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方文学的深层文化内涵——人本精神的发展流变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与发展【概念阐述】1.人文主义人文主义是人文精神的核心内涵,主张一切以人为中心,反对以神为中心的一种思想和学说。
它的思想实质是确立人、人的尊严和人生价值的新观念。
人文主义意味着肯定世俗人生的意义和感性生活的幸福,也是对个体的存在、人的权利、个性的自由和个体的价值等一系列全新观念的肯定。
在西方,人文主义经历了智者运动、文艺复兴和启蒙运动三个时期。
2.智者运动大约在公元前5世纪中叶,希腊开始了智者运动。
主要代表人物是普罗塔戈拉,他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把人置于社会和世界的中心,这是在原始宗教和自然统治之下人类自我意识的第一次觉醒。
它是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智者运动被视为西方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文艺复兴14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市民和世俗的知识分子借助以复兴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的形式来表达自己的文化主张,涌现了一批思想的巨人,他们高举人文主义的旗帜,恢复被基督教禁欲主义所泯灭的人性,肯定人的欲望和歌颂自然的人性。
它涉及文学、艺术、思想、建筑、自然科学等众多学科,并取得了丰硕与辉煌的成就。
后来这场运动扩展到西欧各国。
文艺复兴丰富和发展了人文主义,是一场资产阶级的新文化运动,是自希腊智者运动以来欧洲出现的第二次思想解放运动。
4.宗教改革16世纪欧洲反对罗马天主教会的社会改革运动。
这一时期,欧洲的资本主义开始兴起,民族国家开始形成,而以教皇为首的罗马天主教会竭力维护旧的秩序,阻碍社会的进步,因而成为矛盾的焦点。
宗教改革中创立的教派被称为新教,主要有路德教、加尔文教和英国国教。
它们强调“因信得救”,《圣经》是信仰的唯一依据,反对教皇对各国教会事务的控制和干涉,要求建立独立于罗马教廷的民族教会。
宗教改革打击了教皇和天主教会的势力,也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封建制度,有进步意义。
5.启蒙运动启蒙运动是17—18世纪欧洲资产阶级的一场思想解放运动。
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的思想家对封建意识形态发起全面的批判,企图使人们的思想从传统偏见、神学教条、基督教会和专制政权的压制下解放出来。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哲学家们开始思考人类存在的意义和目的。
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是这个时期最重要的思想家,他们对道德、伦理和政治的讨论对西方哲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中世纪,基督教成为欧洲主要的宗教力量。
在这个时期,宗教信仰在人类行为和价值观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中世纪的哲学家们开始思考上帝、信仰和对上帝意愿的遵循。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开始兴起。
人文主义者强调人类的自由意志和人类智慧的重要性。
他们对古代文化的研究和重新发现,如古希腊和古罗马文化,推动了西方文化的复兴和发展。
启蒙时代,思想家们开始强调理性和自由的重要性。
他们批判性地审视社会和政治制度,提倡个人自由、平等和民主。
伏尔泰、卢梭和洛克是这个时期最具代表性的思想家。
19世纪,浪漫主义兴起。
浪漫主义者强调个人情感和创造力的重要性。
他们对自然界、艺术和人类经验的反思,推动了艺术、文学和哲学的发展。
20世纪,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流派兴起。
存在主义者强调个人存在的意义和对生活的自主选择。
后现代主义者则质疑真理的存在和固定的价值观。
总的来说,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经历了从古希腊哲学到基督教
信仰、人文主义、启蒙思想、浪漫主义和现代思潮的演变。
这些思潮对西方文化和价值观的形成和塑造起到了重要作用。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及其发展
人文精神:在西文中通常译作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
其涵义是:尊重人的价值,尊重精神的价值。
起内涵具体表现为:一,人性,对人的幸福和尊严的追求,是广义的人道主义精神;二,理性,对真理的追求,是广义的科学精神;三,超越性,对生活意义的追求。
