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读书笔记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3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3篇《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3篇大家对于丝绸之路大家都了解吗?那么在进行阅读之后都有怎样的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分享给大家的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一)最近老师的讲了《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我为那些西域商人产生了敬佩之情。
课文一开始就向我们介绍了丝绸之路两旁的巨型石雕,它反映的是当时那些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一个个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丝绸之路不仅是一条伟大的路,还是一条艰辛的路。
每一座石雕,每一个脚印,都记录着英勇的中国人为亚欧的友谊和文化付出的艰辛,正向文中写的:望着这群石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的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
通过老师的讲解,我知道了丝绸之路是横贯亚欧的通道,它东起我国的汉唐古都长安,往西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慢慢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因此取名为“丝绸之路”。
在这条路上发生的故事不计其数。
我印象最深的是张骞不畏艰险,两次出使西域,沟通了亚欧内陆交通要道,于西域各国正式开始了友好往来,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广泛交流,开拓了丝绸之路,成了中国走向世界的.第一人。
我还知道投笔从戎的班超,他为了祖国的利益,再西域竟然住了32年,才使西域和内地连为一体,为中华民族的基业立下了汗马功劳。
我还知道去西天取经的玄奘,热爱建筑的铁木尔。
他们都为亚欧文化做出了很大的贡献。
我也要好好学习,将来为祖国作贡献。
丝绸之路读后感范文(二)《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9篇)看完一本名著后,大家心中一定有很多感想,这时就有必须要写一篇读后感了!是不是无从下笔、没有头绪?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丝绸之路读后感,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丝绸之路读后感1我为什么要写这一篇读书笔记呢?因为我读完这本书之后,觉得这是一部基于出土的各种贴近现实生活的古代官私文书等等进行的逻辑分析的著作,是基于古代社会生活与物质文化史的角度来进行的研究;与以往基于经史子集之类的官方史学文献的建构史学有所区隔,因为建构史学往往是政治史、断代史,一板一眼的论述很多,贴近生活的描写则少了许多。
从古到今,历史著作都有一个不能说好、也不能说不好的传统,那就是往往着重描绘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而非贴近古代现实的社会生活。
往往读者们在读这一类史学著作的时候,虽然也能了解古代社会的整体情况,却很难对古代社会的细节描写感同身受,因为历史著作并不十分重视这一点。
最终知识性的体验有余,而生活性的体验则不足的情况。
这本书之所以让笔者印象深刻,就是因为这本书主要是基于丝绸之路沿线的敦煌等地出土的各种并非史学典籍而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各种官方的、私人的文书为脉络试图对当时丝路沿线城镇人们的生活风貌展开研究。
这种给予读者一定生活性体验的著作,给人的感觉总比那些一板一眼对古代某些人、某些事进行论述的著作,读者读起来更温情一些,想象古代社会生活更容易一些。
至少,我是这么想的。
丝绸之路读后感2《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展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的贸易给东西方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惊叹。
“丝绸之路”,一条贯穿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丝绸之路一直担任着重要角色。
在古代,他让文明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开放之路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好处。
在遥远的西方,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向国外市场,随处可见:“made in china”。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书,作者彼得·弗兰科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交汇融合、互通有无的历史。
