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1.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释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1)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2)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3)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5)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6)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4.公安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举例为: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
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
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中,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人员密集场所界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界定标准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场所内可预期出现较大数量人员长时间停留的空间。
它们通常包含公共场所,如商场、娱乐场所、机场、火车站等,也可以是非公共场所如办公室、工厂、学校等。
根据《疾病预防控制法》第七条,人员密集场所是指本法第十条规定的社会环境下:1、人员聚集性停留场所,指场所内每日人员正常停留人次在一万次以上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公共汽车站、车站、机场、火车站、商场、文化活动中心、商业中心、旅行景点等;2、人员长时间停留场所,指场所内人员停留时间较长,每次停留时间达到8小时以上,并可能产生接触频繁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学校、医疗机构、培训机构、电影院、演出场所、宾馆酒店等;3、人员临时聚集场所,指场所内每日可预计出现较大量人员聚集的场所,包括但不限于展览、会议、庆典活动等。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非常重要,应遵守有关的法律法规并制定适当的管理制度。
为了确保人员密集场所的安全及舒适,应当实施以下措施:1、据室内人流密度和时长情况,设置安全出口,并建立安全疏散预案;2、期进行室内环境检查,如温度和湿度,以便有效控制室内空气质量,保障人员健康;3、人员密集场所内开设急救站,以备不时之需,并应当定期培训急救人员,以做好应急处理;4、人员密集场所内设立报警装置,以有效预防人身安全状况;5、人员密集场所内安装安全检查设备,防止危险物品入侵。
人员密集场所的管理应当科学、有效、安全,为了确保管理质量,应当定期对人员密集场所内进行专业检测,定期进行诊断,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隐患,以保障民众的健康安全和生活质量。
定期检查的内容应包括:1、施完善性检查,检查是否符合安全准则;2、集场所周边环境检查,检查周边环境是否有有害的物质,以及排气是否有正常;3、内大气质量检查,包括气体、湿度、温度等;4、人员安全检查,如安检、报警装置检查等;5、理系统检查,检查安全疏散预案、报警系统等是否有效运行;6、防安全检查,检查是否有消防系统的存在及是否有效。
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制度

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制度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越发凸显出其重要性。
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不仅关乎公共秩序和社会稳定,更关系到人民群众的安全和利益。
建立健全的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制度势在必行,以确保人民群众在各类场所中的安全和舒适。
一、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所谓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数众多、聚集在某一特定场所活动的地方,如商场、车站、地铁站、体育场馆、娱乐场所等。
这些地方通常具有较高的人流量和人员密集度,也因此容易引发各类治安问题,需要得到精心管理和维护。
二、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的重要性1. 保障公共安全: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关乎公共秩序和社会安全,对治安问题的有效管理可以减少各类犯罪事件,提升社会治安水平,保护公众人身和财产的安全。
2. 促进文明社会:人员密集场所是城市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加强治安管理,可以倡导和促进社会文明素质的提升,使人们更加文明、礼貌、自觉地遵守公共秩序。
3. 促进经济发展:良好的治安环境可以吸引更多的人流和商业活动,增强市场活力,促进经济繁荣,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创造良好环境。
三、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制度的要点1. 预防为主:加强预防性维护,引导人员积极主动遵守规则,减少治安隐患的产生。
2. 分级管理:根据不同人员密集场所的特点和规模,分级制定相应的治安管理措施,灵活有效地进行管理。
3. 信息共享:加强各类人员密集场所之间的信息共享,形成联防联控机制,及时发现和解决治安问题。
