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计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计案例分析一、引言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之一,贷款业务是其主要业务之一。
贷款业务审计是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合规性、风险管理和内部控制的评估和监督。
本文将通过一个实际案例,对商业银行贷款业务审计进行分析,以便更好地理解和应用相关审计标准和方法。
二、案例背景某商业银行的贷款业务规模较大,涉及各类贷款产品,包括个人贷款、企业贷款、房地产贷款等。
由于贷款业务的复杂性和风险性,银行决定进行一次全面的贷款业务审计,以评估其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和风险管理水平。
三、审计目标1. 评估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合规性,包括是否符合相关法律法规、内部政策和风险管理要求。
2. 评估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管理水平,包括贷款审批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是否有效。
3. 评估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包括贷款审批、放款、追踪和回收等环节的控制措施是否健全和有效。
四、审计方法和步骤1. 审计准备阶段:a. 审计目标和范围的确定:明确审计的具体目标和范围,包括审计的时间段、审计的重点和关注点。
b. 审计计划的制定:制定详细的审计计划,包括审计的时间安排、审计的人员配置和审计的方法和工具。
c. 审计程序的设计:设计具体的审计程序,包括审计的测试方法、数据采集和分析方法等。
2. 审计实施阶段:a. 数据收集和分析:收集和整理相关的贷款业务数据,包括贷款申请、审批、放款和回收的相关文件和记录。
对数据进行分析,发现异常和风险点。
b. 现场调查和核实:对贷款业务的各个环节进行现场调查和核实,包括贷款审批流程、风险评估和控制措施的执行情况等。
c. 内部控制测试:对贷款业务的内部控制进行测试,包括贷款审批、放款和回收等环节的控制措施是否符合要求,并评估其有效性和健全性。
d. 风险评估和控制评价:评估商业银行贷款业务的风险水平和风险控制措施的有效性,提出改进建议和意见。
3. 审计报告阶段:a. 审计发现和问题整理:整理审计过程中发现的问题和风险点,包括合规性问题、风险管理问题和内部控制问题等。
商业银行经营学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题举例:1、美国次贷危机当美国经济在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裂和2001年“9·11"事件的双重打击下呈现衰退危险时,美国政府为挽救经济采取低利率和减税等一系列措施。
这些措施使大量资金涌入沉寂10年的房地产市场.随着资金的不断涌入,房地产价格一路攀升。
不少投资人通过贷款购买第二套甚至第三套房产,同时大批没有偿还能力的贷款者和有不良还款记录者也向银行申请次级按揭贷款以购买房产.房价的高涨使银行对发放贷款进行了一系列的“创新”。
“创新”包括:购房无须提供首付,可从银行获得全部资金;贷款的前几年只偿还利息,不用偿还本金;对借款人不做信用审核;利率浮动。
当银行手中持有大量未来可能违约的按揭贷款时,银行则将这些不良按揭贷款打包出售,再由华尔街投行将其证券化,包括设计成诱人的金融衍生品出售给全球投资者。
然而从2006年年底开始,由于美国房产价格下跌,很多借款人无力偿还债务,致使次贷危机爆发。
试分析美国次贷危机的成因。
2、案例: 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利率敏感性分析表单位:百万元根据以上某商业银行的利率敏感性分析资料:(1)计算期间缺口。
(2)在未来一年中,市场利率如何变化对该行有利?(3)如果预测未来利率将出现相反变化,该行应如何避险?(1)0~1月:3169-3701。
3=—532。
31~3月:952.6—1211=-258.43~6月:1317。
3—1270.2=47。
16~12月:1596。
3—1992.4=—396.1(2)1~3月内,利率下跌。
3~6月内,利率上涨。
6~12月内,利率下跌(3)在1~3月内,营造正缺口;3~6月内,营造负缺口;6~12月内,营造正缺口。
3、案例:美国的货币中心银行增资以抵御坏债带来的风险1982年,世界经济的衰退导致发展中国家出口猛烈下降,进而致使其偿债发生困难.美国银行持有的第三世界的债务超过了1000亿美元,债务国大多数是拉丁美洲国家,特别是巴西和墨西哥。
