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艺术的根脉-----
高中美术鉴赏要点整理解析

第一课学些美术鉴赏知识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绘画、雕塑、工艺美术和建筑艺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第一幅:《放牧》艺术形式:雕刻岩画:岩石,这自然界的基本要素,从远古时代起,它就不断地被人类使用着,作为劳动工具,作为日常用品,也所为生的和死的住所。
岩石,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画布,先民们在岩石上刻划和涂绘,来描绘人类的自身生活, 以及他们的想象和愿望,这就是岩画。
年代:古代。
内容:对动物的各种基本形状和人手掌的描写,表达出当时人类的生活方式。
第二幅:《宴乐采桑狩猎交战纹壶》作品描绘了宴请宾客、歌舞声乐、采桑、狩猎、交战(水战、陆战)等场景第三幅:《人物驭龙帛图》(提问三个问题:a你从画面中看到了什么?(气宇轩昂的男子、龙舟、鹭鸟、鱼、华盖)b构图上有何特点?(饱满)c根据男子的动作猜测他想做什么?(手中持一缰绳,牵引着龙,可能是驾龙升天成仙。
)d 该帛画用什么造型手法?(主要是单线勾描,仅在局部渲染或施色。
)第四幅:《奔马》介绍该作品的历史背景、构图用笔特点。
简单介绍“六法”理论(中国古代品评美术作品的标准和重要原则)气韵生动是指气质,作品的精神内涵 (作品和作品的形象有生动的气度、具有生命力。
)应物象形是指形象(指描绘的形象要形似)骨法用笔是指用笔(指用笔力度)随类赋彩是指色彩 (指色彩要与所画的物象相似。
对色彩感觉稍作介绍。
)经营位置是指构图(作品要注意构图,作品中各物件的安排要合理美观)传移摹写是指临摹(临摹即可学习基本功,也可作为流传作品的手段。
结合唐高祖临死前要求《兰亭序》作为陪葬说明。
)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艺术第一部分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板书:玉可分为硬玉和软玉两大类;新石器时代的玉器文化有:红山文化、良渚文化、大汶口文化、龙山文化;旧石器(打制)-“石之美者”-装饰或祭祀(实用)。
红山文化,玉龙玉猪新石器(磨制钻孔)材质和器形的发展--财富、权威和精神的象征超过实用。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

(人教版)美术鉴赏教材7、时代风采——现代中国画与油画教学目标1.了解现代山水画对传统山水画艺术的继承和发展,了解中国油画的发展情况。
2.了解现代山水画的艺术风貌及作品中体现的时代感情,了解著名油画的作品的内容与形式。
3.了解公共环境中大型绘画作品为适应现代生活环境而在艺术表现形式上所进行的探索。
重点:1.通过作品的比较,分析当代部分代表性山水画家的不同风格特色,在哪些方面表现出艺术上的首创性。
2.简要介绍油画发展史。
难点:1.讲解现代山水画在题材内容、绘画样式、意境的追求、表现手法上有哪些明显的变化。
理解艺术形式与时代生活环境的关系。
2(重要油画作者与作品的介绍。
教具资料:多媒体设备图片教学过程与内容一、导入:教师提问:传统山水画艺术有什么特点,学生回答。
二、新课那么现代山水画有什么特点呢,1(感知作品仔细观察李可染《无限江山入画图》、《鲁迅故乡绍兴城》、《麦森教堂》三幅作品。
引导学生仔细观察作品。
让学生对作品形成初步的印象。
教师小结:画家探索融会中西方艺术精神,推动中国画创新。
他以“可贵者胆,所要者魂”为座右铭,写生于大江南北,立足生活,借鉴传统,使古老的山水画获得新的生命。
他的山水、人物和牛等作品画风深厚凝重,博大沉雄,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和艺术个性,突破了传统山水画的创作程式,成为中国画史上重要的里程碑。
2(出示黄宾虹作品讨论自学:提供背景资料黄宾虹的山水画创作道路,经历了师古人、师造化和融化古人造化形成独创风格三个阶段。
在师古人方面,他师长舍短,合众长为己有。
他从明人入手,直追北宋,而以元人为归。
黄宾虹师造化,以黄山为基点,向周围扩展,一生旅行纪游画稿当以万计。
