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合集下载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一、戏剧与影视的共同点(1)形象的直观性通过视听形象和演员的表演,直接具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无需思索、想象,便能轻松愉快地感受到生动、直观的审美愉悦。

(2)综合性艺术戏剧、影视同时拥有了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时间与空间艺术的审美功能。

(3)叙事性艺术戏剧、影视的表演必须依赖于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示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

(4)表演性艺术戏剧、影视都具有二度创造性,表演性是其中心环节。

二、戏剧与影视的区别:(1)观演一体与观演分离的艺术。

就戏剧而言,当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演到精彩处,观众通过自己的掌声、笑声、叹息、哭泣来表达他们演员表演的认同,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现场性与双向交流特点。

影视表演过程中则体现出观演分离的特点,演员直接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不是观众,等影视制作完毕,观众才能观看。

(2)演员的表演的一次性与多次性正是由于戏剧演员表演的现场性,与观众的双向交流性,所以演员的表演需要演员多次排练,最后从头至尾、准确无误地一次性完成自己的表演。

而影视演员的排练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演员依照剧本以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反复重拍,表演到导演满意为止。

(3)假定性与纪实性艺术在剧场内,演员表演的舞台空间是以假定性而见长的。

戏曲具有歌舞性、程式化、虚拟性特点,舞台表演的语言多为夸张性。

影视艺术营造的环境是极其逼真的,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不同景别的运用,使观众多角度、多视点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高清晰度、高灵敏度的话筒的运用,使影视演员可以用最自然、最松弛、最口语的方式完成角色语言的创作。

(4)按照剧本顺序和改变表演顺序,时空跳跃的艺术为了加快拍摄进度,节省拍摄经费,影视一般不按照剧情发展的顺序而是按照这种“打乱叙事顺序”、“时空跳跃”的方式进行拍摄的。

发生在同一场景中所有场次的戏都是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里拍摄的,并不去考虑这些戏在剧本中的顺序。

戏剧的表演则需要按照剧本顺序从头到尾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而不会改变演出场所。

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30CROSS-BORDER DIALOGUE跨界对话[嘉宾] 王晓鹰 田卉群 王可然 张 越[整理] 王曼茹 叶大扬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张越:对话沙龙开始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场专家,他们是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编剧田卉群女士;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戏剧制作人王可然先生。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非常有趣,既像佳偶又像怨偶,总是分分合合,但在这个纠缠的过程中,都收获了各自的成长。

一、电影与戏剧的渊源张越:上一期我们聊电影与文学,电影在出现的时候,与文学毫无关系。

同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好像也是如此。

因为电影刚出现,在卢米埃尔的时候,它也没戏剧什么事,但是在梅里埃时代,他自己就转行去拍戏剧去了。

田卉群:电影诞生之初,它接过的是造型艺术的移情冲动的接力棒。

它想给流逝的时间涂上防腐剂,【嘉宾】王晓鹰,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直接联系的国家级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主要导演作品:话剧兰陵王《伏生》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花木兰》《花儿与号手》等、京剧《北平无战事》。

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著述:《经典影片读解教程》《探寻:中国电影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那个洞是哪里来的:试论中国电影困境的形成及发展战略》;主要创作作品: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五》,电影《唐卡》编剧(影片获邀戛纳、上海、北京等国际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展映),剧本《司徒雷登》(获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科幻电影剧本《灰色星球》(获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行杯创意电影剧本奖)。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关系探究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存在着密切的关系,这种关系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究:
1. 影响和借鉴
中国电影发展初期,受到传统戏曲的影响和借鉴较为明显。

早期的电影多以传统戏曲为主题和素材,如1934年上映的《水浒传》、1937年上映的《红楼梦》等,都是以传统戏曲剧本为基础改编的电影作品。

2. 演员和表演
传统戏曲与中国电影的演员与表演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中国电影的发展历程中,不少优秀的戏曲演员也参演了电影作品,如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李少春等。

他们在电影表演中的独特风格和表现手法也与传统戏曲表演密切相关。

3. 前后半场结构
中国电影也借鉴了传统戏曲的前后半场结构,即影片的上半部分和下半部分分别呈现不同的情节和剧情发展,以此营造出更丰富的情节展开和紧凑的叙事结构,如《英雄儿女》、《霸王别姬》等电影作品均采用了这种结构体系。

