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在一天中的体温的变化曲线(生物实验)
生物2000字论文关于体温变化规律和调节

生物2000字论文关于体温变化规律和调节人的体温及其调节体温及恒定的意义:新陈代谢所必需的,体温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酶的活性。
体温调节机制:产热过程散热过程调节过程:寒冷一冷觉感受器→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产热量增加,减少散热炎热→温觉感受器→下丘脑→相关神经兴奋→汗液分泌增加,血流量增加【全解】人的体温特点与测量T人的体温来源于体内物质代谢过程中所释放出来的热量,人的体温特点是同一个人的体温昼夜有差别,一般清晨2~4时最低。
14一20时最高,但不超过1℃:不同年龄的人体温有差异,年轻者体温高于年老者:体温会因性别等面有个体差异:体温会因活动量的改变而改变,因此被试者应处于平静状态中进行测量。
人的体温是指人身体内部的温度,但由于不易测量,临床上常以口腔、腋窝和直肠的温度来代表体温,其中直肠温度最接近人体内部的温度,而口腔和窝由于使于测量而常被测量,人的体温恒定是在一定范围内相对恒定。
一般地说,口腔温度在37.2士0.5℃、败窝温度在36,7土0.7℃、直肠温度在37,4士05℃范围内变动。
病理条件下的体温升高叫做发热。
是机体免疫正常的一种表现。
引起发热的原因很多,其中较常见的一种原因是由于人感染了病原体,如患了传染病。
根据体温升高的程度,可将发热分为以下四种:低热(38℃以下):中等热(38℃~39℃):高热(39℃~40℃):高热(41℃以上)2.体温恒定的意义生命的代谢速率与温度有密切关系。
温度过低,代谢减慢甚至停止:温度过高,蛋白质将发生变性,酶的活性丧失,生命也就停止。
所以恒定的体温是新陈代谢正常进行所必需的,鸟类和哺乳类的体温是恒定的,能够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调整热能释放量。
使体温保持正常,被称为恒温动物。
其余动物的体温都随外界温度的变化而改变,并且一般总是低于外界温度,这些动物被称为变温动物。
体温恒定的意义:①体温恒定,体内代谢活动才能有条不素地进行:②有了自主的体温调节,动物就能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阴天或晴天、酷暑严寒,只要体温恒定,代谢活动就能正常进行。
体温曲线图

体温曲线图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
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
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
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
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
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
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
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
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示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
掌孕——教你读懂基础体温曲线图

读懂常见基础体温曲线图(图示△为排卵)女性通过每日测量基础体温,并绘制成基础体温曲线图,可以比较直观地看出自己的基础体温变化情况。
观察基础体温曲线的变化,能够比较准确的测出自己的排卵期,从而提高受孕率,或避免怀孕;同时也可以发现早孕及流产前兆;根据基础体温反映的黄体激素状态,还可帮助观察女性卵巢功能。
下面是6种常见的基础体温曲线图。
1.正常女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1正常女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1所示的月经周期为28天,基础体温呈周期性波动,在排卵前稍低,排卵后由于黄体激素的致热作用,使之上升0.3~0.5℃,至月经第1天下降。
一般认为排卵时间发生在体温转变前后2~3天(体温上升前可能出现一短暂、轻度低温点),此时为最易受孕的同房时间。
2.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2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2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期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了20天。
一般来说基础体温高温期超过16天,提示有怀孕的可能;超过20天基础体温不下降,则基本可以确认为怀孕。
排卵后卵泡形成黄体,若卵子受精成功,胚胎分泌HCG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使黄体发育为妊娠黄体,继续产生孕激素,到妊娠10周左右开始萎缩,之后胎盘接替妊娠黄体产生孕激素。
由于孕激素的致热作用,使妊娠期的基础体温始终维持高温相,直至分娩。
3.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3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3为疑似早期流产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15号到24号持续了20天之后,基础体温突然降低,这种情况可能是早期流产的征兆,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4.未排卵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4未排卵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4的基础体温一直持续在低温期,无法形成高低温双相变化,说明女性卵巢可能未排卵,无黄体生成。
若基础体温出现类似曲线,应及时到医院就诊,查明原因。
5.黄体萎缩不全导致体温缓慢下降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5黄体萎缩不全导致体温缓慢下降的基础体温曲线图一般而言,在没有受孕的状态下,黄体素的浓度会急速下降而使经期来临,体温也会随之急速下降。
调查体温的日变化规律

