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电影与文学的关系一、电影与戏剧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二者的根本区别在于:电影是用画面来表现内容的,运用的是蒙太奇表现手法,是“视听语言”艺术。
话剧则是运用舞台来表现内容,运用对话设置剧情冲突,场景只能用布景来转换,舞台的空间很小,戏剧属于文学范围。
电视既不属于电影更不属于戏剧,电视是随着电影演变而来,但是跟电影的拍摄方法还是有些差别,电影是用胶片,光感色彩都比较鲜明,表现的事物比较生动。
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到一定限制,受众面小。
从创作上讲,电影中导演的工作是第一位的,其关注的核心仍然是影像,他要保证观众看到的各种视觉要素共同组成他希望达到的影像效果,演员只是造就影像的重要手段,不是核心的和唯一的,其表演必须自然真实,因此电影观众的注意力应当更多放在影像上,而非演员。
戏剧则主要依赖演员的语言动作表现,他们的语言、形体动作成为观众欣赏戏剧的主要审美对象,表演有较强的假定性和风格化色彩。
电影个戏剧的关系是及其密切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故事情节剧为俩者共通的表现题材。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不如电影。
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

30CROSS-BORDER DIALOGUE跨界对话[嘉宾] 王晓鹰 田卉群 王可然 张 越[整理] 王曼茹 叶大扬电影与戏剧——北京国际电影节·第27届大学生电影节跨界对话沙龙实录张越:对话沙龙开始之前,首先为大家介绍一下到场专家,他们是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王晓鹰导演;北京师范大学教授、知名学者、编剧田卉群女士;北京央华时代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创始人、戏剧制作人王可然先生。
今天我们要聊的是电影与戏剧的关系。
电影与戏剧的关系非常有趣,既像佳偶又像怨偶,总是分分合合,但在这个纠缠的过程中,都收获了各自的成长。
一、电影与戏剧的渊源张越:上一期我们聊电影与文学,电影在出现的时候,与文学毫无关系。
同样,电影与戏剧的关系好像也是如此。
因为电影刚出现,在卢米埃尔的时候,它也没戏剧什么事,但是在梅里埃时代,他自己就转行去拍戏剧去了。
田卉群:电影诞生之初,它接过的是造型艺术的移情冲动的接力棒。
它想给流逝的时间涂上防腐剂,【嘉宾】王晓鹰,著名戏剧导演,导演学博士,中国戏剧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家话剧院原常务副院长,中央戏剧学院博士生导师,上海戏剧学院兼职教授;中央直接联系的国家级专家,全国宣传文化系统首选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荣获“优秀话剧艺术工作者”及“新世纪杰出导演”称号;主要导演作品:话剧兰陵王《伏生》等、歌剧《这里的黎明静悄悄》《钓鱼城》、舞剧《十里红妆》、音乐剧《花木兰》《花儿与号手》等、京剧《北平无战事》。
田卉群,北京师范大学艺术与传媒学院教授,主要著述:《经典影片读解教程》《探寻:中国电影本土化与类型化之路》《那个洞是哪里来的:试论中国电影困境的形成及发展战略》;主要创作作品:电视连续剧《神探狄仁杰五》,电影《唐卡》编剧(影片获邀戛纳、上海、北京等国际电影节、巴黎中国电影节展映),剧本《司徒雷登》(获2013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衍杯创意电影剧本奖)、科幻电影剧本《灰色星球》(获2008年国家广电总局夏行杯创意电影剧本奖)。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浅谈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人文学院08(1)班刘姣娜电影是一门综合性很强的艺术,它涵盖了很多门类的知识。
电影克服了单纯时间艺术和空间艺术的局限性,既像时间艺术那样在延续中展示画面,构成完整的银幕形象;又像空间艺术那样在画面空间上民开形象,兼具叙事和直接造型的双重表现力,从而也形成一种时空综合艺术。
