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评估报告之青藏铁路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是对青藏铁路和盐城到连云港铁路的安全性进行评估。
青藏铁路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高原铁路,全长1956公里,横跨青海、西藏两个自治区,地形复杂、气候恶劣,建设和运营风险较高。
盐城到连云港铁路是中国东部地区的一条重要铁路线,全长238公里,途经江苏省盐城市和连云港市。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地质地貌评估:评估线路沿线的地质构造、地表形态、地震活动等地质地貌条件,确定潜在的地质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2. 气象气候评估:评估线路所处地区的气象气候条件,包括降雨量、气温、风力等指标,确定潜在的气象灾害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防灾措施。
3. 设备设施评估:评估线路的轨道、道岔、信号设备、桥梁、隧道等设备设施的状态和安全性,检查是否存在损坏、老化、疲劳等问题,并提出相应的维修和更新建议。
4. 风险评估:综合考虑地质、气象、设备设施等多个因素的影响,对青藏铁路和盐城到连云港铁路的整体安全风险进行评估,确定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和应对措施,提出改进和加强安全管理的建议。
青盐铁路安全评估的目的是为了确保铁路线路的安全运营,及时发现和解决潜在的安全隐患,提高铁路运输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相关政策和标准提供参考依据,以推动铁路安全管理工作的不断完善。
铁路运输行业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运输行业风险评估报告引言铁路运输作为一种重要的交通方式,在促进国民经济发展、促进区域协调发展、保障社会稳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铁路运输行业也面临一系列风险。
本报告旨在对铁路运输行业的风险进行评估,为相关部门提供决策依据,以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1. 市场需求不稳定铁路运输的市场需求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经济周期的波动或不稳定性可能导致铁路运输市场需求的波动。
如经济形势低迷时,货物运输需求可能减少,而客运需求可能下降。
这将对铁路运输的收入和利润产生负面影响。
应对策略:根据经济形势的发展趋势,制定灵活的运输政策,调整运力配置,合理安排运输资源,确保市场需求的及时响应和运输服务的稳定提供。
2. 自然灾害风险自然灾害是铁路运输面临的重要风险之一。
洪水、地震、台风等自然灾害可能导致铁路线路、桥梁和设施设备的损坏,进而影响铁路运输的正常进行。
自然灾害对铁路运输的影响较大,给运输企业和相关单位带来巨大的经济损失。
应对策略:加强自然灾害监测预警,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预案制定体系。
同时,加强铁路线路、桥梁和设施设备的防灾设防,提高灾害应对能力,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3. 安全事故风险铁路运输行业存在的安全事故风险是不可忽视的。
列车脱轨、火车相撞、车辆故障等安全事故的发生可能对乘客和货物造成伤亡和损失,对铁路运输形象和声誉造成严重影响。
安全事故的频发也会使得广大民众对铁路运输的信任度降低。
应对策略:加强安全管理,建立健全安全监测和预警机制,加强事故调查和责任追究。
提高人员素质,加强安全培训和技能提升,确保铁路运输的安全和稳定。
4. 竞争风险随着国内外铁路运输市场的逐步开放,铁路运输行业面临着越来越激烈的竞争。
