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主题班会

合集下载

农业与农耕文化的主题活动

农业与农耕文化的主题活动

农业与农耕文化的主题活动农业是人类社会最早的生产方式之一,也是与自然环境相互依存、相互作用的活动。

作为一种重要的文化形态,农耕文化包含着丰富的知识、智慧和价值观念,对人们的生活、思维和社会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为了弘扬农业与农耕文化,促进农村发展和乡村振兴,举办主题活动是非常必要和重要的。

一、活动宗旨及目标农业与农耕文化的主题活动旨在传承和弘扬我国悠久的农耕文化,唤醒人们对农业的重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文化繁荣。

具体目标有:1. 弘扬农业伦理和价值观念,加强社会对农业工作者的尊重和关怀;2. 增强农民的农业技能和农业科技知识,提高农业生产效率;3. 宣传推广健康、绿色、可持续的农业生产理念,提倡生态农业;4. 培养年轻一代对农耕文化的兴趣,传承农业传统技艺和文化遗产。

二、活动内容与形式1. 农耕技艺展示通过展示农耕工具、农业生产流程等方式,让现代人了解和体验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

可以邀请农民专家现场演示一些传统的农耕技艺,并结合现代科技展示农业机械的使用和农产品的加工过程。

2. 农业科技宣讲组织专家学者开展农业科技宣讲,介绍现代农业生产中的科技创新和先进技术。

通过讲座、研讨会等方式,向农民普及农业科技知识,提高他们的农业水平和生产效益。

3. 乡村文化展览利用展览形式展示乡村文化的多元性和丰富性,包括传统民俗、乡村美食、农耕音乐等。

通过图片、文物、实物等展示方式,让参与者亲身感受乡村文化的魅力与历史积淀。

4. 农耕乐园设立农耕乐园,为参与者提供农耕体验的机会,比如让他们亲自体验插秧、收割等农事活动,加深对农业劳动的理解,感受农家生活的乐趣与辛劳。

5. 农业文化讲座邀请农业专家、学者、成功农民等进行讲座,分享其在农业领域的经验和故事,激发年轻人对农业及农耕文化的兴趣,促进乡村振兴和农村经济的发展。

三、活动策划与组织1. 定期举办农业与农耕文化主题活动,如农民丰收节和农业文化月等。

活动宣传可以通过传统媒体、社交媒体等多种渠道进行,吸引更多的人参与其中。

农耕文化 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

农耕文化 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

农耕文化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农耕文化是中国久远的传统文化之一,它涵盖了种植、养殖、农事等多个领域,代表了中国古老而丰富的农业传统。

然而,随着现代科技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变迁,传统农耕技艺逐渐被现代化的农业方式所取代。

尽管如此,许多人依然认识到传统农耕技艺的重要性,并开始探索如何将其与现代栽培相结合,以提高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

1. 传统农耕技艺的价值与挑战传统农耕技艺包括土地耕作、种植、灌溉、施肥、防虫和收割等众多环节。

这些技艺不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智慧,还与中国传统文化紧密相连。

然而,由于传统农耕技艺较为繁琐、劳动密集,并且受制于天气和自然条件的限制,传统农耕方式逐渐被现代化农业所取代。

2. 现代农业技术的进步与应用随着科技的进步,现代农业技术不断涌现,包括温室种植、无土栽培、精准农业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大大提高了农业生产的效率和质量,并且减轻了劳动的负担。

然而,现代农业技术也存在一些问题,例如过度依赖化肥和农药、破坏生态环境等,引发了人们对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关注。

3. 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的意义综合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技术的优势,将二者相结合有着重要的意义。

首先,传统农耕技艺注重生态平衡和可持续性,可以提供与自然环境更加协调的种植方式。

其次,传统农耕技艺中的智慧和经验与现代科技相结合,可以改进现有的农业技术,提高生产效率,并减少对化学农药和化肥的依赖。

最重要的是,传统农耕技艺的传承与发展,有助于保护和传承农耕文化,维护农村地区的生态环境和农业可持续发展。

4. 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的实践案例在中国的农业发展中,已经涌现出一些成功的案例,将传统农耕技艺与现代栽培相结合。