他游历山川,注意景物变化,风格浑厚华滋,是黄宾虹山水画的基本特点。
从笔墨上看,属于繁体的“黑、密、厚、重”,即积笔墨数十重,层层深厚,是他的山水画最显著的特点,也有简洁疏朗仅以墨线勾勒,或稍加淡墨渲染的减笔,即疏体。
前者实中见空灵,后者虚中见雄逸。
埋下“兴趣”的种子,激发学习的热情

美 的心灵 , 提高学生对 美的感受 、 鉴赏 、 表达和创造能力 , 培养学生
对真 、 善、 美 的追求 。 教师在教学中的表率作用 , 有着特殊的德育作 体育又是一种趣味性的娱 乐活动。 在教学 中认 真组织游戏 , 让 用 。 教师 的思想 、 感情 、 言语 、 行动 , 时时处处起着耳濡 目染 、 潜移默 学生 充分发挥其聪 明才智 、 各种活动能力及 其性格特 点。在活 动
就 能在作 品中找 到感觉 , 也就不难理解这件作 品中暖色调 容感兴趣 , 一些 内容不感兴趣 。比如 , 对现代艺术 可能比古典 艺术 种体验 , 感兴趣 , 对设计 可能比绘 画感兴趣 。只有埋下“ 兴趣 ” 的种子 , 才能 运用 的恰 当性 。 学生在欣赏过程 中, 教师运用启发性的手段引导学
参考文献 :
尹少淳. 美术教育: 理想与现 实中的徜徉. 高等教育 出版社 , 2 0 0 5 —
给人 的感觉是温 暖的, 似乎 与画面需要 的气氛不符 。但是 , 如果激
( 作 者单 位
常 州市 武进 三 河 口高级 中学 )
竞赛活动是公平 的竞争 , 有规则和裁判的制约 , 为 了取胜和获得好 的情操 。 教学中以形 象美 、 姿态美 、 艺术美 、 韵律美和心灵美等为素 的成绩 , 就必须 自觉遵守 , 控制 自己的行 为和动作 。这就培养 了学 材 , 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 使他们懂得什么是美 的动作 、 美的仪表 、
就会 希望重 复这种体验 , 期盼下一次的美 术学 习活动 , 所 以一个美 得多。 高 中美术选修工艺课教学中 , 有些课程涉及的工具 材料 比较
术教 师应该尽 可能让学生获得愉快和积极的情感体验。 如, 中国美 难准备 , 教师可 以根据现有的材料 发挥想象 , 使工艺课更贴近学生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玉石文化》

高中美术教学设计—《玉石文化》(一)教材分析本课是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第一讲,《玉石之分——古代玉石艺术》。
玉器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它不但具有艺术的审美价值,同时,具有一个民族精神内涵和寄托。
本课通过对玉石的历史介绍,使学生对玉石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玉石的赏鉴和玉石文化的浓厚兴趣,提高其审美水平和丰富其文化素养,增强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掌握玉器鉴赏的一般方法,了解玉器的历史,理清“玉文化”在历史上所包含的内容的脉络,从而对古代玉石艺术做一个较全面的了解。
2、过程与方法课前学生收集资料,做到初步了解玉石的常识;课堂上通过简短的活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玉器的艺术和历史文化内涵的探索;实物展示和多媒体教学充分体现美术的学科特色;使用分组教学,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竞赛激趣,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的主动性。
提出课后知识拓展,有利于知识的实践和内化为自身的一种素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对玉石精品的欣赏中,使学生得到美的熏陶。
在轻松愉快的学习活动中,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玉石艺术的历史,知晓古代的“君子比德于玉”和民间的吉祥文化,从而以“扬弃”的态度继承和发扬我国古代文化传统,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难点和教学重点玉器是珍贵工艺品,学生平时不易直接接触到。
