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生儿营养支持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肠外营养(PN)支持
先天性消化道 畸形:食道闭 锁、肠闭锁等
获得性消化道 疾病:坏死性 小肠结肠炎等
早产儿
适应症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1 液体量 新生儿不同日龄每天液体需要量 (ml·kg-1·d-1)
出生体质量(g) 第 1 天 第 2 天 第 3~6 天 >7 天
<750 750~1000 1000~1500 >1500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生后第 1 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不足部分可由肠外 营养补充供给。
肠外营养补充热量计算公式为: PN= ( 1-EN/110)×80
携手合作 谢谢!
中华医学会肠内肠外营养学分会儿科学组 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新生儿学组 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学分会新生儿外科学组
2013年10月
肠内(EN)营养支持推荐 摄入量
能量(kcal·kg-1·d-1 ) 足月儿 105~130 早产儿 110~135 超低出生体重儿 150
蛋白质(g·kg-1·d-1) 足月儿 2~3 早产儿 3.5~4.5( <1 kg 4.0~4.5 ; 1~1.8 kg 3.5~4.0)
微量元素
锌 铜 硒 铬 锰 钼 碘 铁
早产儿
400~450 20
2.0~3.0 0 1.0 1.0 1.0 200
足月儿
<3个月 250 >3 个月 100 20
2.0~3.0 0 1.0
0.25 1.0 50~100
新生儿肠外营养监测项目
摄入量 临床体征观察 生长参数 体液平衡 实验室检查
中心静脉导管监测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3 氨基酸 (g·kg-1·d-1 )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一、背景新生儿是人类生命的起始阶段,其健康发育离不开适当的营养支持。
为了保障新生儿的健康成长,中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制定了新生儿营养支持的指南。
本文将重点介绍该指南的主要内容。
二、母乳喂养母乳是新生儿最理想的食品,它具有完整的营养组成和免疫因子。
中国指南强调,在可能的情况下,新生儿应进行独家母乳喂养,即前六个月内只喂母乳。
对于不能或不愿意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应使用配方奶粉进行喂养。
同时,指南提醒妇女在怀孕期和产后加强营养,以具备充足的母乳供给。
三、蛋白质供给新生儿对蛋白质的需求相对较高,因此指南建议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母乳喂养的新生儿,他们可以通过增加每天喂奶的频率和时间来增加蛋白质的摄入量。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应根据其年龄和体重确定蛋白质的摄入量,以满足其正常生长发育的需求。
四、能量供给新生儿的能量需求主要来自碳水化合物和脂肪。
指南建议母亲通过摄入富含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食物,来提供足够的能量给新生儿。
对于不能进行母乳喂养的新生儿,配方奶粉中应含有足够的脂肪和碳水化合物,以满足其能量需求。
五、微量元素和维生素新生儿对微量元素和维生素的需求也相对较高。
中国指南推荐给予新生儿适量的铁、锌、钙、维生素A、维生素D和维生素K等营养素的补充。
对于配方奶粉喂养的新生儿,这些营养素应在配方奶粉中得到充分补充。
六、早产儿的营养支持早产儿出生时健康水平较低,需要特殊的营养支持来促进其生长发育。
指南建议早产儿在出生后24小时内开始进行肠内喂养,并逐渐增加进食量。
对于早产儿,应特别关注蛋白质和能量的供给,以满足其快速生长的需要。
七、补充液体和电解质新生儿可能需要额外的液体和电解质补充,尤其是在需要静脉输入的情况下。
指南建议根据新生儿的生理状态和临床状况,调整液体和电解质的补充量,并密切监测血钙、镁、钾、磷等电解质的水平。
八、其他注意事项指南强调新生儿营养支持的个体化,要根据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和临床特征进行调整。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中国是一个人口大国,每年新生儿的数量都在呈现稳定的增长趋势。