例如,借鉴传统种植方式,结合现代温室技术和高效灌溉系统,可以在严寒地区实现蔬菜的全年种植。

另外,通过将传统农耕技艺的土壤保护、病虫害防治经验与现代精准农业技术相结合,在提高产量的同时减少农药的使用,保护生态环境。

小学各年级体验农耕感受劳动乐趣主题班会

小学各年级体验农耕感受劳动乐趣主题班会

农耕文化的内涵和特点
内涵丰富
农耕文化包括农业、农村、农民等方 面的内容,涉及到自然、社会、人文 等多个领域。
特点鲜明
价值巨大
农耕文化对于培养人们的勤劳、朴实 、厚道等品质具有重要意义,同时也 是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 要途径。
农耕文化具有地域性、季节性、周期 性等特点,体现了人类与自然的和谐 共生关系。
提升实践能力
通过亲手种植、养护农作物,提 高动手能力和实践技能,培养观
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活动形式和步骤
01
02
03
04
讲解与示范
邀请农业专家或老师讲解农耕 知识和技巧,现场示范农具使
用和农作物种植方法。
亲手实践
分组进行农耕体验活动,如耕 地、播种、浇水、除草等,让 同学们亲身感受农耕过程。
鼓励同学们积极参与并分享自己的经验和想法
01
02
03
分享经验
鼓励同学们积极分享自己 在农耕体验中的感受和收 获,以及在日常生活中参 与劳动的经验和故事。
表达想法
鼓励同学们畅谈自己对未 来班级活动的期望和建议 ,为班级活动的策划和组 织提供宝贵的参考意见。
互相学习
通过分享和交流,同学们 可以互相学习、互相启发 ,共同成长和进步。
根据农作物生长周期和天气情 况,合理安排农耕活动时间, 确保活动顺利进行。
准备充分
提前准备好农具、种子、肥料 等所需物品,确保活动所需物 资充足。
专人负责
指定专人负责活动组织和安全 管理,确保活动有序进行并及
时处理突发情况。
04
劳动乐趣体验分享
同学们在农耕中的感受和收获
农耕的辛苦与付出
同学们在农耕中深刻体验到耕种的艰辛,明白到粮食的来 之不易,从而更加珍惜粮食,尊重农民的劳动成果。

农耕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农耕文化主题班会教案

以下是一个农耕文化主题的班会教案,适用于小学或初中年级的学生。

这个教案旨在让学生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以及如何传承和尊重这一传统。

教案标题:传承农耕文化教学目标:1. 学生能够理解农耕文化的含义和重要性。

2. 学生能够明白农耕文化与我们日常生活的关联。

3. 学生能够表达对农耕文化的尊重和传承。

教材和资源:1. 图片或视频展示农耕文化的场景和活动。

2. 简单的幻灯片或板书3. 农耕文化相关的故事或歌曲4. 手工制作或绘画材料教学活动:活动1:引入农耕文化- 老师向学生介绍农耕文化,解释它是与农田耕作和农业生活相关的传统文化。

- 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农耕文化的场景,让学生对其有一个初步的印象。

活动2:探讨农耕的重要性- 老师和学生一起讨论农耕在日常生活中的重要性,包括提供食物、维持生态平衡和传承文化。

- 学生可以分享他们家庭中与农耕相关的经验或故事。

活动3:了解农耕文化的元素- 通过简单的幻灯片或板书,介绍一些农耕文化的元素,如农耕工具、节庆、农田景观等。

- 学生可以讨论这些元素在他们的生活中是否有出现。

活动4:农耕文化故事或歌曲- 老师可以讲述一个与农耕文化相关的故事,或者一起唱一首传统的农耕文化歌曲。

- 学生可以跟唱或进行表演。

活动5:手工制作或绘画- 学生可以进行手工制作,制作与农耕文化有关的工艺品,如小农田模型、稻草人等。

- 他们还可以绘制农田景象或农耕工具的画作。

活动6:总结和展示- 学生展示他们的手工制作或绘画,分享他们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感受。

- 通过展示,鼓励学生尊重和传承这一传统文化。

扩展活动:- 组织学生参观当地的农田或农耕文化相关的博物馆。

- 鼓励学生了解当地农耕文化节庆,参与相关活动。

通过这个班会教案,学生能够更好地了解农耕文化的重要性,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传承,以及与农耕文化相关的各种技能和知识。

感受农耕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主题班会

感受农耕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主题班会

感受农耕文化传承中华传统农耕文化主题班会农耕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代表着中国人对大地的敬畏与感恩。

