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4)(含解析)

合集下载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 章末综合测验含两套附答案解析

2021-2022学年新教材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第四章地貌 章末综合测验含两套附答案解析

第四章地貌第一套 (1)第二套 (12)第一套(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某种地貌发育过程图。

读图,完成1~2题。

1.按地貌的发育过程,下列排序正确的是()A.甲→乙→丙→丁B.乙→丙→丁→甲C.丙→乙→甲→丁D.甲→丁→乙→丙2.该地貌景观的特点是()①多溶洞、峰林②地表崎岖不平③岩石呈深红色④西北地区广布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1题,读图分析,图示过程表示喀斯特地貌的发育过程,其发育的顺序:地表水沿石灰岩内的节理面或裂隙面等下渗(乙);地表水沿石灰岩裂缝下渗和溶蚀(丙);地下水到达含水层后发生横向流动,进一步溶蚀形成溶洞(丁);随地下洞穴的形成,地表发生塌陷(甲)。

第2题,喀斯特地貌景观的特点是地表崎岖不平,地下多溶洞,地表多峰丛和峰林,①②正确;丹霞地貌的岩石呈深红色,③错误;喀斯特地貌主要分布在石灰岩广布、高温多雨的西南地区,④错误。

2.A“中国南方喀斯特”是我国的世界自然遗产,其独特的地貌景观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

读喀斯特地貌示意图,完成3~4题。

3.关于图示各部位地质作用的叙述,正确的是()A.5为地下暗河,因淀积作用形成B.6和7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C.1和4两个小地貌均为流水溶蚀作用形成D.2和3之间是断层,为地壳运动而成4.图中6和7像年轮一样是环境变化的记录器,随环境要素的变化会形成粗细不等的节,下列说法正确的是()①粗大的节往往代表低温少雨的年份②细小的节代表降水较少的年份③粗大的节代表植物茂盛的年份④细小的节代表土壤发育良好的年份A.①②B.②④C.②③D.①③3题,地下暗河是在流水溶蚀作用下形成的;图中6为石钟乳,7为石笋,都是在流水淀积作用下形成的;2和3之间为裂隙。

第4题,6、7在温暖湿润的年份发育得比较快,比较粗大,在这样的年份植物茂盛,土壤发育良好。

4.C下图为四幅地貌景观图。

读图,完成5~6题。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某中学地理兴趣小组做了以下实验,如图,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两块相同的木板(模拟土坡)、沙土、草皮、自来水、两个水壶、两个水槽。

步骤:①在坡度一致的两块木板上铺等量的沙土,其中一个再铺上草皮。

②用装有同等水量的水壶分别在两沙坡上以相同高度、速度持续浇水,水流最终分别流入下方的甲、乙水槽中。

③观察坡面的形态变化和水槽中堆积物的数量差异。

1.该实验坡面部分主要模拟的地貌是()A.流水侵蚀地貌B.流水沉积地貌C.风力侵蚀地貌D.风力沉积地貌2.实验结束后,甲乙水槽中的泥沙不同的主要影响因素是()A.降水B.土质C.植被D.地形浙江的雁荡山是一座具有世界意义的典型白垩纪流纹岩古火山。

下左图为雁荡山峡谷景观图,下右图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简图。

读图回答下列各题。

3.左图中表示雁荡山山体岩石类型是右图中的:A.甲B.乙C.丙D.丁4.形成图中峡谷景观的地质作用是右图中的:A.①B.②C.③D.④下面四幅图为不同的地貌图片。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图中地貌的形成与河流的流水作用有关的是( )A.①②B.②④C.③④D.②③6.①地貌在我国主要分布在 ( )A.东北地区B.西北地区C.华南地区D.西南地区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

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形成的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

