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中医病例范文

合集下载

中医案例范文

中医案例范文

中医案例范文
一、患者病情
李,男,60岁,2024年2月10日因“右腿气痛数月,痛时加重”就诊于本院。

患者病史:从2024年起右腿经常有气痛,病情缓慢加重,痛时加重,伴跖挛痛,病情持续时间长,至2024年末右腿痛痒出现,活动受限,劳动能力降低,于2024年2月10日就诊于本院接受治疗。

体格检查:右侧膝关节充盈活动度缩短,周围肌肉紧张,股二头肌腹性肌痛,膝关节压痛,右侧膝关节充盈,踝关节稍凹陷,右侧胫骨末端隆起,右侧膝关节质地柔软,活动受限,压感减弱。

放射学检查:双侧膝关节正侧位X 线片,右侧膝关节有软骨营养不良表现,右侧胫骨末端有结晶状异常密集影,部分走向膝关节软骨层内,左侧膝关节正常。

血液常规检查:
WBC5.58×10^9/L,PLT238×10^9/L,ALP167U/L,保守治疗无效,诊断为右侧膝关节炎,患者即刻接受中医治疗。

二、中医辨证
辩证:本证属痰饮内热淤积证。

中医失眠门诊病例书写范文(汇总5篇)

中医失眠门诊病例书写范文(汇总5篇)

中医失眠门诊病例书写范文(汇总5篇)中医失眠门诊病例书写范文第1篇中医科简介中医学是中国古代医学传统的代表,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中医学为主要手段,治疗疾病和维持人体健康,有着广泛的应用。

中医学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历经千年的发展,形成了完备的理论体系和治疗方法,成为了重要的医学体系。

中医学主要包括四大基本理论和养生保健学,其中四大理论包括中医的病因学、病机学、诊断学和治疗学。

通过四大理论,中医学可以详细的解释病因、病理和治疗方法。

中医学的基本理论和丰富的知识系统,能够综合分析人体内在外在的关系,辩证施治,从根本上解决疾病问题,并可进行系统的保健。

中医科是指以中医学相关理论和知识为基础,应用中医的临床常识和实践技能进行预防、诊断和治疗各种疾病的学科。

中医科是中医学的重要分支,它既注重防病健身,亦着眼于治疗各种疾病,同时强调“治未病”的预防方法。

中医科的发展离不开现代医学的支持,特别是医学影像的应用、生物化学测定等现代医学的技术,可为中医诊断和治疗提供有力的支持和协助。

中医科是一门重要的医学学科,它通过中医学的临床经验和实践,以及现代科技的有益应用,为病人提供了多种治疗选择,为保持人体健康和防治疾病做出了贡献。

护理疑难病例讨论是一种有益的学习和交流方式,通过讨论案例,护士可以发现问题、提高技能,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下面是一份护理疑难病例讨论记录的范文,供参考。

时间:2021年5月20日上午8:30-9:30地点:医院8楼会议室主题:糖尿病患者口腔护理参与人员:护理部全体护士主持人:李护士长一、病情描述患者李先生,男性,60岁,糖尿病患者。

近期就诊于本院内分泌科,血糖控制稳定,但口腔卫生状况差,口臭、口腔溃疡等问题频繁出现。

二、讨论过程1.原因分析大家就患者口腔护理问题展开讨论,认为可能原因包括:口腔卫生习惯差(李先生不善于刷牙,饮食习惯不好等),口腔护理不当(不勤刷牙、不用牙线等),口腔感染。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

中医病案分析报告范文6篇病案一:慢性胃炎主诉患者李某,女性,45岁,主诉脘腹不适、食欲减退、恶心、嗳气三年。

现病史患者三年前开始出现脘腹不适感,伴有食欲减退、恶心、嗳气等症状,经常感觉胀气不顺,影响生活质量。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脾虚湿困型。

治疗方案1.调整饮食:忌辛辣油腻食物,宜清淡易消化饮食。

2.中药调理:益气健脾、祛湿化痰。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脘腹不适明显减轻,食欲有所增加,嗳气减少,大便规律。

病案二:失眠症主诉患者王某,男性,38岁,主诉失眠近半年,入睡困难、多梦、早醒,白天疲倦。

现病史患者近半年来每晚入睡困难,常多梦、早醒,导致白天疲倦无力,工作效率下降。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心火亢盛型。

