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合集下载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实践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实践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实践指南介绍本指南旨在为医务人员提供对中国新生儿进行营养支持的实践指导。

新生儿的健康和成长需要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而这一点尤为重要。

营养需求新生儿的营养需求与其他年龄段的人有所不同,因此需要特别关注以下方面:1. 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物,它提供了宝宝所需的全部营养,同时还能增强免疫系统。

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并提供必要的支持和指导。

2. 配方奶喂养:当母乳喂养不可行或不足时,可以使用配方奶进行喂养。

在选择配方奶时,应选择符合国家标准和适合宝宝年龄的产品。

3. 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对于早产儿或存在特定问题的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具体补充方案应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

营养支持实践为了确保新生儿获得良好的营养支持,以下实践措施是必要的:1. 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根据新生儿的特点和需要,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

根据年龄和体重,确定每日喂养量和喂养频率。

2. 监测生长和发育:定期监测新生儿的生长和发育情况。

如果存在生长延迟或其他异常情况,及时调整喂养计划。

3. 提供早期皮肤接触:促进母婴之间的早期皮肤接触,有助于建立亲子关系,提高母乳喂养的成功率。

4. 教育和支持家庭:向家庭成员提供有关新生儿营养的教育和指导,包括正确的喂养姿势和喂养技巧等方面的知识。

结论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实践指南提供了对新生儿营养需求和支持的指导。

医务人员应根据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喂养计划,并提供必要的教育和支持。

只有通过科学合理的营养支持,新生儿才能健康快乐地成长。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PN)支持
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食道闭 锁、肠闭锁等
获得性消化道 疾病: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等
早产儿
适应症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1 液体量 新生儿不同日龄每天液体需要量 (ml·kg-1·d-1)
出生体质量(g)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6 天 >7 天
<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生后第 1 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不足部分可由肠外 营养补充供给。
肠外营养补充热量计算公式为: PN= ( 1-EN/110)×80
携手合作 谢谢!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2013年10月
肠内(EN)营养支持推荐 摄入量
能量(kcal·kg-1·d-1 ) 足月儿 105~130 早产儿 110~135 超低出生体重儿 150
蛋白质(g·kg-1·d-1) 足月儿 2~3 早产儿 3.5~4.5( <1 kg 4.0~4.5 ; 1~1.8 kg 3.5~4.0)
微量元素
锌 铜 硒 铬 锰 钼 碘 铁
早产儿
400~450 20
2.0~3.0 0 1.0 1.0 1.0 200
足月儿
<3个月 250 >3 个月 100 20
2.0~3.0 0 1.0
0.25 1.0 50~100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项目
摄入量 临床体征观察 生长参数 体液平衡 实验室检查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3 氨基酸 (g·kg-1·d-1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一、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其健康发育离不开适当的营养支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完整的营养组成和免疫因子。

中国指南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生儿应进行独家母乳喂养,即前六个月内只喂母乳。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使用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同时,指南提醒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加强营养,以具备充足的母乳供给。

三、蛋白质供给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指南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每天喂奶的频率和时间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能量供给新生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指南建议母亲通过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新生儿。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粉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新生儿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指南推荐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补充。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些营养素应在配方奶粉中得到充分补充。

六、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出生时健康水平较低,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促进其生长发育。

指南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喂养,并逐渐增加进食量。

对于早产儿,应特别关注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输入的情况下。

指南建议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状况,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量,并密切监测血钙、镁、钾、磷等电解质的水平。

八、其他注意事项指南强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个体化,要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02 03
详细描述
母乳喂养能够为新生儿提供全面的营养,包括蛋白质、脂 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和矿物质等,同时还能提供免疫 球蛋白和抗体,增强新生儿的免疫力,降低感染风险。母 乳喂养还有助于促进母子情感和宝宝神经发育。
建议
鼓励和支持母乳喂养,至少在出生后头6个月内进行纯母 乳喂养,之后可以逐渐添加辅食。
注意事项
母乳喂养需要持续到婴儿2岁或以上,同时需要注意合理 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配方奶喂养
选择适合的配方奶
注意事项
配方奶是模拟母乳的食品,可以作为 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母乳不足时的补 充。家长应根据新生儿的实际情况选 择适合的配方奶。
配方奶喂养的新生儿容易发生便秘、 腹泻等消化系统问题,因此需要注意 合理饮食和休息,保持愉悦的心情。
详细描述
脂肪的摄入量应占新生儿总能量摄入 的40-50%,以提供足够的必需脂肪酸 和能量。母乳是新生儿脂肪的最佳来 源,配方奶中也会含有适量的脂肪。
碳水化合物需求与供给
总结词
碳水化合物是新生儿的主要能源物质,对其生长发育和脑部发育具有重要作用。 碳水化合物的供给量应根据新生儿的体重和生长速率进行个性化计算。
特殊情况下的营养支持
早产儿
对于早产儿,应根据胎龄和出生 体重情况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 如使用早产儿配方奶或进行静脉
营养支持。
患病儿
对于患有疾病的新生儿,应根据病 情给予特殊的营养支持,如使用高 热卡奶粉或进行静脉营养支持。
过敏儿
对于对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应 选择深度水解蛋白奶粉或氨基酸奶 粉作为替代品。
近年来,随着精准医学和个体化治疗理念的不断推广,新生儿营养支持也向着更加精准、更加个性化的方向发展 。同时,随着母乳库的建立和推广,母乳喂养的比例也在逐渐提高,这也为新生儿营养支持提供了更加安全和有 效的选择。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生儿的数量都在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营养支持是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为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生儿期的营养需求。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新生儿主要依靠母乳或人工喂养来满足其基本的营养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营养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前六个月内。

