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气调节(1)

合集下载

《空气调节》课程知识要点

《空气调节》课程知识要点

《空气调节》课程知识要点1.含湿量:湿空气中的水蒸气密度与干空气密度之比作为湿空气含湿量,即取对应1kg干空气的湿空气所含有的水蒸气量。

2.相对湿度: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压力之比。

表征湿空空接近饱和含量的程度。

3.热湿比:湿空气的焓变化与含湿量变化之比。

4.湿球温度:湿球温度是在定压绝热条件下,空气和水直线接触达到稳定热湿平衡时的绝热饱和温度,也称之为热力学湿球温度。

5.露点温度:在含湿量不变的条件下,湿空气达到饱和时的温度。

6.机器露点温度:在空气调节技术中,当空气经过冷却器或喷淋室等机器处理后,所能达到的其最大含湿量(一般相对湿度为90%—95%)时所对应的温度。

7.冷负荷:在某一时刻为保持房间内恒温衡湿,需向房间内供应的冷量称之为冷负荷。

8.得热量:在室内外热湿扰量的作用下,某一时刻进入一个恒温恒湿房间内的总热量称之为在该时刻的得热量。

9.室外空气综合温度:所谓综合温度是相当于室外气温由原来的tw值增加了一个太阳辐射的等效温度值。

10.除热量:当空调系统间歇使用时,室温有一定的波动,引起围护结构额外的蓄热和放热,结果使得空调设备要自室内多取走一些热量。

这种在非稳定工况下空调设备自室内带走的热量称为除热量。

11.湿空气是指干空气和水蒸气的混合气体。

12.湿空气的状态通常可以用压力、温度、相对湿度、含湿量及焓等参数来度量和描述。

13.湿空气中含水蒸气的分压力大小,是衡量湿空气干燥与潮湿程度的基本指标。

14.湿度分为绝对湿度与相对湿度。

15.室外气象参数的变化会引起空调系统混合状态点的变化和围护结构负荷的变化。

16.窗玻璃的遮挡系数是指实际窗玻璃与标准玻璃日射得热量之比。

17.喷水室的设计计算的双效率法要求:(1)喷淋室实际所能达到的效率满足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两个效率;(2)水吸收的热量等于空气放出的热量。

18.空调中的瞬变负荷一般是指由于人员、灯光、太阳辐射等传热引起的冷负荷。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

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以空气调节系统的分类为题,我们可以将空气调节系统分为三类:中央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系统和窗式空调系统。

一、中央空调系统中央空调系统是一种集中供冷供暖的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如商务楼、写字楼、酒店等。

该系统由一台主机和多个末端设备组成,主机通常放置在地下室或屋顶机房,而末端设备则分布在不同的房间。

主机通过冷却剂的循环,将室内的热量吸收后排出,从而实现供冷的效果。

同样地,主机也可以通过反向循环的方式,将室外空气的热量吸收后输送到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

中央空调系统具有调节温度、湿度和空气质量的功能,可以根据室外温度和室内需求进行智能调控,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二、分体式空调系统分体式空调系统是一种将冷凝器和蒸发器分开安装的空调系统,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或单个房间。

该系统由一个室外机和一个室内机组成,室外机通常安装在建筑物外墙或阳台上,而室内机则安装在室内墙壁上。

室外机通过冷媒的循环,将室内的热量吸收后排出,实现供冷的效果。

同样地,室外机也可以通过反向循环的方式,将室外空气的热量吸收后输送到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

分体式空调系统具有制冷、制热和除湿的功能,可以根据用户的需求进行调节,提供舒适的室内环境。

三、窗式空调系统窗式空调系统是一种集成式的空调系统,适用于单个房间或小型建筑物。

该系统将冷凝器和蒸发器集成在一个机箱内,通过窗户或墙壁的开口处安装。

窗式空调系统通常由一个机箱和一个控制面板组成。

机箱通过冷媒的循环,将室内的热量吸收后排出,实现供冷的效果。

同样地,机箱也可以通过反向循环的方式,将室外空气的热量吸收后输送到室内,实现供暖的效果。

窗式空调系统具有简单易用、安装方便的特点,适合于个人住宅或小型办公室使用。

空气调节系统可以根据其结构和用途进行分类。

中央空调系统适用于大型建筑物,分体式空调系统适用于中小型建筑物或单个房间,而窗式空调系统适用于单个房间或小型建筑物。

不同的空调系统具有不同的特点和适用范围,用户可以根据自身需求选择合适的空调系统。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夏季的炎热让许多人开始寻找有关空调制冷技术的知识。

