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饰艺术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装饰艺术设计是一门范围极广的学科,只有针对目标消费群,进行相应的、有目的的装饰,在不同要求下根据社会需求做出大胆创新,才能适应现在的装饰环境。
随着经济社会的进一步发展,自然资源的大量消耗,人类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导致了一系列的恶果,环境因索成为人类生存利益的主体。
装饰艺术设计毕业论文的代发篇1浅析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摘要:随着时代的发展和进步,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变革中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人性化、数字化、绿色生态化、情感化这几个方向发展。
关键词:装饰艺术;设计;发展方向随着世界经济的发展,数字时代的进步,文化的多元化和进一步交融。
人类社会揭开了发展的新纪元。
传统的装饰艺术设计也面临着一场从感觉方式、思维方式、行为方式以至生存方式的革命,如何应对时代的变化,使装饰艺术在新的时代获得更新更好的发展,成为了摆在装饰艺术设计者的面前的问题,重新思考装饰艺术的发展。
综观近年来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我认为,装饰艺术设计应当向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一、装饰艺术的概念装饰艺术的概念具有广义和狭义的两种含义:广义的泛指装饰现象和活动,具有极其普遍和宽泛的适应性,它统和于一切艺术行为或艺术现象之中,规定或制约着其特定的形式结构和意象本质。
狭义的一般指艺术设计中,具体的装饰品类、图案、纹饰等。
装饰艺术也可看着是整体设计中的一部分。
[1]二、装饰艺术设计的发展方向(一)人性化人性化设计一词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就开始为人们所熟悉,近年来,人性化设计更是形成了一股新的设计潮流,现已成为装饰艺术设计一种发展的必然方向。
人性化设计的本质是以人为本,为人而设计,人性化因素对设计形式和功能等方面的注入,人是设计的出发点和归宿,并赋予设计物以人性化的品格。
一方面,人性化设计要求人们在生理层面的需求必须满足。
浅谈现代装饰艺术

浅谈现代装饰艺术现代装饰艺术是当代艺术中的一个重要分支,它以其独特的审美和创新理念,在当今社会展现出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力。
现代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装饰性的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对于生活态度和审美追求的表达。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将浅谈现代装饰艺术,探讨其特点、发展历程以及对当代社会的意义。
我们来探讨现代装饰艺术的特点。
现代装饰艺术以其独特的审美风格和多元化的表现形式,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和追捧。
在不同的时代和文化背景下,现代装饰艺术呈现出丰富多彩的特点,体现了艺术家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文的不同理解和表达方式。
现代装饰艺术将抽象、图案以及实用性融合在一起,打破了传统装饰艺术的限制,展现出更为自由、多元化的风格和形式。
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历程也是一段充满变革和创新的历史。
20世纪初期,随着工业革命和现代化进程的加速推进,现代装饰艺术开始崭露头角。
杰出的现代艺术家们如毕加索、马蒂斯、凡高等,通过他们独特的艺术观念和表现方式,推动了现代装饰艺术的发展。
