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修辞三诉诸角度分析伊万卡·特朗普于共和党提名大会上的演讲
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隐喻分析

特朗普就职演说中的隐喻分析隐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频繁出现在不同的语篇当中,政治语篇也不例外,隐喻的使用很常见。
本文通过对美国第45任总统唐纳德·特朗普的就职演说中的隐喻部分进行解析,分析隐喻对政治语篇所起到的作用。
通过分析认为隐喻在政治语篇中发挥着重要的角色,可以充分的帮助总统表达政治观点,同时也有助于听众更容易的理解演讲内容。
一、隐喻与政治隐喻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在理解事情或抽象事物时会时常在隐喻的概念的基础上进行。
在传统修辞学的研究范围内,隐喻(Metaphor)被认为是一种语言现象,是一种修辞手法,用来将两种事物进行类比。
而认知语言学家认为,隐喻是人类认知事物的一种方式。
是有助于人们理解不知道的事物或概念的一种手段,简单的来说,就是人们用A来理解和经历B的手段。
隐喻在人类理解语言和认识外在世界的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这种认知语义的方法还需要对实际的语用因素的分析进行补充,因为隐喻总是会在特殊的语境中使用。
他们的认知特征不能独立于单纯的句子中,还要结合整体的语境。
因此们需要认识到隐喻的重要性,因为它在意识形态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在当今的社会生活中,时事政治早已成为人们交谈话题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演讲、演说也是政治家达到政治目的一种重要的形式。
就职演说通常是要展现给国内外人的,演讲者会在演说中表达自己的政治立场和观点,向公众宣传政府政策,说服公众接受和支持他的政策。
在演说中会运用许多修辞成分。
说服比执行更有效,他们依赖语言,通过语言煽动、劝说人们支持自己,接受自己。
由于政治是相当复杂和抽象的,又远离人们的日常经验,政客们必须使这些抽象概念更具体,让普通人更容易理解和接受他们的政策。
当语篇中出现些抽象术语和难理解的概念时,政治家就会通过隐喻让自己的演讲、政策便于理解,更贴近群众。
隐喻可以用来传达政策,劝说或说服公众采取行动或批评政治对手,提升自己。
因此,隐喻在各种场合的演讲中被政客广泛的使用。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

政治话语的批评隐喻分析以特朗普演讲为例一、本文概述本文旨在通过批评隐喻分析的方法,深入研究政治话语中的隐喻运用,并以美国前总统特朗普的演讲为例,具体阐述隐喻在政治语境中的重要作用。
批评隐喻分析作为一种独特的语言研究方法,可以帮助我们揭示政治话语背后的意识形态、价值观和权力关系。
通过对特朗普演讲的深入分析,我们不仅可以理解隐喻如何塑造和影响公众的政治观点,还可以揭示隐喻在政治沟通和策略中的运用。
本文的研究将有助于深化我们对政治话语的理解,提升公众对政治隐喻的辨识能力,从而更加理性和客观地看待政治现象。
二、隐喻理论与政治话语隐喻,作为一种修辞手法,在语言中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深厚的理论基础。
自亚里士多德提出隐喻是一种将一事物的名称用于另一事物的修辞手法以来,隐喻的研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道路。
在语言学、认知科学、心理学、哲学等多个领域,隐喻的研究都取得了丰富的成果。
尤其是近年来,随着认知语言学的发展,隐喻被视为人类思维和认知的基本方式,而非仅仅是语言的装饰或修辞手段。
政治话语作为特定领域的语言实践,常常运用隐喻来表达政治立场、构建政治形象、传达政治理念。
隐喻在政治话语中具有多重功能。
隐喻可以帮助政治家和公众建立共同的理解和认知框架,从而有效地传达政治信息。
隐喻能够赋予抽象的政治概念以生动的形象,使公众更容易接受和理解。
隐喻还可以作为一种策略,用来塑造政治家的形象,或是对某一政治事件或人物进行贬低或美化。
特朗普作为一位极具争议性的政治人物,其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大量的隐喻表达。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特朗普个人的思维方式和语言习惯,也反映了其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
因此,通过对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进行深入的分析和研究,可以揭示其政治话语的深层含义和意图,为我们理解特朗普的政治行为和影响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三、特朗普演讲中的隐喻分析特朗普的演讲风格独特,充满了各种隐喻。
