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 疟原虫与疟疾 PPT课件

合集下载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疟疾防治知识培训ppt课件
的。
青蒿素及其衍生物
通过干扰疟原虫线粒体的功能,阻 断其能量代谢,从而杀死疟原虫。
奎宁
通过与疟原虫体内的血红蛋白结合 ,形成复合物,抑制疟原虫的呼吸 作用,导致其死亡。
治疗方案选择和调整原则
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和感染疟原 虫种类选择治疗方案。
对于重症疟疾患者,应首选静 脉给药,以保证药物迅速达到 有效浓度。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流行特点 我国疟疾主要分布在南方地区,如云南、海南、广西等。
发病季节性强,主要集中在夏季和秋季。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 传播媒介主要是中华按蚊。
我国疟疾流行特点及挑战
挑战 气候变化和生态环境改变可能影响疟疾传播。
流动人口增多,加大了防控难度。 耐药性的出现对治疗提出了新挑战。
、蚊香等。
宣传教育
02
加强疟疾防治知识宣传,提高公众对疟疾的认识和重视程度;
教育公众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减少蚊虫叮咬的机会。
疫苗接种
03
根据当地疫情和疫苗接种政策,适时接种疟疾疫苗,提高个人
免疫力。
06
社会参与和全球合作
政府部门在疟疾防治中的作用
1 2
制定和执行疟疾防治政策
政府部门负责制定疟疾防治政策,并确保其有效 执行,包括提供必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持。
02
促进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
各国应加强技术交流和知识共享,推动疟疾防治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03
动员全球资源
各国政府和国际组织应积极动员全球资源,为疟疾防治工作提供必要的
资金和支持。
THANK YOU
在治疗过程中,应根据患者病 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如 更换药物或增加药物剂量等。
预防性用药策略和注意事项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疟疾ppt幻灯片课件
目标设定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建议,各国应制定适合本国国情的疟疾消除目标。例如,在发病率较高的地区,可以设定降 低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具体目标;在发病率较低的地区,则可以设定实现零本土病例或零死亡的具体目标。
国际合作验、技术和资源,共同应对全球疟疾挑战
疟疾可引起急性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少尿 、无尿等症状。治疗方法包括血液透析、 利尿等。
肝损害
神经系统并发症
疟疾患者可出现肝功能异常,严重时可导 致肝衰竭。治疗方法包括保肝、降酶等。
疟疾可引起脑膜炎、脑炎等神经系统并发症 ,表现为头痛、呕吐、意识障碍等症状。治 疗方法包括抗感染、降颅压等。
康复期评估指标和随访计划制定
确性和及时性。
加强疟疾疫情监测
02
通过定期调查和抽样检测,了解疟疾流行情况和变化趋势,为
制定和调整消除策略提供依据。
完善监测网络
03
建立省、市、县三级疟疾监测网络,加强各级医疗机构和疾控
中心的协作与沟通,确保监测数据的共享和有效利用。
消除策略制定背景和目标设定
背景分析
全球疟疾疫情依然严峻,尤其在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疟疾仍然是重要的公共卫生问题。因此,制定有效的消 除策略对于控制疟疾传播、减少发病率和死亡率具有重要意义。
国际合作与交流
加强国际合作与交流,共同应对全球 疟疾挑战,是未来防控疟疾的重要趋 势。
THANKS
感谢观看
诊断疟疾的金标准。
核酸检测
采用PCR等核酸扩增技术检测血液 或其他体液中的疟原虫核酸片段, 具有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特点。
抗体检测
采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化学发光 或荧光免疫等技术检测血液中的疟 原虫特异性抗体,有助于疟疾的诊 断和流行病学调查。