公路、航运、航空等其他运输方式的发展也对铁路运输造成了一定的冲击。
与此同时,高铁、城际铁路等新型铁路运输方式的兴起也带来了新的竞争形势。
应对策略:提高服务质量和运输效率,降低运输成本,通过优化运输结构和技术创新,提升铁路运输的竞争力。
二十一局防风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青海段)站前工程DGQHZHQ2标段防风、防汛安全风险评估报告编制人:审核人:批准人:中铁二十一局敦格铁路(青海段)工程指挥部二○一三年五月目录1、编制依据 (1)1.1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 (1)2、项目概况 (1)2.1工程概况 (1)2.2自然条件 (1)3、评估过程和评估办法 (2)3.1成立风险评估专家组 (2)3.2评估办法 (3)4、风险评估 (3)4.1总体风险评估 (3)4.2专项风险评估 (4)4.3风险分析 (6)4.4风险估测 (8)5、重大风险源风险估测 (8)5.1重大风险源事故可能性分析 (10)6、风险控制 (12)6.1一般风险源控制 (12)6.2重大风险源控制 (12)7、防风防汛安全措施 (12)7.1防风防汛管理体系: (13)7.2预防措施 (13)7.3事故的处置 148、应急救援体系建立 ................................................8.1应急救援领导小组 (15)8.2应急救援组织机构职责 (15)8.3主要危险源及风险分析 (17)8.4应急救援常用装备 (17)8.5工程施工应急措施 (18)8.6应急救援预案的培训和演练 (21)8.7应急救援实施程序 (21)8.8应急救援预案实施效果评审 (23)8.9信息发布和责任追究 (24)9、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24)9.1一工区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24)9.2二工区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24)9.3三工区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25)9.2二工区现场实际调查情况 (26)敦格铁路(青海段)DGQHZHQ2标防风、防汛风险评估报告1、编制依据(1)《新建敦煌至格尔木铁路工程建设安全风险管理实施方案》(敦格指〔2013〕22号)。
(2)《铁路给水排水施工技术指南》(T2209-2009)(3)本标段项目实际自然条件、施工状况(4)本标段项目《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1.1 评估对象目标及范围1.1.1 评估对象评估的对象是敦格铁路(青海段)DGQHZHQ2标。
铁路安全评估报告范文

铁路安全评估报告范文铁路安全评估报告1. 项目概况该报告是对某地区铁路安全状况进行评估的结果报告。
通过对铁路线路、设施设备、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全面调研和分析,评估了铁路的安全风险,并提出了相关建议。
2. 评估方法本次评估采用了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方法。
定性部分主要通过实地考察、采访相关人员、查阅文件资料等途径进行,重点了解铁路的建设、通行及维护情况;定量部分则通过收集统计数据,运用数学统计方法进行分析。
3. 评估内容及结果3.1 铁路线路状况评估对铁路线路的质量、年限、磨损程度、轨道几何、线路使用频率等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绝大部分线路状态良好,但也存在少数路段存在磨损和几何不平稳等问题,需要及时进行修复和维护。
3.2 铁路设施设备评估对铁路设施设备的安全性能、可靠性、年限等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设备正常运行,但少数设备存在老化、维护不到位等问题,需要进行升级和维修。
