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2000字论文关于体温变化规律和调节

合集下载

人体生物节律对人的影响和调节方法

人体生物节律对人的影响和调节方法

人体生物节律对人的影响和调节方法
佚名
【期刊名称】《农村天地》
【年(卷),期】2004(000)008
【摘要】<正>早在我国唐代,伟大的医学家、养生学家孙思邈就明确提出:大自然有四时五行,寒暑交替,及其它变化规律,人体和自然界同是一理;人体生理有五脏六腑,呼吸吐纳,精气往常,也有其正常的规律。

如果阴阳失调,就会导致疾病。

人只要善于"妙解"和调整,就不会有疾病的发生。

【总页数】1页(P36-36)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161
【相关文献】
1.光源色温对人体生物节律和体温调节的影响 [J], 石路
2.不同波长蓝光LED对人体光生物节律效应的影响 [J], 鲁玉红;王毓蓉;金尚忠;曾珊珊;邵茂丰
3.人体生物节律影响药物疗效 [J], 郭卫
4.认识人体生物节律,改进组织学与胚胎学教学方法 [J], 孙长滨;王洪斌
5.根据人体的生物节律改进教学方法 [J], 藏国燕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术中低体温预防护理措施论文

术中低体温的预防及护理措施【中图分类号】r47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0-0175-01【摘要】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

术中低体温会导致术中与术后交感神经张力增高,外周血管收缩,循环阻力增加,血液黏滞度增高等不良后果。

手术创伤、失血、失液、内脏长时间暴露、冲洗液温度较低、术中输血、输液,加之麻醉后肌肉松弛产热减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抑制等,均是术中低体温的诱发因素。

【关键词】手术;低体温;预防;护理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复杂手术越来越多地在临床开展,手术中“低体温”的发生率也越来越高。

术中低体温是手术常见的并发症,特别是长时间手术、大手术、老年人手术后尤易发生。

临床上般将体温在34℃~36℃称低体温,在手术中体温降低1℃~2℃对机体虽有干扰,但可耐受,不致造成太伤害,然而对于病情重、体质弱,尤其是老年人及小儿,术中低体温可使机体耗氧增加、心率增快、免疫功能受损,甚至危及生命。

在手术中及时采取有效的护理措施,可以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1 低体温的影响因素1.1 环境因素通常情况下,手术间的温度一般控制在22℃左右,这对全身裸露接受手术的患者无疑是冷环境。

同时手术室为了增强消毒效果,常常采用快速的空气对流,会增加病人机体的散热,容易导致患者体温下降。

1.2 麻醉药物的作用正常人的体温保持在相对恒定的状态,通过大脑和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的调节和神经液的作用,使产热和散热保持动态平衡。

但麻醉剂的使用既损害中枢温度调节,又损害周围温度调节,尤其全身麻醉阻断了身体大部分的神经传导,因而机体较难随环境温度的变化来调节体温,易受环境温度影响而出现体温下降。

1.3 手术因素手术时间长,体表暴露面积大,手术切口大,肠管、腹膜及胸腔内容物暴露时间长,使水分从手术中蒸发,也是重要散热源。

同时术中反复用大量的生理盐水冲洗,患者身体覆盖巾部分被冲洗水浸透,尽管加盖单巾仍可导致机体热量的散失。

动物医学类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类毕业论文

动物医学类毕业论文动物医学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动物基础医学、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本理论和基本知识,受到动物体正常和异常结构及功能实验、检查、疾病预防、诊断、治疗技术的基本训练,具有动物保健、临床诊疗、动物防疫检疫和兽医卫生管理工作的基本能力。

下文是店铺为大家整理的关于动物医学类毕业论文的范文,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动物医学类毕业论文篇1浅析断奶仔猪腹泻防治摘要断奶仔猪腹泻在养猪业中危害居首,导致仔猪成活率降低,饲料报酬降低,生长缓慢,生长发育停滞;同时由于腹泻导致体质下降,免疫力降低,对疾病的抵抗力减弱,容易继发感染其他疾病,严重威胁养猪业的健康发展。

本文从生理、病原、饲料、应激、以及环境等因素出发,分析了早期断奶仔猪腹泻发生的原因,从免疫、饲料营养、饲养管理等角度提出了一些综合性预防措施,对提高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现实指导意义。

