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设计表格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

三年级音乐教学设计(教案)表格第一章:认识音乐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音乐的基本元素,如音高、音长、音色等。
培养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1.2 教学内容:音乐的基本元素介绍音高的认识:音阶、音准音长的认识:节奏、拍子音色的认识: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1.3 教学活动:讲解音乐基本元素的概念,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音阶、音准、节奏、拍子等,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音乐元素的理解。
欣赏不同乐器的演奏,让学生分辨不同乐器的音色特点。
1.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音乐基本元素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对音乐的感知和欣赏能力。
第二章:学习简谱2.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简谱的基本知识,包括五线谱、音符、休止符等。
培养学生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2.2 教学内容:简谱的基本知识介绍五线谱的认识:五线谱的构成、音符的位置音符的认识:全音符、二分音符、四分音符等休止符的认识:全休止符、二分休止符、四分休止符等2.3 教学活动:讲解简谱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读写简谱,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简谱的理解。
欣赏简单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简谱的节奏和音高。
2.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简谱的理解程度。
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和表现,了解他们能够阅读和演奏简谱的能力。
第三章:学习节奏3.1 教学目标:让学生掌握节奏的基本知识,包括拍子、节拍等。
培养学生能够准确地演奏和感知节奏。
3.2 教学内容:节奏的基本知识介绍拍子的认识:单拍子、复拍子、混合拍子等节拍的认识:强弱拍、次强弱拍等3.3 教学活动:讲解节奏的基本知识,通过示范和练习让学生感知和理解。
练习拍子和节拍,让学生通过实践来加深对节奏的理解。
欣赏乐曲,让学生通过听觉来感知节奏的强弱和次强弱。
3.4 教学评价:通过小测试或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节奏的理解程度。
《回忆我的母亲》教学设计(表格)

了解母亲形象的特征。感知人物具有哪些优秀品质和作者通过哪些事例来突出人物的优秀品质。
学习难点
夹叙夹议、叙议结合的手法对突出文章主题的作用。
学法指导
启发点拨法,合作探究法。
教学过程
教学环节
教 学 内 容
环节一
新
课
导
入
还在革命战争年代,有位母亲逝世了,当时延安各界为她举行了公祭。中共中央的挽联是:八路功勋大孝为国,一生劳动吾党之光。毛泽东同志也写了挽联:为母当学民族英雄贤母,斯人无愧劳动阶级完人。这位伟大的母亲便是朱德的母亲。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朱德同志是如何用深情回忆他的母亲的?
1944年
86岁高龄仍不辍劳作。
热爱劳动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环节三
合
作
探
究
一、深层探究
1.分析课文第一部分体会句子所表达的作用?
①本段点明主旨的句子:“得到母亲去世的消息,我很悲痛。”
②表明叙事线索的句子:“特别是她勤劳一生。”母亲一生最大的特点:勤劳
③表明全文感情基调的句子:“我很悲痛。”“我爱我母亲。”
2.跳读课文第二部分(2-15)的内容,勾画表明时间的词语,并思考:这期间母亲经历了什么事情?表现了母亲怎样的思想品质?
时间
母亲经历的事情
表现说明母亲的思想品质
作者小时候
是个好劳动,整日劳碌着
勤劳简朴、宽厚仁慈、任劳任怨
1885--1900
遭退佃搬家和天灾,母亲不灰心。对农民的同情和为富不仁者的反感更强。
母亲坚强不屈的性格、朴素的阶级意识。
1905年
节衣缩食,借债供作者读书
摆脱贫困和压迫的愿望。
1908年
1《孤独之旅》教学设计(表格)

多媒体
教学过程
教学
环节
教学内容
双边活动预设
设计意图
教师
学生
导
语
在上世纪60年代初,有一个比你们还小的孩子,在别人只能用一条绳子做裤带时,他就有一条棕色的、油汪汪的皮裤带……这个孩子就是杜小康。可是一夕之间,父亲的货船翻了,一切都变了。今天,就让我们走进曹文轩先生的小说《孤独之旅》。
通过预习我们了解文中讲了怎样故事?