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

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

7.据扇三角洲前缘甲处沉积物粒径变化特点推断()①沉积过程先退积后进积②沉积过程先进积后退积③河流搬运能力先增强后减弱④河流搬运能力先减弱后增强A.①②B.③④C.②③D.①④8.关于图中河流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分汊多B.多为地下暗河C.流量不稳定D.易改道9.图中扇三角洲()A.水体水面上升则面积不断扩大B.水体水面下降则面积不断缩小C.由扇顶到扇缘表层沉积物颗粒由小变大D.其形成条件是河流流出山口即进入水体鸟取沙丘位于日本鸟取县东部沿海(如下图所示),东西长约16km,南北宽约2km。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地貌综合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地貌综合题(含答案)

【高中地理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同步练习】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一、判断题1.(【高中地理高一上学期补题】人教版(2019)必修一4.2地貌的观察同步1)高度和坡向的组合能够反映地貌的形态特征。

二、单选题(2024高二上·宁南期末)2023年8月某日,正在黄土高原进行研学的某小组拍摄了一张瀑布的照片(瀑布高差为35米,乙地在瀑布上游),并发现附近的山坡上有正在打造的大型集中式光伏发电站。

下图为该地等高线图。

完成下面小题。

2.山峰与乙地的最小高差可能为()A.688米B.588米C.488米D.388米3.关于该区域事物描述正确的是()A.此季节瀑布水流速度缓慢B.光伏电站最可能布置在甲山坡C.山峰可以与丙处互相通视D.丁处适宜打坝淤地发展种植业4.(2019高二上·肥东期中)读等高线地形图,L为河流,完成下面小题。

(1)图中箭头能正确表示河流集水方向的是()A.①B.②C.③D.④(2)若图中等高距为200m,则a和b的数值可能是()A.11001250B.15001250C.11001350D.150013505.读下图所示的两幅等高线地形图,判断以下叙述正确的是A.甲图反映的实际范围与乙图相等B.乙图反映的实际范围比甲图大C.沿EF常常发育河流D.AB处的坡度比EF处大6.(2016·银川模拟)上海市为保护和治理城市环境,近几年采取了许多有效措施,如历时两年半的河流污水治理工程全面通水,苏州河综合整治一期工程全线开工,净化空气,大力加强绿化建设等.地形起伏度是指在一个特定区域内,最高点与最低点海拔高度的差值(数值为相对值,数值越大表示地形起伏越明显)。

图甲和图乙分别为“我国沿某经线的地形起伏度”和“我国不同地形起伏度上人口的累积分布”示意图,下列关于我国人口分布的叙述,正确的是()A.地形起伏度1以下地区人口超过80%B.②地区人口空间分布比较均衡C.地形起伏度1-2地区分布人口达90%D.地形起伏度越大,人口分布越多7.(2020高一上·义乌期中)下图示意某河流上游河段的单侧断面。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如下图示意我国某地形区典型地段的地形剖面。

读下图,完成下列各题。

1.该地形区可能位于我国的( )A.黄河下游地区B.长江中游地区C.云贵高原D.江南丘陵2.造成该地形区地表形态变化的主要外力及地质作用分别为( )A.流水、沉积作用B.流水、侵蚀作用C.风力、沉积作用D.风力、侵蚀作用壶穴是指基岩路面上一些圆形、椭圆形或多边形凹坑,经过砂砾冲刷与磨蚀基岩坡面上原先的构造和岩性薄弱部位而逐渐形成的近似壶形的凹坑。

不少壶穴底部不平,中央高,周围低,坑中有中央岛。

下图示意北京西山峰口庵石灰岩基岩路面上山地壶穴的形态特征。

据此完成下列小题。

3.形成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冰川侵蚀B.冻融作用C.风力侵蚀D.流水侵蚀4.北京西山峰口庵基岩路面上壶穴主要形成于路旁边坡一侧的主要原因是A.坡度较缓,地表径流下渗较慢B.冲刷砂砾多,基岩磨蚀作用强C.基岩破碎,易形成原始凹坑D.基岩多气孔,易形成原始凹坑5.影响壶穴中央小岛形成的主要因素是A.侵蚀强度差异B.泥沙沉积差异C.壶穴深度差异D.砂砾粒径差异河流自然裁弯取直是指河流弯道水流的冲刷和淤积,导致相邻两河湾的凹岸逐渐接近而形成狭颈,狭颈被漫滩洪水自然冲决,水流改走直道的现象。