他们将装饰艺术与时代的潮流、生活的现实相结合,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艺术风貌和内涵。
在当代,现代装饰艺术以其跨界、多元化的特点,不断刷新着人们对于艺术的认知和理解,成为了当代艺术中的一支重要力量。
现代装饰艺术对于当代社会的意义也是不可忽视的。
现代装饰艺术不仅仅是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更是一种审美追求和文化认同的体现。
通过现代装饰艺术,人们能够感受到艺术家们对于生活、自然和人文的思考和表达,从而引发共鸣和思考。
现代装饰艺术也为人们的生活空间提供了更为丰富多彩的装饰和美化方式,让生活更加美好和丰富。
在当代社会,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注重生活品质和审美情趣,现代装饰艺术正好满足了这样的需求,成为了人们追求时尚与品味的重要选择。
家居装饰艺术教学实践思考及应用论文三篇

家居装饰艺术教学实践思考及应用论文三篇家居装饰艺术教学实践思考及应用论文三篇随着时代的开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实用性艺术课程更加受到学生的喜爱,如家居装饰设计课程。
理工科院校开设该门课程不仅可以丰富教学构造,也能更好的培养出会生活、懂艺术的综合型人才。
理工科院校的家居装饰设计通修课程要充分考虑到社会需求,依据社会的开展趋向进展课堂教学设计。
笔者认为教学可分为三个部分:第一,对建筑室的根本认知。
如建筑室内外的地面、顶棚、墙柱构造的根本尺寸,国家的标准要求,合格的室内交付要求,城市规划与楼盘位置的关系,如何选择优势较大的楼盘等。
第二,从艺术鉴赏角度介绍室内设计的风格,让学生有感性的认识。
第三,对于艺术化的室内装饰设计进展分析讲解,如空间功能、色彩、陈设、灯光、绿化等角度。
此外,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要有了更高的追求,因此空调设备、采暖、卫生设备、绿化配置等方面也都有相应的标准,教师在教学时,要注重这部分内容的安排。
建筑装饰是技术和艺术的综合,内容丰富、涉及面广,教师要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历相融合,合理的安排教学内容,让学生系统的了解家居装饰的知识。
(一)使用合理的教学手段教师在进展家居装饰设计教学中,要用合理的方式进展知识的讲解。
思维导图是一种有效的教学方法,它能够简单有效的表达发散性思维。
使用图片和文字进展教学,可以将不同级别主体之间的联系和附属关系表示出来,将视听、颜色、图像、图文和主题、关键词进展链接。
教师使用思维导图软件切换或是翻开链接功能,就能够实现对某一个教学目标的控制。
思维导图的教学方式能够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记忆力,让学生掌握逻辑和想象、艺术和科学中的平衡关系。
(二)系统性组织教学内容家居装饰设计课程是一门系统性很强的课程,短期的通修课很难到达教学目标,但是可以让学生认知设计的过程,了解室内设计师的重要性。
在课程中,教师可从家居装饰的空间、功能、色彩、灯光以及室内风格、家具、灯具等方面让学生了解室内装饰设计的原理。
装潢设计论文(精选8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

装潢设计论文(精选8篇)-工艺美术论文-艺术论文——文章均为WORD文档,下载后可直接编辑使用亦可打印——伴随着社会发展的不断繁荣和昌盛,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提升,其对室内设计的要求也越来越严格,要求质量的同时也追求设计的美感,并且随着人们个性化特征的凸显,越来越多的人要求设计能够体现设计个性,下面是装潢设计论文8篇,供大家借鉴参考。
装潢设计论文第一篇:室内装潢设计中生态理念的运用探究摘要:当前形势下建筑建设规模的扩大,对与之相关的室内装潢设计提出了更高要求。
实践中为了满足低碳经济时代的发展要求,增强室内装潢设计中的生态性,则需要考虑生态理念的应用。
基于此,本文将对生态理念在室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进行系统阐述。