4. 影片音乐
传统戏曲在音乐方面的独特性也深深地影响了中国电影。

许多著名的电影音乐作品都采用了传统戏曲的风格和元素,如电影《大河恋》中的《旱天雷》,电影《霸王别姬》中的《霸王别姬》等。

总之,传统戏曲和中国电影之间的关系,不仅是一种艺术的伦理感应,更是一种特定文化传承和交流的体现,这种关系将会继续持续下去,并在未来的艺术创作和表现中不断发挥重要的作用。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异同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异同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异同1. 引言1.1 概述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它们各自拥有独特的表现方式和魅力。

戏剧表演是通过舞台上演员的表演来传达故事和情感,观众可以面对面地与演员互动,切身感受到演员的情绪和能量。

而电影表演则是通过摄影机的镜头捕捉演员的表现,将其呈现在银幕上,观众则通过电影院或其他媒体来观看。

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在表现形式上有所不同。

戏剧表演依赖于舞台和道具,演员需要通过表情、动作和声音来传达情感和角色内心世界。

而电影表演则可以通过镜头语言和特效技术来增强表现效果,演员可以通过微表情和细节来凸显角色的特点。

两种表演形式在表演技巧上也有一些异同。

戏剧表演更加注重演员的声音和肢体语言,演员需要具备较强的舞台表现能力和气场。

而电影表演则需要演员更加注重细微的表情和动作,因为镜头可以近距离地捕捉演员的每一个表现细节。

戏剧表演和电影表演虽然有所不同,但它们都是表达情感和艺术创作的重要形式,各自有着独特的魅力和观赏方式。

在今后的发展中,可以看到这两种表演形式相互借鉴和融合,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多彩的艺术体验。

1.2 重要性在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中,表演形式不同,但它们都是重要的艺术形式,对于传递情感、展示人物性格、讲述故事都有着重要的作用。

戏剧表演是在舞台上进行的实时演出,演员需要通过语言、动作和表情来传达情感和故事。

观众能够在现场亲身感受到演员的情绪和能量,与演员建立直接的联系,这种互动使得戏剧表演更加生动和具有沉浸感。

相比之下,电影表演是经过拍摄和后期制作的,观众是通过屏幕来观看演员的表演。

虽然电影表演没有现场的真实感,但通过镜头的特写、剪辑和配乐,电影也能够引起观众的情感共鸣,将故事呈现得更加丰富多彩。

无论是戏剧表演还是电影表演,都需要演员有扎实的表演技巧和对角色的深刻理解。

通过表演,演员可以将人物形象具体化,为观众呈现一个立体的角色。

制作人员也需要在拍摄、灯光、音效等方面精心设计,以确保观众能够融入到故事中,感受到角色的内心世界。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人文学院08(1)班刘姣娜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涵盖了很多门类的知识。

电影克服了单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局限性,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民开形象,兼具叙事和直接造型的双重表现力,从而也形成一种时空综合艺术。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下面就戏剧、文学两个方面谈谈它们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一、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

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当众表演和展示故事情节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就使戏剧形成自己特有的品质,即区别于其它表演艺术,也区别于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

戏剧的主要特征有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两种,在此我就不做具体说明。

电影于戏剧的关系是及其密切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故事情节剧为俩者共通的表现题材。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不如电影。

对演员的重视程度也是俩者的差别,电影更重视影像,导演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他使各种因素在电影中达到他所想要的影像效果,因为电影的核心就是影像。

而戏剧是现场演出,它主要依赖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戏剧更为重视演员本身。

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第四节《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第四节《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第四节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一、电影与戏剧1.电影与戏剧的联系(1)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2)电影受到戏剧的巨大影响叙事模式戏剧化是指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2.电影与戏剧的区别(1)基本元素不同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

(2)艺术表现与传播面不同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一定的限制,受众面小。

(3)核心和关注点不同总结:电影重视影像,戏剧重视现场,演员。

(例子)电影史上在题材方面大量的借鉴和改变戏剧,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实录,通过电影的方式记录戏曲,基本把戏剧照搬到荧幕。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一大部分吸收了戏剧的叙事手法,围绕着故事的矛盾冲突展开讲述。

综合而见,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方式,同时在表现技巧方面进行融合;但戏剧因为受舞台场地限制,要求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在京剧《陈世美》中表现空间转换只能以舞台上做出骑马的动作,走几圈就到了几千里外的地方。

而电影在时空上是不受限制的,对于骑马可以用多个镜头进行组合表现,强化了真实性,能够更好融入电影情节中。

综上所述,戏剧的中心是演员,人在舞台上的演出时,台上台下卷入进共时的情景。

观众更多的是通过演员欣赏故事情节,具有局限性。

而电影的核心是影像,演员作为塑造影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核心和唯一,导演则可以完全把控影像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场景造型配合摄影师、演员、剪辑师等,逼真的还原故事情节,使艺术表现更加自由,更容易传播,大众更容易接受。