这些隐喻不仅反映了他的政治立场和理念,也揭示了他如何运用语言来塑造公众的观点和情绪。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1. 噱头多,内容空洞部分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过分注重表面效果,强调了很多虚浮的口号,却缺乏真正意义深刻的内容。
例如,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提到了“让美国再次伟大”,却没有说明这一目标的实现路径和具体方法。
其他的口号,如“把权力还给人民”、“打击不公正的贸易协议”等等,都很难从表面上得知具体内容和行动计划,反而给人一种虚假的感觉。
2. 过分贬低政治精英和媒体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批评政治精英和媒体,指责他们在过去的政策制定和报道中犯了巨大错误,忽视了普通人的利益和声音。
部分批评者认为,这种语调过于偏激和贬低,将所有政治精英和媒体都归为一类,忽视了其中的差异和特点。
同时,这种批评也缺乏具体的证据和事实支持,使人难以相信其真实性和合理性。
3. 过于强调国内利益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国内利益和“美国优先”,声称将在未来的政策制定中优先考虑美国人民的利益和需求。
部分批评者认为,虽然这种做法本身并没有错,但过度强调国内利益可能会使美国在国际关系中孤立起来,损害国际合作和贸易自由化的原则。
与此同时,特朗普总统对于国内经济和政治问题的解决方案也显得过于简单和单一,缺乏综合性和全局性的思考。
4. 没有考虑到多元性和包容性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我们所有的”和“我们所有人”,同时也要求所有人团结一致,实现共同的目标和理想。
然而,部分批评者认为,特朗普总统的演讲缺乏对于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的思考,对于一些特殊群体或者少数群体的利益和声音并没有给予足够的关注和重视。
这样的做法可能会导致社会分裂和不稳定因素的增加,难以实现真正的团结和发展。
总的来说,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主要来自于他缺乏具体的行动计划和内容,语言也有些过激和偏激,同时也忽视了社会多元性和包容性的需要。
这些批评话语提醒着特朗普总统在未来的政策制定和演讲中需要更加谨慎和周到。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分析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是美国政治历史上备受关注的一场盛会。
其演讲内容被广泛解读和评论,无论是支持者还是批评者都对其言论给予了极大关注。
本文将对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的批评话语进行分析,探讨批评者对其演讲内容的不同观点和理由。
一、演讲内容的缺乏真实性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批评者认为他的言辞缺乏真实性和客观性,存在夸大其词和夸大事实的现象。
一些人认为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进行了很多夸大其词和不实的陈述,比如他称自己就职演说的人数比奥巴马更多、就职典礼现场的气氛比之前更热烈等等。
这些夸张的陈述让人怀疑他的真实性和公信力,因此受到了批评者的严厉指责。
二、演讲内容的不合适和过于激进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内容被一些人批评为不合适和过于激进。
他在演讲中对美国现状的描述和对未来的设想过于悲观和片面化,给人一种不切实际的感觉。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要“让美国再次变得伟大”,但并没有给出具体的政策措施和方案,这让批评者感到困惑和不安。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也强调了一些过于激进和极端的言论,比如他对移民政策的强硬态度和对国际关系的不务实处理等,引起了一些人的反感和质疑。
三、演讲内容的民粹主义倾向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内容被一些人批评为带有明显的民粹主义倾向。
他在演讲中多次强调要“让美国再次伟大”,并且强调要优先考虑本国利益,这被一些批评者视为他对国际合作和多边主义的否定。
特朗普总统在演讲中还强调了要加强国家安全和反恐斗争,这些言论引起了一些人的担忧和反感,认为他的政策倾向过于单一和极端。
四、演讲内容的自我吹嘘和自大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中,批评者指出他存在自我吹嘘和自大的问题。