疟疾PPT课件

疟疾PPT课件

生活史小结
雌按蚊→肝细胞→红细胞(小滋养→大 滋养体→裂殖体→小滋养体再循环或配 子体→雌按蚊
流行病学
三个环节和两个因素 三个环节:传染源、传播途径和易感人群 两个因素: 自然因素(如地形、温度、湿度、雨量等) 社会因素(如社会政治状况、经济水平、文 化教育、人群活动等)
流行因素的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加快或减 慢传播速度,构成不同的流行形式。
一、传染源
现症病人和带虫者,当其末梢血液中存 在配子体时即具有传染性,成为传染源。
现症病人是指有临床症状,有明显的疟 原虫血症者。带虫者是指无临床症状, 但血液中可查出疟原虫。
在疟疾传播过程中,传染源具有传染性 的时间(配子体存在的时间)和感染的 持续时间(疟原虫寿命)有重要意义。
二-1、传播途径
成熟子孢子主动移行于按 蚊唾液腺。
当这种按蚊再度叮咬健康 人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 人体,在人体内继续发育 繁殖。
(二)、疟原虫在人体内的发育
1.红细胞外期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
的发育时期统称为红细胞外期,因此 时红细胞内尚无疟原虫寄生而称为红 细胞前期。
2.红细胞内期 分为红细胞内期
裂体增殖和配子体形成两部分。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在肝细胞内发育成 熟的裂殖子进入血 液后,一部分被吞 噬细胞吞噬,一部 分侵入红细胞,开 始红细胞内的裂体 增殖,称红细胞内 期。
疟原虫在人体红细胞内的发育
裂殖子摄食红细胞 内和血红蛋白和其 他营养物质,逐渐 发育为小滋养体 (环状体);其后 核增大,胞浆渐多, 呈阿米巴样运动, 称大滋养体或阿米 巴样体。
疟原虫寿命
人体免疫力对疟原虫的生存是有影响 的,所以,这里说的疟原虫的寿命与指 疟原虫在一定条件下的寿命;或者说是 感染后的疟疾病程。

疟原虫与疟疾PPT课件

疟原虫与疟疾PPT课件

儿童和孕妇
儿童和孕妇由于免疫系统 尚未完全发育和抵抗力较 弱,更容易感染疟疾。
身体虚弱者
身体虚弱、营养不良或患 有其他疾病的人,也更容 易感染疟疾。
流动人口
频繁出入疟疾流行区的人 ,如旅游者、军人、援助 工作者等,也容易感染疟 疾。
03
疟原虫与疟疾的关系
疟原虫对人体的影响
破坏红细胞
疟原虫在人体内寄生并破 坏红细胞,导致贫血和营 养不良。
其红细胞内期的裂殖周期短于48小时,故 称为恶性疟。恶性疟是全球范围内最常见 的疟疾类型,特别是在热带地区。
其形态呈卵圆形,与其它三种疟原虫在形 态上有明显区别。主要分布在非洲地区。
02
疟疾的传播与流行
疟疾的传播方式
蚊虫叮咬
母婴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叮咬传播,不同种 类的按蚊可传播不同地区的疟疾。
临床试验
对新发现的抗疟药物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确保其安全性和有效 性。
疟疾疫苗的研究进展
疫苗设计
根据疟原虫的生物学特性和免疫学原理,设计能够诱导有效免疫应 答的疫苗。
免疫策略
研究疫苗的免疫策略,包括接种方案、接种对象和接种时机等,以 提高疫苗的保护效果。
临床试验
对候选疫苗进行严格的临床试验,评估其安全性和免疫效果,为推广 应用提供依据。
控制传播源
预防疟疾的关键是控制传播源,即及时治疗患者 和清除携带疟原虫的蚊虫。
防蚊措施
采取防蚊措施,如使用蚊帐、驱蚊液等,以避免 被携带疟原虫的蚊虫叮咬。
疫苗接种
目前已经有针对疟疾的疫苗,通过疫苗接种可以 有效预防疟疾的发生。
05
疟原虫与疟疾的研究进展
疟原虫的抗药性研究
抗药性机制
01

