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5篇)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医疗废物分置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标准和警示标识的规定》的包装物或者容器内。
2、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他缺陷。
3、对感染性、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能混合收集,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4、废弃的麻醉、精神、放射性、毒性等药品及其相关废物的管理,在医务部、医院感染管理办公室指导下,依照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家有关规定、标准执行。
5、化学性废物中批量的废化学试剂、废消毒剂的处理同(4)。
6、批量的含汞体温计、血压计等医疗器具报废时、处置同(4)。
7、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具有传染性的标本及排泄物,应该按照国家规定严格消毒,达到国家规定的排放标准后,方可排入污水处理系统。
8、隔离的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包装物,并及时密封。
9、放入包装物或者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2)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机构或个人进行医疗和医疗相关活动中产生的废弃物。
由于医疗废物中可能包含有害物质、有传染性或有放射性等特点,因此需要正确分类和收集处理,以确保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安全。
制定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的目的是规范医疗机构和个人对医疗废物的处理行为,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人员的健康风险。
下面是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的主要内容:1.分类准则:制定明确的医疗废物分类准则,将医疗废物分为不同的类别,如感染性废物、化学药剂废物、放射性废物等。
2.储存容器规范:规定医疗废物储存容器的种类、大小和数量,并要求容器具备防渗漏、密封、耐冲击等特性。
3.标识要求:要求对每个容器进行正确标识,标明废物的类别、来源和有关警示信息,以方便识别和管理。
4.收集方式:制定医疗废物的收集方式,包括定期收集、按需收集和直接回收等,根据不同类别的废物进行相应的收集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引言医疗废物产生量逐年增加,对环境和人类健康构成了威胁。
为了有效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建立一个科学、合理的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非常重要。
本文将介绍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意义、目标、分类方式和处理方法,以及实施该制度的一些建议。
1.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意义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活动中产生的具有传染性、化学性、毒性或其他危害特性的废弃物。
如果医疗废物没有得到适当的分类、收集和处理,可能对环境和人类健康产生严重影响。
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意义在于:•有效防控传染病传播:通过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能够将具有传染性的废物与其他废物分开处理,有效防止传染病的传播。
•最大限度地减少废物对环境的污染:通过合理分类和收集,可以将医疗废物中的有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降低废物处理成本: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可以提高废物处理的效率和降低处理的成本。
2.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目标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目标是将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分类、隔离,确保其得到专门的处理,以达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要求:2.1 保护环境医疗废物中可能含有各种有害物质,如化学药品残余、放射性废物等。