(3)甘油三脂超标,可引起高脂血症, 易并发冠心病、动脉粥样硬化等。
讨论6: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 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 什么?
讨论6:每种成分的参考值(即正 常值)都有一个变化范围,这说明 什么?
(1)内环境中各种化学成分的含量 不是恒定不变的,而是在一定范围 内波动,内环境的稳定是一种动态 的相对稳定。 (2)不同个体存在一定差异。
2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下午 2h
傍晚 6h
晚上 9h
母亲 37.0 37.0 37.3 37.4 37.2 37.1
父亲 36.8 36.8 37.1 37.3 37.1 36.9
自己 37.1 37.1 37.4 37.5 37.3 37.1
温度
37.4 37.2
资料1:某人血液生化六项检查化验单
项目
测定值 单位 参考范围
丙氨酸氨基 转移酶
ALT
17
IU/L
0~45
肌酐 CRE 1.9 mg/dl 0.5~1.5
尿素氮 BUN 14.6 mg/dl 6~23
血清葡萄糖 GLU 223 mg/dl 60~110
甘油三脂 TG 217 mg/dl 50~200
温度
37.4 37.2
母亲
37.0 36.8
6
10 12
2
父亲 时间
6
9
体温的日变化规律调查结果
成员
上午 6h
上午 10h
中午 12h
下午 2h
女性基础体温曲线图

女性基础体温曲线图什么是基础体温:人体在较长时间(6小时)的睡眠后醒来,尚未进行任何活动之前所测量到的体温称之为基础体温。
基础体温的原理:正常育龄妇女的基础体温与月经周期一样,呈周期性变化,这种体温变化与排卵有关。
女性月经周期以月经见红第一天为周期的开始,周期的长短因人而异,约为21-35天不等,平均约为28天,其中又以排卵日为分隔,分为排卵前的滤泡期,与排卵后的黄体期。
滤泡期长短不一定,但黄体期固定约为14天上下两天.排卵后次日,因卵巢形成黄体,分泌黄体素会使体温上升摄氏0。
6度左右,而使体温呈现高低两相变化.高温期约持续12—16天(平均14天)。
1、若无怀孕,黄体萎缩停止分泌黄体素,体温下降,回到基本线,月经来潮。
2、若是已经怀孕,因黄体受到胚胎分泌荷尔蒙支持,继续分泌黄体素,体温持续高温。
3、若卵巢功能不良,没有排卵也没有黄体形成,体温将持续低温。
如何测量与记录基础体温?1、买一支基础体温计。
基础体温计与一般体温计不同,它的刻度较密,一般以摄氏36.7度(刻度24)为高低温的分界. (36度—-刻度10;38度——刻度50)。
2、将基础体温计于睡前放在枕边可随手拿到之处,于次日睡醒,尚未起床活动时,放在舌下测量三分钟,并记录在基础体温表上。
3、早晨量记体温有困难者,可在每天某一固定时间量,切记事前半小时不可激烈运动或饮用冷热食品。
4、月经来潮和同房日须附加记号标示,遇有发烧饮酒过度晚睡晚起等会影响体温的状况,亦应特别注记说明。
有正常排卵的曲线图上图表示正常月经周期28天,基础体温曲线呈现标准的高低温两相变化。
从月经开始-排卵日,低温期14天;排卵后持续高温14天,其中第14天为排卵日.准备怀孕的未准妈妈们,在第14天的排卵日同房是比较好的受孕时机.每个未准妈妈的月经周期不一定是28天,所以观察到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和图示会有差异,关键是在清楚自己的低温期、高温期,找准排卵日,合理安排自己的同房日期,成功怀孕!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图示为已经怀孕的基础体温曲线图,高温从第15天持续到第34天,已经持续20天.一般来说高温持续超过16天就是怀孕的征兆。
高中生物人的体温及其调节

5.散热的结构有哪些?
由皮肤经传导、对流、辐射和蒸发完成
三、体温的调节 体温的相对恒定是由于下面的等式成立: 产热=散热。请大家分析:在炎热和寒冷 的环境中怎样维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寒冷环境:增加产热,减少散热
炎热环境:增加散热
1.请分析在寒冷和炎热的环境中怎样调节产热 与散热以保持体温的相对恒定?
1.体温恒定是不是维持一个数值?
体温是处于相对恒定状态。口腔37.2±0.5、 腋窝36.7±0.7、直肠37.4±0.5
2.体温恒定的意义是什么?
体温恒定是生命活动进行的必要条件;恒温动 物能够摆脱环境的限制,无论天气如何,只要 体温恒定就能够进行代谢活动
3. 恒定的体温是怎样影响代谢的?
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度下发挥 催化作用
二、体温相对恒定的意义
体温的相对恒定可以保证酶在最适温 度下发挥催化作用
1.为什么斯科特探险队因饥饿劳累冻死在南极?
体温是机体代谢活动的结果,也是生命活动必需的条件
2.体温是哪来的?产热的主要器官是什么?
有氧呼吸;肝脏(平静时)、肌肉(运动时)
3.主要产热细胞器是什么?
线粒体
4.能源物质是什么?主要能源物质是什么?
增 收 泌减血皮增度加缩增少管肤加升产,加散收立散高热增,热缩毛热;加导的的的,肌同产致生生生减收时热机理理理少缩汗;体活活活皮,腺有的动动 动肤产活关代有有有的生动谢:神::血“加活骨经几皮流鸡强动骼作乎肤量皮,增肌用不血,疙汗强会于出管以瘩液,不肾汗舒减”增产自上,张少,多热主腺以,对缩,增地素减血流小增加颤促少流散汗加抖使蒸量热毛散,肾发增和孔热皮上散多辐,肤腺热,射减立素;皮散少毛的皮肤热热肌分肤温,量 散失
生理PBL体温的正常变动与调节PPT教学课件