关键词:仔猪早期断乳腹泻防治据统计,断奶后8-13d,仔猪腹泻率高达32%,14-17d增至41.4%,到22-28d降到8.4%,断奶后仔猪死亡率高达20%-30%。

如何降低断奶仔猪腹泻成为当前养猪业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1 引发仔猪腹泻的因数1.1 生理性因数通常将出生到20千克的猪称为仔猪。

仔猪阶段是猪的生长发育和养猪生产的重要阶段。

仔猪具有不同其他阶段的猪在消化生理、免疫机能和体温调节的特点。

这些特点成为仔猪营养需要和饲养技术独特性的重要机制,也是引起仔猪早期断乳腹泻的基本原因。

1.1.1 消化生理仔猪的消化系统特点决定了仔猪在断奶期间容易发生腹泻。

1.1.1.1 胃肠酸性低出生仔猪胃酸分泌量低,且缺乏游离盐酸,一般从20天开始才有少量游离盐酸出现,以后随年龄增加。

仔猪至少在2-3月龄时盐酸分泌才接近成年水平。

仔猪分泌胃酸的能力很弱,但胃内pH值低于4时才有利于蛋白质的消化,能使大量病菌灭活。

母乳中含有丰富的乳糖,可被胃中乳酸杆菌分解成乳酸,成为哺乳仔猪胃酸的主要来源。

所以尽管哺乳仔猪分泌胃酸能力很弱,仍消化良好。

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

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观察及护理干预论文

全身麻醉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的观察及护理干预【摘要】目的:探讨全麻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的临床护理方法。

方法:88例患者均为我院全麻后腹腔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及护理方法;研究组患者采用体温干预的护理手段。

结果:术中、术后和回病房后体温对照组明显低于研究组。

结论:护理干预对于维持全麻腹腔内手术患者的体温具有临床作用。

【关键词】全身麻醉;腹腔内手术;低体温;护理干预【中图分类号】r4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3)06-0188-01为探讨全麻下腹腔内手术患者低体温的临床护理方法,笔者选取我院2011年1-12月间患者共88例行临床观察,现报道如下:1 资料与方法1.1临床资料88例患者均为我院全麻后腹腔内手术患者,男性46例,女性42例,年龄42-72岁,平均年龄(58.3±6.4)岁。

排除术前有高体温现象患者,所有患者均经签署同意书。

将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各44例,两组在年龄、性别等方面无显著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对照组患者采用常规手术及护理方法,手术室温在23℃左右;研究组患者采用体温干预的护理手段,具体操作如下:(1)手术室温度提升至25℃左右,相对湿度控制在40%-50%,如遇冬季较寒冷,可适当将室温再调高;(2)术前准备时给手术台适当加温,加温方法采用电热毯;(3)保温垫保暖,术中于患者的肩部、背部和双臂部位加盖保温毯;(4)手术用液加温,约37℃,将手术中消毒、清洗等类用液事先加温,以减少低于体温的液体流失患者体温;(5)及时遮盖,对于患者非手术部位,及时作好遮盖,减少皮肤中体温的流失。

1.3观察指标采用体温监护仪对患者体温进行持续性监测,并分别记录患者进入手术室、麻醉成功后、术中、术后、回病房后的体温变化值。

1.4统计学处理采用spss13.0统计学处理软件包进行数据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值±标准差表示,t检验。

生理学感想

生理学感想

生理学感想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在学习生理学的过程中,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人体的各种神奇的调节机制。

人体内部有着严密的调节系统,可以保持身体的各项生理指标在一定范围内保持平衡。

在体温调节方面,当我们遇到寒冷的环境时,皮下血管会收缩,以减少体表血流,从而减少散热,保持体温;而在热环境下,汗腺会分泌大量汗液,通过蒸发散热,保持体温平衡。

这些神奇的生理机制让我不禁感叹人体的设计是如此的精巧和完美。

通过学习生理学,还可以更好地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

心脏是我们体内最重要的器官之一,它负责泵送血液至全身,为组织器官提供氧气和营养物质。

而肺部则是我们呼吸系统的关键组成部分,它通过呼吸作用将氧气吸入体内,同时将二氧化碳排出体外。

而我们的神经系统则负责传递各种体内外的信息,协调控制各个器官的功能。

了解身体各个器官的功能及其相互关系,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认识人体的复杂性和高度协调性。