如今,在现代化发展的潮流下,传统农耕文化逐渐被遗忘。

为了唤起对农耕文化的重视和传承,我们组织了一场主题班会,让同学们感受农耕文化的魅力。

在农耕文化主题班会上,我们全面展示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丰富内涵。

首先,通过展板、图片和视频资料,我们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国农耕文化的起源和发展,以及农耕文化与中国古代文明的紧密关系。

同学们通过观看和学习,对中华传统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为了增进同学们对农耕文化的认知,我们还举办了一系列互动活动。

首先是农耕文化知识竞赛,同学们积极参与,争先恐后地回答问题。

通过参与竞赛,同学们不仅拓宽了知识面,还加深了对农耕文化的感受。

接着,我们开展了传统农耕技艺体验活动,包括插秧、耕地、犁田等。

同学们亲身体验了农民的劳作,感受到了传统农耕文化的辛勤和智慧。

除了互动活动,我们还特邀了一位农耕文化专家进行专题讲座。

专家详细介绍了中国农耕文化的经典著作和重要文化符号,让同学们从更深入的角度了解到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独特之处。

同学们在专家的讲解下,纷纷露出了兴趣和探索的眼神,对农耕文化的重要性有了更为深入的认识。

最后,我们还组织了一场农耕文化展览,展示了同学们自己制作的农耕工艺品和农耕文化相关的书籍。

通过展览,同学们展示了自己对农耕文化的理解和创造力,进一步加深了对农耕文化的感受。

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班会,他们对中国农耕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也增强了对农耕文化传承的责任感。

本次农耕文化主题班会为同学们提供了一个感受农耕文化的机会,让他们感受到了中华传统农耕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通过这次班会的举办,我们希望能够唤起大家对农耕文化的关注和热爱,共同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

农耕文化作为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承载着丰富的人文精神和智慧,值得我们珍视和传承。

通过这次班会的举办,同学们对农耕文化的认识得到了提升,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魅力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文明古国,传统文化中融入了丰富的农耕元素。

农耕文化作为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现代农业发展也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关系及其价值。

一、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农耕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表现了丰富的生产活动、价值观念、技术方法等方面的内容。

农耕文化的基本特征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稳定性和繁荣性:中国作为农耕文明的发源地之一,农耕文化在中国历史上显得非常稳定和繁荣。

众多的农耕文化遗产,如《诗经》、《山海经》等,见证了中国农耕文化的丰富和发展。

2. 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中国农耕文化注重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反映了中国人民对自然界的尊重和对生态环境的关注。

农民的生产活动往往与自然的变化密切相关,所以农耕文化强调顺应自然、与自然和谐共生。

3. 社会公德和务实精神:农耕文化强调与人的关系,亲情、友情、社会公德等价值观念贯穿其中。

农民们凭借着刻苦耐劳、勤俭节约的务实精神,为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

二、现代农业发展与农耕文化的关系1. 农耕文化对农业科技发展的影响农耕文化的价值观念在现代农业科技发展中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

农耕文化鼓励人们尊重自然、顺应自然,这对于现代农业科技的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

现代农业科技应该借鉴并发扬农耕文化的精神,推动农业的高效、绿色、可持续发展。

2. 农耕文化对农民的培养和教育农耕文化对农民的培养和教育具有重要意义。

传承农耕文化可以增强农民对现代农业技术和管理的理解与接受度,提高他们的农业生产水平。

同时,农耕文化也能够培养农民的责任感、集体观念和团队精神,推动现代农业的发展。

3. 农耕文化对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作用农耕文化强调务实精神和实践经验,注重农产品质量和安全。

在现代社会中,消费者对农产品的质量和安全要求越来越高,而农耕文化中的务实精神和技术经验对于农产品质量和安全的保障起到了重要作用。

体验农耕主题班会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

体验农耕主题班会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

体验农耕主题班会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农耕,作为传统的生产方式之一,承载着人类对土地的依赖与感恩。

为了增强学生对农耕文化的了解,提升他们对农耕乐趣的体验,我们近期组织了一场以“体验农耕主题班会”为主题的活动。

活动开始时,我们首先给学生们展示了一些有关农耕文化的图片和视频,介绍了农耕的历史背景、演变过程和对社会的重要意义。

通过视觉的展示,学生们对农耕文化产生了初步的了解,并对参与农耕活动充满期待。

接下来,我们组织了学生们进行实地体验。

选择了一块安全开阔的土地,为学生们准备了相关的农耕工具和农作物种子。

学生们亲手驾驭犁铧和耕种工具,耳闻其声,收获耕耘的喜悦。

在老师的指导下,他们掌握了耕地的基本技巧,学会了如何栽种、修剪和浇灌农作物。

通过自己亲身参与其中,学生们不仅学到了一些农耕技能,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农民辛勤劳动的不易。

