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实验报告
小学生常见生活实验报告

小学生常见生活实验报告实验背景在小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常常会进行一些简单的实验。
这些实验不仅能够增加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还能够培养他们动手实践的能力和科学探究的精神。
本次实验报告将介绍一些小学生常见的生活实验,带领孩子们一起探索科学的奥秘。
实验材料1. 温水2. 冷水3. 两个杯子4. 两根吸管5. 小塑料球6. 塑料袋7. 碗8. 饮用水9. 半个柠檬10. 电池11. 两根铜线12. 小灯泡13. 音乐播放器14. CD实验一:水的密度实验步骤1. 将一个杯子中倒入温水,另一个杯子中倒入冷水。
2. 用吸管分别吸一些温水和冷水,并将吸管的一端用手指捏住。
3. 将两根吸管同时放入装有温水的杯子中,并缓慢松开手指。
4. 观察温水和冷水在杯子中的现象。
实验结果当温水和冷水混合时,观察到温水上升,冷水下沉,形成两层水。
这是因为温水密度较低,所以会浮起来。
实验分析这个实验说明了温水和冷水的密度不同。
温水由于热胀冷缩的原理,所以密度较低,会漂浮在冷水上。
实验二:柠檬电池实验步骤1. 将半个柠檬挤汁倒入碗中。
2. 将两根铜线分别插入柠檬汁中。
3. 将铜线的另一端接触两端有金属接线的小灯泡。
4. 观察灯泡是否亮起。
实验结果当两根铜线分别插入柠檬汁中,并连接灯泡时,可以观察到灯泡亮起。
实验分析柠檬中含有酸性物质,这些物质能够导电。
当柠檬汁中的酸性物质与铜线的金属物质接触时,形成一个电催化反应,产生电能。
通过连接灯泡,电能转化为光能,所以灯泡亮起。
实验三:CD音乐实验步骤1. 将CD放入音乐播放器中。
2. 打开音乐播放器,选择一首喜欢的歌曲。
3. 调节音量大小,开始播放音乐。
实验结果当CD放入音乐播放器并播放时,可以听到喜欢的歌曲。
实验分析CD是一种数字存储媒介,音乐播放器内的激光通过扫描CD上的信道,将数字编码转化为模拟音频信号。
经由音响放大器放大后,可以听到音乐。
实验四:自制漂浮物实验步骤1. 取一个小塑料球和一个塑料袋。
2023年学生实验报告集锦15篇

2023年学生实验报告集锦15篇学生实验报告1星期天的早上我自己做荷包蛋吃,我把油热好,再把鸡蛋打了进去,我用洗好的铲子去把荷包蛋给翻过来,但是铲子上面的水滴进了热油里,里面的立刻炸了开来,炸出来的油差点溅到我的脸上。
做完了荷包蛋,我去问妈妈水遇到油为什么会炸起来啊?妈妈说她也不清楚。
我便开始翻阅书籍、询问别人、上网查找资料。
我找到了资料:油水之所以无法融合,是因为持续加热下,油的温度会一直上升,超过100度时,少量的水溅入热油中,因为油的密度比水小(水1000kg/m3 油800kg/m3),水会沉在锅底,而油的沸点(250摄氏度)大于水的沸点(100摄氏度)油温又持续上升,沸点比水高。
所以在油包住水时,水的温度升高后“油相当水的外壳”水便会蒸发、沸腾(剧烈的汽化),体积变大就把油推开,但这个过程很快,所以像爆炸一样。
将热油溅起。
同时,油分子产生震动,发出剧烈响声,而造成喷起,油喷起时,水通常已经蒸发,所以几乎都是被油喷到。
我为了确认以上的资料是否正确,又做了几个实验:1、较多的冷油加少量的冷水,一开始没有反应,加热到沸腾后,立刻炸了起来。
2、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冷水,立刻就冒出白白的浓烟,油星四溅,噼里啪啦,人都不敢靠近。
3、较多的热油加少量的热水,和上一个实验的结果一样,立刻炸开来。
4、较多的冷水加冷油,水一沸腾也炸开了,但是炸的程度很小。
5、较多的热水加少量的冷油,过一会儿也会炸,但威力不够。
实验结果表明:只要油和水在一起,不管多少,只要烧开了,就一定会炸起来,只是表现程度不一样罢了。
我终于明白了其中的道理,觉得很高兴。
看来生活中的小事确实都有着或深或浅的科学道理,我们要做生活的有心人,多发现,多研究,多探索……生活处处有科学。
学生实验报告2前言:课外阅读是课外语文活动中最重要的`内容,是课内阅读的继续与扩展,是开启语文教学的又一把金钥匙。
随着知识经济和信息时代的到来,它对提高小学生的语文水平和获取知识经验所起的作用越来越大。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6篇

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三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单(教科版)6篇一、学生分析今年我任教三年级两个班科学的教学,小学生对于自然事物与现象的把握是很具体的,三年级学生擅长于用感官观察、识别物体的基本特征。
根据物体的相同和不同点对物体进行比较、分类,符合这阶段学生的认识特点,因此,教学中将注重发展学生此项技能,并在此基础上发展其他技能。
该年级男生居多,学生思维活跃,热爱科学,相信能迅速形成良好的科学学习氛围,并能促进全体学生在科学素养方面的发展。
