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修复技术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微生物是地球上最为丰富和多样化的生命形式,它们在自然界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无论是在维持生态平衡、促进营养循环,还是在环境治理和污染控制方面,微生物都表现出了巨大潜力。
在环保领域,微生物的应用正在逐渐受到重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力量。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多种作用,并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其实际应用。
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微生物主要包括细菌、真菌、藻类和病毒等,它们通常以单细胞或小型聚集体形式存在。
尽管微生物体积微小,但它们所蕴含的生命活动却十分复杂。
微生物能够通过代谢活动分解有机物质、固化氮元素、参与水循环等过程,为生态系统提供基础支持。
微生物在土壤环境保护中的作用土壤是农业生产和生态系统赖以生存的重要基础,其健康与否直接关系到作物的生长、食物的安全及生物多样性的维持。
微生物在土壤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土壤肥力的提升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质释放养分,可以有效地提高土壤肥力。
例如,一些细菌能够将植物残体中的有机碳分解成植物可吸收的营养成分,使土壤中的养分得以循环利用。
此外,某些真菌能形成菌根,与植物的根系共生,从而提高植物对养分的吸收能力。
2. 土壤结构的改善微生物通过形成凝聚体和粘合剂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土壤的结构。
这些结构使土壤更具透气性和保水性,从而防止了水土流失及土壤侵蚀。
此外,良好的土壤结构也为植物根系的生长提供了更好的条件。
3. 土壤中有害物质的去除一些特定类型的微生物能够降解或转化土壤污染物(如重金属、农药残留等),从而减少这些有害物质对环境的影响。
例如,某些细菌通过吸附或化学转化将重金属离子固定在无害形态中,这为修复受污染土壤提供了可能的方法。
微生物在水体污染治理中的作用水体污染是当今世界面临的严重问题之一,传统的水处理方法需要耗费大量的人力、财力和时间,而微生物技术则为水体污染治理提供了新思路。
以下是微生物在水体治理中的几项具体应用:1. 生物降解许多有机污染物可以被特定类型的微生物降解,这一过程称为生物降解。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随着工业和城市化的发展,土壤污染已成为全球关注的环境问题。
传统的土壤污染治理方法往往存在花费高、效果难以保证等问题,而微生物修复技术在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正在逐步受到重视。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技术指的是通过引入、利用和加强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利用其代谢的特殊生物化学作用,使有机、无机物质得到分解和去除的技术。
这种技术适用于大多数常见的污染物,包括石油、石油化学品、氯化物、氨态氮等。
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原理主要有两种:一种是利用土壤中的自然微生物或加入外源微生物,在微生物代谢的过程中,污染物被吸收、厌氧降解、无害化、转化或氧化为二氧化碳和水;另一种是利用植物与菌根共生系统,通过植物的根系与菌根的协作,使污染物得到吸收和稳定,促进自然降解。
二、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微生物修复技术广泛应用于土壤污染治理、生态修复、植物营养等领域。
在土壤污染治理中,微生物治理是一种经济、环保、高效的污染治理技术,已在国内外得到广泛应用。
例如,在美国,微生物修复技术被用于处理地下油污染;在加拿大,微生物修复技术被用于处理工业污染区,治理铜、锌等重金属超标问题;在中国,微生物修复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治理农田污染、矿区土壤污染等。
三、微生物修复技术的优缺点微生物修复技术相对于其他污染治理技术具有一些优点:1.显著降低治理成本: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采用生物方法,具有自然性、经济性和可持续性,能够显著降低治理成本。
2.高效环保:微生物修复技术可以将有害的有机化合物与重金属转化为无害的物质,达到高效、环保的效果。
3.可持续发展:由于微生物修复技术不需要破坏土壤结构,不会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因此是一种可持续发展的技术。
然而,微生物修复技术也存在一些缺点。
例如,在修复过程中需要大量的时间和能源,很难达到预期的治理效果;此外,引入外源微生物也可能引发生态环境的变化。
四、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发展趋势未来,微生物修复技术将有望得到更广泛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微生物是指肉眼无法看见的微小生命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等。