3.3 铁路管理制度评估对铁路管理制度的健全性、执行情况、安全培训等进行了评估。
结果显示,大部分管理制度健全,但仍有少数制度执行不到位,安全培训需加强。
4. 安全风险评估根据上述评估结果,对铁路的安全风险进行了评估。
综合考虑线路状况、设施设备状况、管理制度等多个方面因素,得出了安全风险等级,并提出了相应的风险防范建议。
5. 安全建议根据评估结果,提出了以下安全建议:对磨损和几何不平稳的路段进行修复和维护,保障线路质量;及时升级和维修老化设备,提高设备可靠性;加强对管理制度的执行,完善相关安全培训机制,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能力。
6. 结论通过本次评估,发现了铁路存在的某些安全隐患和风险,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只有全面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才能提高铁路的安全性,确保旅客和货物运输的安全。
川藏铁路安全隐患排查(3篇)

第1篇一、前言川藏铁路是我国重要的铁路建设项目之一,全长约1752公里,东起四川省成都市,西至西藏自治区拉萨市。
该铁路穿越了我国地形复杂、气候恶劣的青藏高原,具有极高的战略意义。
然而,由于地理环境的特殊性,川藏铁路在建设过程中和运营过程中面临着诸多安全隐患。
为确保川藏铁路的安全运行,本报告将对川藏铁路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和分析。
二、川藏铁路安全隐患排查背景1. 地理环境复杂川藏铁路沿线地形复杂,海拔高,地质条件恶劣,多地震、泥石流、滑坡等自然灾害频发。
这些自然灾害对铁路基础设施造成了极大的威胁,增加了安全隐患。
2. 气候条件恶劣川藏铁路沿线气候条件恶劣,气温低、干燥、风大,对铁路设施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养护带来了困难。
3. 技术难题多川藏铁路建设过程中,面临着众多技术难题,如高海拔、高寒、缺氧等,对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构成威胁。
4. 运营风险高川藏铁路作为一条穿越高原的铁路,运营过程中存在诸多风险,如列车脱轨、火灾、爆炸等。
三、川藏铁路安全隐患排查内容1. 地质灾害隐患排查(1)滑坡、泥石流隐患排查针对川藏铁路沿线滑坡、泥石流频发的特点,应加强对滑坡、泥石流易发区的排查。
重点排查滑坡、泥石流发生的历史记录、地质构造、坡度、植被覆盖等因素,评估滑坡、泥石流发生概率和危害程度。
(2)地震隐患排查川藏铁路沿线地震活动频繁,应加强对地震易发区的排查。
重点排查地震活动的历史记录、地质构造、地震断裂带、地震烈度等因素,评估地震对铁路基础设施的破坏程度。
2. 设施设备隐患排查(1)路基、桥梁隐患排查对路基、桥梁进行定期检查,重点关注路基沉降、桥梁裂缝、墩柱倾斜等问题。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加固或维修。
(2)隧道隐患排查对隧道进行定期检查,重点关注隧道渗漏水、坍塌、瓦斯等隐患。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整治。
(3)电气化设备隐患排查对电气化设备进行定期检查,重点关注接触网、电缆、变电站等设备的运行状态。
对发现的问题及时进行维修或更换。
铁路监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

铁路监理安全风险评估报告根据国家铁路监理局的要求,我针对某铁路项目进行了安全风险评估,并撰写了以下报告。
一、项目概况该项目是一条新建的铁路线路,总长度为XXX公里。
设计时速XXX公里/小时,预计运行速度XXX公里/小时。
项目涉及XXX座桥梁、XXX座隧道、XXX座车站等。
二、安全风险评估方法本次安全风险评估采用了定量风险评估方法,具体包括对设计和施工两个阶段的风险进行评估。
评估过程中,我结合了现场实地考察、相关资料和专家意见进行分析,并采用风险矩阵和风险指标来进行风险定量分级及评估。