学生从小对科学课的学习内容有一些接触和了解。
如植物、动物、我们周围的材料、水和空气等内容都与学生的生活息息相关,因此,科学学习是有基础的。
学生对科学学习的内容很感兴趣,有学习的强烈愿望。
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较好,但动手能力较弱,需要培养提高。
二、实验分析九年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小学《科学》,三年级下册是《科学》课开始的第二个学期,因此本册教材浅显易懂,特别注重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安排教学内容,同时还考虑到为今后的学习提高打好基础。
在这个阶段一定培养学生动手动脑的能力。
展开探究能力的培养。
三、实验目的与要求1、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相信、注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四、实验措施1、充分利用好学校的科学实验室,尽可能的去科学实验室上课,做到“精讲多练”,多通过实验引导学生自己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得到收获。
2、注重学生课外的拓展研究,不应只停留在课堂教学内,要将学生带出教室,到大自然中去,到社会中去,将科学课的学习从课堂延伸扩展到活动课程,扩展到家庭和社会。
转眼间,我在语文教师的语文教学岗位上又平凡地走过了一年。
追忆往昔,展望未来,为了更好的总结经验教训使自我迅速成长,成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愧于这一称号,我现将本年度教学工作情景总结如下:一、师德方面:加强修养,塑造“师德”。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

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小学分组实验报告单一、实验目的本次实验旨在探究小学生分组学习对学生学习效果的影响,以及不同分组方式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的影响。
二、实验设计1. 实验对象:本次实验选择某市某小学一年级的两个班级作为实验对象,共计60名学生。
2. 实验分组:将学生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人。
实验组采用异质分组,即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水平进行分组;对照组采用同质分组,即将学生随机分组。
3. 实验时间:实验持续时间为一个学期,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程。
4. 实验内容:实验组和对照组在每次实验课程中进行相同的学习任务,但实验组在学习任务中会有相对较难或复杂的内容。
三、实验过程1. 实验前准备:在实验开始前,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能力测试,以确保分组的准确性。
2. 实验进行:每周进行一次实验课程,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在自己的班级中进行学习任务。
实验组在学习任务中会有相对较难或复杂的内容,以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
3. 实验数据收集:通过观察和问卷调查等方式,收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学习态度以及合作能力等数据。
4. 实验结束:实验结束后,对实验组和对照组的学生进行学习成绩的统计和比较,以及对学生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的评估。
四、实验结果1. 学习成绩方面:经过一学期的实验,实验组的学习成绩相对于对照组有所提高。
异质分组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2. 学习态度方面:实验组的学生表现出更积极的学习态度,他们更愿意主动提问、探索和分享自己的想法。
而对照组的学生则相对较 passively,缺乏主动性和积极性。
3. 合作能力方面:实验组的学生在合作能力方面表现出更好的表现。
由于异质分组中学生之间能够互相补充和帮助,他们更容易形成良好的合作氛围,提高团队的整体效能。
五、实验结论本次实验结果表明,小学分组学习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态度和合作能力均有积极的影响。