通过科学的分类和收集,可以将这些有害物质进行有效隔离,防止其对自然环境造成进一步污染。
2.2 防止传染病传播医疗废物中可能携带各种病原体,如细菌、病毒、真菌等。
通过将具有传染性的废物与其他废物分开收集和处理,可以有效减少传染病的传播风险。
2.3 降低处理成本医疗废物的处理需要专门的设备和技术支持,而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对于处理的要求也不同。
通过分类和隔离,可以最大限度地降低废物处理的成本和资源的浪费。
3. 医疗废物分类方式医疗废物可以根据其特性和危害程度进行分类,主要分为以下几类:3.1 传染性废物传染性废物是指可能携带病原体的废物,包括医疗用具、实验室动物及其排泄物、血液和体液等。
传染性废物需要进行特殊的收集和处理,以防止病原体传播。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章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章制度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章制度1一、感染性废物: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不安全的医疗废物。
1、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2、医疗机构收治的隔离传染病病人或者疑似传染病病人产生的生活垃圾;3、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管液。
4、各种废弃的医学标本。
5、废弃的血液、血清。
6、使用后的一次性使用医疗用品及一次性医疗器械视为感染性废物。
二、病理性废物: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等。
1、手术及其他诊疗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的人体组织器官等。
2、医学试验动物的组织、尸体。
3、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
三、化学性废物: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的化学物品。
1、医学影像室、试验室废弃的.化学试剂。
2、废弃的过氧乙酸、戊二醛等化学消毒剂。
3、废弃的汞血压计、汞温度计。
四、损伤性废物:能够刺伤或者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
1、医用针头、缝合针。
2、各类医用锐器,包含:解剖刀、手术刀、备皮刀、手术锯等。
3、载玻片、玻璃试管、玻璃安瓿等。
五、药物性废物:过期、淘汰、变质或者被污染的废弃的药品。
1、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如:抗生素、非处方类药品等。
2、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包含:致癌性药物,可疑致癌性药物,免疫抑制剂。
3、废弃的疫苗、血液制品等。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规章制度2依据国务院和卫生部颁布的《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及《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方法》订立本规范。
我院垃圾分生活垃圾和医用垃圾两大类,其中医疗废物规定分为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化学性废物五大类,状态分固体和液体两种。
医疗废弃物的分类收集:固体废弃物――黑色袋装生活垃圾,黄色袋装医用垃圾(含感染性废弃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垃圾袋在质量上要求不渗水。
一、医院建立严格的污物分类收集制度,全部废弃物都应放入标有相应颜色的污物袋内,严禁将生活垃圾、放射废物、化学废物等混入医用废物中,各科加强管理,严防人为流失,勤务中心定时清运。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5篇

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5篇医疗废物管理制度1一、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工作制度1、按照《医疗废物专用包装物、容器的标准和警示标识规定》医疗废物分置于黄色塑料容器内,并认真检查有无破损。
2、医疗废物按照医疗废物分类进行收集不能混装。
3、隔离传染病人生活垃圾归在感染性废物中,并用双层黄色塑料袋密封。
4、在盛装医疗废物的每个包装物及容器外外表贴有警示标识和标签〔标签上注明:产生单位、产生日期、类别及备注〕。
5、医疗废物中病原体的培养基、标本和菌种、毒种保存液等高危险物及时消毒后运送。