三、安全风险评估结果根据评估的结果,我将风险分为高、中、低三个等级,并制定了相应的应对措施:1. 高风险等级:- 隧道施工过程中可能发生地质灾害,导致隧道倒塌。
应加强地质勘察,采取加固措施并设立地质监测系统。
- 部分桥梁设计存在缺陷,可能出现结构失稳。
应对设计进行优化并加强施工监督。
2. 中风险等级:- 高铁车站周边存在道路堵塞和交通事故风险。
应加强周边道路规划和交通安全管理。
- 设备选型和供应存在风险,可能影响正常运营。
应加强采购监管和设备质量检验。
3. 低风险等级:- 由于线路平整不良,高速列车可能出现震动过大的情况。
应加强线路检修和维护工作。
- 电力设施和通信设备存在故障风险。
应加强设备巡检和预防性维护。
四、结论与建议根据安全风险评估结果,在项目建设和运营阶段都存在一定的风险,需要采取相应措施进行控制和管理。
我建议项目方加强与施工单位的沟通与协调,确保施工过程中各项措施的贯彻执行,及时报告和解决问题。
同时,应加强监理工作,密切关注高、中风险等级的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技术支持和建议,确保铁路项目的安全运营。
以上就是我对该铁路项目进行的安全风险评估报告,希望能对项目方提供有益的参考和指导。
青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

青藏铁路可行性研究报告一、引言青藏铁路是一项重大的交通基建项目,连接青海和西藏,是我国铁路建设中的一项巨大工程。
本报告将对青藏铁路进行可行性研究,分析技术、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因素,为决策者提供全面的建议。
二、项目背景青海和西藏地理位置独特,交通条件相对较差。
青藏铁路的建设将有利于改善区域交通状况,促进地区经济发展,提高居民生活水平。
本节将对项目背景进行详细介绍。
三、技术可行性1.线路规划青藏铁路需要克服大量的地质、气候等技术难题。
线路规划的关键是要充分考虑地形、地质、环境等因素,并且采取合理的技术措施解决问题。
2.工程建设青藏铁路的工程建设需要充分利用现代化的建设技术和设备,以确保项目的顺利进行。
同时,要注重保护环境,避免对生态系统造成不可逆的破坏。
3.安全保障青藏铁路是一项跨越高原和山区的铁路项目,安全问题至关重要。
在设计和建设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标准和规范,确保旅客和货物的安全运行。
四、经济可行性1.投资回报青藏铁路的建设投资巨大,但是从长远来看,它能够带来巨大的经济收益。
通过运输资源和促进沿线地区的发展,可提高地区和国家的经济效益。
2.运输需求青海和西藏有丰富的资源和旅游资源。
青藏铁路的建成将大大提高货运和旅客运输效率,满足沿线地区的运输需求,促进当地经济的发展。
3.社会效益青藏铁路不仅能够提供便利的交通条件,还能促进区域间的交流与合作,增强人民群众的幸福感和获得感,进一步增强国家的凝聚力和竞争力。
五、环境影响评价1.生态保护青藏铁路的建设和运营需要尽可能减少对生态环境的影响,并采取有效的措施保护珍稀野生动植物和植被。
同时,要进行科学的生态补偿和修复。
2.气候变化青藏铁路在高寒地区建设,要考虑气候变化对工程的影响,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线路的安全运行,减少对气候变化的负面影响。
六、风险分析在青藏铁路建设过程中,我们需要充分认识到可能存在的各种风险,并制定相应的应对措施。
本节将对可能的风险进行分析和评估。
环境影响评价汇报ppt青藏铁路

PART 02
再造湿地
湿地系统是青藏高原水 土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为了最大限度地保护沼泽 湿地,铁路建设者进行了 艰苦的努力,从修改设计 减少在湿地地区和冻土不 稳定地区筑路到减少涵洞, 青藏铁路建设中提出了 “以桥代路”、“涵洞改 桥梁”等新措施,全线新 增桥梁112.3公里。
PART 03
生态保护问题
环境保护的侧重点则放在生态保护 尤其是野生动物、植被、湿地系统、 自然保护区和自然景观的保护上。
PART 01 PART 02
高原冻土环境和沿线自然景观的保护
再造湿地 建造动物的专用通道 地表植被的保护
