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果
多节段退行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手术治疗

I ER SI TY
・
广
西
医
科
大
报
5 9 8 ・
多节 段 退行 性 腰 椎 管狭 窄症 的手 术治 疗
片 , 果 x线 片不 能 确 定 则 行 腰 椎 薄 层 C 扫 描 三 维 重 建 。 如 T 植 骨 融 合 的 标 准 如 下 [ : 明 确 的 骨 小 梁 穿 过 椎 间 隙 ; 侧 3 ① ] ②
位 过 伸 、 屈 位 x线 片 上 融 合 节 段 间 的 角 度 变 化 小 于 4 ; 过 。 ③
20 0 3年 6月 至 2 1 0 0年 1 收 治 的采 用 后 路 钉 棒 系 统 内 固 定 术 及 颗 粒 状 植 骨 融 合 术 治 疗 的 8 月 6例 多 节 段 腰 椎 管 狭 窄 症 患 者 。 结 果 : 访 3个 月 至 7年 , 均 3 . 随 平 6 9个 月 。MOD 计 算 手 术 改 善 率 为 6 ~ 9 , 效 优 良率 为 9 . ; 后 6个 月 植 骨 融 合 I 2 3 疗 42 术 率 为 6 ,2个 月 融 合 率 为 9 。结 论 : 棒 系 统 内 固 定 为 多 节 段 腰 椎 管 狭 窄症 的彻 底 减 压 后 提 供 即刻 稳 定 ,颗 粒 状 植 骨 确 8 1 6 钉
减退 4 5例 ; 腱 反 射 减 弱 或 消 失 3 跟 5例 ; 反 射 减 弱 或 消 失 膝 3 例 ; 腿抬高试验 阳性 2 o 直 6例 ; 马 尾 神 经 症 状 1 有 2例 。 影 像学检查均为退行 性腰 椎管 狭窄 , 中 3 其 5例 仅 有 腰 椎 退 行 性 改 变 ,5例 伴 有 代 偿 性 腰 椎 侧 弯 ,1例 伴 有 腰 椎 滑 脱 , 2 5 其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疗效

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影像学疗效杨志坚【期刊名称】《《中国CT和MRI杂志》》【年(卷),期】2017(015)007【总页数】3页(P141-143)【关键词】腰椎滑脱; 后路减压; 椎间cage融合术【作者】杨志坚【作者单位】湖北省咸宁市中医医院骨伤科湖北咸宁 4371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23.3+3腰椎滑脱是目前骨科较为常见的疾病之一,其起病隐匿,患者就诊时症状较为明显。
临床常常表现为顽固性腰部疼痛、放射性疼痛以及间歇性跛行等。
据现有的流行病学资料显示[1],随着年龄的增长,其发病率显著增高,且女性发病率高于男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和医疗器械水平的进步,腰椎滑脱的治疗方法较多,如后路横突间植骨、椎体间隙植骨融合、前路椎体间隙植骨融合以及各种联合方法的治疗等,其中钉棒复位椎间融合固定已成为临床治疗腰椎滑脱症的主要手段,且获得了较好的疗效[2-3]。
本组研究采用后路减压固定加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其X线、CT及MRI影像学疗效结果报道如下。
1.1 临床资料对本院2013年6月~2014年1月收治的腰椎滑脱患者86例进行回顾性研究,所有患者均经X线、CT及MRI确诊,采用后路减压固定术治疗的43例,其中男14例,女29例,年龄35~78岁,平均年龄为(57.4±6.6)岁,采用后路减压固定联合椎间cage融合术治疗的43例,其中男13例,女40例,年龄36~77岁,平均年龄为(58.1±6.7)岁,两组患者腰椎滑脱部位及滑脱程度情况(见表1)、平均年龄及性别比等基本资料相似,P>0.05,资料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所有患者入院后给予常规的检查,确认手术方法,并与患者签署知情同意书。
两组患者均采用腰硬麻联合麻醉。
对照组采用后路减压固定术[3-4]:从患者腰部正中入路,逐层分离肌肉和椎骨附近的组织,充分暴露滑脱的椎体以及相邻椎体的棘突,分别植入椎弓根螺钉,切除椎板、周边的黄韧带,以达到椎体减压的目的。
后路减压植骨融合术治疗退变性腰椎滑脱疗效观察

3例 ,4 1 L 者 7例 , 5 2 L 者 3例 。合 并 腰 椎 问 盘 突 出 本组男 2 0例 , 2 女 3例 ; 龄 5 年 0~
2 7例 , 腰椎 管狭 窄 3 l例 。椎 管前 后 径 < 1 l 0 ln者 / l
11 临床资 料 .
