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修改)

合集下载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从设计上来讲,间歇式浓缩池的主要设计参数是水力停留时间,需要 根据实际的实验来确定。如果时间过短,则浓缩效果差,如果过长会造成
污泥厌氧发酵。一般在无实验数据初始运行时按照12-24h设计。
从应用上来讲,间歇式浓缩池主要用于污泥量小的处理系统,浓缩池 一般不少于两个,一个工作,另一个进入污泥,用来交替使用。
2011.12
污泥概述
污泥的产生
不同处理工艺的污泥产量(干污泥/污水)/(g/m3)
处理工艺 初次沉淀 产生量范围 110~170 典型值 150
活性污泥法
深度曝气法 氧化塘 过滤 化学除磷 反硝化 低剂量石灰 高剂量石灰
70~100
80~120 80~120 10~25 350~500 800~1600 10~30
p1、V1、W1、C1分别为含水率为p1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p2、V2、W2、C2分别为含水率为p2时的污泥体积、重量与固体物浓度;
2011.12
污泥性质与特点
二、湿污泥比重与干污泥比重
湿污泥重量等于污泥所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 和。湿污泥比重等于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水重量之比值。
100 s = p s (100 - p)
运行方式:
压力溶气气浮和生物溶气气浮
2011.12
运行方式
压力溶气气浮浓缩
技术原理:是在一定的温度下,空气在液体中的溶解度与空气受
到的压力成正比,当压力恢复到常压后,所溶空气即变成微细泡从液
体中释放出,大量微细气泡附着在污泥颗粒的周围,可以使颗粒密度 减小而被强制上浮,达到浓缩的目的。
2011.12
磷(以P2O5计) (%) 1~3 0.78~4.3 0.6~0.8
钾(以K2O计) 有机物(%) (%) 0.1~0.5 0.22~0.44 50~60 60~70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一、污泥的分类与性质按成份分:有机污泥(污泥):主要成分为有机物,是处理有机废水(包括生活民污水)的产物。

有机污泥中常含有肥料成分,但必须注意某些工业废水污泥中可能含有有毒物质,而生活污水、肉类加工等废水污泥中以含有病原微生物和寄生虫卵等。

无机污泥常称为沉渣,主要成分为无机物,一般是用自然沉淀和化学法处理无机废水或天然水的产物。

无机污泥中有时也会含有有毒物质和一定量的有机污染物,所以也应进行适当处理。

按来源分:初次沉淀池污泥,含水率为95-97%;剩余污泥:来自活性污泥二次沉淀池的排泥,含水率为99.2-99.6%;腐殖污泥:来自生物膜法二次沉淀池的排泥,其性质与剩余污泥相同,含水率为97%左右;厌氧污泥:上述三种污泥经消化后的污泥也称消化污泥,或熟污泥,废水厌氧处理装置排出的污泥一般称为厌氧污泥。

含水率为97%左右。

化学污泥:用混凝沉淀处理天然水或工业废水所排出的污泥。

污泥性质参数含水率P:污泥中所含水分的重量与污泥总重量之比的百分数。

湿污泥比重:湿污泥重量与同体积水重量的比值,湿污泥重量等于其中含水分重量与干固体重量之和。

当污泥的含水率>95%时,湿污泥的比重接近于1。

挥发性固体(VS)和灰分VS:能近似代有污泥中有机物含量,以称灼灼烧减量,灰分则表示无机物含量,以称灼烧残渣。

二、污泥处理方法污泥好氧消化法污泥的热处理法污泥的厌氧消化污1、污泥好氧消化:通过长时间的曝气使污泥固体稳定,好氧消化最常用于处理来自无初沉淀池废水处理系统和剩余活性污泥。

延时曝气和氧化沟排出的剩余污泥已经好氧稳定,不必再进行厌氧或好氧消化。

与厌氧消化处理比较,好氧消化的主要优点是:消化温度相同时,所需消化时间较短;出水的BOD浓度较低:无臭气;污泥的脱水性能较好;运行较方便;设备费用少。

好氧消化的缺点:需要供氧,动力费用一般较高;无沼气产生;去除寄生虫卵和病原微生物的效果较差。

污泥好氧消化法一般公适用于中小型污水厂。

排水工程(第五版)下册第十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排水工程(第五版)下册第十章-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重力带式浓缩机
人工操作,依靠化学调节,运行工需持 续管理,臭气扩散 依靠化学调节,对混凝剂敏感,人工操 作运行工需持续管理,如不封闭,则臭 气扩散
转鼓浓缩机


