粤教版 高二语文 文言文阅读 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年级下学期周测试题.

高二语文第二周晚练试题(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小题。
顾恺之博学有才气,尝为《筝赋》,成,谓人曰:“吾赋之比嵇康《琴》,不赏者必以后出相遗,深识者亦当以高奇见贵。
”为殷仲堪参军,亦深被眷.接。
仲堪在荆州,恺之尝因假还。
还至荆州,人问以会稽山川之状。
恺之云:“千岩竞秀,万壑争流。
草木蒙笼,若云兴霞蔚。
”恺之每食甘蔗,恒自尾至本。
人或怪之,云:“渐入佳境。
”尤善丹青,图写特妙,谢安深重之,以为有苍生以来未之有也。
恺之每画人成,或数年不点目睛。
人问其故,答曰:“四体妍蚩,本无关于妙处。
传神写照,正在阿堵中。
”尝悦一邻女,挑之弗从,乃图其形于壁,以棘针钉其心,女遂患心痛。
恺之因致其情,女从之,遂密去针而愈。
每写起人形,妙绝于时。
尝图裴楷象,颊上加三毛,观者觉神明殊胜。
又为谢鲲象,在石岩里,云:“此子宜置.丘壑中。
”欲图殷仲堪,仲堪有目病,固辞。
恺之曰:“明府正为眼耳,若明点瞳子,飞白拂上,使如轻云之蔽月,岂不美乎!”仲堪乃从之。
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直云妙画通灵,变化而去,亦犹人之登仙,了.无怪色。
恺之矜.伐过实,少年因相称誉以为戏弄。
又为吟咏,自谓得先贤风制。
义熙初,为散骑常侍,与谢瞻连省,夜于月下长咏,瞻每遥赞之,恺之弥自力忘倦。
瞻将眠,令人代己,恺之不觉有异,遂申旦而止。
尤信小术,以为求之必得。
桓玄尝以一柳叶绐之曰:“此蝉所翳叶也,取以自蔽,人不见己。
”恺之喜,引叶自蔽,玄就溺焉,恺之信其不见己也,甚以珍之。
俗传恺之有三绝:才绝,画绝,痴绝。
(选自《晋书•文苑》,有删改)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3分)A.亦深被眷.接器重 B.此子宜置.丘壑中弃置C.了.无怪色明白 D.恺之矜.伐过实庄重2.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尝以一厨画糊题其/前寄桓玄/皆其深所珍惜者/玄乃发其厨/后窃取画/缄闭如旧以还之/绐云未开恺之/见封题如初/但失其画。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1

《报任安书(节选)》阅读练习一、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5题。
太史公曰:余登箕山,其上盖有许由冢云。
孔子序列古之仁圣贤人,如吴太伯、伯夷之伦详矣。
余以所闻,由、光①义至高,其文辞不少概见,何哉?孔子曰:“伯夷、叔齐,不念旧恶,怨是用希②。
”“求仁得仁,又何怨乎?”余悲伯夷之意,睹轶诗可异焉。
其传曰:伯夷、叔齐,孤竹君之二子也。
父欲立叔齐,及父卒,叔齐让伯夷。
伯夷曰:“父命也。
”遂逃去。
叔齐亦不肯立而逃之。
国人立其中子。
于是伯夷、叔齐闻西伯昌善养老,“盍往归焉!”及至,西伯卒,武王载木主③,号为文王,东伐纣。
伯夷、叔齐叩马而谏曰:“父死不葬,爰④及干戈,可谓孝乎?以臣弑君,可谓仁乎?”左右欲兵之。
太公曰:“此义人也。
”扶而去.之。
武王已平殷乱,天下宗.周,而伯夷、叔齐耻之,义不食周粟,隐于首阳山,采薇而食之。
及饿且死,作歌,其辞曰:“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
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
神农、虞、夏忽焉没兮,我安适.归矣?于嗟徂⑤兮,命之衰矣。
”遂饿死于首阳山。
由此观之,怨邪非邪?或曰:“天道无亲,常与善人。
”若伯夷、叔齐,可谓善人者非邪?积仁洁行,如此而饿死。
且.七十子之徒,仲尼独荐颜渊为好学。
然回也屡空,糟糠不厌,而卒蚤.夭。
天之.报施善人,其何如哉?盗跖日杀不辜,肝人之肉,暴戾恣睢,聚党数千人,横行天下,竟以寿终,是遵何德哉?此其尤大彰明较著者也。
若.至近世,操行不轨,事犯忌讳,而终身逸乐,富厚累世不绝。
或择地而蹈之时然后出言行不由径非公正不发愤而遇祸灾者不可胜数也余甚惑焉倘所谓天道是邪非邪?子曰:“道不同,不相为谋。
