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水的影响因素ppt课件
合集下载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ppt.ppt

《大气与气候》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1
考纲
(1)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 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2)根据等温线走向特点 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3)找出降水量的极值区 域及分析原因。
(4)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分 析干湿状况及对自然、人文 环境的影响等。
考情
世界降水类型,影响降 水时空分布的因素,降水的时 间变化,降水的分布,等降水 量线的判读。
全年 少雨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
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
水量不超过300mm,
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
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
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
于湿润地区
8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南北 回归 线附 近
大陆 降水多(500 东岸 mm以上)
大陆 降水少(500 西岸 mm以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 夏季
地
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气流下沉;或受 全年 信风带控制,风从陆 少雨 地吹向海洋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mm,这里气温高,
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
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
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 则较小。
17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即 从某地向另一地逐渐减少等。
(3)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 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 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 降水也相应递减。
降水与等降水量线
1
考纲
(1)根据等降水量线的疏 密判断降水量的地区差异。
(2)根据等温线走向特点 分析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
(3)找出降水量的极值区 域及分析原因。
(4)根据降水量的多少分 析干湿状况及对自然、人文 环境的影响等。
考情
世界降水类型,影响降 水时空分布的因素,降水的时 间变化,降水的分布,等降水 量线的判读。
全年 少雨
在极地高气压带的控制下,
全年盛行下沉气流,年降
水量不超过300mm,
是全世界降水量最少的地
带。但是由于低温,蒸发
量少于降水量,这里仍属
于湿润地区
8
位置
年降水量
成因
特征
南北 回归 线附 近
大陆 降水多(500 东岸 mm以上)
大陆 降水少(500 西岸 mm以下)
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 夏季
地
多雨
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 制,气流下沉;或受 全年 信风带控制,风从陆 少雨 地吹向海洋
大陆西岸和大陆内部,年降水量一般不超过500mm,这里气温高,
蒸发能力很强,蒸发量远远大于降水量,多为干旱、半干旱地区,世
界上的沙漠主要分布在这里,但这里并非到处都少雨,有些地方(主
要是大陆东岸)因受到夏季风或台风等影响,降水也较丰富
等降水量线密集,则降水量的地区分布差异较大;反之 则较小。
17
(2)根据各等降水量线的数值,分析降水量变化的趋势。即 从某地向另一地逐渐减少等。
(3)判断海陆分布。等降水量线与海岸线大致平行,数值从 沿海向内陆逐渐减小,降水多的区域表示沿海,反之表 示内陆。我国由东向西离海洋越远,到达的水汽越少, 降水也相应递减。
高中地理影响降水的因素优秀课件

图1所示区域降水季节分配较均匀。20xx年5月初,该区域天气晴朗,气温骤升,出现了比常年严重的洪灾。据此完 成l~3题。
84°
85°
45° N
1.形本钱区域降水的水汽主要来源于 A.太平洋 B.印度洋 C.大西洋 D.北冰洋
图3所示区域内自南向北年降水量由约200mm增至500mm左右, 沙漠地区年降水量仅50mm左右。据此完成9~11题。
〔2〕分析原生海岸 红杉分布区多雨、 多雾的原
杭州和阿克塔的气温变化曲线 因。〔8分〕
图与降水梳头图。
参考答案:〔2〕地处大陆 西岸,距海近;位于西风带, 西风从海洋带来大量水汽; 地处迎风坡,多地形雨;沿 岸受寒流影响,水汽易凝结 成雾。
4、 【20xx安徽省】 以下图为世界某区域 略图,完成以下问题。 27、图示区域西部沿 海地区降水丰富,主 要是由于〔D〕 A、 反气旋频繁过境 B、 受沿岸寒流影响 C、 东北季风受到地形抬 升 D、西南季风带来 丰沛水汽
3、〔20xx山东〕有植物界“活
123°
化石〞之称的海岸红杉,生长 42°
120 °
快,寿命长,树形高大,材质
优良,是世界上最有价值的树
种之一。海岸红杉适合生长的
温和、湿润、多雾的环境中。
目前,原生海岸红杉仅分布于 39° 美国西海岸。1972年尼克松访
华时赠送的海岸红杉树苗栽种
在杭州。现在我国已有多个省 引种海岸红杉,有的地区已初 具规模。图7为美国原生海岸红 杉分布区及周边区域图,图8为
7.图示①②③④四地中,年降水量
最低的是
A.①地
B.②地
C.③地
D.④地
图5示意某区域多年平均降雪量与雪期(从当年初雪 日到次年终雪日的天数)的空间分布。该区域内丘陵 区每年因融雪径流造成的土壤侵蚀较为严重。
降水的形成、成因和主要类型PPT课件

.
