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针织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性测试考核试卷

7.针织服装的防晒性能与织物的颜色深浅无关。()
8.防水整理会降低针织服装的透气性。()
9.成衣整理中的防缩整理可以防止针织服装洗涤后的收缩。()
10.针织服装的弹性可以通过后整理工艺来改善。()
五、主观题(本题共4小题,每题5分,共20分)
1.请简述针织服装舒适性主要包括哪些方面,并说明如何通过针织工艺和纤维选择来提高服装的舒适性。
4. √
5. ×
6. √
7. ×
8. √
9. √
10. √
五、主观题(参考)
1.舒适性包括:透气性、吸湿排汗性、柔软性、弹性。提高舒适性的方法:选择合适的针织工艺,如采用弹性纤维和宽松结构,以及使用透气性好的纤维。
2.功能性测试重要性:保证产品质量,满足消费者需求。常用测试:透气性测试(保证透气性)、耐磨性测试(评估耐用性)、抗菌性测试(保证卫生)。
针织服装舒适性与功能性测试考核试卷
考生姓名:__________答题日期:__________得分:__________判卷人:__________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以下哪种纤维材料在针织服装中常用以提高舒适性?()
B.防缩整理
C.防水整理
D.保暖整理
15.以下哪个因素会影响针织服装的色牢度?()
A.染料种类
B.染整工艺
C.纤维种类
D.以上都对
16.以下哪种针织面料适合制作夏季服装?()
A.羊毛针织布
B.棉针织布
C.氨纶针织布
D.丙纶针织布
17.以下哪个指标可以反映针织服装的防晒性能?()
服装舒适性

1.服装舒适性的定义、研究对象和分类:服装舒适性,从广义上来说,是指着装者通过感觉(视觉、触觉、听觉、嗅觉、味觉)和知觉等对所穿着服装的综合体验,包括生理上的舒服感、心理上的愉悦感和社会文化方面的自我实现、自我满足感;从狭义上来说,就是指生理舒适性。
生理舒适性主要包括温度舒适性、接触舒适性、适体舒适性等。
温度舒适性是指在外部环境条件与自身活动条件的交互作用下,服装发挥适当的辅助体温调节功能,使人体保持热平衡。
服装舒适性是研究人体、服装和环境之间关系的一门交叉科学,人体和环境的热交换收到服装的影响,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是描述人体和环境热交换的重要指标。
服装舒适性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纺织品和服装的结构与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之间的关系,人体因素和环境因素对服装热湿传递性能的影响,以及如何评价服装的热湿传递性能。
研究方法大致从物理学、生理学、和心理学三个方面着手。
舒适性的分类:①热湿舒适性;②接触舒适性;③压力舒适性;④视觉舒适性。
2.发展演变过程(两个里程碑):①1941年Gagge提出指标克罗(Clo);②1962年Woodcock提出指标透湿指数i m3.温度表示方法:①摄氏度℃(冰水混合物为0℃,沸水为100℃);②华氏温度℉(冰水混合物为32℉,沸水为212℉);③绝对温度ºK(零下273℃=0K)。
三种温度的换算关系:℃=5/9(℉-32); K=℃-2734.温度的四个表示方法:①水汽压(空气中水蒸气的分压);②绝对湿度(单位体积空气中所含水蒸汽的质量);③相对湿度(空气中实际存在的水汽压与相同温度下饱和空气的水汽压之比);④露点温度(指空气在水汽含量和气压都不改变的条件下,冷却到饱和时的温度)5.辐射:①太阳常数:太阳常数是进入地球大气的太阳辐射在单位面积内的总量,要在地球大气层之外,垂直于入射光的平面上测量;②玻尔兹曼定律:黑体辐射力j*与其绝对温度T的四次方成正比。
