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西药透皮技术五大优势:1、持久给药且维持恒定血药浓度2、药物不经消化道,避免胃酸对药效的破坏作用及对胃肠的刺激3、绕过肝脏首过效应,减轻对肝、肾等脏器的毒性损害4、远离抗生素,减少打针、输液带来的痛苦及危害5、使用方便,疗效显著,患者无痛苦。这项技术拯救了千千万万的患者,尤其是我们祖国的花朵。它避免了抗生素给人体带来的危害。我们应该跟上时代的发展,认识新技术,让中国的这项技术代替国外的抗生素,为了我们的下一代为了祖国的未来,

一、中药透皮技术(即消肿止痛贴)的适用法方:消肿止痛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法方。1、干贴是指用载体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载体上贴于患处的一种简单方法。

2、而湿贴是将消肿止痛合剂融于载体和中药粉末(醋调、蜜调、酒精调)等以西药直接同消肿止痛合剂混合贴于患处及穴位的一种常用法方。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

适应证:

①儿科部分:

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

时更换一次。(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其功用是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

3、颈、肩、腰腿痛部分:

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③腰痛:肉桂、生川乌、乳香、樟脑、川椒上药研末用时用白酒调和,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肾俞(双)命门穴,每24小时更换1次。

其功用温经散寒,活络之痛。屡用效佳。

④关节炎:生川乌、生草乌(葛根、麻黄、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饼,放入载体上,贴局部痛部位24小时更换。

4、老年病部分:

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调和,先将消肿止痛合剂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5、溃疡部分:

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消炎疼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④下肢溃疡(臁疮):老烟膏、生地榆、寒水石、血余炭、胡黄连、血竭各等份研末用小磨油调入糊状,摊入湿贴载体之上,敷于局部,24小时更换,用之有效。

⑤去腐生肌散,摊入载体上,干贴效果佳,一般3~5次愈。

⑥带状孢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细末,干粉撒在湿贴载体之上,贴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效果显著,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雄黄10克;白矾10克;西咪替丁片10片;维生素乙1210片;

白芷10克;生龙骨10克;消炎疼10片;阿昔洛韦片20片到30片;利多卡因针5到10支;沙蒿子2片打碎,混合外涂;一日6次,当天疼止。3到5天痊愈。

⑦疑难杂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用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芝麻、穿山甲各等份湿摊于患处,配大椎穴湿贴效果甚佳。

⑧腹水症: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各等份核桃油活饼放于神厥穴、关元穴、肾俞穴、(双)涌泉穴(双)效果甚佳。

⑨心血管水肿: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分心木各等份放于载体上湿贴于涌泉穴(双)、大椎穴效果甚佳。总之以八纲辩证为准绳,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合理调配用药,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终于实现内病外治载体渗透技术之梦。小结:易懂易行、收效快、疗效高、渗透载体可信、对脾胃无损害、患者易接受、降低医者风险、对祖国中医学更加发扬光。

治颈部淋巴结

芒硝肿节风胶囊利福平湿贴局部,慢性的,热敷,疗程一周

7

这几天小儿发热,症状见,鼻塞,流清涕,打喷嚏,咳嗽,咽喉红肿,或咽喉化脓点。我用大黄,黄芩,冰片,对乙酰氨基酚,青霉素V钾片,清开灵针调,湿贴大椎,效果不错,大家可以试试

8 病历分享:患者女62岁患尿血半月余,经治疗一贴见效。其处方是;大黄蒲黄白芨用清开灵针剂溶贴神阙穴

9 用异丙嗪舒喘灵加6542片湿贴湿啰音处,疗效很好

10 扁桃体肥大如何贴?

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冰片0.2.制山甲.清开灵调贴双侧涌泉穴 11治疗遗尿的方子,效果很好

附子 654 干姜

12治疗疱疹性咽呷炎处方:冰片,大黄,黄连,b2,阿昔洛韦,

点舍丸。涌泉

3 鼻窦炎

四环素,甲硝唑,西替利嗪,布洛芬,赛更定,扑尔敏,辛夷,苍耳,细辛,(苯海拉明,异丙嗪)贴印堂穴1次见效,三贴痊愈

14 雄黄冰片青黛白矾西米贴用聚肌胞调贴敷三天疱疹下。用以治疗大面积带状疱疹

15 用利多3ml,庆大一支,沙蒿子饼一个粉碎,如果出血加2支止血敏针灌肠,再用利多寖湿棉球贴外痔

16小儿肠系摸淋巴结,消炎通,6542,干姜,炮姜我用了12列效果不错,一天见效

17

引火下行用黄连粉冰片青黛湿贴双侧涌泉穴

18

消炎疼芒硝治疗腰肌劳损有效

活血舒筋三七强筋松消炎痛用维生素12针调还用红花针调

19 盆腔积液

芒硝消炎痛呋喃呾啶双克片,湿贴中极穴

20

皮肤擦伤消毒好以后用庆大湿帖沙蒿子

22患者,前几天下楼梯,腿突然背筋痛疼难忍痛点在委中穴,望路指导能否用帖解决,穴位,剂量,组方?

消炎痛,活血片,B1三七伤药,氯唑沙宗利多调贴委中,口服钙片

23无论何种腹泻,腹泻时间长了原来的病邪不复存在,脾胃虚弱就成了主要矛盾,,可脾胃强弱运化水谷需要肾阳的温曛,肾司二便,所以脾虚写必累及肾。

各位老师:扁桃体肥大如何贴,请指教

【活跃】桐柏——梅忠林(759380085) 20:50:16

大黄.黄连.黄芩.芒硝.冰片0.2.制山甲.清开灵调贴双侧涌泉穴

【传说】社旗-王文学(1021696752) 20:51:45梅老师你好附

子 654 干姜是治疗什么的【活跃】桐柏——梅忠林(759380085) 20:52:58治疗遗尿的方子,效果很好

24川乌草乌一支蒿红花乳香没药各20g打粉,用酒精500ml泡15天后,当溶酶用

25 腘窝囊肿大黄3芒硝1消炎痛2片穿山甲1乳,没1 26 汝州~张帅民(2558218546)

中耳炎用阿奇0.25配莎蒿子搅碎吹进耳道三次搞定

固始--邓俊奎(980937737) 2013-11-16 22:00:00

本人治疗中耳炎用川连冰片有特效

【吐槽】固始--邓俊奎(980937737) 2013-11-16 22:07:53

多年的老中耳炎都可以

21:53:05

【传说】光山--刘永祥

中耳炎,冰片,白矾,黄连,研面吹耳

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27路老师腹腔淋巴发炎昨天讲的用什么药?

消炎痛十硝苯地平十6542十王守义十三香

28

急性乳腺炎用大黄芒硝消炎痛贴,效果还真好,前两天我刚用过。

29临床部分验方

序号病种验方贴处贴法疗程

1 小儿腹泻洛哌丁胺颗粒2-6mg

(重症可加苯乙哌啶)脐部湿贴 12-24小时∕贴,

1-2天可治愈。

2 小儿咳喘舒喘灵+异丙嗪或西替利嗪,

伴发热,可再加安乃近。脐部湿贴天突、膻中、定喘、肺腧等穴,选其中1-2穴和肚脐一起湿贴

3 流行性腮腺炎大黄粉2-3克或芒硝2-3克,

或青黛粉2-3克,任选一味患处湿贴 12-24小时∕次,

冰袋隔药冷敷。

4 牙根肿痛单独使用消肿止痛贴患处湿贴 12小时∕次,

冰袋隔药冷敷

5 顽固性口腔溃疡黄连粉0.5-1g+冰片0.1-0.2g 涌泉湿贴 12-24小时一贴,

3-7天治愈。

儿童使用药量减半。

6 急性乳腺炎大黄粉+芒硝2-3g

(慢性加芒硝即可)肿块部位湿贴 12小时∕贴,冷敷

一般3-7天治愈。

7 乳腺增生大黄粉+芒硝2-3g 肿块部位湿贴 24小时∕贴,热敷。

一般1-3周治愈。

必要整体辩证和调理

8 带状疱疹 2%利多卡因2ml+维生素B12-1ml贴于患处;

或2%利多卡因2ml+西咪替丁0.2贴敷患处;

或2%利多卡因2ml+聚肌胞2ml贴敷患处。

患处

湿贴脱脂棉薄贴带状疱疹表面,燃烧带状疱疹处,去灰尘,酒精或生理盐水擦拭后再贴。12-24小时一贴,

3-7天治愈。

9 关节炎消炎痛50-70mg 患处湿贴 12-24小时一贴。

10 皮肤溃疡单独使用消肿止痛贴患处干贴 12小时∕贴

11 褥疮单独使用消肿止痛贴患处干贴 10-30天可治愈

12 糖尿病溃疡苯妥英钠适量研末贴于创面

创面常规清洗、消毒,单用药贴直接干贴于患处,12小时/贴

(每次换药后清洗溃疡面)。

患处干贴 10-30天可愈外洗方:

生大黄50g+芒硝100g+黄连20g+生栀子20g+丹参30g+赤芍20g+丹皮20g+川芎20g+鸡血藤50g+大血藤30g

13 外痔 2%利多卡因3ml,

湿润棉球后至肛门处患处湿贴 15-30分钟见效,止痛,3-5天症状缓解。

常用穴位

穴位定位主治

大椎脊柱区,七根颈椎棘突下凹陷中后正中线热病、癫痫、咳喘、脊背强直

定喘脊柱区,横平第七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0.5寸哮喘,咳嗽,项强,胸背痛,风疹