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6.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演变顺序应为A.①②③④B.①③④②C.①④③②D.②③④①7.导致河流自然裁弯取直的主要作用是A.沉积作用B.搬运作用C.风化作用D.侵蚀作用读下图,回答下面小题。

8.图中河流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A.侵蚀、搬运、堆积B.搬运、侵蚀、堆积C.侵蚀、堆积、搬运D.堆积、搬运、侵蚀9.下列关于图中铁路、农业区、城区的布局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d处位于山前地带,土层厚、水源丰,有利于种植业的发展B.b处附近处于河流沿岸低地,地势平坦,利于城市的形成和发展C.c处位于河流下游入海口附近,交通条件得天独厚,利于城市的发展壮大D.与公路建设相比,铁路投资少、技术要求低,故图示区域的交通运输方式以铁路运输为主历史上,塞罕坝(如图1)森林茂密、水草丰美,但因过度放垦,原始森林几乎绝迹。

高一地理第四章《地貌》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第四章《地貌》测试卷含参考答案

高一地理第四章《地貌》测试卷(时间 90 分钟 满分 100 分)一、单选题(共 50 分)下图示意我国雅鲁藏布江流域人口分布情况。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是( )A .空间分布比较均匀C .大多分布在距河 7—10km 范围内B .空间分布总体稠密D .距河 2km 内人口最多2.影响该流域人口分布特点的主要因素是( )①水能资源分布②矿产资源分布③地形地势状况④取水便利程度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某地区有一片屹立在坚实的土层之上、 仿佛沙雕一样的巨大的蘑菇群岩层, 被当地人称为“蘑菇沙漠”。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3.形成“蘑菇沙漠”的地质作用主要是( )A .风力侵蚀B .流水沉积C .岩层挤压D .火山喷发 4.“蘑菇沙漠”最可能分布的地区是( )A .湿润地区B .半湿润地区C .平原地区D .荒漠地区 5.下图为某地区等坡度线 (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 图, 图中数字代表坡度 (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某次滑坡之后在甲河段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堰塞湖,堰塞体高出水面 20 多米。

在未形成堰塞湖前,图中河流流速最快的河段是( )A .甲B .乙C .丙D .丁读下图四幅等高线图,完成下面小题。

6.下图中的数字表示地形的部分, 下列选项中, 地形部分名称排列与图序相符的是( )A .①山峰②山谷③山脊④盆地C .①鞍部②山谷③盆地④山峰B .①山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谷D .①盆地②山脊③鞍部④山峰7.下图四幅地图中的虚线部分,可能发育成河流的是( )A .①②B .③④C .①③D .②④下图为我国东南某地区等坡度线(地表坡度值相等的点连成的线)图,图中数字代表坡度(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 。

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8.甲、乙、丙、丁四地中,等高线最密集的是( )A .甲地B .乙地C .丙地D .丁地 9.图示区域( )A .P 地为阳坡,光照条件较好B .甲处河流流速比丁处快C .Q 地为阴坡,光照条件较差D .丙处河流流速比乙处快10.根据上图( )A .可以确定河流由东北流向西南 C .可以确定河流由西北流向东南B .可以确定河流由西南流向东北 D .无法确定河流的流向读下图完成下面小题11.该版面图案景观是( )A .九寨沟风光B .桂林山水C .鼎湖山保护区D .长白山天池 12.该地形景观的主要成因是( )A .冰蚀作用B .流水侵蚀作用C .风力侵蚀作用D .海浪侵蚀作用 13.该景观地貌属于( )A .雅丹地貌B .丹霞地貌C .冰蚀地貌D .喀斯特地貌潜水是指埋藏在地面下第一个隔水层之上的地下水, 将潜水位海拔高度相等的点连成的线称作等潜水位线,下图为某区域等高线及等潜水位线分布图(单位:米)。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新人教版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第四章《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受流水作用影响,河床形态不断地发生变化。