他在演讲中多次提及自己的成就和胜利,将焦点全部放在了自己身上,而忽略了其他人和其他团体的付出和贡献。
特朗普总统对美国的未来充满信心,但批评者认为他的乐观态度有些过于自负和盲目,对现实存在的问题和挑战没有做出足够的认识和分析。
特朗普总统就职演讲的批评话语主要集中在演讲内容的真实性、合适性和政治倾向上。
对奥巴马就职演讲词中的修辞浅析

My fellow citizens:各位同胞:I stand here today humbled by the task before us, grateful for the trust you have bestowed, mindful of the sacrifices borne by our ancestors. I thank President Bush for his service to our nation, as well as the generosity and cooperation he has shown throughout this transition.今天我站在这里,为眼前的重责大任感到谦卑,对各位的信任心怀感激,对先贤的牺牲铭记在心。
我要谢谢布什总统为这个国家的服务,也感谢他在政权转移期间的宽厚和配合。
Forty-four Americans have now taken the presidential oath. The words have been spoken during rising tides of prosperity and the still waters of peace. Yet, every so often the oath is taken amidst gathering clouds and raging storms. At these moments, America has carried on not simply because of the skill or vision of those in high office, but because We the People have remained faithful to the ideals of our forbearers, and true to our founding documents.四十四位美国人发表过总统就职誓言,这些誓词或是在繁荣富强及和平宁静之际发表,或是在乌云密布,时局动荡之时。
伊万卡·特朗普演讲评析

受众 对 于传播 信息 的接受具 有选择 性理 解 , 在很 多传播 模式 中 , 接受 和解 释消息 的过程成为解码 , 这时候需 要掌握受 众 的心 理 , 伊万 卡 在演 讲 中不断 降低 与 观众 之 间的界 限 , 让 所有 在场人 士相 信她 只是一个 普通 的美 国公 民 , 只是想 表达 “ 我 ”支持适合美 国国情 的统治者 。在场女性在谈到女性在社 会 中的地位时为之欢呼 , 其传播效果 可见一斑 。 特 朗普家族长期 以来处在美 国舆论 的风 口浪尖 中, 伊万卡 的形象如同智慧女神一般地存在着 , 选择她作为集团代表人 , 相 信是经 过深思熟虑 的, 这 比她父 亲 的 自吹 自擂效用要 大得多。 竞选演讲不能帮助受众如何思考问题 , 却能暗示受众去思考什 么样的问题 。伊万卡循循善诱 , 牢牢抓住妇女儿童的脆弱心理 , 自身的优越条件又能吸引广大男性受众 , 这样 的编排堪称完美 。
三、 宣传 技巧 有一技 巧名为 “ 光辉泛 化法” , 就是将 某事物与好 字眼联
的陈述事实 , 从 小时候父女 之间的经历到家庭 的教育 观 , 以及 父 亲特 朗普企业 的运作 模式 , 反映特 朗普是一 个能够解 决我 国所面 临的问题和未来挑战的人 。 伊 万卡说 到其他 政客也 看到 了人 民的困难处 境 , 看 到 了 社 会 的不 公 , 却只会 说我理解 你们 , 但是 只有她 的父亲 , 敢说 我会 为你们而 战。特 朗普一家富可敌 国 , 但走 的是平 民道 路 , 演 讲从头 到尾在美 化竞 选者形 象的 同时 , 也让 被说服者 看到 了演 说 者 的诚 意 。 四、 美 国 竞选 — — 新 旧媒 介 的议 程 设 置 有媒体 说 , 特 朗普是历史上第_ 个真正的互联 网总统 , 特 朗普赢得大选 , 是新 旧媒介融合运用 的结果。媒介是现代社会 不可或缺 的信息生产者和提供者 , 起到公共服务作用。传媒 的 信息生产对政治 的影响尤盛。 电视 、 广播相较 于现在 的新媒体 确实老套 , 但 贵在传播范 围广且公信力大 。当伊万 卡在 电视机前 闭着眼睛赌博 , 将 团队 力量 一次性投 进去 的时候 , 其父在 F a c e b o o k 上 演着精彩 的反 水大 战, 传统媒体 和新媒体两手都抓 , 以更加强 大的方式加强 公众之 间的联系 , 弥合阶级之 间的差距 , 正是这种人 物的活跃 度和议论热度 , 日渐强化 了在公众心 目中的重要 程度 。 为什 么在竞 选演说 时 , 特 朗普 不 自己上而是把 机会 留给 了女儿伊 万卡呢?从议程设 置的主体来说 , 其注重多元化 , 注 重不 同的声音 , 表达不 同的诉求 , 传递不 同的信息 。 五、 演 讲 内容 的把 控 — — 女 权 主 义 伊万 卡用一 系列数 据分 析美 国妇 女 的情 况 , 抓 住全 国女 性公 民的支 持 , 这是 软弱而又坚定 的组织 , 她们强烈渴望 有人 能帮她们说话 , 谁能代表她们 , 谁就 能获得支持 。 伊万卡 的演说表明 了一种态 度 , 女性 不是一种符号 , 不是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以伊万卡·特朗普助

