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二液阻特性试验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实验分析
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是一种工程实践中较为常见的双作用活塞缸。图1所示为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三维装配图,结合图1所示的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装配图分析其结构组成及工作原理。
图1 HSGL型单杆双作用活塞缸的三维装配图
(4)泵与吸排管系接妥。
实验总结
1.齿轮泵的拆装注意事项:
(1)掌握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和结构后再实施拆装。拆装时对应图纸拆卸。
(2)尽可能地将拆装下来的零件按拆装顺序摆放,以防弄乱和丢失。
2.实验室实验中齿轮泵拆装不同于虚拟实验的地方如下:
(1)实际拆装中要注意液压元件的防止污染。液压元件一旦被污染,将会带来一系列故障隐患。零件污染后,应用煤油清洗或绸子擦拭,切勿用棉纱擦拭。
实验总结
在实验过程中,注意结合缸体组件(缸筒、端盖等)、活塞组件(活塞、活塞杆等)、密封装置、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五部分的结构来分析液压缸的工作原理,并重点注意观察缓冲装置和排气装置的位置和原理。
在实验报告中对以下问题进行分析:
1.液压缸的基本组成包括哪些组件?
2.缓冲装置的作用是什么?
齿轮泵的拆装实验
你可以根据下列步骤学习本实验,也可以下载实验要求进行学习。
实验描述
通过齿轮泵结构拆装实验,了解外啮合齿轮泵的结构,增强对液压元件的感性认识,并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建立空间的概念。
实验目标
(1)正确选取拆装工具;
(2)齿轮泵主要零件分析;
(3)掌握齿轮泵的拆卸步骤;
(4)掌握齿轮泵的组装步骤。
实验分析
四、实验数据
1、调节溢流阀时、可看到压力表指针能在0~0.4Mpa上波动。
液压与气动实验室实验指导书(5)

实 验 次 数
设定参数
p
待测参数 q
( L / min)
P 电
(kW )
计算结果 n (r/min)
(MPa)
η pv
η pm
ηp
Pi
( kW )
Po
( kW )
五、实验结果分析及思考题 1、根据测试数据和计算数据,在实验报告中画出以下特征曲线。 1) p —q 曲线; 3) p —η 总 曲线; 2) p —η pv 曲线; 4) p — Pi 曲线。
1、液压系统原理图如图 1-1 所示。
图 1-1 液阻特性实验液压系统原理图 1-电动机 2-液压泵 3-溢流阀 4-节流阀1 5、8、9-压力表 7-二位三通电磁换向阀 10-流量传感器 11-节流阀 212-温度计
2、实验步骤 (1)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
1)启动计算机,进入薄壁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薄壁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2)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1)启动计算机,进入细长小孔液阻特性实验; 2)按油路图将被测试件细长小孔及控制件接好,启动电机,,全松溢流阀 3,按下 供压按钮,关闭节流阀 4,调节溢流阀 3 至系统工作压力 6.3MPa; 3)调节节流阀 4,使泵出口压力表显示值 6 MPa (由被测元件液阻特性决定); 4)以自己的学号填写【测试数据文件】名和【实验报告 HTML 文件存储】名; 5)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测试数据】 ,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的编辑 框内,填写【测试次数】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全松节流阀 11,观 察显示区流量(L/min)最大值。 6)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流量测量点最小值附 近; 7)在【测试数据操作】栏内点击【数据记录】键,测试数据记录在【实验数据表】 中; 8)调节节流阀 11,同时观察显示区流量(L/min)值,使其在下一个流量测量点附 近,重复操作 6) ,直至测试完成。 9)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结果表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 内【项目运行】 。 10)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实验曲线显示】 ,点击【实验项目选择】栏内 【项目运行】 。 11)在【实验项目选择】栏内选择【输出实验报告(HTML 格式) 】 ,点击【实验 项目选择】栏内【项目运行】 。 12)拷贝计算机中实验记录文件。
液压_气动_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理解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及组成。