下图为我国某河床的横截面示意图,甲、乙、丙表示不同时期的河床横截面线。

完成下列小题。

1.符合该地河床一般发展过程的是()A.甲、乙、丙B.乙、甲、丙C.丙、乙、甲D.丙、甲、乙2.这种河床演变现象一般发生在()A.山谷B.冲积平原C.三角洲D.冲积扇XXX事,但看桑落洲。

数家新住处,昔日大江流。

古岸崩欲尽,XXX。

想应百年后,人世更悠悠。

”读唐朝诗人XXX的诗。

结合下图和所学知识,完成下面小题。

3.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曲流的西岸是侵蚀岸B.“数家新住处”应位于甲地C.诗中描述的情境一般发生在河流的上游D.河流流向为自南向北4.在AB线上的地质构造类型为A.背斜B.向斜C.地堑D.断层牛轭湖,在平坦地区流淌的河流,河曲发育,随着流水对河面的冲刷与侵蚀,河流愈来愈曲,最后导致河流自然截弯取直,河水由取直部位径直流去,原来弯曲的河道被废弃,形成湖泊,因这种湖泊的形状恰似牛轭,故称之为牛轭湖。

牛轭湖又称河迹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截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其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

1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5.下列关于牛轭湖的叙述,正确的是A.水质一般较差C.与河流下切腐蚀强有关B.牛轭湖水较深D.牛轭湖在山区也较多6.在牛轭湖的形成过程中,通过人工“裁弯取直”,能加快水流速度,减少泥沙淤积,缩短航运里程,但不少地方又开始恢复河流的弯道,不属于其主要目的是A.降低河流流速和洪水峰值C.加强河流对净化的净化能力B.增加生物多样性D.减轻洪涝灾害下图表示雅鲁藏布江某段(自西南流向东北)夏日分布状态,该段河流所在河谷年降雨量仅140mm,冬季盛行偏冬风。

据此完成上面小题。

7.PQ、QR两段河谷地形差别显著,形成差别的主要身分有()A.地质构造、河流落差C.岩石硬度、河流流速B.河流径流、岩石类型D.岩层厚度、河流长度8.QR河段沙洲形成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的侵蚀作用C.流水的沉积感化B.风力的搬运感化D.风力的沉积感化A.冬季裸露的河滩C.河流以北的山地B.河流以南的山地D.PQ河段的上游米堆冰川位于米堆河上游,是我国境内海拔最低的冰川。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测试题(含答案)

第四章《地貌》测试题一、单选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1.“雅丹"源于维吾尔语,意指具有陡壁的小山。

在地质学上,雅丹地貌专指经长期外力作用形成的一系列平行的垄脊和沟槽构成的景观。

读雅丹地貌景观图,塑造雅丹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A.流水侵蚀 B.风力堆积 C.风力侵蚀 D.流水堆积2018年7月2日,我国贵州梵净山成功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

梵净山主要由变质岩组成,最高峰海拔2572米。

下面左图为梵净山典型景观图,右为地壳物质循环示意图。

完成下面小题。

2.梵净山主要岩石类型及成因与右图对应正确的是()A.甲-①B.乙-②C.丙-④D.丁-⑤3.图中“怪石”形成的主要地质作用是()A.流水沉积B.流水侵蚀C.冰川侵蚀D.风力侵蚀河中垂钓,钓点是关键,钓点宜选在饵料丰富且易于观察浮漂之地。