简单地说,就是关心人,尤其是关心人的精神生活;尊重人的价值,尤其是尊重人作为精神存在的价值。
中世纪:始于西罗马帝国灭亡(公元476年),最终融入文艺复兴和探索时代(地理大发现)中。
这个时期的欧洲没有一个强有力的政权来统治。
封建割据带来频繁的战争,天主教对人民思想的禁锢,造成科技和生产力发展停滞,人民生活在毫无希望的痛苦中,所以中世纪在欧美普遍被称作“黑暗时代”,传统上认为这是欧洲文明史上发展比较缓慢的时期。
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

一、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轨迹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是当代西方哲学中两大主潮之一,它产生于19世纪中叶社会剧烈动荡的欧洲。
德国唯意志论哲学家叔本华和丹麦神秘主义哲学家克尔凯郭尔是这一思潮的先驱。
他们沿袭费尔巴哈的自然主义思路,把人的本质看作非理性的情、意、欲,以恐怖、厌烦、忧郁、绝望等主观心理体验作为哲学研究的根本对象。
尼采把叔本华的生存意志改变为强力意志,提出一种带有悲剧情调但又充满生命冲创力的哲学。
在狄尔泰和柏格森的生命哲学中,生命本能冲动的绵延成为最基本的实在,要把握永恒的生命之流只能靠直觉,这种崇尚直觉的非理性主义倾向在现代西方人本主义的发展中不断得到强化。
现象学家胡塞尔则从方法论上系统地论证了人本主义的内在直觉法,他宣称哲学的研究对象是纯粹意识现象,并要求将一切外在传统“悬置”,这是最早对于本质主义的颠覆。
由于科学技术发展在资本主义制度下造成的异化现象日益严重,特别是由于法西斯主义的猖獗,使一向被视为高贵的人性遭到无情践踏,人生的价值只能在孤独、烦忧、死亡中去体验,以海德格尔和萨特为主要代表的存在主义应运而生。
存在主义以人的生存状态、人生的意义、自由、价值以及与之相关的社会问题作为研究对象,从哲学上形成了现代人本主义的完备形态。
以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为代表的心理哲学,力求以科学的眼光去透视人的本质,对人的无意识精神现象进行了大胆的探索研究。
伽达默尔的解释学从历史文化系统的崭新视角去研究人文科学,对理解的历史性、创造性、开放性作了深入研究,认为历史是主客观视域的交融或统一。
马斯洛的科学人本主义通过对优秀人物的实证研究,提出科学发展与人的发展可以并行不悖的乐观预言,力求在人本主义的基础上,弥合科学与价值、理性与非理性、现实与理想之间的裂缝。
哈贝马斯的交往理性研究突破了传统哲学对理性的理解,加深了对人的社会本质的认识。
纵观一个半世纪以来现代西方人本主义思潮发展的轨迹,可以看到,在理论内容和研究方法上都实现了许多新的突破。
从古希腊神话看西方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

从古希腊神话看西方文学的人本主义精神【内容摘要】古老的希腊,是世界古典文明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而古希腊神话则是整个西方文明的历史摇篮和精神源泉。
古希腊神话以其突出的人本主义精神散发着永恒的魅力,这种人本主义精神主要体现在“神人同型同性”、英雄主义精神及自由的意志上。
古希腊神话中所凸显的人本主义精神,在思想上为后世欧洲文化的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在文学方面特别是对欧洲文艺复兴时期的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关键词】古希腊文化;西方文学;人本主义精神;影响人本主义精神的核心是强调人的地位、价值和尊严。
古希腊人曾以天赋的理性和人本精神著称,正是这个民族创造了世界上最系统完善、最魅力多姿、最有人情味、最具审美价值的神话体系——希腊神话。
神话是原始人思想与生活的反映,是原始信仰的产物。
希腊神话是古希腊人最初的意识活动的成果,是古希腊人关于神的故事和英雄传说的总汇,它艺术地概括了他们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集中了他们的经验和理想,也表达了他们对社会不平现象的义愤。
正如马克思所说:希腊神话是“通过人民的幻想用一种不自觉的艺术方式加工过的自然和社会形式本身”[1]。
它起源于原始社会的口头文学,当时希腊各部落都有自己的神和英雄的故事,这些故事世代相传,以口头的形式在各部落流传了几百年,后来随着各地区之间交往的日渐频繁和紧密,众多的、零星的神话构成了极为复杂的神话系统,并为《荷马史诗》、赫希俄德的《神谱》以及古典时期的文学、历史和哲学著作所吸收,逐渐成为全希腊共同的精神财富。
古希腊神话以其神祗所具有的人性、深刻的哲理性以及希腊式的浪漫而散发着永久的魅力,而这种魅力主要来自希腊神话的突出特征——人本主义精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者的尺度,也是不存在者不存在的尺度。
”[2]这是哲学家从哲学角度对人的个性和个体性的肯定。
重视个体的人的价值的实现,强调人的主观能动性,崇尚人的智慧,是古希腊文化的本质特征。
在这种文化土壤中产生的古希腊神话,就通过诸神和英雄的描绘,流露出鲜明的个人意识,展示了人的个体性存在和生命个体性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处处散发着以人为本的人本主义精神。