即:j*=εδT^4;③基尔霍夫定律:在给定温度下,对于给定波长,所有物体的比辐射率与吸收率的比值相同,且等于该温度和波长下理想黑体的比辐射率;④黑体:指入射的电磁波全部被吸收,既没有反射,也没有透射。
服装的舒适性

1、服装的舒适性可分为生理上的舒适性和心理上的舒适性。
2、生理上的舒适性包括吸湿性、透气性、保暖性、柔软性、伸缩性、重量和化学性等,它们大都是由制作服装的材料性能所决定的;心理上的舒适性包括色彩、光泽、款式、抗皱性、挺括性、抗起毛起球性、与环境的适合性等,其中很多外观的性能,也是由服装材料的性能所决定的。
吸湿性吸湿性是指物体在空气中吸收或放出气态水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指服装材料能及时吸收人体皮肤表面排出的汗液和蒸汽,并能通过纤维传到织物的另一面,释放到空气中的能力。
这种性能越好,吸湿性越好,人体皮肤越干燥,人不会有闷热感,尤其是在闷热的夏季和剧烈运动时。
服装热湿舒适性是指在热湿环境条件下,显着影响人体舒适的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
人体散热的途径主要有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但在热环境或运动条件下,人体主要是靠蒸发散热来维持热平衡,它占人体总散热量的75%以上。
在人体蒸发散热的同时,必然引起服装与皮肤间微气候区的湿度上升,使人体产生不舒适感。
服装作为人体与环境间的防护层,它应能使热量快速散发又不引起衣内微气候湿度过度增加,因此在热湿条件下,服装的综合散热、散湿性能对人体热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服装材料吸湿性的大小取决于构成服装材料的纤维的结构、纱线的结构、面料的组织和后整理等方面。
服装材料中,天然纤维材料的吸湿性比化学纤维材料好,化学纤维材料中,人造纤维材料比合成纤维好。
因在天然纤维中有的有较多的亲水基团,有的有空腔或毛细管,所以它们的吸湿、透湿性大都较好;纱线较蓬松,材料越薄越稀疏、透孔的材料,缝隙较大,有利于汗液的吸收和挥发,宜做夏季服装。
由于化学纤维的吸湿性普遍较低,为提高化学纤维的吸湿性,通常是将化学纤维和天然纤维进行混纺,或是以包芯纱的形式出现 (如以涤纶为芯纱,棉为包层纱组成的涤棉包芯纱),或用双层织物形式出现 (如涤盖棉,内层为棉,外层为涤),近些年来有些国家又开发出了高吸湿性的纤维织物,超细纤维、改型纤维、异型纤维织物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都增加了织物的吸湿性,从而提高了服装材料的舒适性。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

服装舒适性调查报告关于G2000品牌服装舒适性的调查调查品牌:G2000 (无锡百盛)调查时间:1020年11月14日调查人:。
G2000品牌市场定位为时尚潮流的男仕及女仕职业装,其风格年轻而深沉,在白领的精致品位中加入了一点反叛色彩。
以下我将从运动舒适性、触觉舒适性、热湿舒适性等方面分析G2000某些款式服装的舒适性能。
服装的舒适性能是指服装这种客观物质在生产、选择、穿着过程中,满足人们生理和心理需要,从而产生舒适感觉的特性。
1,热湿舒适性热舒适性能主要是衡量服装保护体温的保暖性和散发体内热量的散热性,保持人体热量平衡。
通过不同机制影响热舒适环境的因素很多,如人体心理、生理因素,劳动强度、劳动时间、环境因素(空气温度、湿度、气流速度、辐射热强度)、服装因素(保温程度、透湿性能)等。