二、电影与音乐1.表层联系(1)表层联系的内涵电影和音乐的表层联系主要指电影中音乐的使用即通常说的电影配乐。

(2)配乐的作用(3)配乐与画面的关系①配乐的使用服从画面的要求②画面的节奏和剪接需考虑配乐,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理想效果。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

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初步研究【摘要】电影和戏剧作为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却在许多方面展现出互文性。

本文从共同特点、区别、互文性表现、影响和未来发展等方面进行初步研究。

电影和戏剧都具有表演和叙事的特点,但在媒介形式、表现方式等方面存在明显区别。

电影和戏剧可以相互借鉴、影响,并在创作中呈现出互文性的现象。

这种互文性不仅可以拓展艺术表现的可能性,还能影响观众的审美体验和文化认知。

未来,随着多媒体艺术的发展,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将更加深入和广泛。

通过本研究,展望未来电影和戏剧互文性研究的发展方向,并提出结论总结和研究局限性,为相关领域的进一步探讨提供参考。

【关键词】电影、戏剧、互文性、共同特点、区别、表现、影响、发展、展望、结论、局限性1. 引言1.1 背景介绍在当今社会,电影和戏剧已经成为人们休闲娱乐的重要方式,也是艺术创作的重要表现形式。

如何更好地结合和融合这两种艺术形式,发挥出彼此的优势,成为当前研究的热点之一。

对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不仅有助于推动艺术创作的创新发展,也有助于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提升人们的审美情趣。

在这样的背景下,本文将就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进行初步研究,探讨二者之间的联系与互动,以期为艺术创作和文化传播提供新的思路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电影和戏剧作为两种重要的艺术形式,一直以来都受到学术界和观众的高度关注。

它们各自有着独特的表现方式和艺术特点,但也存在着许多共同之处。

研究电影和戏剧的互文性,不仅可以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两种艺术形式的内涵和特点,也可以拓展我们对影视文化和舞台文化的认识。

通过探究电影与戏剧之间的关系,我们可以看到它们在创作手法、叙事表达、艺术风格等方面的相互借鉴和影响,从而为我们提供更多的思考和启示。

研究电影与戏剧的互文性对于促进跨学科研究和文化交流也有着积极的意义。

通过对二者之间的关联性进行探讨,可以推动文化学、传媒学、艺术学等领域的交叉研究,促进不同学科之间的互相借鉴和合作。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电影、戏剧和文学这三大文化产业之间既相互影响、渗透又相互区别。

首先,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最大的联系在于,文学是戏剧和电影发展的根源。

换句话说,就是戏剧和电影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种更高层的形式,而电影又是其三者之最。

因为戏剧和电影的诞生是以文学为基础的,在创作戏剧或者是电影之前,必须要先有剧本。

即文学是戏剧和电影的文学形式,而戏剧和电影是文学的二次创作,是活了的文学。

再者,电影是一项吸收了文学、戏剧、摄影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故它又高于戏剧,而独居老大地位。

但无论它们经历着怎样的发展,都有的一个无法改变的共通点:它们都可以通过情节来反应现实的一切。

在这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每高一层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前者的推动与促进。

首先,戏剧与电影是从文学中转型过来的。

那么文学对于戏剧与电影的影响之大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戏剧对电影的产生也产生的极大的影响。

这主要可以表现为一下几方面:1.早期电影曾承袭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因而被称为“戏剧式电影”,如“突出律”。

2.戏剧对电影最主要的影响是表演。

因为早期电影演员几乎都是从戏剧转行过来的,而且戏剧表演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表演。

其次,文学、戏剧和电影所走的不同发展道路,又决定了它们必然的区别。

第一,文学与戏剧、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文学是静态的,可慢慢的审视,而戏剧与电影是动态的,只能给观者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

2.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而戏剧和电影却用记录的精确性、具体性及动作代之。

3.文学语言要通过概括性的理解才能传达读者,而戏剧和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接到达观者的。

4.文学可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而戏剧和电影只能停留在表面、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

第二,戏剧与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虽然戏剧和电影都是时空艺术,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性,但是戏剧作为舞台剧,其表演始终要受人物、时间和舞台演出空间的限制。

而电影较之则自由多了。

2.其表演手法又有区别。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电影与文学的关系
一、电影与戏剧
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