6 7岁 , 均 5 . 平 82岁 ; 程 6个 月 ~ . , 均 2 7 病 7 3a 平 .
[ ]Sn e FrnP Dp sul T,t 1 p rtet am n 2 2 adr R,ot , iaq a e a.O eai ete tn10 s i e v r i
d s l c d i ta ri u a ac n a a t r s e u t sn r g o t ip a e nx a t lrc l a e l r cu e :r s l u i g a p o n s i e f s c
a 。本 组患者 均存 在着 不 同程度 的下 腰痛 , 均有 长期
单或 双侧 下肢 放射 痛症 状 。其 中间 歇 陛跛 行 3 7例 , 神 经受 压症状 4 0例 , 尾神 经综 合 征 2例 。 马 本 组患者 均行 腰 椎 正 侧 位 +过 屈 伸 位 片 和 C T
检查 , 中 2 经外 院行 腰 椎 MR 检查 , 其 0例 I 均显 示 为 退变性 腰椎 滑 脱 , 明 显不 稳 。按 Meedn滑 脱 分 有 yri
[ 参考 文献 ]
[ ] a s , yr n D Fo adA k i r r [ . h a eh 1 M r M e o . ot n n l Ds d s M] P id p i kE s M e oe l a
:W .S n n e s L mp n 2 0 1 7 1 7 . B. a u d r o a y, 0 0: 2 0— 2 1
选择性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分析

位棒将挤入椎管的骨块 向前打压复位 ,使凸入椎管 内骨块 复位 , 达 到减压 目的 。研 究发 现螺钉 松 动 、 断
裂 是胸腰 椎 骨折后 路椎 弓根 钉 内 固定 术后 的主 要并
发症 ,而椎 弓根钉承受 的负荷是导致内固定失败的
因素之一 嘲 。 将 切 除的椎板 及棘 突咬碎后 植 于固定节 段 的横 突间 及后外 侧 , 术后 达骨性 融合 , 能维持 后部
件[ 3 1 。然 而在术 式 的选择 上存 在很 大争议 , 一 般分 为
例, 屈曲分离型 1 0 例。伤后至手术时间 1 5 d , 平均 3 d 。F r a n k e 1 分级 : A级 3 例, B 级4 例, c级 8 例, D
级1 2例 , E级 1 8 例。 1 . 2 治 疗 方法 全麻 , 俯 卧位 , 以伤 椎 为 中心 取 后 正 中纵 行切 口 , 显露 伤椎 及上 下椎 棘突 及椎 板 、 小关 节。 按“ 人” 字 嵴方法 定位 置人 椎 弓根 钉 。 无神经 症状 的胸腰 椎爆 裂性 骨 折及单 纯 压缩性 骨 折直 接行 后路 钉 棒 固定 , 撑 开 恢复椎体 高度 。 对 屈 曲分 离型损 伤 或 伴 神经 症状 的胸 腰 椎爆裂 性 骨折先 置 人椎 弓根 螺 钉 再 行全椎 板减 压 。 对 于椎管前 方 的压迫 , 使 用特制 的 L形 复位 棒将 挤 人椎 管 的骨 块 向前 打压 复位 。减 压 后连 接适 当折弯 的连 接棒 , 撑开 复位伤 椎 。 将 伤椎 减 乐取 下 的棘 突及椎 板剔 除软 组织 ,咬成碎 骨块 植 于
・
4 0 0 ・
颈腰痛杂志 2 ( 】 l 3 年第 3 4 卷第 5 期 T h e J o u r n a l o f C e r v i c o d - j n i a a n d L u m b o d , j n i a 2 0 1 3 , V o 1 . 3 4 N o . 5
后路减压短节段钉棒固定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效果评价