而玉器艺术最繁荣的时期,距离现在年代很远,学生不了解当时的社会观念和生活环境,难于理解玉器在当时社会中的特殊地位和具体的应用。
教学中对作为工艺品的玉器本身审美的品鉴和对古代社会的礼制、民俗做一些初步的介绍,使学生理解“君子比德于玉”的独特的人文精神内涵。
(四)教学方式通过模拟“鉴宝节目”方式和实物的展示,以激发学生对玉石品鉴的兴趣。
使用多媒体使学生对古代著名玉器的鉴赏做一较深入的体会,在视频欣赏中初步了解品鉴玉器的方法以及玉器的审美价值。
中国传统文化之玉器文化ppt课件

杜岭方鼎
杜岭方鼎 中国商代中 期的青铜器。1974年于 河南省郑州杜岭张寨前 街出土。共两件。一件 高1米,重86.4千克, 方形,深腹,双耳四足 ,腹上部饰兽面纹,两 侧及下部饰乳丁纹,形 体质朴庄重 ,现藏于 中国历史博物馆。
比较两鼎之间的整体比例关系,以及耳、足等部分造型有改进
一、因料施艺 二、剜脏去绺 三、化瑕为瑜 四、废料巧用 五、俏色巧用
一、浮雕 二、透雕 三、圆雕 四、内雕 五、螺纹
ppt课件
26
伊势和巧用
ppt课件
27
• 俏色玉是玉雕 艺术宝库中技 艺最为精湛, 艺术价值最高 的品种之一。 成于乾隆三十 八年的“相荫 仕女”玉雕, 更是俏色玉中 的佼佼者。
龙虎尊
商器。原器一九五七年出土 于安徽阜南县。器高五十点 五厘米,口径四十四点九厘 米,重约二十公斤,是一件 具有喇叭形口沿,宽折肩、 深腹、圈足,体形较高大的 盛酒器。龙虎尊的肩部饰以 三条蜿蜒向前的龙,龙头突 出肩外。腹部纹饰为一个虎 头两个虎身,虎口之下有一 人形,人头衔于虎口之中。 虎身下方以扉棱为界,饰两 夔龙相对组成的兽面。圈足 上部有弦纹,并开有十字形 镂孔。
• 元代玉器 :技艺加强,融合少数民族风格。
渎pp山t课大件 玉海
13
明代:世俗化成为主流;玉器皿成就突出。玉带 发展到顶峰。 还有像生玉、陈设玉,以及坠饰、
串饰、簪等。
清代:颠峰时期。玉器皿、陈设玉最为显著。出 现一批生活化的作品。乾隆时期,玉料充足,技
艺成熟,出现了以玉山子为代表的大型玉雕作品。 清代玉材以新疆与为主,常见的有青玉、白玉, 在清后期,翡翠由于乾隆皇帝和慈禧太后极力推 崇,上升到玉料的最高地位,被誉为玉石之王。
人教版高中美术鉴赏教案(3)

教学目的:1、了解一下美术鉴赏的对象、范围。
....2、了解欣赏的基本方法。
使学生了解美术鉴赏的基本方法,并能初步应用该....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3、调动学生参与欣赏的积极性,培养学生对美术的兴趣。
.....教学重点:介绍鉴赏方法,特别强调美术评论的非唯一性特点是本课的重点。
....教学难点:本课为全册的引言,故设法消除学生的枯燥、乏味感,引导学生用鉴赏方法进......行鉴赏练习。
教学过程:一、导入提问:1、鉴赏=欣赏?(引导学生看书) 2、美术=艺术?讲解:1、假设有这么两个人评价同一幅作品:甲说:“这幅作品我不懂得欣赏”。
乙说:“这幅美术作品我鉴赏不了”。
这两句话和这两个人的身份有什么实质性上的区别?(甲外行,乙具备这一专业知识。
“欣赏”强调一个“赏”,表示看,可以是走马观花似的;“鉴赏”则强调一个“鉴”字,有鉴别之意,要对美术作品和美术形式进行评价。
)2、美术、艺术:源于古罗马拉丁文“art”,都指自然造化的人工艺术,即通过手工制作的一种艺术。
包括文学、音乐和戏剧等等。
之后中国文艺界、教育界才把“美术”和“艺术” 这两个概念区分开来。
艺术包含美术,美术只是艺术的一个门类,艺术还包括音乐、戏曲、影视、文学、杂技等。
二、新授有人说:美术姓美,也有人认为美术姓术。
这其中的争论也历来为教育专家所关注,从美术的符号语言来说,他是姓术,因为他是运用点、线、面、色彩来表述的一门学科。
从鉴赏的角度来分析,美术应该姓美,因为美术形象的本身就是通过美术家或作者经过提炼加工的生活原型,这些形象是通过审美的提炼加工成具有美感的形象。
(让同学们说说哪种说法比较正确引出美术的真正定义) 1、美术的定义:美术是以物质材料为媒介,塑造可观的静止的,占据一定平面或立体空间的艺术形象的艺术。
表现作者思想感情的一种社会意识形态。
2、美术的范畴:美术通常指建筑、雕塑、绘画和工艺美术等。
在中国还包括书法和篆刻。