2. 掌握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和性能。
3. 熟悉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安装、调试与维护方法。
4. 提高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内容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三、实验原理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液压与气动系统是利用流体(液体或气体)的压力能来传递动力、实现机械运动和控制的系统。
液压系统以液体为工作介质,气动系统以气体为工作介质。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液压元件主要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液压阀、液压油管等;气动元件主要包括:气源、气缸、气动阀、气动管等。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主要包括:液压系统实验、气动系统实验、液压与气动复合系统实验。
四、实验器材1. 液压与气动实验台2. 液压与气动元件3. 量具(压力表、流量计等)4. 连接管路5. 电源6. 控制开关五、实验步骤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实验(1)观察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2)分析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3)对比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1)观察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了解其工作原理;(2)进行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测试,如压力、流量、流量系数等;(3)分析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特点。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1)根据实验要求,设计液压与气动系统;(2)安装、调试液压与气动系统;(3)观察系统运行情况,记录实验数据;(4)分析实验结果,总结液压与气动系统的性能。
六、实验数据1. 液压与气动系统基本原理实验(1)液压与气动元件的结构、工作原理及性能;(2)液压与气动系统的组成及工作过程;(3)液压与气动系统的优缺点。
2. 液压与气动元件实验(1)液压与气动元件的压力、流量、流量系数等性能参数;(2)液压与气动元件的性能特点。
3. 液压与气动系统实验(1)液压与气动系统的压力、流量、速度等性能参数;(2)液压与气动系统的运行稳定性、响应速度等性能指标。
液压与气动实验指导书

河南工业大学液压与气压传动实验指导书目录实验一液阻特性实验 (1)实验二液压泵性能测试实验 (5)实验三溢流阀静态特性实验 (9)实验四节流调速回路性能测试实验 (13)实验五气动程序控制回路设计与调试 (17)实验一 液阻特性实验(必修,综合性)一、实验目的1、通过对标准型小孔液流阻力的实验,定量地研究孔口的流量—压力特性,计算出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ϕ,从而对孔口的液阻特性有比较深入的理解;2、通过测量油液流过标准型细长孔的压力损失,深入了解小孔的节流作用,并分析在实验条件下的压力损失数值的大小,从而建立一种定量的概念;3、掌握测试液阻特性的原理及方法。
二、实验内容及方案液压传动的主要理论基础是流体力学。
油液在系统中流动时,因摩擦和各种不同形式的液流阻力,将引起压力损失,它关系到确定系统的供油压力、允许流速、组件、辅助装置和管道的布局等,对提高效率和避免温升过高有着重要的意义。
另一方面,在液压传动中常会遇到油液流经小孔和缝隙的情况,而它们的流量计算公式是建立节流调速和伺服系统等工作原理的基础,同时也是对液压组件和相对运动表面进行泄漏估算和分析的基础。
本实验装置可完成细长孔(Φ1.2mm ,l =6mm )的压力-流量特性实验。
在液压系统中,油液流经液阻时,流量Q 与压力损失P ∆的关系可以用通用表达式表示为:ϕp KA Q T ∆= (1.1)K ——节流系数;T A ——节流口通流面积;p ∆——节流口前后压差;ϕ——与液阻特性有关的指数。
令T KA R=1, 则 ϕp RQ ∆=1 (1.2)式中,R ——液阻;与孔口尺寸、几何形状、油液性质和流态有关,在几何尺寸、油液性质、流态不变时,视为定值。
式1.2可以表示为函数关系:)(P f Q ∆=,在函数图像中为一条曲线,为了求出指数ϕ,对上式的两边取对数得:P R Q ∆+=-lg lg lg 1ϕ (1.3)对于一定的液阻,上式为一直线,直线的斜率为ϕ。
液压气动实训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1. 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基本原理和组成。
2. 掌握液压和气动系统的操作方法和实验技能。
3. 培养动手实践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二、实验原理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是现代工业中常用的动力传动方式。