”亦各从其志也。
故曰:“富贵如可求,虽执鞭之士,吾亦为之。
如不可求,从吾所好。
”“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
”举世混浊,清士乃见。
岂以其重若彼,其轻若此哉?(节选自《史记·伯夷列传第一》) [注] ①由、光:人名,指许由、务光。
②希:稀少。
③木主:死人的牌位。
④爰:于是,就。
粤教版-语文-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唐宋散文选读》习题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

单元质量检测卷(二)(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2分)吴汉,字子颜,南阳宛人也。
汉为人质厚少文。
及得召见,遂见亲信。
建武二年,封汉为广平侯。
明年春,围苏茂于广乐,周建招聚十余万人救广乐。
汉将轻骑迎与之战,不利,堕马伤膝,还营。
诸将谓汉曰:“大敌在前而公伤卧,众心惧矣。
”汉乃勃然裹创而起,椎牛飨士,令军中曰:“今日封侯之秋,诸君勉之!”于是军士激怒,人倍其气。
旦日,齐鼓而进,建军大溃。
时鬲县五姓共逐守长,据城而反。
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曰:“使鬲反者,皆守长罪也。
敢轻冒进兵者斩!”乃移檄告郡,使收守长,而使人谢城中。
五姓大喜,即相率归降。
明年,贼率五万余人攻汉营,军中惊乱,汉坚卧不动,有顷乃定。
即夜发精兵出营突击,大破其众。
十二年春,汉乃进军攻广都,拔之,遣轻骑烧成都市桥。
帝戒汉曰但坚据广都待其来攻勿与争锋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须其力疲乃可击也汉乘利进逼成都阻江北为....................营使刘尚将万余人屯于江南............。
帝闻大惊,让汉曰:“比敕公千条万端,何意临事悖乱!与尚别营,事有缓急,不复相及。
”诏书未到。
谢丰、袁吉将众十许万攻汉,使别将将万余人劫刘尚,令不得相救。
汉与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
汉乃召诸将厉之曰:“欲潜师就尚于江南,并兵御之。
成败之机,在此一举。
”于是多树幡旗,使烟火不绝,夜衔枚引兵与刘尚合军,丰等不觉。
明日,汉悉兵迎战,遂大破之。
汉从征伐,诸将见战陈不利,或多惶惧,失其常度.;汉意气自若,方整厉器械,激扬士吏。
汉尝出征,妻子在后买田业。
汉还,让之曰:“军师在外,吏士不足,何多买田宅乎!”及薨,赐谥曰忠侯。
(选自《后汉书·吴汉传》,有删节) 1.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诸将争欲攻之,汉不听.听:准许B.若不敢来,公转营迫.之迫:逼近C.大战一日,兵败,走入壁.壁:营垒D.或多惶惧,失其常度.度:考虑解析:D项,度:风度。
高二语文粤教版选修2习题:单元质量检测卷(四) Word版含解析.doc

单元质量检测卷(四)(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2分)送孟东野序韩愈大凡物不得其平则鸣。
草木之无声,风挠.之鸣。
水之.无声,风荡之鸣,其.跃也或激之,其趋也或梗之,其沸也或炙之。
金石之无声,或击之鸣。
人之.于言也亦然。
有不得已者而后言。
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凡出乎口而.为声者,其皆有弗平者乎!乐也者,郁于中而泄于外也,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金、石、丝、竹、匏、土、革、木八者,物之善鸣者也。
维天之于时也亦然,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是故以.鸟鸣春,以雷鸣夏,以虫鸣秋,以风鸣冬。
四时之相推敓,其必有不得其平者乎!其.于人也亦然,人声之精者为言;文辞之于言,又其精也,尤择其善鸣者而假之鸣。
其在唐、虞,咎陶、禹其善鸣者也,而假以鸣。
夔弗能以文辞鸣,又自假于《韶》以鸣。