疟疾(疾控讲课)PPT

疟疾(疾控讲课)PPT
欧洲地区
欧洲地区的疟疾主要分布在南 欧和东欧地区,如意大利、希
腊、土耳其等国家。
流行因素与风险
气候因素
气候条件是影响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降雨量、温度、湿度等,这 些因素会影响蚊虫的生长和繁殖,进而影响疟疾的传播。
地理环境
地理环境也是疟疾传播的重要因素,如森林、沼泽、湖泊等,这些地 方容易滋生蚊虫,增加疟疾传播的风险。
疫苗研究
针对疟疾的疫苗研究一直是全球科研人员的重要工作,目前 已有多个候选疫苗进入临床试验阶段,其中部分疫苗在非洲 地区的试验效果显著。
疫苗开发
随着科研成果的不断涌现,疟疾疫苗的开发进程也在加速, 多个疫苗生产商正在积极推进疫苗的生产和注册工作,以期 早日实现疫苗的普及接种。
流行病学研究与现场调查
提高资金投入
保障防控工作的经费支持。
国际合作与交流
全球倡议与合作
参与持
分享防控技术和经验,为其他国家提 供支持。
资源共享
共同研发新型防控工具和技术,提高 防控效果。
能力建设与培训
加强专业人员培训和能力建设,提高 防控水平。
05 疟疾研究进展
新药研发与治疗技术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媒介传播
疟疾通过雌性按蚊等媒介昆虫叮 咬人体传播。
人体传播
感染疟疾的人通过输血或器官移植 等方式将疟原虫传播给其他人。
母婴传播
孕妇感染疟疾后,疟原虫可能通过 胎盘感染胎儿。
疟疾的症状与体征
01
02
03
04
症状
发热、头痛、寒战、出汗、乏 力、厌食等。
体征
面色苍白、肝脾肿大、黄疸等 。
严重症状
昏迷、抽搐、咳血、呼吸衰竭 等。

疟原虫2010-1_PPT课件

疟原虫2010-1_PPT课件

子孢子
蚊胃腔内 蚊胃壁
生活史
1、在人体内寄生部位:肝细胞、红细胞
2、终宿主:蚊 中间宿主:人
3、感染阶段:子孢子
4、感染方式 : 蚊虫叮咬
输血感染
经胎盘感染
• 蛋白质代谢
珠蛋白
氨基酸
合成蛋白质
血红蛋白
血红素
疟色素
❖ 致 病:主要由红内期疟原虫引起
• 潜伏期:从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疟疾发作期间
新月形,两端较尖, 细胞质蓝色;
核致密,较小,深红 色,位于中央;
疟色素深褐色,在核 周围较多
恶性疟原虫外周血中为什么看不到 大滋养体、裂殖体?
疟原虫寄生于RBC后,导致RBC变形能力下 降
瘤状突起增加了RBC之间的粘性 瘤状突起黏附在大脏器血管
当特殊情况下,外周血中也可见,如休克 病人
生活史示意图
姬氏、瑞氏、吖啶橙染色 • 免疫学诊断:免疫浸条----单抗 • 分子生物学技术
PCR------检测0.0001%原虫密度 ❖ 流行
传染源:外周血液中存在配子体的病人及带虫者 传播媒介:按 蚊 易感人群:
检测疟疾试剂盒
• 取测试条 • 滴加待检血液1滴 • 滴加缓冲液2~3滴 • 3~5分钟观察结果,阳性试验 测试条出现三条线为恶性疟, 两条线则为间日疟、三日疟或 卵形疟,阴性仅有一条对照线
疟疾
属世界六大热带病和我国五大寄生虫病 之一,对人类危害极大。
战时可造成大量非战斗减员,严重影响 部队战斗力。
引言 认识过程
➢ 1880年,法国军医Laveran在血液中查到疟原 虫。后证实:疟疾是由疟原虫寄生于红细胞所 引起。
➢ 1902年,俄国一学者,将咬过病人的蚊子叮咬 自己,从而弄清了人疟原虫的生活史和传播途 径。

