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总结

合集下载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二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二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第二章地理学是以地球为研究对象的学科,是人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性学科之一。

地理学分为人文地理学和自然地理学两大类。

其中,人文地理学主要研究人类活动与自然环境相互联系的规律,而自然地理学则研究自然环境的分布和特征。

第二章:地球与地图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具有多种自然环境,包括陆地、海洋、大气层、水文圈等。

为了更好地研究和认识地球,人类发明了地图。

地图是地球表面缩小后的图形表示,可以反映地球上各种自然和人文环境的空间分布,为人类认识世界提供了重要的信息。

一、地球的基本特征地球是太阳系中唯一有生命存在的行星,具有以下的基本特征:1. 地球是一个球体,其平均半径为6371公里,有两极和一个赤道;2. 地球有自己的轨道,围绕太阳运转,需要365.24天;3. 地球的自转轴与公转轴有23.5度的倾角,导致了季节的变化;4. 地球有一个大气层,包括对地球有益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

二、地球的地图表示地球有很多不同的地图表示方式,包括球形地图和平面地图等。

其中,球形地图更符合地球真实的表面形状和大小,而平面地图则常用于地图的传输和制作。

常见的地图投影方式包括:1. 等角投影方式,如横轴等角、兰勃特等角、黄牛座等角等;2. 等积投影方式,如墨卡托投影、冯·诺依曼投影等;3. 等距投影方式,如柱状投影、等距圆锥投影等。

三、地图上的比例尺和坐标系地图上通常会标注比例尺和坐标系,以方便使用者理解地图的大小和位置。

比例尺是地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的比值,一般表示为1:N的形式。

坐标系则是地图上的定位系统,以经度和纬度来表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

四、地球的经纬度和标准时区地球的经度线和纬度线的交点处即为地球上任何一点的坐标,以东经和北纬为正方向。

另外,为了方便地球上不同地区的时间对比,世界上被分为24个时区,每个时区宽度约为15度,被称为标准时区。

总结地球是人类生存的基础,通过地图可以更好地认识我们的地球。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吐血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二章知识点(吐血推荐)

七年级地理上册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地球是一个球体。

(例如:月食、海上观船帆、麦哲伦环球航行)2.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最大周长4万千米,平均半径6371千米。

3.人们仿照地球的形状,并且按照一定的比例把它缩小,制作了地球的模型——地球仪。

真实地球为不规则球体,不存在地轴、经纬线。

4.纬线:与地轴垂直并且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所有纬线都平行。

①纬线是不等长的,纬线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减,直到两极缩成一点。

②除了两级外,每一条纬线都是一个闭合的圆,纬线有无数条,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③赤道以北称“北纬”,用“N”表示,赤道以南称“南纬”,用“S”表示,纬度范围为0°~90°,纬度的变化规律是以赤道为中心向南北两极递增。

④纬度0°~30°为低纬,30°~60°为中纬。

60°~90°为高纬。

⑤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与南北两极距离相等的大圆圈,叫赤道。

赤道是南北半球的分界线,将地球划分为南北两个半球,“N”和“S”表示纬线所在的半球。

5.经线:连接南北两极,并且与纬线垂直相交的半圆,经线也叫子午线。

①经线是等长的,0°经线叫做本初子午线,本初子午线以东称为“东经”,用“E”来表示,以西为“西经”,用“W”来表示。

②经线指示南北方向。

③经度范围是0°~180°。

经度的变化规律是以本初子午线为中心向东西两侧递增直到180°重合。

20°W和160°E是东西半球的分界线,用“小小为东,大大为西”判断经度所在半球(经度是西经的,与20°W比较,小于20°W的在东半球,反之,在西半球;经度是东经的160°E比较,大于160°E的在西半球,反之,在东半球;20°~160°的看符号判断,什么符号就在哪个半球)。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二章地图教材知识梳理