关键词:生态理念; 室内装潢设计; 应用; 建设规模;室内装潢设计中若能对生态理念应用方面加以思考,落实好相应的应用研究工作,则能提升室内装潢设计方案的潜在应用价值,实现对这方面的科学设计,保持生态理念良好的应用状况。
因此,在对室内装潢设计方面进行研究时,应关注生态理念的应用,强化其应用中的控制意识,促使室内装潢设计更具科学性、合理性。
1 生态理念在室内装潢设计中的应用价值及相关原则为了使室内装潢设计中生态理念能够得到科学应用,则需要了解其应用价值。
具体表现为:(1)在生态理念的支持下,可优化室内装潢设计方式,丰富其设计内涵,为人们提供舒适自然的居住环境;(2)通过对生态理念融入及运用方面的综合考虑,可使室内装潢设计效果更加显着,满足生态城市及建筑的科学发展要求。
基于生态理念的室内装潢设计,需要遵循这些设计原则:(1)以为为本的设计原则。
通过对住户实际需求的考虑,有针对性地进行室内装潢生态设计工作,可增强相应设计方案的适用性;(2)人与自然、环境间协调统一的原则。
在这种设计原则的指导下,不仅能够提高室内装潢设计质量,也能实现建筑物、自然环境与人间的和谐共处,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的;(3)节能减排。
浅谈室内装饰艺术论文

浅谈室内装饰艺术论文室内装饰 (Interior) 是满足人们的社会活动和生活需要,合理、完美地组织和塑造具有美感而又舒适、方便的室内环境的一种综合性艺术。
是环境艺术的一个门类。
又称室内设计。
融合了现代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并与建筑设计、装饰艺术、人体工程学、心理学、美学有着密切的联系。
研究的范围和对象而言,室内装饰又可分为家庭室内装饰、宾馆室内装饰、商店室内装饰、公共设施室内装饰。
以下是店铺今天为大家精心准备的:浅谈室内装饰艺术相关论文。
内容仅供参考,欢迎阅读!浅谈室内装饰艺术全文如下:一、巴洛克风格产生的历史背景“巴洛克”一词的原意是指“有瑕疵的珍珠”,带有贬义。
巴洛克是在文艺复兴发展到颠峰之后,艺术家们在探索今后的出路时,逐渐形成的一种风格。
米开朗基罗及文艺复兴晚期的维尼奥拉、帕拉第奥均开创出一些新的艺术形式。
贝尼尼曾经说过:“一个不偶尔破坏规则的人,就永远不能超越它。
”威尼斯的建筑师在这个相对自由的城市中,早就超越了所谓的规则。
同时,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守旧势力抬头,海上新航线的开辟也使意大利的经济遇到挫折,这时的艺术不大可能发生剧烈变革,人们只是在具体的细节方面作文章。
当年,由于修建圣彼得大教堂的财源枯竭,教廷使出当年十字军东征时的老办法,发行一种叫“赎罪券”的东西敛财。
____认为:人是有罪的,在末日审判前赎罪就有机会上天堂。
十字军东征时,社会普遍不够开化,人们容易相信这些宣传。
但是,时过境迁,逐渐掌握自己命运的人们开始反感教皇的腐朽、奢侈,看到教皇为了给自己撑门面而发行这种东西,就认为他是在拿信仰卖钱。
因为教皇掌握教义的解释权,就可以把信仰变成他的个人资本,难道这是上帝的旨意吗?难道一个人一辈子缺德,就因为有钱买“赎罪券”就可以上天堂。
反之,穷人就只能下地狱吗?1517年,德国教士马丁?路德公开发出质问,引起广泛共鸣。
这时,由于有了现代印刷技术,《圣经》可以人手一册,不用在听别人讲该如何信仰了,但他们对付他们认为的异端时,手法与宗教裁判所如出一辙。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论文

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论文
彩陶纹饰是中国古代陶瓷艺术的一种,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因此备受人们的喜爱。
在这篇文论中,我将从艺术特征的角度来探讨彩陶纹饰。
一、色彩艳丽
彩陶纹饰的色彩非常丰富,它涵盖了红、黄、蓝、紫、绿等多种颜色,其中最为经典的是“三彩”颜色,即黄、绿、紫三色。
这些色彩在不同的组合中能够呈现出不同的艺术效果,相互之间的对比也非常强烈。
二、图案生动
彩陶纹饰的图案非常丰富多样,它们来源广泛,有些取材于自然界,有些则是从人文事件中得到的灵感。
