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四讲横机的构造与编织原理

合集下载

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

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
C1点中断 中间片到C位 成圈或移圈 C2点中断 中间片到B位 集圈或接圈
a
8
a
9
(8)中间片走针三角10、11,可使中间片下片踵形成三个针道。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沿三角10的上平面运行时,织针可处于成圈或移圈位 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0和11之间通过时,织针处于集圈或接圈位置; 当中间片的下片踵在三角11的下面通过,则织针始终处于不工作位置。 (9)12为中间片复位三角。 (10) 13为选针片下片踵复位三角,供选针器作用、选针。 (11)选针三角14、二个起针斜面作用选针片的下片踵:
F1 ——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F2 ——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12)选针片挺针三角15、16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15——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 16 ——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 (13)选针片压针三角17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a
10
二、选针与编织原理
1、选针工作原理
在电脑橫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选针工作是关键。该机通过两次选 针实现三功位编织的功能。由于2个系统只采用4套选针器,因此上 一编织行程需要为下一编织行程进行预选针。
针板由织针、挺针片、推片、选针片、小针床、插片、针尺、齿口片、铁 线、钢丝线、沉降片组成。
a
3
织针:它由2个单独部件组成,针杆与针舌。作用于对所有的编织形式的
执行。
凹槽连 接长针
台降面
针舌用 于编织
弹簧针用于翻针
针钩
挺针片:俗称长针,靠片头1通过织针的凹槽将挺针片和织针联接在一起。 其有2个片踵,如图;这2个片踵在机头的挺针片三角轨道中运动,推动挺 针片上升或下降。
a
6
沉降片: 沉降片装置是一种特殊的 牵拉机构,可以实现对单 个线圈的牵拉和握持,且 可以作用在成圈的整个过 程中,对在空针上起头、 成形产品编织、连续多次 集圈和局部编织十分有效。

横机成型编织教学课件

横机成型编织教学课件

详细描述
定制作品是根据客户的需求和喜好量身定制的,因此它们在功能、尺寸、图案等 方面都可以满足客户的特殊要求。这种定制化的服务不仅体现了横机成型编织的 精湛技艺,同时也展现了其高度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THANKS.
横机成型编织基础
02
横机成型编织材料
01
02
03
毛线
选择适合的毛线对于编织 出满意的作品至关重要, 需要考虑毛线的质地、颜 色、弹性等因素。
织片
织片是编织的基本单位, 根据不同的设计和需求, 可以选择不同规格的织片 。
附加材料
如纽扣、拉链、珠子等, 用于装饰和完成作品。
横机成型编织工具
横机
是进行编织的主要工具,有不同的型号和规格,根据需要选择合 适的型号。
人物等。
操作注意事项
提醒学员在编织过程中需要注 意的事项,如防止断线、调整
张力等。
创意图案编织教程
总结词
激发学员的创造力,通过自由 创作,实现个性化的作品。
创意灵感来源
介绍如何从生活中寻找灵感, 如自然风景、文化元素等。
创意图案设计
通过实例演示,介绍如何将创 意转化为具体的图案设计。
作品展示与交流

02
技法错误
仔细检查编织过程中的技法运用 ,确保每一步都符合编织要求。
04
创新技法的探索
鼓励在传统技法的基础上进行创 新探索,尝试新的编织方法和技 巧,提高编织效果和艺术性。
横机成型编织作品
05
欣赏
经典作品欣赏
总结词
这些作品是横机成型编织的经典之作,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收藏价值。
详细描述
这些经典作品在编织技巧、色彩搭配、图案设计等方面都非常出色,充分展现 了横机成型编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它们不仅美观实用,同时也具有很高 的收藏价值。