新生儿的健康发育对于国家的未来发展至关重要,而良好的营养支持是确保新生儿健康成长的关键。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探讨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以帮助医生和家长们更好地了解如何为新生儿提供营养支持。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新生儿期的营养需求。
在出生后的最初几天内,新生儿主要依靠母乳或人工喂养来满足其基本的营养需求。
随着时间的推移,他们的营养需求也会发生变化,特别是在前六个月内。
根据儿科学会的指南,新生儿在最初的六个月内应完全依靠母乳喂养,不需要额外的固体食物和补充剂。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可以提供新生儿所需的所有营养物质,并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然而,在某些情况下,母乳喂养可能不可行或不充分。
这时,人工配方乳可能是一个替代选择。
与母乳相比,人工配方乳的成分和营养价值相对简化,但仍然可以满足新生儿的基本需求。
在选择人工配方乳时,医生和家长们应该谨慎选择,并且要遵循临床应用指南来确保宝宝的健康成长。
除了母乳或人工配方乳,还有一些补充剂可以为新生儿提供额外的营养支持。
例如,维生素D补充剂可以帮助新生儿吸收钙和磷,有助于骨骼发育。
铁补充剂则可以预防缺铁性贫血。
然而,这些补充剂最好在医生或专业人士的指导下使用,以确保剂量和使用方法的正确性。
另一方面,对于早产儿或低出生体重儿来说,营养支持更加复杂和关键。
这些婴儿的发育和免疫系统相对较弱,需要额外的营养和护理。
根据临床应用指南,早产儿和低出生体重儿应接受无菌技术条件下的专业护理,包括早期皮肤接触、合适的喂养技术和监测等。
医生还应根据婴儿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营养支持方案,并监测其生长发育的指标。
除了正确的营养支持,新生儿还需要家庭和社会的全面支持。
家长们可以通过合理的膳食安排、关注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和养育技巧等,为新生儿提供良好的营养环境。
同时,社会各界可以通过宣传、教育和政策支持等途径,提高人们对新生儿营养支持的认识和重视。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新生儿肠外营养诊疗指南
2.5g:100 kcal
新生儿肠外营养是一种在新生儿无法耐受肠道喂养时,通过静脉输注来提供营养支持的方式。
适应症包括不能经胃肠喂养、极低体重儿喂养困难、消化道畸形手术前后、顽固性腹泻和频繁呼吸困难等。
禁忌症包括败血症、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
在输注肠外营养时,需要严格无菌操作,液量由少到多,浓度由淡到浓。
品种应选择单独静脉通道,持续时间应在16-18小时之间,不应超过24小时。
输入方式应使用全合一制剂
输液泵静脉输入,输入途径应为PICC周围静脉。
具体剂量方面,出生后2小时内应开始给予氨基酸,起始剂量为1.5g/kg/d,逐步增加到最大3.8-4.0g/kg/d。
生后24小
时内应给予脂肪乳剂,起始剂量为1.0g/kg/d,逐步增加到3-
4g/kg/d。
葡萄糖的起始剂量为4mg/kg/min,血糖正常情况下
每天增加1-2mg/kg/min。
早产儿和足月儿的能量和蛋白质需求不同,应根据表格进行调整。
在肠内喂养量超过总摄入量90%前,不应停止PN。
需要注意的是,肠外营养在严重感染、脱水、代谢性酸中毒、循环衰竭、肝肾功能不全和严重缺氧等情况下是禁忌的。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主要内容解读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主要内
容解读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Essential Newborn Care, EENC)是指
针对新生儿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所需的基本保健措施。
以下是
该指南的主要内容解读:
1. 皮肤对皮肤接触:新生儿应立即与母亲进行皮肤对皮肤接触。
这有助于保持新生儿的体温稳定,促进母婴情感联系以及启动哺乳
过程。
2. 早期吸吮:新生儿应在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开始吸吮,以
满足其营养需求并提高免疫系统功能。
3. 早期维持体温:出生后的新生儿容易失去体温,因此应采取
措施保持其体温稳定,如提供温暖的环境和使用暖气设备。
4. 给予维生素K:新生儿在出生后应及时接受维生素K注射,以预防出血疾病。