在以往的一些历史时期中,彩陶纹饰的图案也反映了当时的政治、文化和宗教等诸多方面。
例如,春秋战国时期的彩陶大多以龙凤、鱼纹、麒麟等传统图案为主,隋唐时期的彩陶则多以诗词、故事、典籍和佛教等为主题。
三、造型简练
彩陶纹饰的造型十分简约,有着非常明显的线条感和轮廓感,这也是其艺术的一大特征。
在装饰上,彩陶纹饰往往采用了对称性的手法,用简明的线条烘托出了艺术品的美感。
四、工艺高超
彩陶纹饰的制作工艺十分高超,尤其是在唐代和明代的时期,它曾经达到了巅峰的状态。
在制作过程中,制作人员需要进行鲜艳多彩的釉彩表面处理,也需要对笔触的运用进行精雕细刻,使整个艺术品显得更加精致。
综上所述,彩陶纹饰的艺术特征是多方面的。
通过对其色彩、图案、造型和工艺的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它具有丰富多彩的色彩和生动的图案,有着凝练的线条感和轮廓感,同时也展现出了制作者高超的工艺技能。
这些特征,为彩陶纹饰带来了强烈的艺术美感,在历史长河中驰名中外,成为了中国古代民族的珍贵财富。
装饰装修论文范文

装饰装修论文范文装饰装修论文范文装饰装修论文范文第1篇1内容敏捷、可变众所周知,大量的固定界面上的装修一旦完成就几乎都是不行更换的,是典型的一次性装修。
当一段时间后消失视觉审美疲惫,想要重新换一种装修风格时,就只能采纳拆除等破坏性手段,这就导致许多材料和资源的铺张,而随着国家对环境爱护与资源利用的越来越重视,这样的装修方式必定跟不上社会进展的需要。
而软装饰更多的是依靠家具、生活用品、物件摆设等来营造环境的美感,可随时更换,故不存在拆除等问题,有利于爱护环境、节省资源,客厅、卧房装修,基本界面确定后,墙纸、挂画、吊灯、家具、窗帘以及其他摆饰等都可依据需要随时更换。
2体现性格特征软装饰作为室内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体现居住性格特征、文化底蕴、生活习惯等各种特征。
不同的文化特征产生了不同的文化观念、性格气质和审美情趣,通过布置不同的软装饰可以产生不同的室内设计风格以及引起不同的视觉、触觉、气味、听觉的感官享受,例如明丽的颜色一般代表仆人开朗活泼、热忱奔放的共性,而偏冷的颜色则显示仆人宁静温婉、含蓄内敛的性格。
居室由软装饰材料形成室内基本色调,显示室内空间时尚、简洁的特质,传达居者时尚、宁静、简约的共性信息。
3烘托环境氛围气氛是内部空间环境给人的整体印象,它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是却能够被人感受,还能引人联想并给人启迪,是一种精神层面的享受。
在室内氛围营造中,通透醒目的剪纸艺术可体现欢快热闹的喜庆气氛,以米色为主色调的诸如家具等装饰品可体现亲切随和的轻松气氛,以各种挂画、植物等装饰为主可体现高雅清爽的文化艺术气氛等。
例如在陈设品的布置过程中,我们可以通过家具、屏风、植物等移动物品来对室内进行空间功能的划分,一把凳子、一组低柜或一个小型雕塑,我们都可以利用其位置的摆放来框定出一个特定的心理区域。
因此软装饰通常具有较强的视觉感知度和独特的语汇,它对烘托室内环境的气氛有巨大的作用。
二、软装饰的表现方法一个完善的软装饰设计,它的表现方式不肯定取决于装饰物的珍贵或稀有,而更多的是体现一种风格、品尝。
关于装饰性线条室内设计的论文[五篇模版]
![关于装饰性线条室内设计的论文[五篇模版]](https://img.taocdn.com/s3/m/157bb935a9114431b90d6c85ec3a87c240288af7.png)
关于装饰性线条室内设计的论文[五篇模版]第一篇:关于装饰性线条室内设计的论文1装饰性线条在室内设计中的应用范畴1.1阴角线在室内空间中,墙面和天花板之间都有一条生硬的交界线,当墙面和天花板的颜色或者材质不同的时候,这条交界线会更加生硬、更加明显。
阴角线的作用就是掩盖这条生硬、明显的交界线。
阴角线的样式可以根据不同的室内装饰风格选取不同颜色、材质、文理的线条,并非是固定不变的。
当然,也不是每种室内空间装饰风格都要使用阴角线,要根据具体的设计理念对阴角线进行合理的使用。
1.2门窗套线包裹门窗口墙体的实体装饰线条叫做门窗套线,门窗套的压条、卡条、挡条等部分都属于门窗套线,门窗套线的用材及其广泛,例如石材、石膏、木材、高分子等等材质[2]。
门窗套线的功能性作用是为了保护门窗,减小门窗损坏率,同时门窗套线同时可以加强室内风格的完整性。