商业银行的风险事件案例分析

案例二:某房地产开发商贷款违约事件
总结词
房地产市场调整导致贷款违约
详细描述
某房地产开发商在开发项目过程中,由于市场环境变化和政策调整,项目销售受 阻,资金回流出现问题,最终无法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导致违约。
案例三:某大型企业集团贷款违约事件
总结词
过度扩张导致资金链断裂
详细描述
某大型企业集团在快速扩张过程中,大量举债,资金链紧张。由于未能及时获得新的融资或缩减业务规模,最终 无法按时偿还商业银行的贷款,导致违约。
总结词
商品价格波动也可能对商业银行的资产 和负债产生影响,尤其是与商品价格挂 钩的金融衍生品。
VS
详细描述
某银行持有大量与商品价格挂钩的金融衍 生品,由于商品价格大幅下跌,导致该银 行遭受重大损失。此外,该银行还因未能 及时平仓而面临更大的损失。
03
操作风险事件
案例一:某银行因内部欺诈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பைடு நூலகம்
内部欺诈事件
详细描述
某银行内部员工利用职务之便,通过篡改数据、伪造文件等方式,骗取银行资金。最终导致银行遭受 重大损失。
案例二:某银行因外部欺诈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
外部欺诈事件
详细描述
某银行遭遇外部诈骗团伙的攻击,诈 骗团伙通过伪造客户身份、伪造交易 等方式,骗取银行资金。最终导致银 行遭受重大损失。
案例二:某银行因利率波动导致的损失事件
总结词
利率风险是商业银行面临的另一重要 市场风险,利率波动可能对银行的盈 利和资产价值产生负面影响。
详细描述
某银行在持有大量固定利率资产的情 况下,由于市场利率下降,导致资产 价值缩水,同时该银行还需要为新增 贷款支付更高的利息,从而造成较大 的财务压力。
商业银行贷款案例

三、对策建议 (一)树立全面风险管理理念。 全面风险管理是指对整个银行内各层次的业务单位,各种风险的通盘管理。这种管理要求 将不同风险类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不同客户种类(如公司、 零售、金融机构等)、不同性质业务(如资产业务、负债业务、中间业务等)的风险 都列入风险管理的范围。 (二)强化信贷全过程管理。 • 突出分类分层管理。根据贷款客户的不同特征进行分类,明确每一层级的信贷管理重 点,提高信贷管理的有效性。 • 持续推进信贷退出管理,加快退出潜在性风险贷款,积极实施对潜在性风险贷款分析 预见和提前退出,确保贷款“放得出、收得回、不铺底”。 • 注重前瞻性分析,加强重要风险领域管理。 (三)突出抓好客户准入管理,严把贷款准入关,确保新增贷款质量。 坚持风险控制优先的原则,认真执行信贷准入标准和信贷审批条件,科学把握市场与风险 的辩证关系,从源头上确保信贷资产质量和安全。客户准入管理不仅需要解决由于风 控不严导致劣质客户准入的“取伪”问题,而且也要防止由于营销不力导致优质客户 丢失。
二、案例分析 (一)内部原因 1、贷前调查未尽职。客户经理对企业项目风险分析不足:实际总投资与评估报告存较大差异,高估企 业主经营素质和发展前景,对法人负债过多、大规模投资情况未完全掌握,过度依赖抵押物等第二 还款来源。这些尽职调查不力的表现导致了未能及时发现风险、控制风险。 2、信贷风险管理观念淡薄。忽视信贷资产质量,盲目扩大经营规模,过分夸大银行经营的规模效应, 在经营管理上片面强调“以贷吸存”,使银行不良资产的产生搭上了顺风车。特别在一些基层支行, 这种问题更加突出。信贷人才短缺,银行的人员组合中,合格的信贷经理和高级管理人员层层告缺, 在日益扩大的信贷巾场上,现有人员疲于应对巾场营销,无暇或放松后台管理、监督、检查和业务 技能的学习培训。信贷人员除了必须具备一定的金融理论、企业财务管理、法律制度等业务知识外, 还必须具有诚实的品格和强烈的责任心。 3、贷后管理不到位。贷后管理流于形式,未严格执行贷后管理制度。对借款人发生的重大变化,借款 人还款方式、联系方式等重要信息发生变化的情况未能及时掌握;对于风险信号不敏感,以致发生 经销商和借款人突然失踪,最终依法收贷后执行的结果也远远不能抵偿债务;未能对信贷资金有效 检测,公司发生问题时未能及时采取有效措施化解风险;客户经理在公司负责人出现变动后,未能 进一步采取更有效的措施化解贷款风险或提前收回全部贷款。 (二)外部原因 1、金融危机与政策因素。 2、企业经营管理不善,股东纠纷。 3、企业自我发展能力和自我约束机制乏力。 4、信用缺失。信贷市场广泛的存在信息不对称。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题

商业银行案例分析题商业银行案例分析。
