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地理因素有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气温、降水、气候

分布
地 中 海 气 候
南北纬30°~40°之间大陆西部 夏季高温少雨,冬季温和多雨
夏季受副高控制,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葡萄、无花果、柑橘、橄榄、小麦 自然带 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xiaycn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气温日较差与年较差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保温作用在农业实践中的应用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影响降水的因素
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 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 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 ②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
10° ~25°之间大陆东部 全年高温,有雨旱两季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典型植物 芒果、香蕉、荔枝 自然带 热带季雨林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热 带 特点 沙 漠 成因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分布
南北纬20°N~30°之间大陆中、西 部
全年高温少雨 全年 受副高和信风带控制
沙拐枣
热带荒漠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分布
亚热带大陆东部 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 受冬夏季风的影响 柑橘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亚 热 带 季 风 气 候
特点 成因 典型植物 自然带
思维导图——高考地理
温 带 特点 海 洋 成因 性 气 典型植物 候 自然带
高中地理影响降水的因素优秀课件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xx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 成l~3题。
84°
85°
45° N
1.形本钱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 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2〕分析原生海岸 红杉分布区多雨、 多雾的原
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 因。〔8分〕
图与降水梳头图。
参考答案:〔2〕地处大陆 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 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 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 成雾。
4、 【20xx安徽省】 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 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 海地区降水丰富,主 要是由于〔D〕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 升 D、西南季风带来 丰沛水汽
3、〔20xx山东〕有植物界“活
123°
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 42°
120 °
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
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
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
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 39° 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
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
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 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 具规模。图7为美国原生海岸红 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8为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
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 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 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一、知识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长期以来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自然地理单元及人文景观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
凉山彝族自治州干热河谷“干热”的气候特征,严重限制了森林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擦尔瓦(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延续两千多年,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一直存留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4-9月份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并且多夜雨,简述原因。
(2)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扑救困难的原因。
(3)有人说,披衣服饰保留至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明理由。
【答案】(1)4-9月,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富水汽,会沿山谷进入该地区,形成降水;该地区多河谷地形,白天该地区日照强烈,水汽大量蒸发,水汽沿山坡上升,不易扩散,形成云层;夜晚山谷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气流继续上升,山坡地气温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该区域11月到次年4月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冬季节,山谷风力大;该区域海拔较高,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枯枝落叶易燃不易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地形复杂,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容易形成立体式火灾;河谷地势陡峻、山高谷深,道路稀少且崎岖难行,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救。
(3)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可以御寒;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下雨时可以防雨防潮;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羊毛、牦牛毛等取材方便。
【解析】(1)降水成因可以从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等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据图分析,凉山位于我国西南部,水汽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故夏季西南季风强盛时降水量占比大。
多夜雨主要与谷地地形有关,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夜间谷地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

2020届高三地理复习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一、知识讲解影响降水的因素二、例题分析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凉山彝族自治州位于四川省西南部,长期以来为彝族等少数民族聚居区,在自然地理单元及人文景观上都是一个相对独特的区域。
境内地貌复杂多样,高山、深谷、平原、盆地、丘陵相互交错。
凉山彝族自治州干热河谷“干热”的气候特征,严重限制了森林植物种类及其分布,导致森林生态系统十分脆弱。
擦尔瓦(用羊毛、牦牛毛纺织而成,能御寒、防潮)是凉山彝族最具代表性的服饰,延续两千多年,伴随着凉山彝族社会历史发展一直存留至今,这不能不说是一个奇迹。
(1)4-9月份凉山彝族自治州的降水量占全年降水量的80%以上,并且多夜雨,简述原因。
(2)分析凉山彝族自治州干热河谷地区森林火灾具有一定的季节性且扑救困难的原因。
(3)有人说,披衣服饰保留至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说明理由。
【答案】(1)4-9月,西南季风从印度洋带来的丰富水汽,会沿山谷进入该地区,形成降水;该地区多河谷地形,白天该地区日照强烈,水汽大量蒸发,水汽沿山坡上升,不易扩散,形成云层;夜晚山谷热量不易散失,温度高,气流继续上升,山坡地气温下降快,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2)该区域11月到次年4月降水稀少,且蒸发量大,空气干燥;春冬季节,山谷风力大;该区域海拔较高,植被以针叶林为主,其枯枝落叶易燃不易腐,极易引发森林火灾;地形复杂,山地垂直分异明显,容易形成立体式火灾;河谷地势陡峻、山高谷深,道路稀少且崎岖难行,一旦发生火灾,很难扑救。
(3)昼夜温差大,晚上气温低,可以御寒;地形崎岖,擦尔瓦宽大,便于行走;下雨时可以防雨防潮;农业生产以畜牧业为主,羊毛、牦牛毛等取材方便。
【解析】(1)降水成因可以从大气环流、下垫面(地形等因素)等方面进行分析。
据图分析,凉山位于我国西南部,水汽主要是西南季风带来的,故夏季西南季风强盛时降水量占比大。
多夜雨主要与谷地地形有关,根据山谷风的形成原理,夜间谷地气温相对较高,气流上升,在上升过程中遇冷凝结成云致雨。
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

