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年级化学教案)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

合集下载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九年级化学知识点汇总

一、物质的分类、性质及其变化
1、物质的分类:
(1)按存在形态分类:气体、液体、固体;
(2)按物质组成及结构分类:元素、化合物、混合物;
(3)按其应用分类:工业原料、能源、材料、活性物质、药物等等。

2、物质的性质:
物质的性质主要指该物质的形状、体积、重量、密度、折射率、比热
等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如稳定性、溶解性、抗热性等。

3、物质的变化:
(1)物质的性状变化:液体可以蒸发为气体,气体可以凝结为液体,液体可以冷却凝固为固体;
(2)物质的成分变化:物质可以在原来的状态下的存在下进行分解
或改质等化学反应;
(3)物质的量相关的变化:物质的变化与它们之间的物质量有关,
例如燃料燃烧可以产生能量,氯分子的吸收可以产生氯离子等。

二、物质的组成
1、原子:
原子是物质的最小结构单位,具有独立的物质性质,由带有正负电荷
的原子核和由电子组成的电子云构成。

2、离子:
离子是由离子性核心和离子性电子组成的电荷粒子,离子性核心由原子构成,可以在物质中以离子的形式存在。

3、分子:
分子由多个原子结合而成,本质上是一种化学结构单元,是物质构成最小单位。

(九年级化学教案)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

(九年级化学教案)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

物质的分类九年级化学教案(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酸性氧化物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其他氧化物化合物碱有机物盐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例如,空气,溶液(盐酸、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九年级化学教案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 mgo fe2 o3 cuo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的知识点

初中化学《物质的分类》的知识点本文档将详细介绍初中化学中关于物质的分类的知识点。

1. 物质的基本性质- 物质是构成一切事物的基本单位。

- 物质具有质量和体积。

- 物质可以通过化学反应进行转化。

2. 物质的分类方式根据物质的不同特征,可以将物质分为以下几类:2.1. 由物质的组成分类-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等。

-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等。

- 单质:由同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如金属、非金属元素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 化合物:由两种或多种元素按一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如水、二氧化碳等。

2.2. 由物质的状态分类-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紧密。

-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紧密。

- 固体:具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的排列紧密。

- 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比固体间距离较大。

- 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比固体间距离较大。

- 液体:没有一定形状,但有一定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比固体间距离较大。

-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间距很大。

-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间距很大。

- 气体:没有一定形状和体积的物质,分子之间间距很大。

2.3. 由物质的成分分类- 无机物:由无机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等。

- 无机物:由无机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等。

- 无机物:由无机元素组成的物质,如水、盐等。

- 有机物:由有机元素组成的物质,通常与生物有关,如葡萄糖、脂肪等。

- 有机物:由有机元素组成的物质,通常与生物有关,如葡萄糖、脂肪等。

- 有机物:由有机元素组成的物质,通常与生物有关,如葡萄糖、脂肪等。

2.4. 由物质的颗粒大小分类- 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混合物,其中溶质颗粒较小,溶解于溶剂中。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

中考化学复习知识点总结物质的分类物质的分类是化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也是中考化学考试的重点之一、下面是关于物质的分类的知识点总结:1.物质的分类原则:(1)按物质的纯净程度分类:纯物质和混合物。

(2)按物质的组成分类:元素和化合物。

(3)按物质的状态分类:固体、液体和气体。

(4)按物质的性质分类: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

2.纯物质和混合物:(1)纯物质是由同一种物质组成的,有固定的化学组成,在一定条件下具有一定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

(2)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纯物质按一定比例物理上混合而成的,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3.元素和化合物:(1)元素是由原子组成,是化学中最基本的物质单位,不能被化学方法分解成其他物质。

(2)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以一定的化学组成比例通过化学反应联结而成的物质。

4.固体、液体和气体:(1)固体的分子间距离小,分子之间有规则排列,密度大,体积固定,不易被压缩。

(2)液体的分子间距离较大,可以流动,密度较小,体积不固定,不易被压缩。

(3)气体的分子间距离最大,自由运动,无固定体积和形状,可被压缩。

5.金属、非金属和半金属:(1)金属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导热性和延展性,大多数具有金属光泽,常为固态。