风门脊柱区,第二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寸伤风咳嗽,发热,头痛,项强,胸背痛

肺俞脊柱区,第三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咳喘,胸痛,骨蒸潮热,皮肤瘙痒,风疹

胃俞脊柱区,第十二胸脊椎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脘腹胀痛,纳呆,泄泻,反胃,呕吐

三焦俞脊柱区,第一腰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开1.5寸腹胀,呕吐,泄泻,水肿,腰背强痛

天突劲前区,胸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上咳喘,咽喉肿痛,呃逆膻中胸部,横平第四肋骨间隙,前正中线上气喘,胸闷痛,心悸中腕上腹部,脐中上五寸,前正中线上胃痛,吐泻,饮食不化

神阙脐区,脐中央腹痛,肠鸣,中风脱证,脱肛,泄泻不止

八大最安全的穴位统治众病

照海穴——告别咽痛和失眠的强肾降火妙穴

申脉穴——体贴身寒多病者的纯阳大药

内关穴——打开心结,养颜养心的美丽穴

外关穴——瞬间恢复听力的“聪耳神穴”

列缺穴——专治落枕、偏头痛的随身医师

后溪穴——统治一切颈肩腰椎病的奇效大穴

公孙穴——摆平痛经和脾胃疾患的第一温阳大穴

临泣穴——一生守护身体少阳之气的“小柴胡汤”

疼痛贴敷最简单,哪里疼痛那里沾。胃痛风湿颈肩腰,贴在痛点

疼速抛。

2、感冒鼻炎贴大椎,颈后最大骨头堆。咳嗽哮喘贴身柱,大椎直下两寸除。

3、便秘肠炎贴肚脐,肚脐背后是命门。命门可治尿多症,命门还可治肾虚。

4、前列增生或炎症,尿频尿痛尿又急。肚脐命门贴交替,脐下三寸贴中级。

5、女性痛经可治愈,疼痛之处贴上去。胸闷心痛贴胸口,天凉特别能护寿。

30前列腺炎各位老师给个方子

芒硝,左氧0.2,竹林胺,消炎痛。湿贴中极。我刚用几例。效果刚刚的。最好配合输液加考电。

31初次治疗70岁乳房肿块,三天搞定,呵呵请问王老师用什么药,分享一下

大黄芒硝消炎痛血竭山甲油调贴

31耳后淋巴结炎:消炎疼3片扑尔敏3片B13片黄连1克大黄1克冰片少许湿贴耳后。与大家共享。

32疱疹性咽颊炎,我用大黄,青熏,冰片,利巴韦林片。贴神阙穴。口服利巴韦林颗粒,康复新液。3或5天痊愈。若发烧配灌肠。

33请问带状疱疹面积较大请问啥方较快?

利多加聚肌胞加维生素b12.加雄黄白矾加沙蒿子饼和成泥状,先火疗法,之后平摊患处

用纱布块覆盖,用绷带缠绕固定

34各位老师好!小儿尿床怎么帖

五倍子,益智仁,吴茱萸3;2;1贴神阙

35有一个带状疱疹后遗症患者,女性75岁, 疼得彻夜难眠。已经有一个月了。

火疗,针刺拔罐,雄黄2.白矾2.大黄2.芒硝2.沙高子2个.利多卡因1支聚肌胞针2支B12针2支溶媒2支一起调外涂

36:妇科盆腔积液有啥好的中药方贴吗?

芒硝加双克片加红花针加呋喃坦啶或左克片加甲硝唑湿贴中极穴,:37一小儿7岁颌下淋巴结肿川芎大黄冰片黄连原液调上付利福平4粒消炎痛3粒利多卡因调 2贴已基本消失

38治疗隐翅性皮炎方法很简单!用聚肌包注射液,地米针、林可霉素针、各四支,碳酸氢钠针二十毫升,加入一百毫升生理盐水,加入适量的冰片和沙蒿子饼,效果非常好!

38小孩菌痢用黄连、黄芩、黄柏、葛根、PPA、利福平胶囊、泻痢停对磺胺不过敏者、地芬诺脂片。吃珠芽蓼、利宝。一贴见效;

39小儿遗尿多用五味子五倍子益智仁加消炎痛加6542加氯醒脂胶囊湿贴神阙或中极穴

必要时口服缩泉丸

40乳腺炎特效方:乳癖消6片,芒硝、消炎痛6片,一帖见效,三贴搞定!口服甲基睾丸素。

41:颈淋巴结核:蓖麻仁、没药、大枫子、松香、木鳖子各等份,共捣成膏状,贴患处。3至5贴即愈。

顽固性痛经用白芍,川芎,红花,当归,熟地黄,元胡湿贴阴交或关元穴。

坐骨神经痛:消炎痛8生,双氯芬酸钠2片,姜黄粉2克,用药酒调,效果好

贴用黄连2冰片0.5加吴茱萸0.5湿贴双侧涌泉穴,口服维生素b2.维生素c,地米,甲硝唑,每次各两片,日三口服

肉桂,川牛夕,川连,退黑素胶囊,醋调,湿贴双侧涌泉穴

42阑尾炎咋帖?

不吃药、光贴

巴豆霜1.5g,朱砂1.5g贴麦氏点。

43秋季腹泻多为多寒多湿,可用基础方加潘生丁加十三香加双克片加藿香正气胶囊湿贴神阙

秋季腹泻就用基础方加十三香加藿香正气胶囊加潘生丁加双克湿贴神阙

配合口服石榴皮汤

呕吐加竹茹,发热加黄连

眩晕你可以贴陪他定眩晕停氟桂嗪异丙嗪贴颈动脉同时口服氟桂嗪眩晕停特效

55:. 膝关节上下楼疼痛(外膝眼旁侧痛显)配方:大黄,芒硝,冰片,川芎各3g,消炎痛各6片,一侧一贴。外加护膝固定 56: 慢性咽炎: 中药:清开灵注射液,西药:氨苄西林钠<不过敏、地塞米松、扑尔敏.+冬凌草片。操作步骤: 1. 将备好的西药加工成粉末。 2. 将加工好的西药粉末均匀地洒在消肿止痛贴上。 3. 用一次性注射器抽取3ml 左右清开灵注射液慢慢地喷洒在消肿止痛贴上并搅拌成适宜的糊状。

4. 皮肤常规消毒后,把准备好的消肿止痛贴固定在患者的喉部即可,一日一次。 57:男48胃寒怕凉,消化功能可,食凉东西,腹痛腹泻。郭老师处方用药:消炎痛各6片,地芬诺脂片6片,B1-6片,山莨菪6片,良姜,丁香,肉桂各等分,+当归6片。湿贴神阙穴。2天一次。 58:一女患者,洗澡出来双上肢麻木历害,用咱的贴一贴搞定。先刺破,再拔罐,然后是颈复康颗粒一代,消炎痛6片地米3片天麻片15片,大椎穴湿贴。

59:荨麻疹-湿疹-皮肤瘙痒:郭老师用药:异丙嗪6片,强的松6片,扑尔敏6片,VC6片,B16片,当归-大黄-芒硝3克蒲公英3克-冰片少许湿帖神阙穴。2天一次,5次一疗程。 60:烧伤:大黄,栀子,黄柏,紫草,薄荷,石膏各等份,将药物放入500克麻油中浸泡24小时,再放入锅中加热,炸枯去渣,离火后趁热加黄蜡150g,搅匀成膏,以备急用。治疗各种烧烫伤。 61:阑尾炎,阑尾区的肿块:郭老师用药:大黄,芒硝,冰片,川穹,各3克,

2014年7月26日社旗交流会

1小儿扁桃体炎

黄连1-2g 冰片0.1-0.2g 加六神丸或点舌丸湿贴双涌泉穴 3-5贴愈

2口腔溃疡

黄连1-2g 冰片0.1-0.2g 吴茱萸0.5g

醋调湿贴双涌泉穴。

各位老师好!

我把大家常见疾病透皮外治的一些处方做了总结,贴之前一定要明确诊断,贴有把握之贴,贴能贴之贴。要对亚宝透皮贴有信心!对自己有信心!