某次中雨过后,我国江南某地的小李来到图示河段垂钓。

此时,他发现河水已漫过人工堤坝,河中沙洲仍出露水面。

据此完成问题。

4.有关图中河流的叙述正确的是A.堤坝修建后沙洲发育速度变慢 B.河中沙洲主要受流水侵蚀作用而形成C.堤坝上游河段南侧河水较北侧深 D.河流冬季有结冰期,但结冰期较短5.本次垂钓,钓钩最适宜投放于A.甲处B.乙处C.丙处D.丁处6.读下图回答下题。

右图所示地貌名称为( )A.三角洲B.峡谷C.冲积扇D.沙丘7.河流在弯曲处的流水作用是A.凹岸、凸岸均为侵蚀B.凸岸侵蚀、凹岸堆积C.凹岸侵蚀、凸岸堆积D.凹岸、凸岸均匀堆积在新疆罗布泊西北楼兰的一些干涸的湖底考察往往见到外观如同古城堡的砂岩地貌景观,俗称“魔鬼城”。

完成下面小题。

8.“魔鬼城”其岩石按成因属于A.岩浆岩B.变质岩C.沉积岩D.花岗岩9.“魔鬼城”景观形成过程的主导外力作用是A.风力沉积—风力侵蚀B.风力沉积—流水侵蚀C.流水沉积—流水侵蚀D.流水沉积—风力侵蚀10.下图示意恒河下游某江心沙洲地形及气候状况。

一年中该江心沙洲面积变化巨大,当地农户在江心沙洲上种植农作物的面积受此变化影响。

第四章《地貌》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四章《地貌》检测题(含答案)人教版(2019)高中地理必修第一册
下图中①是“某区域平面图”,②和③是“该区域地形剖面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0.图示区域的地形是
A.山脊B.山谷C.鞍部D.陡崖
11.若图示区域位于我国东部,则区域内年降水量
A.西部大于东部B.南部大于北部
C.东部大于西部D.北部大于南部
12.图示区域内唯一的河流流速变化特点表现为
A.慢→快B.快→慢
3.在图甲中数字标注的河岸上种树护岸,需要优先考虑的地点是
A.①③⑤B.①④⑤C.②③⑥D.②④⑥
4.图乙中的地貌与图甲的河流入海口处形成的地貌类型相同的是
A.①B.②C.③D.④
读外力地貌图,完成下列各题:
5.形成上图地貌的主要外力作用是()
A.风力堆面对应关系是()
A.东南风的侵蚀作用导致地表植被减少,土地裸露
B.西北风的沉积作用是形成沙丘的主要原因
C.冬春季节的湖水流动性减少导致湖水沉积形成沙丘
D.夏季湖水流动性强,湖水侵蚀作用形成沙丘
下图为我国东南局部地区等高线(单位:m)地形示意图,该地区计划在X处或Y处修建一个水库,最终选择在X处。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22.该地区选择在X处修建水库,而未选择在Y处修建的主要原因是由于在X处修建水库比Y处( )
A.平原B.山地
C.丘陵D.低缓高原
25.关于M、N两地的说法正确的是
A.M地等高线稀疏,适宜建造居民点
B.M地在雨季到来时,可能形成瀑布
C.N地位于山脊附近,地表雨水流向乙村附近河流
D.若甲乙两村之间要修建一条公路,经过N点较合适
26.如陡崖M在甲村正南方,则可知乙村旁的河流大致流向是
A.由东向西B.由东南向西北
A.2月B.4月C.8月D.11月
进积和退积是断陷盆地处三角洲发育过程中的两种常见沉积方式,形成的三角洲多呈扇形,前缘沉积物粒径大小变化尤为明显。进积表示陆源物质供应速率快、三角洲前缘不断向前延伸,前缘沉积物下细上粗,退积则相反。扇三角洲多发育在活动的构造区,是由邻近高地直接推进到稳定水体(湖或海)中的冲积扇。下图为“某地扇三角洲及甲处沉积层沉积物粒径变化示意图”。读图,完成下面小题。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四章《地貌》综合题专题训练 (44)一、综合题(本大题共30小题,共600.0分)1.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要求。