锋面雨
.
4、台风雨
(1)、形成原因 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2)、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 伴有狂风雷电 (3)、分布地区
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
1.(2011·宁波模拟)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 量分布图,据图判断(1)~(2)题。
c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带
副热 副热带高气压 带少 带和信风带 雨带
气温高、海洋面积辽 阔,蒸发旺盛,空气 中含有大量水汽;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大陆内部和 西岸受来自大陆的性 质干燥的信风控制, 降水少
.
.
地形雨
.
2、地形雨
(1)、形成原因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 2 )、特点 降水集中在迎风坡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3 )、分布地区
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
.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
地形雨
.
锋面雨
.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锋面雨
.
4、台风雨
(1)、形成原因 热带洋面上暖湿气流围绕 台风中心旋转上升
(2)、特点 强度很大,多为暴雨, 伴有狂风雷电 (3)、分布地区
低纬大陆东部沿海地区
.
1.(2011·宁波模拟)下图是沿37°N世界某地地形剖面及降水 量分布图,据图判断(1)~(2)题。
c (1)图中内华达山脉两侧海拔2 000 m处的降水量差值约是 ()
形成原因
雨带 气压带、风带 降水多或少的原因
降水特点
赤道 赤道低气压带 多雨 带
副热 副热带高气压 带少 带和信风带 雨带
气温高、海洋面积辽 阔,蒸发旺盛,空气 中含有大量水汽;赤 道低气压带控制下盛 行上升气流
受高压控制,盛行下 沉气流;大陆内部和 西岸受来自大陆的性 质干燥的信风控制, 降水少
.
.
地形雨
.
2、地形雨
(1)、形成原因 暖湿空气遇地形阻挡, 被迫沿迎风坡爬升 ( 2 )、特点 降水集中在迎风坡 背风坡形成雨影区 ( 3 )、分布地区
山地迎风坡(山腰地带)
.
地形雨
• 湿润空气水平运动时,遇到山地,沿山坡 “爬升”,温度下降,水汽凝结,在迎风 坡产生的降水,叫地形雨.
• 在世界上,最多雨的地方,常常发生在山 地的迎风坡,称为雨坡;印度的乞拉朋齐 年降水量11418毫米,也是因为位于喜马拉 雅山迎风坡的缘故,成为世界年降雨量最 多的地方.而处于背风坡的青藏高原,年降 水量却为200~400毫米。
.
地形雨
.
锋面雨
.
锋面雨
• 冷空气和暖空气相遇时,相对较轻的 暖空气被“抬升”,遇冷凝结而产生 的降水,叫锋面雨。
• 在中纬度的季风区,锋面雨较多。
水文学原理四降水ppt课件

第四章 降 水
1
主要内容
HHU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2 降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4 降雨资料的检验
2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降水的定义 降雨的基本要素 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 降雨空间变化的表示方法 降雨要素的综合曲线
3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1 降水的定义:
大气中的液态水滴或固态冰雪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克服 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雪
雹
雨
露
霜
4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2 降雨的基本要素
降雨量(深):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
雨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
降雨历时:降雨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降雨历时;
2)对每个三角形各边作垂直平分线,再用这些垂直平分
线构成以每个测站为核心的多边形;
3)量取每个多边形的面积fi。
计算公式: P 1
F
n
Pi fi
i 1
适用条件:雨量站分布不均
缺点:
1)没有考虑地形影响,假定雨量呈线性变化; 2)权重系数是固定的,不能反映降雨空间分布复杂多变 的特点。
28
29
§3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H H U
3 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
(1)时段降雨量柱状图:时段降雨量与相应时段之间的关
系图称为时段降雨量柱状图。
时间 13:42 14:00 14:30 15:34 17:00 18:10 19:00
时段降雨 0
11.5 33.5 31.9 1.6 2.2
1
主要内容
HHU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2 降雨类型及其影响因素 3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4 降雨资料的检验