商业银行是金融机构中的一种,其主要业务是吸收公众存款,发放贷款,提供支付结算服务,开展国际结算以及提供信贷、理财、外汇等服务。
在当今经济社会中,商业银行扮演着不可或缺的角色,对于支持经济发展、促进金融市场稳定和服务社会民生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以某商业银行为例,对其进行案例分析,探讨其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的情况。
首先,我们来分析该商业银行的经营状况。
根据其年度财务报表显示,该银行资产规模持续增长,不良贷款率保持在较低水平,净利润稳步增长。
同时,该银行的存款业务和贷款业务均保持着良好的增长势头,资金成本和资产收益率之间的差距保持在合理范围内。
这表明该商业银行在资产质量管理、资金运作和盈利能力方面都表现出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经营实力和风险控制能力。
其次,我们来看该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情况。
在金融市场波动加剧、宏观经济下行的背景下,商业银行面临着各种风险挑战,包括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该银行在风险管理方面采取了一系列有效措施,包括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和内部控制体系,加强风险监测和评估,强化风险防范和化解能力。
通过对风险暴露的及时识别和有效应对,该银行成功地控制了各类风险的扩散和传染,保障了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客户利益的安全。
最后,我们来探讨该商业银行的创新发展情况。
随着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市场竞争的加剧,商业银行需要不断创新业务模式,提升服务水平,拓展经营空间。
该银行通过加大科技投入,推动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互联网金融、移动支付、智能投顾等业务,不断提升金融科技应用水平和服务体验。
同时,该银行还注重产品创新和业务拓展,推出了一系列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满足了客户多样化的金融需求,提升了市场份额和盈利能力。
综上所述,该商业银行在经营状况、风险管理、创新发展等方面均表现出较好的水平,具有较强的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然而,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商业银行在发展过程中仍面临着不少挑战和风险,需要不断加强风险管理和创新发展,提升核心竞争力,实现可持续发展。
银行金融法律案例分析题(3篇)

第1篇一、案情简介甲公司(以下简称“甲”)是一家从事进出口贸易的企业,乙银行(以下简称“乙”)是一家国有商业银行。
2018年,甲公司因业务发展需要,向乙银行申请了一笔1000万元的贷款。
双方签订了《贷款合同》,约定贷款期限为2年,年利率为5%,贷款用途为流动资金。
合同中明确约定,甲公司需在贷款到期日一次性偿还本金及利息。
2019年,甲公司因市场环境变化,经营状况恶化,导致无法按时偿还贷款。
乙银行多次催收未果,遂于2020年5月向甲公司所在地人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甲公司偿还贷款本金及利息,并承担逾期还款的违约金。
在诉讼过程中,甲公司提出以下抗辩意见:1. 甲公司认为,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故该部分利息应予以扣除。
2. 甲公司声称,在签订贷款合同时,乙银行未充分履行告知义务,未告知其贷款资金的使用范围和限制,导致甲公司未能合理使用贷款,故乙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
3. 甲公司提出,乙银行在贷款期间对甲公司的经营状况未进行有效监控,导致甲公司无法按时偿还贷款,故乙银行应承担一定责任。
二、法律分析1. 关于利率问题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利息,但不得超过国家规定的利率。
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超出部分无效。
”本案中,甲公司认为贷款合同中约定的利率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同期贷款基准利率,要求扣除超出部分利息。