4. 人员管理:加强场所内人员的管理,包括入场管理、人员排查、安全疏散等方面,确保安全和秩序。
5. 技术支持: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如视频监控、智能安防系统等,在人员密集场所实现智能化治安管理。
6. 法律保障:制定相关的法律法规和制度,明确管理责任和处罚机制,依法管理和维护人员密集场所治安。
四、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制度的建设1. 加强制度建设:通过立法和政策措施,建立和健全人员密集场所治安管理的法律法规体系,明确管理职责和权利,并加强对违法行为的打击和处罚。
人员密集场所

关于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1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14第5.5.19条文解释:观众厅等人员比较集中且数量多的场所,疏散时在门口附近往往会发生拥堵现象,如果设计采用带门槛的疏散门等,紧急情况下人流往外拥挤时很容易被绊倒,影响人员安全疏散,甚至造成伤亡。
本条中“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
公共娱乐场所主要指向公众开放的下列室内场所:影剧院、录像厅、礼堂等演出、放映场所、舞厅、卡拉OK 厅等歌舞娱乐场所、具有娱乐功能的夜总会、音乐茶座、餐饮场所、游艺、游乐场所和保龄球馆、旱冰场、桑拿沐浴等娱乐、健身、休闲场所。
2 、公安部2007 年12 月20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3 、《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2009 年5 月1 日起实施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
三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
第二十六条的释义、第二十八条的释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一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六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4、《锅炉房设计规范》GB50041-2008,第2.0.32条,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见:《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第三版第十二章
频繁起动--每小时起动数十次甚至数百次。
Welcome To
Download !!!
欢迎您的下载,资料仅供参考!
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中第三十五条已有规定,且目前消防部门都是按此规定来执行的,现抄录如下:第三十五条 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新增内容:
什么叫“频繁起动”?
见:《通用用电设备配电设计规范》GB 50055-2011 2.2条文说明
重大事故,是指造成10人以上30人以下死亡,或者50人以上100人以下重伤,或者5000万元以上1亿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较大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上10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上5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上5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一般事故,是指造成3人以下死亡,或者10人以下重伤,或者1000万元以下直接经济损失的事故。
2、什么叫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
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
人员密集场所界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界定标准
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人流量大、容纳人员较多或人员活动范围有限,致使形成较
高的场所人员密度的场所,也就是一定范围内人口密度较高的场所。
根据《“六项基本制度”实施细则》的界定,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以下场所及其
他能够容纳人员集中的场所,可分为娱乐休闲场所(如娱乐健身场所、停车场等)、交通相连场所(如长途汽车站、火车站等)、商业服务场所(如超市、商店等)以及一般公共场所(如图书馆、公共室内游乐场等)等。
对于人员密集场所,要求充分遵守《灾害防治法》等法律法规,考虑到场所安
全系数和疏散容量,拟订紧凑型人员密集场所及其分类定义如下:
一是运动性人员密集场所,即有复杂的人员流动,天然具有良好的活动性、良
好的安全性,容纳人员活动地带范围有限的场所,特别是会议场所、演出场馆等传统室内场所。
二是固定性人员密集场所,即面积很大、可以容纳同时存在的人数较多的场所,但天然活动性较差的场所,如体育馆、购物中心等。
三是云集性人员密集场所,即人员集中状态出现异常,如游行集会、庆典活动等。
从上述可看出,人员密集场所不仅要遵循和限制场所人力密度、制定及健全场
所保安管理制度、加强室内气流等有效控制措施,而且还要做好安全疏散组织工作及准备,以使突发状况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确保人员平安及迅速撤离,保证人民群众的身体安全及精神健康。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1、什么叫人员密集场所?根据:新消防法(09版)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