口咽部疾病:急性化扁、咽峡炎、口腔溃疡等用黄连/大黄、冰片、吴茱萸,醋调贴双侧涌泉穴。配合对症口服药物。

咳喘疾病:刺激性干咳用基础方-西替利嗪片、舒喘灵片,小儿可一贴剪开分别湿贴膻中穴和肺腧穴。如疑食管返流引起干咳除以上用法外,加用多潘立酮、b6湿贴神阙穴。

咳嗽痰多肺部听诊无湿罗音者:基础方加用祛痰药即可。最好配合雾化吸入。

肺部听诊湿罗音明显者:基础方加用祛痰药可加少量654-2,局部湿罗音明显可贴局部,双肺满布湿罗音者要排除心衰可能再贴,贴膻中穴。

呼吸疾病常贴穴位:天突穴、膻中穴、肺腧穴、定喘穴等

腹泻:前一段时间应该大家都经历了那一轮秋季腹泻,用讲义上讲的方子就很好,我就不多总结了。

小儿肠系膜淋巴结炎:这个要明确诊断,最好有超声检查,用硝苯地平片、消炎痛片、654-2片、还有简单易取的十三香,湿贴神阙穴。

痛经: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盆腔疾病和妇科疾病,用硝苯地平片、消炎痛片、654-2片、罗通定片。湿贴中极穴,贴3-5天配合热敷。贴3个月经周期。

前列腺炎:明确诊断,排除肿瘤可能。

水火烫伤、烧伤及各种外伤创面经久不愈:彻底清创后消毒,用神灯烤烤更好,取沙蒿子饼干贴患处用无菌纱布包扎。配合口服抗菌药物。

扭挫伤:有些部位要排除有无骨折,用芒硝、消炎痛、三七粉(也可用三七伤片或者三七片研粉)湿贴患处。

流口水:要排除口咽部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用五味子、五倍

子、吴茱萸、654-2,湿贴神阙穴。

小儿遗尿:要排除泌尿系炎症刺激等。用山药、乌药、益智仁、五倍子、肉桂、消炎痛、654-2,有氯脂醒(遗尿丁)最好,湿贴中极穴。

前列腺炎:首先明确诊断,排除其他盆腔疾病及肿瘤,最好有医院检查单。用芒硝、消炎痛、左氧氟沙星,湿贴中极穴。口服五苓散。

回奶:脱脂棉球蘸呋塞米注射液(速尿针)填塞神阙穴,外用透皮贴固定。

以上是简单总结,不足之处望大家补充!共同学习,共同进步!

中药敷脐万病回春

吴师机《理淪骈文》云:“凡病多从外入,故医有外治法。”“外治之理即内治之理,外治之药即内治之药,医理药理无二,则神奇变换上可以发泄造化五行之奥蕴,扶危救急中叠出不穷。”中药敷脐属中医外治疗法之一,可应用临床各科,方法简便,收效迅捷。中药敷脐是是选用适当的中药为末填敷脐中或将药末加油膏、唾液、酒、醋、药汁等调和成稠糊状,制成一定的剂型(粉、糊、膏)填敷脐中,敷于脐部,或在脐部给予某些(艾炙、热熨、拔罐等)刺激,通过皮肤给药途径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肚脐名神阙,其带为胚胎儿吸收营养之传输带,它内连五脏六腑,外通四肢百脉,是人体重要部位,命蒂之所在,显得至关重要。神阙为任脉要穴,与督脉命门相应,任督经气相通,共理人体诸经百脉;脐亦为冲脉循行之地,冲为经脉之海,任、督、冲内通十二经脉、五脏六腑、四肢百骸,联系全身之经脉,起着调节气血脏腑生理功能的作用。脐又是胎儿从母体吸取营养物质的通道,在胚胎发育过程中为腹壁最后闭合处。脐的解剖学特征证明,其表皮角质层最薄,屏障作用较差,脐下无脂肪组织,皮肤直接与筋膜、腹膜直接相通,含有丰富的血管,渗透性强,吸收快,极有利于药物的穿透吸收。故药物敷脐可弥散穿透入血液循环,产生全身效应,达到一定的治疗目的。因为它的重要和通达处所,先人发现通过它的外敷疗法取得理想而无可替代之作用。我国自古只灸不针,到唐代逐渐发展为药灸并用,即用

药灸来治病。晋、唐以后,随着穴位中药敷脐的诞生,在神阙穴贴敷药物以治病的方法,也开始出现,并迅速发展。

明代李时珍在《本草纲目》百病主治药三卷、四卷中,对许多病证都记载了敷脐方药,如治水肿尿短,以针砂“同猪苓、地龙、葱涎贴脐”。其后,赵学敏的《串雅内编》对敷脐的方药有更多记载。至吴尚先所编纂的《理瀹骈文》载敷脐方剂数十首,冠其它经穴、要穴之首,涉及内、外、妇、儿等科病症”。他认为“中焦之病,以药切粗末,炒香,布包,敷脐上为第一法”,“对上下焦之病,也可用敷脐而上下相应”。

目前,中药敷脐应用更加广泛,中药敷脐也由单一的敷脐,发展为填脐、贴脐、填贴混合等多种方法,成为中医临床常用的外治法之一。根据具体病证及治疗需要,选择适当的药物,制成一定的剂型进行敷贴。目前敷脐方法主要有填脐法、贴脐法、填贴混合法等。填脐法又有填药末、填药糊、填药饼等。贴脐法有贴膏药、贴布膏等。凡溶于水和脂的药物成分,皆易于透皮吸收。

我们在临床实践中也明显感到,药物制成糊状填敷,其疗效要优于粉末状。此外,用闭式敷料(如用胶布固封)可促进药物吸收。

疗效显著的药方:

寒咳散(中医药物贴脐) 白芥子5g,半夏3g,麻黄5g,肉桂5g,细辛3g,丁香O.5g。上药共研细末,将脐部用75%酒精消毒后,取药物纳置脐内,用胶布密盖固定,每日换药1次,直至病愈。功能疏散风寒,化痰止咳。主治风寒咳嗽。

热咳散(同上) 鱼腥草15g,青黛10g,蛤壳10g,葱白3根,冰片0.3g。将前三味药研碎为末,取葱白、冰片与药末共捣烂如糊,用法同上。功能疏散风热,清热止咳。主治风热及火热咳嗽。

久咳膏(同上) 罂粟壳30g,五味子30g,蜂蜜适量。将前二味药研极细末,入瓶密贮备用。用时以蜜调膏。用法同上。功能敛肺止咳。主治久咳。

麝香暖脐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当归、白芷、乌药、小茴香、大茴香、香附各4g,木香2g,乳香、没药、丁香、肉桂、沉香各1g,

麝香o.15g。用时将药膏烘热,敷于神阙穴,每日2次,痛止即停用。功能温中散寒,行气止痛。主治寒性、虚寒性、气滞胃痛。

伤湿膏(中成药研究1986(12)) 伤湿膏1贴,于乘车(船)前贴脐部。功能理气和胃止呕。主治乘车(船)运动昕致的呕吐。

吴丁散(《中国灸法集粹》) 吴茱萸、干姜、丁香各50g,小茸香75g,肉桂、生硫磺各30g,山栀子20g,胡椒5g,荜茇25g。上药共研细末,密贮备用。用时取药末25g,加入等量面粉调成糊膏状,敷脐,上盖敷料,胶布固定。或上用热水袋热敷,每次敷贴3~6小时,每日1~2次。功能温中散寒。主治胃中寒冷,呃逆沉缓有力。

脐压散(上海中医杂志1983(1))胆汁制吴茱萸500g,龙胆草醇提取物6g,硫磺50g,醋制白矾100g,朱砂50g,环戊甲噻嗪175g。将上药混合研末,每次用药粉200mg左右,倒入肚脐窝内,药粉上覆盖棉球,外用胶布固定,每周更换1次,1个月为1疗程。功能疏肝解郁降逆。主治高血压病I~Ⅱ期。

降压散(中医药物贴脐) 吴茱萸、川芎、白芷各30g。将上药研细末,过筛,取药末15g,以脱脂棉薄裹如小球状,填入脐孔内,用手向下压紧,外以纱布覆盖,胶布固定,每日换药1次,10天为1疗程。功能降血压。主治原发性高血压。

芫花散(《中国灸法集萃》) 芫花100g醋浸1天,明雄12g,胆南星20g,白胡椒10g,上药共为细末,取适量纳入脐中,使与脐平,覆盖后胶布固定。功能清热化痰开窍。主治癫痫。大蒜糊(《实用中医内科学》) 独头蒜1个,栀子3枚,食盐少许。将上药共捣烂,摊于纸或纱布上,敷贴脐上,每日或隔日1换。功能清热化湿。主治湿热蕴积所致的癃闭。

缩泉膏(《中医外治法集要》) 丁香、肉桂各等份。焙干上药,共研细末,过筛,黄酒或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若寒甚,丁香、肉桂比例改为1:3。每日1次,5日为1疗程。功能理气散寒。主治寒湿阻滞之尿频。

加味四物散(《理瀹骈文》) 当归、白芍、川芎、生地、麦冬、知母、黄柏、黄连、栀子、炮姜、山茱萸、煅牡蛎各等份。上药分别烘

干,共研细末,过筛,装瓶贮备。用时取药粉适量,开水调成膏,纱布包裹,敷神阙穴,外用胶布固定,每日1次,一般5~10次可见效。功能滋阴清热。主治阴虚火旺型遗精。

川楝子散(经验方) 川楝子20g,黄连、知母、栀子、青皮、白芷各lOg,丁香6g,上药研成细末,井水调和成糊状,取适量填入脐中,盖.以纱布,胶布固定。每日1次。功能清热泻火,踊利气机。主治各型阳强。

乳没调经散(《中医外治法集要》) 乳香、没药、白芍、牛膝、丹参、山楂、广木香、红花各15g,冰片1g。除冰片外,余药烘干,研为细末,过筛,再将冰片调入重研一遍,装瓶备用。临床用药末20g,以生姜汁或黄酒适量,调为稠膏,敷神阙穴及子宫穴,上置塑料薄膜,纱布覆盖,胶布固定,2日换药1次,连用至月经干净,3月1疗程。功能理气活血。主治气滞血瘀型月经不调。

蜣螂通经散(《中医外治方药手册》)蜣螂1只(焙干),威灵仙lOg(烤干)上药共研细末,填神阙穴,膏药贴盖,约1小时后去药,每日1~2次,连用至愈。功能活血通经。主治血瘀实证闭经。