它们在环境保护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并重点介绍了微生物在废水处理、土壤修复、垃圾处理以及能源生产等方面的运用。
一、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废水处理是为了减少污染物对水资源的影响和保护水环境的重要环节。
微生物在废水处理中具有以下应用:1. 自然界中的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物质,这一特性使其在废水处理中发挥作用。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污染物质可以被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2. 活性污泥法是一种常用的废水处理技术,其中微生物起着关键作用。
微生物能够通过吸附、吸附和降解等过程去除废水中的有机物和氮磷等污染物。
3. 利用微生物进行生物膜法处理废水是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
微生物附着在载体上形成生物膜,通过微生物的降解能力去除废水中的营养物质和微生物等,达到净化水体的目的。
二、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土壤污染是一个严重的环境问题,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发挥着重要作用:1. 微生物可以通过吸附和降解等途径去除土壤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
通过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有害物质可以被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2. 植物-微生物互作是土壤修复中的一个重要机制。
微生物可以与植物共生,促进植物的生长,并通过分解有机质为植物提供养分,进而修复受损的土壤。
3. 微生物可以分解土壤中的有机质,释放养分供植物吸收,从而改善土壤质地,提高土壤肥力。
三、微生物在垃圾处理中的应用垃圾处理是城市环境保护的重要任务,微生物在垃圾处理中有以下应用:1. 微生物堆肥是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技术。
微生物可以分解垃圾中的有机物质,促进垃圾的腐熟和转化。
经过微生物的作用,垃圾可以转化为有机肥料,循环利用于农田。
2. 生物气化是垃圾处理中的另一种应用。
通过微生物的作用,垃圾可以转化为可再生能源,如生物气体和生物燃料,实现垃圾资源化利用。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工业化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
其中,水污染是一个严重的问题,水体中的有机物、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了极大的影响。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主要是物理和化学方法,但这些方法往往存在效率低、成本高、副产物产生多、难以回收等问题。
微生物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水污染治理技术,正逐渐得到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微生物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应用角度进行阐述。
一、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微生物技术是在生物学、化学和工程学等多学科交叉的基础上形成的一种新型技术,它利用微生物的代谢、生长和代谢产物的活性作用,对水体中的各种污染物进行分解、降解和去除。
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1. 去除有机物污染物水中存在着大量的有机物污染物,如纤维素、蛋白质和糖等。
这些有机物污染物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造成非常大的危害。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难以去除这些有机物污染物,而微生物技术则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将这些有机物分解和降解,从而达到去除污染物的目的。
2. 去除重金属污染物重金属污染是当前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一个难题。
重金属污染对环境和人类健康都有很大的危害,而且传统的化学方法难以去除重金属污染物。
微生物技术可以利用微生物的吸附和还原作用去除重金属污染物,从而达到治理污染的目的。
3. 去除氮磷污染物氮和磷是水体中的两种重要的污染物。
水中氮磷含量过高会导致水体富营养化和藻类繁殖,从而破坏环境平衡。
传统的水污染治理方法难以去除氮磷污染物,而微生物技术则可以利用微生物的代谢和生长作用去除这些污染物,达到净化水质的目的。
二、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的应用微生物技术在水污染治理中有很多应用,下面将从地下水、中水再生利用、废水处理三个方面进行分析。