污泥的机械浓缩与脱水
压滤脱水
压滤脱水采用板框压滤机,压滤机可分为 人工板框压滤机和自动板框压滤机

滚压脱水
滚压脱水采用带式压滤机,特点是把压力 施加在滤布上,用滤布的压力和张力使污泥 脱水,不需要真空或加压设备,动力消耗少, 可以联系生产。gun'y
三 污泥浓缩
3.1 污泥重力浓缩
重力浓缩理论
1.迪克(Dick)理论
固体通量——单位时间内,通过单位面积的固体重量 kg/m² .h通过浓缩池任一浓缩断面i的固体通量G等于向 下流固体通量Gu和自重压密固体通量Gi之和:
G=Gu+Gi=uCi+viCi
三 污泥浓缩
向下流固体通量(底流牵动通量) Gu=uCi 式中 Ci——通过i-i断面的污泥 固体浓度(kg/m³); u——向下流流速(m/h)

污泥的机械浓缩与脱水

污泥的机械浓缩与脱水


污泥的机械浓缩与脱水
离心浓缩与脱水 离心机分类
按分离因数α的大小,可分为高速离心机(α>3000)、 中速离心机(α=1500~3000)、低速离心机 (α=1000~1500);
按几何形状不同可分为转筒式离心机(包括圆形、圆 筒形、锥筒形3种)、盘式离心机、板式离心机等。

污泥的分类、性质及计算
污泥重金属离子含量 二级处理后,50%重金属存在污泥中,注意重金属离子不 超标问题。 挥发性固体(灼烧减量)——有机物含量 灰分(灼烧残渣)——无机物含量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 式中: Sa
=rCs, [ 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L/L)与空气容
重(mg/L)的乘积 ] • r——空气容重,(mg/L) • Cs——空气在水中的溶解度(mL/L,L/L) • P——溶气压力,绝对压力; • RQ——压力水回流量或加压溶气水量,m3/d • f ——回流加压水空气饱合度,一般为(50~80)%
2. 气浮浓缩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设计参数:
污泥负荷 气固比
水力负荷 回流比
溶气水经减压释放出的空气量与需浓 缩的固体量之质量比,常用As表示; 用于污泥浓缩一般取0.01~0.04
Aa Sa R( fp 1) As S 0
1 Aa rCs ( fP 1) RQ 1000
来源
栅渣
沉砂池沉渣
初沉池污泥 二沉池生物污泥
富含有机物,容易 腐化,必须妥善处 臵
城市污水厂产生的污泥量约为处理水体积的1% 左右(0.5%~1.5%),含水率99.2%左右。 降低含水率,使其变流态为固态, 同时减少数量 处理目的
稳定有机物,使其不易腐化,避免 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污泥 性质 表征 参数
污泥类别
初沉污泥 2~3 活性污泥 3.3~7.7 消化污泥 1.6~3.4
磷(以P2O5计) 钾(以K2O计) % (%) 1~3 0.78~4.3 0.6~0.8 0.1~0.5 0.22~0.44
有机物 (%) 50~60 60~70 25~30
第1节污泥的分类、性质与产生量
1、污泥的分类 、性质及主要指标
气浮浓缩系统主要由加压溶气装臵和气浮分离装 臵两部分组成。
2. 气浮浓缩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设计参数:
污泥负荷 气固比
水力负荷 回流比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课件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课件
生物处理
利用微生物降解和转化污泥中的有机物,减少有机物的含量,使污泥变得更易处理。
特殊处理
针对特定类型的污泥,采用特殊的处理方法来解决淀法 • 气浮法 • 过滤压榨法
生物处理法
• 坑池法 • 活性污泥法 • 厌氧消化法
特殊污泥处理方法
• 热处理法 • 化学处理法 • 其他处理方法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 PPT课件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一个重要的环境保护问题。本课件将介绍污泥的来源、 处理方法以及处置技术的发展趋势。
什么是污泥?
污泥是由废水处理过程中固液分离后产生的含有高浓度有机物和微生物的混 合物。
污泥的处理分类和目的
常规处理
采用物理和化学方法去除污泥中的固体和液体成分,以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污泥的处置方法
常规处理方法
• 排放处理 • 埋存处理 • 堆肥处理
生物处置方法
• 厌氧消化 • 堆肥处置
特殊处置方法
• 重金属污泥处置 • 食品生产污泥处置
污泥处理和处置技术发展趋势
1 污泥资源化利用
将污泥转化为资源,如 能源和肥料,以减少对 环境的影响。
2 污泥处理技术创新
不断研发新的污泥处理 技术,提高处理效率和 资源利用率。
3 污泥处理市场前景
随着环境保护意识的提 高,污泥处理市场将迎 来更大的发展机遇。
结论
污泥的处理和处置是保护环境的重要任务,未来的发展方向将更注重资源化 利用和技术创新。