根据儿科学会的指南,新生儿在最初的六个月内应完全依靠母乳喂养,不需要额外的固体食物和补充剂。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并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母乳喂养可能不可行或不充分。

这时,人工配方乳可能是一个替代选择。

与母乳相比,人工配方乳的成分和营养价值相对简化,但仍然可以满足新生儿的基本需求。

在选择人工配方乳时,医生和家长们应该谨慎选择,并且要遵循临床应用指南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除了母乳或人工配方乳,还有一些补充剂可以为新生儿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例如,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帮助新生儿吸收钙和磷,有助于骨骼发育。

铁补充剂则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然而,这些补充剂最好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剂量和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对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来说,营养支持更加复杂和关键。

这些婴儿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需要额外的营养和护理。

根据临床应用指南,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接受无菌技术条件下的专业护理,包括早期皮肤接触、合适的喂养技术和监测等。

医生还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并监测其生长发育的指标。

除了正确的营养支持,新生儿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支持。

家长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养育技巧等,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支持等途径,提高人们对新生儿营养支持的认识和重视。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设计良好的非随机对照的系统评价 设计 良好的其他研究 病例一 对照研究 专家意见
定者提供决策依据.需要指出, 指南能够为临床治 疗提供参考原则, 但不能取代临床医生作出决定
(cth tc l ie i le to G i - Soi Ie oe a G d i N wr u e t s n r lg t u en e k d
le, N . is S ) 指南制定的原则与方法也已 n I G 趋于一
致, 即世界卫生组织 ( O ( O指南编写指 WH ) WH
南 [和A RE 》〕 G E 协作网(p aaoGile ' Apil ue R- rs f i e dn sr a Eaa n[均 ec n vui ) 提到的 证方 学原则. 次,C 研究一旦开始, ah lt 2 d o 」 循 法 RT 干预措施应当固定不变, 而
ln 2 0 ad 03
f t u opr taa e el i n dl n pd t o h s f nr n n r nti ia t e ai r e a el ta u t n a e e d ro u d ir c ptn [ JE J n r r Nt 20 , 1 p : ae s . N a t Eta u , 2( Spl i t J P Pr e n l 02 6 u ) ] e e r
C ie gi l e nw on tt n pr i noa s h s ud i fr br n ri spot ent n e en o e u io u n e
Te u o Pd tc, eta ad ta N ttn iy Ci sM d aAs ii ; Gop Noa l ) h Gop eirs P r e l E e l ri Sct, n e i l c tn Te u o e to , r f a i a n r n n r ui o e h e e c s ao h r f n o g o o Pd tc iy C i sM d aAs ii ; Gop e a l y Pd tc g aSct, nsM d aAs eir Sct, n e i l c tn Te u oNo to , ir Sri l iy C i e i l - a i o e h e e c s ao h r f n o g e a i u c o e h e e c s o o A s at Te d i p i s ec- s r m edtn f a n r n eta nttn ent h gi le v e ei ne a d o m naos pr ta ad e l ri t noa s bt c; r u en r d v o d be e c i o e e l n r u i o e r o ia i l e Iidvl e b t ie i ii r prg u i a o ac w h c l a et sna s n r c st t ee pd h n rspny e e r p c r ne o il c p d dr cta t . s o i a y td c la x t n d e o c i f ay e t d t f i c a bs o v i s eat ru s Te dle o ai d o fl i s tn: n r nt i E ) a d ao r v l a r . gi i i r n e i t oo n e i s eta ui n( N e n u e n i te h u en s z n h lw g o r l t e g t e c e l r o t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一、引言新生儿的营养摄入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发育至关重要。