1.1面料成分比热容J/(g·℃) 导热系数W/(m (℃) 公定回潮率%羊毛 1.36 0.052—0.055 15.0粘胶纤维 1.26—1.36 0.055—0.071 13.0涤纶 1.34 0.084 0.4 G2000的面料成分为65%羊毛.、30%粘胶纤维和5%聚酯纤维(涤纶),为针织服装,里料100%涤纶。
导热系数越小,表示材料的导热性能越差,保暖性能好。
由上表可知,相对其他纤维面料,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导热系数较小,比热容较小,所以这种混纺面料保暖性能总体良好。
关于吸湿性,公定回潮率越高,吸湿性能越好,羊毛和粘胶纤维的公定回潮率较高,总体来讲,这种混纺面料的吸湿性较强,但是放湿过程缓慢,透湿性不佳。
里料涤纶,表面光滑,内部分子排列紧密,分子间缺少亲水结构,因此回潮率很小,吸湿性能差,作为里料穿着有闷热感,1.2款式结构G2000西装颜色基本是黑色系列,深色材料反光小、吸热多,适合秋冬季,女装为单排扣西服套装,两粒纽扣,属于流行的款式。
男装为黑色暗竖纹西服(双扣带西裤),后面侧开双叉,整体效果笔挺。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

服装舒适性与功能与服装舒适性有关的形态学和运动学-----------服装舒适性在结构设计上离不开⼈体体形和⾝体活动这两个基本条件。
1、什么是⼈体形态学2、⼈体主要的体表形态的构成3、男、⼥、童体型差异4、什么是运动舒适性5、从服装造型上研究运动舒适性?6、⼈体⽣理表征功能结构分析7、⼈体各部位与服装结构的关系?8、湿、热性能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什么是⼈体形态学?⼈体形态是⼀种有着先进的细节功能的复杂现象。
⼀个⼈的形态的⼀般⽤⾻架、肌⾁、胖瘦来定义。
⾻架⽣长并且改变直到成年,然后在以后的⽣命中基本保持不变。
在青春期,由于⽣殖的需要,男⼥⾝体形态开始分化。
对于成年⼈,由于锻炼,肌⾁会相应改变。
脂肪的分布也会因荷尔蒙的作⽤⽽变化。
遗传基因对⼈体形态影响很⼤。
⼈体主要的体表形态的构成⼈体由⾻胳、关节、肌⾁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胳是⼈体内固定的⽀架,由⼆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的⾻头所组成。
关节是⾻与⾻之间连接的部位,⼈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体的肌⾁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体的各个部位,⼈⾝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肌⾁附于⾻骼与关节之上。
男、⼥、童体型差异1、⼉童体型特征⼉童体型与成⼈体型的差别:(1)下肢与⾝长⽐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下肢⼤约是⾝长的32%(2)和⼩腿⽐越年幼的孩⼦⼤腿越短。
随着成长,下肢与⾝长的⽐例逐渐接近1:2,其中⼤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腿的内侧尺⼨只有10cm,⽽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长的增长率⽐其他部位⼤。
(3)⼉童的头⾝⽐如下图所⽰(4)8 岁前的孩⼦男⼥没有体型上的差异,⼏乎是完全相同的⼩⼉体型。