这条道路始于两千多年前,连接了中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欧洲,是一条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宗教传播、政治互动、战争征伐、瘟疫传播的历史舞台。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挖掘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文明、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例如,他讲述了中国丝绸的制造过程、佛教的传播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的形成、蒙古帝国的征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等等。
这些历史故事,让我对各种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作者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战争、政治争端和灾难,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阴暗面。
例如,他讲述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在边境争端中的冲突、蒙古帝国的屠杀、黑死病的传播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血腥和痛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认识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合作、互信的重要性,希望人类社会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商路,承载着无数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是世界历史上最为重要的贸易通道之一。
读完《丝绸之路》,我深深感受到了这条古老商路的魅力和影响力,也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贸易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繁华景象,让我仿佛置身其中。
从中国的长安到罗马的罗马帝国,从印度的孟加拉到波斯的巴格达,丝绸之路贯穿了整个古代世界,连接了东方和西方的文明。
在这条古老商路上,丝绸、茶叶、瓷器等中国特产被运往西方,而黄金、香料、珍珠等西方商品也被运往东方,贸易活动十分繁荣。
同时,丝绸之路也成为了不同文明之间的交流平台,印度的佛教、波斯的伊斯兰教、希腊的基督教等宗教和文化在这里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读完《丝绸之路》,我对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文明的交流。
在这条古老商路上,东方的文明与西方的文明相互交融,相互影响,形成了独特的文化景观。
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等宗教在丝绸之路上传播开来,带动了文化的交流和融合。
同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也促进了科技和经济的发展,推动了人类社会的进步。
在丝绸之路上,中国的造纸术、火药、指南针等科技成果传入西方,而西方的数学、天文学、医学等科技也传入东方,促进了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融合。
通过阅读《丝绸之路》,我对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有了更深刻的理解。
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不仅仅是商品的交换,更是经济的交流。
在这条古老商路上,东方的商品被运往西方,而西方的商品也被运往东方,形成了繁荣的贸易活动。
这些贸易活动不仅丰富了东西方的商品,也促进了东西方经济的发展。
同时,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也促进了丝绸之路沿线国家的繁荣和发展,为世界经济的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通过丝绸之路上的贸易活动,东西方的经济得以互补,形成了繁荣的经济圈。
通过阅读《丝绸之路》,我对丝绸之路的魅力有了更深刻的感受。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7篇认真品味一部名著后,相信大家的视野一定开拓了不少,是时候静下心来好好写写读后感了。
那要怎么写好读后感呢?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丝绸之路读后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丝绸之路读后感1《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息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一直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张骞在公元前119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坚韧不拔,开拓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榜样。