1. 地下水地下水是生产和生活用水的主要来源之一,但由于地下水受到微生物污染的影响较大,因此,如何利用微生物技术治理地下水微生物污染问题成为了一个研究焦点。
使用微生物学技术进行环境污染修复的技巧

使用微生物学技术进行环境污染修复的技巧环境污染是当前全球所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然而,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微生物学技术成为了一种有力的环境修复工具。
使用微生物学技术进行环境污染修复可以通过生物降解、生物吸附和生物转化等过程,减少或移除环境中的有毒物质。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用的微生物学技术及其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
第一种技术是微生物生物降解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代谢活动降解有机物质或化学物质,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典型的例子是利用细菌和真菌降解石油类污染物。
其中,石油降解细菌如假单胞菌、绿膜菌和黄单胞菌能够分解石油中的碳氢化合物,将其转化为二氧化碳和水。
此外,木霉菌等真菌也被广泛应用于石油降解过程中。
通过培养这些降解菌株并将其引入受污染的土壤或水体中,可以加速有机物的生物降解过程,从而实现环境污染物的有效去除。
第二种技术是微生物生物吸附技术。
在这个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吸附作用使污染物质附着在其表面,从而降低环境中的有毒物质浓度。
利用微生物的吸附特性可以有效处理重金属污染和放射性元素污染。
例如,一些藻类和细菌具有吸附镉、铅、铬等重金属离子的能力。
通过培养这些吸附微生物并将其应用于受污染水体中,可以将重金属离子从环境中去除。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吸附放射性元素如铀、钚、锕系元素等,有效降低其在环境中的浓度。
第三种技术是微生物生物转化技术。
这种技术利用微生物代谢的特性,将有毒物质转化为无毒或低毒的化合物。
一个典型例子是利用微生物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无害的氮气。
氮氧化物广泛存在于大气和水体中,对大气和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通过引入氨氧化细菌和反硝化细菌,可以将氨氮和亚硝酸盐转化为无害的氮气,从而减少氮氧化物的污染。
此外,微生物还可以利用酶的作用将污染物质转化为无害物质。
例如,使用微生物将有机氯化合物转化为无害的二氧化碳和水。
除了以上列举的微生物学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技术可以用于环境污染修复。
微生物群落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与应用

微生物群落对环境污染物的生物降解机制与应用随着人类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已经成为人们不得不面对的重大问题之一。
环境污染物对人体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影响日益明显,必须采取有效的治理和修复措施来减轻其影响。
在环境治理和修复中,微生物群落技术已经被广泛应用,其生物降解机制和应用前景备受关注。
一、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降解机制微生物群落是由多个微生物种群组成的复杂生态系统,其中的微生物在环境中分解、转化和降解有机和无机物质。
这些微生物可以利用化学能、光合作用或者氧化还原反应来转化有机物,最终将有机物降解为简单的无害物质。
微生物群落的生物降解机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多样性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群落中存在着丰富的生物多样性和多种代谢途径。
这些微生物可以利用不同的代谢途径将有机物转化为不同的代谢产物。
不同的微生物具有不同的代谢功能和降解能力,可以协同作用来完成复杂的有机物降解过程。
(二)协同代谢微生物群落中的多种微生物之间可以通过协同代谢来完成有机物的降解。
协同代谢是指一种微生物无法将污染物降解为显性代谢产物时,可通过其他微生物间接协助完成降解过程。
不同的微生物代谢途径之间存在着交叉和连接的关系,它们可以利用代谢产物完成进一步降解。
(三)生态配合微生物群落中的微生物之间存在着生态配合关系。
不同的微生物可以通过合作或竞争来协同完成有机物的降解。
例如,一些微生物以某种物质为基础生长,而其他微生物则使用这种物质来代谢有机物。
(四)环境因素影响微生物群落的降解能力受到多种环境因素的影响,如温度、pH值和营养物等。
因此,在使用微生物群落技术进行环境治理和修复时,必须根据不同的环境条件选择合适的微生物种类和生态系统配置。
二、微生物群落技术的应用前景微生物群落技术在环境污染治理和修复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其中包括:(一)工业固体废弃物处理工业固体废弃物中含有大量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对环境和人体健康造成影响。
微生物群落技术可以应用于工业固体废弃物的生物降解处理,将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微生物在治理环境污染方面的应用:
1、运用环境微生物手段既可以修复受污染天然水体生态,如湖泊、河道和港湾,还可以修复污染土壤生态,尤其是残留农药污辱的农田土壤和油田开采过程中被原油污染的土壤。
给水体投加除碳(有机碳)、除氮菌株,正成为一项消除水体富营养化的可行技术措施。
给土壤添加除油(矿物油)菌株,已成为一项成熟的修复油污土壤的技术措施。
2、污染物降解菌可用于处理污水及固体废弃物。
对于生活垃圾、禽畜粪便、农业废弃物等非有毒有害固体废弃物来说,投降解菌者,污染物去除率高、发酵温度高、发酵周期短。
对于有毒有害工业固体废弃物来说,投加有专性降解功能的菌株,更是不可缺少的技术措施。
3、微生物还用于污染物的互不性检测方面:如发光细菌法,已被定为国家标准(GB)方法和世界标准(ISO)方法。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研究微生物是指体积非常小的生物单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它们无处不在,是地球上最早出现的生物之一。
微生物在我们周围存在着复杂的生态系统,它们对环境的修复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
本文主要讨论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研究。
一、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1. 重金属的修复:重金属是环境中的常见污染物,可以导致很多地方的土地变得不适宜耕种,也影响着生物的健康。
微生物可以应用与重金属修复,比如锌、镉、铜、铅等。
微生物通过矿物化和甲基化等过程控制某些重金属的扩散,减少它们的毒性和危害。
2. 石油污染的修复:石油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如果不及时处理,会对海洋、河流、土壤和人类造成严重影响。
石油污染根本上是由烃类污染物组成,是微生物的主要生态系统。
微生物对石油中的有机物进行降解,再转换成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3. 水污染的修复:水污染也是环境问题的一种常见形式,包括河流、湖泊和海洋中的污染。
由于微生物对水体有着特殊的亲和力,因此在微生物酶的作用下,它们可以处理掉水中的有机物和其他污染物,使水变得更加健康。
二、微生物与环境修复的深入研究研究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作用是一项持久的课题。
虽然已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成果,但仍有很多研究问题需要进一步探索。
1. 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机制:如何研究微生物对污染物的降解机制是关键。
针对某些环境污染物,已经详细研究了微生物的可能降解途径及其经济性。
但仍需要进一步探索微生物对不同类型污染物的降解途径及相关机制。
2.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多样性与环境修复的关系:微生物在复杂生态系统中具有广泛的多样性。
微生物的多样性和环境修复的关系还可以进一步研究。
比如,微生物的群落的稳定性与微生物的函数不仅与环境因素有关,而且与不同类型的污染物有关,因此需要更深入的研究探索电解质、温度和pH等因素与微生物多样性和环境修复的关系。
3. 微生物降解途径的生产性:目前,微生物修复技术已经应用到实际生产中。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与生态环境的关系——生物修复技术与生态环境田文涛化工与制药专业理工1005班学号100150135指导教师刘雪玲摘要微生物是自然生态链中重要的一环,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对化学元素在自然界中循环、高分子物的合成与降解、甚至对无机物质形成、能量物质的储存、细胞基因储存复制及未知的方面等具有重要贡献。
它的作用是呈两方面的:有益于人类的和病原的。
微生物与人类的生活密切相关,在生态环境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生物修复技术已成功应用对于修复污染环境,并取得很好的成果。
本文介绍了生物修复技术,着重叙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极其应用,从而说明了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重要性和相关研究进展。
关键词:微生物生物修复技术生态环境保护前言生物修复( bioremediation) 技术是指利用特定的生物吸收、转化、清除或降解环境污染物, 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或消除环境中污染物, 实现环境净化、生态效应恢复的生物措施。
它是一类低耗能、高效和环境安全的环境生物技术。
它主要是利用土著微生物的代谢能力、活化土著微生物降解能力或者添加具有高速分解难降解化合物能力的特定微生物, 针对不同的污染环境, 可利用不同的修复微生物及改善其生长条件。
生物修复技术又包括动物修复、植物修复、微生物修复等技术,其中犹以微生物修复重要。
本文主要叙述了微生物修复技术的定义与应用,从而介绍了微生物对污染环境修复中的研究进展。
持久有机污染物主要有有机磷农药、芳香族类化合物、卤代有机化合物等,它们在大气、水环境、土壤中广泛存在,对人类产生了巨大威胁。
这些环境有机污染物通常被认为是环境外来化合物,一般天然微生物由于缺乏与之降解相适应的完整酶系统,所以表现出难以生物降解。