然而,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二)》第十六条的规定:“当事人主张超过国家规定利率的利息无效的,应当证明其主张的事实。
”甲公司需提供证据证明乙银行约定的利率超过国家规定利率。
若甲公司不能提供有效证据,则法院不会支持其关于扣除超出部分利息的请求。
2. 关于乙银行的告知义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一条规定:“当事人订立合同,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遵守社会公德,不得扰乱社会经济秩序,损害社会公共利益。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1、2003年6月某行对亨利贸易公司发放贷款450万元,期限6个月,由AAA级企业启明贸易公司担保。
贷款到期后,由于亨利贸易公司管理不善,企业经营处于停顿状态,无力偿还到期贷款。
该行即对担保单位进行催收,被启明贸易公司拒绝之后,该行对担保单位依法起诉,由于败诉造成贷款债权悬空。
造成败诉的原因是贷款担保不具真实性。
原来,担保单位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仅同意担保200万元,为解决担保金额不足问题,在寻找新的担保单位或足额担保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亨利贸易公司隐瞒银行和担保单位双方,擅自将担保合同金额更改为1200万元(大写金额则在贰百万元前加上壹千)。
而该行贷员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担保企业核对贷款保证,仅凭"担保企业为AAA级,且双方企业均与该行有多年的贷关系,以往也有过类似的担保,担保应没有问题"的主观臆断,就出具了"经过核保,该笔贷款保证金额充足,风险较低"的贷前调查意见,造成贷款决策失误,致使担保单位以借款企业与银行联合欺诈为理由庭审胜诉,该行贷款债权因而悬空。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某省分行营业部某支行开户企业A轻产业进出口公司,长期向银行供给虚假报表,而该支行贷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展开贷前调查,致使这一题目长期未被发现,调查人员仅依据假企业财务报表做形式上的贷前调查阐发,从而得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误导了贷款投向。
1999年11月4日至2000年4月28日陆续为该企业(当时誉等级A级)新增贷款7笔,金额410万元。
贷款3个月后,企业开始欠息,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题目是什么?3、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2月28日向某经贸有限公司(股份制A级企业)发放贷款40万元,贷款调查报告中对该企业已有不良记录未作如实说明,贷款审查、审批时也未发现企业已有呆滞贷款55万元未归还,致使该笔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0月10日向AA级企业甲投资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期限一年,用于购买显像管,保证人为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商业银行贷款案例分析

1998 年 6 月 15 日, XX 实业总公司以生产油井除蜡器为由,向 A 银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600 万元,期限一年,由 XY 集团公司提供连带责任保证担保.经 1999 年第一次贷审会审议通过,A 银行于 1999 年 1 月 8 日和 3 月 1 日分别向 XX 公司发放了流动资金贷款各300 万元。
贷款于 2000 年 1 月 18 日到期后,XX 公司未按约定还款,导致贷款逾期.此外,该公司因未参加 1998 年度工商年检,营业执照被吊销,实际经营已住手。
无奈之下A 银行于 2000 年 3 月 8 日依法提起诉讼, 2000 年 5 月 30 日市中级人民法院判决 XX 公司清算组清偿债务本息, 担保人 XY 集团承担连带责任。
鉴于 XX 公司清算后无力清偿债务,法院判决担保人承担清偿责任.由于该案件牵涉面广、执行难度大,案件执行近两年尚无发展。
导致贷款进入呆滞状态,风险分类为可疑,逾期贷款本金 600 万元,累计欠息85.29 万元。