中考地理总复习七上第二章地图教材知识梳理
相对高度大,坡度较陡, 沟谷幽深
丘陵 平原
500米以下 相对高度不大,起伏和缓 一般在200米以下 地面广阔平坦
第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地形 类型
海拔特征
地表形态
高原 多在500米以上 地面广阔,起伏和缓
盆地
四周被山岭、高原环绕,中间 为平原或丘陵
第十二页,共四十四页。
3. 等高线地形图
地形(dìxíng)与等 (1)在地图(dìtú)上,把高海线拔③相__等__(x_iā的ngd各ěng点) 连接成的线,叫作
地形部位
表示方法
地形特征 示意图和等高线图
等高线闭合,数值由
山峰
中间高,四
外侧向内侧越来越⑦
(山顶) _大__,图例为“▲” 周低
⑧_鞍__部__ 相邻两个山峰之间的 呈⑨_马__鞍__(mǎ ān)
低地

第十五页,共四十四页。
地形 部位
表示方法
示意图和等高 地形特征
线图
等高线弯曲部分向⑩ 山谷
两边11_高__,
位置
山谷地带河流较多
一般由海拔较 14 _高___的地方流向海拔较 15 _低__的地方,有指向标时,结合指向标判断流
流向
向,没有指向标时,依据“上北下南,左西右 东”判断方向
流速 等高线越密集,水流速度越快
第十八页,共四十四页。
4. 分层设色(shèsè)地形图和地形剖面

分层设色地形图
地形剖面图
C. 尽可能避免跨越河流
D. 尽可能节省材料
(7)图示地区主要地形是____。
A. 丘陵 B. 高原
C C. 山地
D. 平原
第三十一页,共四十四页。
【解析】(1)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为山脊,等高线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地理七年级上册一、二章知识点
非洲与欧洲:直布罗陀海峡
南美洲与南极洲:德雷克海峡
三、四大洋
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
(简记:“太大印北”)
第二节海陆的变迁
一、大陆漂移学说
两亿年前,地球上各大洲是相互连接的一块大陆,它的周围是一片汪洋。后来,原始大陆才分裂成几块大陆,缓慢的漂移分离,逐渐形成了今天七大洲,四大洋的分布状况。
二、板块构造学说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个地点的垂直距离。
3.定义:把海拔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用等高线表示地形的地图就是等高线地形图。
4.坡陡的地方,等高线密集;坡缓的地方,等高线稀疏。
5.山体的不同部位
(1)山峰:等高线闭合,数值从中间向四周逐渐降低。
(2)山脊: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低处凸出。
(3)山谷:等高线的弯曲部分向高处凸出。
(3)所有与赤道平行的圆圈叫纬线。
(4)赤道是最大的纬线圈。
(5)纬线指示东西方向。
(6)赤道的纬度为0°,从赤道向北和向南各分90°,称为北纬(N)和南纬(S), 北极和南极各为90°。纬度相同的纬线长度相等。
(7)低纬度地区:0°~ 30°
中纬度地区:30°~ 60°
高纬度地区:60°~ 90°
由岩石组成的地球表层并不是整体一块,而是由板块拼合而成。板块内部地壳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地壳比较活跃。两个板块发生张裂拉伸,常常形成裂谷或海洋;两个板块发生碰撞挤压,形成山脉。
世界上的火山和地震,集中分布在地壳比较活跃的板块交接地带。例如,环太平洋地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地带。
三、六大板块
(4)陡崖:等高线重叠。
二、分层设色地形图
陆地表面的五种基本类型:
1.高原:海拔在500米以上,面积较大,外围较陡,内部起伏较为和缓。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七年级地理上册第一第二章节知识点

第一章 地球和地图第一节 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古代人由于受活动范围的限制,有“天 圆如方盖 ,地 方如棋局 ”的说法。

