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第二课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ppt

烧制瓷器必须同时具备三个条件:
• 一是制瓷原料必须是富含石英和绢云 母等矿物质的瓷石、瓷土或高岭土;
• 二是烧成温度须在1200℃以上; (陶器最高才1100℃左右)
• 三是在器表施有高温下烧成的釉面。 (使之形成透明或半透明的形态)
宋代五大名窑是指哪五大?
•汝﹑官﹑哥﹑ 钧﹑定
• 北宋时期《刻花人物 纹越窑青瓷壶》
宋代以后(元明清时期),我国 哪一个地方成为了制瓷业的中心?
江西景德镇
色釉瓷器 《釉里红三鱼高足瓷杯》
• 彩绘瓷器 《青花海水龙纹瓷扁瓶》
谢谢观赏
我国古代陶器的两种类型
彩陶
素陶
思考:彩陶和素陶分别 分为哪两个时期?
• 彩陶分为:仰韶文化时期和马 家窑文化时期
• 素陶分为:大汶口文化时期和 龙山文化时期
仰韶文化时期的彩陶作品 《彩陶人面鱼纹盆》
• 马家窑文化时期的彩陶作品 《彩陶舞蹈纹盆》
山东龙山文化时期的素陶作 品《胚胎高柄杯》
瓷器是从陶器的基础上发展 而来的,烧瓷技术是烧陶技术的 提高与延伸,瓷器脱胎于陶器, 它的发明是中国古代先民在烧制 白陶器和印纹硬陶器的经验中, 逐步探索出来的。
你知道吗?
"
陶 瓷 的 故 乡 。
地 表 明 了 中 国 就 是
陶 瓷 的 意 思 , 清 楚
中 国 的 意 思 , 又 有
"china"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中 的 既 有
独 特 的 意 义 。 英 文
发 明 和 发 展 更 具 有
贡 献 , 其 中 陶 瓷 的
发 展 做 出 了 卓 越 的
人 类 社 会 的 进 步 和
文 明 古 国 之 一 , 为
传统艺术的根脉

•
• •
邢窑,越窑 类银类雪,类玉类冰
瓷器
官,哥,汝,定,钧窑
•
景德镇
青花瓷,影青
•
青铜器
最早的青铜器出现于6000年前的古巴比伦两河流域。苏美尔文明时期雕有狮子形象的 大型铜刀是早期青铜器的代表。 在中国,距今5000-4000年,相当于尧舜禹传说时代。古文献上纪载当时人们已开始冶 铸青铜器。黄河、长江中下游地区的龙山时代遗址里,经考古发掘,在几十处遗址里 发现了青铜器制品。 中国的青铜器主要指4000多年前用铜锡合制的青铜器物,简称“铜器”。包括有炊器、 食器、酒器、水器、乐器、车马饰、铜镜、带钩、兵器、工具和度量衡器等。出现并 流行于4000年前再到秦汉时代,以商周器物最为精美。最初出现的是小型工具或饰物。 夏代始有青铜容器和兵器。商中期,青铜器品种已很丰富,并出现了铭文和精细的花 纹。商晚期至西周早期,是青铜器发展的鼎盛时期,器型多种多样,浑厚凝重,铭文 逐渐加长,花纹繁缛富丽。随后,青铜器胎体开始变薄,纹饰逐渐简化。春秋晚期至 战国,由于铁器的推广使用,铜制工具越来越少。
•
•
•
中国玉器经过7千年的持续发展,经过无数能工巧匠的精雕细琢,经过历代统治者和 鉴赏家的使用赏玩,经过礼学家的诠释美化,最后成为1种具有超自然力的物品,玉成 了人生不可缺少的精神寄托。在中国古代艺术宝库中,自新石器时代绵7千年经久不衰 者,是玉器;与人们生活关系最密切者,也是玉器。玉已深深地融合在中国传统文化 与礼俗之中,充当着特殊的角色,发挥着其他工艺美术品不能替代的作用,并打上了 政治的、宗教的、道德的、价值的烙印,蒙上了1层使人难以揭开的神秘面纱。
• •
•
•