1.调整作息: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时间。

2.中药调理:清热安神、养心安神。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入睡时间缩短,多梦减少,早醒明显改善,白天疲倦感明显减轻。

病案三:痛经主诉患者张某,女性,22岁,主诉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持续三年。

现病史患者经期腹痛伴腰腿酸痛、情绪波动三年,每次月经来潮前后1-2天出现上述症状。

辨证分型中医辨证:气血虚弱型。

治疗方案1.调节情绪: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波动。

2.中药调理:补气养血、理气止痛。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经期腹痛明显减轻,腰腿酸痛症状改善,情绪波动减轻。

病案四:慢性咳嗽主诉患者刘某,女性,60岁,主诉反复慢性咳嗽伴痰,咳嗽持续两年。

现病史患者两年前开始出现咳嗽伴有痰,经常感觉喉部有异物阻塞,痰液为白色粘稠。

中医辨证:肺热痰壅型。

治疗方案1.忌烟酒刺激:避免吸烟、饮酒等刺激性食物。

2.中药调理:清热化痰、润肺止咳。

治疗结果经过一个月中药调理,患者咳嗽明显减轻,痰液变少,喉部异物感减轻。

病案五:一侧头痛主诉患者陈某,男性,50岁,主诉右侧头痛伴眩晕,持续三个月。

现病史患者三个月前开始出现右侧头痛,头痛部位固定在右侧头部,伴有眩晕、恶心。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中医门诊病例范文
病历号码: 2023052801
姓名: 李
性别: 男
年龄: 38岁
主诉: 头痛、头晕3个月余。

现病史: 患者3个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头痛、头晕症状,起初症状较轻,服用一些止痛药后可缓解,但近一个月来症状加重,头痛时疼痛难忍,伴有头重足沉、食欲不振等症状。

为求诊治,来我院就诊。

既往史: 患者无特殊病史。

个人生活史: 患者作息规律,生活作息尚可,工作压力一般。

体格检查: 神志清楚,步态稳重,营养状况良好。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数。

辩证论治:
1.证型分析:本病属于痰火蒙蔽清窍之证。

症见头痛头晕,伴有头重足沉、食欲不振等,足见痰浊阻塞清窍所致。

舌质淡红,苔白腻,脉象滑数,说明本案以痰火为病机。

2.治则:宜疏肝理气,化痰开窍。

3.方药:拟加味夏枯草颗粒。

处理:
1.中药:夏枯草颗粒,每次9,每日3次,温开水冲服,连服1周。

2.生活调理:忌食生冷、油腻、酒酪等痰热滞留之品,宜多食些芹菜、萝卜等清热化痰之品。

作息有规律,避免过度劳累。

中医病历范文30份(通用10篇)

中医病历范文30份(通用10篇)

中医病历范文30份第1篇一、医院应加强病历管理,严格遵循《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和《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保证病历资料客观、真实、完整,严禁任何人涂改、伪造、隐匿、销毁、抢夺、窃取病历。

二、医院必须设置专门部门或者配备专(兼)职人员,负责全院病案(门诊、急诊、住院)的收集、整理和保管工作。

至少要为医疗与工伤保险、急诊留观与住院患者建立病历及保存病案。

有条件的医院应为所有患者建立与保存病历。

三、对病历应有适宜的编号系统,病历编号是患者在本院就诊病历档案唯一及永久性的编号。

四、医院要求医师按照《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的规定书写病历,并加强病历的内涵质量管理,重点是住院病历的环节质量监控,为提高医疗质量与病人安全管理持续改进提供支持。

五、病人出院(死亡)时,由医师按规定的格式填写首页后,由病案管理人员在出院(死亡)后24 至72小时内回收病历,并注意检查首页各栏及病历的完整性,不得对回收的病历进行任何形式修改,同时要做好疾病与手术名称的分类录入,依序整理装订病历,并按号排列后上架存档。

六、除涉及对患者实施医疗活动的医务人员及医疗服务质量监控人员外,其他任何机构和个人不得擅自查阅该患者的病历,借阅病案要办理借阅手续,按期归还,应妥善借用病历保管和爱护,不得涂改、转借、拆散和丢失。

