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合集下载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形态微小、结构简单 代谢旺盛、繁殖快速 适应性强、易变异 种类繁多、分布广泛
2、1微生物基础代谢过程 2、2微生物生态学概要 2、3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得原理
2、3、1微生物参与得物质循环 2、3、2污染物得微生物降解性 2、3、3微生物对污染物降解转化途径 2、4微生物修复污染环境得技术 2、4、1用于生物修复得微生物 2、4、2微生物对有机污染物得修复 2、4、3微生物对重金属污染物得作用 2、5影响微生物修复效率得因素 2、5、1微生物得种类 2、5、2环境因素 2、5、3污染物特性
微生物向环境释放抗生素抑制其她微生物 得代谢,包括破坏其她微生物细胞膜结构,导 致细胞膜得渗透性改变,进而使细胞内环境 改变,最终使得其她微生物生理紊乱而死亡; 或者直接干扰或抑制蛋白质和核酸代谢
近似得概念:生物净化 自然环境系统利用本身固有得生物体自发降解、
清除环境中污染物得过程; 区别:生物净化就是自发得过程
生物修复就是人为控制或人为引发得过程, 更强调人有意识地利用生物体进行污染物得无害化, 即人为条件下生物技术得一种应用方式
1、2 生物修复得特点
1、3 生物修复技术类型
1、3、1 按修复主体分类 微生物修复:生物修复狭义定义包含得范围,即利用
生态系统中得信息传递
信息流(传递、接受和感应)存在于不同组织水平, 就是长期进化得结果。
生态系统中得信息各类 物理信息:声、光、电、热等 化学信息:代谢分泌物、植物次生代谢物等 营养信息:影响生物得迁徙等 行为信息
生态系统中信息传递得特征 具有可传扩性、永续性; 具有时效性、分享性与转化性
微生物催化降解有机污染物,从而修复被污染环境 或消除环境中得污染物得过程
一株可同时有效降解有机氮和有机硫得微生物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修复在如今环境污染日益严重的背景下,人类对于修复受损环境的需求越来越迫切。

而微生物作为一种天然的修复工具,具备着独特的优势和潜力。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在环境污染修复中的应用,以及其对环境健康的贡献。

一、微生物修复污染的原理及方法微生物修复污染的原理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生物吸附和生物降解。

微生物的质量和量可以通过生物修复手段来改善,从而达到修复污染物的效果。

在具体的微生物修复污染方法中,常见的有微生物显微观察、土壤调查和微生物培养等。

通过这些方法,我们可以了解到环境中的微生物种类及其丰度,从而为修复提供科学依据。

二、微生物修复污染的应用领域1.土壤修复:因为人类的过度开发和不当利用,土壤污染问题日益凸显。

而微生物作为天然的修复工具,能够利用其降解有机物的能力,有助于修复受污染的土壤。

2.水体修复:水体污染对于人类和生态环境都是巨大的威胁。

而微生物修复在处理废水、湖泊等水体中的有机物和重金属等污染物方面,具备广泛的应用前景。

3.空气修复:随着工业化进程的加快和交通运输业的发展,空气中的污染物越来越多。

微生物修复在改善空气质量方面具备一定潜力,例如利用微生物降解大气中的有机污染物。

三、微生物修复污染的优势1.低成本:相比传统的修复方法,微生物修复具备较低的成本。

微生物修复不需要昂贵的设备和材料,能够节省修复资金。

2.高效性:微生物修复污染的速度较快,具备高效性。

微生物在降解污染物时,不需要经过繁琐的工程过程,降低了修复周期。

3.环境友好:微生物修复是一种生物法,不会产生次生污染物。

与传统的物理或化学方法相比,微生物修复对环境的影响更小。

四、微生物修复对环境健康的贡献1.减少污染物释放:通过微生物修复,能够将受污染环境中的有害物质转化为无害的物质,从而减少了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