240现代交际·2019年10期作者简介:王梦雅,西安外国语大学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语言学。
亚里士多德修辞学三要素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以伊万卡•特朗普助选演讲为例王梦雅(西安外国语大学 陕西 西安 710000)摘要:在社会领域,演讲是一种体现话语和意识形态的政治活动。
它是政治家们树立个人形象的重要手段,属于政治建构过程的一部分。
本文以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要素——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为理论依据,以美国现任总统特朗普的女儿伊万卡•特朗普在其父亲竞选美国总统时所作的助选演讲为语料,分析政治演讲如何实现意识形态的有效传达而打动人心,同时探究修辞学三要素在政治演讲中的应用效果。
关键词:亚里士多德 修辞学 政治演讲中图分类号:H31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9)10-0240-02政治演讲可以是政治人物在政治活动中的一系列讲话,或者是在特定的情景下,为了某些政治意图而作的演讲,演讲的主要目的是将自己的意识强加在听众身上。
亚里士多德认为,能够劝服人的好文本应该具备三个要素:信誉诉求、逻辑诉求和情感诉求。
在特朗普竞选总统时,他的女儿发表了助选演讲。
虽然伊万卡本身不是政治人物,但是她以助选者的身份参与了总统竞选这一重大政治活动,目的是说服听众把选票投给父亲。
本文从亚里士多德修辞学的三个要素的角度分析伊万卡的演讲稿,试图解读她在助选演讲中的话语特点和意识形态。
一、信誉诉求信誉诉求基于讲话者的信誉度或者说是个人魅力,一般道德品质高的人信誉度高。
亚里士多德的修辞学中,可以从两个方面理解道德品质。
第一,好的道德品质会鼓动听众相信讲话者所说的话,有时人们做决定是因为受提议者的影响而不是建议本身的内容。
第二,讲话者会描述制造一种容易令人相信的特点,然后在已营造出的美好画面基础上,通过互动来让听众接受他的观点。
亚里士多德认为通过修辞的手法描述出的品德和个人的魅力品质是不一样的。
人际功能视域下特朗普2019年新年致辞分析

人际功能视域下特朗普2019年新年致辞分析【摘要】特朗普在2019年新年致辞中展示了他对国家发展的期许与承诺。
在致辞中,特朗普强调了经济增长、国家安全和移民议题等重要议题,以及政府在这些方面所采取的行动。
特朗普的言辞特点体现出他的自信、直率和强硬的立场,引起了不同观点的受众的热烈讨论。
受众反应中既有支持者的拥护,也有批评者的质疑,展现出社会的多元声音。
特朗普在致辞中表达的情绪主要是关于对国家繁荣和安全的期许,同时也反映了他对政府的成就感。
从人际功能视域来看,特朗普的致辞具有凝聚力、争议性和激励作用,对其形象和政治局势都有一定的影响。
展望未来,特朗普在新年致辞中所呈现的政治立场和治国理念仍将影响着国家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特朗普,2019年新年致辞,人际功能,分析,意义,影响,政治局势,展望未来1. 引言1.1 背景介绍2019年,特朗普总统在新年到来之际发表了一篇重要的致辞,这一致辞备受关注,引起了各界的热议。
作为美国总统,特朗普在这篇致辞中表达了对国家和人民的祝福,同时回顾了过去一年取得的成就并展望未来的发展方向。
特朗普的新年致辞不仅仅是一篇表达祝福的文稿,更是一种政治表态和沟通策略,因此其内容和言辞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人际功能视域下,特朗普的致辞不仅仅是对受众的一种信息传达,更是在维护和塑造他自身形象的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特朗普2019年新年致辞进行深入分析是十分必要的,可以更好地理解其在政治舞台上的表现和影响。
接下来将对特朗普的新年致辞进行内容、言辞、受众反应、情绪表达以及人际功能视域下的意义进行全面探讨和分析。
2. 正文2.1 特朗普2019年新年致辞内容分析特朗普在2019年的新年致辞中主要聚焦于以下几个方面:他强调了过去一年中美国取得的各项成就,包括经济增长、就业率提高、税收改革等。
他试图向公众展示自己在执政期间所取得的成就,以增强其在选民中的形象。