(2)非金属通常为气体、液体或固体,导电性、导热性较差,通常无金属光泽。

(3)半金属具有金属和非金属的一些性质,导电、导热性较差,弹性和脆性。

以上就是关于物质的分类的一些基本知识点。

中考化学复习时,可以通过复习这些知识点来加深对物质分类的理解,并结合实例进行巩固。

同时,还应重点掌握物质分类的应用,如根据物质的性质选择适当的分离纯化方法等。

希望对你的学习有所帮助!。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

化学九年级全册知识点总结作为一门学科,化学贯穿于我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

从食物的烹饪到地球的能源,从日常化妆品到环境保护,化学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就让我们来回顾一下九年级化学全册所学的一些重要知识点吧。

一、物质的分类物质可以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纯物质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

单质由同种元素组成,如氧气、铁等;而化合物则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如水、二氧化碳等。

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不同物质混合而成,如空气、盐水等。

二、化学符号和化学式化学符号是用字母表示元素的简写方式,如H代表氢,O代表氧等。

化学式是用化学符号表示化合物的方式,如H2O代表水分子。

化学式中的下标数字表示该元素的原子数目。

三、化学反应化学反应是物质之间发生变化的过程,原有物质消失,新的物质产生。

化学反应的表示可以用化学方程式来描述。

方程式中的化学式左侧为反应物,右侧为生成物。

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数目之间需要满足质量守恒和电荷守恒的原则。

四、单质与化合物的性质单质和化合物有着不同的性质。

单质的物理性质较为简单,如铁是磁性的,氧气呈无色无味的气体等。

化合物的性质则主要取决于其组成元素和原子的结合方式。

例如,水的性质是由氢和氧元素组成的,呈液体状态,具有特定的沸点和凝固点。

五、盐和酸碱盐是由酸和碱中和反应生成的化合物,具有晶莹剔透的外观。

酸和碱都是可溶于水的特殊物质。

酸具有酸味,可与金属反应产生气体,并具有酸性物质的性质,如HCl硫酸。

碱具有溶解度较大的盐碱性氧化物,如氢氧化钠等。

酸和碱中和反应后形成盐和水。

六、分子与离子分子是由两个或多个非金属原子通过共享电子而形成的。

离子则是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阳离子带正电,阴离子带负电。

在盐中,离子是通过金属和非金属的电子转移而形成的。

七、环境保护与能源利用化学在环境保护和能源利用方面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例如,通过控制废气的排放,环保工程可以减少大气污染。

同时,化学的燃烧过程也是利用化学能转化为其他形式能量的基础。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

初中化学九年级知识点化学是自然科学中的一门重要学科,它研究的是物质的性质、组成、变化及其与能量的关系。

在初中九年级阶段,学生们将进一步学习化学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本文将介绍初中化学九年级的知识点,包括物质的分类、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化学方程式以及常见化学反应等内容。

一、物质的分类根据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可以将物质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两类。

纯物质是由同类的基本粒子组成,具有一定的化学性质,可以进一步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元素是由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的物质,例如氢气和铁元素。

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按固定比例结合而成的物质,例如水和二氧化碳。

混合物是由不同种类的物质以物理方法混合而成的物质,可以分为均相混合物和非均相混合物。

均相混合物是组成物质的基本粒子能够均匀分布的混合物,例如盐水和空气。

非均相混合物是基本粒子无法均匀分布的混合物,例如沙子和水的混合物。

二、常见元素和化合物在初中化学中,学生们将接触到一些常见的元素和化合物。

举几个例子,氧气是由两个氧原子组成的元素,是空气中最常见的元素之一;氢气是由两个氢原子组成的元素,是最轻的元素;水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按2: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是地球上最常见的化合物之一;盐是由钠离子和氯离子按1:1的比例结合而成的化合物,常见于食盐。

三、化学方程式化学方程式是用化学符号和化学式表示化学反应的式子。

化学方程式由反应物、产物和反应条件三部分组成。

例如,氢气与氧气发生反应生成水的化学方程式可以表示为:2H2 + O2 → 2H2O其中,2H2和O2是反应物,2H2O是产物。

方程式左侧的数字表示反应物和产物的摩尔比例关系。

四、常见化学反应在初中九年级的化学课程中,学生们会学习一些常见的化学反应。

例如,金属与酸反应产生氢气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2HCl + Zn → ZnCl2 + H2其中,HCl是酸,Zn是金属。