“孤独之旅”的第二个含义:杜小康牧鸭生活过程中心理上的孤独旅程。
小说线索分明,一明一暗,由表及里揭示了孤独之旅的双重含义。杜小康正是在牧鸭生活的孤独中,伴随鸭子的长大而长大了,坚强了。
(三)速读课文,找出课文中环境描写的语段,体会环境描写与杜小康性格之间的关系。
1.对鸭群呈扇面形的描写(略):幼弱、孤独
3.速读《严冬海猎》,赏析环境描写的作用。
讨论:
(1)渲染气氛;
(2)烘托人物;
(3)推动情节发展。
学生畅所欲言
合作赏析。
冷寂
坚强
不得不下海
独立思考的基础上通过小组合作讨论的形式解决学习中的困惑
我
来
思
我的收获……
我想到了……
我明白了……
……
作
业
请用两种以上修辞方法对身边环境进行描写,来烘托出人物的某种心情。(200字左右)
介绍故事背景
指导学生概括
进入情境
概括文本内容:
小说写了杜小康因故失学,被迫与父亲离家前往芦苇荡放鸭的经历。
故事激趣
诊测预习
整体感知
导入新课
学
什
么
小说三要素:人物、情节、环境
学习目标:①梳理本文故事情·节;②理解环境描写的作用(重点);③品读心理描写,分析人物形象。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表格版)

统编版(2024)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教学设计教材分析《9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是统编版道德与法治小学三年级上册的内容。
本课旨在引导学生认识到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学校的热爱之情,同时培养学生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材通过展示学校的设施、活动以及学生在学校的生活场景,引导学生关注学校的发展,思考如何让学校变得更美好。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学校的设施和活动,认识到学校对个人成长教学的重要性。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观察、讨论、实践等方式,让学目标生思考如何为学校的发展贡献力量。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热爱学校的情感,增强学生为学校发展努力的责任感和使命感。
教学1.教学重点:认识学校对个人成长的重要性,思考如何让学校更美好。
重难2.教学难点:激发学生为学校发展贡献力量的实际行动。
点一、导入新课(3分钟)师:同学们,我们每天都在学校里学习、生活,学校就像我们的第二个家。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探讨如何让我们的学校更美好。
(板书课题)二、讲授新课(30分钟)1.我们的学校(8分钟)字过程师:首先,让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我们的学校。
请同学们说一说,你最喜欢学校的哪个地方?为什么?生:我最喜欢学校的操场,因为可以在那里跑步、玩耍。
生:我喜欢学校的图书馆,里面有很多好看的书。
生:我喜欢我们的教室,很温馨。
师:大家说得都很好。
学校有很多地方都给我们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那么,学校还有哪些设施呢?生:有教学楼、实验室、音乐教室等。
师:对,学校的设施为我们的学习和生活提供了便利。
除了设施,学校还会开展哪些活动呢?生:有运动会、文艺汇演、科技节等。
师:这些活动丰富了我们的课余生活,让我们在学校里能够快乐地成长。
2.学校对我们的重要性(10分钟)师:同学们,我们在学校里学习、生活,那么学校对我们来说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呢?请大家小组讨论一下。
小组讨论。
生1:学校是我们学习知识的地方。
小学五年级 体育上册教案全册教学设计(表格版)

教学反思
五年级体育集体备课教案
教学内容
蹲踞式起跑
教学目标
1.使90%的学生初步理解蹲踞式起跑的动作方法。
2.使85%_90%的学生初步学会蹲踞式起跑技术。
3.培养学生克服困难,积极上进的优良品质。
2.起动时前后两脚蹬、摆配合不协调,动作无力。
组织教法:
1.让学生按普通式起跑进行练习。
2、学习“各就位”、“预备”技术,学生个人练习,体会起跑技术动作的要领,然后教师发令,学生成组练习。