3 讨 论 31复 位 固定 . 腰 椎 滑 脱 后椎 体 滑 移 ,椎 管 骨性 矢 状 径 减 小 。
双侧 1 2例 ; 肢 感 觉 减 退 4 例 , 力减 退 5例 , 反 射 减 退 下 l 肌 腱
l 9例; 直腿 抬 高试 验 阳性 l 例 。 1 1 . 像学检查 3影 本 组 患 者 术 前 均摄 正 侧 位 、双 斜 位 、过伸
1 资料 与 方 法 11一般 资 料 . 从 20 0 4年 6月 ~ 0 8年 6月期 间.我 科 行后 20
行 初 步 固 定 撑 开, 行椎 间清 理 后 再 行 复位 撑 开 操 作) 。测 量 上 下 椎 弓 根 螺钉 距 离 。 择 合 适 长 度 的 固 定棒 , 根据 正 常 腰 椎 选 并 生 理 曲 度折 弯 , 棒 置 人双 侧 螺钉 尾部 的 凹槽 , 将 置人 螺 母 , 替 交 拧紧上下、 双侧 螺 钉 的 螺母 , 即可 看 到 滑移 的 椎 体 被 逐步 提 拉 复 位 。 据 实 际情 况 可对 椎 间适 度 的 撑 开, 去 除 的椎 板 和 棘 根 将 突 剪 成骨 粒 和 骨 条分 别 植 入 相应 椎 间 及横 突 。 将 椎 间融 合 或 器 植 入椎 间, 合 横 突 间植 骨 。 联
椎 间 退性 变 和 椎 弓不 连 续, 腰 椎 三柱 稳 定 性 消 失, 柱 力 学 使 脊 负 荷情 况 发 生 改 变 。 由于 重 力 和椎 间 不稳 , 产 生 渐 进性 代 偿 会 性 增 生 , 成 进 一 步 的椎 管 和 神 经 根 通 道 的狭 窄 。 即使 腰 椎 造 滑脱 为 I 合 并 峡 部 不 连 , 脊 柱 的 稳定 性 也 会 受 到 较 大 影 度 其 响。 因此 , 重建 脊 柱 正 常序 列 、 滑 脱 进行 复位 固定, 对 是治 疗 腰 椎 滑脱 的基 础, 也应 该 被 视 为 治疗 的常 规l 选择 钉 棒 固定 装 引 。 置基 本 能 满 足 这 种 要求 , 且 选 择适 当稳 定 的 固定 还 可 以 提 而 高植 骨 融 合 率 。 组 滑 脱 完全 复 位 率 8 %。 脱 椎 体 的复 位 本 7 滑
钉棒复位内固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

钉棒复位内固定Cage椎间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症摘要】目的探讨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
方法对2005年6月至2011年6月,采用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结合椎间植骨融合术治疗腰椎滑脱患者35例,进行回顾性总结分析。
结果随访1~5年,临床疗效优良率为97.14%,6~12个月X线片34例显示椎体间骨性融合,1例失败。
结论椎弓根螺钉复位固定、减压、Cage椎体间植骨融合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有效方法。
【关键词】腰椎滑脱症内固定 Cage 植骨融合后路减压腰椎滑脱症手术治疗方法很多,其主要治疗目的:恢复腰椎正常排列,解除神经压迫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性,其稳定性的维持主要是通过脊柱融合来实现的。
2005年6月~2011年6月,作者采用后路减压植骨融合钉棒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症患者35例,取得良好效果,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1.1一般资料 35例中男22例,女13例,年龄26~64岁,平均48岁;病程5—69个月,平均21个月。