液压传动是利用液体作为介质,通过压力和流量来传递动力和运动;气动传动则是利用压缩空气作为介质,通过压力和流量来传递动力和运动。
1. 液压传动原理液压传动系统主要由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箱、管道等组成。
液压泵将电动机输出的机械能转换为液压能,通过管道输送至液压缸,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2. 气动传动原理气动传动系统主要由气源、气缸、控制阀、管道等组成。
气源将电能转换为气能,通过管道输送至气缸,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三、实验仪器与设备1. 液压实验台:包括液压泵、液压缸、控制阀、油箱、管道等。
2. 气动实验台:包括气源、气缸、控制阀、管道等。
3. 万用表、秒表、压力表等测量仪器。
四、实验步骤1. 液压实验(1)熟悉实验台上的各液压元件,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按照原理图连接实物回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启动液压泵,观察液压缸的运动情况,记录数据。
(4)调节控制阀,观察液压缸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记录数据。
(5)关闭液压泵,拆卸实验回路,整理实验器材。
2. 气动实验(1)熟悉实验台上的各气动元件,了解其功能和操作方法。
(2)按照原理图连接实物回路,确保连接正确无误。
(3)启动气源,观察气缸的运动情况,记录数据。
(4)调节控制阀,观察气缸的运动速度和方向变化,记录数据。
(5)关闭气源,拆卸实验回路,整理实验器材。
五、实验数据与分析1. 液压实验(1)液压泵转速:500r/min(2)液压缸运动速度:v1=0.5m/s,v2=1.0m/s(3)液压缸运动方向:正向、反向2. 气动实验(1)气源压力:0.6MPa(2)气缸运动速度:v1=0.3m/s,v2=0.6m/s(3)气缸运动方向:正向、反向通过实验数据可以看出,液压传动和气动传动都能实现执行机构的直线或回转运动。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指导书(2011)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验指导书北京交通大学机电学院测控实验室2011年3月实验一液压泵和马达的拆装实验 1 实验二阀的拆装7 实验三A 液压系统性能实验(0014实验台)10(一) 增速回路10(二)液压系统节流调速实验12 实验三B 液压系统性能实验(003B实验台)14(一) 液压泵性能实验14(二)节流调速回路性能实验15附图:003B实验台液压系统图17 实验四气动机械组装与测试18 实验五气动机械手顺序控制实验20一、实验教学的目的液压与气动技术是一门技术课,它以流体力学等课程为理论基础,而一旦应用于工程实际中去,必须有实验作保证。
所以学习这门课不但要搞懂课堂上所讲的内容,更重要的是在实验教学中进一步加深理解基本概念,掌握基本的实验方法,培养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实验纪律1、预习实验报告,作好理论基础准备,否则不得参加实验。
2、严肃、认真、细心,熟悉油路、气路情况后再动手。
油泵必须无载启动。
3、压力须缓慢上升,不得用力太猛,以免引起冲击、振动,损坏元件,泵压不得任意调高(压力63Kgf/cm2)。
4、在工作过程中,不允许随意转换选择工作开关,以免发生意外。
014实验台的侧面板输入与输出不能插错,以免引起误动作或短路直流电源。
5、在实验中注意安全,室内严禁烟火。
与本实验无关的一切设备,不要乱摸,不准擅自启动。
6、如有违反上述纪律,经劝告仍不改者,指导教师有权取消其实验资格,如因违反纪律和不遵守操作规程而损坏仪器设备时,实验一液压泵和马达的拆装实验一、CB型齿轮泵复习、回忆齿轮泵的工作原理、基本结构及吸压油口的确定方法,拆开CB型齿轮泵,认真观察其结构,搞懂下列问题:1.CB泵的组成、工作原理及吸压油口的特点;2.图中a、b槽各起什么作用?3.为什么被动齿轮的轴做成空心的?端盖上的孔起什么作用?c孔若被堵死会有何问题?4.CB泵是否有减小单向不平衡力的措施?5.CB泵的额定压力为25Kg/cm2,为何不能再提高?6.观察困油卸荷槽的作用,注意泵内主要泄漏部位;7.正确组装CB泵,注意切勿丢失零件;8.简述CB泵的优缺点。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

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报告液压与气动技术实训,这可真是个神奇的领域。
听到这几个字,很多人可能会皱眉,心想“这是什么高深莫测的东西?”其实嘛,液压和气动就像是工业界的“隐形超人”,虽然看不见摸不着,但它们却在默默支撑着我们的生活。
想象一下,没有这些技术,我们的日常生活会变得多么繁琐,可能连打开一扇窗都得费好大劲儿。
哈哈,是不是觉得有点夸张?但仔细想想,我们身边的很多机械、设备,都是靠它们的。
说到液压,这玩意儿可真是个“大力士”。
想象一下,一个小小的油缸,通过油液的力量,竟能抬起好几吨的重物,简直是小小身材大大力量。
这就好比那种看似瘦弱的小猫咪,结果却能一口气拖动一整只大鱼。
我们在实训中,看到液压机运转的时候,真是让人眼前一亮。
那种“咔嚓”的声音,犹如重锤落下,听得人心里都有点小激动。
液压油在管道中流动,像是经过精心安排的舞者,旋转、跳跃,伴随着机器的运作,仿佛在诉说着自己的故事。
再说气动,嘿,听起来是不是有点神秘?其实就是利用压缩空气来驱动设备。