14第二编 纬编 横机产品与编织2

14第二编 纬编 横机产品与编织2

(7)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C2组成。
• 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 • 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
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
不参加工作。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 参加工作。 C1点中断 C2点中断 中间片到C位 中间片到B位 成圈或移圈 集圈或接圈
三、给纱与换梭 (一)导纱器配置: 针床上方配备4 根导轨,每根导轨有 两条走梭轨道,共有 8条走梭轨道。
选梭工作原理: 1、当电磁铁1吸起销子2 时——销子2抬起,摆杆3 的B端下降,带梭触头4下 降进入工作,带动相应 的导纱器编织; 2、当电磁铁1释放销子2 时——销子2下降,摆杆 3A端被压下,B端抬起, 带梭触头4向上抬起,导 纱器就退出工作。
第三节 常用横机织物与编织工艺
一、纬编基本组织在横机上的编织 (一)纬平针组织 1、用途:主要用作衣片的大身部段。 2、编织方法: A.在一个针床上编织 B.在两个针床上轮流编织,可形成圆筒形织 物。
(二)罗纹组织 1、用途:主要用于大身、衣片下摆、 袖口、领口和门襟等 2、类型:1+1罗纹(分满针罗纹或一 隔一抽针罗纹);2+2罗纹组织等。 3.编织方法: 满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交错,所 有针织均参加工作。 1隔1抽针罗纹:前后针床针槽相对, 织针1隔1交错。
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 (一)成圈与选针机件
1、舌针:为移圈针 2. 挺针片:与织针镶嵌在一起,挺针片受压,片踵埋入针槽, 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动。 3. 中间片:位于挺针片之上,具有A、B、C三个位置 A: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编织; B: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 加编织(织针集圈或接圈) C: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 加编织(织针成圈或移圈)

横机工作原理

横机工作原理

全自动电脑横机机械工作原理2011-03-02 12:06:15| 分类:电脑横机|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1、编制程序→控制器→执行元件编制程序——将编织有关的动作,如机头的往复横移与变速变动程、选针、三角变换、密度调节、导纱器变换、针床横移、牵拉速度调整等预先编制。

控制器——控制各执行元件,向执行元件发出信号。

执行元件——伺服电机、步进电机、电子选针器、电磁铁等。

2、花型变换快3、成圈系统多(8系统)。

4、针床宽,可同时编织几幅衣片(最宽2500mm)。

(一)成圈与选针机件1、舌针:为移圈针2、挺针片:与织针镶嵌在一起,挺针片受压,片踵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动。

3、中间片:位于挺针片之上,具有A、B、C三个位置A: 挺针片片踵被压入针槽不受三角作用——织针不编织;B: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集圈或接圈)C: 挺针片片踵从针槽中露出,可以受三角作用——织针参加编织(织针成圈或移圈)4.选针片——受电磁选针器9作用。

5.沉降片:配置:配置在两枚织针中间,位于针床的齿口部分的沉降片槽中。

排列:两个针床上的沉降片相对排列,由三角控制沉降片片踵使沉降片前后摆动。

当织针上升退圈时,前后针床中的沉降片闭合。

当织针下降弯纱成圈时,前后沉降片打开。

(二)三角系统机头内可安装1至多个编织系统,最多8个系统。

机头可以分成两个(如一个4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2系统机头)当两个机头分开时,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

1、三角系统结构(1)挺针片起针三角(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成圈)(2)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1同属一个整体,将织针推到接圈高度。

(3)压针三角3除压针作用外,还有移圈功能。

(4)挺针片导向三角4起导向和收针作用。

(5)上、下护针三角5、6起护针作用。

移圈时,上护针三角5还起压针作用。

(6)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可上、下移动。

(7)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C2组成。

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

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

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
横机指的是电脑主机的安装方式,即主机水平放置在桌面或其他平面上。

电脑横机的工作原理与竖机并没有根本上的区别,它们都是通过内部的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来实现数据的处理和操作。