二、医疗废物内部运送工作制度1、运送人员在转运前检查包装或容器的标识、标签及封口虽否符合要求,不得将不符合要求的医疗废物运送至暂时贮存地。
2、运送人员每天在上午:8:30-9:00,下午4:30-5:00用专用工具医疗废物运送至集中暂存地点。
3、运送医疗废物要防止渗漏、遗撒,运送人员做好自我防护。
4、每天运送工作结束后对运送工具进行清洁和消毒。
三、医疗废物交接登记、转移联单工作制度1、护理部〔组〕保存与市环保局签定的处理医疗废物合约和收集处理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保存3年。
2、责任人保存与签定的处理用后一次性医疗用品合约和收集处理转移联单,转移联单保存3年。
3、各科室与责任人交接医疗废物时登记日期、种类、数量、经办人签名,登记资料保存3年。
四、医疗废物职业平安防护工作制度1、教育职工提高对医疗废物管理的认识。
2、对从事收集、运送、处置等人员进行培训。
3、掌握相关法律、法规和本院医疗废物管理规章制度。
4、掌握专业技术、平安防护、工作流程、工作要求和紧急处理知识。
5、对从事工作人员和管理人员配备必要的防护用品,定期体检,必要时进行免疫接种。
6、工作中被锐器刺伤时,按锐器刺伤处置要求进行处理。
五、医疗废物暂存场所管理工作制度1、医疗集中医疗废物暂存地必须远离医疗区、食品加工区、人员活动区和生活垃圾存放处。
2、医疗废物暂存处要有严密和封闭措施,防止渗漏,防止阳光直射,贮存时间不得超过2天,由专人管理,防止非工作人员接触医疗废物。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1、根据医疗废物的类别,将感染性废物和损伤性废物分别用有警示标识的黄色包装物或容器物盛装封闭,病理性废物必须防腐处理后用黄色包装物盛装封闭。
2、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病理性废物、药物性废物及化学性废物不得混合收集。
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混入感染性废物,但应当在标签上注明。
3、在盛装医疗废物前,应当对医疗废物包装物或者容器进行认真检查,确保无破损、渗漏和其它缺陷。
4、放入包装物或容器内的感染性废物、病理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不得取出。
5、盛装医疗废物达到包装物或容器的 3/4 时,必须进行紧实严密的封口。
6、必须使用有警示标识的包装物或容器。
如果其外表面被感染性废物污染时,应当对被污染处进行消毒或增加一层包装。
7、禁止在非收集、非暂时储存地点倾倒、堆放医疗废物,禁止将医疗废物混入其它废物或生活垃圾。
8、使用后的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应将针头剪掉,针头按损伤性废物收集,一次性输液器、输血器 ( 袋 ) 、注射器按感染性废物收集。
1、一旦发生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时,其工作人员特别是负责医疗废物收集、运送、暂时贮存的工作人员有责任和义务立即向医院感染管理小组报告,感染管理小组在48 小时内向县卫生局、环保局报告。
调查处理结束后,必须将调查处理结果向市卫生局、环保局书面报告,报告内容包括:(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原因及其简要经过;(2)泄露、散落医疗废物的类别和数量、受污染的原因及医疗废物产生的科室;(3)医疗废物流失、泄漏、扩散已造成的危害和潜在影响;(4)已采取的应急处理措施和处理结果。
2、发生医疗废物导致传染病传播或者有证据证明传染病传播的事故有可能发生时,应当按照《传染病防治法》及有关规定报告,并采取相应措施。
3、当发生因医疗废物管理不当导致人员伤亡或健康损害,需要对致病人员提供医疗救护和现场救援的重大事故时应当在 2 小时内向县政府、卫生局报告,并采取相应紧急处理措施。
4、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被医疗废物污染或损伤时,在采取紧急处理措施的同时立即向感染管理科报告。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制度一、总则为了保障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和环境保护,维护人员及公众的身体健康,制定本医疗废物分类收集管理制度,规范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临时存放、运输和最终处理,确保医疗废物的合理处置和资源化利用。
二、医疗废物分类根据《医疗废物管理办法》的相关要求,将医疗废物分为四类:1.感染性医疗废物:具有人畜感染性或其他传染性的医疗废物;2.化学性医疗废物:具有腐蚀性、毒性或其它有害性的化学品;3.放射性医疗废物:具有放射性的医疗废物;4.其他医疗废物:除上述三类以外的医疗废物。
三、医疗废物收集管理1.感染性医疗废物的收集:(1)在感染性医疗废物产生的地方设置专用容器;(2)专用容器采用密闭式结构,且有醒目的“感染性医疗废物”标识;(3)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应每日清洗、消毒一次,并保持干燥;(4)感染性医疗废物容器应当按照规定时间进行更换,并及时封口。