本文将介绍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相关内容,包括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等知识。

空气调节的工作原理
空气调节系统是通过制冷技术来降低空气中的温度和湿度,以保持舒适的室内
环境。

它的工作原理可以简单地概括为将热量从室内空气中移除,然后将之排出室外。

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
制冷循环系统是空气调节系统的核心部分,由压缩机、冷凝器、膨胀阀和蒸发
器等组成。

它的工作流程可以分为四个步骤:压缩、冷凝、膨胀和蒸发。

•压缩:压缩机将低压低温的蒸汽气体压缩成高压高温的蒸气;
•冷凝:高压高温的蒸气通过冷凝器散热冷却,变成高压高温的液体;
•膨胀:高压高温的液体通过膨胀阀突然减压,变成低压低温的液体;
•蒸发:低压低温的液体通过蒸发器吸收热量,变成低压低温的蒸汽。

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
空气调节系统一般由室内机、室外机、空气管道和控制器等配件组成。

为了保
持空调的高效运行和延长使用寿命,我们需要定期进行维护和保养。

具体维护措施包括清洁过滤器、清洗冷凝器、检查制冷剂、检查电气连线和排水管道等。

本文介绍了空气调节用制冷技术的相关知识。

了解空气调节系统的工作原理、
制冷循环系统的组成和工作流程,以及空气调节系统的配件和维护,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了解空调的运行原理,并且帮助我们更好地保持和维护它的高效运行。

空气调节的定义[1]

空气调节的定义[1]

1、空气调节的定义:使房间或密闭空间的空气温度、湿度、洁净度和气流速度等参数,达到给定要求的技术。

2、一个典型的空调系统应由空调冷热源、空气处理设备、空调风系统、空调水系统及空调自动控制装置和调节装置五大部分组成。

3、湿空气状态参数:一般用压力、温度、比体积和密度、含湿量、相对湿度、比焓等参数来描述湿空气的状态,通常把这些能够描述湿空气状态特性的物理量称为湿空气状态参数。

4、大气压力:地球表面单位面积上所受的空气层的压力叫做大气压力,常用P a表示。

5、水蒸气分压力P q:湿空气中水蒸气分压力是指在某一温度下,水蒸气独占湿空气体积时所产生的压力。

我们把干空气和饱和水蒸气的混合物称为饱和(湿)空气,相应于饱和状态的水蒸气分压力称为该温度时的饱和分压力。

6、密度ρ(1)461(273.15)(0.622) saP dt d ρ+=++7、含湿量d:是指对应于1kg干空气的湿空气中所含有的水蒸气量,单位是kg/kg。

8、相对湿度ϕ:是在某一温度下,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湿空气的水蒸气分压力的比值。

其反映了在某一温度下,湿空气中水蒸气接近饱和的强度。

9、湿空气的比焓h:湿空气的比焓是以1kg干空气为计算基础。

1kg干空气的比焓和dkg水蒸气的比焓总和称为(1+d)kg湿空气的比焓。

10、湿空气的焓湿图,是在一定的大气压下,将湿空气的主要状态参数之间的关系用线图表现出来,图上的没一点不仅代表了湿空气的某一种状态,并且具有确定的状态参数;图上的一条线表示湿空气状态的变化过程。

11、焓湿图是对应于某一大气压下以比焓h为纵坐标,含湿量d为横坐标绘制而成的。

取t=0和d=0的干空气状态点为坐标原点,采用斜坐标系统,两坐标夹角等于135°。

(等温线、等相对湿度线、水蒸气分压力线、热湿比线)12、热湿比:为了说明湿空气状态变化前后的方向和特征,常用湿空气的比焓变化和含湿量变化的比值来表示,称为热湿比。