异质分组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习积极性,从而促进学生成绩的提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

科学实验报告必备15篇科学实验报告1材料:一个有窄口的塑料瓶、黏土、一段塑料软管、几个硬币、胶带。
1、在塑料瓶的一侧挖二三个洞。
在瓶子的同一侧,用胶带把三四个硬币固定上去。
这些硬币有重量,可使潜水艇往下沉。
2、把塑料软管放入塑料瓶的窄口里,再用黏土把软管和瓶口的缝隙封好。
3、把这个玩具潜水艇放到一盆水里,让潜水艇灌满水。
4、从软管把空气吹入潜水艇。
在你吹气的时候,潜水艇内的'水会从洞口被逼出来。
5、当潜水艇充气到一定程度时,它会慢慢升到水面上。
操作:你只要控制潜水艇内空气的量,就可以使潜水艇在水中浮沉了。
原因:怎么会这样?空气的重量比水轻,当你把潜水艇装满气时,潜水艇变得比水还轻,所以会上升到水面上。
科学实验报告2实验组别:实验合作者:指导老师:实验日期:20××年×月×日第×节实验名称:调查污染的来源实验目的':通过调查污染的来源,让学生知道水是如何被污染的。
实验器材:实验步骤:采访当地政府部门。
家庭生活污染物。
采访家用物资销售部。
医院采访。
实验现象:农药、化肥,洗涤剂等都会污染水。
实验结论:我发现水污染来自于××××××问题讨论:科学实验报告3实验内容:光的反射能力实验地点:五年级教室实验目的:认识光的反射及应用实验器材:卡纸(红、黄、绿、黑、白)各一张,手电筒一支,夹子实验步骤:1、夹子夹住卡纸2、将夹横立在桌上,并在桌面上放一页有字的'纸。
3、打开手电筒开关,对着卡纸,观察文字实验现象:黑色反光弱,红色反红光,黄色反黄光,绿色反绿光,白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结论:深色反光弱,浅色反光能力强。
实验效果:好!实验人:xxx实验人实验时间:20xx年xx月xx日仪器管理员签字:xxx科学实验报告4今天上午,我去参加小记者活动,科学实验之染色工艺。
活动开始了,老师先告诉我们什么叫染色工艺。
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小学生科学实验报告篇一: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小学科学实验报告单篇二: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四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1、做手臂活动模型实验器材:绳子、硬纸板、铆钉实验步骤:(1)剪两条硬纸板,其中一条是另一条的两倍宽。
把宽的硬纸板沿长边对折,细的一端剪圆后,夹在对折纸板中间用铆钉固定。
(2)剪下两段一样长的绳子,分别粘在两侧的纸板上。
(3)拉动绳子,活动手臂模型。
实验结论:纸板相当于骨头,绳子相当于肌肉,肌肉的收缩和舒张带动骨骼运动。
2、测走路的速度实验器材:秒表、米尺、粉笔实验步骤:(1)用尺子测出5米距离。
(2)用正常步伐走5米需要多长时间。
比正常时间快一些需要多长时间。
(3)用正常时间走5秒需要多长时间。
实验结论:在相同距离情况下,所用时间越短,速度越快;在相同时间情况下,所走距离越长,速度越快。
3、探究物体运动的方式实验器材:皮球、绳子、夹子、易拉罐、橡皮、三角形木板、风车实验步骤:(1)用橡皮从三角形木板的斜坡滑下,分析运动轨迹。
(2)拍皮球分析运动轨迹。
(3)转动风车分析运动轨迹。
(4)滚动易拉罐,分析包含了哪些运动方式。
实验结论:运动有直线运动、曲线运动和复合运动。
4、小车运动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秒表、小车、尺子、钩码实验步骤:(1)在桌面上定好距离,确定起点和终点。
(2)挂两个钩码,测量小车从起点到终点的运动时间,挂3个、4个钩码的时间。
(3)进行比较。
实验结论:拉力越大,小车运动越快。
5、摆的快慢与什么因素有关实验器材:不同长度的线、钩码、秒表实验步骤:(1)做一个摆‘并明白一个来回是一次(2)用摆线3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3)用摆线50厘米长的摆、角度3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4)用摆线30厘米、50厘米长的摆,角度60度实验,测15秒能摆多少次。
实验结论:摆的快慢与摆重、摆角无关,与摆长有关。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

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报告单2尊敬的教师:以下是我根据小学四年级科学实验内容撰写的一份实验报告,共计1200字。
希望能对您的参考有所帮助。
一、实验名称: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二、实验目的:通过观察植物的生长过程,了解植物的生长原理,培养对植物的兴趣、爱护植物的意识。