酸和金属反应时会生成盐和氢气。

另一个例子是酸与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反应,可以用下面的化学方程式表示:HCl + NaOH → NaCl + H2O其中,HCl是酸,NaOH是碱。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

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总结化学,作为一门自然科学,研究物质的性质、组成、结构及变化规律,是中学生必修的学科之一。

在九年级的学习中,学生们接触了许多重要的化学知识点,下面我们来对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进行总结。

一、物质的分类1. 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物质和混合物。

2. 纯物质:纯物质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

3. 元素:元素是由同一种原子组成的物质,元素不能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4. 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构成的物质,化合物可以通过化学方法分解。

5. 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物质混合在一起而成的物质,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分离。

二、离子和离子反应1. 离子:带电的原子或原子团。

2. 阴离子和阳离子:带负电的离子叫阴离子,带正电的离子叫阳离子。

3. 离子反应:产生新的离子的化学反应。

三、化学反应1. 化学反应的条件:化学反应需要一定的条件才能进行,如温度、压力、光照等。

2. 化学反应的类型:主要有合成反应、分解反应、置换反应和氧化还原反应。

3. 化学反应的特征:化学反应的特征包括发生明显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等。

四、电解质和电解1. 电解质:在水溶液中能够导电的化合物称为电解质。

2. 电解:将电解质溶液通过电流作用分解成阳离子和阴离子的过程。

五、原子结构1. 原子结构:原子由原子核和绕核运动的电子构成。

2.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构成。

3. 电子排布:电子按照一定规律分布在原子的能层上。

总而言之,九年级全册化学知识点的总结有助于学生们对化学学习的整体把握,同时也为将来更深入的学习打下基础。

希望同学们能够勤奋学习,掌握好这些重要知识点,取得更好的学习成绩。

愿大家在化学的海洋中畅游,探索更为广阔的知识世界!。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九年级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九年级

物质的分类知识点九年级引言:物质是构成我们周围世界的基本要素,对于了解物质的分类与性质十分重要。

本文将从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四个方面介绍物质的分类知识点。

一、化学元素化学元素是指化学上无法进一步分解成其他物质的纯粹物质。

元素以化学符号表示,如氧气为O,氢气为H。

元素可以根据其物理性质划分为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和半金属元素三大类。

金属元素具有良好的导电、导热性能,常见的金属元素有铜、铁、铝等。

而非金属元素多为气体或固体,不良导电,例如氧气、氮气、磷等。

半金属元素的物理性质介于金属和非金属之间,具有特殊的电导和导热性能。

二、化合物化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以一定比例组成的纯净物质。

化合物必须经过化学反应才能形成,不同于物理混合。

例如氧化铁(Fe2O3)是铁元素与氧元素反应生成的化合物。

化合物可以通过其化学成分进行分类,如无机化合物和有机化合物。

无机化合物主要由无机元素组成,包括金属氧化物、无机酸等。

而有机化合物则包含碳元素,例如石油中的烷烃、醇类等。

三、混合物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以任意比例混合而成的物质。

混合物可以通过物理方法进行分离,例如过滤、蒸馏等。

常见的混合物有空气、海水等。

根据混合物的物理状态,可以将其分为气体混合物、液体混合物和固体混合物。

气体混合物由气体组成,液体混合物由液体组成,固体混合物由固体组成。

例如空气由氧气、氮气、水蒸气等组成,属于气态混合物。

四、溶液溶液是由溶质和溶剂组成的均匀混合物。

溶质是被溶解的物质,溶剂是溶解溶质的物质。

溶液可以根据溶剂的性质分为固体溶液、液体溶液和气体溶液。

当溶剂是水时,称为水溶液。

当溶解的溶质数量较少时,称为稀溶液;反之,称为浓溶液。

溶液也可以通过溶解度来分类,即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量。

结论:通过对物质的分类了解,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认识周围的世界。

化学元素、化合物、混合物和溶液在日常生活中随处可见,而对其分类和性质的了解可以为我们的学习和工作提供基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物质的分类
九年级化学教案
(二)物质的分类金属单质
物混合物单质非金属单质
酸性氧化物
物质种类稀有气体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质纯净物元素种类无机物酸
其他氧化物
化合物碱
有机物盐
3.混合物:是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混合而成(或由不同种物质组成)
例如,空气,溶液(盐酸、
澄清的石灰水、碘酒、矿泉水),矿物(煤、石油、天然气、铁矿石、石灰石),合金(生铁、钢)
注意:氧气和臭氧混合而成的物质是混合物,红磷和白磷混合也是混合物。