污泥处理及处置方案

污泥处理及处置方案

污泥处理及处置方案1. 背景介绍污泥是指废水处理过程中去除污染物后剩余的沉淀物和悬浊物,主要来源于工业和城市污水处理厂。

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微生物,如果不妥善处理和处置,就会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严重威胁。

2. 污泥处理方法2.1 原位处置原位处置是指通过堆肥、固化、干化等方法将污泥处理成为稳定的有机肥或非危险废物。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泥量较小、污染物浓度较低的情况。

例如,将污泥与生活垃圾混合,通过堆肥处理可以得到稳定的有机肥。

将污泥与工业固体废物混合固化,可以得到稳定的非危险废物。

2.2 热解热解是指将污泥在高温下分解成一系列有机物和无机物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泥量较大、含水量较高、有机物含量较高的情况。

例如,将污泥制成颗粒状,通过焚烧得到有机物和无机物,有机物可以作为燃料利用,无机物可以用于建筑材料或填埋场。

2.3 压滤压滤是指通过机械力将污泥中的水分和固体分离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泥量较大、含水量较高的情况。

例如,通过压滤机将污泥压成饼状,然后进行贮存或处置。

2.4 低温干化低温干化是指将污泥在低温下脱水的过程。

这种方法适用于污泥量较大、含水量较高的情况。

例如,通过低温干化设备将污泥脱水,使其处理成为稳定的干粉。

3. 污泥处置方案选择针对不同的污泥情况和处理要求,应选择不同的处理方法进行处置。

应根据以下因素确定污泥处置方案:3.1 污泥性质污泥成分和性质不同,对于不同的处理方案有着不同的适应性。

如果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适合采用热解或低温干化的方法;如果污泥中固体颗粒较小,含水量较高,适合采用压滤的方法。