除公、检、法、医保、卫生行政单位外,其它院外单位一般不予外借,持介绍信,经医疗管理部门核准,可以摘录病史,七、有病历的安全管理制度、设施与具体措施能到位,病历封存,或提供病历复印服务应符合《医疗机构管理条例》、《医疗事故处理条例》、《医疗机构病历管理规定》等法规的规定。

八、本院医师经医疗管理部门批准后,方可借阅死亡及有医疗纠纷等特定范围内的病历,但不得借阅本人亲属及与本人存在利益关系的患者病历。

九、住院病历原则上应永久保存,门诊病历至少保存15年,住院病历至少保存30年,涉及患者个人隐私的内容应按照《统计法》予以保密。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

中医门诊病历范文30份中医门诊病历记录的撰写是一项重要的临床工作,它不仅能够帮助医生全面、系统地了解患者的病情,同时也是医生与患者沟通的重要桥梁。

下面提供五篇中医门诊病历的范文,供参考。

病历范文一:感冒主诉:患者男,32岁,因咳嗽、发热、头痛、鼻塞、咽痛2天来诊。

现病史:患者2天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发热,最高体温达38.5℃,伴有咳嗽、咽痛、鼻塞、流清涕、头痛,自感寒战,未经正规治疗,症状持续存在,故来诊。

体检:体温38.2℃,脉搏78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

咽部轻度充血,扁桃体无肿大,肺部听诊无异常。

中医诊断:风寒感冒治疗原则:解表散寒,温中止咳。

方药:麻黄汤加减。

麻黄9g,桂枝9g,杏仁9g,炙甘草6g,生姜9g,大枣4枚。

治疗结果:服药2日后,患者体温恢复正常,咳嗽、咽痛等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3日,症状全部消失。

病历范文二:胃痛主诉:患者女,45岁,反复胃痛1年余,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年前开始出现胃部不适,饮食不规律时症状加重,近1周来胃痛明显加重,伴有烧心、反酸。

体检:腹部软,上腹部轻压痛,未触及包块,肝脾未触及,其他查体无异常。

中医诊断:胃痛症(寒凝胃脘)治疗原则:温中散寒,调和脾胃。

方药:理中汤加减。

干姜9g,白术9g,茯苓15g,炙甘草6g,附子(炮)6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胃痛症状明显减轻,继续服药2周,胃痛症状消失,食欲恢复正常。

病历范文三:失眠主诉:患者女,28岁,失眠2个月。

现病史:患者自述2个月前因工作压力大开始出现入睡困难,夜醒次数增多,早醒,睡眠质量差,伴有心烦易怒,记忆力下降。

体检:精神状态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心脾两虚治疗原则:养心安神,健脾益气。

方药:甘麦大枣汤加减。

酸枣仁30g,茯苓15g,远志10g,甘草6g,大枣10枚,麦门冬15g。

治疗结果:患者服药1周后,睡眠质量有所改善,继续服药1个月,失眠症状基本消失,精神状态良好。

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

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

过敏体质湿疹中医科治疗病历书写范文模板【一般资料】患者,女,38岁。

【主诉】右手食指、双耳出现透明水疱1周。

【现病史】患者就诊前1周无明显诱因右手食指、双耳出现数个芝麻大小透明水疱,瘙痒剧烈,抓破后流水,四肢有少量散在红色丘疹;复因感寒后皮疹明显加重,颈面部、躯干、四肢等多处出现红色片状丘疹,瘙痒明显,在某院诊断为湿疹、自发性过敏性皮炎,口服开瑞坦、强的松治疗无效,遂来谷教授处就诊。

刻下症见:患者右侧面部呈局限性片状暗红色,浮肿明显,双耳暗红、肿胀脱皮伴瘙痒;颈部、右手背、腕关节、左侧上臂均分布有密集粟粒样红色丘疹,基底部弥漫潮红,与正常皮肤界限清楚,患处有灼热感,瘙痒剧烈,搔抓后成片状浸淫,渗液不甚明显,双下肢内侧亦有少量散在红色粟粒样丘疹。