公安部第73号令《消防监督检查规定》(自2004年9月1日起施行)中第三十五条已有规定,且目前消防部门都是按此规定来执行的,现抄录如下:第三十五条本规定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下列场所:(一)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娱乐场所等公众聚集场所;(二)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三)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四) 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五) 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
《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16--20065.3.15条文解释本条规定的人员密集的公共建筑主要指:设置有同一时间内聚集人数超过50人的公共活动场所的建筑。
如宾馆、饭店,商场、市场,体育场馆、会堂、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证券交易厅,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养老院、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等。
2、什么叫经济上造成重大损失?根据《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 50052-20093.0.1 电力负荷应根据对供电可靠性的要求及中断供电在对人身安全、经济损失上所造成的影响程度进行分级,并应符合下列规定:1 符合下列情况之一时,应视为一级负荷。
1)中断供电将造成人身伤害时。
(注:人身伤害:主要指人的人格和身份两种权利受到的侵害,既包括身体上受到的不法侵权,也包括人格方面诸如名誉、荣辱、隐私、人身自由等等民事权利受到的侵犯,如誉伤害,隐私伤害,姓名伤害,自由伤害等等民事权利受到侵犯。
人员密集场所定义

1.人员密集场所,指会议室、观众厅、教室、公共浴室、餐厅、医院、商场、托儿所和候车室等;2.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七十三条四,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公众聚集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示厅,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车间和员工集体宿舍,旅游、宗教活动场所;3.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第二十六条释义,人员密集场所包括但不限于下列场所:1)公众聚集场所;公众聚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商场、集贸市场、客运车站候车室、客运码头侯船厅、民用机场航站楼、体育场馆、会堂及公共娱乐场所等;2)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食堂和集体宿舍,养老院,福利院,托儿所,幼儿园;3)客运车站,客运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4)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公共展览馆的展览厅;5)劳动密集型企业的生产加工间和员工集体宿舍;6)旅游、宗教活动场所等;4.公安部行业标准GA654-2006人员密集场所消防安全管理对人员密集场所的举例为:人员聚集的室内场所;如:宾馆、饭店等旅馆,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等商店,体育场馆,公共展览馆、博物馆的展览厅,金融证券交易场所,公共娱乐场所,医院的门诊楼、病房楼,老年人建筑、托儿所、幼儿园,学校的教学楼、图书馆和集体宿舍,公共图书馆的阅览室,客运车站、码头、民用机场的候车、候船、候机厅楼,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员工集体宿舍等;5.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安部关于人员密集场所加强消防安全管理的通告中,本通告所称人员密集场所是指宾馆、饭店等餐饮场所,商场、市场、超市、金融和证券交易厅等商业场所,歌舞厅、影剧院、夜总会、游艺厅、网吧、洗浴等公共娱乐休闲场所,医院,学校、托儿所、幼儿园,养老院、福利院等公共服务场所,体育场馆、展览馆、博物馆、图书馆、会堂等人员集中场所,汽车、火车站候车室,港口码头候船室,机场候机厅,人员密集的生产加工车间及员工集体宿舍; 6.“人员密集的公共场所”主要指营业厅、观众厅,礼堂、电影院、剧院和体育场馆的观众厅,公共娱乐场所中出入大厅、舞厅,候机车、船厅及医院的门诊大厅等面积较大、同一时间聚集人数较多的场所;7.“菜市场”系人员密集场所;8.“宴会厅”为人员密集场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
根据《消防法》和《人防法》,人员密集场所的定义标准如下:
1. 人数标准:在单位建筑面积内,每平方米不得超过2个人,或者每千瓦不得超过0.2人。
具体人数标准可以根据场所的特点、功能和消防安全要求进行细化规定。
2. 包含场所范围:人员密集场所指的是大型公共娱乐场所、商业综合体、购物中心、展览馆、体育场馆、影剧院、宴会厅、酒店、宾馆、学校、幼儿园、医院、车站、码头、机场、仓库、加油站、地铁、公交车站等人员密集的室内、半室内或者半户外场所。
3. 安全管理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必须建立健全消防安全制度、组织消防安全培训、制定和实施消防预案、配备消防设施和设备、安装消防警报装置、定期进行演练和检查等。
4. 消防设施要求:人员密集场所必须配备合格的消防设施,包括自动喷水灭火系统、消防水源、消防疏散通道、火灾报警系统、自动灭火设施等。
以上是一般的定义标准,具体的人员密集场所标准还需根据当地消防法规和相关行业标准来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