学习资料2021高考地理二轮复习高频考点突破3.4降水含解析班级:科目:3-4 降水一、降水的形成条件:有充足的水汽;气温降低或者气流上升,空气中的水汽达到饱和状态;有凝结核.二、常见类型:地形雨、锋面雨、台风雨、对流雨等.考点精讲知识系统地形雨:迎风坡气流上升,多地形雨,背风坡气流下沉,降水少。
锋面雨:锋面处冷暖气团相遇,暖气团(含较多水汽)被抬升,水汽饱和凝结,形成降水。
台风雨:台风为气旋,气流由四周向中心辐合上升。
对流雨:近地面空气强烈受热上升,水汽饱和凝结.我国有许多诗词描写地理现象和地理事物,蕴含地理原理和规律,完成第1题。
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体现的主要地理原理是A.山风导致降水B.西风带来降水C.海风迎来降水D.夏季风带来降水【答案】1.A【解析】1.“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此诗能够体现地理原理的词句是“巴山夜雨”.“巴山夜雨"是指(横断山区)山谷地区多在夜里下雨。
黑夜,山谷地区因地形封闭,散热不畅,气温较高,空气膨胀上升,容易成云致雨,此时山谷两侧山坡气流下沉,山坡上的气流由山上向谷地运动,形成山风,此时山坡与山谷形成的环流称为山风环流,因此“巴山夜雨”的主要地理原理是山风(环流)导致降水,A符合题意。
“巴山夜雨”与西风带、海风、夏季风关系不大或无关,排除B、C、D。
故选A.三、降水的影响因素:根据降水的形成角度可以从这三个角度理解降水的影响因素:(一)水汽的多少1.海陆位置(1)深居内陆,大陆性强,降水少(2)位于沿海,受夏季风影响,降水丰富2.迎岸风和离岸风风带:低纬度—-信风;中纬度-—西风;东亚和南亚的季风.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带来水汽,降水较多;风从陆地吹向海洋,降水少.3.地形①迎风坡水汽较多,背风坡降水少.②高大地形阻挡水汽进入,降水少(如科迪勒拉山系对太平洋进入美洲的阻碍)4.洋流①暖流增湿,降水较多;②寒流减湿,降水较少5.植被覆盖率高及水域广(河湖多),降水多,反之少。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
降水是指大气中水蒸气凝结成液态水或固态水的过程,并以雨、雪、雾、露、
霜等形式落到地面上的现象。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指降水在地球表面的不同地区分布的特点和规律。
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是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因素:
1.地理位置:地球的地理位置会影响降水的分布。
例如,在赤道附近的地区,
由于接近太阳直射区,大气热量充足,蒸发量大,降水量也相对较大。
而在极地附近的地区,由于气温低,水蒸气含量少,降水量较少。
2.地形地貌:地形地貌对降水的分布有显著影响。
山脉一般会阻挡气流的流动,导致气流上升并形成云雨,因此山区降水量相对较多。
而平原地区没有明显起伏,气流较为平稳,导致降水量较少。
3.气候带:地球分为寒带、温带和热带三大气候带,不同气候带的降水分布也
有所不同。
热带地区因受到太阳直射,水汽循环活跃,降水量较大;温带地区降水相对较少;寒带地区由于气温低,水汽含量少,降水量也较少。
4.大气环流系统:大气环流系统会影响降水的空间分布。
例如,在赤道附近有
着赤道高压带和副热带高压带,这两个高压带都是降水较少的区域。
而赤道附近的低气压带和副热带低压带则相对降水量较多。
综上所述,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受到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带和大气环流
系统等因素的综合影响。
了解和研究降水的空间分布规律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气候变化和预测天气,对于农业、水资源管理和自然灾害防治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影响地理的各种因素