主要硬件设备包括处理器(CPU)、内存、硬盘、显卡、声卡等组件。

处理器是电脑的核心部件,负责执行计算机程序的指令;内存用于临时存储程序和数据,并提供给处理器快速访问;硬盘用于长期存储操作系统、应用程序和用户数据;显卡负责将计算机数据转换为可供显示器显示的图像;声卡则负责音频的输入和输出。

软件系统包括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

操作系统是控制和管理计算机硬件和软件资源的核心软件,它通过与硬件设备交互来实现用户的命令和应用程序的运行;应用程序是用户通过操作系统来运行的具体功能软件,例如办公软件、游戏等。

当电脑横机启动时,电源会供给主机的各个硬件设备,处理器会读取主板上的BIOS(基本输入/输出系统)指令,启动并进
行自检。

接着,BIOS会加载操作系统的引导程序,将控制权
交给操作系统。

操作系统初始化各个硬件设备,并提供一个用户界面,允许用户进行各种操作。

在用户操作过程中,应用程序会通过操作系统提供的接口与硬件设备进行交互。

例如,用户在键盘上输入字符时,操作系统
会将字符传送给CPU进行处理;用户通过鼠标点击图标启动软件时,操作系统会调用相应的应用程序;用户通过界面操作移动、复制文件时,操作系统会控制硬盘进行读写操作等。

通过硬件设备和软件系统的协同工作,电脑横机能够实现数据的输入、处理、存储和输出,提供各种功能和应用,满足用户的需求。

编织机原理

编织机原理

编织机原理
编织机是一种用于生产织物的机械设备,它利用不同类型的纱线进行交织,从而形成各种不同的织物结构。

编织机在纺织行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的原理和工作过程对于了解纺织技术和生产工艺具有重要意义。

编织机的原理主要包括纬纱和经纱的交织、织物结构的形成以及编织机的工作过程。

首先,纬纱和经纱是编织机中的两种不同类型的纱线,它们分别沿着不同的方向进行运动。

纬纱沿着织物的宽度方向运动,而经纱沿着织物的长度方向运动。

当纬纱和经纱交织时,它们形成了织物的基本结构,这种交织的方式决定了织物的质地和外观。

其次,编织机的工作原理还涉及到织物结构的形成。

编织机可以通过不同的编织方式和不同的纱线组合形成各种不同的织物结构,如平纹、斜纹、提花等。

这些不同的织物结构可以满足不同的纺织品需求,从而实现多样化的纺织品生产。

最后,编织机的工作过程包括上机、穿纱、编织和割布等步骤。

上机是指将纬纱和经纱分别装入编织机的纬纱筒和经纱筒中,穿纱是指将纬纱和经纱穿过织机的织物机构,编织是指根据设计好的织物结构进行编织操作,割布是指将编织好的织物割断并卷取起来。

这些步骤的顺序和操作都对编织机的工作效率和织物质量有着重要影响。

总的来说,编织机的原理是通过纬纱和经纱的交织形成织物结构,实现不同类型的织物生产。

它的工作原理涉及到纺织技术、织物结构和生产工艺等多个方面,对于纺织行业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深入了解编织机的原理,可以更好地掌握纺织技术,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满足市场需求,推动纺织行业的发展。