2.化学性医疗废物的收集:(1)化学性医疗废物应设置单独的收集容器;(2)收集容器应采用耐腐蚀材料制作,并标注“化学性医疗废物”等相关标识;(3)收集容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阳光直射;(4)收集容器应根据需要定期更换,并妥善封口。
3.放射性医疗废物的收集:(1)放射性医疗废物应设置专用的铅罐或铅材质收集容器;(2)收集容器应符合国家和地方有关规定的防护标准,并标注“放射性医疗废物”等相关标识;(3)收集容器应放置在专用的存放区域,并确保放射性医疗废物不外泄;(4)放射性医疗废物容器应定期运输和更换,封口严密。
4.其他医疗废物的收集:(1)其他医疗废物应设置统一的收集容器;(2)收集容器应标注“其他医疗废物”等相关标识;(3)收集容器应放置在通风良好、干燥的地方,避免直接日晒。
四、医疗废物临时存储1.感染性医疗废物的临时存储:(1)感染性医疗废物应在产生后第一时间加以封存;(2)感染性医疗废物的临时存储室应具备防漏、防尘、防潮、防虫等功能;(4)感染性医疗废物的临时存储时间一般不得超过七天。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2篇)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1.感染性废物是指携带病原微生物具有引发感染性疾病传播危险的医疗废物,包括被病人血液、体液、排泄物污染的物品,传染病病人产生的垃圾等;2.病理性废物是指在诊疗过程中产生的人体废弃物和医学试验动物尸体,包括手术中产生的废弃人体组织、病理切片后废弃的人体组织、病理腊块等;3.损伤性废物是指能够刺伤或割伤人体的废弃的医用锐器,包括医用针、解剖刀、手术刀、玻璃试管等;4.药物性废物是指过期、淘汰、变质或被污染的废弃药品,包括废弃的一般性药品,,废弃的细胞毒性药物和遗传毒性药物等;5.化学性废物是指具有毒性、腐蚀性、易燃易爆性的废弃化学物品,如废弃的化学试剂、化学消毒剂、汞血压计、汞温度计等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2)是为了管理和处置医疗废物而制定的规定和程序。
医疗废物是指在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废弃物,包括感染性废物、化学药品和药剂废物、放射性废物、锐器和刺伤废物等。
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中,一般会采取以下措施:1. 分类指导:制定相应的标准和指南,指导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将医疗废物进行分类。
2. 分类收集容器:为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配备专用的收集容器,如红色容器用于感染性废物、黄色容器用于药品废物等。
3. 标识标识:对不同类型的医疗废物进行标识和贴示,以便于识别和分类。
4. 封存和储存:医疗机构需要妥善封存和储存各类医疗废物,以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
5. 运输和处置:医疗废物需要专门的运输和处置机构进行处理,按照相关法律法规进行无害化处理、消毒和处置。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目的是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防止交叉感染和环境污染,保护人民的健康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同时,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需要严格遵守相关规定,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封存、储存和交付处理工作。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1.根据国家卫生健康委和生态环境部修订的《医疗废物分类目录(2021年版)》(以下简称《目录》)的有关规定对医疗废物实施分类管理。
2.感染性废物应当收集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隔离传染病患者或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应当使用双层医疗废物包装袋盛装。
3.损伤性废物应当收集于符合《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的利器盒中,利器盒达到3/4 满时,应当封闭严密,按流程运送、贮存。
4.病理性废物应当收集于《医疗废物专用包装袋、容器和警示标志标准》(HJ421)的医疗废物包装袋中,可进行防腐或者低温保存。
5.少量的药物性废物可以并入感染性废物中,但应当在标签中注明;批量废弃的药物性废物,收集后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或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等进行处置。
