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城市发展历史解读

合集下载

城市分析之香港

城市分析之香港

湾仔区(Wan Chai District)
• • • • • 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之一,位于香港岛。 湾仔区包括湾仔、铜锣湾、跑马地、大坑、渣甸山及湾仔峡。 要留意海底隧道以东、维多利亚公园、港铁天后站、励德邨等都是位于东区。 湾仔区著名的建筑有香港第二高的楼宇“中环广场”、铜锣湾商业区、跑马地马场等。 湾仔区是香港十八区中唯一一个没有任何公共屋邨的地区。

1840年之前的香港还是一个小渔村。1842至1997年间,香港沦为英国殖民地。第二次 世界大战后,香港经济和社会迅速发展,不仅成为亚洲四小龙之一,也是全球最富裕、 经济最发达和生活水准最高的地区之一。香港是亚洲重要的金融、服务和航运中心, 以廉洁的政府、良好的治安、自由的经济体系以及完善的法制闻名于世。1997年7月1 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正式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 香港保持资本主义制度,并可享受外交及国防以外所有事务的高度自治权。香港是中 西方文化交融之地,也是国际和亚太地区重要的航运枢纽和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 经济自由度指数位居世界首位。有“东方之珠”、“美食天堂”和“购物天堂”等美 誉。
轻便铁路(轻铁)

行走新界屯门与元朗之间,另有接驳巴士往较僻地方。
电车

只在港岛市区(北面)行走,收费最廉(现价3元),但速度较慢,如作短程乘搭或市区观光,最为惬意。
渡轮

天星小轮、新世界第一渡轮、油麻地小轮公司、港九小轮公司等。
联外交通
航空
• 香港国际机场(旧启德国际机场已于1998年关闭,并改建为启德邮轮码头)路,位於九龙旺角东部,北至界限街,南至登打 士街,与通菜街及洗衣街等街道平行。 现时这条街道是香港著名的购物区之一。

砵甸乍街,Pottinger Street,是香港的一条街道,位於香港岛中环。街道连接山上的 荷李活道及山下的干诺道中,其中皇后大道中至荷李活道一段由於颇为陡直,故用石 块铺盖路面,并设计成一块凹下一块凸起,既方便行人上落,又方便雨水沿两旁泻走, 因此人们习惯叫它做「石板街」。香港政府在1858年将此街命名为砵甸乍街以纪念第 一任香港总督砵甸乍。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

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近年来,中国城市化进程不断加速,城市人口数量不断增长。

城市人口密度的高低直接影响着城市的空气质量、城市交通、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等多个方面。

本文将介绍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榜前十,让我们一起看看这些城市的特点和亮点。

第一名:香港(人口密度为6.5万人/平方千米)香港一直是中国城市人口密度最高的城市,其人口密度是全球最高之一。

香港国土面积仅有1104平方千米,但人口却超过700万,人均空间仅有15.7平方米。

香港教育资源丰富,拥有世界一流的高等教育机构,享有国际声誉。

香港的旅游业也非常发达,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游玩,旅游业对香港经济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第二名:上海(人口密度为3820人/平方千米)上海是中国第一大城市,也是人口密度第二高的城市。

上海拥有丰富的文化底蕴和多彩的城市景观,是一个繁荣的国际大都市。

随着上海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交通不断便利化,高科技产业不断发展壮大,吸引了大量的人才前来发展。

上海在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为全国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第三名:北京(人口密度为2235人/平方千米)北京是中国的首都,也是一个人口众多的城市。

北京拥有悠久的历史和文化底蕴,同时也是全国经济、金融和文化中心之一。

作为中国的文化名城,北京受到游客的青睐,吸引了大量的国内外游客前来观光。

北京的高科技产业也相当发达,引领着中国科技的发展。

第四名:天津(人口密度为1840人/平方千米)天津是我国的直辖市之一,也是重要的经济、交通和文化中心。

天津的人口密度位居全国第四,是一个典型的口岸城市。

天津拥有十分丰富的历史人文资源,拥有众多的名胜古迹和文化景点。

天津的经济也比较发达,制造业、服务业、金融业等领域都有较好的发展前景。

第五名:深圳(人口密度为1575人/平方千米)深圳是中国改革开放的先行者之一,也是中国经济的重要增长极。

深圳位于华南地区,是改革开放以来快速发展的城市之一。

为未来思考“城市再生”——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下)

为未来思考“城市再生”——深圳·香港城市\建筑双城双年展(下)