电影具有空间艺术和时间艺术的特点,它吸收了文学、戏剧、音乐、绘画、雕塑、建筑等多种艺术元素。
下面就戏剧、文学两个方面谈谈它们与电影之间的关系。
一、电影和戏剧的关系戏剧是由演员扮演人物、当众展示故事情节的艺术门类。
演员扮演具体的人物当众表演和展示故事情节这三个条件结合在一起,就使戏剧形成自己特有的品质,即区别于其它表演艺术,也区别于电影故事片和电视剧。
戏剧的主要特征有戏剧行动和戏剧冲突两种,在此我就不做具体说明。
电影于戏剧的关系是及其密切的,首先最为明显的是故事情节剧为俩者共通的表现题材。
电影的叙事性也要叙述故事,描述时间和情景。
戏剧通过舞台演员的表演和假定性来使观众进入剧情。
其次,电影是后来的艺术门类,他在描写事件和演员表现技巧上都是借鉴戏剧的表演手段。
但电影作为新兴的艺术门类,它具有集音乐、美术、戏剧、戏曲于一身的综合表现优势,由于电影的地点的随意性,时空范围就可以大到宇宙,小到微生物都可以在一段事件内同时表现,而戏剧由于空间和时间的局限,表现范围的可能性就不如电影。
对演员的重视程度也是俩者的差别,电影更重视影像,导演在工作中起主导作用,他使各种因素在电影中达到他所想要的影像效果,因为电影的核心就是影像。
而戏剧是现场演出,它主要依赖于演员的表演,所以戏剧更为重视演员本身。
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在发展历史上,电影受到来自戏剧的巨大影响。
电影的导演、演员等环节是在戏剧基础上发展而来,戏剧的大量艺术手法被电影借鉴,形成了电影史上的戏剧电影美学。
大多数故事片的叙事模式也是戏剧化的,即: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一、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有深刻的血缘关系影视表演艺术并不是突兀的发展起来的,而是有所传承的。
研究艺术发展史不难得出,影视表演是从戏剧表演中独立出来的一种艺术。
从生物角度说,戏剧表演就是影视表演的父辈,从影视表演身上也可以看到戏剧表演的基因。
因此,影视表演与戏剧表演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电影通史》中说道:电影的前身是皮影戏和幻灯。
而皮影戏和幻灯就属于戏剧的品种。
电影在戏剧的基础上,融合了现代科技,逐渐发展成了一门独立的艺术。
电影发展初期,仍然靠戏剧中的元素支撑,就好比导演,最初的电影导演都是从戏剧导演转行过去的,导演方法也并无太大区别;再如演员,影视表演中大部分也是戏剧演员,他们通过戏剧表演方法在镜头前表演,同样受到了人们好评。
这就说明,戏剧中的一些元素应用到电影中并无太大不合理。
我国的一些影视明星,如巩俐、章子怡、陈道明、濮存昕等,都毕业于戏剧学校,最初表演的都是话剧,也正说明了这一问题。
而当电影发展到上世纪中期,从戏剧中来的演员开始感受到了影视表演的不同之处,尤其是"镜头",它与戏剧表演显得格格不入,这就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最初的区别,影视表演也逐渐开始表达戏剧表演表达不出的艺术美感了。
因此,表演就可以一分为二,一是舞台上了戏剧表演艺术,二是镜头前的影视表演艺术,戏剧表演与影视表演间的不同之处逐渐清晰。
二、戏剧表演是影视表演相同点1.都是"三位一体、二度创作"的艺术所谓三位一体,就是指作者、道具、作品集于一身,一个演员既是一个人物形象的创作者,也是创作这个任务形象必需的道具,通过自身的表演完成创作,形成作品。
这一特点对演员提出了一个要求,就好比音乐家掌握乐器一样,演员也要熟练掌握自己的表演工具,例如肢体、表情、声音等,还有一些特殊技能,例如骑马、游泳、唱歌、跳舞等,还有所谓的表演经验。
二度创作是指,演员与灯光师、道具师等共同完成影视创作,二度创作的基础是剧本或文学作品。
第四节《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

第四节电影与其他艺术门类的联系一、电影与戏剧1.电影与戏剧的联系(1)电影的主要构成故事片与戏剧的关系极为密切,它们都属于叙事型艺术。
(2)电影受到戏剧的巨大影响叙事模式戏剧化是指在相对有限的时间单位和相对独立的空间场景内部,围绕一个核心事件的矛盾冲突展开叙述,结构闭合而完整。
2.电影与戏剧的区别(1)基本元素不同电影的基本元素是活动的影像;戏剧则是演员、舞台等实体。