话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

电视既不属于电影更不属于戏剧,电视是随着电影演变而来,但是跟电影的拍摄方法还是有些差别,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到一定限制,受众面小。

从创作上讲,电影中导演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其关注的核心仍然是影像,他要保证观众看到的各种视觉要素共同组成他希望达到的影像效果,演员只是造就影像的重要手段,不是核心的和唯一的,其表演必须自然真实,因此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应当更多放在影像上,而非演员。

戏剧则主要依赖演员的语言动作表现,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成为观众欣赏戏剧的主要审美对象,表演有较强的假定性和风格化色彩。

电影个戏剧的关系是及其密切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故事情节剧为俩者共通的表现题材。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不如电影。

对演员的重视程度也是俩者的差别,电影更重视影像,导演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他使各种因素在电影中达到他所想要的影像效果,因为电影的核心就是影像。

而戏剧是现场演出,它主要依赖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戏剧更为重视演员本身。

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但是电视剧和电影本质上没什么区别。

都是视听语言。

电影形式拍摄的传统戏曲其实也属于电影,因为传统的戏曲只局限于舞台,布景.而电影拍摄出来的其实已经超越了这
些限制,比如有些地方都是实景拍摄,其实也是用画面来讲述故事,但是那也只是一个时期中
国电影在探索过程中运用的一个手法,现在很少有人在拍这类题材的电影了.其实<新白娘子传奇>也是歌剧和电视的结合,但是大多数都接受了它是电视剧而不是歌剧形式.
二、电影与文学
电影来源于文学,文学造就电影。

文学与电影有密切的联系,文学表达的是文字的、静态的美;而电影是感官结合的体验,动态的美。

作为综合艺术的电影在汲取诸种艺术养料丰富自身综合特质方面,获得与文学的密切融合关系。

文学各种样式对电影的渗透,电影对文学的叙事手法、抒情手法和塑造人物性格的丰富艺术手段的借鉴,使电影艺术在增强自身的表现能力,形成新的综合艺术特质方面,发挥作用。

电影文学作为电影的文学基础构成,是以电影的独特视听思维方式来构思和写作的文学形式,兼有电影和文学的双重属性。

电影
文学,集中表现为电影的剧作基础,即电影剧本。

电影剧本包括文学剧本、分镜头本和台本(工作台本、完成台本)三个部分。

电影文学又指电影作品的文学性含义,包括电影剧作的文学价值、电影创作借鉴与融合的文学形式因素、电影剧作的文学个性等等。

电影文学,还直接和经常反映在电影对文学作品的改编方面。

中国电影的成就一方面取决与导演的灵感和对影象的敏锐把握,另一方面离不开对文学的借鉴。

文学家以文字叙述故事,而电影则用形象的视听画面描绘故事。

它们是两种截然不同的艺术,但彼此间又存在着分合难定的暧昧与紧张关系。

它们相互渗透,相互影响,其最明显、最直接的联系是电影对文学作品的大量改编。

文学和电影之间又存在着不可调和性,它们各自沿着不同的艺术轨道发展。

电影和文学正是在交叉和分离中实现了互动。

只有将电影和文学有机的融合在一起,使之互相促进,使中国的电影站在文学的肩膀上看世界;文学借助电影的影象,使文学真正成为广泛的大众的艺术。

客观点讲,文学创作和电影艺术创作虽然表达方式不同,但因了对时代生活的孜孜探求,对人的心灵历程进行深刻剖析的共同愿望,使得在艺术情感意味的表达、在对人的精神境界进行升华的层面上却是殊途同归。

影视的直观化和形象化很容易攫住观众的眼睛,而文字因为需要阅读、需要再审视,在这个快速物质化的时代,指望人人都有闲心来读书可以说是非分之想。

而影视无疑很适合这个读图时代。

影视通过影像的媒介来呈现世界,它直接诉诸人的感官;而文字必须借助于想象,它要求时间、生活和阅读的经验。

影像,相较文字而言,就更具优势,它能在更短的时间内带给人充分的愉悦感,且不用费脑费力,这也可以说是影视风行开来的根本。

但是,这种愉悦感往往又容易导致另外一个问题,那就是影像的欺骗性。

影像究其本质是一种工业化的产物,它所呈现的同样是虚构的生活,而非真实。

B:论点较为清晰,阐述得当,论述中能够考虑到语法前后逻辑。

句子通顺,语气连贯,但文章结构松散,论证不够深入,没有展开论述,没有自己的观点;卷面整洁但格格式较为混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