年 3 月 的展 览结 束 日 类如 深圳

扮 演 了 怎 样 的角 色 ?
展人委托的




这 些讨 论 不 仅 是 策
对城 市 文 明 的另

种态度
深圳 在 !
!缘
地 / 理 空 间 政 治 家 /金 融 都


群专题 调 研 者前期调 研 成果

到 二 十 年 的 历 史 中完 成 了 三 次 土 地 j
( II )
g ko
g & S he
n z
he
n
Bi

c
n n a
le
o
f Urb
a n
is
m
\A
r c
h it
e c
tu
re
策 划 ,何 莹
V iv i H e Y i n g
文 ,陈怡 C H E N
说 它是

个 艺术 展 览 它 却 充 满 了 学 术


城 市 经 济 舞 台上 的

文 化戏
夜 庄 生 态 /生 计 信 息 /形 式 杂



的汇 报 也将 以

系列小册 子 的形式散 发到

” “
演变

在 不 到 十 年 的时 间里 完成 了



策 展 人 /创 作 人 名 流 /八 卦 等

各 个城 市 引发 更 广 泛 的对 于 城 市 和 建 筑 主 题 的思 考

业 的发展 过程

种 与 大 众 对 话 的诚 意 与

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

上海与香港的城市区位发展特征与经验比较分析
上海是长江三角洲地区的核心城市,长三角是我国经济实力最强的地区全区土地面积占全国的1%,人口占全国的6.25%,工业总产值占全国的21%,财政收入占全国的25%。而上海是长三角地区经济实力最强的龙头城市,经济扩散中心,产业布局的重心。从工业基础和人才的集聚分析,上海所处的长三角远远比香港所处的珠三角强大的多。长三角是我国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也是我国的重要的钢铁、石化、机电基地。
从经济腹地来比较,上海的优势明显。发展的潜力香港也不如上海。
4.经济总量的比较
2001年,上海的国民生产总值是599亿美元,人均GDP4510美元/人。上海的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比上年增长10.2%,增长幅度连续第10年保持两位数水平。香港2001年国民的生产总值是1621亿美元,人均 GDP24100美元/人。过去20年 来,香港经济增长差不多三倍。本地生产总值平均每年有5%的实质增长,表现超越世界经济增长速度,也超越经济合作及发展组织经济体系的增长速度。香港按人口平均计算的本地生产总值是20年前的两倍余,相等于每年平均实质增加约3.6%,2001年的数字达24,100美元,比多个西据五普资料,在上海6岁及以上的人口中,接受大专及以上文化教育的人口179.5万人,占11.4%;接受高中(含中专)教育的337.67万人,占23.8%;接受初中教育的603.86万人,占38.2%;接受教育的310.66万人,占19.6%。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每10万人中拥有的各种文化程度的人数发生了较大的变化:具有大专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6534人上升为10940人,十年间增长67.4%,其中,大学及以上文化程度的人由3250人上升为5247人,增长61.4%;具有高中(含中专)文化程度的人由19539人上升为23018人,增长17.8%;具有初中文化程度的人由31592人上升为36803人,增长16.5%;具有小学文化程度的人由22683人下降为18934人,下降16.5%。 与1990年第四次人口普查相比,全市文盲率由11.1%下降为5.4%,下降5.7个百分点。

香港正版资料大全

香港正版资料大全

香港正版资料大全
香港,一个充满活力和魅力的城市,不仅是国际金融中心,也是一个充满文化和历史底蕴的地方。

对于想要了解香港的人来说,获取正版资料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为您提供一份香港正版资料大全,帮助您更好地了解这个美丽的城市。

首先,我们来看看香港的历史文化。

香港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拥有丰富的历史文化资源。

您可以通过香港博物馆的资料了解香港的历史沿革、文化传统以及重要事件,从而更好地理解这座城市的发展脉络。

其次,我们可以深入了解香港的经济发展。

作为一个国际化的城市,香港在经济领域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您可以通过香港政府的官方网站获取有关香港经济发展的正版资料,包括经济政策、贸易数据、金融市场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香港的经济状况。

此外,我们也可以关注香港的文化艺术。

香港是一个融合中西文化的城市,拥有丰富多彩的文化艺术活动。

您可以通过香港文化局的官方网站获取有关香港文化艺术的正版资料,包括艺术节目、文化活动、艺术团体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您更好地了解香港的文化艺术氛围。

最后,我们也可以关注香港的旅游资源。

香港作为一个国际旅游胜地,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

您可以通过香港旅游发展局的官方网站获取有关香港旅游的正版资料,包括旅游景点、美食文化、购物娱乐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您更好地规划自己的香港之行。