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

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

针织横机的工作原理针织横机是一种双针板舌针纬编织织机.它的三角装置犹如一组平面凸 轮,织针的针脚可进入凸轮的槽道内,移动三角,迫使织针在针板的针槽 内作有规律的升降运动,并通过针勾和针舌的动作,就能将纱线编织成 针织物.织针在上升过程中,线圈逐步退出针勾,打开针舌,并退出针舌挂 在针杆上;织针在下降过程中,针勾勾住新垫放的纱线,并将其牵拉弯曲 成线圈,同时原有的线圈则脱出针勾,新线圈从旧线圈中穿过,与旧线圈 串联起来,众多的织针织成的线圈串互相联结形成了针织物. 1,成圈过程 横机的织针将纱线编织成织物的过程称为成圈过程,成圈过程可分为退 圈,垫纱,带纱,闭口,套圈,脱圈,成圈和牵拉等 8 个阶段. (1)退圈 退圈就是将处于针勾中的旧线圈移动到针杆上,为垫放新的纱线作好准 备.在退圈过程中,织针从最低点上升到最高点,织针处于退圈阶段,退圈 后针舌被线圈刮开. (2)垫纱 垫纱就是将纱线放到针舌上,完成退圈后,织针开始下降,由于给纱机构 的配合动作,纱线便在导纱器的引导下,通过纱嘴被垫放到针勾的下面, 针舌的上面,以便织针继续下降时,针勾能可靠地勾住纱线. (3)带纱 带纱就是将垫放到针勾下面的纱线引到针勾内的过程.这一过程是依靠 织物下降来完成. (4)闭口 闭口即封闭针口,使新垫放的纱线旧线圈为针舌所隔开.不带纱过程结 束后,纱线正确地被针勾勾住,织针继续下降,落到针杆上的旧线圈沿针 杆向针头滑动,移到针舌的下面,针舌由于旧线圈的作用,开始绕针舌轴 旋转,当织针再下降时,针舌旋转盖住针勾封闭针口. (5)套圈套圈过程是从旧线圈套到关闭了的针舌上开始,而后沿关闭了针舌移到 针勾处而结束. (6)脱圈 脱圈就是线圈从针头上脱落下来的过程.当完成套圈后,织针沿三角工 作面下降,勾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线圈,而旧线圈同时由于牵拉力的 作用,由针头处脱出. (7)成圈 成圈阶段的工作是在旧线圈脱出针头后,针勾带住新垫放的纱线穿过旧 线圈,织针再下降将纱线拉弯成新的线圈. (8)牵拉 牵拉就是为了使成圈后的新线圈得以张紧,不得脱出针勾,以进行下一 横列编织的成圈工作.牵拉是利用牵拉机构将旧线圈拉向针背,达到紧 张的目的,同时将已成形的织物引出成圈区域. 2,集圈过程 集圈是针织物组织的基本线圈结构之一,它是将旧线圈不予退圈或脱 圈,而织针继续成圈,新旧线圈集合在一起而形成的一种组织. 在横机上采用两种手段来制取集圈组织,一种是无脱圈法,一种是无退 圈法. (1)无脱圈法集圈 无脱圈法集圈是将横机的一个或前后对角的两个压针三角推上一定高 度.当要头带动三角运行时,织针上升到最高点,然后下降到闭口阶段即 不再下降,线圈关闭针舌后挂在针杆上,此时针勾勾住了新垫放的纱线. 当机头反向运行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织针在三角的作用下可上升到 顶点,或下降到最低点,新纱线形成悬弧退圈后与挂在针杆上的旧线圈 合并在一起共同脱圈后形成集圈. (2)无退圈法集圈 无退圈法形成的集圈又称为胖花组织,只能在胖花横机上织成.二级胖 花横机形成平行集圈,三级胖花横机可形成交错集圈.平行集圈:二级胖花横机有一个活动的挺针三角,针板上排列高脚针和 低脚针.当机头运行编织时,挺针三角退出低脚针高度,高脚针可被挺针, 继续上升至退圈,而低脚针只能升起到起针三角的顶尖处,尚横档三角 上平面行进,然后下降,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针勾同时勾 住新垫放的纱线.当机头编织下一横列的织物时,退出的挺针三角回复 原位,低脚针针舌上挂着的旧线圈与新形成的纱线悬弧共同退圈,脱圈 形成集圈.因这种集圈只在低脚针上形成,织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互 相平行排列,故称为平行集圈或二级胖花. 交错集圈:三级胖花横机的活动挺针三角有两个,针板上排列高脚针,低 脚针和高脚长舌针.当上,下挺针三角共同退出低脚针高度时,织出平行 集圈组织.当上挺针三角单独退出工作位置时,织针上升到下挺针三角 位置,因长舌针针舌较长,线圈打开针舌后挂在针舌上不退圈,垫纱后,新 旧线圈集合在一起形成集圈.因此种集圈在低脚针和长舌针上形成,织 出的集圈组织在衣片上交错排列,故称为交错集圈,又称为交点网眼胖 花和三级胖花.。