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和发展ppt

(2)思想主张:
A.强调人的价值,提出“人是万物的尺度”。
B.反对迷信,强调人的自由。
C.在社会道德方面,每个人都应该有自己的 判断标准,不应该强求一律。 研究领域:人和人类社会(研究核心问题是 人在社会中的作用)
(3)评价 积极:①否定神,突出人的价值,体现了古希腊文 化人文主义的本质; ②对雅典民众的思想启蒙和解放起了积极的 促进作用;
公元前7世纪以前的希腊神话时代, 宙斯是众神之王、人类之王,人们按 神谕安排事情。 “万物皆源于水,又复归于水” ——泰勒斯(公元前6世纪) “世界是一团永恒的火” ——赫拉特利特(公元前6世纪)
神
自然
01
西方人文主义的起源
目标:了解古代希腊智者学派和苏格 拉底等对人的价值的阐述,理解人文 精神的内涵。
柏拉图 (公元前427-前347)
《理想国》
第一等级: “贤哲”, 具有智慧的品德,国家的 统治者。 第二等级:武士,具有勇 敢的品德,国家的捍卫者。 第三等级:农民、手工业 者,具有节制的品德,国 家的劳动者和供养者。
普罗泰格拉(公元前490~前480年)
“至于神,我既不知道他们是否存在,也不知道 他们像什么东西。有许多东西是我们认识不了的;问 题是晦涩的,人生是短促的。” ——普罗泰戈拉《论神》 “人是万物的尺度,是存在的事物存在的尺度, 也是不存在的事物不存在的尺度”;万物的存在与否, 事物的形态性质,全在于人的感觉。正如一阵风吹过, 有人觉得冷,有人觉得惬意,全在于个人的感觉。 ——普罗泰戈拉《论真理》
“雅典人啊!我尊敬你们,热爱你们。我要 教诲和劝勉我遇到的每一个人……要认识你自己。 有思想力的人是万物的尺度。 ……你们不能只 追求荣誉和享乐,要知道,知识才是美德。你们 不能只注意金钱和地位,而不注意智慧和真理。 你们不要老想着人身和财产,而首先要改善你们 的心灵。金钱不能买到美德,美德却能产生一切 美好的东西。这就是我的教义。” ——苏格拉底的演讲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历程西方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
在古希腊,人们开始关注个体的自由、尊严和人的本性。
苏格拉底是第一个重要的人文主义者,他强调人的思维和理性的重要性,主张人们通过对话和探究来寻求真理。
柏拉图进一步发展了这一思想,他认为存在于物质世界之外的理念世界是最高的真理和价值。
古罗马时期,人文主义思想受到了斯多嘉学派的影响。
斯多嘉学派主张追求自然法则和道义的最高标准,并强调个体在社会中的责任和义务。
该学派的代表人物西塞罗将人文主义与政治伦理学相结合,提出了一种有关公共事务和社会道德的思考方式。
在中世纪,基督教的崛起极大地影响了人文主义的发展。
基督教哲学家圣奥古斯丁强调了个体与神的关系,提出了人与神的合一性。
此外,圣托马斯·阿奎那改编了亚里士多德的哲学,强调人的理性和信仰之间的统一。
文艺复兴时期,人文主义思想迎来了新的发展。
文艺复兴者对古代文化的热爱和追求使得他们对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更深入的理解。
人文主义者如彼得拉克和培根强调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对经验的积累和理性思考来寻求真理。
17世纪,启蒙时代的来临进一步推动了人文主义思想的发展。
启蒙思想家如伏尔泰、洛克和孟德斯鸠强调了理性的重要性,并主张人们应该通过启蒙和教育来摆脱迷信和无知。
他们批评了封建体制和教会的统治,主张个人权利和自由。
19世纪,浪漫主义运动的兴起对人文主义思想产生了影响。
浪漫主义者强调个体的情感和直觉,主张人们应该追求自我实现和真实的生活体验。
20世纪,存在主义和后现代主义等思潮对人文主义进行了批判,并提出了新的问题和挑战。
然而,人文主义的核心理念,即关注人的尊严、自由和理性的重要性,在当今社会仍然具有重要意义。
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

西方人文精神发展历程西方人文精神的发展历程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古希腊哲学家们如萨福克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确立了一种新的思维方式,强调理性和思辨能力。
在他们的引领下,西方人文精神开始逐渐形成。
古希腊哲学家们的理论对西方文明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们关注人类的本质和社会问题,并通过思辨和理性推理探索真理。
这为后来的哲学家、科学家和文化领袖们提供了一个思想和智慧的基础。
在古希腊哲学的基础上,古罗马文化进一步扩展了西方人文精神的领域。
罗马帝国的影响力覆盖了大部分欧洲和北非地区,使得他们能够接触到各种文化和学问。
罗马人向希腊学者学习,并将他们的知识传授给其他地区。
他们的法律制度和治理方式也为后来的民主制度和西方价值观奠定了基础。