在农耕过程中,我们还特别安排了一些小游戏和互动环节,增加活动的趣味性与互动性。

例如,我们设置了一个比赛环节,要求学生们在规定时间内高效种植农作物,争夺最佳品种和最优产量。

这不仅调动了学生们的积极性,也增强了他们对农耕的兴趣与体验。

此外,我们还邀请了一些农民代表和专家学者,分享他们在农耕领域的经验和研究成果。

通过他们的讲解,学生们对农耕的意义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对于传统农耕技术和可持续农业的发展方向也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最后,我们组织了一个农耕主题的展览和成果展示。

学生们将自己亲手种植的农作物展示给家长和其他班级的同学观看,展示了他们在这次活动中的成果和收获。

通过展览与交流,整个活动得到了更广泛的传播和认可。

通过这次体验农耕主题班会活动,学生们不仅在实际操作中学到了知识,更加深入了解了农耕文化的背景与意义。

他们对于农民劳动的辛苦有了更深切的感悟,也培养了对土地和大自然的尊重之心。

同时,通过互动环节和展览,学生们的团队协作能力、创造力和表达能力也得到了锻炼和提升。

总而言之,这次以“体验农耕主题班会了解农耕文化体验农耕乐趣”为主题的活动,不仅丰富了学生们的课外生活,也扩宽了他们的知识面。

小学开展“感悟农耕文化”社会大课堂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感悟农耕文化”社会大课堂活动方案

小学开展“感悟农耕文化”
社会大课堂活动方案
一、活动目的
1、通过科普参观,农科实践,蔬果采摘等活动,了解农业知识和基本的农耕文化。

2、学生通过走一走、看一看、动一动、学一学的活动,培养学生动手能力、探究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3、在感知和体验大自然的实践活动中,与大自然进行零距离的亲近,从而激发学生对现代农业的兴趣,感悟农耕文化,增进对现代农业的了解。

二、活动时间
20xx年x月x日
三、活动地点
第x季生态观光园
四、活动内容
1、参观蔬菜种植基地,认识各种农作物,了解不同农作物的特点;
2、观看及了解小麦的种植、成长及形成面粉的过程;
3、以班级为单位,以孩子为主,进行实践耕种蔬菜。