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知识讲解

电脑横机的基本结构知识讲解

3、三角系统
机头内可安装1至多个编织系统,最多8个系统。 机头可以分成两个(如一个4系统机头可分为两个2系统机头) 当两个机头分开时,可同时编织两片独立的衣片。
三角系统结构 (1)挺针片起针三角(使织针上升做成集圈、成圈) (2)接圈三角2和起针三角1同属一个整体,将织针推到接圈高度。 (3)压针三角3除压针作用外,还有移圈功能。 (4)挺针片导向三角4起导向和收针作用。 (5)上、下护针三角5、6起护针作用。移圈时,上护针三角5还起压针作用。 (6)集圈压条7和接圈压条8是作为一体的活动件,可上、 下移动。 (7)选针器9由永久磁铁M和选针点C1、C2组成。 选针点可通过电信号的有无使其有磁或消磁。 先由M吸住选针片的片头: 如果选针点未被消磁(不中断),相应的织针就未被选上,不参加工作。 如果选针片头被消磁释放(中断),相应的织针就被选上,参加工作。
沉降片: 沉降片装置是一种特殊的 牵拉机构,可以实现对单 个线圈的牵拉和握持,且 可以作用在成圈的整个过 程中,对在空针上起头、 成形产品编织、连续多次 集圈和局部编织十分有效。
横机上采用沉降片的好处:基于这种技术,可以在同一台机器上 编织出各种不同衣片连成一体后的整片衣片,有的甚至能够编织 出整件服装,从而节省了因缝纫产生的原料浪费和劳动力浪费。
F1 ——第一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F2 ——第二选针点选上选针片。 (12)选针片挺针三角15、16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15——作用于第一选针点的选针片; 16 ——作用于第二选针点的选针片。 (13)选针片压针三角17作用于选针片的上片踵。
二、选针与编织原理
1、选针工作原理
在电脑橫机的整个工作过程中,选针工作是关键。该机通过两次选 针实现三功位编织的功能。由于2个系统只采用4套选针器,因此上 一编织行程需要为下一编织行程进行预选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三角: 平式三角 花式三角 平式三角:由起针三角1和2、挺针三角3、压 针三角4和5、导向三角6组成。
二、给纱与针床横移
1、给纱的特点:
• 机头换向时吸收多余的纱线,使张力恒定;
• 机头换向时可以变换导纱器,以采用不同原料
和花色的纱线进行编织。
2、针床横移:控制后针床相对于前针床移动半
个针距和整个针距或若干个针距。
4、d点与c点高度相同,c-d为一 停顿平面,目的是为了减小织针 换向时针踵与导向三角的冲击。 5、e点是喂纱点。 6、f-g是闭口阶段,织针带纱、 闭口。 7、g-h为套圈阶段。 8、i点是弯纱最低点,它决定线 圈长度的大小(织物密度)。
9、j点是舌针仍处于成圈三角底
部的成圈位置上,略有轻微回退。 10、k点以后,织针脱离压针三角
(二)整片衣片的编织 B--C-持圈收针 C--C-脱圈收针 C--B-持圈放针
C--D-逐渐放针
G--I-持圈收针 I--H-逐渐脱圈收针 I—I-空针起口 I—G-持圈放针
五、整体服装编织工艺 整体服装:在横机上一次就编织出一件完整的 衣服,下机后无需缝合或作少量缝合就可穿用, 这样的产品称之为整体服装
(一)织针和针床 1、舌针——短踵针、长踵针 和长踵长舌针三种。 2、针床(针板)——针槽、 压针条、栅状梳栉,前后针床 配置角度为90°~104 ° .