2.恢复生态系统功能:微生物修复能够促使生态系统中的各个环节重新建立和恢复,从而改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3.提高土壤肥力:微生物修复改善了受污染土壤的质量,提高了土壤的肥力和生产潜力。

环境有机物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有机物污染的生物修复

环境有机物污染的生物修复近年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其中,有机物污染是十分常见的一种污染形式。

由于有机物化合物极为多样,它们的生产和使用也十分广泛,同时它们也具有很高的毒性,对环境和人体都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有机物污染一般指有机化学物质的大量排放和应用后,通过水、土、大气等途径进入环境后造成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如石油、烯烃类等。

这些有机物污染物对人类的健康和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因此如何处理这些有机污染物,成为了当今社会急待解决的问题。

传统的有机物污染控制技术主要以物理、化学处理为主,如生物氧化和沉淀等,但是这些方法太过耗时费力,处理方式单一,成本也很高。

相比之下,生物修复技术在污染修复效果和经济效益上有很大的潜力。

生物修复技术是指通过利用生物修饰法、生物降解法或植物提取物等方法,利用微生物、植物、动物等具有降解污染物能力的生物群体降解有机物污染物,从而达到污染物的稳定性、生态恢复性和环境友好型等综合的治理措施。

生物修复技术包括生物修饰法、生物降解法、热解降解法、生物炭还原等。

其中,生物修饰法是指利用微生物对污染物进行修饰,降低其毒性并改善其环境生态性;生物降解法是指通过植物、微生物等生物体来降解污染物;热解降解法是指利用高温和高压进行催化裂解,将污染物分解为无毒无害物质;生物炭还原是利用生物碳还原污染物,通过将有机物作为还原剂,还原金属离子至金属状。

植物在生物修复中发挥着关键的作用,特别是在修复透水性土壤的有机污染物方面。

植物吸收的有机物污染物会被反复释放,通过植物的代谢作用,使有机物碳和氮循环更加完整。

同时,植物也可以修复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物质等。

在生物修复技术的实际应用中,首先要了解污染物的类型和分布情况,然后选择适当的修复技术和修复植物,进行相应的场地试验和现场应用,最后对修复效果进行监测。

总的来说,生物修复技术因其低成本、可持续性和环境友好型而备受关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

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随着现代社会的发展,环境污染问题逐渐凸显。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人们大量投入研发新技术,其中生物修复技术因其高效、环保的特点而备受关注。

本文将探讨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以期为环境问题的解决提供新的思路和方法。

一、概述生物修复技术是指借助生物体的代谢特性,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减少有害成分的技术。

这项技术基于生物体的新陈代谢、解毒和降解等生理功能,并通过生物体的微生物组群来提高修复效率。

因此,生物修复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水土污染的治理,包括重金属、农药、石油类物质等有机及无机污染物。

二、水体生物修复1. 有机污染物降解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类物质、农药等对水体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威胁。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引入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如石油降解微生物、蓝藻等,可以有效地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物质,从而净化水体。

同时,生物修复技术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对生态环境无害。

2. 重金属去除重金属是水体中的常见污染物之一,其积累会导致生态系统的破坏和健康问题。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生物吸附、生物沉淀等机制,可以将重金属离子转化为稳定的化合物,并使其沉积在水中。

这种技术具有高效、经济的特点,是治理水体重金属污染的有效手段。

三、土壤生物修复1. 土壤生物多样性提高土壤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多样性直接影响着土壤的肥力和健康。

生物修复技术可以通过培育特定的微生物群落,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多样性,促进土壤肥力的提高。

此外,一些具有降解能力的微生物可以通过代谢作用,降解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从而净化土壤。

2. 有机污染物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对生态环境和农作物生长产生了严重影响。

生物修复技术通过增加土壤中的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通过代谢过程将有机污染物降解为无害物质。