你可不要小看这“空气”,看似无形,却能让一切变得生动。
就像那种时不时冒出泡泡的气泡水,虽然平淡无奇,却能带来无穷的乐趣。
我们在实训中用气动装置做了些小实验,结果空气一压,机器就动起来了,简直就是魔法一样。
气动设备就像是一群顽皮的小精灵,总能在关键时刻跳出来帮你忙。
这种迅速的反应,真让人赞不绝口!记得有一次,我们小组要调试一个气动装置,结果一开机,哗啦啦一声,气流瞬间冲了出来,吓得我们几个都跳了起来,差点当场演了一出“空中飞人”。
不过很快大家就笑成一团,气氛瞬间活跃起来。
那一刻,真是觉得液压和气动的世界太有趣了,大家聚在一起,互相交流,分享经验,简直就像一场热闹的派对。
大家边调试边聊天,甚至还开起了玩笑,调皮的同学说:“你看这气动装置,真是‘气’宇轩昂!”液压与气动技术的实训,绝对是一次身心的洗礼。
通过亲身参与,我们深刻体会到理论与实践的结合。
书本上的知识在手中变得鲜活,仿佛那些枯燥的数字和公式突然变成了会说话的小精灵。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

液压气动实验报告1. 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液压和气动实验装置的搭建与测试,了解液压和气动系统的工作原理、性能和应用,并通过实验结果掌握实际应用中的问题解决方法。
2. 实验原理液压系统是利用液体传递能量的装置,主要由液压泵、执行元件和液压阀等组成。
液压泵通过输送压力液体使执行元件运动,完成一系列工作。
气动系统类似,但它是利用气体传递能量。
3. 实验装置本实验采用液压气动综合实验台,由液压工作台和气动工作台组成。
实验台包含了液压和气动系统各项组件,并配备了测量传感器、执行元件和控制面板等,能够模拟实际工作场景。
4. 实验过程与结果4.1 液压部分实验4.1.1 实验前准备将液压泵开关置于“ON”状态,观察液压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然后检查执行元件和液压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1.2 实验步骤①打开液压泵,并调节压力阀,使得压力达到设定值。
②执行元件运动测试: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观察执行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③水压测量: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记录液压系统的压力变化。
④液压阀调节:通过调节液压阀,实现液压系统的流量调节和方向控制,观察并记录系统响应。
4.1.3 实验结果在不同压力和流量下,记录液压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
通过分析结果,得出液压系统的工作性能,并评估其适用范围和限制。
4.2 气动部分实验4.2.1 实验前准备将气动泵开关置于“ON”状态,观察气动泵是否能正常工作。
然后检查执行元件和气动阀是否处于正常状态。
4.2.2 实验步骤①打开气动泵,并调节压力阀,使得压力达到设定值。
②执行元件运动测试:通过控制面板调节执行元件的运动方向和速度,观察执行元件是否正常工作。
③压力测量:连接压力传感器和压力表,记录气动系统的压力变化。
④气动阀调节:通过调节气动阀,实现气动系统的流量调节和方向控制,观察并记录系统响应。
4.2.3 实验结果在不同压力和流量下,记录气动系统的响应时间和压力变化情况。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二液阻特性试验
一、实验目的
1、通过对“U”型管,单向阀,电磁换向阀和节流阀压力损失的测试,了解影响压力损失的因素和产生压力损失的原因。
在试验的条件下,对不同形状的管道和不同液压元件的压力损失的大小有一定的概念。
2、过对环形缝隙流动流量的测定,验证环形缝隙的流动公式,得出压力流量特性。
二、试验设备
QCS002型液压实验台,实验原理如图所示。
三、实验内容和步骤
(一)压力损失的测定
1 测量“U”型管的压力流量数值
松开溢流阀4,关闭调速阀5和6,检查油路、元件、线路等均无误,接通电源。
(1)利用溢流阀4将系统压力调至1.5Mpa,慢慢打开调速阀5,将转阀16转至回油位置,转阀17接流量计。
(2)将转阀22、23转至“U”位置,打开压力表24的开关,测出其进出油口压力值P2、P3。
(3)利用调速阀5选择5―6个流量值分别测出其进出油口压力,将以上结果记录在表2--1中
2 测量单向阀、电磁换向阀及节流阀的压力损失
(1)关闭转阀22、23利用转阀依次接通被测对象的进出油口,转阀20
接到相应位置,转阀16、17分别连接回油口、流量计。
(2)利用调速阀5调节4-5个流量值,每调节一个值时用压力表测出其进、出口压力值P2、P3,在表2—2中记录数据。
注意:测试节流阀时选择一个开度,在测试中不要动。
(3)将系统压力调至4MPa,转阀16接背压阀18,在上述(2)中最后选定的流量下调背压阀18记录P。
用P与上述结果比较。
(二)、环形缝隙流动的流量测定
将转阀17接流量筒,转阀20、21转至相应位置,用溢流阀4调节压力差(取三个值)每取一个值时用秒表、量筒测出同心和最大偏心时的泄露量。
将测试结果记录在表2—3中
注意:测试过程中油温变化不得超过2℃。
四、使用记录与要求
1、填写实验报告的内容和表格
2、按表中的记录数据作出“U”型管的压力流量特性曲线
五、思考题
影响环形缝隙流动的诸因素中有哪些是主要的?
实验条件:采用液压油;油温:℃
实验内容:“U”型管的压力损失。
实验条件:采用液压油;油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