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绸之路》

合集下载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1《丝绸之路》这篇文章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歇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展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

丝绸之路的贸易给东西方带来的巨大影响,让人惊叹。

“丝绸之路”,一条贯通东西方贸易的交流之路,从两千多年前到现在,丝绸之路向来担任着重要角色。

在古代,他让文明上升了一个新的高度,在现代,像丝绸之路一样的开放之路也让世界变得更加繁荣。

我国的改革开放就给世界各国人民带来了好处。

在遥远的西方,大量的中国商品涌向国外市场,随处可见:“madeinch ina”。

在中国,文化交流,商品贸易也给我国带来了巨大的利益。

比如电脑、电影、汽车等各种商品贸易,都为中国人民创造了更好的生活条件。

总而言之,无论是古代的丝绸之路,还是现代的改革开放所获得的成就,都是各国人民沟通、往来、贸易的功劳,可见不管是在古代还是在现代,开放交流之路都是社会进步必不可少的。

通过这篇课文,我知道了国家之间惟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干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之路》读后感 2《丝绸之路》这篇文章主要描绘了两千多年前中国与安歇古国交流的生动一幕,再现了西部灿烂辉煌的历史文化,说明了丝绸之路不仅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还是促进亚欧各国和中国的友好往来,沟通东西方文化的友谊之路。

丝绸之路是古代横贯亚欧的通道。

它东起我国的汉唐故都长安,往昔向来延伸到罗马。

在通过这条漫漫长路进行贸易的货物中,以产自我国的丝绸最具代表性,所以"丝绸之路"因此而得名。

张骞在公元前 119 年他第二次出使西域,加强了汉朝与西域各国的友好往来。

在此,我十分敬佩张骞,他真是一个爱国爱民,顽强不拔,开辟进取的人,是我们学习的好模范。

"丝绸之路"着走群独傲是历史的浓缩,也是昔日辉煌,繁华的见证。

读了这篇课文后,我知道了国家之间惟独互相交流,取长补短,才干互相发展,吸收丰富的文化长处,让国家强大起来,如果你把自己的长处藏起来,不跟别人交流,那你永远也不会发展。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有意思的历史书,作者彼得·弗兰科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向读者展示了人类文明的交汇融合、互通有无的历史。

这条道路始于两千多年前,连接了中国、印度、中亚、伊朗、中东、地中海、欧洲,是一条贯穿东西方的交通要道。

它不仅仅是一条商业通道,更是一条文化交流、宗教传播、政治互动、战争征伐、瘟疫传播的历史舞台。

在这本书中,作者不仅仅讲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挖掘了丝绸之路上的各种文明、种族、宗教、政治、经济、文化和科技。

例如,他讲述了中国丝绸的制造过程、佛教的传播过程、拜占庭帝国的兴衰、伊斯兰教的形成、蒙古帝国的征服、荷兰东印度公司的崛起等等。

这些历史故事,让我对各种文明的发展和交流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让我理解了世界各国之间的联系和互动。

此外,作者还通过讲述丝绸之路上的战争、政治争端和灾难,揭示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阴暗面。

例如,他讲述了罗马帝国和波斯帝国在边境争端中的冲突、蒙古帝国的屠杀、黑死病的传播等等。

这些历史事件,让我看到了人类文明发展中的血腥和痛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发展的重要性。

总之,《丝绸之路:一部全新的世界史》是一本非常值得一读的历史书。

通过阅读这本书,我不仅仅了解了丝绸之路的历史,更深入认识了人类文明的交流和发展。

同时,这本书也让我意识到了和平、合作、互信的重要性,希望人类社会能够在和平发展的道路上越走越远。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地理线路和文化交流;2. 掌握丝绸之路的重要作用和影响;3. 培养学生的跨学科综合能力,如历史、地理、文化等;4. 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团队合作和表达能力。

二、教学内容:1. 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 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3. 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三、教学过程:1. 制定学习目标(5分钟):- 向学生介绍教学目标,明确学习内容和目标。

2. 导入丝绸之路的概念(10分钟):- 引导学生回顾或了解丝绸之路的概念,鼓励学生发表自己对丝绸之路的认识和猜测。

3. 学习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20分钟):- 通过多媒体展示和讲解,向学生介绍丝绸之路的起源和发展过程;- 引导学生回答问题,了解丝绸之路对不同国家和文化的影响。

4. 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30分钟):- 分小组让学生自行探究丝绸之路上的地理线路和交通方式;- 学生小组根据研究结果向全班汇报,让其他小组提问,并进行互动交流。