总之,香港正版资料大全涵盖了香港的历史文化、经济发展、文化艺术、旅游资源等方面的信息,帮助您更全面地了解这个城市。

希望本文提供的资料能够对您有所帮助,让您更好地领略香港的风采。

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

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

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亚洲地区作为全球经济发展最快的地区之一,拥有多个经济中心城市。

这些城市在全球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是国际贸易、金融、科技和创新的核心地带。

本文将详细介绍亚洲地区的主要经济中心城市,并分析它们的经济特点和发展趋势。

一、东京(日本)东京是日本的首都,也是全球最大的都市经济体之一。

作为日本的金融、商业和政治中心,东京拥有发达的金融业、制造业和高科技产业。

它的GDP总量位居世界城市前列,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之一。

东京还是亚洲地区的交通枢纽,拥有发达的铁路、公路和航空网络。

此外,东京还是一个重要的文化和教育资源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二、上海(中国)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也是全球重要的贸易港口和金融中心。

上海拥有中国最大的股票交易市场,同时也是全球最大的港口之一。

上海的制造业和金融业非常发达,拥有许多全球500强企业的总部。

此外,上海还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吸引了大量外资企业投资。

上海的发展还得益于其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政策支持,中国政府将上海定位为国际经济、金融、贸易和航运中心。

三、新加坡新加坡是一个城市国家,也是亚洲地区的重要金融和贸易中心。

新加坡拥有全球最发达的金融业之一,是亚洲地区的金融枢纽。

它还是全球最大的贸易港口之一,以及重要的能源交易市场。

新加坡的经济发展得益于其开放的政策和良好的基础设施,吸引了大量国际企业和人才。

此外,新加坡还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和科研中心,拥有多所世界知名的高校和研究机构。

四、香港(中国)香港是中国的一个特别行政区,也是全球重要的金融和贸易中心。

香港拥有发达的金融业、物流业和服务业,是全球最自由的经济体之一。

香港的金融市场非常发达,拥有发达的股票交易市场和银行业。

此外,香港还是全球最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以及重要的国际交通枢纽。

香港的发展得益于其独特的地理位置和政策优势,是中国对外开放的重要窗口。

五、首尔(韩国)首尔是韩国的首都,也是全球重要的经济中心之一。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相关资料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历史相关资料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历史沿革在东南亚国家和地区中,香港是最早出现购物中心的城市,1966年,香港第一间有现代意义的购物中心海运大厦(可称为海港城第一期)正式开幕,建筑面积达60200平方米,在当时可算是巨无霸。

日本比香港晚两年,1969年第一座大型购物中心玉川高岛屋在东京开业,新加坡大型商场出现于20世纪70年代,台湾最晚,第一家购物中心:远企购物中心出现于1994年。

香港购物中心发展可分为二到三个时期,前两个时期与交通运输工具高度相关。

1979年是具有分水岭意义,这一年香港地铁正式通车,标志着香港进入以轨道交通为主的大都市行列,购物中心的发展开始步入崭新的时期。

第一阶段为1979年以前,事实上只有一个大型购物中心:海港城落成。

1966年水路交通在香港的地位举足轻重,因此唯一的大型购物中心海港城一期海运大厦便在尖沙咀邮轮码头旁落成。

海港城第一期开幕后,1969年第二期马可波罗香港酒店商场开业,第三期海洋中心于1977年相继登场。

海港城总面积达到:176607.21平方米。

时至今日,海港城仍是香港最有魅力的大型购物中心之一。

使香港的交通便利性有了革命性的提升,跨区交通时间大大缩短,过去上小时的路程可以缩短到不到半个小时,极大地扩大了市民的活动范围,并鼓励跨区购物消费,从而为购物中心的迅速发展提供了基础。