(2)艺术表现与传播面不同电影是现代科技催生的大众文化,艺术表现更加自由,传播更加方便快捷,受众面广;戏剧则是古老的现场表演艺术,表现能力和传播均受一定的限制,受众面小。
(3)核心和关注点不同总结:电影重视影像,戏剧重视现场,演员。
(例子)电影史上在题材方面大量的借鉴和改变戏剧,中国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实录,通过电影的方式记录戏曲,基本把戏剧照搬到荧幕。
莎士比亚的《哈姆雷特》《李尔王》,一大部分吸收了戏剧的叙事手法,围绕着故事的矛盾冲突展开讲述。
综合而见,电影借鉴了戏剧的创作方式,同时在表现技巧方面进行融合;但戏剧因为受舞台场地限制,要求时间、地点、情节高度集中,在京剧《陈世美》中表现空间转换只能以舞台上做出骑马的动作,走几圈就到了几千里外的地方。
而电影在时空上是不受限制的,对于骑马可以用多个镜头进行组合表现,强化了真实性,能够更好融入电影情节中。
综上所述,戏剧的中心是演员,人在舞台上的演出时,台上台下卷入进共时的情景。
观众更多的是通过演员欣赏故事情节,具有局限性。
而电影的核心是影像,演员作为塑造影像的重要手段,但不是核心和唯一,导演则可以完全把控影像的内容,通过不同的场景造型配合摄影师、演员、剪辑师等,逼真的还原故事情节,使艺术表现更加自由,更容易传播,大众更容易接受。
二、电影与音乐1.表层联系(1)表层联系的内涵电影和音乐的表层联系主要指电影中音乐的使用即通常说的电影配乐。
(2)配乐的作用(3)配乐与画面的关系①配乐的使用服从画面的要求②画面的节奏和剪接需考虑配乐,以达到协调一致的理想效果。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异同

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的异同作者:陈兵徐艺涵来源:《艺术评鉴》2020年第06期摘要: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两者之间具有非常密切的关系,本文从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相关概念解析入手,分析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异同点,有利于中国戏剧和电影文化得以更好地传承与发展。
关键词:戏剧表演电影表演意义和作用不同点共同点中图分类号:J90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3359(2020)06-0144-02一、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相关概念解析(一)戏剧表演戏剧表演,属于舞台表演,主要指的是由戏剧演员,扮演剧本所要求的人物角色,探索剧本人物的心理,将剧本所需要的人物形象与性格淋漓尽致的刻画出来。
戏剧表演的形式包括歌剧、话剧、舞剧等多种多样的形式。
戏剧表演需要的是一个特定的空间进行表演的艺术,会受到时间与空间的制约,对演员自我控制能力具有较高要求,演员一旦上台演出,就需要一气呵成,将整场戏演完,不能中途退场。
(二)电影表演电影表演,也可以称之为影视表演,主要指的是由电影演员扮演电影剧本中所设定的不同类型的角色,在摄像机前来演绎剧本中所需要的艺术情节。
电影表演主要继承了很多戏剧表演的方法与原则,但与戏剧表演有很大的区别,戏剧表演属于舞台表演,而电影表演则属于荧幕表演。
二、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两者之间的不同点在早期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两者之间并没有表现出非常显著的不同,两者之间甚至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
但随着电影行业的不断发展,戏剧表演与电影表演之间的不同之处越来越明显。
(一)演员表演方式的不同戏剧表演更像是一个“现场直播”,所以演员不能出错或者说即使出错也要通过一定的临场应变能力而“转危为安”,不能让观众看出自己的失误。
而电影表演则不同,其在表演的过程中能够根据导演的要求来调整自己的状态,所以并不属于现场直播,更像是录像。
因此,电影表演对演员舞台控制能力以及临场应变能力要求并不高,只需要电影表演者最终能够完成镜头的拍摄即可。
戏剧表演需要全身心地投入其中,甚至要控制好自己的表情、动作乃至情感,这样才能让观众在观看自己的表演时产生心理和情感上的共鸣。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