4、发现自然美:学生在老师和家长的指导帮助下,可以拍下
大自然的美景,可以用画笔描绘大自然的美丽。

5、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爱护大自然。

在整个活动中,对孩子们进行环保教育,让孩子们懂得爱护大自然的重要性。

五、活动要求:
1、请家长给孩子穿易于运动的轻便服装。

2、为学生准备一顿午饭,可带两-三种零食和水果。

3、每人准备2-3个垃圾袋。

整个活动过程中,要保证公园内的清洁。

4、请家长帮忙准备联系卡。

六、活动评价
把你看到的以及感受画一幅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掘农作物的根株。
图2-8 /9 战国铁镬
4、铁锸
锸是整地农具,使用时直插入土。
适用于开沟掘土,是古代兴修水利时 常用的工具。
图2-8/9 铁锸
5、铁锄
锄是中耕除草农具。
体宽而薄,除草效率高,其两肩斜削, 锄草时候不会损伤庄稼。
图2-10 /11铁锄
6、铁铲
铲是中耕除草农具,古代一些文献中
亦称为“钱”
一万年前的工艺杰作
旧石器时代 太行山西边的“丁村人” 旧石器时代晚期 山顶洞人
砍斫器 用来砍斫木棒和切割兽皮兽肉
骨针 经过切割兽骨、刮削、钻孔、研 磨等复杂工艺过程
图1-4 砍斫器
图1-5 骨针
一万年前的工艺杰作
新石器时代
石器上的钻孔技术
石器的制作增添了磨光、刮 削、钻孔、刻纹和着色技术
图1-6 山顶洞人用骨针缝制兽皮衣想象图
图1-14 新石器时 代石磨盘和石墨棒
图1-15 新石器时 代石环和石杵
从线到片——原始的纺织技术和工具
到了新石器时代、最原始的纺纱工具 “纺坠”和织布工具“腰机”相继发明问世。
纺织技术的发展和普及,逐渐形成了一个 与农牧业同等重要的新兴产业——手工纺织 业。“男耕女织”的社会分工就是在这个时 候形成的。
5、桔 槔
• 一根竖立的架子上加上一根细 长的杠杆,当中是支点,末端 悬挂一个重物,前段悬挂水桶。 一起一落,汲水可以省力。当 人把水桶放入水中打满水以后, 由于杠杆末端的重力作用,便 能轻易把水提拉至所需处。桔 槔早在春秋时期就已相当普遍, 而且延续了几千年,是中国农 村历代通用的旧式提水器具。
图1-17新石器时 代的陶纺轮
图1-18新石器时 代的骨梭
图1-19新石器时 代的陶蚕蛹
图1-19新石器时 代的丝线
图1-20新石器时 代的彩陶
熟制炊具带来人类的飞跃
陶炊的出现,使“火食之道始备”,举世 闻名的中华饮食文化的源头,就是从这里开 始的。
图1-21泥条盘筑
图1-22春秋时 期的陶罐
图1-23战国时 期的鼎
• 葫芦幼嫩时是一道非常好吃的菜, 一旦长老了就有很多用途了,可 做葫芦丝、水瓢、容器,和各种 工艺品
• 葫芦谐音“福禄”。因它是草本 植物,其枝茎称为“蔓”。“蔓 ”与“万”谐音,“蔓带”与“ 万代”谐音。“福禄”“万代” 即是“福禄寿”齐全,故它是吉 祥的象征。葫芦与它的茎叶一起 被称为“子孙万代”表意家族人 丁兴旺、世世荣昌。
美酒是怎样酿成的
1、在人类学会酿酒之前, 自然界就已经存在着酒
2、人类酿酒的原料最初 是从花果开始的
关于谷物酒的发明:
1、一种推测是在原始农业阶段,谷 物受潮发芽堆积在一起形成味道不一 样的酒香。 2、另一种推测是一些加工过的谷物 遇水后堆放,或一些蒸煮过的饭团, 在适宜的温度下存放几天产生了酒香。
役畜是指牛、马等从事农业生产的牲畜
铁犁出现之后,马和牛成为挽拉耕犁的主要 动力。
牛耕的应用,使人们从笨重的劳作中解放出来, 是农用动力的一种革命,在农业历史上的功劳甚 至可以与后世发明的拖拉机相媲美。
二、典型农器
1、算盘
春秋中期逐渐发展起来的,当 时的算盘普及率比现在的计算 机高的多,几乎家家户户都有 算盘。做算盘的材料多种多样, 皇帝家或贵族家使用的是玉、 金、银、红木。寻常百姓家用: 木头、竹子、石头、等。明朝 以后,经朝鲜半岛流传到日本, 后来又传到俄国,再从俄国传 到西欧各国。算盘的运算非常 精确,且可以算非常庞大的数
6、辘轳lù lú
• 提取井水的起重装置。井 上竖立井架,上装可用手 柄摇转的轴,轴上绕绳索 ,绳索一端系水桶。摇转 手柄,使水桶一起一落, 提取井水。
清选工具
• 清选工具以簸箕、木扬锨 、风扇车为主,风扇车的 使用领先西方近千年。风 扇车是一种能产生风 (或 气流)的机械,也叫扇车 或扬车。发明于汉代,由 人力驱动,用于清选粮食 。在概念上人们往往会把 它与利用风力作业的机械 即风车相混淆。