夏之时,五子以其歌鸣。
伊尹鸣殷,周公鸣周。
凡载于《诗》《书》六艺,皆鸣之善者也。
周之衰,孔子之徒鸣之,其声大而远。
《传》曰:“天将以夫子为木铎。
”其弗信矣乎!其末也,庄周以其荒唐..之辞鸣。
楚,大国也,其亡也以屈原鸣。
臧孙辰、孟轲、荀卿,以道鸣者也。
杨朱、墨翟、管夷吾、晏婴、老聃、申不害、韩非、慎到、田骈、邹衍、尸佼、孙武、张仪、苏秦之属,皆以其术鸣。
秦之兴,李斯鸣之。
汉之时,司马迁、相如、扬雄,最其善鸣者也。
其下魏晋氏,鸣者不及于古,然亦未尝绝也。
就其善者,其声清以.浮,其节数以急,其辞淫以哀,其志弛以肆。
其为言也,乱杂而.无章,将天丑其德,莫之顾耶?何为乎不明其善鸣者也?唐之有天下,陈子昂、苏源明、元结、李白、杜甫、李观,皆以其所能鸣。
其存而在下者,孟郊东野,始以其诗鸣。
其高出魏晋,不懈而及于古,其他浸淫乎汉氏矣。
从吾游者,李翱、张籍其尤也。
三子者之鸣信善矣,抑不知天将和其声,而使鸣国家之盛耶?抑将穷饿其身,思愁其心肠,而使自鸣其不幸耶?三子者之命,则悬乎天矣。
其在上者奚以喜,其在下也奚以悲!东野之役.于江南,有若不释然者,故吾道其命于天者以解之。
粤教版高二语文《晏子治东阿》练习题及答案

粤教版高二语文《晏子治东阿》练习题及答案知识点是否能够准确掌握,这就需要我们不断地通过练习题来检验自己,下文为大家提供晏子治东阿练习题及答案,大家可以通过做这些练习来检验一下自己。
晏子治东阿三年,景公召而数之曰:“吾以子为可,而使子治东阿,今子治而乱。
子退而自察也,寡人将加大诛于子。
”晏子对曰:“臣请改道易行而治东阿,三年不治,臣请死之。
”景公许之。
于是明年上计(年终考核地方官的治绩),景公迎而贺之曰:“甚善矣,子之治东阿也!”晏子对曰:“前臣之治东阿也,属托不行,货赂不至;陂池之鱼,以利贫民。
当此之时,民无饥者,而君反以罪臣。
今臣之治东阿也,属托行,货赂至,并至赋敛,仓库少内,便事左右,陂池之鱼,入于权家。
当此之时,饥者过半矣,君乃反迎而贺。
臣愚,不能复治东阿,愿乞骸骨,避贤者之路。
”再拜,便僻。
景公乃下席而谢之曰:“子强复治东阿。
东阿者,子之东阿也。
寡人无复与焉。
”1.?对下列四句中加点的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此题检查对实词掌握的情况。
数,音shǚ,责备、指责、列举(罪状)。
A.?景公召而数之曰。
数:屡次 B.?而君反以罪臣。
罪:责怪。
C.?仓库少内。
内:交纳 D.?便事左右便:随机应变地,随意地。
2.?分别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臣请死之今子治而乱景公许之景公迎而贺之曰A.?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不同。
B.?两个“之”字相同,两个“而”字也相同。
C.?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相同。
D.?两个“之”字不同,两个“而”字也不同。
D.。
此题检查对虚词掌握的情况。
“之”字在两句中均为代词,第一句代事,代“改道易行而东阿”的事;第二句代人,代晏子。
“而”字在两句中均为连词,第一句表转折关系;第二句表承接关系。
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说明,错误的一项是( )A.?臣请改道易行。
改道易行:更改行事的方法。
B.?子退而自察。
自察:亲自考察。
C.?货赂不至。
粤教版高二语文必修5_《段太尉事状》阅读练习1

《段太尉事状》阅读练习一、课内精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太尉始为泾州刺史时,汾阳王以副元帅居蒲,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
邠人偷嗜暴恶者,率以货窜名军伍中,则肆志,吏不得问。
日群行丐取于市,不嗛,辄.奋击,折人手足,椎釜鬲瓮盎盈道上,袒臂徐去,至撞杀孕妇人。
邠宁节度使白孝德以王故,戚不敢言。
……既署一月,晞军士十七人入市取酒,又以刃刺酒翁,坏酿器,酒流沟中。
太尉列卒取十七人,皆断头注槊上,植.市门外。
晞一营大噪,尽甲。
孝德震恐,召太尉,曰:“将奈何?”太尉曰:“无伤也,请辞于军。