1.3框线框线比较特殊,它在室内空间中属于独立存在的,是一种实体线条形式。
它既可以依附于墙体、天花板、地面存在,同时也可以像挂在墙面上做装饰这样的单独存在。
1.4踢脚线踢脚线顾名思义就是脚踢得着墙面的区域,所以特别容易受损伤,踢脚线属于实体装饰性线条,它的运用能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
踢脚线可以使墙体和地面牢固地结合在一起,在减少墙体变形的同时还可以避免人为碰撞造成的损坏。
当然,踢脚线除了能保护墙体的功能之外,在家居美观上也有着很大的作用。
如果按材质进行划分,踢脚线可以分为陶瓷踢脚线、木踢脚线、石质踢脚线、ps高分子踢脚线、玻璃踢脚线等等。
其中因为瓷砖比较好清理,所以瓷砖踢脚线的运用最为常见。
1.5腰线腰线的作用主要是对室内空间进行美观强化,一般指的是建筑墙面上的水平横线,或者是外墙面窗口的上下沿。
腰线砖大多是上面有一些色彩鲜艳、可爱精美图案花纹的印花砖,它就像一根环绕在墙面砖中间的精致美丽的腰带,给单调的墙面带来色彩和活力。
腰线的材质一般以陶瓷、金属、树脂为主,一般家庭中经常使用陶瓷腰线和树脂腰线,金属腰线一般应用在大型建筑物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性摘要: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往往依附于它类事物而存在,缺乏独立的存在空间,而且,所承载的信息也往往更多地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或者充当着装饰、补充它类事物的角色,因而,它的深层的文化价值常常被它类事物所遮掩。
但当我们把装饰艺术作为一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或者作为它类事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分析和欣赏时,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都带有强烈的大文化色彩。
关键词:装饰艺术;历史;文化(一)装饰的起源考古学家在北京周口店的北京猿人遗址中,不但发现了完整的头盖骨和残骨,而且还有不少骨器、海蚶壳、蚌壳和大小不一的砾石。
这些骨器、蚌壳有的被打磨得很光滑,有的砾石还是彩色的,白的、绿的砾石中间钻有小孔,在穿孔上还发现有人工染上去的红颜色。
据考古学家分析,这些骨器、蚌壳、砾石很可能是串起来挂在猿人身上的一种装饰品。
在距今1万年的新石器时代,生产工具有了进步,这个时期的不少石造工具,周身被打磨得十分光滑,石器口呈对称的曲线形,而且很锋利,它们已经具有了经过加工的比较完整的造型。
随着人类生活的定居和火的广泛应用,在距今5千年的新石器时代后期,逐渐产生了陶器。
在我国出土的这个时期大量的陶器中,可以看到在造型简单的盆、碗、杯、罐上已经有了各种装饰纹样,人物、动物、植物和各种几何形的花纹被绘制在陶器上,而且还应用了红、黑、白几种颜色,它们构成了著名的彩陶艺术,无论是旧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装饰品,还是新石器时代的石器和彩陶,都说明了人类通过劳动,不但生产了物质财富,同时也生产了精神财富,创造了美的造型,美的图案,发展了对色彩的认识与应用,而且还在这个过程中,培养了人类自身的审美趣味和观念。
建筑首先作为一种物质财富,也和其他物质一样,在人类创造的过程中,不但产生了物质的躯体,同时也产生了美的形象。
在房屋的整体和房屋各种构件的制作中,人们都对它进行了程度不同的美的加工,装饰就是这样开始在建筑上出现的。
我国早期建筑,除了地下坟墓以外,地上几乎没有留下完整的遗物,可以见到的只是些屋顶上的陶瓦和屋身上的金、石构件。
陶瓷的制作很早,西周(公元前11-前8世纪)已经出现了板瓦与简瓦,到东周,瓦的使用才比较普遍,使我们今天能见到不少这个时期的瓦和瓦钉,这些在屋檐上的筒瓦头虽然面积不大,却成了装饰的好场所,上面刻塑着不同形式的花纹,它们是在制作泥坯时刻塑在瓦的表面上而后烧制成形的。
陕西凤翔县出上公元前5世纪春秋时期秦都雍域的64件铜器,据考古学家论证,都是当时建筑木构架上的箍套,用在横坚木构件的连接部分,以加固木构件的衔接,在古代称为“扛”,因为用金属制成,所以又称“金扛”。