寐差,饮食、二便尚可,月经、带下正常,平素恶热喜凉,舌质红,边尖尤甚,苔中部略黄腻,脉数小滑。

【过敏史】患者乃过敏体质,其母有反复尊麻疹病史。

否认服用抗生素及异物接触史。

湿疹、自发过敏性皮炎中医诊断痒疹中医辨证风邪袭表,营血内热,兼有湿滞【治法治则】清热凉血、疏风止痒,佐以祛湿大生地30g ,羚羊粉0.3g (冲),赤白芍各IOg ,丹皮IOg ,浮萍IOg , 土茯苓30g JIIMlOg,黄苓IOg ,黄连IOg ,牛野子IOg ,杏仁IOg ,荆芥6g ,薄荷6g (后下),车前子IOg o7剂。

水煎服,每日2服。

针灸选穴:印堂、四白、曲池、外关、合谷、天枢、血海、阴陵泉、丰隆、蠡沟、三阴交、太冲、八风、八邪,对颈部、下肢面积较大的片状皮疹区进行围刺。

操作:局部常规消毒后,选用0.3mm*40mm毫针快速刺入穴位,得气后采用平补平泻手法,每隔IOmin行针1次,以捻转手法为主,留针30min ,配合大椎与双侧耳尖放血交替使用。

二诊2024年10月19日:针刺治疗1次后,症状改善不明显,诊见右前臂、左上臂浸淫面扩大,双下肢皮肤大片弥漫红色粟粒样丘疹,突起不明显,有轻度糜烂渗液,患者瘙痒较重,夜不能寐,舌脉同前。

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3篇)

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3篇)

第1篇病例基本信息:患者姓名:张某某性别:男年龄:45岁职业:教师就诊日期:2023年4月10日主诉:反复咳嗽、咳痰1个月,加重1周。

现病史:患者1个月前出现咳嗽,以干咳为主,无痰或少量白色痰液,伴有咽干不适。

未予以重视,未进行治疗。

近1周来,咳嗽症状加重,夜间明显,伴有少量黄色痰液,偶有胸痛,无发热、乏力、盗汗等症状。

患者自述在劳累或受凉后症状加重,休息后可缓解。

既往史:既往体健,无慢性病史,无药物过敏史。

家族史:父母体健,无家族遗传病史。

体格检查:体温:36.5℃脉搏:72次/分呼吸:20次/分血压:120/80mmHg咽部轻度充血,双肺呼吸音粗,可闻及散在干湿啰音,未闻及哮鸣音。

辅助检查:胸部X光片:双肺纹理增粗,未见明显异常。

中医诊断:咳嗽(肺燥咳嗽)中医辨证分析:患者长期劳累,耗伤肺阴,肺阴不足,津液不能上承,故咳嗽不止;肺阴亏虚,虚热内生,故咽干不适;肺失滋润,肺气上逆,故干咳;肺络受损,故胸痛;肺阴不足,不能化津为痰,故痰少;受凉后,肺气失宣,故症状加重。

治疗方案:1. 中药治疗:养阴润肺,止咳化痰。

- 桑叶15g- 杏仁10g- 百合15g- 沙参15g- 麦冬10g- 炙甘草6g- 瓜蒌皮10g- 知母10g- 陈皮6g- 紫苏子10g- 水煎服,每日1剂,分早晚两次服用。

2. 生活方式调整:- 避免劳累,适当休息。

- 避免接触刺激性气体和过敏原。

- 增加室内湿度,保持空气流通。

- 饮食宜清淡,多饮水。

治疗效果:患者服药后,咳嗽症状明显减轻,夜间咳嗽减少,痰量减少,胸痛消失。

继续服药1周后,咳嗽症状基本消失,咽干不适缓解。

随访1个月,患者病情稳定,未再复发。

讨论:本病例为中医实践教学门诊病例,通过中医理论分析,结合患者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辨证为肺燥咳嗽。

治疗以养阴润肺,止咳化痰为主,选用具有养阴润肺、止咳化痰功效的中药组方。

在治疗过程中,注重患者的个体差异,调整治疗方案,取得了良好的治疗效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医病例范文
今天我在门诊遇到一个木火刑金的病例与大家分享一下,借机也为大众解析一下中医治病时是如何去思索,如何来选择用药的,以期使大家对中医整体辩治、全面联系的特色有所了解。