疟原虫和疟疾

疟原虫和疟疾

红内期滋养体和裂殖体形态
子孢子、裂殖子、雌雄配子体
2、蚊体内的发育
疟原虫在蚊体内的发育包括配子生殖和孢子增 殖两个阶段。
配子生殖:疟原虫随血流进入蚊胃,配子体在 蚊胃中经减数分裂发育雌配子(female gamete) 和雄配子(male gamete) 。雌雄配子胞核融合 形成圆球形的合子(zygote)。合子很快发育形成 梭形并能蠕动的动合子。
疾相似,常因原发病而被忽视。潜伏期的 长短与随血输入的原虫数和受血者的易感 性有关。
三、诊 断
症状体征
凡有典型的周期性寒热发作、曾在流行季 节在疟区留驻或近期有输血史的患者,应高度 怀疑疟疾。
实验诊断: 病原学诊断:外周血中检出疟原虫是疟 疾确诊的依据。常用方法为外周血薄血膜 或厚血膜涂片,以姬氏或瑞氏染色后镜检。 免 疫学诊断:抗体及抗原检测:IFA、IHA、 RIA 、ELASA等方法。
红细胞外期:子孢子侵入肝细胞后发育为滋 养 体 (trophozoite) , 继 而 经 裂 殖 体 (schizont) 期 的 发 育 形 成 约 12000 个 裂 殖 子 (merozoite) 。疟原虫在肝细胞内发育约需 7~8d。
侵入肝细胞的子孢子可分为:速发型子孢子、 迟发型子孢子。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鉴别诊断
疟 疾 发 作 应 与 其 它 发 热 性 疾 病 进行鉴别。如伤寒或副伤寒、 败血症(尤其是革蓝氏阴性杆 菌引发者)、钩端螺旋体病等。
后出现每天发作或间歇不规则。
再燃与复发
再燃:疟疾发作数次后,机体产生保护 性免疫,血中原虫逐渐减少,自然终止 发作。当机体抵抗力明显下降时,残存 在红细胞内的疟原虫又可逐渐大量繁殖, 再次出现临床发作,称之为再燃 (recrudescence)。

疟疾——传染病课件PPT

疟疾——传染病课件PPT
贫血和脾大
恶性疟疾
脑型疟疾 – 恶性疟严重的临床类型,偶见于间日疟 – 临床表现 发热,剧烈头痛,意识障碍 – 病因: 受染红细胞堵塞脑微血管 低血糖 进食不足且高热时消耗较多热量, 疟原虫消耗 奎宁刺激胰岛素分泌 细胞因子
恶性疟疾
溶血尿毒综合征(黑尿热) -原因 大量红细胞在血管内溶解破坏 疟原虫及其释放毒素造成的直接微血 管病变 抗疟药物,如奎宁、伯氨喹可诱发. -临床表现 寒战、腰痛、酱油色尿等急性血 管内溶血症状,严重者出现中度 以上贫血、黄疸,甚至发生急性 肾功衰竭.
释放入血 裂殖子经3-6代增殖后发育成雌雄配子体时,具有传染
性 人为中间宿主,蚊为终宿主. 肝C内期 复发、潜伏期有关.
RBC内期 周期性发作有关.
流行病学
传染源 疟疾患者和带疟原虫者 (血液含成熟配子体)
传播途径 主要途径—蚊虫叮咬皮肤 输血、母婴传播 传播媒介—雌性按蚊
流行病学
平原地区 中华按蚊,我国最重要的传播 媒介
发病机制
疟原虫在肝细胞和红细胞内发育阶段一般无症 状
典型症状—成批红细胞破裂(裂殖子、细胞因 子及代谢产物入血)
间歇性发作—裂殖子侵入新的红细胞
带疟原虫者—经反复发作或重复感染后可获得 一定的免疫力,此时虽有小量疟原虫增殖,可 无疟疾发作的临床症状
半免疫状态,带虫免疫
疟原虫感染虽不能激发机体产生足够的细胞免 疫,却能够使在不断发生的再感染中,出现严 重疟疾的危险性减小,而且可逐渐积累一定的 免疫力,使感染后疟原虫的数量被抑制在临床 发作水平以下,对此种不完全的免疫状态,称 为半免疫状态,也称带虫免疫。
山区 微小按蚊 丘陵地区 嗜人按蚊 海南山林地区 大劣按蚊 其他 多斑按蚊、巴拉巴按蚊、嵌斑按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