木质素是一种广泛存在于植物体中的有机物,由于植物主要存在于陆地上,且木质素具有明显的抗降解性质,因此木质素可以作为河口陆源物质的定量指示物。

木质素是一种可再生资源,预期将在堆肥、新型高分子材料等领域有广阔的前景,目前在工业中的利用率低。

在越南,红河每年通过巴拉特河口、川漓河口和太平河口向南海输送大量的沉积物,水下表层沉积物以粉砂及吸附于它的陆源有机物为主(砂粒越大,陆源有机物的吸附作用越弱)。

如图示意红河口水下三角洲表层沉积物每100毫克有机碳中木质素含量的空间分布。

研究发现,红河口水下三角洲中木质素来源既有高度降解的土壤有机质,也偶有新鲜的植物碎屑。

(1)说明越南雨季时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木质素含量增多的过程。

(2)简析河口近岸处木质素含量向海洋方向递增的主要原因。

(3)红河口水下沉积物中有部分木质素来源于新鲜碎屑物质,试分析其原因。

(4)说明木质素应用前景广阔的理由。

2.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牛轭湖是由于河流的变迁或改道,曲形河道自行裁弯取直后留下的旧河道形成的湖泊,因其形状恰似牛轭,故被称为牛轭湖。

尺八湖位于监利县境东南部,面积为18km2,常年平均水深6m 左右,沿河进出水口共20余个。

尺八湖原系长江主道,1909年长江裁弯取直后,形成了现在“U”形牛轭状河道,1957年修筑三洲联垸(垸指在湖泊地带挡水的堤圩,也指被堤围住的地区)时把上下口堵住,自此与长江隔断。

自隔断之后,湖区水动力条件较弱,沉积环境比较稳定。

下列左图示意尺八湖位置,右图示意钻探孔(29°34ˈN,113°E)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垂直变化。

(1)简述尺八湖的形成过程。

(2)尺八湖与长江隔断后并没有干涸,分析其原因。

(3)简述尺八湖与长江隔断后水环境发生的变化。

(4)简述尺八湖在1940~2008年时段湖床沉积物平均粒径的垂直变化特点,并分析原因。

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2018年11月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以武汉为中心引领长江经济带中游城市群发展,将武汉确定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

近年来,武汉光谷已形成光电子信息、新能源与节能环保等产业集群,该城市从传统的“钢城”向“芯城”转型升级。

武汉附近的长江河道中沙洲众多,成因不同,消长不停。

受西晋“永嘉之乱”、唐“安史之乱”影响,北方人口大量南迁,出现“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现象。

(1)说出甲、乙两处沙洲的不同成因。

(2)简述材料中“洲渚日增,江流日狭”的原因。

(3)分析武汉成为中部地区中心城市的优势区位条件。

(4)简述哪些区位因素的变化,促使武汉从“钢城”向“芯城”转变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新疆地形轮廓自然带和季节性牧场图材料二目前新疆的许多地方仍然存在着大规模、远距离的游牧(季节性转场)现象,即随着季节的变换,牧民们在盆地和山地间的不同海拔高度上,相应地变换着牧场。

(1)在甲山峰高寒荒漠带平坦的山坡处,常出现由大小不一碎石组成的高山流石滩,请运用外力作用的原理推测流石滩的形成过程。

(2)转场游牧的过程历经艰辛,要面临许多“挑战”,请根据材料二说明转场面临的主要困难。

5.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巴丹吉林沙漠与腾格里沙漠之间的雅布赖山是一个隆起的弧形山脉,海拔1600米-1800米。