主要临床表现:所有患者均有顽固性下腰痛,伴有向臀部及下肢放射痛29例;间歇性跛行24例;直腿抬高试验阳性23例;部分下肢肌力减弱15例;皮肤针刺疼觉减退6例。
1.2影像学检查所有病例均行腰椎正侧位、双斜位及过伸过屈位X线片检查。
根据Meyerding分级标准:Ⅰ度滑脱5例,Ⅱ度滑脱28例,Ⅲ度滑脱2例;L4滑脱19例,L5滑脱16例。
均为峡部裂伴腰椎滑脱。
详细分类见下表:ⅠⅡⅢL4滑脱 3 16 0L5滑脱 2 12 2所有病例腰椎过伸过屈位X线片均示相关节段明显不稳。
CT扫描35例:双侧侧隐窝狭窄29例,伴椎间盘突出23例,单侧侧隐窝狭窄4例。
腰椎MRI检查19例,均显示相应节段腰椎管狭窄。
1.3手术方法患者取俯卧位,连续性硬膜外麻醉或全麻,以滑脱间隙为中心,取后正中切口,显露滑脱间隙之上下椎板、两侧小关节突及横突。
在C臂机监视指导下分别于滑脱椎及下位椎体椎弓根内置入椎弓根钉(滑脱椎椎弓根内置入提拉复位钉)。
椎弓根钉棒系统固定加椎板间融合治疗腰椎管狭窄症体会

5 4
d : .9 9i s . 6 25 2. 0 00 01 oi 03 6 /i n ] 7 —97 2 ] 6. 1 . s 9
OR THOP EDI BI A C oME CHA CS MA RI S AND Nl TE AL C LI CAL TUD NI S Y
突肥 大 者 7例 , 韧 带增 厚 者 1 例 , 纵韧 带 肥厚 或 钙 化 者 5例 , 黄 1 后
22 疗 效 评 定 结 果 -
本组 6 9例 , 获 得 随访 , 后 无 切 口和 椎 管 内感 染 , 神 经 均 术 无 及 脊 髓 继 发 性 损 伤 ,未 发 现 断 钉和 钉棒 松 动 。术 后 下 腰痛 及 下 肢 麻 痛 症 状 均 得 到 缓 解 。 术 后 3个 月复 查 ,植 骨 处 已达 骨 性 融 合 。 参 照 上 述 标 准 评 定 , 3 优 7例 , 7 , 5例 。 良 例 可
3 讨论
发 育 性 椎 管狭 窄 者 6 。 例
1 手 术 方 法 . 2 本 组 病 例 全 部采 用 腰 硬 联 合 麻 醉 , 者取 俯 卧位 , 肩 部及 患 双 髂 部 垫软 枕 , 部 悬 空 , 腹 以受 伤 椎 体 为 中心 , 后 正 中纵 行 切 口, 取
依次 切 开皮 肤 、 下 组织 、 皮 深筋 膜 , 贴 棘突 及 椎 板 , 离骶 棘 肌 , 紧 剥
的 减 压 是 治 疗 成 功 的 关键 。减 必 须 允 分 ,H 适 度 。单 纯 退 f要 行 性腰 椎 管 狭 窄 症 , 用 节段 性椎 板 丌 窗 有 限减 压 治疗 , 长 期 采 经
随 防 可 获 得 良好 的 效 果 。 手 术 的 目 的 足 将 椎 管 扩 大 , 压 充 分 减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33例的手术治疗

高龄腰椎管狭窄症33例的手术治疗目的总结高龄腰椎管狭窄症的诊断、治疗、术前评估及预后分析。
方法33例高龄腰椎管狭窄症患者,经确诊及术前全身合并症治疗后,给予腰椎后路椎板减压、髓核摘除、椎弓根钉棒系统内固定手术。
结果术后症状缓解,并发症经积极治疗,均缓解。
结论高龄腰椎管狭窄患者,只要严格掌握手术指征,积极治疗并存疾病,采用适当的手术方法,是可以达到理想的治疗效果的。
标签:老年人;腰椎管狭窄症;手术治疗;并发症腰椎管狭窄是老年人的常见病,是指各种原因引起关节突内聚,黄韧带肥厚,椎间盘突出,椎体增生等一系列病理改变致腰椎中央管或侧隐窝平面管容积异常,内径狭窄,引起神经根、马尾及血管受压的临床症状[1-2]。
其表现为间歇性跛行,主观症状多,物理体征少。