2.针床 针槽、栅状齿(沉降弧在上搁持)、 压针条(防止织针外窜)
(二)三角座及其三角 1、三角座: 压针三角调节装置1、2、3和4; 起针三角开关6和7,起针三角半动程开关8,拉手9, 手柄10和毛刷架11。
明收针: • 移圈的针数等于要减少的针数, 在织物边缘形成由退出工作的 针1上的线圈2和原来针上的线 圈重叠的效果。 • 缺点:织物边缘变厚,不利于 缝合,也影响缝合处的美观。 暗收针: 移圈的针数多于要减少的针数。 优点:边缘不形成重叠线圈,便 于缝合,边缘更加美观。
明 收 针
暗 收 针
2、拷针:把线圈直接从 针上脱下,织针退出工作。 特点:方法简单、效率 高,但线圈易脱散。 3、持圈式收针: 织针退出工作,线圈 既不转移也不脱掉,仍保 留在针钩里 • 特点:收针缝合处平滑, 没有收针花。 • 用途:用于局部编织和 形成立体结构。
可以用于编织波纹组织或2+2罗纹等织物的起头。
三、成圈工艺与分析 (一)成圈过程 与圆纬机相似,分为退圈、垫纱、闭口、 套圈、弯纱、脱圈、成圈和牵拉。 1、特点: (1)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开始退圈,并同时到达退 圈最高点。 (2)两针床的织针直接从导纱器得到纱线。 (3)压针时,前后针床织针同时到达弯纱最低点。 它属于无分纱同步成圈方式。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3.除去大身与袖身之间的空针
位置
挂肩处,袖身和大身分 别进行收针,两者要轮流收
针。每完成一次收针,需将 后(或前)针床上的线圈转 移到前(或后)针床,通过 针床横移来消除因收针而引 起的间隙,再将线圈移回原 针床。
毛 起 头
3、纱起头顺序: (1)先使一个针床上的舌针1上垫纱。 (2)用起针梳钩子2在针间钩住纱线并施加一定的张力。 (3)下一行程垫入纱线形成线圈横列,并连续编织3- 5横列后,使另一针床上的织针进入工作,换上衣 片所用的纱线进行编织。
纱 起 头
(二)连续衣片的分离 横列: 1——上一衣片的结束横 列; 2——分离横列; 3——新衣片的起始横列; 4——罗纹下摆; 5——罗纹下摆和大身之 间的过渡横列; 6——大身或袖身的编织。
每一衣片结束横列, 结构应使衣片分离 后线圈不易脱散。
光滑分离线
5.6-由双面变为单面,
7、8后针床每三枚针中,第1、2枚针由线圈,新衣片可2+2起头; 9-前针床仅钩住纱线,不成圈; 10-机头横移不垫纱,前针床脱圈,后针床持圈,后针床形成大线圈; 12-机头横移不垫纱,用毛刷开启前后针舌,为下一衣片做准备。
2、起头顺序(毛起口) (1)织针1一隔一交替排针, 针舌全部开启。 (2)机头横移,垫纱、弯纱。 (3)将起底板3上的眼子针2 自下向上插入针间,并使针 眼高于起底纱之上,将钢丝 4从一端逐个穿入眼子针。 (4)放下起底板,在起底板 上挂上重锤。 (5)衣片编织结束,下机后 抽出钢丝,形成光边。
第十四讲
横机的构造与编织原理
本章知识点
1. 普通横机编织部分的基本构造,平式三角编织的织物 结构与走针轨迹。横机成圈过程的特点。 2. 衣坯的起口方式。减针与放针的几种形式与成型编织 原理。
第一节 普通横机的编织原理
属于平行纬编机,针床呈平板状
分类:机械式:手摇(家用)、电动(工业用) 电脑
编织顺序: 1、同时编织袖口和大身; 2、编织到腋下时,两个 袖片和大身合在一起进行 筒状编织; 3、领口