3.2 处理要求如何处理污泥,需要根据处理要求来做出选择。

如果处理要求是将污泥处理成为稳定的有机肥,适合采用堆肥的方法;如果处理要求是将污泥处置成为非危险废物,适合采用固化的方法。

3.3 处置场地处置场地的要求也需要考虑在选择污泥处理方案时。

对于场地受限的情况,应该选择占用空间较小的处理方法,并尽可能将污泥处理成为能够利用或处置的有用物质。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PPT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PPT
1. 气浮浓缩系统的组成
气浮浓缩系统主要由加压溶气装置和气浮分离装置两部分 组成。
2. 气浮浓缩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设计参数:
污泥负荷 气固比
单位时间内,通过气浮池断面的干固体 量,单位为kg/(m2.h)或kg/(m2.d)
水力负荷
回流比
气浮池污泥负荷:
污泥种类 空气曝气的活性污泥 空气曝气的活性污泥经沉淀后
溶气罐净体积(不包括填料)按溶气水停留3min计算, 则:
VN
38
3 60
m3
1.9m3
以水力负荷校核气浮池面积:
R 1q v 380% 1 240 m 3 /(m 2 d) 51.4m 3 /(m 2 d)
A
22.4
符合要求。
3. 若浓缩池每天运行16h,则流量
qv'
240 16
负荷/(kg/m2.d) 25~75 50~100
纯氧曝气的活性污泥经沉淀后
50%的初沉污泥+50%的活性污泥 经沉淀后
初次沉淀池污泥
60~150 100~200
至260
2. 气浮浓缩法的主要设计参数
主要设计参数:
溶气水经减压释放出的空气量与需浓缩的固
污泥负荷 气固比
水力负荷 回流比
体量之质量比,常用As表示;用于污泥浓缩
小于0.05; 排泥管内管径:≮150mm。
重力浓缩池的设计要点及参数
2、设计参数:
在无试验资料时,可参考下表中的数据:
重力浓缩池设计参数
污泥种类
进泥含水率 出泥含水率 水力负荷 固体通量 溢流TSS
%
%
(m3/m2·d) ( kg/m2·d ) (mg/L)
初沉池污泥 95~97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2)设计:过滤产率L=24.6~29.4 (kg/m2·h)
4、离心脱水
(1)设备:低速离心脱水机(α≤1500) (2)组成:锥筒、空心转轴、螺旋输送器、驱动装置 (3)设计:污泥量、泥饼含水率、离心机水力负荷、 固体负荷
四、机械脱水设备选择方法 ——参见(例8-10、8-11、8-12)
1、收集资料:
热处理法 冷冻法
三、机械脱水方法
1、真空过滤脱水 2、机械压滤脱水 3、机械滚压脱水 4、离心脱水
1、真空过滤脱水
(1)设备:真空过滤机 空压机、空气平衡罐 真空泵、气水分离罐
(2)真空过滤脱水设计
1)设计参数:原污泥体积Q0,污泥浓度, f混凝剂投加%,过滤产率L
2)过滤机面积A
A Waf (8 78)
二、污泥处理方法
浓缩——
减小污泥体积,浓缩后污泥含水率96~98%
消化——
去除污泥中有机物
机械脱水——
进一步脱水,使污泥成形,含水率75~80%
干化、焚烧
三、污泥处理流程——
污泥 浓缩 机械脱水 最终处理
四、污泥的性质指标
1、含水率
p
水重 湿污泥重
100%=水+水干污泥
含水率与污泥体积关系
污泥浓度与污泥量——C0、Ck、Cf、Q0 设计参数——比阻 r、过滤时间t、过滤周期tc、过滤压力P、μ
2、计算
过滤每升滤液产生的干污泥量w (式8-74)
计算过滤产率L (式8-77)
3、确定过滤面积A(式8-77) 4、选择过滤机型号和台数
1
L
W At c
2Pw m
rtc
2
(8 77)
过滤介质阻力
滤饼阻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十章 污泥的处理与处置 污泥的来源、 第一节 污泥的来源、特性和数量 第二节 污泥的处理工艺 第三节 污泥浓缩 第四节 污泥稳定 第五节 污泥脱水 第六节 污泥的最终处置
污泥的来源、 第一节 污泥的来源、特性和数量 一、污泥的来源 初沉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的初沉池; 初沉污泥:来自污水处理的初沉池; 剩余污泥:生物处理的二沉池或生物反应池; 剩余污泥:生物处理的二沉池或生物反应池; 消化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产生的污泥; 消化污泥:厌氧消化或好氧消化产生的污泥; 化学污泥:混凝、 化学污泥:混凝、化学沉淀法等处理废水所产生 的污泥。 的污泥。 栅渣:较粗大的悬浮物; 栅渣:较粗大的悬浮物; 沉砂池沉渣: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沉砂池沉渣:密度较大的无机颗粒;
采用另一公式: 采用另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 S——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0.3-0.8L/d.人; 每人每天产生的污泥量 0.3-0.8L/d.人 设计人口数, N——设计人口数,人; 设计人口数