3、学习蹲踞式起跑的完整技术。
4、纠正错误动作。
5、巡回指导。
6、学习示范。
要求:
1、教师讲解示范。
2、教师分解讲解蹲踞式动作。
教学过程:
1.愉悦导入,(11分钟)
(1)整队,师生问好,教师手、激创(15分钟)
(1)提问原地投掷、上步投掷、助跑投掷哪个方法可以投的更远?请学生按自己的想法,付于实践。(肯定每个学生的想法,表扬有个性的答案(1分)
(2)接下来,学习投掷步的交叉步动作(3-4分)
3).第二、三排同学必须认真完成蹲踞式动作。
4).跑出去的同学从中间分开从两侧慢跑回来准备练习。
纠正方法:
1).适当调整起跑的“预备”姿势。
2).增强手指和臂的力量。
3)延长或缩短“预备”鸣枪的时间,养成听枪声起动的习惯。
4).反复做后腿蹬离起跑屈膝前摆的辅助练习。
2.游戏:往返跑
动作要领:略。
目的:集中注意力,发展反应、协调能力。
3.游戏:夹球进垒(10分钟)
(1)方法:站在线后,用双脚将球夹起,用手接住,投进一垒,投进后将球拿出,放在投掷线上,用同样方法投进二垒、三垒,先完成的学生获胜,得一分,然后向其他同学挑战,规定时间内,积分多的学生优胜。
《三峡》教学设计(表格)

自
主
学
习
环节二
自
主
学
习
一、助学资讯
1.作者简介
郦道元(约470-527),字善长,范阳涿县(今河北涿州)人。北魏地理学家。郦道元年少时博览奇书,幼时曾随父亲到山东访求水道,后又游历秦岭、淮河以北和长城以南的广大地区,考察河道沟渠,搜集有关的风土民情、历史故事、神话传说,撰《水经注》。
2.背景链接
③虽乘奔御风(虽:古义:即使;今义:表转折,虽然)
6.词类活用
①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奔:飞奔的马,动词做名词。)
②空谷传响(空谷:在空荡的山谷里,名词做状语。)
③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朝、暮”是名词作状语,译为“在早晨、在晚上”)
④回清倒影(清:清波,形容词用作名词)
7.翻译下列句子
①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
译文:白色的急流中有回旋的清波,绿色的潭水中有倒映着的各种景物的影子。
⑥绝 多生怪柏,悬泉瀑布,飞漱其间,清荣峻茂,良多趣味。
译文:极高的山峰上,大多生长着奇形怪状的松柏;悬在空中的泉水和瀑布在峰峦间飞速冲荡,更显出水清树荣,山高草盛,实在是充满无限趣味。
⑦常有高猿长啸,属引凄异,空谷传响,哀转久绝。
①自
自非亭午夜分(如果)
或王命急宣(有时)
②或
或以钱币乞之(有的,有的人)
虽乘奔御风,不以疾也(快)
③疾
疾恶如仇(憎恨)
沿溯阻绝(断绝)
④绝绝 多生怪柏(极,最)
哀转久绝(断绝,消失)
5.古今异义
①或王命急宣(或:古义:有时。今常用于选择复句的关联词。)
②至于夏水襄陵(至于:古义:是一个动词“至”和一个介词“于”,此处译为“到了”。今常连在一起,表示另提一事或达到某种程度。)
初中语文《金色花》、《荷叶》教学设计(表格版)

7、学 习 欣 赏 对方的作品。
2、幸福的家人关系应该是怎样的?
3、你希望自己和家人是怎样的关系?是你理想中的吗? 如果不是,你准备怎么办?
4、你愿意为你的家人做点什么?
(写下来,越具体越好,从今天开始就去实践)
《荷叶》
一、整体感知
二、分析与讨论(提问与回答、板书重点词语)
2、文章的写作重点是对荷叶护卫红莲的描写,那么为什么
还要提及九年前祖父和我的赏莲呢?
结构上——引出下文,为下文荷叶护卫红莲作铺垫。
内容上——渲染气氛,花瑞人祥。
3、母亲与荷叶,看似并无联系的两个名词,为什么在冰心
笔下有了联系?说出你的理解。
触景生情,引发联想,通过比喻,歌颂伟大的母爱。
4、你想把母亲比作什么?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学生准备
阶段 时长 复习 ()
导入 (5)
3、能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 4、尝试景物创作。 5、听写生字词正确率达到 90%以上。
6、独立完成轻巧夺冠。
讲授式模式
归纳思维模式
图-文归纳模式
科学探究模式
价值观学习模式
直观演示法
任务驱动法
参观教学法
其他 情景带入 、角色扮演、话剧改编
三、写作特点
1、在中国,我们一般用花儿来比喻什么?(儿童、成 人、老人?)
2、用金色花作喻体现了诗人对孩子一种怎样的感情? (喜爱、憎恶?赞美、贬抑?)
3、你希望自己成为一朵怎样的花呢?为什么?