2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降水的定义 降雨的基本要素 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方法 降雨空间变化的表示方法 降雨要素的综合曲线
3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1 降水的定义:
大气中的液态水滴或固态冰雪颗粒,在重力作用下,克服 空气阻力,从空中降落到地面的现象称为降水。
雪
雹
雨
露
霜
4
§1 降水要素及其时空变化表示方法 H H U
2 降雨的基本要素
降雨量(深):指一定时段内降落在某一点或某一面积上的总
雨量,用深度表示,以mm计。
降雨历时:降雨从某时刻到另一时刻所经历的时间称为降雨历时;
2)对每个三角形各边作垂直平分线,再用这些垂直平分
线构成以每个测站为核心的多边形;
3)量取每个多边形的面积fi。
计算公式: P 1
F
n
Pi fi
i 1
适用条件:雨量站分布不均
缺点:
1)没有考虑地形影响,假定雨量呈线性变化; 2)权重系数是固定的,不能反映降雨空间分布复杂多变 的特点。
28
29
§3 区域(流域)平均降雨量计算方法 H H U
3 降雨时间变化的表示
(1)时段降雨量柱状图:时段降雨量与相应时段之间的关
系图称为时段降雨量柱状图。
时间 13:42 14:00 14:30 15:34 17:00 18:10 19:00
时段降雨 0
11.5 33.5 31.9 1.6 2.2
水文学之影响降水的因素(ppt 18页)

板桥水库溃坝事件
1975年八月,河南省南部驻马店地区出现暴雨, 板桥水库和石漫滩水库两座大型水库及竹沟、田 岗等数五十八座中小型水库几乎同时溃坝,遂平、 西平、汝南、平兴、新蔡、漯河,临泉七个县城 被水淹数米深,共29个县市受灾,涉及一千二百 万人,毁房680余万间,冲毁京广线铁路一百多 公里,京广线中断18天,影响正常通车48天,据 称死亡人数达23万人之多,直接经济损失约为 100亿。
❖ 有人综合我国130多场大暴雨的可降水量w,与相应的 24小时雨量p24之间的关系,其外包线显示出在高效暴雨 条件下的p24与w之间存在近似的线性关系。根据这一线 性关系可建立可能最大暴雨量pm的计算公式:
❖ 式中,p为选定的高效暴雨量;Wm、w分别为当地可 能最大暴雨的可降水量和当地典型的可降水量。
(二)可能最大降水估算方法简介
❖
迄今为止,由于对于暴雨形成的物理机制不够了解并
受到气象资料的限制,难以精确的计算出这个可能降水量
的上限值。一般均采用半经验半理论的水文与气象相结合
的模型计算PMP。
❖ 本法的基本原理是,决定暴雨的因素可归结为空中水 汽含量(即理论上的可能降水量w),以及降水效率η。 降水效率η则决定于气流的辐合与垂直运动的特性与强度。 通常可以雨湿比p/w作为效率的指标,即实际降水占可降 水的比值愈大,降水效率就愈高。当各种因子处于最优组 合的条件下,p/w值最大,效率最二种:削弱对流,减少降水
❖ 我国著名的气象学者赵九章认为,森林能抑制林区 日间地面温度升高,削弱对流,从而可能使降水量减 少。另据实际观测,茂密的森林全年截留的水量,可 占当地降水量的10—20%,这些截留水,主要供雨后 的蒸发。
❖ 总体来说,森林对降水的影响肯定存在,至于影 响的程度,是增加或是减少,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并 且与森林面积、林冠的厚度、密度、树种、树龄以及 地区气象因子、降水本身的强度、历时等特性有关。
气象学与气候学-降水

8
美丽的雪花
9
四、各类云的降水
(一)类型:
1、按降水时间和强度分: 连续性:均匀的雨滴或雪花,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 (高层云、雨层云) 阵性: 强度大,降水时间短,雨滴大。(浓积云、积雨云) 毛毛雨:雨滴小强度弱(层积云、层云)
10
2、按降水的成因分类
11
(二)全球降水量分布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 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信风带的西岸(背风海岸)
气象学与气候学
降水
1
一、概述
1、降水
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的或固态的水,称为降水。
云滴r<100μm,标准云滴r=10μm 雨滴r>100μm,标准云滴r=1000μm
2、降水的类型
雨:从云中降下的液体水滴
雪:从混合云中降下的固体水
霰:从云中降下的不透明球状晶体
雹:从云中降下的有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的固
体降水,呈球状。
2理过程
降水的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它降水物, 并降至地面的过程。
1、凝结或凝华增长(初期)
冰水共存:在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存的冷云中,如果存在 E冰<e<E过冷却水 ,冰晶因凝结而不断长大,而过冷却水滴 因不断蒸发而变小。(低纬度机会多)
约可产生1014个冰晶。
13
播入碘化銀後,一塊積雲呈爆發性增長
14
(二)暖云降水
1、暖云:云体全部或部分的温度T>0℃ 2、不降水的原因:
缺少大小水滴共存的条件。 3、方法:
氯化钠或氯化钾: 吸湿性强,形成大小水滴共存的环境
15
6
2、 冲并增长
定义: 由于云滴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升降速度,相互
美丽的雪花
9
四、各类云的降水
(一)类型:
1、按降水时间和强度分: 连续性:均匀的雨滴或雪花,降水时间长,降水量大。 (高层云、雨层云) 阵性: 强度大,降水时间短,雨滴大。(浓积云、积雨云) 毛毛雨:雨滴小强度弱(层积云、层云)
10
2、按降水的成因分类
11
(二)全球降水量分布
影响因素:纬度、海陆分布、大气环流、地形 赤道多雨带:上升气流强,多对流雨 副热带少雨带:信风带的西岸(背风海岸)
气象学与气候学
降水
1
一、概述
1、降水
从云中降到地面上的液态的或固态的水,称为降水。