同时,一些具有生物解毒特性的微生物还可以将有害物质转化为无毒的形式,保护土壤生态系统的稳定。

四、生物修复技术的优势和展望生物修复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具有诸多优势。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环境污染是当代社会面临的一大挑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严重的影响。

然而,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本文将探讨微生物与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包括其原理、应用和挑战。

一、微生物修复的原理微生物修复是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动来降解和转化污染物,从而净化环境。

微生物修复的原理可以归结为以下几点:1. 生物降解:微生物可以降解有机污染物,如石油烃类、农药和有机溶剂等。

它们通过分泌各种酶来催化降解反应,将污染物分解为无害物质。

2. 生物吸附:微生物表面的菌丝和胞外多糖可以吸附重金属和溶解性无机盐等无机污染物。

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也可以导致沉淀和吸附,从而将污染物纳入其细胞内。

3. 生物转化:微生物可以将某些污染物转化为无害或低毒的物质。

例如,某些细菌可以将氮氧化物转化为氮气,从而减少环境中的氮污染。

二、微生物修复的应用微生物修复已经广泛应用于各种环境污染场景,包括土壤、水体和空气等。

以下是微生物修复应用的几个典型示例:1. 土壤修复:微生物可以通过生物降解和生物转化来修复土壤中的有机污染物。

采用土壤堆和生物堆的方法,通过调节温湿度和添加适宜的微生物菌剂,可以有效地降解土壤中的石油污染物和农药残留。

2. 水体修复:微生物修复在水体污染治理中也有重要作用。

例如,利用微生物可以去除水中的重金属和有机物,通过构建湿地等人工生态系统,可以实现环境中有害物质的去除和水质的净化。

3. 空气修复:空气中的有害气体和颗粒物污染可以通过微生物修复进行治理。

典型的应用包括利用微生物降解有机气体和挥发性有机化合物,以及利用微生物降解和吸附颗粒物中的重金属等。

三、微生物修复面临的挑战尽管微生物修复在环境污染治理中具有巨大潜力,但仍然面临一些挑战。

以下是微生物修复面临的几个主要问题:1. 微生物选择:不同的污染物需要特定的微生物菌种进行修复。

因此,合适的菌种的选择和引入是微生物修复成功的关键。

2. 修复效果评估:如何准确评估微生物修复的效果是一个重要问题。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技术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技术

环境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技术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要问题之一。

随着人类活动的不断增加,大量的污染物被排放到大气、水体和土壤中,给我们的生态环境带来了巨大的破坏。

为了解决环境污染问题,科学家和工程师们开发并应用了各种生态修复技术。

本文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生态修复技术,包括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土壤修复。

1. 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利用植物的生物吸附、生物富集和代谢转化能力来减少或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的方法。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土壤和水体的污染修复。

例如,一些植物如柳树、菊花和农作物的根系能够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物质,从而减少其对环境的影响。

此外,湿地植被也可以通过吸附和降解有机污染物来净化水体。

2. 生物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是利用微生物的吸附、代谢转化、生物酶和菌株等特性,通过激活、促进或改造污染环境中的生物体而达到修复污染的目的。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土壤和水体中的有机污染物修复。

例如,通过引入合适的微生物菌株,可以分解和降解土壤中的有机物,将其转化为无害物质。

同时,微生物修复还可以修复水体中的油污、废水和污泥等有机物。

3. 土壤修复技术土壤修复技术是一种通过改变土壤环境、修复土壤结构和提高土壤质量的方法来减轻污染物对土壤的影响。

这种技术通常适用于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化学物质的修复。

例如,通过添加有机物质,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和水分保持能力,从而促进植物生长和减少重金属在植物之间的传递。

除了以上提到的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土壤修复技术,还有许多其他的生态修复技术,如湿地修复、人工修复和生物壁修复等。

这些技术的应用取决于不同的污染环境和具体的需求。

总结起来,环境污染物的生态修复技术是一项重要的工作,对于减轻和消除环境污染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植物修复、生物修复和土壤修复等技术的应用,我们可以有效地减少污染物对环境的危害,保护生态系统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希望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生态修复技术能够得到更广泛的应用,为我们的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