龙的起源 中国龙的产生至少有6000年的历史了。在远古时代,人们常把他们所敬畏的动物、植 物和自然现象作为自己氏族的标记,他们崇拜它们,祈求得到它们的保护,这就是图 腾崇拜。龙就是一种图腾崇拜物。 有人说龙起源于鳄鱼,有人说起源于蛇,有人说起源于猪,还有人说最早的龙就是下 雨时天上的闪电。现在多数专家认为龙是以蛇为主体的图腾综合物。它有蛇的身、猪 的头、鹿的角、牛的耳、羊的须、鹰的爪、鱼的鳞。专家们的这种看法,为我们展示 了一幅远古社会的生活图景:在远古氏族社会时,以蛇为图腾的黄河流域的华夏族战 胜了其他氏族,后来华夏族又联合了其他氏族,组成了巨大的氏族部落联盟,同时吸 收了其他氏族的图腾,组合成龙图腾。 1987年在河南省淄阳发掘了一处距离今天6000多年仰韶文化早期的大墓,在男性墓主 人身边出土了一条用蚌壳堆塑的龙,这是目前我们见到的最早的龙了,人称“中华第 一龙”。在内蒙古还出土了一个玉龙,样子很漂亮,它的身体细长,弯曲成C形,龙头 很像猪。这个猪头形玉龙也有5000多年的历史了。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教学设计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设计第二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教学目的:1、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2、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深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玉在古代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重点介绍“君子比德于玉”的特殊历史意义。
教学难点:玉是珍贵的工艺品,学生不易直接接触到,教学中需要对古代的礼制作一些初步的介绍,从而了解玉的特殊历史含义。
教学过程:一、导入在生活中或者市面上,同学们经常都能见到玉,所以玉这个概念对大家来说并不陌生,在语文词汇里也有很多关于玉的词汇,比如“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玉不琢不成器”、“金玉满堂”、“金枝玉叶”、“金口玉言”、“金玉良缘”、“锦衣玉食”、“抛砖引玉”等等这些词语中,那个玉字不是代表美好的、高尚的字眼?那么玉为什么能够如此运用呢?它到底有着什么样的意义?二、新授1、玉的定义P8:是石之美者。
“美”字不止外在美,还带内在之美,给人感受之美。
玉器在人们心目中有两种不同的审美追求:一是突出玉的天然美。
如文的“大圭不琢”,圭:是古代帝王或诸侯朝聘或祭祀时所执的丁字形玉器。
它没有经过繁琐的磨制,保持着玉石本身的那种天然美。
所以有“大圭不琢,美其质也”的这种说法。
另一种是追求华丽之美。
就是将玉石经过加工磨制,使之更加华丽秀美。
2、玉的历史及其重要意义。
中国是世界上用玉最早的,有“玉石之国”的美誉。
可见玉在中国很早以前就已经诞生。
文P。
旧石器时代,是以使用打制石器为标志的人类物质文化发展阶段,玉就是旧石器时代先民们在磨制石器的过程中发现有些石头质地坚硬,色彩与光泽漂亮,让人看了有一种愉悦的感觉,然后就把这些石头区分开来,把“石之美者”称为“玉”,起先是把玉作为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后来在磨制过程中,对于玉的审美逐渐超出实用目的,使玉成为“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甚至把对于玉的审美比附于社会道德规范。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 wy

• 红山文化(北方)、大汶口文化(山东半岛)、龙山文化(山东 半岛)、良渚文化(东南沿海)
玉 器 • 良渚文化玉琮、壁——商代俏色玉雕——比德于玉——大圭不琢
• 彩陶——素陶
陶瓷器 • 千峰翠瓷—古代青瓷器
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青花、斗彩、五彩、粉彩
• 时 代 分 别 为: 西周——商——春秋——战国 • 代表作分别为:《大盂鼎》—《《后司母戊鼎》—《立鹤方壶》—
出现“雨 丝状”的 窑变斑彩 更为宋钧 窑变工艺 开创了先 河,故有 人称这种 窑变斑为 “唐钧”。
比较古代瓷盘和现代瓷盘有 什么特点?