5. 早期观察和评估:医务人员应对新生儿进行早期观察和评估,包括评估呼吸、心率、体重和身长等指标,以确保其健康状况。
6. 母乳喂养:母乳喂养是新生儿最理想的喂养方式,应在出生
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开始进行。
7. 婴儿安全:确保新生儿的安全,如正确安装婴儿床和使用安
全带等。
8. 提供家庭支持和教育:向家庭提供关于新生儿早期保健的支
持和教育,包括正确哺育、卫生习惯和常见疾病预防等方面的知识。
以上是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的主要内容解读。
这
些简单的策略和措施可以帮助保护新生儿的健康,并为他们的成长
奠定良好的基础。
国家婴童膳食营养指南

国家婴童膳食营养指南一、前言婴童时期的营养状况直接关系到其未来的生长发育和健康状况。
因此,制定婴童的膳食营养指南至关重要。
本指南旨在为家长和教育者提供有关婴童膳食营养的指导,以确保婴童获得全面、均衡、科学的营养。
二、婴童的生长发育特点婴童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期,其营养需求相对较高。
他们的新陈代谢旺盛,对蛋白质、矿物质、维生素等营养素的需求量较大。
同时,婴童的消化系统和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因此对食物的质和量有特殊要求。
三、膳食营养指南建议1. 母乳喂养:对于0-6个月大的婴童,建议纯母乳喂养。
母乳含有丰富的营养素,能满足婴童的生长需求,并增强其免疫力。
2. 辅食添加:6个月后,逐渐添加辅食。
辅食应多样化,包括蔬菜、水果、全谷类、蛋白质来源食品等。
3. 适量脂肪摄入:脂肪对于婴童的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应确保婴童摄入适量的脂肪,如鱼肉、坚果等。
4. 维生素补充:根据婴童的具体需要,适当补充维生素D和钙。
维生素D 有助于钙的吸收,而钙对骨骼发育至关重要。
5. 饮食平衡:鼓励婴童尝试各种食物,以获得全面的营养。
同时,避免过量摄入糖分和盐,以降低慢性病的风险。
6. 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定时定量进餐,避免过度喂养。
鼓励婴童自己动手吃饭,增强其对食物的兴趣和好奇心。
7. 注意饮水:保证婴童充足的水分摄入,以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四、结论婴童的膳食营养对其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遵循本指南的建议,为婴童提供全面、均衡的饮食,有助于其正常生长发育,降低患病风险,为未来的健康奠定基础。
同时,家长和教育者应关注婴童的个体差异,灵活调整饮食方案,以满足其特定的营养需求。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精要解析

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指南精要解析前言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arly n of Newborn Care, EENC)是指在新生儿出生后的第一时间为其提供必要的保健措施,以确保其健康成长。
本指南旨在为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家庭提供关于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的详细指导。
EENC指南的核心内容1. 出生后立即护理- 清理呼吸道:新生儿出生后,立即进行呼吸道清理,以确保其能够正常呼吸。
- 皮肤接触:在清理呼吸道后,将新生儿裸体放置在母亲胸部附近,进行皮肤接触,以促进母婴情感联系。
- 早吸吮:鼓励母亲在新生儿出生后1小时内开始哺乳,以提供营养,并促进乳汁分泌。
2. 生命体征监测- 体温监测:定期监测新生儿的体温,确保其体温在正常范围内。
- 心率监测: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1小时内,每15-30分钟监测一次心率。
- 血压监测: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24小时内,定期监测其血压。
3. 营养和喂养- 母乳喂养:鼓励母亲进行母乳喂养,以提供营养,增强新生儿免疫力。
- 配方奶喂养:如母乳不足,可选择合适的配方奶进行喂养。
- 喂养频率:新生儿的喂养频率一般为每2-3小时一次,夜间可适当延长。
4. 预防接种- 乙肝疫苗:新生儿出生后24小时内接种乙肝疫苗第一剂。
- 结核疫苗:在新生儿出生后1个月内接种结核疫苗。
- 其他疫苗接种:根据我国疫苗接种时间表,按时完成其他疫苗接种。