(2)人们根据 太阳、月亮的 形状(推测)地球也是个(球体),于是有了(“地球”) 概念。

(3)航海家 麦哲伦 率领船队首次实现了环球一周的航行证实地球是一个(球体 ) 。

(4)人从人造卫星上拍摄了地球的照片,确证了地球是一个 球体 。

二、地球的模型——地球仪1.定义:人们仿照地球的 形状,并按照一定的 比例 把它缩小,制成的地球模型。

2.作用:可以方便我们知道地球的面貌,了解地球表面各种地理事物的特征及其分布。

三、纬线和纬度1、最大的纬线圈赤道,赤道的纬度是0°。

2、由赤道起,到南北极各分作90°,纬度由赤道分别向南北两极逐渐递减 。

赤道以北是北 纬,赤道以北是 南纬。

北纬:N 南纬: S3、人们规定,全球0°-30°为低纬度, 30°-60°为中纬度, 60°-90°为高纬度小小为东:小于20°的西经,小于160°的东经在东半球。

大大为西:大于20°的西经,大于160°的东经在西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平面展开图第二节地球的运动1、地球绕着地轴旋转,叫地球自转。

自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24小时。

在北极上空看地球自转的轨迹是逆时针,从南极上空看是顺时针。

2、地球绕太阳旋转,叫地球公转。

公转的方向是自西向东,周期是1年,约365天。

地球自转和公转时,地轴始终是倾斜的,始终指向北极附近。

3、昼夜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照射,②地球不透明。

昼夜交替现象的产生条件:①太阳光的照射,②地球不透明,③地球自转。

4、第三节地图的阅读一、地图的“语言”(基本要素)是比例尺、方向和图例。

1、比例尺表示:图上距离比上实地距离缩小的程度。

比例尺的公式:比例尺= 图上距离 / 实地距离。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2024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知识点汇总

七年级地理上册复习提纲第一章、地球与地图一、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大小 1、地球的形状:球体。

(证据:麦哲伦环球航行等) 2、地球的大小:平均半径(6371千米)、赤道周长(4万千米)、 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

(二)地球仪在地球仪上(右图)找出地轴、北极、南极、赤道,辨别经线、 纬线)1、纬线和经线(“横纬竖经”) 长度 方向形状 纬线 赤道最长,向南北两极逐渐缩短 指示东西圆经线一样长指示南北 半圆2、纬度和经度范围0° 划分 度数增加方向纬度 0°—90°(低纬:0-30度;中纬:30-60度;高纬:60-90度) 赤道 北纬(N ) 往北 南纬(S ) 往南 经度0°—180°本初子午线东经(E ) 往东 西经(W )往西3、南北半球划分界限:赤道;以北为北半球;以南为南半球。

东西半球划分界限:20°W 和160°E 组成的经线圈。

4、经纬网定位5、五带”的划分(读图熟记:五带的名称、分界线,现象。

)A 50°40° 30° 40° 60° 80°由经纬网图可知:A 点的纬度40°N ;经度60°E 。

位于北半球(南、北),东半球(东、西)。

高、中、低纬度归属中纬度。

“五带”归属北温带。

地轴北极南极经线赤道(纬线)将下图中地球仪按地球自转方向转动,面向地球仪,应用手向右拨动地球仪,最迟从我们视线中消失的是D 点。

(三)地球的运动 1、自转和公转绕转对象 周期 方向产生的地理现象自转 地轴 1天 自西向东(北逆南顺) 昼夜更替、时间差异、日月星辰东升西落。

公转 太阳1年自西向东季节的变化、五带的划分、昼夜长短的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变化(正午太阳高度:夏季大于冬季)2、公转(以北半球为例,结合地球公转示意图)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 点位置 昼夜长短 ③春分 3月21日前后 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④夏至 6月22日前后 北回归线 北半球昼长夜短,北极圈内极昼南半球昼短夜长,南极圈内极夜 ①秋分 9月23日前后赤道全球昼夜等长②冬至 12月22日前后 南回归线 北半球昼短夜长,北极圈内极夜南半球昼长夜短,南极圈内极昼(1)在“地球公转示意图”中画出公转方向。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二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二章

七年级地理知识点归纳总结一二章地理是一门研究地球表面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学科。