2020/12/10
6
体温调节中枢
体温调节中枢的部位: 体温调节的中枢主要位于下丘脑。OP/AH中的某些温度
敏感神经元不仅能感受局部脑温的变化,尚能对下丘 脑以外的部位,如中脑,延髓,脊髓,以及皮肤内脏 等处的温度变化发生反应
排卵后体温升高是由于黄体分泌的孕激素作用造成 的。
2020/12/10
3
年龄的影响:
儿童青少年的体温较高,老年人体温偏低。婴幼儿调 节机构不发达,应加强保温护理。
2020/12/10
4
体温节
自主性体温调节:在体温调节中枢的控制下,通过增 减皮肤的血流量、发汗、或者寒战等生理调节反应, 维持产热和散热过程的动态平衡,依靠负反馈控制系 统实现。下丘脑的体温调节中枢是控制部分
2020/12/10
1
体温的正常变动
体温的昼夜变化:清晨2~6时体温最低,午后1~6时最高 日节律:人体体温的这种昼夜周期性波动,称为体温
的昼夜节律或日节律 生物节律现象主要受下丘脑视交叉上核的控制
2020/12/10
2
性别的影响:
成年女性体温平均高于男性0.3°C度。卵泡期基础 体温较低,排卵期最低,排卵后升高0.3-0.6°C
行为性体温调节:有意识的调节体热平和的活动。
2020/12/10
5
温度感受器
外周体温感觉器:存在于皮肤、黏膜和内脏中的对温度变 化敏感的游离的神经末梢。
冷觉感受器大约是热觉感受器的5~11倍。 中枢温度感受器:中枢神经系统内的对温度变化敏感的神
经元。
下丘脑、脑干网状结构和脊髓等处都有温度敏感神经元 热敏神经元:在视前区-下丘脑前部(PO/AH),热敏神经元居
高中生物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同步精选对点训练 新人教版高一必修3生物试题

人体的体温调节坐标曲线类、实验探究类1.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当环境温度为25 ℃时,产热量等于散热量B.当环境温度从25 ℃下降到10 ℃时,从时间t1到时间t2,散热量增加是由于人体体温与环境温度的温差加大造成的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时间t3以后,产热量小于散热量2.某成年人从25 ℃的环境来到10 ℃的环境中,体温维持正常,其散热变化如图所示。
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a~b段的散热量少于产热量B.b~c段散热加快是由于汗液分泌增加C.c~d段皮肤血管逐渐舒XD.d~e段的产热速率大于a~b段3.下图是健康成年人在环境温度由25 ℃降到10 ℃的过程中,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时间0~t1,产热量大约等于散热量,体温维持在37 ℃左右B.时间t1~t2,散热量增加会引起体表温度下降,导致下丘脑某些部位兴奋C.时间t2~t3,散热量减少是机体体温调节的结果,此时汗腺分泌减少D.时间t3以后,产热量仍等于散热量,甲状腺激素分泌量也与t1之前相同4.下图是人体体温调节的曲线图,请据图分析,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A.人体热量的来源主要是细胞中有机物的氧化放能B. t1~t2,散热量增加产热量也增加C. t2~t3,散热量减少是体温调节的结果D. t3以后,为在低温环境保持体温,机体产热量大于散热量5.下图表示某人一段时间的体温变化曲线,导致AB段和BC段体温变化的原因最有可能的是( )A.发热和寒颤B.剧烈运动和出汗增加C.剧烈运动和皮肤毛细血管收缩D.提高环境温度和寒颤6.一位在南极科学考察站工作的科学家,当他由温暖的室内来到寒冷的户外时,其下列各项生理变化与下图变化趋势相符的是( )①皮肤血管血流量的变化②身体耗氧量变化③肾上腺素分泌量④汗腺分泌量A.①③B.①④C.②③D.②④7.下图表示从温暖的室内进入冰天雪地的室外,正常人体产热量的变化曲线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