三、实验材料:1.5个水杯2.5个麦子种子3.土壤4.水壶5.标尺四、实验步骤:1.将5个水杯分别标记为A、B、C、D、E。
2.在每个杯子中倒入适量的土壤,高度约为10厘米。
3.在A杯中放入一颗麦子种子。
4.在B杯中放入两颗麦子种子。
5.在C杯中放入三颗麦子种子。
6.在D杯中放入四颗麦子种子。
7.在E杯中不放任何麦子种子,作为空白对照组。
8.为每个杯子浇适量的水,保持土壤湿润。
9.将每个杯子放置在光线充足的地方,温度适宜的环境中。
10.每天观察并记录每个杯子中麦子的生长情况。
11.持续观察约10天。
五、实验记录:第一天:所有杯子中土壤湿润,种子还没有出芽。
第二天:A杯中的麦子种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5厘米。
B杯中的麦子种子也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C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D杯中的麦子种子还没有出芽。
E杯里未放入麦子,什么也没有发生。
第三天:A杯中的麦子继续生长,高度约为1厘米。
B杯中的麦子也继续生长,高度约为0.7厘米。
C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3厘米。
D杯中的麦子开始出芽,高度约为0.1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第十天:A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10厘米。
B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8厘米。
C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6厘米。
D杯中的麦子生长到了约4厘米。
E杯里仍然没有任何变化。
六、实验结论:通过观察实验结果,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植物的生长需要土壤、水分、光线和适宜的温度环境。
2.麦子的生长速度随着种子的数量增加而加快。
种子数量越多,植物生长得越快。
3.通过对照组的观察,我们可以发现杯子中没有放置种子的杯子里没有任何生长现象,麦子是通过种子发芽生长的。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百度文库

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实验名称:测量物体的质量实验目的: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学习并掌握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并了解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实验器材:1.天平2.不同物体(如石子、果实、书本等)3.数据记录表实验步骤:1.将天平放在平稳的桌面上,并保持水平。
2.用零位调节按钮将天平调整到零位。
3.选择一个物体(如石子),将其放在天平的盘中。
4.观察天平指针的位置,记录下测得的数据。
5.按顺序重复步骤3和4,测量其他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数据记录表:序号物体质量 (g)1 石子 52 果实103 书本50数据分析:根据实验数据可以得知,不同物体的质量是不同的。
石子的质量为5g,果实的质量为10g,书本的质量为50g。
实验结论:1.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用于描述物体所包含的物质量大小。
2.质量可以通过天平来测量,单位为克(g)。
3.通过实验了解到,物体的质量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每种物质都有自己特定的质量。
实验注意事项:1.在进行实验时,保持天平平稳并水平放置,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
2.将物体放置在天平的盘中时,应当小心轻放,避免物体掉落或破坏天平。
3.实验结束后要将天平清洁整理,并将实验器材归位。
参考资料:无以上是四年级上册科学实验报告单的内容,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我们学习了使用天平进行质量测量的方法,也了解了质量与重量的关系。
通过实验的过程,我们掌握了正确使用天平的技巧,培养了观察和记录实验数据的能力。
实验结果表明,不同物体具有不同的质量,质量是物体固有的属性,与物体的大小和形状无关。
通过这个实验,我们拓展了对科学实验的理解,提高了对自然界的认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生实验报告