空气调节

空气调节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空气调节技术的发展概况1.1.1 空气调节技术简史1901年,威利斯.开利(willis H.Carrier)图1-01在美国建立世界上第一所空调试验研究室。

1902年7月17日开利博士在一家印刷厂设计了世界公认的第一套科学空调系统。

1906年,开利博士获得了“空气处理装置”的专利权,这就是世界上第一台喷淋式空气洗涤器(Spray Type Air Washer)即喷水室图1-02。

1911年12月,开利博士得出了空气干球、湿球和露点温度间的关系,以及空气显热、潜热和比焓值间关系的计算公式,绘制了湿空气焓湿图图1-03焓湿图得到了美国机械工程师协会(缩写ASME)的工程师们的广泛认可,成为空调行业最基本的理论,成为今日所有空调计算的基础,它是空气调节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在这里插一句:现在开利博士发明的这种传统的常规空调方式正在接受挑战,一种叫“温湿度独立控制空调系统”的非常节能的空调方式正在逐步形成其独立的理论,也将成为空调发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

(书上第七章也有简单介绍)当然它的理论仍然是建立在开利博士的理论基础之上的]。

1922年,开利博士还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台离心式冷水机组图1-04。

开利博士-“空调之父”,被美国“时代”杂志评为20世纪最有影响力的100位名人之一。

开利的介绍1904年身为纺织工程师的克勒谋(Stuart W. Cramer)[他是一位对空调发展史产生一定影响的人物,是一位多面手工程师〕图1-05他负责设计和安装了美国南部约1/3纺织厂的空调系统,系统共包括了60项专利。

1906年5月,克勒谋在一次美国棉业协会(American Cotton Manufacturers Association,缩写ACMA)的会议上正式提出了“空气调节”(Air Conditioning)术语,从而为空气调节命名。