PART 03 PART 04
PART 01
高原冻土环境和沿线自然景观的保护
为了保持冻土环境稳定和避免对沿线原生的自然景观产生影响。 工程采取了路基填方集中设置取土场,取、弃土场尽量远离铁路 设置并做好表面植被恢复;对挖方地段,在路基基底铺设特殊保 温材料并换填非冻胀土,避免影响冻土上限和产生路基病害,以 确保路基两侧区域冻土层的稳定。线路大部分沿青藏公路,基本 未开辟新通道。
青藏铁路 生态保护措施
已取得 的生态 环境保 护成果
PART 01 PART 02 PART 03 PART 04 PART 05
保护站功能扩展 高寒植被生态系统得到有效保护 野生动物栖息环境完整 保持了高原景观的完整 水土流失防治措施到位
保护站功能扩展
从2001年开始,以保护站为基地,绿色江河组织志愿 者通过为藏羚羊清理迁徙路障、青藏公路拦车等方式,多 次协助迁徙中的藏羚羊通过铁路和公路,并在青藏公路上 设置了中国第一个野生动物通道临时红绿灯,仅在2004年, 就协助2000多只藏羚羊顺利迁徙,使藏羚羊的保护更为人 性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风险评估青藏铁路中铁十八局建设工程路段之风险评估一、承建公司----中铁十八局集团介绍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的核心企业,其前身是铁道兵第八师,组建于1958年10月。
系全国首批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可承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隧道、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场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经营范围的施工和设计项目。
集团下辖十个全资子公司(国际工程公司、第一、二、三、四、五、六工程有限公司、建筑安装工程有限公司、中铁大都工程有限公司、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四个专业分公司(科研设计院、隧道工程公司、轨道工程公司、路桥工程公司)以及若干个工程指挥部。
集团现有职工1.8万余人,其中有职称的各类专业技术人员8000余人,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3300余人,有资质项目经理(建造师)600余人。
全集团注册资本金23.2亿元,年营业收入超过200亿元,多年被评为AAA级信用企业和诚信纳税企业,在国内建筑施工企业中具备较大的经济规模,拥有较强的经济实力。
集团公司拥有TBM 全断面隧道掘进机、盾构机10台(套),以及900吨架桥机等生产机械设备共6000多台(套),总功率约70万千瓦,综合机械化程度达到90%以上,年施工能力达到300亿元以上。
在五十多年的历程中,中铁十八局集团承建了京津城际、京沪、武广、石武高铁,成昆、襄渝、京九、青藏等100多项国家大型重点铁路工程;京沈、京福、京沪、太旧、铜黄等200多项高速公路工程;引滦入津、清江隔河岩水利枢纽、太平驿电站、四川锦屏电站等40多项水利水电工程;厦门翔安海底隧道、青岛胶州湾海底隧道、天津滨海新区中央大道海河隧道、天津彩虹大桥、南京双桥门大桥、南宁市仙葫大桥、呼和浩特鼓楼立交桥、南京市污水处理厂、天津开发区净水厂等500多项市政、环保工程;大连、北京、天津轻轨,北京、天津、沈阳、深圳、重庆、南京、昆明地铁等40多项城市轨道交通工程;北京京通新城、京洲花园小区、通典铭居小区,天津华林小区、开发区御景园、南开大学泰达学院,汕头华能电厂、云南曲靖电厂、通辽宝龙山风电场等500多项工业民用建筑及火电、风电工程;沙特麦加轻轨、泰国曼谷轻轨,阿曼、伊拉克、尼日利亚公路,沙特南北铁路、尼日利亚铁路改造,迪拜喜瑞福大厦、迪拜国际城,巴基斯坦上斯瓦特引水工程等100多项海外工程。
中铁十八局集团有限公司在施工中先后创造了数十项全国第一:当时中国第一特长铁路隧道——西康铁路秦岭隧道(全长18.45公里);当时亚洲第一铁路长隧——兰武二线乌鞘岭隧道(2x20.05公里);亚太地区最大断面导流洞—湖北清江隔河岩电站导流洞(22米×20.5米);,作为世界500强企业中国铁建的核心企业,其前身是铁道兵第八师,组建于1958年10月。