但是在长期的接触驯化过程中,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质粒传递特性,使很多微生物具有了降解或部分降解的能力。
下面讨论一下人们所关注的有机磷农药的微生物降解。
据研究,假单胞菌及黄杆菌等均能产生一种高水平组合型表达的膜结合性有机磷水解酶,该酶对多种对硫磷结构的化合物都有降解活性,其pH、温度的范围广,稳定性强,底物范围广泛,可裂解包括P - O, P - F, P - CN, P - S等化学键。
自可以从上两种微生物中将有机磷水解酶提纯起,人们尝试了借助固定化方法进行有机磷水解酶的应用,载体先是选用三苯甲基琼脂糖,依赖疏水作用将酶分子固定其上,而降解反应体系中补充的为增大农药溶解度的有机溶剂会引起酶与载体的解吸效应。
为此将载体改用为聚酰胺纤维,采用共价结合法获得了良好的固定效果。
因微生物生长周期较长,酶纯化效率又低、成本高,无法广泛地应用于生产。
人们便将更多的目光集中在大肠杆菌宿主的表达系统上,使用强启动子lac实现有机磷水解酶大肠杆菌细胞表面高水平的表达,然后固定化细胞,发展成为生物反应器。
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后, 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积累, 造成食物链污染,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微生物对重金属的修复机理比较复杂, 目前学术界还没有形成统一认识。
一些学者认为, 微生物修复技术是在人为优化的条件下, 利用自然环境中的微生物或人为投加的特效微生物对重金属吸收、沉淀、氧化、还原等过程,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或毒性,使污染的土壤恢复生态功能。
有学者发现, Cu, Cd, Pb 能以硅酸盐或氢氧化物形式结合在芽孢杆菌细胞的表面。
变价金属在环境中可以同价态形式存在, 细菌的代谢活动可将这些重金属离子氧化还原。
某些细菌可向胞外分泌硫和磷酸等物质使环境中的重金属离子沉淀,或在细菌的成矿过程中伴随有重金属的共沉淀。
氧化硫杆菌、氧化亚铁杆菌等可通过提高氧化还原电位、降低酸度等滤除污泥、土壤和沉积物中的重金属。
另一些学者认为,新陈代谢是微生物修复功能实现的生理基础,在新陈代谢过程中微生物通过对重金属元素的价态转化或通过刺激植物根系的发育影响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 从而降低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或毒性。
微生物通过产生有机酸、提供质子或与重金属络合的有机阴离子交换或络合金属离子,使土壤溶液中的金属含量增加,有利于超富集植物吸收。
某些菌还能通过胞外络合作用、胞外沉淀作用、胞内积累与转化等生理过程将重金属由高毒性变为低毒性。
微生物还可与植物根系相互作用, 形成菌根或刺激根系分泌重金属络合剂、螯合剂,抑制重金属的毒性,或促进植物对重金属的吸收富集,降低土壤中重金属的含量。
大量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 增加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严重污染环境, 危及人类健康。
而且化学农药新药开发越来越难, 研制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人们的目光转向一种新型农药! !!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具有农药特性的, 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
生物农药具有副作用小、对环境污染小。
1 研究目的微生物修复技术主要是利用自然环境中生息的微生物或投加的特定微生物,在人为促进工程化条件下,分解污染物,修复被污染的环境。
目前受污染的环境主要有土壤、水体等,微生物修复正是利用微生物将其中有毒有害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的无机物质的过程。
1.1微生物对持久有机物的降解:随着工农业生产的发展,持久性有机物对环境的污染及带来的危害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现代工业特别是石油化工、农药等的不断发展,使进入环境的化学物质种类和数量猛增,远远超过了自然界的恢复能力,从而导致了环境的严重污染。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因滞留性、生物蓄积性和长半衰期,难降解、高毒、三致性及生殖毒性,广为人们所关注。
它们持久滞留于环境中,对生态环境和人体健康构成了严重威胁。
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质粒传递特性,使很多微生物具有了降解或部分降解的能力。
1.2重金属污染土壤的微生物修饰:土壤受到重金属污染后, 可能导致重金属在农作物体内积累, 造成食物链污染, 严重威胁人体健康。
重金属污染土壤的修复是一个系统工程, 单一的修复技术很难满足实际的需要,以生物修复为主, 注重植物、动物和微生物协同作用,辅以物理、化学及农业生态措施, 加快重金属毒性消解,促进生物吸收富集,从而提高生物修复的综合效率。
1.3生物农药:大量化学农药的长期使用导致抗药性害虫大量增加, 增加农产品中农药残留量, 严重污染环境, 危及人类健康。
而且化学农药新药开发越来越难, 研制高效低毒的化学农药更是难上加难, 因此人们的目光转向一种新型农药! !! 生物农药。
生物农药是指具有农药特性的, 用来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的生物活体及其产生的生理活性物质和转基因产物。