1980至1989的10年间,私人商业楼宇落成量高达272.1万平方米,是各历史1O年期中最高的,占2002年底累计量的30%。

除海港城外,香港其它主要购物中心均在1979年之后开幕,从1979年到2003年24年间,有超过40间以上具规模的购物中心开业。

从香港购物中心的历史看,轨道交通对该产业发展影响十分大,沿轨道交通(九广铁路、机场、快线、轻轨)布置的购物中心数量达到28家以上。

这一阶段,诞生了众多知名代表性购物中心:太古城中心、太古广场、时代广场、又一城、青衣城等,香港超过三万平方米以上的购物中心总面积达到:228万平方米以上。

香港、美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香港、美国房地产发展历史

• 香港房地产和金融业的紧密关系,房地产业靠银 行的信贷支持而发展,银行业靠房地产业的发展 而获利。据统计,1981年至1987年房地产信贷规 模占香港总贷款规模的比重始终在30%以上,60 年代中则高达80%。香港优越的地理位置、完善 的基础设施和自由港政策吸引大量游资和资本涌 入房地产业,也促使香港房地产业日益兴旺。 战后以来香港爆发的6次地产危机中,有3次 直接或间接因为西方经济危机,还有两次与政治 因素和香港居民移民他国、贱抛物业有关。但就 内部因素而言,主要还是因为香港房地产市场特 殊的供求关系及其投机性。 香港经济属于开放型的自由市场经济,在多 数行业难以形成垄断性的经济力量,但在房地产 领域却具有明显的垄断色彩。
第三周期:遇挫
• 1969年香港房地产市道逐渐复苏,港府于 1972年制订了一项“十年建屋计划”,令投 资者信心迅速恢复。但1974年的石油危机导 致香港股市暴跌,又带动房地产业全面调整, 香港地价下跌40%,楼价下跌了30-40%。
第四周期:遇挫
• 1975年底开始,房地产市场重又回升,港府1976 年开始地铁修建计划,提升了城市土地价值;1978 年,又推行“居者有其屋计划”(即廉价屋计划), 解决了222.5万普通市民的住房问题。1977年香港 人口超过450万人,1979年达到500万人。需求增 加,令楼宇供不应求,新兴市镇(屯门、沙田、葵涌 等)逐步形成。 承接70年代后期的快速发展,1981年香港房地产市 场达到高潮,但随后而来的世界性经济危机及中英 香港问题谈判,令港人出现信心危机。1982年底, 香港楼价比1981年下跌60%,1983年房地产市场 全面崩溃。直到1984年9月,“中英联合声明”签 署后,市场才重新复苏。
6.大萧条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 1929年开始的大萧条在美国历史上持续时 间最长· 也是最严重的经济衰退。在股票市 场崩溃之前,房地产的泡沫就己经破灭 • 1931年后房地产公司大量破产 • 胡弗总统和国会1932年建立了联邦住房货 款银行系统,合并和重组了储蓄和贷款协 会 • 1934年成立的联邦住房管理局引发了住房 金融革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香港城市发展历史解读
小编为大家带来香港城市发展历史解读,希望对店铺的同学有所帮助。

想了解更多留学精彩内容,为你详细解答。

香港得名于香江,与深圳隔河相望,总面积1110平方公里,由港岛、九龙、新界及260 多个外岛组成,位于我国大陆南部的东海岸线上,珠江口东侧,西与澳门遥遥相对,北和深圳市毗邻,陆地部分与广东接壤,距广州市约200公里,向南延伸进南中国海。

香港人口660多万人,96%为中国人,英语及粤语占统治地位,97回归后普通话逐渐普及。

香港是一个举世闻名的国际大都市,由于优越的地理位置和国际资本的不断注入,香港已发展成为世界金融贸易中心,其黄金外汇市场、深水自由港、转口贸易等已成为国际商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亚洲经济重要的增长点,也是全球经济最自由的地区,被誉为“东方之珠”、“动感之都”。

地名来源
关于香港的地名由来,有这样几种说法。

说法一:香港的得名与香料有关。

宋元时期,香港在行政上隶属广东东莞。

从明朝开始,香港岛南部的一个小港湾,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因转运产在广东东莞的香料而出名,被人们称为“香港”。

据说那时香港转运的香料,质量上乘,被称为“海南珍奇”,香港当地许多人也以种香料为业,香港与其种植的香料一起,名声大噪。

不久这种香料被列为进贡皇帝的贡品,并造就了当时鼎盛的制香、运香业。

后来香料的种植和转运逐渐式微,但香港这个名称却保留了下来。

说法二:香港是一个天然的港湾,附近有溪水甘香可口,海上往来的水手,经常到这里来取水饮用,久而久之,甘香的溪水出了名,这条小溪也就被称为“香江”,而香江入海冲积成的小港湾,也就开始被称为“香港”。

有一批英国人登上香港岛时就是从这个港湾上岸的,所以他们也就用“香港”命名整个岛屿。

直到今天,“香江”仍然是香港的别称。

说法三:因“香姑”而得名。

据说,香姑是一位海盗的妻子,海盗死后,她就占据了这个小岛。

久而久之,人们就把小岛以她的名字为名,称之为“香港”了。

香港属亚热带气候,夏天炎热且潮湿,温度约在26~30℃之间;冬天凉爽而干燥,但很少会降至5℃以下。

五月至九月间多雨,有时雨势颇大。

夏秋之间,时有台风吹袭,七月至九月是香港的台风较多的季节。

香港平均全年雨量2,214.3毫米,雨量最多月份是8月,雨量最少月份是1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