一、相关背景资料XX 实业总公司是一家集体所有制企业,成立于1993 年 1 月 3 日,注册资本 1200 万元. 企业申清贷款时的主要财务数据如下(见表 1):项目1997 年末1998 年lO 月财务数据1997 年末1998 年10 月流动资产240 551 短期借款210存货161 385 对付账款24 140应收账款57 34 实收资本1200 1200长期投资500 40HD 销售收入5458 778固定资产701 587 利润总额216 160资产负债率6。
3%24.7%流动比263% 70%从企业财务报表分析,该报表项目不完整,有些数据超出正常范围,有明显虚假嫌疑。
信贷调查报告未对报表主要科目进行深入分析,未对 1998 年企业销售收入锐减原因进行说明。
由于企业营业执照被注销, A 银行贷款后就无财务资料。
从 1995 年开始, XX 公司涉足油井除蜡器的研究与开辟,该产品 1997 年 4 月 9 日获得国家实用新型专利.根据 XX 公司提供的油井除蜡器项目报告,我国油田原油含蜡量普遍较高, 油管、油杆极易结蜡,该公司与中国石油天然气总公司石油勘探开辟研究院合作开辟的“油井除蜡器”,采取机械式除蜡,结构简单,设计新颖,作业成本低,既可避免原油污染,又可降低成本,提高采油效率,市场前景非常广阔.该公司同时提供了与华北油田及大庆油田的供货合同,以及在大庆油田进行小批量实验的效果报告.按照 XX 公司提供的前景预测,此项产品可实现年销售收人 1.14 亿元,利润 5000 余万元,发展前景极其乐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商业银行贷款业务案例分析题1、2003年6月某行对亨利贸易公司发放贷款450万元,期限6个月,由AAA级企业启明贸易公司担保。
贷款到期后,由于亨利贸易公司管理不善,企业经营处于停顿状态,无力偿还到期贷款。
该行即对担保单位进行催收,被启明贸易公司拒绝之后,该行对担保单位依法起诉,由于败诉造成贷款债权悬空。
造成败诉的原因是贷款担保不具真实性。
原来,担保单位在签订担保合同时,仅同意担保200万元,为解决担保金额不足问题,在寻找新的担保单位或足额担保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亨利贸易公司隐瞒银行和担保单位双方,擅自将担保合同金额更改为1200万元(大写金额则在贰百万元前加上壹千)。
而该行信贷员违反操作规程,未到担保企业核对贷款保证,仅凭 "担保企业为AAA级,且双方企业均与该行有多年的信贷关系,以往也有过类似的担保,担保应没有问题"的主观臆断,就出具了"经过核保,该笔贷款保证金额充足,风险较低"的贷前调查意见,造成贷款决策失误,致使担保单位以借款企业与银行联合欺诈为理由庭审胜诉,该行贷款债权因而悬空。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某省分行营业部某支行开户企业A轻工业进出口公司,长期向银行提供虚假报表,而该支行信贷人员未能认真履行职责深入开展贷前调查,致使这一问题长期未被发现,调查人员仅依据假企业财务报表做形式上的贷前调查分析,从而得出错误的判断和结论,误导了贷款投向。
1999年11月4日至2000年4月28日陆续为该企业 (当时信用等级A级)新增贷款7笔,金额410万元。
贷款3个月后,企业开始欠息,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2月28日向某经贸有限公司 (股份制A级企业)发放贷款40万元,贷款调查报告中对该企业已有不良记录未作如实说明,贷款审查、审批时也未发现企业已有呆滞贷款55万元未归还,致使该笔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4、某市分行某支行1999年10月10日向AA级企业甲投资有限公司贷款500万元,期限一年,用于购买显像管,保证人为乙投资发展有限公司。
信贷员在调查报告中明确指出保证人已对外担保2400万元,有逾期贷款1396万元,保证能力不足。
而在贷款审查审批时,未采纳调查报告意见,批准了该笔贷款,调查人员未在贷款审批书中签署意见。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5、2000年8月21日某分行营业部向某商业总公司贷款200万元,由某贸易有限公司担保,但担保单位净资产仅1492万元,对外担保总额却高达7500万元,担保能力不足,对此,调查审查资料中没有如实说明。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6、2000年9月20日某支行向某市JZ广告影视传播有限公司发放抵押贷款100万元,抵押合同约定抵押物为LS陵园的土地,但该企业尚未取得这块土地的土地使用权证,抵押无效。