如果保守治疗无效,或有马尾神经损害表现,应及时手术治疗。
1 资料与方法1.1 一般资料选取本科2008年6月~2012年6月33例高龄(年龄大于70岁,含70岁)腰椎管狭窄症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男性19例,年龄70~84岁,平均76.3岁。
其中单节段椎管狭窄5例,两节段16例,多节段12例。
椎管狭窄症合并脊柱侧弯5例,合并腰椎退变滑脱6例,合并腰椎弓根峡部裂4例。
33例患者均有不同程度一侧或双下肢腰腿疼痛、麻木、间歇性跛行,严重影响正常生活。
体检:20例患者腰椎前屈或后伸受限;12例患者直腿抬高试验及加强实验阳性;10例患侧背伸肌力下降;2例股四头肌肌力下降;9例患侧跟腱反射减退。
33例患者中,10例无合并明显器质性疾病;合并一种慢性疾病有13例;有两种以上全身性疾病10例;其中合并高血压9例,合并冠心病5例,糖尿病7例,肺部疾病4例。
1.2 治疗方法患者入院后常规进行血、尿、粪常规,生化全套,凝血全套,血BNP,肌钙蛋白,胸部正侧位片,心电图,心脏彩超及肺功能检查。
排查是否合并心脏病、高血压、糖尿病、肺部疾病,术前评估心功能。
高凝患者进行下肢血管彩超检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效
果
腰椎管狭窄症是一种常见的椎间盘退变症,主要表现为神经根
受压引起的下肢疼痛、麻木、乏力、活动障碍等症状。
为了治疗这
种疾病,可以采用手术的方法来减轻压力。
其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
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较为常见的方法。
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的具体流程是,通过后路手
术暴露椎间盘和神经根,利用钻头和骨钳将部分椎弓根和椎板切除,进一步减轻神经根的压迫。
然后,将融合钉棒系统放置在椎体内,
利用锁定螺钉固定植入物,使融合钉棒与椎体相连。
这样可以达到
稳定椎体、缩短恢复时间的效果。
该方法的主要优点是固定力强、结构稳定、术后疼痛较轻、术
后康复快等。
同时,也存在一些风险和缺点,如融合失败、髓内异常、髂神经损伤、术后感染等。
因此,在治疗过程中需要仔细评估
风险和收益,并严格控制手术操作。
一些临床研究表明,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可有效
改善患者的症状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
例如,一项对62例患有腰
椎管狭窄症的患者进行的研究表明,术后平均随访时间为48个月,
手术治疗能够显著提高VaVAS评分,缓解疼痛、麻木和乏力等临床
症状,同时能够达到较高的植骨融合率。
另外,还有研究发现,和
开放性手术相比,后路减压融合钉棒系统内固定治疗明显降低了手
术的肌肉损伤,减少了术后恢复时间,能够更快地恢复生活和工作。
总的来说,在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过程中,后路减压融合钉棒
系统内固定治疗是一种比较有效的方法。
但在选择治疗时,应该在
全面评估风险和收益的基础上做出决策。
在术后的管理中,可以通
过物理治疗、镇痛、康复锻炼等方法,加快患者的康复过程。
这些
措施可以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减少患者的痛苦和病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