农耕文化与现代农业
主题班会
第一章 原始渔猎农耕工具
蒙昧初开的两大步 蒙昧初开的两大步
1、学会用火 2、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
这是人类诞生以来,在物质文明领 域取得的最具有划时代意义的两大进 步,是人类与猿类区别的重要标志。
图1-1 原始人渔猎想象图
1-3
图1-2原始人烤制食物想象图 图 神 农 像
到了汉代,加入 弧形犁壁的耕犁, 具有增加土壤肥力、 减少作物病虫害的 作用。
战国铁犁冠
2、耙
• 农业生产中传统的翻地农具,曾经是 农家必备的农具之一。也是中国武术 器械之一。
• 耙在中国已有1500年以上的历史。北 魏贾思勰著《齐民要术》称之为“铁 齿楱”,将使用此农具的作业。
3、铁镬huò
镬是翻土整地的农具,也常被用于刨
农业从渔猎、采集中诞生
距今13000年前 气候变暖等生态变化
人类第一次遇到生存压力
猎取动物 变得困难
可以远距离猎杀动 物的弓箭诞生
把活捉到的易于驯养的野生动物带回住所饲 养,把采集来的野生谷物的种子撒播在住所 周围的土地上
农业产生了
图1-7新石器时代小麦(新疆孔雀河出土)图1-7新石器时代高粱(甘肃明乐出土) 图1-7新石器时代的粟
谢谢!
农具是伴随农业的发明应运而生的。 从单件的石器发展到根据一定的材料结构 和力学原理组成的复合农具,是原始农业时 代的又一巨大进步。
图1-10新石器时代的石犁
图1-10新石器时代的石耜
拥有高校渔猎工具,人类成为地球霸主
渔猎技术代表着远古时代的先进水平,这 点类似于今天的武器技术和装备。
图1-15 投石索
图2-12 /13铁锄
7、铁镰与铁銍
镰、銍均是收割农具,二者的区别
在于前者是收割谷物的秸秆,后者是 割取谷物的穗头。铁镰铁来自范8、耧(lóu)或耧车
• 发明于东汉武帝刘秀时 期,宋元时期北方普遍 使用;一种畜力条播机; 已有两千多年历史 ;
• 可播大麦、小麦、大豆、 高粱等
人力大解放——役畜犁耕
定居了,才能种植和养殖
定居生活
1、提高土地生产能力
2、有助于各种社会组织的形成, 导致部落联盟和国家的出现
3、有助于社会成员之间的 职业分工,推动社会发展
4、定居生活还促进了村落 的形成和房屋建筑技术的 进步
图1-8 新石器时代牛头骨
图1-8 新石器时代陶羊
图1-9 新石器时代陶猪和陶狗
复合型耕作工具
目。
算盘
2、水车
• 又称孔明车,是我国最古老的 农业灌溉工具,是先人们在征 服世界的过程中创造出来的高 超劳动技艺,是珍贵的历史文 化遗产。
• 相传为汉灵帝时华岚造出雏形, 经三国时孔明改造完善后在蜀 国推广使用,隋唐时广泛用于 农业灌溉,至今已有1700余年 历史。
水车
3、杆秤
• 杆秤的发明是在西汉初年。 • 是利用杠杆平衡原理来称重量
的简易衡器,由木制的带有秤 星的秤杆、金属秤锤、提绳等 组成。 • 是人类发明的各种衡器中历史 最悠久的一种。千百年来,手 杆秤也可算作华夏“国粹”。 它制作轻巧、经典,使用也极 为便利,作为商品流通的主要 度量工具,活跃在大江南北, 代代相传。随着时代发展,一 些事物也将退出我们的日常生 活。
4、葫芦
一根长绳索的一 段绑上一个石球, 利用离心力,逮 捕大兽
图1-16 带倒钩的鱼镖
收割农具,从纯天然材质到陶制的飞跃
原始农业石器的收割工具
1-11
1、农具的制作工艺更进步、 器行更精美 2、收割工具增添了新的材质

蚌 刀
图1-12 穿孔石斧
图1-13 双孔石刀
先民用啥给粮食除壳和粉碎
一个磨盘的出土,可以让我们推测出远古的 很多信息,这也正是考古学充满迷人魅力之 处。
春秋时期铁制农具的使用还不够广 泛,大量使用的仍是木石农具。
图2-3 春秋时期的农具
图2-4 春秋战国时期的农具
一、古代农具
战国时期铁农具的主导地位已经确立 战国时的铁农具主要有:铁犁、铁镬、 铁锸、铁锄、铁铲、铁镰、铁銍等。
铸造铁农具图
1、铁犁
犁是农业生产中最重要的整地工

战国时只能破土 划沟,不能翻土 棋起垒。
图1-24原始瓷 五连壶
第二章 铁的普及与畜力耕作
铁是怎样炼成的
我国早在商代开始用铁(天然陨铁) 人工冶炼应始于春秋时期 战国时期改进鼓风技术,提高炼铁质量
图2-1 铁刃铜钺
图2-2 战国铁锄
铁制农具是何时发明的
《管子.轻重》(春秋时成书)指 出:“一农之事,必有一耜、一铫、 一镰、一椎、一銍,然后成农。”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