(5)从侧⾯看童体腹部向前凸出,乍⼀看就象肥胖型的成⼈⼀样,但是,成⼈的后背是平的,⽽⼉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适合穿着服装设计中的舒适性考量

适合穿着服装设计中的舒适性考量舒适性是服装设计中不可忽视的重要考量因素。
一件舒适的服装可以提供穿者良好的穿着体验,使其在各种活动中自如舒展身体,提高工作效率与生活品质。
本文将从面料选择、剪裁设计以及细节处理等方面,论述如何在服装设计中充分考虑舒适性。
一、面料选择面料的选择是造成服装舒适性的关键。
首先,面料应该具备柔软光滑的触感,避免对皮肤造成摩擦和刺激。
天然纤维(如棉、丝、麻)具有良好的透气性和吸湿性,能够帮助排汗和散热,适合夏季穿着。
而对于冬季服装,羊毛等保暖材质则更加合适。
其次,选择面料时要考虑主要使用场景,如职业装、运动装等。
运动服装应选择具有透气、吸湿快干、弹性等特性的面料,以确保运动时的舒适度。
而职业装则需注重整体纹理和颜色的搭配,以提升着装质感和专业度。
除了面料的性能,还需要考虑其耐久性和易护理性。
面料应具有一定的抗皱性和耐磨性,以延长服装的寿命。
同时,易于清洗和保养的面料能够降低使用者的负担,提供更好的穿着体验。
二、剪裁设计在服装设计中,剪裁决定了服装的合体度和穿着舒适度。
合理的剪裁设计可以保证服装与身体的贴合度,避免束缚感和不适。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剪裁技巧:1. 合理的版型设计:根据不同服装的功能需求,确定合适的版型。
例如,紧身运动服需要更贴身的剪裁,以保证运动时的舒适度和灵活性;而休闲服装则适合选择宽松的版型,提供自由舒适的穿着感。
2. 弹性设计:合理运用弹性面料和收缩带等设计元素,使服装具有一定的延展性和回弹性。
这样可以促进更好的活动自由度和舒适度。
3. 考虑人体工学:考虑到不同身材的人体特点,合理调整服装的片型和剪裁线条。
例如,在女性上装设计中,根据胸部和腰部的曲线,应适当收紧或蓬松,以保证舒适度和美观性的统一。
三、细节处理细节处理在服装设计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直接关系到服装舒适度和美观度的提高。
1. 缝合工艺:优质的缝合工艺能够确保服装的质量和舒适度。
平整的缝线、无毛刺、牢固的接缝等都是减轻服装摩擦感的重要因素。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

服装人体的舒适性优化研究1. 什么是服装的舒适性服装的舒适性是指穿着服装时的舒适感受。
它包括了服装对身体的贴合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柔软度、适宜的重量感等方面的因素。
舒适性是衡量一件服装是否适合人体穿着的重要标准。
2. 为什么要进行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服装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而舒适的服装能够提高我们的穿着体验,使我们在各种活动中更加自在和舒适。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能够提升人们的工作效率和生活质量。
此外,随着人们对健康和舒适的追求,对服装舒适性的研究也成为了一种趋势。
3. 如何研究服装的舒适性研究服装舒适性的方法有很多种,包括主观评价和客观测试。
主观评价是通过人们的感受和反馈来评价服装的舒适性,可以通过问卷调查、访谈等方式收集数据。
客观测试则是通过仪器和设备来测试服装的物理性能,例如透气性测试、吸湿性测试等。