此瓷盘口沿薄呈五曲花瓣形,质地细腻,通体施匀净莹润的青绿色 釉,是专为皇室烧制的越窑青瓷器,称“秘色器”,盛行五代时期。
瓷器艺术发展到宋代达到高峰期,普及南北各地,各有自己的独特 成就,其中最重要的有: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定窑。
玉 二:突出玉的天然材质,追求至
佩 》
大至高的朴素之美。
48
厘
它是一条长带状的玉饰,由5块玉料雕琢
米
为16节,整体以方形、椭圆形4组较大
的玉片饰为主,在之中穿插一些小件玉
片,形成富有变化的组合。作者用平雕、
透雕、线刻多种技艺,各节琢成龙、凤、
壁、环形状,可以灵活折叠。
“大圭[guī]不琢”主要是指外表朴素无 华而具有的内在美。
后 母
一对 戊
个浮 鼎
《后母戊鼎》高133cm 重832.4kg 出土于商代后期首都安阳司母 戊鼎以其巨大的体量和造型与装饰成功 体现了国家政权象征作用。
山东龙山文化
素陶
黑陶器 白陶器
构造宁《
而型乡四
成丰出羊
的富土方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器、瓷器、青铜器

是祖国文化宝库中一颗璀璨的 明珠,它以鲜明的民族特点和 制作精巧的传统工艺,成为世 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以下哪些作品属于中国古代工艺 美术的范畴?
• 国画、彩塑、玉器、染织、
• 陶瓷、纺织、珐琅、青铜器、
玉石之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 古代玉器艺术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 过程中,发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 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感到 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用以 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他们 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部分。在封建社会后期仿古思潮的影响
下,以“反朴”为目标,追仿“汉玉”
风格而生产的各式玉器,被称为仿古玉,
这种玉器始于宋而盛于明清,有着自己
特殊的美学价值,也是古代玉器的组成
部分。
中国古代讲求碧玉无瑕,而
天然的玉很难做到没有瑕疵,无 瑕的美玉通常是加工的结果。因 才施艺、剜脏去绺(liu3)是玉 石加工的原则,同时也体现在经 过精心琢磨的玉器的别具匠心上。
仰韶文化时期彩陶
马家窑文化彩陶
彩陶充分展现了在实用基础上 简单朴素的美感,。其纹饰更是体 现了原始先民对多样统一,对比与 和谐,节奏与韵律等形式美的高度 概括。
彩陶在造型、纹饰、色彩三方面的特点:
造型:以常用生活器皿为主,实用多样,具 有美感。
纹饰:以表现渔猎生活及常见事物的抽象 几何纹为主,简洁,流畅。
将天然的玉石加工成无暇的美玉就需要“剜脏去绺”、 “因材施艺”,而“巧色”与“俏色”是指合理利用玉 石的天然色泽展现玉材之美。
孔子说:“君子比德如玉焉”,说明玉器在 中国人的心目中有着什么样的地位?
礼记上说:“君子无故玉不离身” 古代中国以玉来比喻人的美好品德和高尚人格, 所以古人以佩玉为尚。
传统艺术的根脉 1玉石之分

传统艺术的根脉1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教学目的:
通过古代石器、玉器的发展,了解人类审美意识的萌生与发展。
了解玉器的丰富内涵和对中国文化的长远影响,由此对工艺美术获得初步了解。
教学重点:
玉器的发展历史和丰富内涵
教学难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你了解玉哪方面的故事?指名说说
二、新授
板书问题:引导学生去读课文
以玉组词玉分几种,玉器制作有几种审美追求?
为什么说“君子比德于玉”?新石器时代有哪些玉器文化?选择一玉器实行鉴赏练习学生细读,交流讨论。
反馈:结合图例引导学生说说答案,阐述“言念君子,温其如玉”、“君子无故,玉不去身”等含义,重点讲授“君子比德于玉”