这个患者姓王,年近五十,病腋窝及乳房胀痛,平素鼻翼两侧潮红,常感鼻干、鼻痛,触诊乳房及腋下可扪及结节质软不硬,舌质稍红、苔微黄、脉弦。

腋与乳部结节的形成与肝有关,因肝气郁结气滞痰结而成。

鼻为肺窍,鼻干、鼻痛的症状多因肺热,肺有自身之热亦有他脏累及之热,结合本例患者有腋下及乳房部结节疼痛的症状,故而断为肝郁化火,刑金侮肺所致。

点击此处输入图片描述
五行关系中有相生和相克的关系,以此来判断疾病的发生、发展、愈后之顺逆,而相克的具体关系中又因克与被克方的强弱之分而出现的相胜与相侮的现象。

肺属金
肝属木
所谓相胜就是正常的五行相克即金克木,比如斧头砍树,而相侮是反方向的五行克制,拿金木来说,就是木反侮金,侮可理解为欺侮。

结合本例为肝气过盛化火累及于肺,以致肺火亦炽,因肺开窍于鼻故现鼻翼两侧发红、鼻干、鼻痛的症状,此种情况即木火刑金。

下来到了选方组药了,根据病证我立法清肺、泄热、疏肝、散结。

故以桑叶、桑皮、地骨皮、黄芩清热,北沙参润肺燥治鼻干,以青皮、元胡、川楝子、郁金、片姜黄疏肝泄热止痛,再以浙贝母、夏枯草散痰结。

综上所述本案例虽发于外,但却应之于内,为肝气郁结,气郁化火,刑金侮肺所致,正所谓有诸外必形诸于內,内外合因方可致病,由此可见中医整体全面论治之一端。

(贾从心,山西省寿阳县人民医院中医科主任,主治医师,寿阳贾氏中医第三代传人)
身边有个人的亲戚(她三姨), ___市江夏区人民医院检查出是急性胰腺炎,医生建议回家等死,因为只能活三个月,若住院治疗每
天医药在1万元以上,穷人家没这个必要,也治不起。

家人急急忙忙的又把病人转到武汉市广州军区总医院检查,结果与江夏区人民医院说的是一样:回家等死!一家人无奈的哭哭啼啼正出医院大门时,碰到一老太婆前来问道:什么病呀?家人回答说是急性胰腺炎,老太婆说:我家老头子专治这个病的,要不你们去看下?家人怕老太婆是骗子,但死马当活马医呗,我们人多不怕,去。

结果到她家去后,那是一个无证的家庭式中医诊所,老中医把脉、查看了病倩后说:这个病比较麻烦,要长年坚持吃药,我先开一个疗程(三个月)的药,你们回家去吃,如果有好转再来开。

得知一天的药价是10元、一个疗程的药是300元时,家人抱着试试看的心态,结果自从吃了他家的中药后,效果非常明显!后来听说病人恢复的很好,家里几亩地还是她三姨种的,现在还在吃那个药,不过听说药涨价了,现在是20元一天了。

真事,我前妻的亲三姨妈,xx年的事。

过去的老中医开处方只有医生自已认识.全草书.象天书一样.但治疗效果很好.这就叫祖传秘方吧!
民间中医多由自学,自学中医包罗万有,虽然不好在校教学,可自学中医就如实线中医。