.............a、建筑艺术:是以建筑的工程技术为基础的一种造型艺术。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中美术欣赏课教学设计1一、教材分析:本课题选自人教版普通高中美术鉴赏第二课《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艺术》。
陶瓷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中的一个精髓部分,本课通过对陶器的产生、发展及古代瓷器的介绍,使学生对陶瓷的艺术价值和文化积淀有了初步的认识,同时激发学生对陶瓷的赏鉴和陶瓷文化产生浓厚的兴趣。
二、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原始社会陶器的产生及艺术成;了解中国古代瓷器的艺术成就。
2.体会从造型与装饰的结合方面,欣赏工艺美术作品。
3.让学生初步了解祖国传统的陶瓷艺术的历史,增强民族自豪感。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各种活动环节,进行学习探究,了解陶瓷的发展史,以及不同时期陶瓷的制造工艺和主要艺术特点。
教学难点:了解陶瓷装饰纹样、图案的含义。
动手制作一个有特色的陶器作品。
四、设计思想:在新课程标准探究性、实践性、体验性等原则的指导下,这节课通过模拟“陶瓷艺术博览会”实物展示,激发学生对陶瓷品鉴的兴趣;通过多媒体的'播放,让学生对古代陶瓷艺术品的鉴赏能力有所提高;通过视频学习,了解陶瓷的制作流程,看教材自学、分组讨论,探究实践等多元学习方式的运用,发展和提升学生自主性、合作性、探究性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五、教学准备:1.学生课前搜集一些有关陶瓷的知识,(如果有条件)准备一两件陶瓷工艺品。
准备一些陶土、塑料刮刀或竹片、塑料袋、水粉颜料等。
2.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具有代表性的陶瓷艺术品四件。
六、教学过程:本课教学流程安排: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欣赏分析,尝试探索。
——表演体验,主动探究。
——巩固知识,拓展探究——制作练习,实践探究——展示作品,汇报交流。
——课后拓展(一)创设情景,活动导入。
设置环境:教师在黑板上板书“陶瓷艺术博览会”,并在教室一角布置一个小展区,在展区中布置好师生带来的陶瓷艺术品。
1.教师导语:同学们!今天,我们搞一个“陶瓷艺术博览会”活动,首先请大家来鉴赏这些生活中常见的陶瓷艺术品。
4青铜器

西周 《折觥(gōng) 》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春秋战国时期,奴隶制度趋于瓦解,青铜工艺在造型
和装饰也开始摆脱神秘宗教气息向清新活泼的风格发展, 变得奇巧富丽。 欣赏《 立鹤方壶》,是一种盛酒器,器形高大(高117厘米), 壮丽精美,顶盖上立一展翅欲 飞的鹤,它那要向远方飞翔 的神态,与商、周以来青铜器的庄重、威严的风格截然不 同。承托壶身的兽和壶体上的所有向上援攀的龙兽,相互 印和,给人一种轻盈, 移动的感觉。
《镶嵌图案纹壶》
处于封建社会的开端,新的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使其风格 产生变革,新的工艺如:鎏金、镶嵌等开始流行。
八、著名青铜器
最大的青铜容器——司母戊方鼎,河南安阳出土 最大的编钟——曾侯乙编钟,湖北随州出土 最早的“冰箱”——曾侯乙冰鉴,湖北随州出土 最大的方尊——四羊方尊,湖南宁乡出土 最大的青铜器车马具——秦始皇陵铜车马,陕西
《司母戊大方鼎》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司母戊大方鼎》
铭文
二、青铜器发展简史
铭文
作为国家重器,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 文(铭文:每逢国家发生重大事件均刻铭文于器 壁以垂昭后世)于鼎壁,属国宝。
一种器物中包含如此重要的社会,政治和宗教的 意义,在世界各民族艺术 中是少见的。此时的青 铜器不仅是实用品,更是一种王权意识的象征。
(二)几何纹
①线纹 ②绳纹 ③蟠螭纹
(三)人物活动纹
多反映宴乐、舞蹈、狩猎、水陆攻战等礼制生活情景
六、青铜器的造型及纹样
时间
代表作品