5. 家庭支持和教育- 提供育儿知识:向家长提供关于新生儿护理、喂养和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
- 家庭访视:在新生儿出生后的前1周内进行家庭访视,了解家庭环境和育儿情况,提供针对性指导。
- 育儿热线:设立育儿热线,为家长提供新生儿护理、喂养和预防疾病等方面的咨询服务。
结语新生儿早期基本保健(EENC)对于新生儿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通过遵循本指南,医疗机构、医护人员和家庭可以共同为新生儿提供优质的保健服务,降低新生儿疾病发生率,提高新生儿生存质量。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

婴幼儿营养与喂养指南在婴幼儿的成长过程中,营养与喂养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正确的营养与喂养方式可以保证婴幼儿健康成长,而不当的喂养则可能导致各种问题的出现。
因此,父母需要认真学习和了解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指南,以确保宝宝获得充足的营养,健康成长。
1. 母乳喂养母乳被认为是最天然、最适合婴幼儿的营养来源。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营养成分,可以提供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元素,并且可以增强婴幼儿的免疫力。
因此,母乳喂养被推荐作为婴幼儿的首选喂养方式,最好在宝宝出生后的第一个小时内开始进行。
2. 婴儿配方奶粉对于一些无法进行母乳喂养或需要进行替代喂养的婴幼儿,可以选择婴儿配方奶粉。
在选择奶粉时,应该选择符合国家标准的正规产品,并根据宝宝的年龄和体重选择适合的配方。
在喂养过程中也要注意奶粉的制作和保存方法,避免引起细菌感染。
3. 辅食添加一般来说,婴幼儿在6个月左右可以开始添加辅食。
添加辅食的目的是为了补充婴幼儿所需的各种营养素,逐渐培养婴幼儿的口腔功能和吞咽功能。
在添加辅食时,可以选择一些容易消化的食材,如米粉、蔬菜泥等,并逐渐引入各种不同种类的食物,以确保宝宝获得全面均衡的营养。
4. 膳食搭配在给婴幼儿进食时,应该注意膳食的搭配,尽量保证每餐都包含五大类营养素: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维生素和矿物质。
此外,还要避免给婴幼儿添加过多的糖分、盐分和添加剂等不健康的成分,以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5. 注意饮食安全在喂养婴幼儿时,要特别注意饮食的安全性。
避免让婴幼儿吃过硬、过热或者未经消毒的食物,以免造成窒息、烫伤或者细菌感染。
在喂养过程中要保持宝宝的姿势正确,避免呛奶或窒息的事故发生。
6. 定期体检最后,要定期带婴幼儿进行体检,以确保宝宝的营养摄入和生长发育是正常的。
在体检时,可以向医生咨询关于营养与喂养的问题,获取专业的建议和指导。
总之,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是需要认真重视和细心呵护的问题。
父母应该不断学习和了解关于婴幼儿的营养与喂养指南,尽最大努力确保宝宝健康成长,拥有一个健康快乐的童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
肠外营养禁忌症
①休克,严重水电解质紊乱、酸碱平衡失调未纠治 时,禁用以营养支持为目的的补液
②严重感染,严重出血倾向,出凝血指标异常者慎 用脂肪乳剂
③血浆TG>2.26mmol/L(200mg/dl)时暂停使用脂肪乳 剂,直至廓清
④血浆胆红素>170µmol/L(10mg/dl)时慎用脂肪乳剂 ⑤严重肝功能不全者慎用脂肪乳剂与非肝病专用氨
深易造成心律失常,引起门静脉系统压力增高,影响血流,导致肠管缺 血及坏死可能
11
肠外营养的输注方式
1.多瓶输液:氨基酸与葡萄糖电解质溶液混合后,以Y型管 或三通管与脂肪乳剂体外连接后同时输注
2.全合一(All-in-One):将所有肠外营养成分在无菌条件下混 合在一个容器中进行输注。新生儿肠外营养支持推荐此方式 优点:易管理,减少相关并发症,利于各种营养素的利用, 节省费用; 缺点:混合后不能临时改变配方 注意:当日医嘱;无菌操作;混合顺序;4℃避光保存;现 配现用
8
肠道喂养禁忌证
①先天性消化道畸形等原因所致消化道梗阻 ②怀疑或明确诊断为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者为 绝对禁忌证 ③任何原因所致的肠道组织缺血缺氧性变化,在 纠正之前暂缓喂养
肠外营养支持适应症
经胃肠道摄入不能达到所需总热量70%,或 预计不能经肠道喂养3d以上。例如: 先天性消化道畸形:食道闭锁、肠闭锁等
2.中心静脉: ①经周围静脉进入中心静脉(PICC) ,具留置时间长、减少穿刺次数、
并发症发生率低的优点;但护理不当,会引起导管阻塞、感染等并发症 ②经颈内、颈外、锁骨下静脉置管进入上腔静脉:具置管时间长、可