工艺要点: 1、织针排列:两针床的针槽相对,每 个针床上只有一半针形成线圈,另一 半针只进行接圈和移圈。 2、筒状罗纹的编织: 先在两个针床上利用一半的成圈针编 织1+1罗纹结构,之后将前针床上的 线圈移到后针床的不成圈针上,形成 一面罗纹。 同理,利用另一半成圈针编织一个1 +1罗纹结构,编织后将后针床上的 线圈移到前针床不成圈的针上,这就 编织了筒状罗纹的另一半。 如此循环直至达到所需的罗纹长度。
二、翻针 1、翻针——将一个针床针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 个针床的针上,这一过程称之为翻针。 2、翻针的方法: (1)手摇横机——用专门的移圈器或翻针器, 用手工的方式将线圈进行转移。 (2)电脑横机——通过程序控制,利用移圈针, 在两个针床针处于移圈对位的情况下,将一个 针床上的线圈转移到另一个针床上。
底边的控制。
第二节 横机成型产品与编织工艺
横机产品 单件衣片——手摇横机、电脑横机 连续衣片——电脑横机
连续衣片间需分离横列
一、衣坯的起口 起口:在无旧线圈的空针上直接垫纱编织第一 横列线圈的过程称之为起口。 (一)在空针上起头 1、起头的方式:毛起头和纱起头 • 毛起头——直接采用衣片所用纱线编织起口 横列。 • 纱起头——在起口时用废纱,并用它编织一定 横列后再换用正式纱线进行编织,衣坯下机后 将废纱段拆除,形成罗纹光边。
机号:E3—E18.
用途:羊毛衫衣片、手套等产品。
普通横机与圆纬机比较:
优点:(1)结构变化多; (2)翻改品种方便; (3)可编织半成形、全成形产品,节约原 料。
缺点:(1) 成圈系统数少;
(2)生产效率低(路数少)。
一、编织机构工作原理 由针床、织针和三角座和三角、给纱机构、 导纱变换器;针床横移牵拉机构组成。
(二)放针(加针):通过各种方式增加参加工作的针数, 以达到使编织物加宽的目的。 方法:明放针、暗放针。 1、明放针—明放针是直接使需要增加的织针1进入工作。 2、暗放针—使所增加的针1进入工作后,将织物边缘的若 干纵行线圈依次向外转移。
四、平面衣片成型编织: (一)单片衣片的编织 1、编织顺序: (1)下摆——罗纹组织, (2)大身——平针组织 2、编织矩形时,不需要加针或减针操作。 3、编织梯形时,就需要加针或减针操作。
(二)走针轨迹对产品质量的 影响: 1、a点起针:α -α ’前针床 针头运动轨迹;β -β ’后针床 针头运动轨迹;x-x’轴中心线。 ∵三角对称, ∴α 、β 轨迹线的交叉点是 在中心线x-x’上。如果交叉点 偏向任何一方的床口线,说明 前后三角座各对应的工艺点不 对称,有滞后或超前现象,反 映到生产中,就会产生疵点。 2、b点是集圈点,旧线圈停 留在针舌上。 3、c点是挺针最高点。
三、成型方式
改变幅宽方法
1.组织结构变化 织物幅宽:集圈≻平针≻罗纹
2.改变织物密度
密度小,幅宽大
3.增减工作针数 收针、放针(成形特点:是 通过增减参加工作的针数使所编织的产品的宽 度和形状发生变化,从而达到所要求的形状。)
(一)减针 减针的特点:通过各种方式减少参与编织的织 针针数,从而达到缩减编织物宽度的目的。 减针的方法:收针(移圈式收针)、拷针(脱 圈式收针)和持圈式收针。 1、收针 (1)收针:是将要退出工作的针上的线圈转移 到相邻针上并使其退出工作,从而减少参加工 作的针数,缩减织物宽度。 (2)收针的类型:明收针、暗收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