山楂定痛散(浙江中医杂志1980(12)) 山楂、乳香、没药、葛根、穿山甲、川厚朴各100g,白芍150g,甘草、桂枝各30g,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各适量。先将山楂、葛根、白芍、甘草水煎2次,煎液浓缩成稠糊状,混入溶于适量的95%乙醇的乳香、没药液,烘干后与穿山甲、川厚朴、桂枝共研细末,再加入适量的细辛挥发油、鸡血藤挥发油、冰片,充分混合,过100目筛,贮藏备用。患者经前3~5天用温水洗擦脐部,取上药15g,气滞血瘀者用食醋调糊,寒湿凝滞者用姜汁或酒调糊。敷于脐中,外用胶布固定。待经痛止或经期第三天去药。功能行气活血,通经散寒。主治各种痛经。

芡实散(中医外治法集要) 芡实、桑螵蛸各30g,白芷20g。上药共研细末,醋调后敷神阙穴,每日换药1次,1周即可痊愈。功能健脾清热利湿止带。主治各型带下症。

丁香生姜糊(中级医刊1987(10)) 丁香15g,半夏20g,生姜30g。先将丁香、半夏为细末,以生姜煎浓汁,调为糊状,取适量涂敷脐部,

外盖纱布,并用胶布固定。功能和胃止呕。主治各型妊娠呕吐。

注意事项:

1.敷脐药物应少而精,尽量研为细末应用,以充分发挥药效。

2.敷药前应先将脐部擦拭干净,脐病或有感染者禁用。

3.注意保护皮肤,加用膏药烘烤不可太热,严防烫伤皮肤。

4.本法一般无副作用和不良反应。一旦个别患者敷药后出现局部红肿、痒痛等过敏现象,可揩去药物。

5.对急症、急性病,在未确诊前不宜敷脐止痛,以免延误病情,确诊后再采取相应治疗措施。

中药透皮技术及小组方

为了响应国家中医要管理居的中医中药中国行-----进乡村、进社区、进家庭活动;大力推广中医药适宜技术进入社区,提升了社区基层医疗水平,促进了社区卫生服务“六位一体”功能的完善。“透皮贴技术”不但改善了基层看病难、看病贵的问题,而且也减少了临床过度使用抗感染药,减少了大量静脉点滴可能引起不良反应,降低了临床的风险,被基层医生、患者广为接受。中药渗透促进剂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对化学药物的促渗作用方面,一些学者也以中药单体和中药复方制剂中主要成分为指标进行了透皮吸收实验,这些研究表明中药成分的渗透促进剂可以达到甚至优于应用广泛的氮酮的促渗效果。既有不同化学渗透促进剂之间的也有化学渗透促进剂与中药成分渗透促进剂的合用,选择适当的渗透促进剂成为透皮制剂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有关复合渗透促进剂的促渗机理的研究未见报道。

二、中药透皮技术(即内病外治)适应证及配方:

①儿科部分:

1、发热:在小儿发热的临床治疗过程中遵循“急则治标,缓则治其本”的原则,先用安乃近注射液混合消肿止痛贴于大椎穴,疗效甚佳,一般30分钟以内体温下降,贴敷12~24小时,待热退后,再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共研细粉每次3至5克,75%的酒精调和同消肿止痛合剂敷入载体之上贴于大椎穴,24小时更换一次,

连用2至3天,其功用为清热解毒,疏风透热,用于小儿外感高热,效果良好。如:高热、心烦口渴、苔黄,用栀子、黄连、黄芩、黄柏、龙胆草各等份研末同上使用。摊于渗透贴湿贴于大椎穴。如鼻塞不通,用黄芩、薄荷、葛根、生石膏各等份加苍耳子2:1份,用法同上。

②、小儿咳嗽:

A:热咳:用麻黄、杏仁、石膏、甘草共研末用3克至5克同消肿止痛液共敷于载体上贴于膻中,肺俞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其中药粉最好用蜂蜜调和)。

B、寒咳:用麻黄、桂枝、杏仁、甘草各等份共研细末用3至5克用消肿止痛合剂混入贴于背部定喘、肺俞、前胸膻中穴上,24小时更换一次。

③、小儿哮喘:

A喘促较重者,先以平喘为主,用氨茶碱注射液(根据年龄掌握计量)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贴于膻中,定喘、肺俞穴上,见效迅速。

B一般哮喘(病程较长者):用麻黄1份,自芥子4份,甘遂2份,细辛1份,玄明粉,前胡各3份,桑白皮6份共研细粉用蜂蜜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后,将饼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肺腧,涌泉穴之上,每天贴6小时。

④、小儿腹泻:

A、丁香、肉桂各等份研末和匀,取2至3克,将药粉置于脐中,消肿止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24小时更换一次主要功用为温中止泻,适用于小儿脾虚及虚寒性腹泻。

B、樟脑、石榴皮、松香各等份三药研末,取2~3克敷于脐中,药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外敷,其功用为温散止痛,固肠止泻,用于婴幼儿单纯性消化不良型腹泻。

C、肉桂、吴茱萸、车前子、白胡椒各等份研成粉末,取2至3克置于脐中,用消肿止痛液溶于载体后敷于之上。其功用为温中散寒,利湿止泻,用于伤食泻及寒湿泻。

D、用葛根、黄芩、黄连、黄柏各等份,研末置于脐中,用消肿止

痛水溶于载体贴于上,其功用为清热腹泻及婴幼儿伤热腹泻及细菌性痢疾。

⑤、小儿腹痛:元胡、肉桂、白胡椒各等份共研末,将消肿止痛水敷入载体贴于上,将药粉置于肚脐中,外贴24小时更换一次,用于小儿各种腹痛及现代肠系淋巴结炎疗效甚佳。

2、妇科部分:

①痛经:

A在痛经发作期,用654~2注射液10毫升混合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上,贴敷入关元穴,30分钟缓解痛疼。

B山楂、葛茛、甘草、生白芍、乳香、没药、元胡各等份用醋或黄酒调和做成饼状,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饼放入上,贴肚脐(神厥)及关元穴,月经来潮前2天应用,或初感痛时应用,其主要功用是行气活血止痛。屡用效佳,多次痛止。

②闭经:丹参5份,穿山甲1份,两药研末,以醋、酒各半调和成糊状,摊于载体之上,帖神厥、关元穴24小时换药1次,5次为一疗程,连贴以经通为度。其功用为养血调经。主治:闭经。

③乳腺炎:(乳痹):乳香、没药、穿山甲、大黄、冰片共研末,用时以鸡蛋清和上药5至10克调匀做成药饼,贴于载体之上,敷于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④乳腺增生:生地、木香、莪术、穿山甲、乳香、没药各等份研细粉,用时取5克用米醋调匀做成药饼,待消肿止痛溶于载体上,贴敷局部。其功用为疏肝理气,化瘀消肿。主治乳增生,一般10至15次即愈。

⑤子宫肌瘤:海棠、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细份用醋和75%酒精调匀做成饼状,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放入上,贴敷于关元穴,连贴10至15次,效果良好。其功用是软坚散结,用于子宫肌瘤。

3、颈、肩、腰腿痛部分:

①颈椎病:穿山甲、乳香、没药、葛根、透骨草各等份取3~5克调经糊状,先将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后将药物敷入上,贴颈椎部位,

一般当天显效,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②肩周炎(五十肩):生川乌、生草乌、生半夏、细辛、乳香、没药研末用75%的酒精调匀做成粉饼,待消肿止痛液溶入载体放入上贴于肩关节局部,24小时更换一次,连用5~7次效果良好,其功用为祛风散寒,通络止痛。

③腰痛:肉桂、生川乌、乳香、樟脑、川椒上药研末用时用白酒调和,放在载体之上,贴于肾俞(双)命门穴,每24小时更换1次。其功用温经散寒,活络之痛。屡用效佳。

④关节炎:生川乌、生草乌(葛根、麻黄、生半夏、白胡椒共研细末,用姜汁调和成药饼,放入载体上,贴局部痛部位24小时更换。

4、老年病部分:

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调和,先将消肿止痛合剂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

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5、溃疡部分:

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消炎疼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

中药透皮贴帖敷参考方 一、腹泻 【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敷贴治疗操作很简单,清洗需要敷贴的穴位或者部位,取配制好的贴敷药粉适量,用生姜汁或黄酒、蜂蜜、食醋调成糊状,做成小药丸或药糊、药饼,敷于穴位,用纱布或者贴敷裸贴覆盖,透气胶布固定,一般保留6~12小时。 皮肤敏感者可缩短时间,皮肤耐受性好的人可适当延长,但最好不超过24小时,一般可连用2~7天。 【注意事项】 急性病变、体内有湿热、肚脐或欲贴敷的部位有炎症或皮肤严重过敏的人不宜使用这种方法治疗。另外空腹或餐后也不宜马上实施中药贴敷。 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中医外治方法,历来就有,只是近年来被所谓的“透皮疗法”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度。欣喜之余,也出现许多弊端,比如:1,中药粉中任意加入西药,改变了绿色治疗的初衷。2,夸大疗效,过度夸大中药敷贴的疗效,包治百病,失去了实事求是的原则。3,不辨证,只对病,不辩证型只是看症状用药,把中医简单化,,只有中药不见中医,丢失了中医辨证论治的基本原则。 【分型辩治】 1、寒湿泻: 症见:大便稀而不臭,臭味不大而酸味大,主要是因为受到寒邪侵袭所致,如吃完凉东西或蹬被子着凉。 治法:温中散寒止泻 方药:肉桂3克、丁香3克、炮姜3克、炒白术 6克、白蔻3克 用法:取上述五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陈醋调,贴敷神阙穴。 2、湿热泻:

症见:大便臭秽,患儿肛门周围红,主要是由于吃过多油腻性食物、甜食、大鱼大肉等引起的。 治法:清热利湿止泻 方药:葛根6克、黄芩6克、黄连3克、地锦草6克、木香6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六味药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3、脾虚泻: 症见:大便稀溏,并伴有不消化食物。孩子体质无论寒热还是湿热都有可能导致脾虚,吃完后就大汗淋漓。 治法:益气健脾止泻 方药:党参9克、肉豆蔻3克、茯苓12克、乌梅炭9克、炒白术 6克、陈皮3克、苍术3克、生甘草3克。 用法:取上述八味药物粉碎过筛,取药粉适量,黄酒调,贴敷神阙穴。 4、伤食泻: 症见:与孩子暴饮暴食有关,大便臭秽,并散发出臭鸡蛋味,常伴有不消化食物。 治法:消积和胃止泻 方药:苍术6克山楂6克麦芽6克神曲9克厚朴5克陈皮2克 用法:取上述六味药粉碎过筛,藿香正气水调,贴敷神阙穴。 另外,除以上贴敷治疗方法外,各种腹泻均可用中药煎水熏洗足部辅助治疗,方药:鹅不食草30克、生姜15克、鬼针草30克。 二、咳嗽 【咳嗽概述】 咳嗽是肺系疾病的主要证候之一,有声无痰为之咳,有痰无声为之嗽,一般多为痰声并见。《内经》对咳嗽的论述颇详,如《素问·宣明五气篇》说:“五气所病……肺为咳。”《素问·咳论篇》既认为咳嗽是由于“皮毛先受邪气,邪气以从其合也,五脏各以其时受病,非其时各传以与之”所致,又说“五脏六腑皆令咳,非独肺也”,并以

透皮促渗话中药

透皮促渗话中药 来源:医药经济报日期:2011-05-05 透皮剂(促渗剂)是指可以加快外用药物穿透皮肤,且不对皮肤形成严重刺激或损害的物质。不少中药也有“透皮”功效,能够促进药物经皮肤(或黏膜)进入机体,发挥药物整体效能的作用。 薄荷:薄荷含薄荷脑、薄荷油等,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实验证明,薄荷对多种药物(如双氯灭痛、吲哚美辛、扑热息痛)都有促渗作用。如与其他促渗剂合用,透皮效果会加速加强。 甘草:甘草中多种成分都有促进药物黏膜吸收的作用,以皂苷为最强。实验证明,用甘草次酸二钠配制的胰岛素制剂,经鼻腔黏膜给药,15分钟后血糖水平明显下降。 冰片(龙脑):能增加曲安奈德、甲硝唑、氟脲嘧啶药物成分的经皮吸收。全兔透皮试验表明,冰片能明显增加水杨酸的经皮吸收。 丁香:丁香所含香油酚、挥发油均能作透皮促进剂使用。实验证明,丁香挥发油、丁香油酚的增渗效果高于氮酮。丁香尚含一些止痛、散寒成分,可发挥促渗、治疗双重功能。 急性子(风仙花):主要含凤仙甾醇、帕灵锐酸、挥发油等。动物实验表明,急性子的成分能协同致使去毛小白鼠皮肤表皮层发生物理性变化,从而使药物穿透皮肤。 川芎:川芎中促渗成分主要为阿魏酸和挥发油。中医临床证明,加入川芎细末敷外用中药,治疗骨刺、关节疼痛的疗效更佳,见效更快,除了其本身有活血行气、止痛功效外,也与它有较强的透皮作用有关系。

蛇床子:将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促透作用进行比较,结果表明:蛇床子挥发油和氮酮单独应用时对甲硝唑经皮渗透均有显著的促渗作用,但二者合用时效果明显增强。 白芥子:实验表明,白芥子细粉、白芥子挥发油、白芥子脂肪油均可促进黄芩苷的透皮吸收。 樟脑:樟脑成分通过人体皮肤、黏膜、肌肉均容易吸收。人体试验证明,将曲安西龙加入樟脑后,能增大药物的透皮利用率。樟脑还能明显增加水杨酸和氟脲嘧啶等皮肤外用药的透皮百分率,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均有促透作用。 当归:当归所含挥发油中,主要包含藁本内酯、当归酮等成分,具有特殊香气。透皮吸收试验证实,当归挥发油对其水溶性成分阿魏酸具有显著的促透作用,且强于同浓度的冰片。 丹参:丹参主要含丹参酮。实验表明,丹参中的丹参素、原儿茶醛均能透过皮肤,其累积透过量随时间延长而增加。将丹参酮作成贴剂,其透皮吸收效果会增强。 此外,具有透皮效能的中药还有高良姜、雷公藤、马钱子、苦参、松节、桉叶、动物胆汁等,食物或香料中的生姜、葱、韭、花椒、小茴香、小豆蒄、草果等,均有较好的促透作用。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 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当问麻疹斑。 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寒热辨证, 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腥臭。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呕吐、口唇色

中药贴敷――透皮

中药贴敷――透皮 首页 > 特色医疗 > 贴敷疗法 中药贴敷疗法实际操作方法及技术规范详解 来源:中国基层医疗在线教育 中药贴敷疗法由于其疗法快捷方便,无毒副作用,且医疗风险低,深受广大基层医生钟爱,目前在基层诊所,社区门诊,以及乡镇卫生院应用比较普及。今天小编收集整理了一些关于中药贴敷疗法的技术应用,希望能给开展中药贴敷的基层医生一些参考。 透皮给药技术的实际操作方法 1.方药的选择 凡是临床上有效的汤剂、方剂,一般都可以熬膏或为研末用作穴位贴敷来治疗相应疾病。但与内服药物相比,贴敷用药多有以下几点: (1)应有通经走窜、开窍活络之品。现在常用的这类药物有:冰片、麝香、丁香、花椒、白芥子、姜、葱、肉桂、细辛、白芷、皂角、穿山甲。 (2)多选气味俱厚之品,优势甚至选用力猛有毒的药物。如:生南星、生半夏、川乌、草乌、巴豆、斑蟊、附子、大戟等。 (3)补法可用血肉有情之品。如羊肉、动物内脏、鳖甲。 (4)选择适当溶剂调和贴敷药物或熬膏,以达药力转、吸收快、

收效速的目的。醋调贴敷药,而起解毒、化瘀、敛疮等作用,虽用药猛,可缓其性;酒调贴敷药,则起行气,通络、消肿、止痛等作用,虽用缓药,可激其性;水调贴敷药,专取药物性能;油调贴敷药,可润肤生肌。常用溶剂有水、白酒或黄酒、醋、姜汁、蜂蜜、蛋清、凡士林等。此外,还可以针对病情应用药物的浸剂作溶剂。 2.穴位的选择 穴位贴敷疗法的穴位选择与针灸疗法是一致的,也是以脏腑经络学说为基础,通过辩证选取贴敷的穴位,并力求少而精。此外,还应结合一下选穴特点: (1)选择离病变器官、组织最近、最直接的穴位贴敷药物。 (2)选用阿是穴贴敷药物 (3)选用经验穴贴敷药物,如吴茱萸贴敷涌泉穴治疗小儿流涎;威灵仙贴敷身柱穴治疗百日咳等。 3.贴敷方法 根据所选穴位,采取适当体位,使药物能敷贴稳妥。贴药前,定准穴位,用温水将局部洗净,或用宜春棉球擦净,然后敷药。也有使用助渗剂者,在敷药前,现在穴位上涂以助渗剂与药物调和后再用。 对于所敷之药,无论是糊剂、膏剂、或捣烂的鲜品,均应将其很好的固定,以免移动或脱落,可直接用胶布固定,也可先将纱布或油纸覆盖其上,再用胶布固定。目前有专供贴敷穴位的特制敷料,使用固定都非常方便。如需换药,可用消毒擀面求蘸温水或各种植物油,或石蜡油轻轻揭去粘在皮肤上的药物,擦干后再敷药。

中药透皮贴敷技术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的使用方法 透皮贴临床称之为药物载体,临床分干贴和湿 贴两种方法; 干贴:是用药片直接贴于患处或用中药粉末敷于药 片上贴于患处,用纱布包扎; 药针剂或西药调和后贴于穴位或患处; 中医诊治的理论基础.诊法:望,望精神、面容、形态、舌体、舌苔; 闻:听声音、闻气味;问:一问寒热二问汗,三问饮 食四问便,五问头身六胸腹,七聋八渴俱当辨,九问旧病十问因;再兼服药参机变,妇科应问经带产,小儿 当问麻疹斑;切:人体大致有28种脉象,每一种脉象都是对人体机能的反映,都有所对应的病症范围; 寒热辨证,系八纲辨证指阴阳、表里、寒热、虚实八类证候,为中医辨证学的基本纲领的具体内容之一; 八纲辨证的特点在于把握疾病发生发展过程的整体性、确定性与相关性;寒热是用以辨别疾病病因最基本的两个纲领; 寒证是感受寒邪或体内阳气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恶寒、冷痛、喜暖、口淡不渴、手脚冰凉,精神萎靡不振,痰、涎、涕清稀,小便清长,大便稀溏;面色苍白,