这些方法可以帮助研究人员了解服装的舒适性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4.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关键因素是什么服装舒适性的优化是一个综合性的问题,涉及到多个方面的因素。
其中,服装材料的选择是至关重要的一环。
合适的材料应具有适宜的柔软度、吸湿透气性、保暖性等特性,能够与肌肤良好地接触并提供舒适感。
此外,设计和制造工艺也会影响服装的舒适性,如缝制方式、剪裁设计等。
人体的形状和运动也是考虑的因素,服装应能够与人体的运动相适应,不会限制活动或造成不适。
5. 服装舒适性优化的应用前景是什么人们对服装舒适性的需求不断增加,尤其是在运动、户外活动以及特殊工作环境中。
优化服装的舒适性可以提高用户的满意度,并促进服装行业的发展。
此外,舒适的服装还可以降低身体不适和损伤的风险,改善人们的健康状况。
因此,服装舒适性优化研究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更多的便利和舒适。
安踏服装产品功能分析报告

安踏服装产品功能分析报告1. 引言安踏是中国著名的体育用品品牌,以其高品质的运动装备和时尚的设计著称。
本报告旨在分析安踏服装产品的功能特点,包括材料选择、舒适性和功能性等方面,以期帮助消费者更好地了解该品牌的产品。
2. 材料选择安踏服装产品在材料选择方面非常注重质量和功能性。
首先,安踏采用高品质的纤维材料,如聚酯纤维和尼龙纤维,以提供良好的透气性和耐磨性。
这些材料具有优异的吸湿排汗功能,使得穿着者在运动时感到干爽舒适。
其次,安踏还采用了一些特殊的材料,如氨纶和弹力纤维。
这些材料能够提供更好的弹性和伸展性,使得服装更加贴身舒适,并提供更大的运动空间。
此外,安踏还采用了防紫外线材料,有效阻挡有害紫外线的侵入,为户外活动提供更全面的保护。
3. 舒适性安踏服装产品注重舒适性,以确保穿着者在运动过程中保持良好的体验。
首先,安踏将服装的设计与人体工程学相结合,注重衣物的剪裁和线条设计。
这样的设计能够更好地迎合人体曲线,提供更好的穿着感和运动舒适性。
其次,安踏还注重衣物的透气性和湿气调节功能。
通过使用透气材料和排湿技术,安踏服装可以有效吸湿排汗,保持干爽舒适的状态。
这一特点在高强度运动或者潮湿环境下尤为重要,可以有效减少热量积聚和不适感。
4. 功能性安踏服装产品在功能性方面也有很多亮点。
首先,安踏注重细节设计,加入了许多便捷功能,如多个口袋、拉链设计和内部线圈等。
这些设计帮助穿着者方便地携带手机、钥匙等小物件,并确保这些物品的安全性。
其次,安踏还注重防风和抗寒功能。
在冬季运动装备中,安踏采用了专业的绝缘材料和保暖技术,确保穿着者在寒冷的天气下保持温暖。
同时,安踏还注重防水功能,在雨天或者湿润环境下保持衣物的干燥。
此外,安踏还注重反光设计,为用户提供更好的安全保障。
通过在衣物上加入反光条或者反光贴片,安踏能够在夜间或者低光环境下提高用户的可见性,减少交通事故的风险。
5. 结论综上所述,安踏服装产品在材料选择、舒适性和功能性方面都具有很高的水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与服装舒适性有关的形态学和运动学
-----------服装舒适性在结构设计上
离不开人体体形和身体活动这两个
基本条件。
❑1、什么是人体形态学
❑2、人体主要的体表形态的构成
❑3、男、女、童体型差异
❑4、什么是运动舒适性
❑5、从服装造型上研究运动舒适性❑6、人体生理表征功能结构分析
❑7、人体各部位与服装结构的关系❑8、湿、热性能对服装舒适性的影响
什么是人体形态学?
人体形态是一种有着先进的细节功能的复杂现象。