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国家之间只有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能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之路读后感2说到丝绸之路,人们一定会联想到那一峰峰骆驼,一个个硬汉,是啊,就是他们,打开了中西商贸、文化交流的陆上通道,给中西双方带来了繁荣。
在这一过程中,他们付出多少鲜血和汗水啊!他们被匈奴追杀,死的死、伤的伤,但是我们伟大祖先没有向困难低头,没有向失败让路,他们忍受着干咳、冷冻和炎热的煎熬,穿越沙漠戈壁,翻过草原高山,迈着顽强的步伐,终于,功夫不负有心人,他们战胜了一切困难,来到了西域,为中西方开辟了一个新天地。
丝绸之路读后感3丝绸之路简称丝路。
公元前11世纪,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开辟了连接欧亚大陆的伟大的“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的起点是西安,终点是天山天池,一路上会穿过很多的高山和文化遗址,还有大沙漠,丝路全长约1.2万米,真是吓死人的长度啊我从书中了解到:全世界每年约有60万平方公里的土地在变成沙漠,如果照这种速度发展下去,200年后,地球上所有的绿地将会完全消失……有调查结果显示,全球沙漠总量的87%是由于人类对环境的破坏和滥用资源造成的,气候或气象等自然因素造成的沙漠化只占13%我觉得如果我们人类再不停止公害污染,就会得到大自然的报复的!地球是我们大家的,我们要爱护环境保护环境,从小事做起,人人都要尽自己的一份力,对不对,同学们?这本书还有很多关于山地车的知识,我最喜欢半光滑轮胎了,嘻嘻!丝绸之路读后感4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唯一一条通向西方的道路。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交流。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冒险家和文化交流者,他们穿
越沙漠、越过高山,将各种商品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让我意识到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多么重要。
除了商业往来,丝绸之路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书中提到了许多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如佛教的传播、文字的交流等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
条商业通道,更是连接东西方的文明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和平发展。
总的来说,这本《丝绸之路》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文明交流和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条古老的商路,继续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

《丝绸之路》读后感11篇《丝绸之路》读后感1丝绸之路属于中国历史的一部分,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的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丝绸之路"也因此得名。
丝绸之路这篇作文讲述了我国与其他国家贸易交流的过程,这代表了民族和谐共处,也因此让我们的科技越来越发达,公元119年,他们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从那以后,他们越过崇山峻岭,将中国的养蚕、缫丝、制铁、造纸、凿井、灌溉等技术带向中亚、西亚和欧洲,将那里的葡萄、核桃、石榴、蚕豆、黄瓜、芝麻、无花果等食品带到了我国,还有狮子、犀牛、良马等动物,也传进了我国。
我国音乐、舞蹈、绘画、雕刻,由于吸收了外来文化的长处,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就像课文所写的,多年后的今天,每当人们凝望"丝绸之路"巨型石雕,无不引起对往日商贸、文化繁荣的遐想……我们今天凝望着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就好像看到了"丝绸之路"上商旅不觉得景象。
《丝绸之路》读后感2《丝绸之路》这本书是由于中华书局于3月出版发行的,大概书本目录分为十二章节,讲述的张骞出使西域,之后经历的许许多多的事情,最终开辟出了中国通往西域的丝绸之路。
大家知道古代的人们对于世界的认识是非常有限的,正因为科学技术的缺乏,人们对于这个世界根本是未知的,更不曾知道人类原来是生存在地球之上。
而我们的国家是在亚洲的东边,再往东就是浩瀚渺茫的太平洋,古代的人们只能够往西去探索。