舌淡苔白而润,脉紧或迟等;以冷、淡、稀、润、静 为特征; 热证是感受热邪或阳气亢盛阴液不足时所表现的证候;发热、恶热喜凉、口渴欲冷饮、面赤、烦躁不宁、痰涕黄稠、小便短黄、大便干结;舌红苔黄,干燥少津,脉数;以热、赤、稠、燥、动为特征; 一、腹泻 A、寒湿型:面色苍白或萎黄、无精打采、嗜睡、不 思饮食、口不渴、口唇白或青紫、恶寒、四肢不温、舌苔白、厚腻、腹胀发凉、腹痛喜按、大便稀溏或 不成型、伴有泡沫、绿便伴有食物残渣或奶瓣、无 腥臭; 治疗:温中散寒、健脾利湿;用寒泻散3-5g,沙蒿子 加溶媒,6542针1支,湿贴于神阙穴,口服益生菌、健 脾颗粒参苓白术颗粒; B、湿热型:面红耳赤、精神烦躁、不思饮食、恶心 呕吐、口唇色红、口渴、喜冷饮、舌尖红、舌苔黄腻、脘腹胀痛、大便量多、味腥臭、便色黄、如蛋 花样、严重者出现水样便、脓血便、肛门红肿; 治疗:除热燥湿;用热泻散3g,沙蒿子加溶媒,苯乙哌 啶片2-4片,藿香正气水适量,湿贴于神阙穴;口服庆 大霉素颗粒、洛哌丁胺胶囊,有脱水者补水;1次见 效,1-3次治愈;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中药透皮技术常用配方 老年病部分: ①胃炎(胃及十二指肠炎):附子、肉桂、丁香、吴茱萸、穿山甲各等份用姜汁和冷愈透皮液调和,先将冷愈透皮液溶于载体后,将调匀后药物摊入上贴胄中脘,神厥穴两个部位,24小时更换1次。如果胃痛严重,可加入0.3克左右麝香立即止痛。 ②胃溃疡(胃及十二指溃疡):穿山甲、血竭、乳香、没药白芨上药各等份,用醋姜汁各半和透皮液调和做成药饼,敷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上脘、中脘、神厥穴,每24小时更换一次效果良好。 ③呃逆(打嗝):丁香、吴茱萸各等份,用姜汁和透皮液调均成糊状,摊于湿贴载体之上,贴上肚脐,24小时换药一次用之奏效。 ④胃下垂:蓖麻仁5份、升麻仁和升麻粉放在一起捣如泥,加入姜汁和透皮液做成药饼,放入湿贴载体之上,贴中脘穴,其功用开题固脱,用于胃下垂的治疗效果良好。 溃疡部分: ①小儿口腔溃疡:黄连、冰片两种药物研末用醋和透皮液调成糊状,放入湿贴的载体之上,贴于涌泉穴(双侧)24小时更换1次,连用2~3次即愈。 ②脱骨疽(脉管炎):红升丹+麝香少许放入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各天一次,效果甚佳。 ③骨髓炎:白降丹+冷愈透皮贴湿贴载体上,贴于患处效果佳隔天一次。 ④下肢溃疡(臁疮):老烟膏、生地榆、寒水石、血余炭、胡黄连、血竭各等份研末用小磨油和透皮液调入糊状,摊入湿贴载体之上,敷于局部,24小时更换,用之有效。 ⑤去腐生肌散,摊入载体上,干贴效果佳,一般3~5次愈。 ⑥带状孢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细末,干粉撒在湿贴载体之上,贴局部患处,24小时更换,效果显著,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雄黄10克;白矾10克;西咪替丁片10片;维生素乙1210片;白芷10克;生龙骨10克;消炎疼10片;阿昔洛韦片20片到30片;利多卡因针5到10支;沙蒿子2片打碎,混合外涂;一日6次,当天疼止。3到5天痊愈。 ⑦疑难杂症:甲状腺囊肿、甲状腺瘤、急慢性咽喉炎、急性扁桃体炎、声带息肉、声带小结,用白花蛇舌草、穿心莲、山芝麻、穿山甲各等份湿摊于患处,配大椎穴湿贴效果甚佳。 ⑧腹水症: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各等份核桃油和饼放于神厥穴、关元穴、肾俞穴、(双)涌泉穴(双)效果甚佳。 ⑨心血管水肿:大黄、硭硝、腹毛、大戟、甘遂、芫花、穿山甲、分心木各等份用冷愈透皮液调和后放于载体上湿贴于涌泉穴(双)、大椎穴效果甚佳。 总之以八纲辩证为准绳,整体观念辩证施治,合理调配用药,受到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终于实现内病外治载体渗透技术之梦。 小结:易懂易行、收效快、疗效高、渗透载体可信、对脾胃无损害、患者易接受、降低医者风险、对祖国中医学更加发扬光。

透皮技术及直肠给药

透皮技术 简单:用好消肿止痛贴(药物载体)有六大法宝: 1、配方为君臣使结构,主辅结构,主从结构。因熟悉遗方用药方圆论。 2、掌握常用主辅从用药,如西药有654一2,呋喃唑酮,地芬诺酯,硝苯地平,消炎痛,黄连素,笨妥因钠,沙丁胺醇,可的松,布洛芬,色甘酸钠等。 3、熟悉常用中药,如大黄,芒硝,黄连,冰片,栀子,重楼,吴茱萸,细辛,肉桂,干姜,附子,麻黄,灯芯球,苦参,地夫子,三七,元胡等,都用于主辅从或引经药。 4、所有添加药物的取总量的2~3g,以便于利用和吸收,做到少而精。 5、掌握常用的穴位,如神厥穴,天突穴,肺腧穴,定喘穴,大椎穴,气冲穴,足三里,涌泉,天枢,关元,三焦俞,肺腧,气海,上脘,中脘,下脘,因消肿止痛贴通过穴位输送病所,其效更捷。 6、全方位用消肿止痛贴,确定干敷,湿敷,还是半干半湿敷?冷敷还是热贴?可直接关联到疗效。 总之,边学边用,现钞現卖,三天时间足矣!为贴名,贴利,贴效果我心足矣! 止咳桃花散直肠给药病例分享 2015—01—30利君医学推广部 LJZY—888本公司现有利君集团一系列产品:止咳桃花散、宝宝乐、复方贝母氯化铵片等众多独家代理品种.其中止咳桃花散是利君现代中药生产的独家纯中药保护品种,其独特的绿色疗法直肠给药,提高了药物的生物利用度,对治疗成人和儿童的顽固性咳嗽疗效显著。 【病例部分】

1、李星瑞,男,17个月,发热,咳嗽胸透支管肺炎白细胞14200,流涕输液2天无效后劝其直肠用药,止咳桃花散0.6克,复方贝母氯化胺2片,利巴韦林一支,柴胡一支,口服头孢克洛颗粒三天而愈白细胞正常。 2、病毒性腹泻直肠给药:患儿3.5岁,腹泻一日,呕吐2次,发热2小时就诊,根据大便性状及发病季节为病毒性腹泻. 处理:葛根芩连片4片,病毒唑2毫升,VB6 70毫克,氨基比林2毫升,生理盐水5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二次,次日热退,呕吐停止,每日大便二次,改为葛根芩连片4片,病毒唑2毫升,生理盐水5毫升继续灌肠二日好转痊愈。 3、小儿支气管肺炎直肠给药:患儿1周岁,发热2日、咳嗽1日前来就诊,查体:体温38.6度、左侧肺部上野听诊湿性罗音,烦躁不安。处理:氨基比林2毫升,止咳桃花散0.6克,生理盐水5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口服止咳桃花散,罗红霉素颗粒.临床观察:次日热退,改用止咳桃花散0。6克、生理盐水5毫升保留二天,继续口服药物,患儿经治疗3天好转痊愈。 4、小儿上感直肠给药:患儿2岁,发热39.2、咳嗽流涕一日,经口服药物静点药物未见好转就诊。听诊肺部无啰音、呼吸音粗造.处理:氨基比林2毫升,止咳桃花散0。6克,生理盐水5毫升保留灌肠,每日二次.口服清热解毒口服液、宝宝乐颗粒、头孢拉定干混悬剂。治疗二日痊愈。 5、小儿上感直肠给药: 患儿3岁,发热39.2、咳嗽流涕一日,经口服药物静点药物两日未见明显好转就诊,听诊肺部无啰音、呼吸音粗糙. 处理:氨基比林1。5毫升,柴胡1.5ml,地塞米松3mg,止咳桃花散0.6克,复方半边蓬注射液2ml,生理盐水5ml保留灌肠,每日二次;治疗三日痊愈。 6、何某,女,4岁,2011年3月18日来诊,咳嗽月余,时现气促,近两日食甜食,咳嗽加剧,表现为陈发性咳嗽,如犬吠样,痰少许,查体,双肺呼吸变粗,处理如下:止咳桃花散0.6 g,生物溶媒20ml,每日2次直肠给药,经四日后症状消失。后家属要求又巩固治疗两日。 7、某女,3岁,咳嗽2日,夜晚重,连声咳嗽,喉间痰鸣音,大便干,小便黄,食欲差,查体两肺满布哮鸣音.诊断为咳嗽变异型哮喘。处理如下:止咳桃花散