而且,学习生理学也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疾病的发生和发展机制。

只有深入了解人体正常生理状态下各种生理指标的变化规律,才能更好地发现疾病的异常变化,并有针对性地进行治疗和预防。

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心血管疾病,通过研究发现高血压可能是由于肾脏排钠功能异常导致的体液潴留,从而引起血容量增加,压力升高;进而引发高血压。

通过这样的疾病机制研究,可以制定针对性的治疗措施,提高治疗效果。

学习生理学对于我们了解人体运作原理,探索生命奥秘,预防和治疗疾病都有着重要的意义。

生理学的研究也为医学领域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和指导。

希望通过学习生理学,可以让我们更好地理解人体的复杂性,进而为人类健康做出更大的贡献。

【2000字】第二篇示例:生理学是研究生命活动的一门科学,它涉及到人体内部各种器官和系统的结构、功能以及相互关系。

而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生理学可能显得有些遥远和复杂,但实际上,了解一些基本的生理学知识对我们维持健康和保持良好生活习惯至关重要。

昼夜节律主要参数

昼夜节律主要参数

昼夜节律主要参数昼夜节律是生物体内在24小时周期内展现出来的生理活动变化,它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和光照的变化密切相关。

昼夜节律在人类和其他动物中都具有重要的作用,影响着睡眠、消化、免疫系统等一系列生理功能,对于维持人体健康和生物体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从昼夜节律的主要参数、生物钟调控机制等方面展开探讨,以期加深对昼夜节律的了解。

1. 昼夜节律的主要参数昼夜节律的主要参数包括体温、褪黑素分泌、皮质醇水平和睡眠-清醒状态等。

这些参数经过前庭神经元、脑干和丘脑等部位的调节,呈现出不同的昼夜变化规律。

体温是昼夜节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在一天中呈现出不同的变化。

通常在上午起床后,体温逐渐上升,在下午达到巅峰,晚上则逐渐下降,助眠入眠。

这种昼夜变化与睡眠-清醒状态具有密切关系,体温的变化也能够影响睡眠的质量。

褪黑素是由松果体分泌的一种激素,是昼夜节律中的另一项重要参数。

它在夜间分泌增加,白天分泌减少,它的数量变化与睡眠状态、免疫调节等密切相关。

褪黑素的分泌受到光照和环境条件的影响,例如在黑暗环境中分泌增加,而在光照充足的情况下分泌减少。

皮质醇是一种重要的应激激素,也是昼夜节律中的一个关键参数。

它的分泌呈现出明显的昼夜变化规律,通常在早晨分泌量较高,而到了晚上则逐渐降低。

皮质醇的分泌与应激状态、免疫调节等密切相关,并且受到生物钟的调节。

睡眠-清醒状态是昼夜节律中的一个重要参数,它与体温、褪黑素分泌和生物钟的调节密切相关。

一天中的不同时间段,人体的睡眠-清醒状态也呈现出昼夜规律,通常在晚上进入睡眠状态,在早晨醒来。

2. 生物钟调控机制昼夜节律的表达受到生物钟的调控,它是一种内源性的节律调节系统,位于大脑中的丘脑-松果体-下丘脑轴中。

生物钟的调控机制主要包括外部输入、生物钟核以及输出环节。

外部输入是生物钟调控的首要因素,其中光信号是最为重要的外部输入因子。

光信号通过视网膜传入丘脑,再由丘脑传入松果体,激活松果体中的光感受器,从而调节褪黑素的分泌和生物钟的节律。

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越冬前期体温调节差异

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越冬前期体温调节差异

野生动物学报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2022,43(1):145-150Chinese Journal of Wildlife 野生动物学报http://ysdw.paperopen.com东北林蛙和黑龙江林蛙越冬前期体温调节差异李殿伟 刘佳慧 彭 婷 单洪佳 张博妍 孟繁星 姚 旭(牡丹江师范学院生命科学与技术学院,牡丹江,157011)稿件运行过程摘 要:收稿日期:2021-04-26修回日期:2021-07-12发表日期:2022-02-10关键词:东北林蛙;黑龙江林蛙;环境温度;体温调节Key words:Rana dybowskii;Rana amurensis;Ambient temperature;Body temperature regulation 中图分类号:Q958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310-1490(2022)01-0145-06为了解环境温度对东北林蛙(Rana dybowskii)和黑龙江林蛙(R.amurensis)体温调节能力的影响,研究了2种林蛙在不同时间(07:00、10:00、13:00、16:00、19:00)、室温及梯度变温(10、12、14、16、18、20℃)等条件时的体温变化规律。