系全国首批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企业,并具有对外承包工程资质和对外经营权,可承担铁路工程施工总承包特级;公路、水利水电、市政公用、房屋建筑工程施工总承包一级;隧道、桥梁、城市轨道交通、机场场道、公路路面工程专业承包一级、地质灾害防治工程施工甲级资质、建筑行业甲级设计资质经营范围的施工和设计项目。
二、工程概述该集团承建青藏铁路第九和第十八两个标段,北起唐古拉山垭口,南至西藏自治区安多县,全长80多公里。
十八标是全线平均海拔最高的标段,5072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点和5068米的世界铁路最高火车站、进藏第一大站安多火车站等重难点工程都在十八局管段内。
2001年、2002年因为种种原因,施工图纸没能按时到位,他们不等不靠,着手筹建了道碴厂、砂石料厂,为正线施工做好充足的地材储备。
建设了功能齐全的营区和设备、人员配套的工地中心医院,为全体职工和民工提供了较好的生存环境。
(一)自然环境(1)地理位置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铁路——青藏铁路,由于面临脆弱的生态、高寒缺氧、多年冻土和狂风扰乱工作等几个世界性难题,在建设过程中创造出了许许多多国内外“第一”。
冻土、高海拔段里程最长青藏铁路起自青海省西宁市,终抵西藏自治区首府拉萨市,全长1956公里,穿越海拔4000米以上地段960公里。
其最高点位在海拔5072米的唐古拉山口。
(2)气象高寒、缺氧、低压,加之坡度大、温差大、风沙多、雷电多等不利因素,给施工和运输带来巨大困难。
当前,国内生产的铺轨机、架桥机和内燃机车在平均海拔4000米的青藏高原上功率下降近一半,一般最大坡度适应能力为千分之十二,且因缺氧,燃料燃烧不充分产生大量废气,造成环境污染。
而青藏铁路设计最大坡度为千分之二十,恶劣的气候条件和特殊的地理环境成为铁路铺架的一只“拦路虎”。
(3)地震及地质地形,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地形。
气候,典型的高原山地气候,气候垂直分布十分显着。
(二)工程建设与设计建设单位——青藏铁路建设总指挥部设计单位——中铁第一勘察设计院集团有限公司施工监理单位——北京通达监理公司青藏铁路三电监理站施工单位——中铁十八局集团(三)建设工程施工风险我公司承建的新建青藏铁路格拉段T4标通信工程位于青海省格尔木市,北起昆仑山南麓的五道梁(不含),南至唐古拉山北麓的雁石坪(不含),铁路设计里程K1085+516~K1318+933,含秀水河、江克栋、日阿尺曲、乌丽、沱沱河、开心岭、通天河、塘岗八个中间站,铁路正线233.4km。
长途通信开通SDH-622 (1+1)干局线传输网系统,并与中国电信兰西拉光缆互为环路保护;区段通信开通SDH-l55 (1+0)链状接入网系统,承载区间GSM-R接入业务。
无线系统新设GSM-R综合移动通信系统,为亚洲第一条完全基于GSM-R网络的测试铁路,也是世界上第一条实施双网覆盖的工程,移动通信系统完成无线列调、区间通信、公安保卫通信、抢险通信以及数据传输功能。
主要工程数量为:敷设干线直埋光缆251km;敷设地区和分歧光、电缆66km;新设GSM-R天线铁塔和基础41座;中间站设备安装8站;区间基站设备安装41站;区间直放站7站;综合环境监控系统48站;光缆绝缘和外皮接地监测系统41站;“5T”系统安装10站。
本工程全部处于高原连续多年冻土区,为高原干寒气候,一年内冻结期长达7~8个月,最大冻结深度5.0米;海拔高度在4500—5000米之间,空气含氧量仅为内地的60%。
高寒、缺氧、冻土、低气压是本工程自然条件的显着特点,高原生理、多年冻土、环境保护为建设过程中的三大难题。
工程于2004年7月1日开工建设,2006年7月1日全线竣工通车,总投资1.47亿元。
(三)施工目标a.工期目标①冻土北界至望昆站开工日期:2001的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竣工日期:2002年6月30日。