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有哪些在当今社会,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环境污染问题日益严峻,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为了应对这些挑战,人们不断探索和创新环境修复技术,其中生物技术以其独特的优势和潜力,在环境修复领域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生物技术,简单来说,就是利用生物有机体或其组成部分来解决问题或生产有用物质的技术。

在环境修复中,生物技术主要通过微生物、植物和酶等生物手段,对受污染的土壤、水体和大气等环境介质进行治理和修复,以恢复其生态功能和服务价值。

一、微生物修复技术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它们具有强大的代谢能力和适应能力,可以分解和转化各种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

例如,一些细菌和真菌可以将石油、农药等有机污染物作为碳源和能源进行代谢,将其转化为无害的物质。

生物强化技术是微生物修复中的一种常用方法。

通过向受污染环境中引入特定的高效降解微生物菌株,可以提高污染物的降解效率。

这些菌株通常经过筛选和培养,具有较强的污染物降解能力和环境适应性。

生物刺激技术则是通过向环境中添加营养物质、电子受体等,刺激土著微生物的生长和代谢活性,从而增强其对污染物的降解能力。

例如,向受石油污染的土壤中添加氮、磷等营养元素,可以促进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加速石油的降解。

此外,微生物燃料电池技术也是一种新兴的微生物修复技术。

该技术利用微生物在代谢过程中产生的电子,通过外电路形成电流,同时实现污染物的降解和电能的产生,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二、植物修复技术植物修复是一种绿色、可持续的环境修复技术。

植物可以通过吸收、挥发、稳定和降解等方式,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植物吸收是植物修复中最常见的方式。

一些植物具有超积累能力,可以从土壤中吸收大量的重金属,并将其积累在地上部分。

通过收割这些植物,可以有效地去除土壤中的重金属污染物。

植物挥发则是指植物将某些污染物吸收后,通过蒸腾作用将其转化为气态物质释放到大气中。

生物学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生物学对环境污染的治理

生物学对环境污染的治理环境污染是当今社会所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对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造成了巨大的危害。

为了解决这一问题,许多领域的科学家都在努力寻找解决方法。

本文将着重讨论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的作用。

一、生物降解生物降解是一种利用微生物来分解和转化污染物质的过程。

微生物具有高度适应性和强大的分解能力,能够将有机物质分解成无害的物质。

例如,厌氧菌可以分解有机废水中的有毒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水和二氧化碳。

此外,某些细菌还可以降解农药、化肥等化学物质,减少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二、植物修复植物修复是利用植物的生理特性来修复受污染的土壤和水体。

一些植物具有吸附、富集和转化有害物质的能力,可以通过根系吸收和迁移物质,降解或稳定有害物质。

例如,铬超富集植物可以吸收土壤中的重金属铬,减少土壤中的铬浓度。

还有一些植物可以吸收水中的有机物质和重金属离子,使水源得以净化。

三、生物修复生物修复是利用生物体和其代谢产物来修复受污染的环境。

这种方法主要利用微生物、昆虫和其他生物来处理污染物。

例如,利用昆虫的嗜食能力,可以通过蠕虫来降解有机物质,减少土壤中的有机物污染。

此外,某些细菌可以通过代谢过程将化学物质降解为无害的物质,从而修复环境。

四、生态修复生态修复是通过构建合适的生态系统来修复受损的环境。

这种方法利用生物多样性和生态过程来恢复和维持生态系统的功能。

例如,湿地修复可以通过恢复湿地植被和水流,减少水体污染物的输入。

此外,建立人工湿地或人工林等生态系统,可以吸收和分解大气中的有害物质,净化空气。

五、生物监测生物监测是一种利用生物体来监测环境中污染物和生态状况的方法。

通过观察生物种群的数量和种类变化,可以评估环境的污染程度和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从而及时采取相应的治理措施。