”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太尉尽辞去。
解佩刀,选老躄者一人持马,至晞门下。
甲者出,太尉笑且入,曰:“杀一老卒,何甲也?吾戴吾头来矣。
”甲者愕。
因谕曰:“尚书固负若属耶?副元帅固负若属耶?奈何欲以乱败郭氏?为白..尚书,出听我言。
”晞出见太尉,太尉曰:“副元帅勋塞天地,当务始终。
今尚书恣卒为.暴,暴且乱,乱天子边,欲谁归罪?罪且及副元帅。
今邠人恶子弟以货窜名军籍中,杀害人,如是不止,几日不大乱?大乱由尚书出,人皆曰:尚书倚副元帅,不戢士。
然则郭氏功名其与存者几何?”言未毕,晞再拜曰:“公幸教晞以道,恩甚大,愿奉军以从。
”顾叱左右曰:“皆解甲,散还火伍中,敢哗者死。
”太尉曰:“吾未晡食,请假设草具。
”既食,曰:“吾疾作,愿留宿门下。
”命持马者去,旦日来。
遂卧军中。
晞不解衣,戒候卒击柝卫太尉。
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邠州由是无祸。
1.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寓.军邠州寓:寄居。
B.植.市门外植:种植。
C.不嗛,辄.奋击辄:就。
D.为白.尚书白:告诉。
2.下列“为”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王子晞为.尚书军中无以为.乐B.今尚书恣卒为.暴如今人方为.刀俎C.何辞为.为.天下笑D.为.白尚书我为.韩王送沛公3.翻译文中画线的句子。
(1)孝德使数十人从太尉。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旦,俱至孝德所,谢不能,请改过。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题3分〕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高二语文粤教版必修5单元检测:第四单元 文言文(3) Word版含解析

第四单元文言文(3)(时间:150分钟满分:150分)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鲰.生(zōu) 参乘.(shènɡ) 瞋.目(chēnɡ) 啖.之(dàn)B.期.功(qī) 祚.薄(zuò) 陨.首(yǔn) 日笃.(dǔ)C.拔擢.(zhuó) 闺(ɡé) 戮.力(lù) 彘.肩(zhì)D.险衅.(xìn) 床蓐.(rù) 优渥.(wù) 盘桓.(huán)2.下列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意:料想B.茕茕独立,形影相吊.吊:凭吊C.谢.不能谢:道歉D.不出,火且.尽且:将要3.下列与例句中加点字的活用现象相同的一项是()例句:吾得兄.事之A.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B.外.无期功强近之亲C.火尚足以明.也D.唐浮图慧褒始舍.于其址4.下列句子中,“之”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两项是()A.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又以悲夫古书之.不存D.姜氏何厌之.有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
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5~9题。
刘焉字君郎,江夏竟陵人也,汉鲁恭王之.后裔,章帝元和中徙封竟陵,支庶家焉。
焉睹灵帝政治衰缺,王室多故,乃.建议言:“刺史、太守,货赂为官,割剥百姓,以致离叛。
可选清名重臣以为.牧伯,镇安方夏。
”焉内求交阯牧,欲避世难。
会益州刺史却俭赋敛烦扰,谣言远闻,而并州杀刺史张壹,凉州杀刺史耿鄙,焉谋得施,出为监军使者,领益州牧,封阳城侯。
是时(凉)〔益〕州逆贼马相、赵祗等于绵竹县自号黄巾,合聚疲役之.民,一二日中得数千人,先杀绵竹令李升,吏民翕集,合万余人,便前破雒县,攻益州杀俭,又到蜀郡、犍为,..旬月之间,破坏三郡。
相自称天子,众以.万数。