在山口,有一条全是沙子的流动的“河流”,(如图所示)景色十分独特。

材料二河西走廊是祁连山和内蒙古高原之间一块狭长的高平地,目前是我国最大的玉米制种基地,生产了全国70%以上的玉米良种,这里生产的种子籽粒饱满,水分低,易贮存,发芽率高。

正常情况下储存4年,发芽率仍保持在94%以上。

材料三民勤绿洲是干旱区生态退化的典型地区。

2007年12月,国务院正式批准实施《石羊河流域重点治理规划》重点抢救修复保护下游民勤绿洲,时至今日,有所成效。

(1)依据材料,分析雅布赖山山口“沙河”形成的原因。

(2)简述河西走廊成为我国最大玉米制种基地的区位优势。

(3)推测民勤绿洲一旦消失可能造成的危害。

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口的主航道由南支—南港—北槽组成。

长期以来,航道深受拦门沙的困扰,航道天然水深只能维系6米,大船进不来出不去。

1998—2010年,政府投巨资实施了长江河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建成了两条向河口外延伸近50千米的导堤,导堤影响了长江河口原有的沉积环境。

在深水航道两侧及口外,泥沙成陆速度正在加快,再利用疏浚航道出来的泥沙,将会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

另外,在口外深水域建一个人工岛,与原有的横沙岛、长兴岛一起,有可能形成一个约500平方千米的河口串珠状岛群,这就是长江口亚三角洲。

下图示意长江口位置。

(1)说明近年来长江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对长江口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2)分析长江口北侧水域夏季含沙量大的原因。

(3)分析实施长江河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以后长江口沉积环境的变化。

(4)指出人工岛建设有利的来沙条件及建岛的重要意义。

7.读材料,回答问题。

巴拉那河是南美洲第二大河,与乌拉圭河汇合后称拉普拉塔河,最后注入大西洋。

巴拉圭河是南美洲第五大河流,是巴拉那河的主要支流,上游位于起伏的巴西高原,中下游位于缓慢沉降地势低洼的巴拉圭平原。

1986年9月,在拉丁美洲的巴拉那河上,举行了一场特殊的葬礼。

巴西总统菲格雷特穿着黑色的葬礼服,亲自为一条瀑布——瓜伊拉大瀑布主持了葬礼仪式。

瓜伊拉大瀑布曾经是世界上流量最大的瀑布,汛期更是雄伟壮观,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游客。

随着巴西农业、工矿业的发展,巴拉那河流域的开发,瓜伊拉大瀑布如同生命垂危的老人,等待着最后的消亡。

(1)读图和材料,分析瓜伊拉大瀑布逐渐消亡的原因。

(2)指出巴拉那河湿地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

(3)分析拉普拉塔河河口丙区域没有形成明显河口三角洲的原因。

8.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纳木错位于西藏自治区中部,湖面海拔4 718米,形状近似长方形,东西长70多千米,南北宽30多千米。

纳木错流域冬季盛行西风,大风天气多。

纳木错沿岸虽然河流众多,但在入湖口处均没有形成河口三角洲。

此外,由于特殊的地理位置和环境,纳木错鱼类数量非常少,而且鱼类个体也十分小。

(1)指出纳木错沿岸河流的分布特点。

(2)说明纳木错沿岸河流难以形成河口三角洲的主要原因。

(3)分析纳木错湖水中鱼类数量较少且个体小的主要原因。

9.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长江口的主航道由南支—南港—北槽组成。

长期以来,航道深受拦门沙的困扰,航道天然水深只能维系6米,大船进不来出不去。

1998—2010年,政府投巨资实施了长江河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工程,建成了两条向河口外延伸近50千米的导堤,导堤影响了长江河口原有的沉积环境。