例如,通过检测水体中的指示生物是否存在,并观察其数量和分布变化,可以初步判断水体的水质状况。

综上所述,生物学在环境污染治理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生物降解、植物修复、生物修复、生态修复和生物监测等方法,可以减少和治理环境污染,保护人类健康和生态系统的平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环境污染的生物修复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环境污染问题日趋突出,减少环境污染、遏制生态环境的恶化已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生物修复技术以其成本低、效果好、无二次污染等优点受到普遍关注,成为环境治理的主要方法和技术。

本文综述了环境生物技术的形成发展、应用前景等,着重分析了环境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方面的应用。

【关键词】环境生物技术;生物修复技术;水产养殖废水
1 生物修复技术的基本概念及其原理
生物修复又称生物改良,是指利用生物的生命代谢活动,来减少污染环境中的有毒有害物的浓度或使其无害化,从而使污染了的环境能够部分或完全地恢复到原初状态的过程。

生物修复根据所利用的生物,可以分为植物修复、动物修复、生态修复、微生物修复四类。

根据被修复的污染环境,可以分为土壤生物修复、水体生物修复和大气生物修复。

而由于生物修复的实施方法不同,又分为原位生物修复和异位生物修复。

1.1 生物修复的基本原理
生物修复技术是通过生物的降解和转化,将有机污染物转化为无害的小分子化合物和二氧化碳与水。

利用生物对环境污染物的吸收、代谢及降解等功能,对环境中污染物的降解起催化作用,加速去除环境中的污染物。

1.2 生物修复技术的特点
生物修复技术具有投资费用低,对环境影响小,使用效果好,使用区域范围广,使用面积大等特点,而且能同时处理受污染的土壤和地下水。

在土壤修复中还可以去除环境中的重金属和放射性核素。

但其也存在局限性,生物不能降解进入环境中的所有污染物,并且受外部环境的影响较大。

2 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废水中的应用
氨氮是水产养殖的最主要危害,但传统的加注新水、曝气、漂白粉或臭氧氧化、使用斜发沸石进行离子交换等方法脱氮效果并不理想[2]。

而活性污泥法、生物膜法和稳定塘法等生物处理法存在或伴有污泥产生、反应启动慢、出水水质不稳定等问题。

随着生物技术的发展,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氨氮污染的处理上被广泛应用。

微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产养殖中主要应用于养殖环境的原位修复中,主要处理底泥的有机污染和水体的富营养化问题。

2.1 生物在水产养殖环境生物修复中的作用机制
水产养殖生态环境中的有益微生物(净水微生物)在池塘连续养殖情况下,能清除因池塘长时间养殖水域底部积累的大量残余饲料、排泄物、动植物残体以及有害气体(氨、硫化氢等),使之最终分解为CO2、碳酸盐、硫酸盐等物质,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并且能为环境中的单细胞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提供营养物质,促进藻类等浮游植物的繁殖。

这些藻类为主的浮游植物的光合作用,又为池塘内底栖动物、水产养殖动物的呼吸和有机物的分解提供氧气,从而形成一个良性的生态循环,有利于水产养殖动物的迅速生长。

同时有益微生物的大量繁殖,在池内形成优势种,可抑制病原微生物的繁殖,减少养殖动物的疾病发生。

2.2 生物对养殖环境的生物修复
2.2.1 微生物对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的修复
在一般污水处理系统中,硝化细菌的含量很低。

因此,研究开发硝化细菌的快速富集培养技术,提高硝化细菌的产率,对氨氮污染水体处理具有重要作用。

现实中,硝化过程主要由自养菌完成,但异养菌也可以参与硝化;氨氧化在有氧条件下可以进行,在厌氧条件下也可以发生。

胡宝兰、郑平在Anammox (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a Oxidafion)反应器中分离了6株好氧氨氧化菌,它们不仅具有好氧氨氧化菌的典型特征,而且将其置于厌氧条件下培养也有厌氧氨氧化能力。