1、影响某地气温高低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水文、人类活动2、影响某地降水多少的因素:——位置、大气、地形、洋流、植被及水文3、影响气压高低的因素:(1)、海拔高度:气压随高度增加而降低(2)、海陆分布:因海陆存在热力性质差异,所以海陆间气温与气压随季节发生变化。
北半球夏季,陆地上形成低压,海洋上形成高压;冬季相反。
(3)、气温:同一水平面上,气温高则气压低,反之气温低则气压高。
(4)、空气垂直运动:上升气流处往往气压比同一水平面略低;下沉气流处相反。
4、影响盐度高低的因素:气候、洋流、河流、距海远近、结冰或融冰、海区封闭性5、影响太阳辐射强度的因素:(1)太阳高度角或纬度:太阳高度角越大,穿越大气的路径就越短,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太阳高度角越大,等量太阳辐射散布的面积越小,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中午的太阳辐射强度比早晚的强。
(2)海拔高度:海拔越高空气越稀薄,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越小,则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越强。
例如,青藏高原是我国太阳辐射最强的地区。
(3)天气状况:晴天云少,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例如四川盆地多云雾阴雨天气,太阳辐射消弱强,太阳辐射成为我国最低值区。
(4)大气透明度:大气透明度高则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小,使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强。
(5)白昼时间的长短。
(6)大气污染的程度:污染重,则对太阳辐射消弱强,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少。
6、影响海水温度的因素:纬度、洋流、季节、深度7、影响渔业资源分布的因素:深度、温度带、洋流、河流8、影响河流流量的因素:雨水、冰雪融水:分为季节性积雪融水、高山永久积雪和冰川融水。
地下水、湖泊(水库)、植被、人类活动。
9、盐场区位选择:地形平坦;泥质沙滩;降水量少,蒸发量大(或气候干燥多晴朗天气,或地处背风坡)10、影响雪线高度分布的主要因素:温度、降水量、地表起伏影响:平坦的缓坡,积雪易遭风吹蚀,而使雪线抬高;陡峻的山坡,往往发生雪崩,而使雪线下降。
冻雨成因高中地理

冻雨成因高中地理冻雨是一种特殊的降水现象,它不同于普通的降雨或降雪,而是在低温条件下,雨滴在降落过程中保持过冷却状态,到达地面后冻结成冰。
这种现象在中国的一些地区,尤其是南方的高山地区,冬季时较为常见。
冻雨不仅给交通、电力、农业等带来严重影响,还对人们的日常生活造成诸多不便。
那么,冻雨是如何形成的呢?本文将从高中地理的角度对此进行分析。
一、气候背景中国南方地区,尤其是山区,冬季常常受到北方冷空气的影响。
当冷空气南下时,与南方相对暖湿的空气相遇,容易形成降雨。
而南方地区的水汽条件较好,这为降雨提供了充足的物质基础。
二、地形因素南方地区多山,地形复杂。
当冷空气翻越山脉时,受到地形的抬升作用,空气上升并冷却,水汽凝结形成降水。
而山区气温通常较低,这为冻雨的形成提供了有利的环境。
三、气象条件冻雨的形成需要特定的气象条件。
首先,气温要在0℃以下,这样雨滴在下降过程中才能保持过冷却状态。
其次,要有充足的水汽供应,以保证雨滴的数量和大小。
最后,风速要适中,既不能太大也不能太小,以确保雨滴在下降过程中不被吹散或蒸发。
四、大气层结大气层结的稳定与否对冻雨的形成也有重要影响。
当大气层结稳定时,冷空气和暖湿空气能够长时间对峙,形成持续的降雨天气。
这种稳定的大气层结有利于冻雨的形成和持续。
五、人类活动的影响近年来,人类活动对气候变化的影响日益显著。
工业排放、能源消耗等活动导致温室气体增加,进而引发全球气候变暖。
这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冬季的气温分布和降水模式,对冻雨的形成和分布也产生了一定影响。
综上所述,冻雨的形成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气候背景、地形因素、气象条件、大气层结以及人类活动等都对其产生重要影响。
因此,在预防和应对冻雨灾害时,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采取科学有效的措施,以减少其对人们生活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降水的地理因素有
以下是影响降水的地理因素:
1. 经纬度:经度决定了太阳的高度和强度,因此也影响了地球表面的温度分布。
纬度决定了赤道地区和极地地区的温度差异,从而影响了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降水分布。
2. 山脉:山脉对降水分布有重要影响。
当湿空气被强制上升至山脉,空气被迫上升冷却并形成云和降水。
山脉也会导致雨影效应,即使山脉背风处降水较少。
3. 海洋和陆地:海洋和陆地的温差会导致季风和海洋洋流的形成。
这些因素对降水分布产生重要影响。
海洋上的湿空气会被上升的陆地吸引,形成降水。
而陆地上的暖空气会引发大气对流,导致降水。
4. 气候类型:气候类型也会影响降水分布。
例如,热带气候和中纬度气候通常具有明显的降雨季节;而沙漠气候则通常非常干燥,降水量极低。
5. 大洋洋流:大洋洋流的运动会影响海洋表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影响大气的垂直运动和降水分布。
6. 高度和海拔:高度和海拔对降水分布也有重要影响。
高海拔地区通常更冷,空气上升更容易形成云和降水。
7. 地形:地形特征,如山脉、丘陵和河谷,会对降水分布产生影响。
山脉会产生雨影效应,而河谷和平原通常更容易形成降水。
这只是一些主要的地理因素,实际上还有很多其他因素也会影响降水分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