四、讨论与分享:
1、最让你感动的地方?为什么? 2、你最欣赏的语言语句是什么?为什么 3、哪几首古诗词最能表达本文的意境之美? 4、回顾你与家人的相处,你和她们是怎样的关系? 5、用我们所学到的修辞手法写下来(200 字内) 二、属灵辨析与讨论、分享与展示
教学设计表格(模板)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月日总序第个教学设计课题:
预设目标:
教学重点及难点:
教学准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设计表
学校焦作市解放区环城南路第二小学
学科语文授课年级二年级教师姓名李娟
章节名称
人教课标版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称赞》
计划学时
1
课堂改革
设计理念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网络运行的多媒体信息技术条件下,本课采用个性化教学,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通过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引领学生自读自悟。设计充分尊重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让学生自己对课文内容的领悟取代教材的讲解分析,整个过程为张扬学生个性,激发学生灵性服务。
2、通过对生动浅显的阅读课的学习,不仅提高了学生的阅读能力,而且对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有很大的帮。;
3、通过口语交际、习作(写话)、综合性学习各栏目的学习,提高了学生的语文实践能力。
教学
目标
课程标准
1、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2、
2、学习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习默读。
3、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课文中词句的意思,在阅读中积累词语。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
7、
一句称赞的话,竟然让他有了这么大的变化,这是为什么呢?
25分
课件出示,指导理解,练习朗读。
1、生默读课文。
2、理解句子。
3、练习朗读。
4、练习说话。
?
?
1、让学生带着问题读课文,培养了学生边读边想的习惯,并在阅读过程中初步认识生字,以自己喜欢的方法读课文,学生读得更投入。
2、一连串问题的提出,不仅注重从低年级开始培养学生的导读能力,而且让学生培养学习小刺猬和小獾善于观察别人优点和善于称赞别人的能力。教师用声情并茂的范读将学生带进文本,学生便也会跃跃欲试。
教学评价
学习目标
练习与检测
教师指导到位,关注到了每个学生,95%的学生都能做到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句子。有部分同学在读“你真能干,小板凳做的一个比一个好!”时加上了自己的动作,这是老师课堂上示范读和明确指向性要求的结果,学生明白了,在真诚地称赞别人时,适当的肢体语言,也是称赞的一部分。
教学目标制定的明确、有效,从测试结果来看,“刺”、“板”、“凳”、“但”、“椅”、瞧、“留”这7个生字,抽测的学生100%掌握了,说明教师在阅读教学中指导非常到位。利用学生已经掌握的识字方法,多种方法识字,很有成效。
其他:教师机+投影
资源与媒体应用分析
知识点
媒体内容
与形式
使用方式与时机
使用目的
资源与媒体
来源
课文文字
课文内容出示
配乐ppt
教师展示
学生倾听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也便于学生对课文有一个整体感知。
教师自制、下载
课文重点句
课文重点句ppt出示
教师展示,
学生听、看、读、感悟
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师自制、下载
3、在指导朗读的过程中穿插提出一些问题,意在帮助学生切身体会文中人物的情感,从而用内心的情感去朗读课文,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朗读能力,实现语言的转化,得到美好情感的熏陶。
总结
1、小獾是怎样称赞小刺猬的。
2、小刺猬的心情怎样?
3、总结
2分钟
师:
出示课件指导读。
生练习朗读
学习生字
学习生字
学生练写
作业安排
8分钟
师指导书写。
?生说字形
,并说出写字的要求,书写生字。?
1、充分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自主建构,选择最适合自己的方式识记生字,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2、让学生交流识记生字的方法,实际上是充分利用学生中的教学资源,让学生之间相互学习,彼此借鉴,优势互补。
3、指导写字,从观察—交流—指导—范写—描红—仿写—展示—评讲,既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又适时强化教师的有效指导,学生眼、口、手、心并用,可以有效提高写字的效率。
教学策略
选择与设计
在这堂课中,我们采用了创设情境法,情感朗读理解法,直观教学的方法,引导学生自学、讨论、交流。为学生营造一个民主、生动、活泼的学习环境,形成学生质疑问难,自主合作学习的局面。
教学环境
□DVD+TV□教师机+投影(上网/不上网)
■教师机+投影+电子白板□教师机+投影+应答分析器
□电脑教室+投影(上网)□电脑教室+电子教室控制
学习内容分析
(可附加知识导图)
《称赞》是二年级上册第五组课文的一篇文章。本组教材以“友好相处、团结合作”为主题,体现了浓郁的时代气息和现代意识。《称赞》这篇课文是一个生动有趣的小故事,从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对话中,孩子们会体会到“称赞”神奇的力量。课文图文并茂,学生可借助插图阅读课文,从小刺猬、小獾的表情和动作中,感受到他们相互称赞的愉快心情和获得成功的快乐。
解决措施:
1、反复朗读小刺猬和小獾相互称赞的话。?