特朗普也谈及了他在外交领域所做的努力,特别是美国与朝鲜的关系和针对伊朗的政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从修辞三诉诸角度分析伊万卡·特朗普于共和党提名大会上的演讲作者:何坤来源:《成都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年第05期摘要:以伊万卡·特朗普的公开演讲为材料、亚里士多德的三诉诸理论为指导,选取了伊万卡·特朗普演讲中的修辞技巧,考察了三诉诸的语言运用策略,论述有效的诉诸在成功的演讲中的作用,即伊万卡·特朗普是如何运用三诉诸策略赢得民众的共鸣和支持的。
关键词:伊万卡·特朗普;三诉诸;演讲策略中图分类号: H315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16720539(2017)050143042016年的美国总统大选,吸引了全世界的目光。
媒体评论说,唐纳德·特朗普成功竞选美国总统,很大程度上归功于他的大女儿伊万卡的帮助,尤其是她于共和党提名大会上的演讲,号召力十足,为其父亲赢得了加分。
本文从三诉诸的角度解析她是如何从一个“他者”的角度,运用修辞来阐述唐纳德·特朗普的思想观念、人格特征的,并最终达到劝说的目的。
一、修辞的三诉诸理论西方修辞学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公元前五世纪的法庭演说,在古希腊的体制下,当时公民不得不在法庭上为自己辩护[1]。
之后的的几百年里,一批哲学家将目光聚焦到修辞领域,研究语言的力量,这使他们成为了最早的一批修辞学家。
他们中的大多数认为研究修辞能够提高演讲的效力[2],其中最著名的要数亚里士多德,他认为修辞实际上首先关注的是话语语篇,即口头表达的最初形式。
亚里士多德将修辞定义为:“一种能在任何一个问题上找出可能的说服方式的功能”。
[3]换而言之,修辞首先是劝说的艺术。
当代修辞理论比以往覆盖的研究领域更广,但劝说的概念仍是当代修辞理论的基石。
三诉诸理论是西方古典修辞学的一个关键概念,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亚里士多德把艺术性的修辞劝说手段分为三种诉求,即人格诉诸、理性诉诸、情感诉诸。
[4]这三个部分是言语交际过程中修辞者说服听众的三个要素。
演说是带有劝说目的的过程,使听众认同修辞者的观点,与自己在心理上达到统一,并做出一定反馈行为。
修辞者与听众之间绝不仅仅是简单的互动交流,更是一种思想、行为的碰撞。
三诉诸策略的使用,目的是增强演讲效果,在听众的思想和情感上产生作用。
人格诉诸指修辞者通过正在进行的修辞行为(如主题、语言表达、模态等)或既往的经验而实现正面形象的建构,以提高受众对修辞者人格人品的可信度。
修辞人格主要包括受众对修辞者的信任感、修辞者的专业性及权威等[4],其中一个表现就是能够激发认同感的话题的恰当选择。
理性诉诸是指通过例证、逻辑推理等修辞手段来说服受众[4]。
情感诉诸指修辞者通过修辞策略或手段来激发受众的情感,使受众处于易于接收说服的情感状态,进而实现其修辞目的[4]。
演讲是总统竞选的一个必不可少的环节,其目的在于赢得最大数目受众的支持和信任,其特点是劝说性、策略性、感染性、煽动性强。
因此,要使演讲具有信服力,必须运用一定的修辞手段。
演讲的内容、结构、语言和表达都是为了最大程度地达到三诉诸的效果,最终达到劝说目的。
结合有效实例,分析三诉诸的创造性使用,与亚里士多德观察、分析、提出原则的传统是一致的,能够最有效地指导演讲。
二、演讲者三诉诸策略的运用分析(一)人格诉诸人格诉诸的目的是建立修辞者的信誉,亚里士多德曾说过“修辞者的人格几乎可以说是最有效的说服方式”,伊索克拉底认为说服最强大的来源是人格,西塞罗曾指出说服成功的关键在于修辞者的人格,昆提利安则将道德人品的教育视为修辞教育的中心,也就是说,演讲者要建立自己的信誉。
在言语交际过程中,主题的定位,表达的建构等都是用来构筑修辞者人格的正面形象,提高其可信度。
这是一篇带有劝说性质的演讲,其目的是在选民与唐纳德·特朗普之间达成一种认同。
正如亚里士多德所说,演说者使人信服的三种品质,即见识、美德和好意。
[5]因此,伊万卡不仅要将唐纳德·特朗普有诚信、有见识的一面呈现在受众面前,更要将自己的正面形象表现出来。
作为共和党总统提名人的女儿,伊万卡开篇却是如下所述:More than party affiliation, I vote based on what I believe is right for my family and my country. Sometimes it’s a tough choice. This is not the case this time. 政客的形象通常带有强烈党派色彩,争权夺利,而作为从商的特朗普家族更是容易被民众视为自私谋利的角色。
而伊万卡一开始就表明自身超越党派之争,投票的唯一根据是是否利于家庭和国家,表明自身与民众平等,目的相同。
My father taught my siblings and me the importance of positive values and a strong ethical compass. He showed us how to be resilient, how to deal with challenges and how to strive for excellence in all that we do. He taught us that there is nothing we cannot accomplish, if we marry vision and passion with an enduring work ethic.该部分内容表面是唐纳德·特朗普对儿女的教育,实则从侧面反映的是他的个人品质。