州从事贾龙(素)领〔家〕兵数百人在犍为东,州界清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粤教版高二语文文言文阅读练习题1、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8—10题。
(9分,每小题3分)周昌者,沛人也,及高祖起沛,于是从沛公。
从入关,破秦。
沛公立为汉王,以周昌为中尉。
汉王四年,拜为御史大夫。
常从击破项籍。
以六年中与萧、曹①等俱封,为汾阴侯。
昌为人强力,敢直言,自萧、曹等皆卑下之。
昌尝燕时②入奏事,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高帝逐得,骑周昌项,问曰:“我何如主也?”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于是上笑之,然尤惮周昌。
及帝欲废太子,而立戚姬子如意为太子,大臣固争之,莫能得。
而周昌廷争之强,上问其说,昌为人吃,又盛怒,曰:“臣口不能言,然臣期……期……知其不可。
陛下虽欲废太子,臣期……期……不奉诏。
”上欣然而笑。
既罢,吕后侧耳于东厢听,见周昌,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是后戚姬子如意为赵王,年十岁,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
高祖独心不乐,悲歌,群臣不知上之所以然。
赵尧进请问曰:“陛下所为不乐,非为赵王年少而戚夫人与吕后有隙邪?备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自全乎?”高祖曰:“然,吾私忧之,不知所出。
”尧曰:“陛下独宜为赵王置贵强相,及吕后、太子、群臣素所敬惮乃可。
”高祖曰:“然,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尧曰:“御史大夫周昌,其人坚忍质直,且自吕后、太子及大臣皆素敬惮之。
独昌可。
”高祖曰:“善。
”于是乃召周昌,谓曰:“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
”周昌泣曰: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高祖曰:“吾极知其左迁,然吾私忧赵王,念非公无可者。
公不得已强行!”于是徙御史大夫周昌为赵相。
高祖崩,吕太后使使召赵王,其相周昌令王称疾不行。
使者三反,周昌固为不遣赵王。
于是高后患之,乃使使召周昌。
周昌至,谒高后,高后怒而骂周昌曰:“尔不知我之怨威氏乎?而不遣赵王,何?”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赵王果来。
至长安月余,饮药而死。
周昌因谢病不朝见,三岁而死。
(选自《史记•张丞相列传第三十六》,有删改)注:①萧、曹:指萧何、曹参。
②燕时:“燕”通“宴”,即闲居时。
8.对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高帝方拥戚姬,昌还走还走:转身跑B.大臣固争之,莫能得固:坚持C.高祖忧即万岁之后不全也即:即使D.公不得已强行强:勉强9.司马迁在《史记》中这样评价周昌:“周昌,木强人也。
”意思是说周昌是一个像木石一样刚直、倔强的人。
下列句子分别编为四组,全都表明周昌“刚直、倔强”的一项是①昌仰曰:“陛下即桀纣之主也。
”②周昌廷争之强③为跪谢曰:“微君,太子几废。
”④吾欲固烦公,公强为我相赵王⑤昌既征,高后使使召赵王⑥周昌因谢病不朝见A.①②⑥ B.①⑤⑥ C.②③⑤ D.②④⑥10.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周昌早年追随刘邦参加推翻强秦的斗争,屡立战功,官职也因此一再升迁。
其为人刚强,敢于直言,包括皇帝、大臣在内,人人都敬畏他。
B.司马迁通过描写刘邦骑在周昌的脖子上和周昌挺直脖子骂皇帝的动作,鲜明地表现了周昌耿直、倔强的性格。
C.周昌的刚强、正直可谓人所共知,人人敬畏,但并没有给他带来好结果,反而受到排挤,就连原先感激他的吕后,也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