这些金江表面有压制的图案,有的顶端还作成三角形的锯齿形状,这些都使金缸具有装饰作用。
秦、汉时期留下的建筑比以前要多一些,地上除大量的碎砖残瓦外,还有了完整的墓阙,地下墓室保留着画像砖、画像石与明器。
位于墓道最前面的墓阙是一种标志性建筑,汉代的高颐阙、沈府君阙皆为石造,在阙身上都有雕刻装饰,在画像砖、石的表面上雕刻着大量装饰性纹样,有人物、动物、植物的形象,还有不少是建筑物,所以这些砖、石除本身具有很强烈的装饰效果外,它上面的房屋形象又提供了这个时期建筑上的各种装饰式样,墓室中的明器作为一种殉葬物,其中不少是房屋模型,在一些塑制得比较精细的房屋明器上表现出了当时建筑各部位的装饰形象,在早期建筑遗物很少的情况下,我们只能从画像砖、画像石、明器等间接的实物资料中去观察当时建筑上的装饰状况,从房屋整体形象来看,屋顶已经有两面坡的悬山,四面坡的庑殿和攒尖顶以及单檐和重檐等诸种式样,房屋的大门上有兽面形的铺首,有的还有兽形门神,窗格有直棂、正方格、斜方格的多种形式,有的墙面也带有斜纹装饰。
从这里可以看出,这个时期建筑上的装饰已经比较普遍了。
人类最原始的居住建筑是树上的巢居和地下的穴居。
随着生产力的进步,住房逐渐从树上和地下迁移到了地面,人们开始用木和泥土建造自己的房屋。
人们在用双手筑造房屋的同时也创造了最初的建筑装饰,这种装饰随着建筑的发展不断地变得完备和丰富,人们也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培育和发展了自己的建筑美感和建筑艺术的观念。
(二)装饰的涵义如果只从字面上去理解,就成了“装扮和修饰”。
之所以有人说“装饰是可有可无的”,大概就是只从字面上来理解装饰的缘故。
我们必须从美学的意蕴来理解装饰。
装饰,是人的精神生产,是人的意识形态的产物,是人的一种强烈的美感,是一种表达自己美的感受和审美情趣的活动,并使这种审美活动外在化的能力和技巧。
我们不妨追溯一下装饰的起源。
远在8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山顶洞人的遗址中,有一种中间钻孔,用白色小石灰块磨成的所谓“装饰品”,“所有装饰品的穿孔,几乎都是红色,好像是它们的穿带用赤铁矿染过”。
从这些被染红的穿孔小砾石上,我们看到了“人的观念和幻想外化和凝冻在这些所谓‘装饰品’的物质对象上的‘物态化’的活动”,这“正是人类社会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开始”。
一部文化史,从某种意义上说。
也是一部装饰史。
装饰风格的演变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不断演进的形象写照,石刀和石斧,具有匀称、均衡的美:彩陶,具有质朴、豪放、流畅的韵律美;商周的青铜器,给人以凝重、威严、雄厚的苍劲之美;汉代的画像砖,透出亲切的生活气息与单纯、粗犷的情致;北魏的石刻佛像,以其静穆、飘逸的神情表达了端庄之美。
距今五六千年的新石器时代的彩陶器皿,其各种简练的造型及在器皿肩部、腹部的几何形、动物、植物、人物等等的花纹,都形象地说明了“装饰”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来生产和表达美的感受与审美情趣的一种艺术活动,甘肃临夏三坪出土的彩陶罐,是一件装饰手法十分杰出的作品。
器物大部分绘有几何形纹样,分别用横线把花纹区划成不等量的三段,突出了腹部中间的一段。
花纹由同心圓和波状线与漩涡线构成,但三段的处理手法不同,有的向急流的漩涡,有的像平静的细波,既有变化,又有统一,既有主次,又有强弱,这是人对自然的能动关系的精神表现,大约是5000年前生活在黄河岸边的一位聪明的制陶人,把他从黄河的急流波涛中得到的审美感受,融进彩陶的装饰中去了。
关于什么是装饰,可概括为以几点:是人按照“美的规律”所从事的一种创造性的美化生活的艺术活动,是一种精神生产,是意识形态的产物。
是由活跃而丰富的想象力所生发的、以表达感情为主的一种审美活动,是美的感受,同时又是对美的感受能力和技巧的表达。
装饰,尊重自然的法则和生活的逻辑,更尊重美的心理学的尺度。
它是一种富于想象和意境的风格化的美,如果。
我们把装饰的这些概念。
融化到我们的艺术实践和欣赏活动以及对于装饰美的体验之中,还可以做如下形象化的表述;饰,有时是那样粗犷,浑厚;有时又那样稚拙、灵巧;有时是那样繁缛、典丽,有时又那样质朴单纯。
它有时那样自由豪放,而有时又那样周密严谨。