为了确保新生儿能够得到适当的营养支持,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本文将对这一指南的主要内容进行介绍和解读。

二、背景婴儿在出生后的早期生命阶段需要充分的营养来满足他们身体发育的需求。

在中国,尽管孕妇营养状况的改善和新生儿死亡率的下降取得了显著进展,但仍面临许多挑战。

因此,制定一份系统的指南来指导新生儿的营养摄入显得尤为重要。

三、指南的主要内容1. 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好的食物,对他们的生长和发育有着独特的作用。

指南强调,新生儿应尽早进行母乳喂养,最好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启动。

对于无法进行母乳喂养的婴儿,可以选择牛奶配方奶粉。

2. 婴儿配方奶粉在指南中,对婴儿配方奶粉的选择和使用也进行了详细介绍。

根据新生儿的年龄和特定情况,可以选择适合的奶粉。

同时,指南还强调了正确配制和保存奶粉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合理地进行喂养。

3. 蛋白质摄入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量较大,这对于他们的生长和器官发育至关重要。

指南建议,新生儿在前六个月的蛋白质摄入应以母乳或配方奶粉为主,无需额外添加蛋白质。

4. 能量摄入新生儿对能量的需求量也较高。

指南明确指出,前六个月的新生儿每日能量摄入应为100-110千卡/千克体重。

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增加能量摄入量,以满足他们不断增长的需求。

5. 营养素补充指南还提到了一些特定的营养素补充,如维生素D和铁。

维生素D可以促进钙的吸收和骨骼的发育,而铁则是血红蛋白合成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确保新生儿获得足够的这些营养素,指南推荐了适当的补充方法和剂量。

6. 辅助食物引入在新生儿的发育过程中,从六个月开始逐渐引入辅助食物是必要的。

指南给出了详细的介绍和建议,包括适当的食物种类、质地和摄入量,以及如何逐步引入新食物。

7. 饮食安全指南强调了饮食安全的重要性,特别是对一些常见食源性疾病的预防。

新生儿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因此必须保证他们的食物安全和卫生。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2.5g:100 kcal
新生儿肠外营养是一种在新生儿无法耐受肠道喂养时,通过静脉输注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适应症包括不能经胃肠喂养、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和频繁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包括败血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

在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到多,浓度由淡到浓。

品种应选择单独静脉通道,持续时间应在16-18小时之间,不应超过24小时。

输入方式应使用全合一制剂
输液泵静脉输入,输入途径应为PICC周围静脉。

具体剂量方面,出生后2小时内应开始给予氨基酸,起始剂量为1.5g/kg/d,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g/kg/d。

生后24小
时内应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为1.0g/kg/d,逐步增加到3-
4g/kg/d。

葡萄糖的起始剂量为4mg/kg/min,血糖正常情况下
每天增加1-2mg/kg/min。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不同,应根据表格进行调整。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应停止PN。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在严重感染、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情况下是禁忌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适应征 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 ②获得性消化道疾病:坏死性小肠炎等 ③早产儿(E级)

途径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的选择主要取决于患儿的营养需求量以及预期的持续 时间,还应考虑患儿的个体状况(血管条件、凝血功能等) (E级)

周围静脉 适用于短期(﹤2周)应用,并且液体渗透压不超过900mOsm/L(E级)。 主要并发症为静脉炎。应注意:①无菌操作;②尽可能选择最小规格的输液 管。(E级) 中心静脉 适用于液体渗透压高或使用时间长的情况。包括: ①经外周静脉导入中心 静脉(PICC)置管; ②中心静脉导管(CVC)③脐静脉导管(仅适用于初生 婴儿)。
多瓶输液

氨基酸、葡萄糖电解质溶液和脂肪乳剂, 采用输液瓶串联或并联的方式输液 (C级) 适用于不具备无菌配制条件的单位。优点是灵活,对病情变化快的患者(如 ICU患儿)易于调整配方 缺点是工作量相对大,易出现血糖、电解质紊乱,且不利于营养素充分利用; 需注意的是脂肪乳剂输注时间应>20 h


肠外营养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水解配方和游离氨基酸配方

出生时有高度过敏风险的新生儿首选适度水解蛋白配方(C级) 出生后已经发生牛奶蛋白过敏的新生儿,推荐使用深度水解蛋白配方或游离 氨基酸配方(C级) 游离氨基酸配方由于渗透压高,不适用于早产儿(E级)。不耐受整蛋白配方 乳喂养的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小肠造瘘等)者,可选择不同蛋白水解程 度配方(E级)
⑨半乳糖血症和苯丙酮尿症并非母乳喂养绝对禁忌症,应根据监测的血清苯丙氨酸 和半乳糖-1-磷酸水平,可适量给予母乳喂养和无苯丙氨酸和半乳糖的配方(E级)
人工喂养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经口喂养 适用于胎龄≥32~34周以上,吸吮,吞咽和呼吸功能协调的新生儿