2、剩余活性污泥量 (1)以VSS计: X VSS = YQ ( S O S e ) K d X V V VSS计
X VSS SS计 (2)以SS计: X SS = f
――剩余活性污泥量 kgSS/d; 剩余活性污泥量, ΛXSS――剩余活性污泥量,kgSS/d; (3)以体积计: V SS= 100 X SS 以体积计: (100 P ) ρ Vss――剩余活性污泥量, /d; ――剩余活性污泥量 Vss――剩余活性污泥量,m3/d; ――产生的悬浮固体,kgSS/d; 产生的悬浮固体,kgSS/d △XSS――产生的悬浮固体,kgSS/d; P――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污泥密度, ρ 污泥密度,以1000kg/m3计;
第二节 污泥的处理工艺 一、污泥处理 处理目的: 1、处理目的: 减少污泥量并使其稳定, 减少污泥量并使其稳定,便于污泥的运输和最终 处置。 处置。 2、处理技术 (1)浓缩:降低含水率,减小污泥体积; 浓缩:降低含水率,减小污泥体积; (2)稳定:生物稳定、化学稳定、物理法; 稳定:生物稳定、化学稳定、物理法; (3)调理: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调理:提高污泥的脱水性能; (4)脱水:进一步降低含水率; 脱水:进一步降低含水率;
气浮池面积: (3)气浮池面积:
Q ( R + 1) A= q
Q ――入流污泥量,m3/d; ――入流污泥量 入流污泥量, /d; q ――表面水力负荷,m3/(m2.d)。 ――表面水力负荷 表面水力负荷,
R――回流比; ――回流比; 回流比 气浮浓缩特点: 5、气浮浓缩特点: 优点:污泥含水率低;占地面积小, 优点:污泥含水率低;占地面积小,臭气问题 能去除油脂。 少;能去除油脂。 缺点:运行费用较高;操作要求高。 缺点:运行费用较高;操作要求高。
四、离心浓缩 工作原理:污泥中固、液的密度不同, 1、工作原理:污泥中固、液的密度不同,在离心 机中受到的离心力不同而使二者分离。 机中受到的离心力不同而使二者分离。 适用范围:剩余活性污泥; 2、适用范围:剩余活性污泥; 特点: 3、特点: 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卫生条件好; 工作效率高,占地面积小,卫生条件好; 需要投加助凝剂,能耗高。 需要投加助凝剂,能耗高。
二、污泥的特性
1、污泥中的固体: 污泥中的固体: 溶解物质(DS)、悬浮物质(SS)、总固体(TSS)。 )、悬浮物质 )、总固体 溶解物质(DS)、悬浮物质(SS)、总固体(TSS)。 TSS=SS+DS 浓度mg/L或质量百分数(%)表示。 用质量浓度mg/L或质量百分数(%)表示 用质量浓度mg/L或质量百分数(%)表示。 污泥固体的组分: 2、污泥固体的组分: 污泥固体的组分与污泥的来源有关。 污泥固体的组分与污泥的来源有关。 18-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固体的典型组成。 表18-1 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泥固体的典型组成。 含水率: 3、含水率:
100 γ1γ 2 100 γ1 γ= = Pγ1 + (100 P )γ 2 Pγ1 + (100 P )
式中:γ1――固体相对密度; 式中: ――固体相对密度; 固体相对密度 污泥含水率,%, P ――污泥含水率,%, --水的相对密度 水的相对密度, γ2--水的相对密度, γ2 =1; 5、污泥体积、相对密度与含水率关系 污泥体积、 ms V= ρ w γ (100 P ) ――污泥中固体的质量 kg; 污泥中固体的质量, V――污泥体积,m3; ms――污泥中固体的质量,kg; ――污泥体积, 污泥体积 --水的密度 水的密度, ――污泥相对密度 污泥相对密度; ρw--水的密度,kg/m3;γ――污泥相对密度;
VSS f = SS
=0.6~0.75。 一般f=0.6~0.75。
三、污泥中的水分及其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1、污泥中的水分 、 游离水: 游离水:70% 毛细水: 20% 毛细水: 内部水: 内部水: 10%
污泥水分.swf
2、污泥中的水分对污泥处理的影响 (1)含水率的大小影响污泥体积; 含水率的大小影响污泥体积; (2)水分的存在形式影响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 水分的存在形式影响污泥的处理、处置方式; (3)污泥含水率影响污泥状态,图18-1。 污泥含水率影响污泥状态, 18- 含水率>85%,污泥呈流态; 含水率>85%,污泥呈流态; %,污泥呈流态 含水率65%~85%,污泥呈塑态 65%~85%,污泥呈塑态; 含水率65%~85%,污泥呈塑态; <60%,污泥呈固态。 60%,污泥呈固态。 %,污泥呈固态
V――含水率为P时的污泥体积。 ――含水率为P时的污泥体积。 含水率为 ――含水率为 时的污泥体积。 含水率为P V0――含水率为P0时的污泥体积。 适用于含水率大于80%的污泥。 含水率大于80 适用于含水率大于80%的污泥。
例题:污泥的原始含水率为99.5%,求含水 99.5%, 例题:污泥的原始含水率为99.5%,求含水 率变为98.5 98.5% 97%时 污泥体积如何变化? 率变为98.5%和97%时,污泥体积如何变化?