对此重要信息,调查中没有任何详细说明,该笔贷款后来逾期。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7、1999年6月22日某市甲企业有限责任公司以建设建材交易中心为名,向某行申请流动资金贷款180万元。
由于营业部对贷款资金的使用未进行监控,该笔贷款被挪用于经营餐厅。
该贷款2000年5月22日到期,因餐厅经营亏损,企业无力还贷形成逾期。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8、某支行1999年某月某日向某贸易总公司发放流动资金贷款金额50万元,贷款用途是购买0#柴油,但贷款实际上已被企业挤占挪用到广州搞房地产开发,支行未能及时发现并采取有力措施加以制止,最后贷款分文未收,全部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9、某分行分别于1999年1月15日、1999年1月27日、1999年12月25日向市财政局发放信用贷款,共计330万元,用于财政性支出。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0、某省分行营业部某支行于1999年1月15日和1月25日先后二次向CT进出口公司A分公司国际贸易部贷款共计400万元,到期时间分别为1999年3月15日和3月25日。
借款人非独立核算,无营业执照,借款人因此拒绝履行还款义务,现贷款已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1、某分行某办事处于1999年10月22日向A装饰装潢有限公司贷款200万元,现贷款已形成呆滞,并欠息5万元。
现查明该笔贷款用于预付办公室租金、购买办公家具、办公室装饰装修等;借款人为本行脱钩自办公司,法人代表孙某与该办事处主管信贷副主任米某为夫妻关系。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2、某支行2000年1月14日向某省第一汽车修理厂贷款100万元,2000年12月10日到期后逾期,后为呆滞。
贷前该企业资产负债率89%,当期亏损116万元,挂账亏损1691万元,并且己有呆滞贷款45万元。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3、某支行1999年1-9月在未逐笔进行贷前调查的情况下,向某化工总厂新增信用贷款6笔1601万元。
该企业1998年末资产负债率87%,当年亏损5233万元,累计亏损9258万元,经营状况明显恶化,以致银行贷款到期全部逾期,2001年6月末该企业已欠息5712万元。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4、某县支行1999年5月31日向县供销联合生产资料公司发放保证贷款800万元,用于购农资,到期后逾期。
贷款时担保方棉麻公司资产负债率高达102%,亏损2324万元。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5、某分行1999年1月29日向自然人宋某发放贷款20万元,期限90天,借款人无营业执照,保证单位为中国人民警察部队某支队后勤处,现20万元贷款形成呆滞。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6、某省分行营业部某支行1999年3月22日向某矿务局劳动服务公司贷款21万元,担保人为"矿务局计财处",后贷款逾期。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7、1999年12月24日某县支行向某公司发放抵押贷款170万元,用途为清欠货款和购原材料,抵押物为该公司生产的成品酒和原材料 (粮食),但抵押物没有封存。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8、某地区分行某支行1999年8月27日向某农场发放1年期流动资金贷款20万元,用于购买滴灌设备,至2001年6月末形成呆滞贷款18万元。
该笔贷款由自然人提供担保,信贷员在核保意见中写明:"按保证方的具体经济收入和我行老储户条件,调查同意本人担保银行贷款20万元,期限一年。
目前担保人贾中华,有我行定期存单30万元,已冻结";审批意见为:落实好质押基础上放款。
经查未见存单及存单冻结有关材料。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19、某支行1999年12月30日向某五金公司发放贷款269万元,抵押物价值507万元,但实际有效价值只有237万元,且抵押物未办财产保险,抵押物中的土地未办理登记手续。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0、某支行1998年6月30日与某卷烟厂签订最高额为4022万元的抵押合同,至1999年12月27日已办抵押贷款8笔3100万元 (未还),于1999年12月29日又以该抵押合同办理发放抵押贷款1500万元,超过该抵押合同最高抵押额500多万元,该笔贷款全部逾期且欠息。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1、某支行于1999年9月30日向BBB级企业某冷冻食品有限公司贷款200万元,抵押物权人为某制冷厨具有限责任公司。