管饲喂养适应证
① 适用于胎龄﹤32~34周早产儿
②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不能经口喂养者③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 口喂养者
输注方式

全合一 脂肪乳剂、氨基酸、葡萄糖、维生素、电解质和微量无素等各种营 养素在无菌条件下混合于一个容器中经静脉途径输注。对符合适应证的新生 儿,全合一营养液可作为安全、有效、低风险的静脉营养液。(C级)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有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并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配制时需注意:肠外营养支持所用营养液 根据当日医嘱在层流室或配制室超净台内,严格按无菌操作技术进行配制
母乳喂养
尽可能早期母乳喂养,尤其是早产儿(A级),但有下述情况者则应酌 情考虑: ①母亲为HIV和HTLV(人类嗜T细胞病毒)感染者,不建议母乳喂养(C级) ②母亲患有活动性结核病,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治疗结束7~14天 后可继续母乳喂养(E级) ③母亲为乙肝病毒(HBV)感染或携带者,可在婴儿出生24h后给予特异性高效 乙肝免疫球蛋白,继之接受乙肝疫苗免疫后母乳喂养(C级) ④母亲为CMV感染或携带者,其婴儿可以给予母乳喂养,但早产儿有较高被感 染风险,可采集其母乳经巴氏消毒后喂养(E级)



葡萄糖:开始剂量为4~8mg/kg· min,按1~2mg/kg· min逐渐增加,最大
剂量不超过11~14mg/kg· min(C级)。注意监测血糖,新生儿PN时建议血
糖﹤8.33mmol/l(E级)。不推荐早期使用胰岛素预防高血糖的发生(A级), 如有高血糖(8.33~10mmol/l),葡萄糖输注速度按1~2mg/kg· min逐渐递减, 如4mg/kg· min仍不能控制高血糖,可用胰岛素0.05IU/kg.d(E级)

肠外营养期间新生儿每日所需电解质推荐量(mmol/kg.d)
生后3天内除有低钾证据外,原则上不予补钾
每日所需维生素(剂量/kg.d)
注:1ug视黄醇当量(RE)=1ug全反式视黄醇=3.3IU维生素A; 10ug维生素D=400IU;2.8mga-生育酚=2.8IU维生素E
每日所需微量元素推荐量(ug/kg.d)


管饲方式

推注法:适合于较成熟、胃肠道耐受性好的新生儿,经口/鼻胃管喂养的新生 儿,但不宜用于胃食管反流和胃排空延迟者,需注意推注速度(C级) 间歇输注法:每次输注时间可以持续30 min~2 h(建议应用输液泵),根据 患儿肠道耐受情况间隔1~4 h输注。适用于胃食管反流、胃排空延迟和有肺 吸入高危因素的患儿(C级)

基本成分:氨基酸、脂肪乳剂、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电解质、微量元素 和水 液体量::因个体而异,需根据不同临床条件(光疗、暖箱、呼吸机、心肺

功能、各项监测结果等)调整。总液体在20~24 h内均匀输入,建议应用输
液泵进行输注(C级)

热卡:足月儿70~90kcal/kg.d 早产儿80~100kcal/kg.d 氨基酸:推荐选用小儿专用氨基酸,生后24h内即可应用(肾功能不全者例 外),从1.5~2g/kg.d开始,足月儿可至3g/kg.d,早产儿可增至3.5~4g/kg.d. 氮:非蛋白热卡=1g:100~200kcal 脂肪乳剂:出生24 h后即可应用。推荐剂量从1g/kg· d开始,按0.5~1 g/ (kg· d)的速度增加,总量不超过3 g/kg· d(C级).早产儿建议采用20%脂肪乳剂 (A级)。中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优于长链脂肪乳剂(B级),橄榄油脂肪乳剂在 短期内具有减轻脂质过氧化的作用(C级)

①全合一溶液配制完毕后,应常规留样,保存至患者输注该混合液完毕后24 h
②电解质不宜直接加入脂肪乳剂液中,且要注意:全合一溶液中一价阳离子电解 质浓度不高于150 mmol/L,二价阳离子电解质浓度不高于5 mmol/L
③避免在肠外营养液中加入其他液体或药物
④建设全合一溶液理化性质的稳定性需由药剂师审核
④作为经口喂养不足的补充。(E级)
管饲途径