D.用“期……期……”的口吃声来描写周昌反对另立太子,以表现他的憨直和因愤怒而口齿不清的特点,司马迁运用语言的深厚功力可见一斑。
四、(23分)11、将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0分,每句5分)(1)吾念之欲如是,而群臣谁可者?译文:(2)臣初起从陛下,陛下独奈何中道而弃之于诸侯乎? .译文:8、答案C“即”应为“如果”。
9、答案A③④⑤句均非周昌的言行。
10、答案C“受到排挤”“对他百般刁难和迫害”在文中没依据。
四、(23分)11、 (1)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大意3分,关键字“念”“可”各1分)(2)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大意3分,关键字“独”“中道”各1分)[参考译文]周昌是沛县人,等到汉高祖在沛县起兵的时候,就追随沛公。
跟从沛公入关,推翻强秦的统治。
沛公被封为汉王,任命周昌为中尉,汉王四年(前203),拜周昌为御史大夫。
周昌经常跟随汉王,并且多次击败项羽军。
因此,在高祖六年(前201)时,周昌和萧何、曹参一起受封,周昌被封为汾阴侯。
周昌为人坚忍刚强,敢于直言不讳,自萧何、曹参等人对周昌都是非常敬畏的。
周昌曾经有一次在高祖休息时进宫奏事,高祖正和戚姬拥抱,周昌见此情景,回头便跑,高祖连忙上前追赶,追上之后,骑在周昌的脖子上问道:“你看我是什么样的皇帝?”周昌挺直脖子、昂起头说:“陛下您就是夏桀、商纣一样的皇帝。
”高祖听了哈哈大笑,但是却由此最敬畏周昌。
等到高祖想废掉太子,立戚姬之子如意为太子时,许多大臣都坚决反对,但是都未奏效。
而周昌在朝廷中和皇帝极力争辩,高祖问他理由何在,周昌本来就有口吃的毛病,再加上是在非常气愤的时候,(也就口吃得更加厉害了,)他说:“我的口才虽然不太好,但是我期……期……知道这样做是不行的。
陛下您虽然想废掉太子,但是我期……期……坚决不能接受您的诏令。
”高祖听罢,很高兴地笑了。
事过之后,吕后因为在东厢侧耳听到上述对话,她见到周昌时,就跪谢说:“若不是你据理力争的话,太子几乎就被废掉了。
”此后,戚姬的儿子如意立为赵王,年纪十岁,高祖担心如果自己死后,赵王会被人杀掉。
高祖独自心中不乐,慷慨悲歌,满朝文武不知道皇帝为什么会这样。
赵尧上前问道:“皇帝您闷闷不乐的原因,莫非是为赵王年轻而戚夫人和吕后二人又不和睦吗?是担心在您万岁之后而赵王不能保全自己吗?”高祖说:“对。
我私下里非常担心这些,但是却拿不出什么办法来。
”赵尧说:“您最好为赵王派去一个地位高贵而又坚强有力的相国,这个人还得是吕后、太子和群臣平素都敬畏的人才行。
”高祖说道:“对,我考虑此事是想这样,但是满朝群臣谁能担此重任呢?”赵尧道:“御史大夫周昌,这个人坚强耿直,况且从吕后、太子到满朝文武,人人对他都一直敬畏,因此,只有他才能够担此重任。
”高祖说:“好。
”于是高祖就召见了周昌,对他说:“我想一定得麻烦您,你无论如何也要为我去辅佐赵王,您去担任他的相国。
”周昌哭着回答:“我从一开始就跟随陛下,您为什么单单要在半路上把我扔给了诸侯王呢?”高祖说:“我非常了解这是降职,但是我私下里又实在为赵王担心,再三考虑,除去您之外,其他人谁也不行。
真是迫不得已,您就为我勉强去吧!”于是御史大夫周昌就被调任赵国相国。
高祖去世之后,吕太后派使臣召赵王入朝,相国周昌让赵王推说身体不好,不能前往。
使者往返去了三次,周昌都一直坚持不送赵王进京。
于是吕后很是忧虑,就派使者召周昌进京。
周昌进京之后,拜见吕后,吕后非常生气地骂他:“难道你还不知道我非常恨姓戚的小贱人吗?而你却不让赵王进京,为什么?”周昌被召进京城之后,吕后派使者召赵王,不久,赵王果然来到了京城。
他到长安一个多月,就被迫喝毒药死去了。
周昌因此也就称病引退,不再上朝拜见太后。
三年之后,他也去世了。
12、阅读下面宋词,然后回答问题。
(8分)卜算子黄州定慧院寓居作苏轼缺月挂疏桐,漏断人初静。
谁见幽人独往来,缥缈孤鸿影。
惊起却回头,有恨无人省。
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
(1)词的上片通过对哪些事物的描写来营造氛围,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分)答:(2)请说说本词反映了苏轼怎样的心绪和人生态度。