在深水航道两侧及口外,泥沙成陆速度正在加快,再利用疏浚航道出来的泥沙,将会进一步加快这一进程。

另外,在口外深水域建一个人工岛,与原有的横沙岛、长兴岛一起,有可能形成一个约500平方千米的河口串珠状岛群,这就是长江口亚三角洲。

下图示意长江口位置。

(1)说明近年来长江流域改善生态环境对长江口水文特征的主要影响。

(2)分析长江口北侧水域夏季含沙量大的原因。

(3)分析实施长江河口南港—北槽深水航道工程以后长江口沉积环境的变化。

(4)指出人工岛建设有利的来沙条件及建岛的重要意义。

10.阅读下列图文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年降水量仅200毫米左右但蒸发量达1600毫米的宁夏平原,因黄河贯穿,湖泊众多,有着“塞上江南”的美誉。

图1为该区域地貌景观示意图,图2为宁夏平原及周边地区地质剖面示意图材料二:在上图1所示贺兰山东麓,部分沟谷两侧陡峭的岩壁上有历代先民凿刻的岩画。

长期以来,沟谷两侧岩石的破损对岩画构成了威胁。

(1)写出P处的地貌类型,简述该地貌的形成过程。

(2)根据图中信息,从内力作用和外力作用的角度描述宁夏平原的成因。

(3)当地哪些自然条件导致了岩石破损严重?(答出四点即可)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花江喀斯特峰丛峡谷位于贵州西南部,该地区石灰岩广布,总面积47.63km2,是云贵高原上一个典型的喀斯特峡谷区域。

花江峡谷喀斯特分布面积占比达88.07%,石漠化现象严重。

水海坝附近岩层裂隙发育明显,峰丛地貌最为典型。

图a为花江喀斯特峡谷地质剖面图,图b 为该地月降水量分布图。

材料二生长在此处的植物表现出石生性、耐旱性、喜钙性。

顶坛花椒是广泛栽培于贵州花江喀斯特峡谷地区的地方品种,历来以“香味浓、麻味重、产量高”而著称,迄今已有数百年的栽培历史。

在国家“十五”科技攻关项目的支持下,该地区已建成数万亩的连片顶坛花椒生产基地,顶坛花椒林成为当地主要的人工林生态系统。

研究发现,花椒林下保留低密度矮小的杂草,有利于水土保持,增加土壤肥力,减少病虫害,但是当地农民有时需要刈割杂草。

描述水海坝附近地表峰丛地貌的形成过程。

依据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分析花江峡谷的植被表现出耐旱特点的原因。

分析近年来顶坛花椒成为当地主要人工林的原因。

推出当地农民通常在何时刈割杂草,并说明理由。

12.读我国某沙区生物治沙示意图,回答下列问题。

(1)图中A、B两箭头,能正确表示当地风向的是___________,理由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按照治沙时间的先后,图示正确的排列顺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我国受沙漠危害较严重的地区是华北、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近年来,我国在山西、陕西、河北等地北部地区通过采取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措施来调整农业产业结构,以防止荒漠化进一步扩大。

13.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阿塔卡马沙漠位于南美洲西海岸,南北向狭长分布,宽度只有几十公里。

被分为海岸山脉、中央山谷和安第斯山脉三大地形区,平均海拔2400米。

阿塔卡马沙漠气候极端干旱,多数地区年降水量不足1mm,被称为世界旱极。

沙漠中广泛分布着干盐湖和盐壳,而风成沙丘极少。

阿塔卡马沙漠作为地球上与火星环境最相似的地区之一,对其自然地理环境的研究有助于为人类探测火星提供相关的参考资料。

如图为阿塔卡马沙漠示意图及地形剖面图。

(1)运用自然地理环境整体性原理,说明阿塔卡马沙漠的环境特征。

(2)从大气运动角度,简析阿塔卡马沙漠降水稀少的可能原因。

(3)推测中央山谷边缘及内部都没有成片大面积风成沙丘分布的原因。

14.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三峡水利工程在防洪、发电、航运等方面取得了良好的综合效益,为国家经济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研究发现,库区段泥沙淤积强度有明显的空间差异(图a),而库尾段则淤积最严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