口/鼻胃管喂养:是管饲营养的首选方法(A级)。喂养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 的硅胶或聚亚胺酯导管(E级) 胃造瘘术/经皮穿刺胃造瘘术(PEG):适用于长期管饲,食管气管瘘和食管 闭锁等先天性畸形,食管损伤和生长迟缓(C级) 经幽门/幽门后喂养:包括鼻十二指肠,鼻空肠,胃空肠和空肠造瘘/经皮空肠 造瘘,适用于上消化道畸形,胃动力不足,吸入高风险,严重胃食管反流(E 级)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表

此外,有中心静脉置管时,中心静脉导管的监测(包括渗出、肢体肿胀、肤
色)为每日2次~3次。
注意血脂测定标本采集前6h内,应暂停输注含脂肪乳剂营养液

肠外营养相关并发症

中心静脉导管相关血行性感染:长期应用肠外营养比短期者更易发病(D级) 代谢紊乱:如高血糖、低血糖、高甘油三酯血症、代谢性骨病。尤其应注意 早产儿和长期应用 者发生骨质减少(D级) 肝脏并发症:如胆汁淤积、肝损害。



水解蛋白配方虽然其营养成分不适合早产儿喂养,但当发生喂养不耐受或内 外科并发症时,可以考虑短期应用(E级) 无(低)乳糖配方 适用于原发性或继发性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及肠道功能 不全(如短肠和小肠造瘘)患儿 特殊配方 适用于代谢性疾病患儿(如苯丙酮尿症、枫糖尿病患儿)


配方乳配制与保存

微量肠道喂养
适用于无肠道喂养禁忌证,但存在胃肠功能不良的新生儿,其目的是促
进胃肠道功能成熟,改善喂养耐受性,不属于营养性喂养(A级)。应生后尽早
开始。以输液泵持续或间歇输注法经鼻胃管输注配方乳或母乳10~20 ml/kg.d,可持续3~5d(E级)
母乳和肠内营养配方选择

母乳 首选,母乳喂养至少持续至生后6个月


持续输注法:连续20~24 h用输液泵输注喂养法,输液泵中的配方奶应每3h 内进行更换。此方法仅建议用于上述两种管饲方法不能耐受的新生儿(C级)
管饲喂养用量与添加速度(ml.kg-1.d-1)
注:a.因为可能造成母乳分层,不建议用母乳进行持续喂养; b.可以从每1ml/12h开始逐渐过渡为q2~3h


与肠外营养持续时间、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败血症有关(C级),而与静脉高 剂量蛋白质无关(B级)
喂养指征与禁忌证

喂养指征
①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及严重疾患、血流动力学相对稳定者尽早开奶 ②出生体重>1000g者可于出生后12h内开始喂养 ③有严重围产期窒息(阿氏评分5min<4分)、脐动脉插管或出生体重<1000g 可适当延迟至24h~48h开奶(E级)

禁忌证
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所致消化道梗阻,怀疑或明确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 炎(NEC) ②血流动力学不稳定:如需要液体复苏或血管活性药多巴胺>5ug/kg.min、各 种原因所致多器管功能障碍等情况下暂缓喂养 (E级)。

母乳强化剂
如果母乳喂养量达到50~100ml/kg.d(E级),推荐体重<2000g的早产儿使 用 (C级)。初始时半量强化,根据耐受情况增加至全量强化。出院时仍生长 迟缓的早产儿应使用经强化的母乳喂养至少持续到矫正胎龄40周,或根据生 长情况持续到矫正胎龄52周

早产儿配方 适用于胎龄在34周以内或体重<2kg早产儿

早产儿出院后配方 适用于早产儿出院后持续喂养。出院时仍有生长迟缓的早产儿,建议定期监 测生长指标以做出个体化喂养方案选择,生长达到生长曲线图的25~50百分位 左右(用校正年龄),可以转换成普通配方( E级)

标准婴儿配方 适用于胃肠道功能发育正常的足月新生儿或胎龄≥34周体重≥2kg的早产儿(B 级)
配方乳配制前所有容器需高温消毒,配制应在专用配制室或经分隔的配制区 域内进行 严格遵守无菌操作原则


病房内配置应即配即用
中心配制,应在配置完毕后置4℃冰箱储存,喂养前再次加温。常温下放置时 间不应超过1~2 h

肠内营养的监测
肠外营养支持
当新生儿不能或不能完全耐受经肠道喂养时,完全或部分由静脉供给热 量、液体、蛋白质、碳水化合物、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等来满机体代谢及 生长发育需要的营养支持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