中世纪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重要时期。
基督教的兴起和罗马帝国的解体对西方文化产生了深远影响。
基督教强调爱、仁慈和牺牲,并成为中世纪欧洲社会的主要宗教信仰。
教会对文化和知识的保护和传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他们建立了许多学校和修道院,培养了知识分子和学者。
这些学校和修道院成为了知识的中心,对西方教育和思想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文艺复兴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重要阶段。
在14到17世纪期间,西方艺术家、学者和思想家开始重新发现古代希腊和罗马的文化遗产,他们重视个体的自由和人的尊严。
文艺复兴催生了人文主义运动,强调人类的能力和尊严,并强调人的重要性。
这个时期也见证了科学的重大突破,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和伽利略的地心说被推翻,人类开始以理性和观察为基础追求真理。
18和19世纪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关键时期。
启蒙运动的兴起推动了理性和自由思想的传播。
启蒙思想家们如伏尔泰和卢梭主张人类的权利和自由,批判传统的权威和教会的统治。
这一时期的美国独立革命和法国大革命也奠定了言论和思想自由的基础。
20世纪是西方人文精神发展的一个复杂时期。
两次世界大战和冷战的影响使人们对自由和权利的意识进一步加深。
民主制度成为了现代西方社会的核心价值观,并推动了人权和平等的普遍认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方文学的深层文化内涵——人本精神的发展流变
西方文化自始至终都贯穿着一种深沉而强烈的生命意识和人本精神,对人的自我生命之价值、意义的探究,是西方文化演变的内在动因。
古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神殿上的箴言“认识你自己”,以及古希腊神话中“斯芬克斯之谜”的传说,都记录了西方原始初民自我追寻的心灵轨迹西方人对客体世界——大宇宙的认识,归根结蒂是为了认识主体世界——小宇宙。
这种文化传统决定了西方文学也自始至终回荡着人对自我的呼唤:“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对这一系列问题的苦苦追索,使西方文学始终充满着人对灵魂的自我拷问制胜,充满着由生与死、灵与肉、出世与入世之矛盾而生的迷惘与焦虑。
于是,对在不同历史阶段生命状态的描绘成了西方文学的传统,从而也就演化出西方文学在不同时期的“人”的形象和人本主义或人道主义形态,西方文学也因此蕴藉了深层的文化内涵。
古希腊文学中充溢着人类童年时期的自由意志和乐观精神,体现了个体本位,崇尚智慧、肯定人的原始欲望和世俗生活的人本意识。
这种世俗形态的人本意识是欧洲文学的基本文化内核之一。
古罗马文学中则体现了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服从国家、民族和集体利益的思想,这种限制个体生命欲望的理性主义文化观念削弱了古希腊文学的情感色彩和自我意识,它以后和中世纪的希伯来——基督教文化传统相结合,形成了尊重理性、崇尚自我牺牲和博爱忍让的基督教人本意识。
这种基督教人本意识是欧洲文学的又一文化内核。
在文艺复兴时期,古希腊的世俗人本意识与中世纪的基督教人本意识在冲撞后呈融合之势,从而形成了近代欧洲文学的人文主义文化传统。
17世纪古典文学的理性原则发展了古罗马文学和中世纪文学的理性精神,它本质上是以人为本思想的发展,但又是对个性主义的一种反向调节,使古希腊开始的人的自由意识处于抑制状态。
18世纪的启蒙文学推崇“自然理性”,既强调人的理智,又肯定人的情感与欲望,使文艺复兴人本主义演化为以“自由、平等、博爱”为核心内容的人道主义思想体系。
在19世纪浪漫主义文学中,人道主义以主张情感自由与个性解放、自我扩张的反传统面目出现。
而现实主义文学中,人道主义出现了双重流向:一是世俗人道主义倾向,既强调人对物的占有和支配,又主张人在物面前保持主体意识和自然人性,反抗人的物化;一是基督教人道主义倾向,既强烈谴责非人道的社会现实,又表现对下层劳动群众的“圣母式”同情,趋向于朝上帝的未来世界的追寻和飞升。
在自然主义文学中,“人”的形象从理性的殿堂沉落到生物的世界,人本思
想表现为人在高度物质化、理性化的现代文明社会中回归于原始形态和非理性的本体之中,初露出非理性、非道德的现代人道主义的端倪。
“世纪末流派”则发展了这种非理性倾向,实现了与20世纪文学的接轨。
欧洲早期的无产阶级文学追求着人的自由与解放的崇高理想,表现出革命人道主义的思想,是传统人道主义的又一表现形态。
20世纪的欧洲文学强调从人的本体意义上认识人自身的局限,传统的人道主义为非理性、非道德的现代人道主义所取代。
总之,时至今日的西方文学,依然回荡着古希腊文学中关于“我是谁?”、“我从哪里来?”、我往哪里去?的追问之音,依然关注着人类的生命状况,充溢着强烈的、深层的人本精神和生命意识。
西方文学也因此显示出文化哲学的深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