云滴r<100μm,标准云滴r=10μm 雨滴r>100μm,标准云滴r=1000μm
2、降水的类型
雨:从云中降下的液体水滴
雪:从混合云中降下的固体水
霰:从云中降下的不透明球状晶体
雹:从云中降下的有透明层和不透明层相间组成的固
体降水,呈球状。
2理过程
降水的形成就是云滴增大为雨滴、雪花或其它降水物, 并降至地面的过程。
1、凝结或凝华增长(初期)
冰水共存:在冷却水滴和冰晶共存的冷云中,如果存在 E冰<e<E过冷却水 ,冰晶因凝结而不断长大,而过冷却水滴 因不断蒸发而变小。(低纬度机会多)
约可产生1014个冰晶。
13
播入碘化銀後,一塊積雲呈爆發性增長
14
(二)暖云降水
1、暖云:云体全部或部分的温度T>0℃ 2、不降水的原因:
缺少大小水滴共存的条件。 3、方法:
氯化钠或氯化钾: 吸湿性强,形成大小水滴共存的环境
15
6
2、 冲并增长
定义: 由于云滴大小不同,具有不同的升降速度,相互
第四章 第3节《降水的变化与分布》 课件(共36张PPT内嵌视频) 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5
6
7
8
9 10 11 12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135 169 112 57 24 12
步骤:
(1)绘出横坐标,把它平均分成12段,分别表示1-12月,标出月份;
(2)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降水量和最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标的取值范
围为 0-200 毫米,以25 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坐标;
降水的变化
Changes in precipitation
降水的分布
The distribution of precipitation
降水的变化
1.降水的形式Leabharlann 1.降水的形式降雨
降雨和降雪是降 水的主要形式。
从大气中降落 的雨、雪、冰雹等, 统称为降水。
降雪 冰雹
2.降水的测量
基本仪器: 雨量器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首先要看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还 要看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2.比较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 岸和大陆西岸的年降水量。
南、北回归线两侧,大陆西 岸降水较少,大陆东岸降水 较多
2.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
阅读世界年降水量分布图,首先要看不同纬度地带的降水差异,还 要看同一纬度地带大陆东西岸从沿海到内陆的降水差异。
0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月份
绘出纵坐标,根据最大和最 小降水量的数值,确定纵坐 2 标的取值范围为0-200毫米, 以25毫米为单位刻度平分纵 坐标;
4.绘制和阅读降水量柱状图
200
月份
1
2
3
4 56
175
降水量/毫米 10 5 22 47 71 81
降水的影响因素

(2)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和引
导的作用。水汽与山脉走向一致,则降水较多;水汽与
山脉走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垂直时,阻挡水汽进入,使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3.气压带和风带
(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 度不断升高,水汽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 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带盛 行上升气流,在上升冷却的过程中水汽容易达到 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形成降雨,形成多雨区。
1.海陆位置:距海越近,受海洋影响越大,降水越多;距
海越远,海洋水汽越难以到达,降水越少。
中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2.地形
(1).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迎风坡使含水气流被抬升并 在一定高度上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 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天气,即雨影区。
(2).迎风岸常受风带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 降水较多;背风岸的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 干燥,降水较少。
4.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 同。
(1).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陆地 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2).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 成降水,天气晴朗。
5.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降水较多,寒流经过的地