Robertson和Van Neil分离的Psendomonasspp1、Alcaligenes faecalis 和Thiosphaerapantotropha菌株,既表现为好氧反硝化,同时也具有异养硝化能力,因此,Robertson提出了好氧反硝化和异养硝化的工作模型,直接把氨转化为最终的气态产物。

光合细菌在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生物修复中的应用非常广泛[5]。

此外,应用属于放线菌的诺卡氏菌属、浮游植物的大型绿藻、席藻、螺旋藻和小球藻以及大型水生植物的伊乐藻、轮叶黑藻去除养殖水体氨氮的研究也有不少报道。

2.2.2 水生植物对养殖水体氨氮污染的修复
水生植物修复是生物方法和生态方法中的通用技术。

水生植物按生态类型,可分为沉水植物、飘浮植物、浮叶植物、挺水植物。

利用特定技术,还可以将浮游藻类、陆生植物应用于养殖水体修复中。

目前国内外学者对植物修复富营养化水体进行了诸多研究,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筛选出了一些优势种。

植物系统对养殖水体的净化作用,主要是通过植物的吸收作用,根区微生物的降解作用,植物的吸附、过滤和沉淀作用,植物抑制藻类生长的作用以及作为生态系统的生产者来调节其他生物种类和数量的作用来完成的。

其具有以下优势:净化所需的能源由光合作用提供;许多植物具有美学价值,能改善景观生态环境;植物可被收割和利用,创造新的价值;能固定土壤或底泥中的水分,防止污染源进一步扩散;为降解微生物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有利于微生物的生存。

水生植物庞大的根系为细菌提供多样性的生境,植物可输送氧气至根区,有利于微生物的好氧呼吸。

目前,国内外应用较多的水生植物修复技术主要有人工湿地处理技术、生态浮床
技术等。

2.2.3 水生动物修复技术
国内外许多学者和研究人员作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探讨水生动物对水体中有机污染物和无机污染物的吸收和利用。

研究认为,在水体富营养化的防治过程中,除了考虑对藻类等浮游植物进行防治,对浮游动物的防治也不能忽视。

防治浮游动物繁盛最有效的方法是放养鳙鱼,而鲢鱼的放养通常是为了消除浮游植物。

鲢鳙的放养量以及如何搭配亦值得研究。

鲢鳙混养时,鲢鱼大量摄取浮游植物,从而抑制了以浮游植物为食的浮游动物的生长和繁殖;如果鳙鱼的数量放养过多,鳙鱼就得不到足够的食物,生物量受到抑制,放养太少,不能充分利用饵料而影响其产量。

合理搭配鲢鳙的放养数量,可充分利用天然饵料,从而减少浮游植物和浮游动物的数量,这样既可治理水体的富营养化,又可提高经济效益,是一项非常值得研究的生物修复技术。

武汉东湖的围隔试验证明了链鱼和鳙鱼能有效控制蓝藻水华,并指出当放养的鲢鱼和鳙鱼的有效生物量达到46~50 g/m2时,可有效地抑制水华的发生。

3 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前景
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已获得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成效。

随着经济的腾飞、人口的膨胀、资源的短缺、环境状况的恶化以及人类环保意识的增强,生物技术的环境保护功能显得越来越重要,其明显的经济效益、环境效益和社会效益引起科技界和企业界的极大关注,呈现良好的发展趋势。

参考文献:
[1]杨秀敏等.生物修复技术的应用及发展[J].2007(16).
[2]李谷等.硝化细菌富集方法的研究[J]. 淡水渔业,2000(9).
[3]郑耀通,胡开辉.高效净化水产养殖水域紫色非硫光合细菌的分离和筛选[J].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98(3).
[4]宋关玲.生物修复技术在水体富营养化治理中的应用[J].安徽农业科学,2007(27).。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