回流加压溶气气浮.swf
设计计算: 4、设计计算: 污泥负荷: .d,表18- (1)污泥负荷:kg/m2.h, kg/m2.d,表18-3。 气固比: (2)气固比: Q g S a R( fp / p 1) = QS c0
――气浮池释放的空气量 kg/h; 气浮池释放的空气量, Qg――气浮池释放的空气量,kg/h; ――流入的污泥固体量 g/h; 流入的污泥固体量, Qs――流入的污泥固体量,g/h; ――入流污泥浓度 入流污泥浓度, c0――入流污泥浓度,kg/m3; ――回流比 回流比; R――回流比; ――常压下空气在回流水中的饱和浓度 常压下空气在回流水中的饱和浓度, Sa――常压下空气在回流水中的饱和浓度,kg/m3; P――溶气罐绝对压力,一般采用0.3 Pa; ――溶气罐绝对压力,一般采用0.3 Pa; 溶气罐绝对压力 f――溶解效率,当容器罐内加填料及溶气时间为2~ ――溶解效率 当容器罐内加填料及溶气时间为2 溶解效率, 3min时 f=0.9,不加填料时,f=0.5。 3min时,f=0.9,不加填料时,f=0.5。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swf
连续重力浓缩池.swf
3、特点 (1)优点: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 优点:操作简单;运行费用少; 缺点:占地面积大;会产生臭气; (2)缺点:占地面积大;会产生臭气; 三、气浮浓缩 :(同气浮法 工作原理:(同气浮法) 1、工作原理:(同气浮法) 依靠微小气泡与污泥产生粘附作用, 依靠微小气泡与污泥产生粘附作用,使污泥颗粒 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并得到浓缩; 密度小于水而上浮,并得到浓缩; 适用范围:活性污泥/消化污泥; 2、适用范围:活性污泥/消化污泥; 气浮装置(同气浮法) 3、气浮装置(同气浮法) 系统组成:加压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 系统组成:加压溶气装置、溶气释放装置、气浮 分离装置
100 P0 100 99.5 V0 V = V0 = = V0 100 P 100 98.5 3
污泥含水率越高, 污泥含水率越高 , 降低污泥含水率时减容效 果越明显。 果越明显。
二、污泥量 计算城市污水厂的污泥量时,一般以表18- 计算城市污水厂的污泥量时,一般以表18-2所 18 列的经验数据为依据: 列的经验数据为依据:
含水率:污泥中水含量的百分数,%; 含水率:污泥中水含量的百分数,%; 含固率:污泥中固体含量的百分数,% ,%。 含固率:污泥中固体含量的百分数,% 含固率(%)十含水率(%)=100(%) 含固率( 十含水率(%)= (%)
污泥相对密度γ 4、污泥相对密度γ
污泥相对密度指污泥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 污泥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 污泥相对密度指污泥的质量与同体积水质量的比值。
二、重力浓缩 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初沉污泥及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初沉污泥及初沉污泥和剩余活性污泥的混合污泥。 2、浓缩池: 浓缩池: 间歇式浓缩池: (1)间歇式浓缩池: 停留时间为9 12h。 停留时间为9-12h。 多用于小型污水处理厂
(2) (2)连续式浓缩池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的构造与沉淀池基本相同。 连续式重力浓缩池的构造与沉淀池基本相同。
带有生物除磷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典型流程 带有生物除磷的污水处理厂污泥处理典型流程 → 储存 → 调理 → 浓缩脱水 → 最终处置
第三节 污泥浓缩 一、概述 1、目的 减少污泥体积,以便后续的单元操作。 减少污泥体积,以便后续的单元操作。 浓缩主要去除间隙水。 浓缩主要去除间隙水。 2、浓缩方法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重力浓缩、气浮浓缩、离心浓缩。
1、初沉污泥量
100 c 0η Q V = 3 10 (100 P ) ρ
初沉污泥量, V——初沉污泥量,m3/d ; 初沉污泥量 进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C0——进水中的悬浮物浓度,mg/L 进水中的悬浮物浓度 ——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沉淀池中悬浮物的去除率 污水流量, /d; Q——污水流量,m3/d; 污水流量 污泥含水率, P——污泥含水率,% 污泥含水率 污泥密度, ρ——污泥密度,以1000kg/m3 污泥密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