实行鉴赏练习,说说艺术风格和喜欢的原因。
三、总结:中国传统玉工艺历史悠久,品种浩瀚,成就卓越,有丰富的历史文化内涵,以玉的质地来比喻人的美德是我国特有的文化现象,使本来就精美的玉器更增添了深层次的审美意蕴。
四、作业:选一图实行鉴赏练习。
传统艺术的根脉 (1)

钺是代表着最高杀伐之权的武器,其墓 主人可能是军事领袖。古代文献记载, 壁用以礼天,琮用以祀地。
兽 面 纹 玉 琮
玉 龙 凤 纹 柄 形 器 西 周
良 渚 玉 器
传统艺术的根脉
——玉器、陶瓷 和青铜器艺术
玉石之分_____ 代玉器艺术
西 汉 玉 辟 邪
古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 的过程中,发现有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石材质地坚韧, 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泽,让人看了 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开来, 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理器, 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分出来是人 类审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在新石器时代晚期,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 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东南 沿海的良渚文化,把中国古代玉器艺术推 上第一个高峰期时期。
红 山 文 化
红北 山方 文地 化区 的
大 汶 口 文 化
龙山文化
良渚文化玉琮、壁
标志着治玉工艺与后器工艺开始分离
良渚文化为中国新石器文化遗址之一,分布地点在长江下游的太湖地区,其中心 在浙江省良渚。该文化遗址最大特色是所出土的玉器。其中最重要的是代表贵族 特殊身份的玉琮、玉璧和玉钺。
中国古玉器的文化内涵不仅包括设计艺术、碾琢 工艺、文字记载等,而且还包括古玉器的丰富的 价值、礼仪功能。宗教功能、经济价值和装饰功 能。
中国玉器的分类
中国古玉器大致可分为礼乐器、仪仗器、 丧葬器、佩饰、工具、生活用器、陈设器、 杂器等八大类。在这几类玉器中,除了玉 礼器几千年来品种变化不大外,其他几类 都随时代的不同而发生了品种的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宋代玉器
宋代文化艺术高度繁荣,玉雕艺术得以 迅速发展。宋徽宗喜爱艺术,尤爱古玉, 因徽宗的倡导,玉业得以复兴。此时出土 古玉增多,汉魏的青铜石刻玉器大量出土, 研究金石学成为风气,金石学图录中包含 玉器,搜集古玉成风气,仿古玉开始大量 出现。玉器在市场流通成通俗用品,累积 这些因素,刺激宋代玉器发展,影响宋代 玉器风格。仿古玉是一大类,仿汉前的玉 雕,又不全仿,在某些地方有变化。在仿 玉杯的兽吞式柄,兽面结构比汉代复杂, 雕琢更为繁杂,有画蛇添足的遗憾,不像 汉玉简炼明快。宋代传世玉很多出土玉器 极少,要鉴别不易
西周玉器
《诗》云:“言念君子,温如其玉。”
用玉的刚劲比喻人的“智” 用玉的棱不伤人比喻人的“义” 用玉的内在纹理比喻人的“信” 用玉的瑕不掩瑜比喻人的“忠”
春秋战国玉器
各诸侯国竞相碾治,精益求精。这时的玉器 以礼器为多,其尤以环壁类居多,而琼、圭减少, 说明礼玉逐步向佩饰玉转化。所以佩饰类玉的数量 增多。从造型看,佩饰玉中的环壁、珑,形式都在 变,壁,有实心透雕的形式出现,咙、冲牙等形式 也为过去所未见。同时出现玉带钩、玉印、玉玺等。 并有玛璃、绿松石,水晶的串珠。总之此时玉器器 形和青铜器一样,由笨重型转向细巧型。花纹也由 粗旷而变为纤细,粗厚的饕餮餐纹不见了,多为细 致的蟠螭嫡纹、云雷纹、蕉叶纹。而玉壁的花纹为 谷纹、蚕纹、蒲纹。
春秋战国玉器
青玉虎形佩 春秋
青玉人首蛇身饰 春秋
春秋战国玉器
玉镂雕双凤式璜 战国
玉镂雕双龙首佩 战国晚期
春秋战国玉器
春秋战国玉器