5. 研究丝绸之路的文化交流和影响(30分钟):- 学生小组自行研究丝绸之路上的文化交流和影响;- 每个小组选择一个代表,向全班进行陈述和呈现;- 全班学生进行评价和讨论,共同总结丝绸之路对文化交流和影响的重要性。

6. 总结与评价(10分钟):- 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肯定和评价,指出不足之处;- 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和经验。

四、教学评价:1. 参与度评价:观察学生在小组合作讨论和全班呈现时的积极程度;2. 表达能力评价:评估学生在陈述和呈现过程中的表达和理解能力;3. 知识掌握评价:通过学生回答问题和小组活动的表现来评估他们对丝绸之路知识的掌握程度。

五、拓展活动:1. 邀请专家或学者进行讲座,深入了解丝绸之路的背景和影响;2. 组织学生进行实地考察,通过实地考察丝绸之路上的遗址和博物馆来加深学生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六、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全面了解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地理线路、文化交流和影响。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

丝绸之路教学设计《丝绸之路》教学设计(6篇)作为一名默默奉献的教育工作者,可能需要进行教案编写工作,教案是备课向课堂教学转化的关节点。

那么什么样的教案才是好的呢?下面是勤劳的小编首席帮大家整编的6篇《丝绸之路》教学设计,欢迎阅读,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丝绸之路优秀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指导学生会认9个生字,正确读写“古朴典雅、矗立、栩栩如生、飘忽、戎装、不计其数、浩浩荡荡、高擎节杖、五彩缤纷、助兴、美轮美奂、遐想”等词语。

2.指导学生运用多种方法理解词句的意思,积累文中的好词佳句。

3.指导学生读懂课文内容,从古丝绸之路的故事中体会当年东西方商贸、文化的交往和繁荣景象。

4.引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难点]引导学生理解古丝绸之路上的故事情景,感受东西方文化、商贸交流的繁荣。

[课时安排] 1课时[教学过程]一、谈话引入,激发兴趣大家搜集了关于丝绸之路的图片和文字资料,现在请大家介绍一下自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板书课题,学生齐读。

)学生交流,教师及时点拨引导:我们可以通过网络、图书馆、报刊杂志等途径来搜集自己学习所需要的资料,另外课文后边的资料袋里也为我们介绍了很多知识,我们在预习课文时要充分利用它。

二、自主学习,整体感知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把文章读通顺。

2.默读课文,思考:“丝绸之路”是一条怎么样的路?在课文中寻找一句合适的话来说明。

预设:学生可能会找到这些句子:(1)“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这是一条运送货物的路。

(2)“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这是一条繁忙的路。

(3)“没想到,一条道路将远隔千里的我们联系在了一起,这真是一条伟大的路呀!”──这是一条伟大的路。

(4)“从那以后,一队队骆驼商队在这漫长的商贸大道上行进……变得更加丰富多彩,美轮美奂。

”──这是一条商品流通、文化交流的路。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

五年级语文下册《丝绸之路》课文原文及赏析《丝绸之路》课文原文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矗立在西安市玉祥门外。

那驮着彩绸的一峰峰骆驼,高鼻凹眼的西域商人,精神饱满,栩栩如生。

商人们在这个东方大都市开了眼界,正满载货物返回故乡。

望着这座群雕,就仿佛看到了当年丝绸之路上商旅不绝的景象,仿佛听到了飘忽在大漠中的悠悠驼铃声……公元前138年,一个名叫张骞的使者打通了这条陆路交通要道。

从此,这条路线被作为“国道”踩了出来,各国使者、商人沿着张骞开通的道路,来往络绎不绝。

上至王公贵族,下至乞丐狱犯,都在这条路上留下了自己的足迹。

这条东西通路,将中原、西域与阿拉伯、波斯湾紧密联系在一起。

经过几个世纪的不断努力,丝绸之路向西伸展到了地中海。

广义上丝路的东段已经到达了韩国、日本,西段至法国、荷兰。

通过海路还可达意大利、埃及,成为亚洲和欧洲、非洲各国经济文化交流的友谊之路。

赏析《丝绸之路》是一篇描绘古代丝绸之路历史的文章。

通过这篇文章,读者能够深入了解古代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其重要的历史意义。

文章开篇以一座古朴典雅的“丝绸之路”巨型石雕为引子,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历史场景。

接着,文章通过叙述张骞出使西域的故事,展现了丝绸之路的开辟过程。

这一部分的描写生动具体,使得读者能够感受到张骞勇敢探索的精神和丝绸之路开辟的艰辛。

在描绘丝绸之路的繁华景象时,文章通过描绘商旅不绝、驼铃声声的生动画面,让读者仿佛置身于那个时代的丝绸之路上。

同时,文章也展现了丝绸之路作为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通道,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谊与发展。