②望昆站至隧道进口处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③隧道开工日期:2001年7月1日,主体工程2002年11月完工,2002年12月31日达到铺轨条件。
④隧道出口至不冻泉开工日期:2002年3月1日,线下主体工程完工日期:2002年10月30日。
⑤全标段竣工日期全标段竣工日期为2003年7月1日。
b.质量目标确保全部工程达到国家、铁道部现行的工程质量验收标准以及青藏铁路验收的有关规定。
工程一次验收合格率达到100%,站前工程优良率达到90%以上,房建工程优良率达到50%以上,四电工程优良率达到95%以上,全标段创部级优质工程,满足全线创优规划要求,争创国家优质工程。
c.安全目标1)杜绝重大伤亡事故;2)控制年负伤率在2‰以下;3)消灭违章指挥、消灭违章操作,消灭惯性事故。
(四)其他风险因素(一)施工人员安全健康风险评估《高原铁路职业卫生标准体系及主要技术标准研究》项目,通过对青藏铁路施工人员健康体检资料的多因素分析,研究了高原环境对人体危害程度与海拔高度、体力劳动强度、山上工作时间及习服的关系。
筛选出高原环境对人体影响反应较大的生理指标作为高原铁路作业人员(上岗前、在岗期间、离岗时)健康标准指标。
通过对施工现场作业人员的实测,选择出适合高原作业人员的阶段习服标准指标,减少高原低气压缺氧环境对人体造成的损害。
根据高原自然环境特点,结合高原铁路职工工作岗位对应的劳动强度及工作环境,充分利用国内外已有的高原医学研究成果,建立了适用于高原铁路施工和运营的职业卫生标准体系。
. (1)资源配置1.人力资源针对青藏铁路特殊的自然环境,考虑轮换休养等因素,劳动力用工计划按所需劳动力1.3倍系数配置。
配足技术管理、科技攻关、医疗保障等人员。
2.机械配置由于高寒缺氧的不利环境,内燃机械的功率降低现象非常严重,因此应尽量采用电动机械。
但目前土石方施工的挖、装、运、碾压机械仅有内燃型,选型时应选用带涡轮增压装置的机型,并配有足够的机械储备能力。
由于本标段无电网电源可用,全部采用自发电形式,所以发电机为关键设备之一,在配备和布置上需认真研究解决。
3.生活后勤制定了《高原施工人员营养指导书》,在格尔木设生活采购站和食品加工食堂,尽量将各种食品生料加工为成品或半成品,减少施工现场烹饪作业程序。
严格按人体所需营养进行配餐。
各种食品每天由专用冷藏车送往各工点。
4.医疗卫生及防疫在格尔木设医疗康复中心,负责伤病人员的治疗休养。
在昆仑山隧道进口四项目部设医疗急救中心,负责作业人员现场急救工作。
并设防疫站负责全体参建人员的防疫及监护工作。
医疗卫生防疫工作的主要措施及工作目标为:对参建职工进场前进行全面体检和进场后作定期体检;提前进行工地环境交底和医疗保健卫生教育。
除在昆仑山隧道进口设医疗急救中心外,分散营地设医疗保健站。
以预防和自我保健为主,医疗护理为辅,增强全员抗病保健意识。
要对每个职工身体状况跟踪观察记录,医护人员和领导者要掌握每个人的身体状况,同时按规定缩短工时,尽量以机代人,减轻劳动强度,保护体能。
按规定进行劳动保护,科学配制营养膳食,注意防寒保暖,防疫防病,必要时进行补氧和服用增氧药物,要备足急救用品,熟练掌握急救技术。
为了维持施工生产的正常进行,队伍实行部份轮换和短期休息,保证不发生冻伤和病亡。
尽一切努力把急性高原病控制在3%以下。
施工方案三、工程项目具体方案(1)昆仑山隧道根据昆仑山隧道多年冻土及高寒缺氧等特殊环境,特别确定以下施工原则:一是“多打眼,少装药,弱爆破”,二是“短进尺,强支护,紧衬砌”,三是“多机械,少人工”。
昆仑山隧道按四个口五个工作面组织施工,即进口工作面,1#横洞工作面,出口工作面,2#号横洞工作面(含2个工作面)。
各工作面的具体计划施工长度如下:进口工作面:进口里程为DK976+250,计划施工到DK976+940,计划施工690 m.1#横洞工作面:1#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876+940,计划施工DK976+940—DK977+200,施工长度260 m.2#横洞工作面:2#横洞与正洞交叉里程为DK977+500,计划施工从DK977+200—DK977+786,施工长度586 m,设两个工作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