对于初中生而言,地理是他们学习的一门重要科目,掌握地理知识不仅能够帮助他们更好地了解世界,还有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接下来,我将对七年级地理的一二章内容进行归纳和总结,以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第一章:地球和地图1. 地球的形状和特征地球是一个近似于椭球体的立体物体,由地壳、地幔和地核组成。

地球特征包括地球的自转、公转、倾斜轴和四季变化等。

2. 纬度和经度纬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赤道之间的夹角,用来表示地点的北纬或南纬。

经度是指地球表面上任意一点与本初子午线之间的夹角,用来表示地点的东经或西经。

3. 地球的运动和地球的时间地球的运动包括自转和公转,自转导致地球的昼夜变化,公转导致地球的季节变化。

为了统一时间,人们划分成24个时区,每个时区跨度15度。

4. 地图的制作和使用地图是将地球上的实际地貌和路线等信息用一种简化和符号化的方式呈现在平面上的工具。

地图的制作需要量地测量和绘制等步骤,使用地图可以帮助我们了解地理信息,规划路线等。

第二章:地球的水资源1. 水的分布和特征地球表面约71%被海洋覆盖,地下水资源丰富。

水的特性包括具有高热容量、高比热、蒸发和凝结等。

2.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地球上水分在不同形态间的不断转移和循环。

水循环的关键过程包括蒸发、凝结、降水、融化和地下水补给等。

3. 水资源的利用与保护水资源的利用包括生活用水、工业用水、农业用水等。

为了保护水资源,需要进行合理的用水,防止水污染,加强水资源管理等。

4. 水资源的问题和解决办法地球面临着水资源不均衡、水污染、水灾等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可以进行水资源的调配,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做好水灾预防等工作。

以上就是七年级地理的一二章内容的归纳总结。

通过学习这些知识,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地球和地球的水资源,为保护环境、合理利用水资源提供基础。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

河南省初中地理七年级上第二章陆地和海洋知识点总结全面整理选择题1、亚洲与其他大洲的分界线,不包括()A.苏伊士运河B.土耳其海峡C.马六甲海峡D.白令海峡答案:C各大洲之间往往以山脉、河流、湖泊、运河、海峡等地理事物为分界线。

苏伊士运河是非洲与亚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红海和地中海;巴拿马运河是北美洲与南美洲的分界线,该运河沟通了太平洋和大西洋;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是亚洲与欧洲分界线;白令海峡是亚洲与北美洲的分界线,该海峡沟通了北冰洋与太平洋;马六甲海峡位于东南亚地区,不是大洲的分界线,故本题选C。

小提示:本题考查的是大洲的分界线。

2、当前,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已在世界各大洲的200多个国家或地区蔓延,截止目前,唯一没有病毒传播的大洲最可能是()A.南极洲B.南美洲C.大洋洲D.北美洲答案:A世界七大洲中,南极洲没有常住人口,截止目前,唯一没有病毒传播的大洲最可能是南极洲,其他大洲都有人感染,A正确,BCD错误,故选A。

小提示:3、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球表面三分海洋,七分陆地B.陆地主要集中在南半球C.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D.北极周围是陆地,南极周围是海洋答案:C关于世界海陆分布的叙述,地球表面是三分陆地、七分海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和东半球;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大;北极周围是海洋,南极周围是陆地,故选C。

4、板块构造学说不能用来解释A.火山、地震的分布B.高大山脉的形成C.东非大裂谷的形成D.洪灾的发生答案:D一般来说,板块的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交界的地带,有的张裂拉伸,有的碰撞挤压,地壳比较活跃,容易发生火山、地震.板块和板块之间运动频繁,但力的方向不同.板块发生张裂运动时,其运动方向相反,板块之间的距离不断扩张,造成断裂陷落,地表会产生裂谷或海洋;板块发生挤压运动时,其方向是相向运动,板块之间的距离缩小,地表还会不断隆起,形成山脉,故选D。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