电影和戏剧、文学的关系电影、戏剧和文学这三大文化产业之间既相互影响、渗透又相互区别。
首先,我认为这三者之间最大的联系在于,文学是戏剧和电影发展的根源。
换句话说,就是戏剧和电影是在文学发展的过程中逐渐分离出来的一种更高层的形式,而电影又是其三者之最。
因为戏剧和电影的诞生是以文学为基础的,在创作戏剧或者是电影之前,必须要先有剧本。
即文学是戏剧和电影的文学形式,而戏剧和电影是文学的二次创作,是活了的文学。
再者,电影是一项吸收了文学、戏剧、摄影等多种元素的综合艺术,故它又高于戏剧,而独居老大地位。
但无论它们经历着怎样的发展,都有的一个无法改变的共通点:它们都可以通过情节来反应现实的一切。
在这个从低到高的发展过程中,它们每高一层次的发展都离不开前者的推动与促进。
首先,戏剧与电影是从文学中转型过来的。
那么文学对于戏剧与电影的影响之大自然不言而喻。
其次,戏剧对电影的产生也产生的极大的影响。
这主要可以表现为一下几方面:1.早期电影曾承袭了戏剧的表现手法和技巧,因而被称为“戏剧式电影”,如“突出律”。
2.戏剧对电影最主要的影响是表演。
因为早期电影演员几乎都是从戏剧转行过来的,而且戏剧表演理论也极大地影响了影视表演。
其次,文学、戏剧和电影所走的不同发展道路,又决定了它们必然的区别。
第一,文学与戏剧、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文学是静态的,可慢慢的审视,而戏剧与电影是动态的,只能给观者留下深浅不一的印象。
2.文学的隐喻需要修饰语,而戏剧和电影却用记录的精确性、具体性及动作代之。
3.文学语言要通过概括性的理解才能传达读者,而戏剧和电影语言是通过感知直接到达观者的。
4.文学可以表现人的内心活动,而戏剧和电影只能停留在表面、外部或表象化的内心活动。
第二,戏剧与电影的区别主要表现为:1.虽然戏剧和电影都是时空艺术,都具有强烈的视觉性,但是戏剧作为舞台剧,其表演始终要受人物、时间和舞台演出空间的限制。
而电影较之则自由多了。
2.其表演手法又有区别。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

戏剧与电影的剧作理论与技巧戏剧和电影是两种不同的艺术形式,但它们共享一些剧作理论和技巧。
下面是一些常见的戏剧和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1. 构思和创作:戏剧和电影的剧作都需要创造一个有吸引力和引人入胜的故事。
这包括构思角色、情节、冲突和主题等。
2. 角色塑造:在戏剧和电影中,角色是推动剧情发展的核心。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注意塑造角色的个性、动机、目标和发展。
角色应该具有复杂性和真实性,使观众能够与他们产生共鸣。
3. 结构和情节:戏剧和电影的剧本都需要有一个明确的结构和情节发展。
常见的结构包括起承转合,引入冲突,升华高潮和解决冲突。
4. 对白和对话:戏剧和电影都依赖于对白和对话来传达剧情和角色之间的关系。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注意对白的自然性、灵感和富有吸引力。
5. 舞台和场景:戏剧和电影的场景设置是不同的,但都需要在观众/观众面前准备一个逼真和吸引人的环境。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仔细选择场景和舞台设置,以支持故事情节和角色的发展。
6. 节奏和节奏:戏剧和电影的舞台时间和剧情发展需要有合理的节奏和节奏。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掌握调整情节发展的节奏,以保持观众的兴趣和紧张感。
7. 表演和导演:戏剧和电影都需要指导演员的表演。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为演员提供充分的角色指导和情感指导,以确保他们能够真实地表达角色和情感。
8. 编辑和后期制作:电影需要编辑和后期制作,以把不同的场景和景象拼接在一起。
剧作家和编剧需要考虑到电影的后期制作过程,以确保情节的连贯性和吸引力。
以上是戏剧和电影剧作理论与技巧的一些常见方面。
当然,还有其他许多专门的技巧和理论,这些是初步的参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影和戏剧的关系?