生物农药具有副作用小、对环境兼容性好、病虫害不易产生抗性等优点, 日益成为全球农药研究发展的一种趋势和方向。
同时, 筛选化学农药的机率只有二万分之一, 而生物农药的成功率是五千分之一。
与生物农药相比,化学农药的开发周期3 倍于生物农药, 开发费用40 倍于生物农药, 注册费则是生物农药的100 倍。
因此, 寻求新的发展途径, 用更多的投入来开发生物农药, 大力发展生物农药已成为必然的趋势。
众所周知, 生物农药相对化学农药而言还是个新兴的产业, 在技术支持方面还有待进一步发展, 生物农药研究开发及产业化技术成为生物农药发展的瓶颈。
而生物工程技术则是这些技术中的核心技术。
生物技术不仅能帮助开发生物农药, 提高产量和质量, 而且能改进生物农药。
结论由此可见,微生物的存在在保持生态平衡中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我们的正常生活、自然生态以及环境保护离不开微生物。
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环境的修复既经济又安全,在环境治理过程中有着非常大的潜力。
但在自然环境中散在分布的污染物不能进行集中处理,受污染环境中化合物成分变化影响大, pH波动也较大,有可能抑制降解菌的生长及对环境污染物的降解速度,以致达不到实际需要,使受污染环境不能有效地维持降解菌的生物量。
对此,我们可以创建具有新代谢途径、矿化能力强、降解范围广、效果好的环境污染物降解超级工程菌,这有很强大的优势,无疑为解决环境污染提供了新途径,对改善环境、控制环境污染都有极其重要的意义,这也是目前最有希望和前途的一种手段。
对于不能直接作为微生物生长基质的环境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可运用微生物共代谢机制,选择合适的生长基质来诱导产生所需的酶及足够的能量,驱动污染物的最初转化。
参考文献1 、史雅娟,吕永龙,任鸿昌,等. 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研究的国际发展动态等[J ]. 世界科技研究与发展, 2003, 25 (2) : 73 - 78.2、贺永华, 胡立芳, 沈东升, 朱荫湄。
污染环境生物修复技术研究进展. 科技通报,2007,23(2):271 – 2763、周启星, 魏树, 刁春燕.污染土壤生态修复基本原理及研究进展.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07,26(2):419- 4244、焦晓丹, 吴凤芝. 土壤微生物多样性研究方法的进展. 土壤通报, 2004, 35(6):769- 792.5、章家恩,刘文高.微生物资源的开发利用与农业可持续发展[J],上壤与环境,2001,10(2):154- 157.6、石成春,郭养浩,刘用凯. 环境微生物降解有机磷农药研究进展[J ]. 上海环境科学, 2003, 22 (12) : 863 – 867.7、佚名. 生物农药, 正在兴起的农业新技术[ EB/OL] . ( 2006,07,11) [ 2006,12, 25] http: / / info. jaas. ac. cn.8、罗敏, 林永贤, 杨玉旺, 等. 生物农药! ! ! 21 世纪农药的生力军[ J] .河北工业科技, 2003, 20( 5) : 54- 59.9、雷肇祖, 钱志良, 章健. 工业菌种改良述评[ J] . 工业微生物, 2004, 34(1) : 39- 51.10、侯学文, 谢建军, 曾鑫年, 等. 生物技术在植物性杀虫剂研究开发中的应用[ J] . 植物保护学报, 2001, 28(1) : 77- 82.11、史秀娟, 王学海. 植物源农药研究现状与展望[ J] . 现代农业科技,2006(3) : 34- 36.12、YU J, LANGRIDGE W. Expression of rotavirus capsid protein VP6 in transgenic potato and its oral immunogenicity in mice[ J] . Transgenic Research, 2003, 12(2) : 163- 169.13、 LEITE A, KEMPER EL, DA SILVA M J, et al. Expression of correctly pro cessed human growth hormone in seeds of transgenic tobacco plants[ J] . Molecular Breeding, 2000, 3(1) : 47- 53.14、TELI N P, TIMKO M P. Recent developments in the use of transgenic plantsfor the production of human therapeutics and biopharmaceuticals [ J ] . Plant Cell, Tissue and Organ Culture, 2004, 79: 125- 145.15、叶兴国, 王艳丽, 丁文静. 主要农作物转基因研究现状和展望[ J]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2006, 26( 5) : 93- 100.16、 HILDER V A, GATEHOUSE A M R, SHEERMAN S E, et al. A novel mechanism of insect resistance engineered into tobacco [ J ] . Nature, 1987, 330 (6144) : 160- 163.17、袁龙刚, 张军林. 微生物资源在现代农业中的应用[ J] . 陕西农业科学, 2006( 5) : 84- 8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