整篇文章语言流畅、生动,叙事清晰,使得读者能够在阅读中感受到丝绸之路的历史魅力和重要意义。

通过阅读这篇文章,读者不仅能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还能够感受到古代中国人民勇于探索、开拓进取的精神风貌。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

《丝绸之路》优秀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中国古代史》教材第七章第四节《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和作用。

2. 培养学生通过史料分析,了解丝绸之路对中外文化交流与融合的促进作用。

3. 引导学生认识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培养他们的国家战略意识。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路线及其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其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多媒体课件、地图、黑板、粉笔。

学具: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丝绸之路的图片,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好奇心,提出问题:“你们知道这是哪里吗?这条路线有着怎样的历史意义?”2. 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等方面内容。

3.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模拟古代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分组讨论如何进行贸易往来,体会丝绸之路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的重要作用。

4. 例题讲解:讲解丝绸之路的相关例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

5.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内容,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图,并标注重要城市。

六、板书设计1. 《丝绸之路》2. 内容:(1)丝绸之路的起源、路线(2)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文化交流、经济贸易(3)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及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及其在我国古代对外交流中的地位。

(2)举例说明丝绸之路在文化交流中的作用。

(3)谈谈你对丝绸之路对现代“一带一路”倡议的启示的理解。

2. 答案:(1)丝绸之路起源于西汉时期,是我国古代对外交流的重要通道,对于中外经济文化交流起到了桥梁作用。

(2)丝绸之路促进了中外文化交流,如佛教传入我国、中国的丝绸、瓷器等传播到西方。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

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上《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2024年苏教版小学音乐六年级上册,第三章《美丽的丝路》中的《丝绸之路》。

详细内容包括: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学习歌曲《丝绸之路》的旋律和歌词,掌握歌曲的节奏和音高,了解有关丝绸之路的音乐文化。

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感受丝绸之路的魅力。

2. 学会歌曲《丝绸之路》,提高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3.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音乐表现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歌曲中的一些节奏和音高的掌握,以及学生对丝绸之路历史背景的了解。

2. 教学重点:歌曲《丝绸之路》的学唱和表演,以及培养学生的音乐审美能力。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钢琴、多媒体设备、黑板、粉笔。

2. 学具:音乐课本、歌词单、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故事,引发学生对丝绸之路的兴趣。

2. 新课内容学习:a. 播放歌曲《丝绸之路》,让学生初步感受歌曲的美感。

b. 分组讨论歌曲的节奏和音高特点,引导学生主动探究。

c. 教师示范演唱歌曲,学生跟随学唱。

d. 学生自主练习,教师个别指导。

3. 随堂练习:a. 学生分组演唱歌曲,互相评价,提高演唱水平。

b. 进行节奏和音高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4. 实践情景引入:让学生扮演丝绸之路上的商人,用歌曲《丝绸之路》进行表演。

5. 例题讲解:讲解歌曲中的难点节奏和音高,并进行示范演唱。

六、板书设计1. 黑板左侧:歌曲《丝绸之路》的歌词。

2. 黑板右侧:歌曲的节奏和音高谱例。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回家后,为家人演唱歌曲《丝绸之路》,并讲述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2. 答案:学生需在作业中体现出歌曲的演唱技巧和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课后了解更多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和文化,激发学生对音乐和历史的兴趣。

重点和难点解析1. 教学难点:歌曲《丝绸之路》的节奏和音高掌握。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读后感
《丝绸之路》,这条连接东西方的古老贸易通道,承载着数千年的历史和文明
交流。

这本书以其独特的视角,深入探讨了丝绸之路的起源、发展和影响,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

在书中,作者生动地描绘了丝绸之路上的商人、冒险家和文化交流者,他们穿
越沙漠、越过高山,将各种商品和文化传播到遥远的地方。

他们的勇气和智慧,让我深感敬佩。

同时,他们之间的交流和互动,也让我意识到文明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是多么重要。

除了商业往来,丝绸之路还是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书中提到了许多文化的交
流和融合,如佛教的传播、文字的交流等等。

这些文化的交流不仅丰富了各个国家的文化底蕴,也促进了世界文明的发展和进步。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深刻地意识到了丝绸之路的重要性。