纯净物、混合物与组成元素的种类无关。

即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多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或混合物。

4.纯净物:由一种物质组成的。

例如:水、水银、蓝矾(cuso4
•5h2 o)都是纯净物
冰与水混合是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都是纯净物,是化合物。

5.单质:由同种(或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例如:铁氧气(液氧)、氢气、水银。

6.化合物:由不同种(两种或两种以上)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名称中有“某化某”“某酸某”的是化合物。

7.有机物(有机化合物):含碳元素的化合物(除co、co2 和含碳酸根化合物外)
九年级化学教案
8. 氧化物:由两种元素组成,其中一种是氧元素的化合物。

a.酸性氧化物:跟碱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o2 ,so2 ,so3
大部分非金属氧化物都是酸性氧化物,跟水反应生成同价的含氧酸。

co2 + h2o= h2co3 so2 + h2o= h2so3 so3 + h2o= h2so4
b.碱性氧化物:跟酸反应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cao na2 o mgo fe2 o3 cuo
大部分金属氧化物都是碱性氧化物,bao k2 o cao na2 o溶于水立即跟水反应
生成相应的碱,其他碱性氧化物不溶于水,跟水不反应。

cao+h2o=ca(oh)2 bao+h2o=ca(oh)2 na2o+h2o=2naoh
k2o+h2o=2koh
c.注意:co和h2 o既不是酸性氧化物也不是碱性氧化物,是不成盐氧化物。

9.酸:电离时生成的阳离子全部是氢离子的化合物。

酸溶液的ph值小于7
酸的名称中最后一个字是“酸”,通常化学式的第一种元素是“h”,酸由氢和酸根离子组成
紫色石蕊试液遇酸变红色,无色酚酞试液遇酸不变色
根据酸的组成,通常有以下两种分类方法:酸的电离方程式:酸=nh+
+酸根离子n-
a.根据酸分子电离所能生成的氢离子的个数分为:一元酸(hcl、hno3 )、
二元酸(h2 so4 、h2 s、h2 co3 )和三元酸(h3 po4 )
b.根据酸分子里有无氧原子分为:
含氧酸(h2 so4 ,hno3 , h3 po4 名称为:某酸)
无氧酸(hcl, h2 s名称为:氢某酸)
鉴定酸(鉴定h+)的方法有:①加紫色石蕊试液变红色的是酸溶液;
②加活泼金属mg、fe、zn等有氢气放出
10.碱:电离时生成的阴离子全部是氢氧根离子的化合物。

碱通常由金属离子和氢氧根离子构成
溶碱有五种:钾钙钠钡氨(koh,ca(oh)2 ,naoh ba(oh)2 ,氨水)它们的溶液无色。

有颜色的碱(不溶于水):红褐色的氢氧化铁(fe(oh)3 ↓ )、蓝色的氢氧化铜(cu(oh)2 ↓)
其他固体碱是白色。

碱的名称通常有“氢氧化某”,化学式的最后面是“oh”
可溶性碱的溶液ph值大于7,紫色石蕊试液遇溶碱变蓝色,无色酚酞试液遇溶碱变红色
鉴定可溶性碱溶液(鉴定oh-)方法一:加紫色石蕊试液变蓝色,加无色酚酞试液变红色是碱.
方法二:加铁盐溶液有红褐色沉淀生成;加铜盐溶液有蓝色沉淀的是碱。

11.盐:电离时生成金属离子和酸根离子的化合物。

第一种分类方法:
a.正盐(酸碱完全中和的产物,没有可电离的氢离子或氢氧根离子),例如nacl、na2 s kno3
无氧酸正盐叫“某化某”na2 s_______ mgcl2__________fes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