结果表明:2种林蛙体温调节均无显著的性别差异,林蛙体温与环境温度的变化趋势一致。

环境温度最高时,2种林蛙的体温也达到最高,体温与环境温度显著正相关;体温的变化幅度、回归方程的斜率和等温点3个参数可以作为判断体温调节能力的重要指标。

东北林蛙的体温日变化幅度大于黑龙江林蛙。

体温与环境温度的线性回归分析表明,东北林蛙斜率的绝对值大于黑龙江林蛙,东北林蛙的等温点低于黑龙江林蛙。

与黑龙江林蛙相比,东北林蛙的体温波动较大,其体温调节能力较低。

Comparison of Pre⁃Winter Thermoregulation in BetweenRana dybowskii and R.amurensisLI Dianwei LIU Jiahui PENG Ting SHAN HongjiaZHANG Boyan MENG Fanxing YAO Xu(College of Life Science and Technology,Mudanjiang Normal University,Mudanjiang,157011,China)Abstract:In order to understand the effect of ambient temperature on the thermoregulation ability of Rana dybowskii and R.amurensis,changes in body temperature of the two species were meas⁃ured at different time of a day(07:00,10:00,13:00,16:00,19:00),under room temp⁃ 基金项目: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项目(SS2021C006);黑龙江省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科研项目(1451PT007);牡丹江师范学院国家级课题培育项目(GP2021006) 第一作者简介:李殿伟,男,43岁,副教授;主要从事野生动物保护与利用研究。

不同方向推脊对家兔体温的影响——论推拿补泻与穴位功效的关系

不同方向推脊对家兔体温的影响——论推拿补泻与穴位功效的关系
将24只体温己上升0.3。C的发热家兔随机分为三组:推下脊柱组、 推上脊柱组、空白对照组,每组8只。分别加以标志。
(2)将推下脊柱组家兔蘸38"C温水由颈部开始向下推至尾部,每分 钟推120次,共推25min,推后即量体温,测量时间为5min,记录体温
以及测量时间,以后每隔30min测体温一次,共测15次,连续记录体 温变化情况。
关键词 推脊方向 家兔体温变化 小儿推龛动物实验
二,
The Effect on the Rabbits’Body Temperature
By Pushing Down or Up ji(spine)
Specialty:Child Massage,Pediatrics of TCM
Student: Yao Xiao
manipulation.retorted the argument that attaching importance to selecting
points but ignoring reinforcing and reducing methods.Fur experimental basis for the research in child massage.
(3)将推上脊柱组家兔蘸38。C温水由尾部开始向上推至颈部,频率、 力度及时间同推下组,推后记录体温同推下组,共测15次。
(4)将空白对照组家兔继续每隔30min测体温一次,共测15次, 正 常对照组家兔自实验开始每隔30min测体温一次,共测15次。
4、不同处理方式对正常家兔体温的影响 (1)取正常家兔36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推上脊柱组、推下脊 柱组、无水推上脊柱组、无水推下脊柱组、温水擦浴组共6组,每组6 只,并分别加以标志。 (2)推下脊柱组家兔蘸38。C温水推下脊柱,频率、力度及时间同前, 推后连续记录体温15次。 (3)推上脊柱组家兔蘸38。C温水推上脊柱,频率、力度及时间同前, 推后连续记录体温15次。 (4)无水推下脊柱组家兔不蘸温水推下脊柱,频率、力度及时间同前, 并连续记录体温15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2000字论文关于体温变化规律和调节
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体温及恒定的意义: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体温调节机制:产热过程散热过程
调节过程:寒冷一冷觉感受器→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产热量增加,减少散热炎热→温觉感受器→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汗液分泌增加,血流量增加
【全解】
人的体温特点与测量T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人的体温特点是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一般清晨2~4时最低。

14一20时最高,但不超过1℃: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体温会因性别等面有个体差异: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但由于不易测量,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而口腔和窝由于使于测量而常被测量,人的体温恒定是在一
定范围内相对恒定。