它不仅是一
条商业通道,更是连接东西方的文明纽带。

通过丝绸之路,东西方的文化得以交流和融合,促进了各国之间的友好关系和和平发展。

总的来说,这本《丝绸之路》让我对这条古老的商路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文明交流和融合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希望我们能够珍惜这条古老的商路,继续促进东西方文明的交流和发展,共同建设一个和平、繁荣的世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丝绸之路》
导读: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图,能够分析出图中包含的信息,并能将书本中的信息转化到图上;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感受丝路的美丽风光,培养热爱祖国的情感;感受中国古代文化的博大精深,树立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准备:挂图、录像
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的:
1、了解我国古代丝路的线路、交流的内容,及其在古代经济、文化交流中所起的巨大作用;对照古代丝路,了解当代亚欧大陆桥在各国交流中的优势。

2、通过对古代丝路和现代亚欧大陆桥的学习,逐步具备对比分析问题的能力
教学过程
今天上课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样好东西,想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下。

(西游记视频展示)。

刚才的镜头大家都很熟悉,对,是《西游
记》。

会唱的同学一起唱,不会唱的同学一起把拍子打起来!唐僧“西天取经上大路”,“大路”指的是什么路呢?(丝绸之路)。

这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主题──丝绸之路,那么今天的丝绸之路是怎么样的呢?我们先来领略一番丝路的风光。

在欣赏的同时,想想丝路风光留给你什么样的感受?(美,西域风情,荒漠......)
是啊!到处是沙漠,戈壁,但昔日这儿却延伸着一条繁华的丝绸之路。

这么具有西域风情,沙漠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来开辟的呢?
(一)丝绸之路的开辟
1、如此具有西域风情的丝绸之路是由谁开辟的呢?(汉,张骞)
汉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幻灯)。

他告别当时的汉武帝,一路西行,出使西域。

现在就让驼铃声带领我们重温这段历史吧!(录像)正是有张骞这样的先行者,才开通了历史上著名的丝绸之路。

这条丝路的线路到底是怎么样的呢?同学们请看地图。

(二)丝绸之路的线路
(出示)这是一张丝绸之路的线路图,请找到丝路的起点。

1、丝绸之路的起点在什么地方?(长安)
长安,也就是现在的西安,是当时汉朝的都城,就像今天我们的首都北京。

当时各地丝绸和其他的商品集中在长安以后,组成商队,穿过河西走廊,到达敦煌。

之后分南北两路,北路从玉门关出发(春风不度玉门关),经过西域、中亚,到达西亚和欧洲;南路从阳关出发(西出阳关无故人),同样经过西域、中亚,到达罗马和阿拉伯国家,再到欧洲;南路的另一路则是到达印度。

《西游记》中唐僧西天
取经走的就是南道中的这条道路。

2、设想你从长安出发,沿丝绸之路西行,你会经过今天哪些国家和地区?南道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北道又会经过哪些国家和地区?四人小组合作,小组作好记录。

南道:巴基斯坦、阿富汗、伊朗、伊拉克、叙利亚、土耳其、意大利、沙特阿拉伯、印度、孟加拉、尼泊尔、克什米尔地区等;
北道:哈萨克斯坦、俄罗斯等。

可见路途非常的遥远。

3、观察线路图,你认为在当时我国境内的丝路上有哪些重要的城市和地区呢?(长安、楼兰、敦煌等)
我们从这张图片中发现现在的敦煌非常的凄凉,而当时的敦煌却是非常的繁华。

敦煌是当时东西方贸易的中心和中转站,是中原通往西域交通要道的“咽喉之道”,是丝绸之路上的重镇。

现在,请同学们展开你们想象的翅膀,用集体的智慧来再现一下当时的繁荣景象,来当一回小演员。

如果你是当时的一位商人,在敦煌你是如何交易的呢?
提示:1.你扮演哪方的商人?
2.选择好你的货物。

3.准备和对方商人交换什么货物?
学生表演(繁荣背景,如何交易,筹备干粮,水等)
从同学们的表演中,我们知道在当时的敦煌存在着物资的交流,而且交流的物资非常得广,有西方的毛皮、珠宝玉石、药材等,还有
中原的丝绸、瓷器、陶器、铁器等。

事实上,在当时的敦煌,不仅存在着物资上的交流,还存在着文化的交流。

现在保留下来的敦煌的艺术宝库莫高窟就可以印证这一点。

我们一起来欣赏一下这个博大精深的综合艺术殿堂。

敦煌莫高窟保存着最完好的佛教艺术,曾经有位著名的敦煌学者指出:“世界上历史悠久、地域广阔、自成体系、影响深远的文化体系只有四个:中国、印度、希腊、伊斯兰,再没有第五个;而这四个文化体系汇流的地方只有一个,就是中国的敦煌和新疆地区,再没有第二个。

”学者的论说充分说明敦煌所处的地理位置在历史上的重要性,而这种重要性则是丝绸之路带给它的。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