它像一首饱含生活气息的田园诗;又像一曲轻声吟唱的牧歌。
歌唱完了,歌声还在回荡。
装饰是一个充满想象和神奇的世界。
在装饰艺术的世界里有许多形形色色“不可能发生而可信”的事物:太阳和月亮一同起落,四季的花草同时开放,杏柿桃李结满一树。
(三)装饰艺术的历史文化与社会功能性1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从宏观上看,装饰艺术也是人类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但由于它往往依附于它类事物而存在,缺乏独立的存在空间,而且,所承载的信息也往往更多地作用于人们的视觉系统,或者充当着装饰、补充它类事物的角色,因而,它的深层的文化价值常常被它类事物所遮掩。
伹当我们把装饰艺术作为二门独立的艺术形式,或者作为它类事物的一个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来分析和欣赏时,无论从宏观的层面,还是从微观的角度来看,都带有强烈的大文化色彩。
只是,这种文化性具有彰显或含蓄的表现之别罢了。
首先。
装饰艺术是人类文化发展的产物,人类早期的审美要求就是希望事物有一个更加令人愉悦的视觉感受,而要达到这一目的,就必然要进行一种合目的的、人为性的视觉因素的补充与调整。
于是,人们就在他们自身或自身以外的东西上添加一些令人感到轻松、舒适的东西,如颜色或有某些附属物,这些“添加的东西”就是装饰。
远古时代的人们佩带的项链、彩陶纹饰等便是其中的代表,这些装饰虽然最初或许只是为了创造出一些更漂亮的样式,但创造这些视觉样式的过程却包含了一些极其重要的审美因素,如色彩的选择、形式的组合、价值的判断等等,更何况,这些附着物,即装饰,还包含着更深层次的精神含义,甚至浓厚的原始宗教成分,如半坡类型的原始彩陶中大量存在的“人面鱼纹’纹式,从其出现的频率和所处的位置来看,恐怕不仅仅是人们生活的一种写照,而更多地带有宗教性,或者巫术的祈愿性,如西班牙阿尔塔米拉洞窑中“受伤的野牛”,或许就是这种巫术性宗教的产物,而彩陶纹饰中大量存在的“人面鱼纹”也应该含有这种巫术性含义,后来,一直到清代众多工艺美术门类中广为存在的吉祥图案,如“三羊开秦““指口高升…‘一路连科”“太平景象”等都仍然沿袭着这样的思维方式,只是前者是从反面来施加影响使其带有更多的悲壮色彩,而后者则从正向加以发展而带有祝福意义。
2装饰艺术是一种复合性艺术装饰是一种复合型的艺术。
装饰是装扮与装饰它者的一门艺术,这本身就使其具有了浅层次的复合性。
但更重要的是:人们的审美判断、审美习惯与审美趣味接受着深层的哲学、美学、文学、艺术等多重文化的支持与影响,从而使装饰艺术也带有了强烈的复合型文化含义。
我们可以以青铜器的装饰纹样为例来稍做分析。
商代是奴隶社会的发展期,奴隶主为了构筑自己的未来,无论在礼器还是日用器上,其纹饰多采用饕餮、龙等神灵之属,充满着浓郁而诡谲的神秘感。
而至西周,社会各种森严的等级制度皆已确定,人们各自生活在不同梯度的社会等级之中,整个社会表现出强烈的“秩序感受”。
表现在青铜纹饰方面,我们明显的发现取而代之的是以“序”为主要特征的各种几何纹。
到了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兴起,人们从神权的禁锢和秩序的沉闷中觉醒,更多地关注着人类自身的力量与价值。
于是,各种反映人们日常生活或重大事件的“宴乐歌舞”,“水陆攻战”等内容大量出现,成为装饰的一个重要内容和主要特征。
(三)装饰艺术的社会基础和发展空间装饰艺术具有相对的空间局域性,与地域文化相对应“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本质内涵是指区间文化的独特性。
现代文化区域性特征的减弱正是由于现代交通工具与信息交流消除了地域的局限与差别。
在古代,人们都被地域、民族等客观因素限制在一定的空间范围之内。
特定的地理环境滋生并养育着特定的文明,包括人们的生活方式、生活习俗,也包括人们的审美经验和审美趣味,陕北的窗花纹样与楚地的棂是如此的不同,藏族装饰工艺与汉族装饰工艺是如此的差别,其深层原因是由于各自的文化背景的差异,同时,这些不同的装饰艺术也是构成不同文化的一个重要方面,而且是作为文化差异的一个最为突出和耀眼的表现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