(5分)答:13、古诗文默写: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
(任意选做5小题)(5分)(1)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
,废池乔木,犹厌言兵。
( 姜夔《扬州慢》)(2)庶刘侥幸,卒保余年。
,死当结草。
(李密《陈情表》)(3)亦余心之所善兮,。
(屈原《离骚》)(4)木欣欣以向荣,。
(陶潜《归去来兮辞》)(5)仰观宇宙之大,。
(王羲之《兰亭集序》)(6)白露横江,水光接天。
纵一苇之所如,。
(苏轼《赤壁赋》)(7)一骑红尘妃子笑,。
(杜牧《过华清官》)(8)苟以天下之大,,是又在六国下矣。
(苏洵《六国论》)12、(1)(3分)上片主要通过对月、桐、人声、鸿等事物的描写(2分),营造了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1分)。
(2)(5分)本词反映了词人苏轼被贬黄州时抑郁寂寞、孤独痛苦的心绪(2分);同时也反映了词人孤高自赏、不愿随波逐流的人生态度(2分)。
13、(1)自胡马窥江去后(2)臣生当陨首(3)虽九死其犹未悔(4)泉涓涓而始流(5)俯察品类之盛(6)凌万顷之茫然(7)无人知是荔枝来(8)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完全填对一空得1分,有一字错该空不得分)《春雨的色彩》说课稿一、教材内容分析:春天里万物复苏,百花争艳、绿草如荫、一派迷人的景色。
《春雨的色彩》意境优美,散文诗中绵绵的春雨,屋檐下叽叽喳喳的小鸟,万紫千红的大地,给人以美的陶冶和享受,与此同时启发幼儿通过简洁优美的语言以及相应的情景对话练习感受春天的勃勃生机。
激发幼儿热爱大自然的情感,启发幼儿观察、发现自然界的变化,感知春的意韵,并尝试运用多种方法把春雨的色彩表现出来,以此来表达自己的情感体验。
二、幼儿情况分析:中班下学期的幼儿探究、分析、观察能力有了一定的发展,并且孩子们充满了好奇心和强烈的探究欲,能主动地去探究周围和环境的变化,并且能根据变化运用自己的表达方式将感知到的变化加以表现。
同时这个时期的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及审美能力有一定的发展,孩子们在平时的活动中也积累了许多有关绘画方面的经验在活动展示出来。
三、活动目标:教育活动的目标是教育活动的起点和归宿,对教育活动起着主导作用,我根据中班幼儿的实际情况制定了一下活动目标:1、情感态度目标:引导幼儿感受散文诗的意境美。
2、能力目标:发展幼儿的审美能力和想象力。
3、认知目标:帮助幼儿在理解散文的基础上感受春天的生机,知道春雨对万物生长的作用。
四、活动的重点和难点:重点是:引导幼儿份角色朗诵小动物的对话,感受散文诗的优美,进而丰富词汇、发展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和语言表达能力。
难点是:学习词语“淋、滴、洒、落”、学习春雨的对话、诗句“亲爱的小鸟们,你们说得都对,但都没说全面,我本身是无色的,但我能给春天的大地带来万紫千红”。
五、活动准备:1、经验准备:课前学会朗诵诗《春天》,并组织幼儿春游,根据天气情况实地观察春雨,让幼儿感受了解春天的有关知识经验。
2、物质准备:小动物头饰、教学课件、幼儿绘画用纸笔六、教法: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解放儿童的双手,让他们去做去干”所以在本次活动中,我力求对幼儿充分放手,对大限度的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让他们自己去探究、去发现、去感受,我主要采取了以下教学法:1、谈话法:在活动得导入环节我运用与幼儿进行有关春天主题的谈话,帮助幼儿积累整理自己积累的有关春天的知识经验。
2、演示法:在活动中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向幼儿展示春天的勃勃生机,《春雨的色彩》散文诗的情景,也是通过课件中轻柔的配乐诗朗诵体现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