2000年9月贷款到期后形成呆滞。
经查贷款时该行未与借款人建立信贷关系;该制冷厨具有限责任公司财产抵押没有出具董事会决议。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2、某分行A支行1999年1月14日向某市氮肥厂发放贷款300万元,以国有划拨土地抵押未经评估,并缺国土管理部门批准文件。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3、某县支行于1999年2月8日向某县师范附小发放30万元贷款,期限3个月,抵押资产为该小学的教学楼。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4、某支行1999年12月向某市机电设备总公司办理借新还旧贷款200万元,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协商价为857万元,每平米合6158元,大大高于当时市场价。
2001年该抵押物 (包括土地)被依法拍卖,拍卖收入仅为130万元,扣除拍卖费用,银行仅受偿121万元,剩余贷款全部形成损失。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5、某支行1999年8月向某生产资料服务公司新发放贷款154万元,逾期后,由于信贷员工作马虎,误将该企业已经归还的贷款合同号和借据号填写在该笔贷款的催收通知单上,导致该笔贷款催收记录无效。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6、某市分行xx支行从1999年9月7日-2000年1月24日期间陆续向AA级企业某市某投资有限公司发放5笔贷款1300万元,后形成呆滞。
经查贷款保证合同没有公证;贷款担保无双人核保手续。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7、某地区分行某支行1999年11月26日向某塑料厂发放1年期抵押贷款40万元。
贷款时企业无财务报表,也未评定信用等级,抵押物设备和汽车未办理登记手续及财产保险,也未能按地区分行 "要取得真实财务报表和核保,办理登记手续和论证后才可发放贷款"的审查意见执行。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8、某分行某县支行1999年6月28日发放新增贷款40万元,借款人为某散热器有限公司,BBB级企业,贷款于2000年4月27日到期,形成逾期贷款。
1999年末该企业已处于半停产状态,此笔贷款虽经市行审贷委员会讨论通过,但漏办审批手续。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9、某分行营业部A支行1999年3月11日和3月30日向A级企业TPY有限公司分别发放两笔共计550万元贷款,后逾期。
在A 支行撤销并入B支行过程中,交接的贷款资料不全,有的资料在交接过程中丢失,交接时缺抵押合同、贷款申请书、审批意见书。
TPY有限公司生产已停滞,2000年无收入,第一还款来源不足,第二还款来源因抵押合同丢失而丧失追讨依据。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0、某市支行1999年10月14日经审贷委员会审议同意对某化学肥料厂发放2笔贷款,金额80万元。
在贷款已经逾期的情况下,又为其办理展期手续,期限均超过原贷款期限。
即:一笔贷款期限8个月,展期为1年,另一笔贷款期限不足1年,展期为1年。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1、1999年12月28日甲公司申请贷款l00万元,该企业贷款申请审查表中注明销售收入"未投产",利润"无",表明企业未生产。
但应由银行填写的借款企业基本情况中却有销售收入30万元,利润9万元,销售利润率30%。
该贷款2000年12月27日到期后因企业无力还款而逾期。
此笔贷款的主要问题是什么?32、某市分行营业部于1999年8月18日、12月22日以流动资金周转名义分别向A级企业xx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发放贷款2笔7000万元和7070万元,共计14070万元,实际用于支付地价款,属于固定资产投资,未经项目论证和省分行审批,两笔贷款到期后均形成逾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