玉多节佩是曾侯乙墓玉器中 最精彩的一件,已定为国宝级文 物。此玉佩以五块大小形状不同 的和阗玉子分别量料设计,均加 镂空碾琢,主图案为龙纹、夔龙 纹,以涡纹、鸟纹、兽面纹、卧 蚕纹、弦纹、云纹、绳索纹辅之。 碾琢精致,较春秋时玉艺流畅洒 脱、明朗大方。此佩可根据需要 拆成五件各成一器,折迭保存, 甚为方便,亦可再加长数节。这 种将零件组成一器的作法似乎也 始于此期,可称小玉大作。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第一个高峰
新石器时代晚期
北方地区 红山文化 山东半岛 大汶口文化成,表面光 滑,晶莹明 亮,极具神 韵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龙
红山文化 玉鸽
红山文化
猪龙玉雕
红山文化
玉人
红山文化
大汶口文化
良渚文化
元代玉器 元代玉器雕琢友粗琢和细磨两种。粗琢的器物粗犷,
刀法浑厚,颇具古风,有北方民族豪放性格之遗韵。 细磨之器物,精细得出神入化。元代玉器除注重形体 纹饰外,还考虑颜色搭配,在纹饰的技巧上,开始利 用棕黄色玉皮,加工成巧作器物,这是当时为增加玉 器美观,有意识设计的新品种。
明代玉器
明代玉器从时间上演变可分为早晚两期。 从使用等级上可分为宫廷玉和民间玉。 明代早期玉器造型、纹饰及碾琢的特点, 延续元代玉器风格。明早期玉雕以实用 器物为主,圆雕人物、动物,陈设玉较 少。 宫廷玉玉材均属上品,玉器皿不施花纹, 光素纯洁,展现玉材之美。民间玉器在 材料选择上无法与宫廷相比,只能在琢 制技艺上下工夫。 明代玉器造型粗犷浑厚,器形胎体较厚, 雕琢豪放,转角边缘欠火缺工,古玩鉴 赏家用「粗、大、明」概括明代玉雕的 造型特色。在壶与杯上尤为明显。
史前玉器 玉文化的起源
玉器的产生与人类生产、生活密切相关
史前玉刀
良渚玉斧
史前玉器 玉文化的起源
璧 用 以 礼 天
良渚玉琮
史前玉器 玉文化的起源
琮 用 以 祀 地
良渚玉琮
史前玉器 玉文化的起源
良渚玉钺
史前玉器 玉文化的起源
殷商玉器
此时期玉器的种类极多, 从礼器到武器、生活用具。 此时的玉器造型艺术,有高 度的写实性;又有丰富的想 象力。雕刻以「双钩线纹」 为主。他的特点是运用双线 并列的阴刻线条,有意识的 形成一条阳线,呈现在两条 阴线中间以使阴阳线互衬同 时发挥出钢劲有力的作用, 把整个图案勾画得曲尽奇妙。
玉多节佩 通长48.5厘米,最宽8.5厘米
秦汉玉器
艺术风格上趋向雄浑豪放。汉玉隐起处常 用细如毫发的阴线雕饰,有如古画上的游丝 描一般刚劲有力,以弥补其立体感不强的弱 点。这是汉玉技法上的一个特点,对后世玉 器有着深刻影响。
a.西域通道畅通,玉料来源增多。 b. 视为养生、殓葬尸体防腐之物。
汉代玉器
良渚文化
良渚文化 玉璧
良渚文化 玉钺
商 代 俏 色 玉 雕
玉凤
玉的分类(从矿物学分类)
键状硅酸盐的角闪石组——软玉 单键状硅酸盐碱性单斜辉石——硬玉
玉的特殊角色
1) 社会政治 2)文化
a. 东汉许慎《说文解字》:“玉,石之美有五德者”,这是 封建社会的文人对玉的特征和内涵的典型概括。 b. 古典小说《红楼梦》是一个有关玉石的传说。 c. 汉字中有关玉的字语
殷商玉器
a. 加工工具由石跎机发展到青铜跎机 b. 由彩石玉向真玉过渡 c. 由象征权力、神权逐步赋予玉以德行化、人 格化的内涵。 d. 造型:
①夸张局部,不求形似,突出神韵,象征主义手法。 ②崇尚自然,追求真实的写实手法。
西周玉器
此时代玉器政治 含义大于美术价值。 周礼的颁布,赋予玉 德的理想和内涵 , 脱离了殷商玉器的发 展,促进了礼仪玉器 的发展,并开辟了玉 道德化、宗教化、政 治化的新时代。此时 除了继承殷商的双线 勾勒技艺,并独创一 面坡粗线或细阴镂刻 的琢玉技艺。西周玉 器没有殷商玉器活泼, 显得拘谨过于规矩, 缺少灵气。
金缕玉衣
汉代玉器
四灵纹腾 东汉
魏晋南北朝玉器
此时出土玉器不多,所见出土玉 器大多有汉代玉雕遗韵。若有创 新也只有玉杯、玉盏。琢玉工艺 较为简炼。
隋唐五代玉器
隋唐五代玉器风格前后波涛,互有连 贯。唐是主体,隋和五代是前奏和余 韵。 隋代玉器出土不多,唐代艺术豪迈、 开朗、饱满,脱胎于汉代形式,又摆 脱古风束缚,展现更新颖的艺术风格。 唐代玉雕从纹饰上有生动的龙纹玉器; 用途上有器皿玉器;造型上有生玉器。 以龙纹为代表的唐代玉器,纹饰风格 擅用较密集的阴线装饰细部,这和当 时绘画中的线描手法一致。唐代器皿 玉器多为杯,个别为盒器形多成椭圆 形,脱胎于汉魏时的漆耳杯,部分器 皿平底无足;少数器皿有规整圆润的 矮圈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