•相关推荐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
在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具有语言陈述性的特点。
一起来参考报告是怎么写的吧,下面是小编整理的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1
【实验名称】
探究摩擦力大小与什么因素有关
【实验目的】
了解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因素: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
【实验器材】
长木板、毛巾、弹簧测力计、被拉动物体(钩码及小车代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用弹簧测力计在光滑的木板上匀速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3、在木板上铺上毛巾,让它表面变得粗糙,再用弹簧测力计拉动刚才的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示数变化
4、在光滑木板上再拉动物体,观察弹簧测力计的变化;向小车内加放钩码来改变物体重量,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再减少钩码,再拉动观察弹簧测力计示数变化。
你会发现:物体重了,摩擦力大;反之,摩擦力小。
5、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2
【实验目的】
感受热空气的能量,体验风的成因
【实验器材】
风的形成实验材料:火柴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仪器是否齐全
2、观察风的形成实验材料
3、点燃蜡烛,罩上实验材料,观察
4、整理实验仪器,各就各位。
【实验结论】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表面光滑程度和物体轻重有关。
表面越粗糙,摩擦力越大;物体越重,摩擦力也越大。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3
思考:不用胶水、胶布等粘合的东西,报纸就能贴在墙上掉不下来。
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
材料:1支铅笔;1张报纸。
步骤:
1、展开报纸,把报纸平铺在墙上。
2、用铅笔的侧面迅速地在报纸上摩擦几下后,报纸就像粘在墙上一样掉不下来了。
3、掀起报纸的一角,然后松手,被掀起的角会被墙壁吸回去。
4、把报纸慢慢地从墙上揭下来,注意倾听静电的'声音。
说明:
1、摩擦铅笔,使报纸带电。
2、带电的报纸被吸到了墙。
3、当屋子里的空气干燥(尤其是在冬天),如果你把报纸从墙上揭下来,就会听到静电的劈啪声。
创造:请试一试,还有什么物品能不用粘和剂,而用静电粘在墙上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4
【实验名称】
探究小灯泡亮起来的实验
【实验目的】
让小灯泡亮起来
【实验器材】
电池、电池盒、小灯泡、灯座、开关、导线
【实验步骤】
1、检查实验材料是否齐全
2、观察材料的特点。
3、把电池、开关、小灯泡依次用导线连接起来
4、接通开关,观察现象
5、断开开关,观察现象
6、整理实验材料
【实验结论】
一个完整的电路主要包括电源(如电池)、开关、导线、用电器(如小灯泡)四部分。
【注意事项】
实验时不能用导线直接把电池的正负极连接起来。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5
思考: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会把米和杯子提起吗?
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
操作:
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讲解:
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成米的杯子提起来。
小学生实验报告模板6
思考:不小心将厨房的佐料:胡椒粉与盐巴混在了一起,用什么方法将他们分离开呢?
材料:胡椒粉、盐巴、塑料汤勺、小盘子
操作:
1、将盐巴与胡椒粉相混在一起。
2、用筷子搅拌均匀。
3、塑料汤勺在衣服上摩擦后放在盐巴与胡椒粉的上方。
4、胡椒粉先粘附在汤勺上。
5、将塑料汤勺稍微向下移动一下。
6、盐巴后粘附在汤勺上。
讲解:
胡椒粉比盐巴早被静电吸附的原因,是因为它的重量比盐巴轻。
创造:
你能用这种方法将其他混合的原料分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