????????????????????? 2、采用“读中感悟——读中激情——以读促情”等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逐步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和感悟。?
???????????????????????3、图文兼并,并结合课后题辅导学生说话等方法,使学生学会真诚地称赞他人。达到突破教学难点的目的。?
教师自制下载课文重点句课文重点句ppt出示教师展示学生听看读感悟有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教师自制下载生字的字形ppt教师展示学生分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教师自制下载教学过程可续页教学环节教学内容所用时教师活动学生活动1设计意图教学策略方法初读质疑1讲故事导入课文2书写称赞两个字3练习说并出示图片生字卡片
2、学习两个生字。
激趣质疑导入可以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尽快进入角色。
此环节意在帮助学生整体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并初步训练学生学习简单的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2、1、出示小刺猬和小獾两个动画图像,避免生硬地学习“刺、猬、獾”这三个生字。然后接着由两个小动物引出所学生字,使教学环节衔接流畅而有趣,使学生在愉快的气氛中学习。
学习者
分析
一般特征
1、二年级的学生受年龄特点的制约,评价自己时优点较多,却不善于发现别人身上的长处。因此,在学习课文中,使学生受到“友好相处、团结合作”的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2、学生年龄小,知识面狭窄,认知水平有限,口语表达能力和语言组织能力不是太强。
初始能力
1、学生经过一年的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语文基础。由于比较扎实地学习了汉语拼音,学生能很好地利用汉语拼音这一有力工具自主识字,进而帮助阅读课内外的读物;由于掌握了识字的各种途径和方法,学生能在各种场合自主识字。
课文感知
1、出示提示。
2、板凳做得怎么样?(出示“粗糙”)读一读。你从哪里看出小板凳很粗糙?
3、、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小刺猬却称赞小獾说。
4、小獾的板凳做得那么粗糙,小刺猬为什么还要称赞他?
你从课文哪个地方知道的?读一读。
5、看到这么粗糙的三个小板凳,Fra bibliotek刺猬却称赞小獾说……
6、练习说话:什么一个比一个大?
生字的字形
本课生字ppt
教师展示
学生分析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加深记忆。
教师自制、下载
教学过程(可续页)
教学环节
教学
内容
所用时间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1、设计意图
教学策略、方法
初读质疑
1、讲故事导入课文2、书写“称赞”两个字3、练习说话。
3分钟
教师配乐朗诵,
并出示图片、生字卡片。
1、
学生欣赏,知道课文的主要内容。
教
学
反
思
一、以读为主,读中感悟。
读书是教师、文本、学生之间对话的桥梁。教学中,让学生反复的读书,使学生在多层次、多角度的读书中感悟到了称赞给别人带来的快乐,并鼓励学生要用自己的行动给别人带来快乐,使学生在无形中受到感染和教育。课堂上以读为主,在读中感悟的过程中,摈弃了传统教学的满堂灌、满堂问和提问加串讲的方式,把读书的时间、过程、权利真正还给了学生,使学生成为读书学习的主人。
知识与技能
认识“刺、猬”等10个生字,会写“采、背”等8个字。
过程与方法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相互称赞带来的快乐。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让学生明白“称赞”别人是一种美德,学着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教学重点、难点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懂课文。
教学难点:知道小刺猬是怎样发现小獾的优点,从而学习发现别人身上的优点。
二、联系生活,感同身受
"语文与生活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生活多广阔,语文教育的天地也应有多广阔。因此,语文教学要把课堂延伸到课外,把课内学习和课外学习结合起来,拓宽学生的视野,为学生的终身学习、生活和工作打下基础。”为此,在学生与文本达成共识后,及时让学生夸一夸自己身边的同学,亲身感受称赞的神奇。课下,让学生制作“心情卡”,学会接受称赞,从而达到了知识迁移、学以致用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