透皮剂渗透剂配方

透皮剂渗透剂配方 引言 透皮给药是一种通过皮肤将药物传递到体内的途径。为了实现有效 的药物透皮传递,需要选择合适的渗透剂。渗透剂是一种可溶于皮 肤的脂肪层并改变皮肤屏障的物质。本文将介绍透皮剂渗透剂配方 的相关内容。 一、渗透剂的选择 渗透剂是透皮给药中的关键成分,它对药物的渗透率和皮肤的透过 性具有重要的影响。常用的渗透剂包括醇类、酮类、酯类、酸类等。根据药物的性质、透皮速率要求以及皮肤类型,选择合适的渗透剂 十分重要。 1. 醇类渗透剂 醇类渗透剂是透皮给药中常用的一类渗透剂。常见的醇类渗透剂包 括乙醇、丙二醇和甘油。这些渗透剂可以增加皮肤的渗透性,提高 药物的透过率。然而,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刺激和毒性反应。

2. 酮类渗透剂 酮类渗透剂如二甲基亚二胺酮(DMSO)、烯酮酸酯等,具有较强的渗透力和溶解性,可提高药物的渗透率。DMSO是一种高效的溶剂,可增强药物在皮肤中的溶解度,并促进其透过性。然而,由于其强烈的刺激性和气味,使用需谨慎。 3. 酯类渗透剂 酯类渗透剂如异戊酮、丁酸丁酯等,具有良好的渗透性和生物可降解性能,适用于透皮给药。酯类渗透剂可增加皮肤的通透性,促进药物透过。 4. 酸类渗透剂 酸类渗透剂如水杨酸、柠檬酸等,具有较强的渗透特性,可提高药物的透皮性。其中,水杨酸是一种常用的渗透剂,可加速药物在皮肤中的吸收。 二、渗透剂配方的注意事项

在选择适合的渗透剂之后,还需要考虑其与药物的相溶性、稳定性和毒性等因素。以下是渗透剂配方时需要注意的几个问题: 1. 渗透剂浓度 渗透剂的浓度是影响药物透皮性的重要因素之一。过低的浓度可能无法提供足够的增透效果,而过高的浓度则可能引起不适和皮肤刺激。因此,在配方过程中需要注意渗透剂的最佳浓度。 2. 渗透剂稳定性 渗透剂的稳定性对透皮剂的质量和有效性具有重要影响。一些渗透剂在配方中可能会发生降解或与其他成分发生反应,影响其渗透性和药物的透过性。因此,在配方过程中需要注意渗透剂的稳定性问题。 3. 渗透剂毒性 某些渗透剂可能具有一定的毒性,过高的浓度可能导致皮肤炎症或刺激。因此,在选择和使用渗透剂时,需要注意其毒性和安全性。 结论

一种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一种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pdf 本发明涉及一种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及其制备方法。风湿痛是临床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它是人体感受风寒湿邪,邪滞经络、肌肉、筋骨、关节等处所致的软组织疼痛、重着、木乱等而谓寒痹。而由拉伤、扭伤、挫伤等外伤及劳损引起的软组织疼痛及其发作或加重,也常与风寒湿气候变化相关。例如,腰腿痛、风湿性关节炎、肩关节周围炎、肌纤维炎等均会因受风寒湿邪而疼痛加重。本发明一种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治疗风湿痛的机理是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络,消痹止痛,标本同治,疗效好。该配方中用麻黄,解表散寒,辣椒散寒除湿,白芥子利气散寒,羌活、细辛祛诸经风邪,南星除湿活络,附子温经散寒,肉桂、干姜温经散寒而通血脉,杜仲、川牛膝补益肝肾强筋骨,元胡活血散瘀止痛,甘草解毒和中调和诸药,乙醇助药势引导诸药直达病处,诸药合用祛风散寒除湿,温经活络,消痹止痛。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经济宁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做动物对比止痛实验,其止痛效果优于进口治疗风湿痛的扶他林膏。临床病例观察,用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治疗风湿痛及各种急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例如,腰腿痛、肩周炎、腱鞘炎、滑囊炎、肌纤维炎等疼痛均收到良好效果。其疗效确切可靠,治愈率高,不易复发,止痛效果也比扶他林膏好。治疗风湿痛的中药透皮治疗液的配方中重用麻黄、辣椒等解表药,使风寒湿邪从表而解;方中还重用了附子、干姜、肉桂温经活络,引起疼痛的病因风寒湿邪被祛除了,经络温通了,痹消而痛止。重用解表药、温经活络药组方治疗风湿痛与传统的“活血化瘀”治法相比较,前者治疗风湿痛疗效好,是风湿痛治疗上的创新和发展。市售治疗风湿痛的黑膏药、橡皮止痛膏都是依据“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的机理研制的,是活血化瘀止痛的。 风湿痛是一种严重影响人们健康的病症,如何治疗风湿痛就成为临床上一个广为研究的课题。从我国传统的黑膏药到近代的橡皮止痛膏以及新近进口的扶他林膏等治疗风湿痛,都有一定的疗效,也都存在着不能令人满意之处。研制一种疗效好,治愈率高,不易复发的外

内病外治贴敷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103方

内病外治贴敷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103方 内病外治贴敷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要点:1、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 3、剂量要达到。4、穴位要选对. 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 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大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 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 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

促进皮肤吸收中药的外用药剂

促进皮肤吸收中药的外用药剂 外治疗法中很多是应用中药敷贴在皮肤表面而起治疗作用的,为加强疗效,有必要在外用药中加进促进透皮吸收的中药。国外不少药物研究机构,受中药促透药物大多是含挥发油芳香成分的启发,欲从含这类成分的植物中制取促透剂,以作为外用药的辅助用药。中药促透剂还有促透、治疗、芳香、防腐等多重作用的特点。如薄荷共有清凉、止痛、防腐的作用;肉桂有温中散寒、止痛作用;川芎扩张血管;醋能与中药中的生物碱转变成盐类,更易水溶渗透。掌握这些知识有助于提高中药外治的疗效。常用的中药促渗透剂有以下数种: 1.乙醇 在我国汉字中繁写的“醫”字,一半是“酒”字的右边,古时治病离不开酒。酒精为极性溶剂。实验巳证实,乙醇能提高一些药物经皮渗透率。主要是膨胀和软化角质层,可使汗腺、毛囊的开口变大,从面有利于药物离子通过皮肤附属器的转运。乙醇又可与其它促渗剂相伍配成复合促渗剂。另外我国生产的白酒、米酒、黄油中除乙醇外,尚含有一些氨基酸、糖化物等,对皮肤起软化、柔和的作用,也能协助渗透。中医还认为酒性辛热,能理气活血,散寒通络,辛窜通行,故中药敷贴剂常用黄酒、白酒作为调和剂,以助药力透于皮下,走脏入络。2.醋 现代科学研究证实醋中的醋酸、乳酸、氨基酸、甘油和醛等化合物,对皮肤有柔和的刺激作用,使小血管扩张,增加皮肤的血液循环。酸性

环境有助于药物穿透皮肤可能与人体皮肤的生理特性有关。有实验结果显示,酸性条件有助于大黄中有效成分(有机酸及其苷)的透皮吸收。醋对主药成分还起化学修饰作用,能改变药物理化性质,与植物中的生物碱类形成盐类,水溶性增大,从而加强药效,如在用醋制的条件下有利于川乌中有效成分生物碱透皮吸收就是如此。 3.薄荷类 薄荷类包括薄荷脑、薄荷醇、薄荷油等,是从中药薄荷植物中提取、精制而成的芳香物。易溶于水、醇、醚等溶剂中。众多的实验研究证实,薄荷类对许多种类的药物都有促渗作用。现报道的有双氯灭浦、氯霉紫、吲哚美辛氟脲嘧啶、曲安西龙、达克罗宁等。一些专家的实验证明,薄荷脑具有显著促进扑热息痛透皮吸收作用,并在扫描镜下观察到,用薄荷脑实验组的胎儿皮肤皱褶增多,多质层局部断裂脱屑,翻卷呈破棉絮状,表皮细胞间陳加寬,毛囊口扩展,毛千的毛外皮剥脱而变细。提示薄荷脑促扑热息痛的透皮吸收机制与改变表皮结构密切相关。这也可能是薄荷类促进药物透皮的机理。薄荷类药物与其它促渗剂共同使用配成复合型促渗剂,其作用明显加速加强。故许多治疔皮肤病的外用药中均配有薄荷脑。 4.肉桂 有人从肉桂中提取一种物质,加人另一种芳香提取物按2:1比例混合制成C2-的中药促渗剂。用扑热息痛做透皮试验,证实C2-有良好的促诊作用。中医认为肉桂辛热,辛香走窜,通络散寒,能扩张血管,活血化淤。

透皮技术配方(1)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 一、病要诊断准确。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到达。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 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满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 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 太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 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