一般地说,口腔温度在37.2士0.5℃、败窝温度在36,7土0.7℃、直肠温度在37,4士05℃范围内变动。

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做发热。

是机体免疫正常的一种表现。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由于人感染了病原体,如患了传染病。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高热(41℃以上)2.体温恒定的意义生命的代谢速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温度过低,代谢减慢甚至停止:温度过高,蛋白质将发生变性,酶的活性丧失,生命也就停止。

所以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需的,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是恒定的,能够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调整热能释放量。

使体温保持正常,被称为恒温动物。

其余动物的体温都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并且一般总是低于外界温度,这些动物被称为变温动物。

体温恒定的意义:①体温恒定,体内代谢活动才能有条不素地进行:②有了自主的体温调节,动物就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阴天或晴天、酷暑严寒,只要体温恒定,代谢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而两栖类、爬行类可能因日晒而只好避入树从、岩穴,或因得不到足够热量而不能活动,体温调节在新陈代谢过程中,体内营养物质不断地进行生物氧化、释放能量。

这是产热过程。

同时,代谢所产生的热量又通过各种途径不断地从人体发散到外界环境中去,这是热过程,这两个过程保持动态的平衡,即产热量=散热量,才能维持人体体温的相对稳定,因为人体调节体温的能力是有限的,当长时间置身于寒冷环境中,机体产生的热量不足以补偿散失的热量。

会造成散热>产热。

从而引起体温降低,临床观察表明,体温低于28℃时,人会丧失意识:低于22℃时。

可能导致死亡:而在高温环境中过久,体内热量散不出去即散热<产热。

引起体温升高,当体温高于41℃时,会引起中框神经系统障碍,出现说胡话、神态不清等症状:当体温高于43℃时,就有生命危险了,体温调节的方式既有神经调节又有体波《肾上腺素等激素)调节:其中神经调节起主导作用。

科学家在实验中发现,保留下丘脑及其以下神经结构的动物,仍具有维持体温恒定的能力:如果破坏了下丘脑,动物就不再具有维持温恒定的能力了,由此说明体温的调节中框是下丘脑。

寒冷环境中:皮明冷觉感受器接受外界寒冷环境的刺激后产生兴奋,通过传入神经将兴奋传入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框,经过下丘脑的分析、综合,使传出神经兴奋,进而引起皮肤血管平滑肌收缩,减少皮肤的血流量,与此同时,皮肤立毛肌收缩,缩小毛孔,产生“鸡皮疙落”,从而减少皮肤的散热量;同时骨路肌也产生不自主的战栗,
肾上腺接受刺激,分泌肾上服素,使产热量增加。

通过以上过程使散热量小于产热量,则可以维持体温恒定,不随外界环境的降低而降低,总结水、无机盐、血糖及体温调节有哪些共同的特点:①都是既有通过激素的调节作用。

又有通过神经系统的调节作用,这充分体现了这两种调节作用是共同协调,相辅相成的。

正因为如此,人体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并且适应内外环境的不断变化。

②水平衡、血糖平衡、体温平衡的调节中框都在下丘脑,(2)水平衡的调节中框在下丘脑。

当涉透压升高时,可产生三种效应:渴觉、抗利尿激素的释放、抗利尿激素的分泌。

抗利尿激素控制着尿量,从而控制渗透压的稳定。

水盐平衡的调节密切相关,其完成者都是肾脏,(2)血糖平衡的调节中框在下丘脑。

下丘脑可使血糖含量升高或降低,是双向调节,血糖降低由胰岛素调节,血糖升高由胰岛血糖素、肾上腺素、新皮质激素等调节。

(这些激素的作用器官是肝脏等组织细胞。

)(3)体温的调节中枢在下丘脑。

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或降低时可完成调节,是双向调节。

在外环境温度下降时由交感神经、体液(肾上腺素、甲状腺激素、糖皮质激素)调节完成,而在外界环境温度升高时,仅由神经调节完成。

在某些特殊情况下,体温在一定范围内升高或降低对人体是有益的。

如一定限度内的发热是人体抵抗疾病的生理性防御反应。

这时,白细胞增多,抗体生成活跃,肝脏的解毒功能增强,物质代谢速度加快,能使病人的抵抗力有所提高。

这些变化有利于消灭致病因素。

使人体恢复健康。

因此。

在很多急性病中,体温升高往往表示人体有良好的反应能力。

再如低温麻醉,可以阻断血液循环10一15mi,脑组织和心肌机能不会遇到严重障碍,为做脑、心胜手术创造了有利条件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