《丝绸之路》恰恰就是人类探索未知领域的先河,故事随着张骞的西行而展开,一路上遭遇坎坷挫折,经历各种各样的境遇,最终开辟了一条丝绸之路。
这不得不说是一个奇迹,恰恰是古代中国人创造的一个奇迹,标志着古代中国人与外界的联系与文化交流。
阅读了《丝绸之路》之后,我感叹到古代人们就这样渴望着与世界交流,当今的人们更不应该不懂交流,我们应该敞开怀抱与世界各地的优良文化进行交流,相互学习先进文化经验,共同创造美好生活。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丝绸之路》读后感7篇1丝绸之路,连接路上的你我他这是一本不一样的历史类书籍,洋洋洒洒几百页,砖头一样厚实,知识量很大,范围太广。
不过书也不曾让人失望,通过书中的描述在不断的切换着视角,并不从某一国、某一民族的单一角度去陈述,而是通过约1000多篇参考文献(足以见其客观性),从大量历史的碎片资料,整和成了关于丝绸之路这一欧亚大陆动脉的漫长历史。
虽然历史不能再现,但通过这400余页的碎片重放,我们还是可以细细的品味着这条辉煌之路的历史变迁,以及围绕着这一区域展开的"权利游戏".近几十年来,我们大多数人眼中的中东、中亚地区,仿佛只有这几个关键词:战乱、恐怖主义、宗教冲突、石油、落后。
但是将时间尺度拉长,就可以看到几千年前的这片区域,曾经是世界的中心,曾经是人人向往的圣地,曾经是财富流通的"黄金通道",曾经是三大宗教的起源地。
从波斯导到拜占庭,再到阿拉伯帝国,以及这期间各王朝的兴衰,都证明这里曾是世界的焦点,在那些年代里,这片广袤的土地就是权力的象征。
世界从一个分布的零星的的点逐步变成地球村。
各个的兴衰起伏是历史规律。
而我们现在正努力打造一个可以持续很久的国家,世界。
我们已经再为未来做考虑。
借鉴曾经辉煌的模式,打造国家与国家共同的富裕!丝绸之路,联系地球上的你我他!2史鉴明治我喜欢看书,但从不看历史书,念书的时候,常常因为历史考试成绩太差而挨老师的手板。
一直觉得冗长的历史事件虽比小说包含更为完整的时间、人物、事件、影响,但用不掺杂观点的态度平铺直叙已然发生的故事,让我觉得干瘪无味。
历史学,到底是一门怎样的学科?"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是我所知道的唯一历史学作用,而何谓兴替,何谓历史规律,不读史的我便也无从得知。
《丝绸之路》如若放在一年之前来读,我可能也会觉得难以下咽、无从下手,在这一年之中,我断断续续拜读了曼昆的《经济学原理》,构建了基本的宏观经济学基础,又涉猎了《未来简史》等宏观导向性书籍,将我的视角从微小的个人感官推向了宏观范畴内的纵横交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年前,习近平总书记提出构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简称为一带一路的战略构想,即刻受到国际社会的高度重视和热烈响应。
这不仅是现实的需要,更是文化的吸引。
丝绸之路这个以和平、繁荣为内涵的历史概念与中国未来全球化发展的关系,中国在丝绸之路中占有什么位置,都可以在刘迎胜教授的新书《丝绸之路》中找到答案。
丝绸之路起源于各人类文明中心之间的相互吸引。
这是《丝绸之路》一书开宗明义的一句话。
四大文明古国即古代中国、印度、巴比伦和埃及,散布于亚、非大陆,地理位置的排列,决定了古代文明中心之间的交流主要是东西人类文化之间的交流。
这是丝绸之路产生的决定性因素。
在数千年的人类文明史上,不同文明的人们征服巨山大川,克服天然的、地理的巨大障碍,建立了联系东西方的丝绸之路,如同丝绸的璀璨斑斓一样,丝绸之路在人类文明史上光彩夺目,绚烂辉煌。
丝绸是华夏祖先对人类文明的重要贡献,这种源于农耕文明的丝织物,由于其轻软、耐用的特性,对于欧亚大陆上的游牧民族具有不可抗拒的吸引力,这是丝绸西传的物理特性。
随着我们祖先丝织技术的进步,丝绸象征着华美、尊贵、富有,中世纪欧亚大陆乃至欧洲的贵族对丝绸产生迷恋甚至膜拜,这是丝绸西传的文化特性。
丝绸因其物质的、文化的特性,成为沟通东西文明的纽带和媒介。
东西方之间不同文明、不同民族之间,以丝绸为介质,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在横贯数万里的地理区间内,相互进行着交通往来和文明交融。
时至今日,生活在这个世界相当多的人们仍然享受着丝路文明带来的福荫。
既然丝绸之路是联系、沟通东西方的通道,生活在不同地区的人们就会走自己最适合的通道,因而丝绸之路犹如沟通东西文明的血管,有很多条,但主要的也就是两条大动脉:陆路和海路,也就是草原丝绸之路和海上丝绸之路。
由此构成本书的两个组成部分,上篇为草原丝绸之路,下篇为海上丝绸之路。
《丝绸之路》一书是刘迎胜关于丝绸之路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成果,由此构成本书最突出的特色。
作者早年师从蒙元史大家韩儒林先生,通晓十几种语言,包括欧亚大陆的古代语言,在蒙元史、中外关系史、内陆亚洲及中国伊斯兰文化研究领域,取得了国际学界公认的学术成就。
这本书作为学术大家长期从事学术研究和科学考察的结晶,其权威性、前沿性在丝绸之路主题图书中独树一帜。
书中,作者实地考察与文献记录相结合的论述随处可见,有着很强的现场感,更不用说订正传说中以讹传讹的谬误了。
无论是草原丝绸之路还是海上丝绸之路,中国元素无处不在,中国始终是丝路的主角,中国古代文献的记录是最为丰富的,成于中国知名学者的著作也最具参考价值。
丝绸之路是不同文明相互吸引的产物,从古至今,丝绸之路一直衔接着中国梦与世界梦,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古老的丝绸之路必将焕发新的生机,中华文明必将对人类文明的发展作出新的贡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