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 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 7 :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 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 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 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 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据病人情况组方。 白附子〔制〕12克,全蝎9克,僵蚕〔麸炒〕9克,〔天麻12克,葛根12克,麻黄12克〕。 成效 疏风镇惊。 主治 中风初起,口眼Z斜,半身麻木,惊痫抽掣。 制备方法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 透皮技术治疗中西药结合(验方一) 一、病要诊断准确。2、配方要正确.3、剂量要达到。4、穴位要选对.5、使用方法要正确、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1:带状疱疹:雄黄5份.冰片3份.蜂房2份共研磨撒在湿贴上贴局部患处治疗10例轻者3次重者5-7次痊愈?2:子宫肌瘤.海藻.乳香.没药.穿山甲.蟾蜍.共研末用止痛药液或75%度酒精做成药饼放于湿贴上贴关元穴连贴10-15次治疗几次效果良好3:中耳炎病人,来时已在附近诊所吊水四天,但其依然头疼,耳部痛,病耳沉闷听不见话,耳镜检查;黄色脓充斥耳道,我静滴头孢他啶,甲硝唑,双侧涌泉穴贴吴茱萸或黄连粉,醋和湿帖。双氧水冲洗耳道,滴点耳油,今下午病人复诊,一切正常效果特好。与大家分享。4:颌下及腹股沟淋巴结肿大怎么贴??大黄,芒硝,青黛,冰片,川芎各3克,痛时加消炎痛6片湿贴5:腱鞘炎方子:1氯唑沙星2片+布洛芬缓释胶囊2粒+天麻片3片+地米2片+b1片3片+尼美舒利胶囊1粒+湿贴。2--患者男39岁,左手拇指腱鞘炎1年多时间,也打过封闭不好,消炎痛8片,6542片6片,冰片0.2,我就加了个扑尔敏3片,就一贴,贴了后就不见患者来,在见的时候,患者谢谢我.真的,好了.3------这一段我治疗多例腱鞘炎,筋膜炎和肌腱炎的效果特好,向大家分享一下。湿贴+消炎痛10片+炎痛喜康10片+芬布芬胶囊10片+舒筋活血片15片+地塞米松片5片,都是两贴痊愈6:痈的治疗方法?中心开口引流,大黄+芒硝+黄连+消炎痛+湿贴箍围。各5克或芒硝+大黄+消炎痛+消肿湿贴7?:小儿速效止咳贴膏组成:盐酸异丙嗪1片,复方甘草片2片,654-2片1片。?用法:将上药共研细末,用藿香正气水少许调成膏状,放于天突穴,贴12小时取下。?主治;各种原因引起的小儿咳嗽,咳痰。?注:本方法已使用上百例患儿!疗效独特!请各位爱友验证!8:肌肉劳损:针灸+拔罐+消炎痛?布洛芬?强的松?舒筋活血片效果很好。??9:治面瘫-牵正散组成-别名(祛风散、三神散)本方为麻葛牵正散,老师可根

中药透皮液的制作方法

中药透皮液的制作方法 专利名称一种中药透皮液的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具体说是一种主要治疗风痹、寒痹、湿痹、骨质增生、颈椎病、腰椎病、腰椎间盘脱出症、肩周炎、椎管狭窄等骨性疾病及风、寒、湿、痰、瘀引起的各种疼痛及软组织损伤外用药物。 背景技术现在治疗骨性疾病及风、寒、湿、痰、瘀引起的各种疼痛的外用药,疗效较慢,如使患者在发病初期不能感觉到确切的疗效,使患者对外用药失去信心,但有些病如腰椎间盘突出、骨质增生等病反复发作,内服药效果也不显著,且长期服用药物对患者的肝肾均有不良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中药透皮液,它直接涂于患处,疗效迅速,有效率、治愈率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本发明的药物由如下重量份数的原料制成乳香10-20份、没药10-20份、红花10-20份、干姜10-20份、独活10-20份、川椒10-20份、血竭5-10份、陈皮10-20份、薄荷10-20份、川乌10-20份、草乌10-20份、甘草10-20份、千年健10-20份、透骨草10-20份、伸筋草10-20份。 上述药物的进一步方案为乳香20份、没药20份、红花20份、干姜20份、独活20份、川椒20份、血竭7份、陈皮20份、薄荷10份、川乌10份、草乌10份、甘草20份、千年健20份、透骨草20份、伸筋草20份。 把以上中草药混合放一容器内加入50度以上的白酒500---1000份,浸渍二至三周,取滤纸滤出药液即制成本发明的中药透皮液。 使用方法本药7天为一疗程,一般病情用药7天即可全愈,重则为二至三个疗程。根据患者的病情用5毫升注射器抽取3至5毫升涂于患处或疼痛处、为了使中药透皮液能充分的吸收再用塑料薄膜敷至患处,30分钟后取下既可。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及技术应用详解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及技术应用详解 新手贴敷治病时,要注意的几个事项: 1、病要诊断准确。 2、配方要正确. 3、剂量要达到。 4、穴位要选对. 5、使用方法要正确、 6、贴前要消毒。7注意药物配伍禁忌。:切记! 中药贴敷疗法有效配方汇集 1:慢性乳腺增:大黄,芒硝,乳香,没药各3克,消炎痛6片。湿帖痛点。

2:治早泄:取吴茱萸,五倍子各等份研末,用陈醋调糊,睡前贴脐部,7一l4天即有明显疗效。 3:发烧退热方:急治标、缓治本、先退热、后治病:三棱针点刺大椎穴、药方:柴胡、黄芪、薄荷、葛根、生石膏,等份蜂蜜调和备用。每次取适量的药物加到湿贴上,湿贴。 20分钟退热,持续24小时不复发。 4: 口腔溃疡:黄连3g 大黄3g 芒硝 3g吴芋3g 胆南星3g,醋调湿贴双涌泉。甲硝唑针剂嗽口. 5:脚后跟疼的病人,一贴见效:红花,川芎各4克,冰片少许,消炎痛12片,六味地黄丸二十柆,湿帖。 6:尿床:五味子,五陪子,菟丝子,益智仁,炙麻黄各3克,贴神阙穴。 7:化脓感染伤口:开始用干贴先把伤口内的脓拔干净,下来用苯妥英钠加干贴,再用去腐生肌散+干贴。 8: 卵巢囊肿:大黄,芒硝,川芎,乳香,没药各3克,三七,消炎痛各8片。贴神阙或关元穴。 9:慢性咽炎:用药六神丸,黄连,冰片,地米,清开灵贴两贴明显见效。天突穴。 10: 骨折后遗症:芒硝.牛膝.续断,生川乌各3克+创愈散.湿帖患处。 11:骨质增生:抗骨增生片5片,根痛平5片,尼美舒利或消炎痛酌情添加。 12: 卵巢囊肿就用基础方:消炎痛6片,当归,川芎,大黄,芒硝,乳没各3g,贴神阙或关元穴,缓释液调和或加香油 13:小儿感冒腹泻:中药粉茯苓,白术,肉桂,黄芩各1克+B12,复合B,鞣酸蛋白粉,缓释液不够加香油 14胃胀不想吃饭:消胀片,西沙比利B12 ,B1,COB,颠茄片6

常见病的透皮贴中药粉配方分享给大家

常见病的透皮贴中药粉配方分享给大家 1.辛温解表药:麻黄.桂枝.紫苏叶.荆芥.防风.细辛.白芷.香薷.羌活.独活.藁本.辛夷.生姜.葱白.石胡荽.苍耳子.芸香草.柽柳。 2.辛凉解表药:薄荷.蝉蜕.葛根.柴胡.升麻.牛蒡子.桑叶.菊花.蔓荆子.淡豆豉.浮萍.木贼。 3.清热泻火药:石膏.寒水石.知母.栀子.芦根.竹叶.天花粉.夏枯草.淡竹叶.密蒙花.谷精草.青葙子.压趾草 4.清热燥湿药:黄芩.黄连.黄柏.龙胆草.苦参.秦皮.白鲜皮.椿白皮.。(泻火解毒药):黄芩.黄连.黄柏.犀角.芒硝.龙胆草.水牛角.。 5.清热解毒药:连翘.拳参.贯众.玄参.牛黄.白薇.大黄.射干.绿豆.甘草.秦皮.红藤.酸浆.白蔹.马勃.青黛.漏芦.升麻.菊花.大蓟.小蓟.地榆.朱砂.紫珠.蔊菜.硼砂.金银花.忍冬藤.连翘心.大青叶.板蓝根.水牛角..蒲公英.鱼腥草.白头翁.败酱草.穿心莲.蚤休(七叶一枝花).半枝莲.半边莲.土茯苓.山豆根.马齿苋.垂盆草.四季青.金果榄.凤尾草.天葵子.千里光.金荞麦.山慈菇.地锦草.鸦胆子.鸭跖草.雷公藤.豨莶草.金钱草.地耳草.青木香.鸡矢藤.仙鹤草.苎麻根.黄药子.羚羊角.紫花地丁.白花蛇舌草.。 6.清热凉血药:犀角.玄参.牡丹皮.赤芍.紫草.白薇.水牛角.生地黄.。 7.清退虚热药:青蒿.白薇.鳖甲.知母.黄柏.龟板.秦艽.地骨皮.银柴胡.胡黄连.。 8.泻下药:大黄.芒硝.芦荟.羊蹄.玄明粉.番泻叶.。 9.润下药:(润肠通便)杏仁.桃仁.当归.百部.蜂蜜.桑葚.锁阳.火麻仁.郁李仁.何首乌.紫苏子.瓜蒌仁.柏子仁.松子仁.黑芝麻.决明子.车前仁.胡桃仁.冬葵子.肉苁蓉.。 10.峻下药:甘遂.巴豆.大戟.芫花.商陆.牵牛子。 11.祛风湿散寒药:羌活.独活.川乌.草乌.辛夷.苍术.木瓜.蚕沙.松节.蕲蛇.白花蛇.乌梢蛇.威灵仙.雷公藤.伸筋草.寻骨风.海风藤.老鹳草.路路通.苍耳子.。 12.祛风湿清热药:秦艽.防己.桑枝.萆薢.稀莶草.臭梧桐.海桐皮.络石藤.穿山龙.丝瓜络.。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