区降水较少。
6.下垫面(地表状况)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
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下垫面水汽 含量较多,降水也较多;下垫面水汽含量较少, 降水也较少。
7.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影响降水。比 如砍伐森林、修建水库、人工降水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5.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降水较多,寒流经过的地
区降水较少。
--
6.下垫面(地表状况)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
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下垫面水汽 含量较多,降水也较多;下垫面水汽含量较少, 降水也较少。
--
7.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影响降水。比
降水的影响因素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冷凝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
1.海陆位置:距海越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海洋影响越大,降水越多;距
海越远,海洋水汽越难以到达,降水越少。
中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地形
(1).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迎风坡使含水气流被抬升并 在一定高度上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 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天气,即雨影区。
--
(2)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和引
导的作用。水汽与山脉走向一致,则降水较多;水汽与山
脉走向垂直时,阻挡水汽进入,使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
3.气压带和风带
(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 度不断升高,水汽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 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带盛 行上升气流,在上升冷却的过程中水汽容易达到 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形成降雨,形成多雨区。
如砍伐森林、修建水库、人工降水等。
--
(2).迎风岸常受风带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 降水较多;背风岸的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 干燥,降水较少。
--
4.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 同。
(1).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陆地 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2).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 成降水,天气晴朗。
5.洋流:暖流经过的地区降水较多,寒流经过的地
区降水较少。
--
6.下垫面(地表状况) 下垫面在局部地区也会对降水产生影响,主要是
通过改变大气中水汽含量来影响的。下垫面水汽 含量较多,降水也较多;下垫面水汽含量较少, 降水也较少。
--
7.人类活动 人类活动主要是通过改变地表状况影响降水。比
降水的影响因素
降水:是指空气中的水冷凝降落到地面的现象。
--
1.海陆位置:距海越近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受海洋影响越大,降水越多;距
海越远,海洋水汽越难以到达,降水越少。
中国降水量在空间上,由东南沿海向西北内陆递减
--
2.地形
(1).迎风坡背风坡与降水:迎风坡使含水气流被抬升并 在一定高度上达到过饱和状态出现凝结降雨,即地形雨; 该气流越过山顶后,在下沉的过程中温度不断升高,水汽 含量不断降低,出现干热天气,即雨影区。
--
(2)山脉走向与降水:山脉走向对海洋水汽有阻挡和引
导的作用。水汽与山脉走向一致,则降水较多;水汽与山
脉走向垂直时,阻挡水汽进入,使内侧降水明显减少。
--
3.气压带和风带
(1).高气压带盛行下沉气流,在下沉过程中温 度不断升高,水汽含量不断降低,空气越来越干 燥,不可能形成降水,多晴朗天气。低气压带盛 行上升气流,在上升冷却的过程中水汽容易达到 过饱和状态,往往会凝结形成降雨,形成多雨区。
如砍伐森林、修建水库、人工降水等。
--
(2).迎风岸常受风带从海洋带来的水汽影响, 降水较多;背风岸的风多从陆地吹向海洋,空气 干燥,降水较少。
--
4.季风
在季风气候区,冬夏季风的性质不同,对降水的影响也不 同。
(1).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把大量的海洋水汽带到陆地 上,就有可能形成降水天气。
(2).冬季风从陆地吹向海洋,性质是干燥的,一般不会形 成降水,天气晴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