输入高渗液体的优点;但易引起导管有关的败血症、血管损伤、血栓等 ③脐静脉插管:具操作简单、可迅速建立给药通道的优点;但插管过
16
Thanks
在我们的努力下,让每个 孩子都拥有快乐的童年
⑤葡萄糖:开始剂量 (4-8)mg/(kg·min),按(1-2)mg/(kg·min) 速度逐渐增加,最大不超过(11-14)mg/(kg·min)。注意监测血 糖,新生儿不推荐使用胰岛素
⑥电解质:应每天供给,推荐需要量(表5) ⑦维生素:肠外营养时需补充13种维生素,包括4种脂溶性维 生素和9种水溶性维生素(表6),临床上一般应用维生素混合 制剂
获得性消化道疾患:短肠综合征、坏死性小肠结 肠炎、顽固性腹泻等
早产儿(低出生体重儿、极低和超低出生体重 儿),宫内发育迟缓等
10
肠外营养支持途径
1.周围静脉:四肢或头皮等浅表静脉,适合短期(<2周)应用,操作简单, 并发症少而轻;但不能耐受高渗液体输注,长期应用会引起静脉炎;葡萄 糖浓度须≦12.5%
4
母乳喂养禁忌症
①母亲患有活动性传染病如结核病 ②母亲为HIV病毒、CMV病毒、梅毒螺旋体感染或携带者 ③母亲乳房单纯性疙疹病毒感染 ④母亲正在接受同位素诊疗,或曾暴露于放射性物质下(乳汁内含 放射活性物质) ⑤母亲正在接受抗代谢药物及其他化疗药物治疗,或对婴儿有影 响的药物治疗(直至完全清除之前) ⑥母亲正在吸毒、酗酒 ⑦怀疑或明确诊断为遗传代谢性疾病,如半乳糖血症、苯丙酮尿 症等
5
人工喂养方式
①奶瓶喂养:胎龄34周以上具完善吸吮和吞咽能力,但无 条件接受母乳喂养
②管饲喂养:胎龄<32周早产儿;吸吮和吞咽功能不全、 不能经奶瓶喂养者;因疾病本身或治疗的因素不能经奶瓶 喂养者;作为奶瓶喂养不足的补充。方式: a鼻胃管,首选,包括推注法,间歇输注法,持续输注法 (喂养管应选用内径小而柔软的硅胶或聚亚胺酷导管) b.鼻肠管,新生儿喂养不推荐此途径
④脂肪乳剂:出生24h后即可应用。早产儿建议采用20%脂肪乳剂,中 长链混合型脂肪乳剂优于长链脂肪乳剂,剂量从(0.5-1.0)g/(kg·d)开始, 足月儿无黄疽者从(1.0-2.0)g/(kg·d)开始,按0.5g/(kg·d)的速度逐渐增加, 总量不超过3g/ (kg·d)
13
肠外营养液的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12
肠外营养液组成及每日需要量
①液体量:因个体而异,据不同临床条件调整(表4)。建议用输液泵20-
24h内均匀输入
②热卡:60-80kcal / (kg·d)
③氨基酸:小儿专用型。生后12-24h即可应用(肾功不全者例外),从 (1.0-2.0)g/(kg·d)开始,按0.5g/ (kg·d)的速度逐渐增加,足月儿可至 3g/(kg·d);早产儿建议从1.0g/ (kg·d)开始,可增至3.5g/ (kg·d)。氮:非蛋白 热卡=1g:100-200kcal
6
微量肠道喂养 Minimal Enteral Feeding, MEF
适用于无肠道喂养禁忌证,但存在胃肠功能 不良的新生儿,其目的是促进胃肠道功能成 熟,改善喂养耐受性,而非营养性喂养
肠内营养的制剂选择
①母乳:首选。吸吮功能不完善的早产儿可经鼻胃管喂饲 ②早产儿配方乳 :胎龄在胎龄34周以内或体重< 2kg早产低体重新生儿 ③婴儿配方乳 :胃肠道功能发育正常的足月新生儿(34周以上) ④以水解蛋白为氮源的婴儿配方乳 :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和小肠造瘘)和 对蛋白质过敏的婴儿 ⑤免乳糖配方乳 :腹泻>3d,乳糖不耐受的新生儿,肠道功能不全(如短肠 和小肠造痊)患儿 ⑥特殊配方乳粉 :代谢性疾病患儿(如苯丙酮尿症患儿专用奶粉)
中国新生儿营养支持临床应用指南解读
1
营养支持
1 肠内营养(enteral nutrition,EN) 2 肠外营养(parenteral nutrition,PN)
2
新生儿营养支持方式
3推荐摄Βιβλιοθήκη 量1.能量:大部分新生儿经肠道喂养达到 105-130kcal/(kg·d) 则体 重增长良好,部分早产儿需约150kcal/(kg·d)才能达到正常/标 准体重增长速度 2.蛋白质:足月儿(2-3)g/(kg·d) ,早产儿(3-4)g/(kg·d) 。蛋白质: 热卡=1g:35-43kcal(2.8-3.1g:110-120kcal) 3.脂肪:(5-7)g/(kg·d),占总能量的40%-50% 4.碳水化合物:(10-14)g/(kg·d) ,占总能量的40%-50%
基酸 ⑥严重肾功能不全者慎用脂肪乳剂与非肾病专用氨
基酸
肠内联合肠外营养支持
①生后第一天即可开始肠内喂养(肠内喂养禁忌者 除外),不足部分由肠外营养补充供给
②营养补充热卡计算公式PN=(1-EN/110)×70 PN、EN单位均为kcal/(kg·d)
110为完全经肠道喂养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入值 70为完全经肠外营养支持时推荐达到的热卡摄 入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