6.化学性废物收集于容器中,粘贴标签并注明主要成分;收集后应交由具备相应资质的医疗废物处置单位或者危险废物处置单位等进行处置。
7.以下废弃物不属于医疗废物:非传染病区使用或者未用于传染病患者、疑似传染病患者以及采取隔离措施的其他患者的输液瓶(袋),盛装消毒剂的空容器,一次性医用外包装物,废弃的中草药与中草药煎制后的残渣,盛装药物的药杯,尿杯,纸巾、湿巾、尿不湿、卫生巾、护理垫等一次性卫生用品,医用织物以及使用后的大、小便器、居民日常生活中废弃的一次性口罩等。
8.根据《目录》中医疗废物豁免管理清单,对一些无风险或风险较低的医疗废物,在满足相应条件时可以按照豁免内容的规定实行豁免管理:密封药瓶或者安瓿瓶、导丝,盛装容器应满足防渗漏、防刺破要求,并有医疗废物标识或者外加一层医疗废物包装袋,标签注明损伤性废物,可不使用利器盒收集;患者自行用于按压止血而未收集于医疗废物容器中的棉签、棉球、输液帖,全过程不按照医疗废物管理;感染性废物、损伤性废物以及相关技术可处理的病理性废物,按照相关处理标准规范,采用高温蒸汽、微波、化学消毒、高温干热或者其他方式消毒处理后,在满足相关入厂(场)要求的前提下,运输至生活垃圾焚烧厂或生活垃圾填埋场等处置,在运输、贮存、处置过程不按照医疗废物管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背景介绍
医疗废物是指医院、诊所、实验室等医疗机构产生的包括
废弃药品、医疗用品、医疗器械等在内的废弃物。
由于这些废物具有较高的危害性和传染性,因此需要采取特殊的处理方法。
我国对医疗废物的管理一直十分重视,近年来加强了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实施。
本文将对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进行介绍。
医疗废物分类
医疗废物的分类主要依据其危险程度和来源进行划分。
目
前我国将医疗废物分为四类:一类、二类、三类、四类。
一类医疗废物
一类医疗废物是指含有强烈传染性病原体的医疗废物,如
麻疹、肺结核、乙肝等感染患者产生的医疗废物。
这类医疗废物具有极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需要采用高强度消毒处理方法,严格禁止在非专门处理场所处理。
二类医疗废物
二类医疗废物是指对人体具有较高危害性和传染性的医疗
废物,如废弃药物、过期药品、注射器等。
这类医疗废物需在封闭的医疗废物存放间或专门地点进行分类收集和暂时存储,待定期进行统一处理。
三类医疗废物
三类医疗废物是指具有较低危险性的医疗废物,如废旧纱布、废弃物品等。
这类医疗废物可以与城市生活垃圾一起收集和运输,但需事先进行分类处理,确保无传染性和危险物质。
四类医疗废物
四类医疗废物是指含有放射性物质的医疗废物,如用于诊
断和治疗的放射性医疗废物。
这类医疗废物需要在专门的放射性废物收集容器中进行收集和临时存储,待全部填满后,送交专门的处理机构进行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
医疗废物处理是指对医疗废物进行分类、清洗、消毒、包装、运输和处理的一系列活动。
医疗废物处理主要有两种方法:物理处理和化学处理。
物理处理
物理处理是指采用高温、高压或破碎等物理方法对医疗废
物进行杀菌、灭活和减量的处理方式。
物理处理具有安全、卫生、环保等优点,但处理成本较高。
化学处理
化学处理是指采用化学方法对医疗废物进行处理,在处理
过程中对医疗废物进行分解、瓦解和变质,使其成为无害的废物。
化学处理具有速度快、效果明显等优势,但同时也可能存在二次污染的风险。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主要包括分类、收集、运输、处理
和监管等各个环节。
制度的执行需要保证各个环节的协调和完善,确保医疗废物处理的安全有效。
分类收集
医疗机构应根据医疗废物实际情况建立医疗废物分类收集
制度,保证医疗废物的分门别类。
对于一类和二类医疗废物,应在产生场所进行分类收集和暂时存储,在符合标准的情况下,
应安排专门的运输车辆进行运输;对于三类医疗废物,可与城市生活垃圾一起交由市政环卫单位收集和运输。
运输
医疗废物运输应遵守道路运输危险货物有关规定,选择符
合要求的专门设备或车辆进行运输。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废物分类不混淆,密闭车辆运输,确保不对环境造成二次污染。
处理
医疗废物的处理应选择专业的医疗废物处理机构进行。
对
一类和二类医疗废物,应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处理,确保其无害化处理;对三类医疗废物,可选择运往城市垃圾填埋场进行处置,但需进行前处理。
监管
相关部门应建立健全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和处置的监管制度,加强对医疗机构和处理机构的监督检查。
同时,还需要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对医疗废物处理的认知,确保医疗废物的安全处理。
结论
医疗废物具有较高的传染性和危害性,在处理医疗废物时
必须严格按照相关标准进行分类、收集和处理。
医疗废物分类收集制度的实施和完善,对于维护公共卫生和生态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