一个人的形态的一般用骨架、肌肉、胖瘦来定义。
骨架生长并且改变直到成年,然后在以后的生命中基本保持不变。
在青春期,由于生殖的需要,男女身体形态开始分化。
对于成年人,由于锻炼,肌肉会相应改变。
脂肪的分布也会因荷尔蒙的作用而变化。
遗传基因对人体形态影响很大。
人体主要的体表形态的构成
❑人体由骨胳、关节、肌肉等组成,它们是决定人体体型的基本因素。
❑骨胳是人体内固定的支架,由二百多个不同形态与尺寸的骨头所组成。
❑关节是骨与骨之间连接的部位,人体的所有动作都是与关节有关,它是人体运动的枢纽,关节有不同的形态与种类。
❑人体的肌肉组织极其复杂,分布于人体的各个部位,人身上有五百多块可分离的肌肉,肌肉附于骨骼与关节之上。
男、女、童体型差异
1、儿童体型特征
儿童体型与成人体型的差别:
(1)下肢与身长比越年幼腿越短,1~2 岁的孩子,下肢大约是身长的32%
(2)和小腿比越年幼的孩子大腿越短。
随着成长,下肢与身长的比例逐渐接近1:2,其中大
腿的增长很显著,1 岁乳儿大腿的内侧尺寸只有10cm,而3 岁时是15cm,8 岁时是25cm,10 岁时是30cm,与身长的增长率比
其他部位大。
(3)儿童的头身比如下图所示
(4)8 岁前的孩子男女没有体型上的差异,几乎是完
全相同的小儿体型。
(5)从侧面看童体腹部向前凸出,乍一看就象肥胖型
的成人一样,但是,成人的后背是平的,
而儿童由于腰部(正好是在脐正后的背部)最凹,因此,身体向前弯曲,形成弧状。
(6)颈长乳儿的颈长只有身长的2%左右,但1~2 岁就是达到3.5%,6 岁时就达到4.8%。
(7)B 类体型腹部在后面(腰部)几乎没有发生变化,侧腹其次,前腹部沉积有非常多的脂
肪,向前方挺出。
下肢中的大腿受腹部前凸的影响,前面比后面沉积有皮下脂肪是一般倾
2、男女体型差异
胸部差异女体为以BP为顶点的圆锥体—用对准BP的省道消除前浮
男体为盆状体—用不对准BP的省(撇胸)或工艺方法消除前浮
肩部差异女体﹤3 个头宽男体=3个头宽
男体肩斜≥女体肩斜=22°
B﹡﹣W﹡ 男体为Y体(22~17㎝)A体(16~12㎝)B体(11~7 ㎝)C体(6~2 ㎝)
H﹡﹣B﹡ 男体为2~4㎝
前后腰节差男(前腰节-后腰节)=﹣1.5㎝
女(前腰节-后腰节)=1㎝
运动舒适性
❑服装最基本的要求,就是要适应人体的活动,这是服装运动学的基本理念。
❑研究外空间与人体舒适性的关系,需要认真分析人在各种各样的活动当中,身体的每一个运动变化,根据这些来进行相关的服装设计。
从服装造型上研究运动舒适性
服装造型要研究静态、动态条件下的人体对服装造型的制约。
譬如,人体有腰脊前倾的活动幅度比较大,在服装的运动机能造型结构设计上,要考虑后身增加运动余量,而前身则要多考虑平整美观。
以裙子为例,人体正常行走时,前后足距约为65cm左右(前脚尖至后脚跟的距离),其膝围是80~109cm,两膝的围度是制约裙子造型的条件。
大步走时的足距为73cm左右,两膝围度为
90~112cm左右;上一级台阶时,一般足
至地面的距离为20cm左右,两膝围度为98cm~114cm。
因此,设计裙子时,裙摆幅度至少不能小于一般行走或登高时腿脚的活动尺度,窄摆裙设置开衩和活褶,也是基于运动功能而设计的。
按人体前、后、侧生理凹凸和关节弯曲等结构特
征,把人体分为:l一肩、颈转折凹面,2一上肢臂根肩部
凸面,3一上肢肘关节(前)凹面,4一手掌腕关节凸面,5一上肢臂下胸侧凹面,6一胸凸面,7一乳沟凹面,8一腰侧凹面,9一臀凸面,10一胯凸面,11一裆底凹面,12
一下肢内侧与裆底凹面,13一膝关节前凸面,14一踝关节脚背凹面,15一肩、颈转折(后)凹面,16一上肢肘关节(后)凸面,17一手掌腕关节(下)凹面,18一肩胛凸面,19一腰后中部臀部凹面,20一股沟凹面,21一腹部凸面,22一膝关节(后)凹面,23一小腿(肚)踝关节凹面,共23个区域。
