B/T50502-2009钢筋机械连接技术规程 JGJ 107-2010
混凝土中钢筋检测技术规程 JGJ/T 152-2008
五、砼结构主要检查内容
1)原材料检验(进场复验与验收) 2)拌合物工作性检验(坍落度/扩展度检查) 3)结构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按GB/T50107划批检验评定) 4)结构外观质量检查(按GB50204拆模后全数检查) 5)模板检查验收(按施工规范和验收规范检查验收) 6)钢筋验收(隐蔽验收与检验批验收) 7)混凝土结构强度实体检验(按GB50204对每个强度等级) 8)保护层厚度实体检验(按GB50204查2%不少于10个)
三、强度检验评定(标养试件法)GB/T50107-2010
1)砼强度验收划分检验批的规定(划批4条件) ①同强度等级 ②同试验龄期 ③工艺基本相同 ④配合比基本相同 2)统计方法1:连续稳定大批量生产,适合构件厂(尽量不用) 。 搅拌站也可用来检验生产控制水平。(验收以交货地点为准) 3)统计方法2:至少10组以上试块,适合施工现场和搅拌站。 最常用,最重要。2个判定式应同时满足:
平均值 ≥ 设计强度 + 合格判定系数1 × 标准差 最小值 ≥ 合格判定系数2 × 设计强度
4)非统计方法:3至9组试块,计算简单, 仅在试块不够10组时用(不必算标准差):2个判定 式应同时满足:
即: 平均值 ≥ 合格判定系数3 × 设计强度 最小值 ≥ 合格判定系数4 × 设计强度
(合格判定系数1~4均可从标准中查表得出)
四、相关标准
1)基础标准: 《砼结构工程设计规范》GB 50010-2010 《砼结构工程验收规范》GB 50204(2011年版) 《砼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 50107-2010 《砼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 50666-2011
以上标准组成我国砼国家标准的基本框架。 与其他标准配合,形成完整的砼结构标准体系。
二、常用检测方法
1)标养试件法(基本方法,用于验收) 2)回弹法(用砼表层硬度推定其强度,简便易行,不损结构。但精度 差,不宜单独用于结构安全性鉴定。新规范JGJ/T23-2011适用于C50以 下,C50以上用高强回弹仪,动能4.5J,新规范编制中) 3)综合法(回弹+超声,适用砼表面和内部质量差异较大时) 4)钻芯法(直接从结构中钻取试件,被认为是目前较准确的方法,对 芯样的严格要求,行业标准编制中) 5)拉拔法(后锚固法,新规范JGJ/T208-2010) 6)贯入法(将钢钉射入砼,统计分析贯入深度换算砼强度) 7)直拔法(用空心钻机将试样周边砼切断,在原位将试样垂直拉断, 根据砼抗拉强度推定抗压强度,研制中)
引言
一、混凝土结构的特点 1.混凝土结构的重要性:四大结构之一,应用广泛,直接 影响安全。
砌体结构 砼结构 钢结构 木结构
四大结构及其简要特点
秦砖汉瓦-万里长城-抗震能力差-圈梁构造柱-实心粘土 砖-墙体材料改革 热胀冷缩系数的巧合-优良的耐久性-耐火性-广阔前景
施工周期短-自重轻-高度与大跨度-工程造价-常用于大 型公建-耐火性和耐久性 悠久的历史-资源性萎缩
3)砼验收规范和施工规范的关系:互为补充,配套使用。
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 GB/T50107-2010
大体积混凝土施工规范 GB50496-2009
后锚固法检测混凝土抗压强度 技术规程
JGJ/T 208-2010
建筑工程资料管理规程 JGJ/T 185-2010
建筑工程检测试验技术管理规范 JGJ 190-2010
新版混凝土系列标准、规范 宣贯讲义
汇报人:***
目录
1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4-2002(2011版) 2 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 3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规范GB50666-2011 4 危险性较大的分部分项工程安全管理办法
第一部分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2011版) GB50204-2002
2、砼强度判定困难: 1)非匀质性:砼强度等级不是一个值,而是一个“域”, 一 个范围; 2)强度是“变化”的:随龄期增长、增长规律的非线性、 测定困难; 3)责任的多元化:材料、搅拌站与施工单位;监理旁站的 困惑; 4)强度关系安全,加大了检验的压力; 5)各种检验方法的不确定性,导致检验困难。
5.2.1 钢筋进场时,应按国家现行相关标准的规定抽取试件作力 学性能和重量偏差检验,检验结果必须符合有关标准的规定。 检查数量:按进场的批次和产品的抽样检验方案确定。 检验方法:检查产品合格证、出厂检验报告和进场复验报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