一、戏剧与影视的共同点
(1)形象的直观性通过视听形象和演员的表演,直接具体、栩栩如生地呈现在我们面前,甚至无需思索、想象,便能轻松愉快地感受到生动、直观的审美愉悦。
(2)综合性艺术戏剧、影视同时拥有了视觉与听觉、表现与再现、时间与空间艺术的审美功能。
(3)叙事性艺术戏剧、影视的表演必须依赖于曲折有致、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展示紧张、激烈、集中的矛盾冲突。
(4)表演性艺术戏剧、影视都具有二度创造性,表演性是其中心环节。
二、戏剧与影视的区别:
(1)观演一体与观演分离的艺术。
就戏剧而言,当演员在舞台上进行表演时,演到精彩处,观众通过自己的掌声、笑声、叹息、哭泣来表达他们演员表演的认同,演员和观众之间形成现场性与双向交流特点。
影视表演过程中则体现出观演分离的特点,演员直接面对的是摄像机镜头,不是观众,等影视制作完毕,观众才能观看。
(2)演员的表演的一次性与多次性
正是由于戏剧演员表演的现场性,与观众的双向交流性,所以演员的表演需要演员多次排练,最后从头至尾、准确无误地一次性完成
自己的表演。
而影视演员的排练却是非常短暂的,因此演员依照剧本以即兴创作的方式来进行自己的表演,反复重拍,表演到导演满意为止。
(3)假定性与纪实性艺术
在剧场内,演员表演的舞台空间是以假定性而见长的。
戏曲具有歌舞性、程式化、虚拟性特点,舞台表演的语言多为夸张性。
影视艺术营造的环境是极其逼真的,全景、中景、近景和特写等不同景别的运用,使观众多角度、多视点地欣赏到演员的表演,高清晰度、高灵敏度的话筒的运用,使影视演员可以用最自然、最松弛、最口语的方式完成角色语言的创作。
(4)按照剧本顺序和改变表演顺序,时空跳跃的艺术
为了加快拍摄进度,节省拍摄经费,影视一般不按照剧情发展的
顺序而是按照这种“打乱叙事顺序”、“时空跳跃”的方式进行拍摄的。
发生在同一场景中所有场次的戏都是集中在同一时间段里拍摄的,并不去考虑这些戏在剧本中的顺序。
戏剧的表演则需要按照剧本顺序从头到尾在同一个舞台上表演,而不会改变演出场所。
(5)单位不同
演员在影视表演的过程中,不但要打乱正常的表演顺序,而且还
要将每段相对完整的戏“化整为零”,分解成若干更小的单位———“镜头”。
以镜头为单位进行表演,是影视表演区别于戏剧表演的重要特征之一,蒙太奇是电影的本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