中医自学不仅由中草药学起也从脉理病理学起。

由其是有些患顽固风湿结核和肿瘤患者亲朋好友,看到自己亲人或好友患上癌症或凝难杂症。

就有一种奋不顾身去学习中医。

所谓民间中医多由被迫学习中医而成。

那都是为了家人和亲属朋
友。

中医爱好者自学中医一般是从古医书箱学起。

民间中医多由患难者学起。

这些人均是边学边为患者治病,最后成民间中医。

自学中医不是不能治癌。

而是一定可能治癌。

他所学的本身是为了救患癌的亲属者。

故他学的也就是为治癌而学的民间中医生。

民间中医是自由发挥的民间医才。

他学的不仅仅是一本小儿科。

他是为患者而学,学的更全面和更多世面上和书本上难如找到的志识。

那就是他的心理学。

用心地学,学无止境,一心为患者治病,一心为救人而学。

古医非常深奥,草药更是一莫不搌。

但他耐心的自学,能克服种种困难?肿瘤就是一种难克服的难疾。

可自学不相信会难。

他自学一定能克服这一困难,终究想出治癌的妙方,参于古箱克服了癌症。

故所以民间是有能克服肿瘤的办法,而且有许许多多克服肿瘤民间自学中医生。

虽然即是说是自学,但他们的学不止是十年八年的在校医生,他们的学是几十年和几千年医学专著。

更是几十年的日日夜夜自学成才的民间博士。

民间中医治癌不是吹的,是与实线得来的成果思路。

是靠患者让其得到真正的习果,是民间患难中医生。

在民间虽有各秘方各汤不同,但民俗坦言,治癌有各种手法和外敷内服,艾熏汤洗等,均有做到治癌效果。

更有动物和饮食调理使患者得到康复或延长肿瘤患者性命。

不仅民间自学中医治癌,更会治那些恶疾能大医院均无法治愈的怪病,或能医院均说不出来的怪疾。

可就在民间自学中医给治好了?你是否是说奇责,其实就是奇责,民间自学中医的奇责??
谢谢:历史上能治疗这种病的方子很多?都是民问偏方,那时侯得这种病的人很多?治疗范围小,人的流动量也小,传的比较慢,现在是网络时代,传的比较快,治的也必较好。

应该是大部分有安慰剂作用,西药也有此安慰剂现象。

其实人的自愈能力、免疫功能是满强大的。

中医最不好的就是不接受批评和质疑,这个跟西医的不断接受批评(否定)和自我批评否定相反,因此,中医没有进步!在医疗新科技已进入基因研究的时代,中医如果仍抱残守缺,被淘汰是指日可待!
患者住院如发生医疗事故,很难打赢官司,医生修改病例你永远查不出,让患者哑巴吃黄莲,有口说不出,甚至丢掉性命,造成人财两空,这无疑对患者雪上加霜,蒙上一层可怕的阴影,为讨回公道,不得不和医院进行交涉,如果得不到满意的答复,患者家属只能去闹,自古以来 ___难上加难,你说出现这种情况比不了了之吗?
自学中医有路可寻,成为名医并不是梦。

最近有很多对中感兴趣的粉丝朋友,总问我一个问题中医能自学吗?希望给予帮助指导。

我的回答是:能。

下面给大家提五点自学中医的建议。

一:先把中医的一些基本概念弄懂,特别是关于中医哲学的一些基本概念,把中医基本理论学扎实了。

二:用中医基本理论学中药,最好能去亲身体尝一下,先学个30-50味中药就行。

三:用中医基本理论在学20首经典的基础方剂,把每首方剂的方解学通。

四:最后一点很重要对于初学者,千万不能用西医理论思维开中药,有些中医本科或是博士都犯这个错误,这样下去就两种可能:第一种可能你是现代中西医结合的创始人第二个医圣。

第二种可能你这背子也成为不了中医大夫,永远是个门外汉半吊子。

一定要用中医基础理论进行实践,中医允许犯错误,在错误中总结,刚开始会慢一点,但有个10年实践就会与众不同了,坚持理论与实践反复提升自己。

(如果有师傅带一般3-5年就可以了。

)
五:想把中医药活学活用,达到出神入化境界,在有中医基础理论知识及大量中医治病实践的前提下再学习《伤寒论》,《金匮要略》,《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这些著作,来不断的修正自己是个捷径。

这里说三个案例:
1.湿疹湿疹在通常很麻烦,容易复发,其实通过中医的根源调理祛湿气、健脾等就好了。

2.便秘小孩子便秘,用了好多的方法,益生菌等等。

当孩子无法便出的时候,通过中医穴位按摩,很快就可以帮助孩子便出。

多吃青菜和粗粮,对孩子帮助很大。

没有一套理论,正说明了中医学一直在探讨,深挖,于天地阴阳变化,人体进化有关,理论是死的,而中医学是于吋具进,随天地人,吃的喝的住的变化,而变化,于其说来那个科学,看是,外帮偷走汉方,但根还在中国,其中变化,是不懂中医的人,而不知的呀?中医永无止境,功克疑难病症,以后还的靠中医?死搬理论能行吗?这就是中医一直探讨,跟时代走明证!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