此外,从第三者的角度阐述更具说服力。
伊万卡将他的父亲有见识的一面呈现在民众面前,这已足够使听众相信这个人以及他所说的话和所做的事了。
He taught us that potential vanishes into nothing without effort. And that, like him, we each had a responsibility to work not just for ourselves, but for the betterment of the world around us. 接着利用听众对自己的信任,来讲述最终的目标是为整个世界的美好付出努力,听众才会信服提名人已具备了这些能力,能够帮助他们实现理想。
这样的演讲,更真实、更有说服力。
At my family’s company, there are more female than male executives. Women are paid equally for the work that we do, and when a woman becomes a mother, she is supported, not shut out. 具体的例子比描述性的语言更有可信度,她深谙自己(修辞者)与选民(受众)之间的权力运作机制,通篇演讲都是倾向于用真实的故事来使听众自己做出判断。
正如伯克所说,因为彼此有共同点,所以更容易达成同一。
[6]伊万卡作为一名在特朗普大厦中工作且有家庭孩子的职业女性,最有资格提出职业女性地位的话题,尤其是作为母亲的职业女性。
该话题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权威效应,基于听众的共同认知和“认可心理”,话题的权威性可增强演讲者观点的说服性和可信度。
同时,演讲者多次融入并叙述了自身经历,从这些例子中可看出演讲者主要通过两方面来构建修辞人格:一方面,提高演讲者话语的可信度,例子大多源于演讲者生活中的一些经历,于普通群众也异常的熟悉,正是由于自身经历的朴实无华,才使听众觉得可信,更易产生共鸣;另一方面,体现演讲者的专业和权威性,西方习惯使用以小见大的叙述口吻,演讲者能够从生活小事中提炼出大道理、大智慧,从生活延伸到整个国家和社会的问题(二)理性诉诸正所谓“晓之以理”,只有情感的诉诸没有理性的证实举例,会使观众产生一种华而不实、可信度不强的场景,既要有感情的烘托,还要有理性的陈述,二者相互补充,相互融合,相互衬托,才能达到演讲交际的最佳效果。
只有清晰透彻的说理才能说服受众,尤其是政治选举、就职演讲等,不仅要从情绪上调动民众,还要“摆事实,讲道理”让受众认同[7]。
刘亚猛指出,演说者可对受众施加各种有形无形的压力来促使他们按照自己的意愿改变态度、观点或思想[8]。
如:“The hard-working men and women of this country identify with my father.” 通过带有倾向性或暗示性的语句,演讲者向听众施加某种信仰或情感促使他们产生行动。
下定义的陈述句说明了竞选人的品质,再辅以逻辑分析,能够使听众对他的政策更加认同、信服[9]。
Over the years, on too many occasions to count, I saw my father tear stories out of the newspaper,about people he had never met who were facing some injustice or hardship. He ‘d write a note to his assistant in his signature black felt-tip pen and request that the person be found and invited to Trump Tower to meet with him.He is color blind and gender-neutral. He hires the best person for the job, period. There have always been men of backgrounds and ethnicities on my father’s job sites, and long before it was commonplace, you also saw women. 在演讲中,伊万卡为其父亲塑造了一个负责、果敢而又充满感情的国家领导人形象。
同时,在谈到遭遇困境的民众时,还不忘记展露自己温情的一面。
意在说明,作为普通人他能感受到老百姓的生活,但是作为总统候选人,他又将服从美国的国家利益,捍卫民众的人权。
至此,一个负责、充满感情的领导人形象得到了凸显。
“当你为演讲做准备的时候,请注意搜集三种类型的支撑材料,实例、数据和证明。
” 美国著名演讲大师 Stephen E.Lucas的这番话说明了要实现理性诉诸的重要条件[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