艺术(纹样、造型)特色
早商 《饕餮纹鼎》 商代
殷商 《龙虎尊》
西周 《鸟纹卣》
薄胎、造型规整、纹饰简单、单层印纹、多为腹上部一 条装饰带、纹样主要为饕餮纹、结构松散、不表现立 体效果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盂鼎为西周时代圆鼎的典型 样式,两耳外张,腹部饱满, 形成和谐富于力度的轮廓线。
大盂鼎的长篇铭文为周王对贵 族盂的册命,有重要的历史价 值和书法ຫໍສະໝຸດ 值。四羊方尊龙虎尊
<<立鹤方壶>> 或 《莲鹤方壶》
中国古代玉器艺术的高峰时期
北方地区的红山文化,山东半岛的大汶口文
化、龙山文化,东南沿海的良渚文化。 贵族身份的代表-----玉琮、玉璧和玉钺。 璧用于礼天,琮用于祀地,璧圆形有孔,琮 制作精细严谨,外方内圆的造型。层次富于 变化,
比德于玉
东周到两汉时期,人们把对于玉的审美,比
传统艺术的根脉----玉器、陶瓷和青铜器意思
玉石之分---------古代玉器艺术
把玉从各种石头中区分出来是人类审 美认识的重要发展
旧石器时代的先民在制作石器的过程中,发
现有些石材质地坚韧,具有美丽的色彩与光 泽,让人看了感到愉悦,便将其珍重地区别 开来,用以制作装饰品或祭祀神灵的礼器, 他们将这类石材称作“玉”。 、
哥窑
汝窑
官窑
夏铸九鼎-----商周青铜器艺术
传说夏代建国之初,九州之牧进贡了铜材,
于是铸成九个鼎,上刻百物图像,使人民看 了知道趋吉避凶。九鼎从此成为国家政权的 象征物。 与鼎有关的成语“一言九鼎、问鼎中原、三 足鼎立”
一言九鼎
战国时,秦国的军队团团包围了赵国的都城邯郸,形势十分危急,赵国 国君孝成王派平原君到楚国去求援。平原打算带领20名门客前去完成这 项使命,已挑了十九名,尚少一个定不下来。这时,毛遂自告奋勇提出 要去,平原君半信半疑,勉强带着他一起前往楚国。 平原君到了楚国后,立即与楚王谈及“援赵”之事,谈了半天也毫 无结果。这时,毛遂对楚王说:“我们今天来请您派援兵,你一言不发, 可您别忘了,楚国虽然兵多地大,却连连吃败仗,连国都也丢掉了,依 我看,楚国比赵国更需要联合起来抗秦呀!”毛遂的一席话说得楚王口 服心服,立即答应出兵援赵。 平原君回到赵国后感慨地说:“毛先生一至楚,而使赵重于九鼎大 吕。”(九鼎大吕:钟名,与鼎同为古代国家的宝器。) “一言九鼎”和“毛遂自荐”出自同一个典故。平原君夸奖毛遂 “一言九鼎”的本意是烘托出他的口才好,演变到现在就成了信守诺言 了!
问鼎中原
春秋时楚庄王北伐,并向周天子的使者询问九鼎的重量,大
有夺取周朝天下之势。 公元前606年,楚庄王熊旅借伐陆浑之 戎(今河南嵩县东北)之机,把楚国大军开至东周 的首府洛阳南 郊,举行盛大的阅兵仪式。即位不久的周定王忐忑不安,派善 于应对的王孙满去慰劳。庄王见了王孙满,劈头就问道:“周天 子的鼎有多大?有多重?”言外之意,要与周天子比权量力。王 孙满委婉地说:“一个国家的兴亡在德义的有无,不在乎鼎的大 小轻重。”庄王见王孙满拿话挡他,就直接说道:“你不要自持 有九鼎,楚国折下戟钩的锋刃,足以铸成九鼎。”面对雄视北 方的庄王,善辩的王孙满先绕开庄王的话锋,大谈九鼎制作的 年代和传承的经过,最后才说:“周室虽然衰微,但是天命未改. 宝鼎的轻重,还不能过问啊。”庄王不再强求,挥师伐郑,以问 郑背叛楚国投靠晋国之罪。“问鼎中原”这个典故,就是这样 得来的。
泥土的生命-----古代陶器与瓷器
中国最早的原始陶器距今在万年以上,处于
从旧石器时代向新石器时代的过渡时期。 西安半坡遗址的仰韶文化和甘肃地区的马家 窑文化是古代彩陶艺术的代表。
千峰翠色------古代青瓷器
瓷器的烧制是中国人对世界文明的又一重大
贡献 原始青瓷出现在商代,东汉时期烧制成功真 正意义上的青瓷器 宋代是瓷器艺术发展的高峰时期,其中最重 要的是汝窑、官窑、哥窑、钧窑和定窑。 青花瓷是以氧化钴为原料在胚胎上绘成图像, 施加透明釉后,在约1300度高温下以还原焰 烧成的釉下彩瓷器
附于社会道德规范,提出“君子比德于玉” 的说法。 玉的材质温和柔润有光泽,与儒家学说核心 的仁可以相比。对于贵族人物的最高赞誉就 是 “言念君子,温其如玉”。由于对玉的审 美而引申出的这一审美范畴对中国后来的文 学艺术有很深远的影响。
战国时期发生的完璧归赵的故事 间接地反映了当时人们对于上等 玉器的珍视程度,人们常说的 “价值连城”这个词汇就是这样 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