由此可以看出,人的身躯是由多个凹凸曲面形态结构组合而成的空间实体,当身体运动或静止时,身体凹凸曲面形态还存在一定的可变性。
(1)颈、肩部位。
颈、肩部位结构联系产生服装的
装领结构。
从人体颈、肩结构特征可以知道:人体颈、肩结构表象为一个约120‘C转折的关系,对应服装款式一装领结构呈领、身“凹”省形态。
(2)肩部上、下部位。
肩部上、下部位是指人体上
肢背根与身躯联系的结构,由此可以产生服装的袖(上)形态。
肩部上、下部位(背根与身躯)结构呈斜型曲面,
当人体运动与静止时,还可以构成90℃一180℃的
斜型曲面关系,对应服装款式结构为:肩部上“凸”省和肩下部位“凹”省结构。
(3)上肢肘、腕关节。
上肢肘、腕部位是人体静、动时与关节联系的结构,由它产生服装的袖(下)形态。
当人体运动时,肘、腕关节呈180。
可向前、向下折成约30。
、90。
角曲面,对应袖肘(前中)结构“凹”省、袖肘(后中)结构“凸”省;袖腕(上)结构“凸”省、袖腕(下)结构“凹”省。
袖肘前结构袖肘后结构酲圈袖腕上结构图8袖腕下结构
(4)胸部。
胸部是指包括乳房、后背肩胛与腰相连的结构。
它是产生服装的衣身形态来源。
胸部有前乳房高曲面和后背肩胛斜
坡曲面,并且与腰细构成倒梯形状,对应服装衣身形成前片结
构“凸”省和后衣身结构“凸”省。
前片“凸”省结构图10肩
胛“凸”省结构
(5)腰、臀、胯、腹部。
“腰、臀、胯、腹”包括人体中部腰细、后臀、侧胯和前腹的结构,是产生服装中部衣身结构的形态来源。
腰部有腰侧和后腰曲面,臀部、胯部和腹部都存在着不同
的曲面形态,对应服装衣身形成腰侧、后结构“凹”省,(后)臀结构凸省。
(6)下肢部位。
下肢部位是指人体大腿根部、裆底部、股沟、膝关节(前后)、小腿肚、脚踝等结构。
它也是产生服装衣身下部结构的形态来源,大腿根部结构比较复杂,它与臀、胯、腹形态组成了下肢内侧与裆底“凹”省、裆底“凹”省和股沟“凹”省造型。
当人体运动时,180。
膝关节可向后折成约30。
曲面,对应衣身下部结构膝关节前“凸”省结构和后“凹”省结构。
膝关节前“凸”省结构膝关节后“凹”省结构小腿肚上粗下细,结构呈梯形状,脚踝在人体静止状态下与脚面成约90。
曲面,它们对应衣身下部结构分别为小腿肚结构“凸”省和脚踝结构“凹”省。
热、湿性能是最主要的影响服装舒适性的因素。
人体穿着服装后,由于服装的介入和调节作用,会在人体——服装——环境之间形成一个微小的气候区。
在此微气候区中,人体与环境之间进行热、湿交换,即S=M+R+C—E,其中,M为人体代谢产热量;R为辐射传热量;c为对流传热量;E为蒸发散热量;S为热湿平衡差。
从理论上讲,S—O时,表示人体维持热湿平衡,即处于舒适状态;而当
S<o或者S>O时,表示未达到平衡,人体处于非舒适状态。
人体在大量运动时,M值迅速增大,而人体的辐射和对流等散热量往往变化不大,因此,要使S值等于或接近于o,只有迅速增大另一途径——蒸发散热。
在这种情况下,人体通常通过自身的生理反应——出汗来增大蒸发散热效能。
因此,在评价运动服装的舒适性能时,往往集中于研究其湿传递性能,也就是人体穿着服装后,服装对人体产生的液态水(汗液)和气态水(水蒸气)的传递能力。
一般而言,传递能力强,则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所散失的热量就高,就有利于人体达到热湿平衡,即S等于或接近于o,这时人体处于相对舒适状态;传递能力弱,则人体通过汗液蒸发所散失的热量低,不利于人体达到热湿平衡,这时人体处于相对不舒适状态。
结语
对于做大运动量条件下的人体着装舒适性,除了要满足人体对服装造型的要求,还应选择利于液态水的传递和散湿的高导湿化学纤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