condition vt调节,使达到所要求的情况,限制,以…为(先决)条件。

空气调节名词解释

空气调节名词解释

空气调节名词解释空气调节是指在室内空气污染的情况下,通过控制空气混合器,调节空气温度,压强,湿度和浓度的控制。

在近年来,空气调节已成为实现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重要途径。

本文将就空气调节相关名词来进行解释。

首先是室温。

室温是指室内温度,它是室内空气调节的重要指标。

它受窗户开关,空调系统,暖气系统和外界温度条件的影响。

一般来说,人体最舒适的室温为18-22°C,晚上宜低于18°C。

接着是湿度。

湿度是指空气中的水蒸气含量比例,它是空气调节的重要指标。

当湿度指标超过50%,可能会引发真菌繁殖活动,影响人体健康。

室内湿度应控制在40%-75%之间。

其次是空气质量。

空气质量是指空气中悬浮物,尤其是致癌物质的浓度,它影响人体健康。

空气质量标准主要按质量比例分类,其中重要的有PM2.5、PM10、二氧化硫、二氧化氮等污染物。

这些污染物通过排气系统和空气过滤器等有效控制及净化手段,以改善空气质量。

再次是噪声。

噪声是不受控制的,它来自自然界和人造环境,干扰人们的正常生活和睡眠,影响人体健康。

室内噪声要求为35到45分贝,夜间应小于30分贝。

最后是空气混合器,它是空气调节的重要设备,它可以进行室内空气的调整,改善空气质量。

空气混合机将空气中的污染物和温度平衡,让室内空气保持均衡,同时室内的温度、湿度以及空气质量也保持在合理的范围。

总之,空气调节是一种实现室内空气污染控制的重要途径。

空气调节涉及到多个名词,包括室温、湿度、空气质量和噪声,以及空气混合器等。

通过这些设备和手段,可以改善室内空气污染,使人们能够健康、舒适地生活。

第4章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

第4章供暖通风与空气调节1

图4.9 圆形膨胀水箱 1—溢流管;2—排水管;3—循环管;4—膨胀管;5—信号管; 6—箱体;7—内人梯;8—玻璃管水位计;9—人孔;10—外人梯
④热量表、散热器温控阀:按照建筑节能
要求,新建住宅热水集中供暖系统,应设 置分户热计量和室温控制装置。
图4.12 冷风阀
图4.13 散热器温控阀外形图
图4.2 自然循环热水供暖系统 工作原理图 1—散热器;2—热水锅炉; 3—供水管路;4—回水管路; 5—膨胀水箱
单管系统和双管系统两种形式。
图4.3 重力循环供暖系统 1—总立管;2—供水干管;3—供水立管;4—散热器供水支管; 5—散热器回水支管;6—回水立管;7—回水干管;8—膨胀水箱连接管; 9—充水管(接上水管);10—泄水管(接下水道);11—止回阀
种散热器是在用联箱连通的两根(或两根 以上)钢管上串上许多长方形薄钢片制成 的。
②膨胀水箱:它具有储存热水供暖系统加
热膨胀的水量、水系统的排气、稳定供暖 系统的压力等作用。
③排气设备:供暖系统的管道和水中由于
各种原因存在空气(如停止运行时渗入的 空气,充水后残留在管内的空气),如果不被 排除,会形成“气塞”,影响水的正常循环。
温度,把热媒(热水或蒸汽)的部分热量传 给室内空气,用以补偿建筑物热损失,达 到供暖目的一种放热设备。 a.柱形散热器:由铸铁制成,分为四柱、 五柱及二柱。 b.翼形散热器:由铸铁制成,分为长翼形 (见图4.8c)和圆翼形两种。
图4.8 常用散热器
c.钢串片对流散热器:如图4.8d所示,这
图4.21 矩形避风天窗 1—挡风板;2—喉口
图4.22 下沉式避风天窗
(3)避风风帽 排风口处利用风力 造成的轴来加强 排风能力的装置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1)

空气调节课程设计(1)

考评


方案确定和计算步骤齐全、设计参数 选取及计算基本正确,独立完成设计 并有自己独到的分析,按课程设计的 要求完成所有设计内容评定为良好等 级; 在良好的基础上,方案分析设计较好, 有独到的见解,说明比较详细,思路 清晰、严密,计算错误极少,书写流 畅,格式规范,为优秀等级;
考评



取值依据缺少说明,计算有部分错误 或不周全,方案选择有不合理,评为 中等等级。 较多概念不清,欠缺方案说明,或方 案选择较多不合理,设备选型不合理, 格式不规范,评为及格等级; 基本概念不清,没完成3/5以上设计内 容或一半以上设计内容存在较大错误, 没有自己的思路和分析,数据东拼西 凑,不加分析照抄别人或搬书本知识, 评为不及格。
参考资料来源

图书馆 学院藏书 电子网络版
企业样本来源(设备选型)



网易土木工程师 暖通在线 暖通吧 筑龙网
如何解决设计中遇到的问题?


教师答疑 相互探讨 工程网站论坛 电子文章
考评




考核成绩包括平时表现和课程设计书, 图纸三部分。 其中平时表现包括多媒体课考勤、设 计期间答疑考勤、平时学习态度和纪 律等几方面,占总成绩的20%。 课程设计书和图纸质量分别占总成绩 的40%。 综合以上三部分因素,分优、良、中、 及格、不要内容 考评
时间安排



一、分配图纸 二、熟悉图纸并进行方案设计 (1天) 三、进入具体空调设计 设计计算8天 画图5天
空调设计主要内容




1、主要是酒店、综合商业楼和 商场等常规空调设计 2、以题目小组为单位4-10人不 等 3、第一部分:冷负荷计算,风 系统设计,设备选型 第二部分:水系统设计,冷热源 选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空气调节(1)1、空气调节的任务:在室内外空气参数发生变化的情况下,保持被调节室内工作地区空气参数值不超过预先给定的被动限制。

根据服务对象不同可分为舒适性空调(以人体感觉舒适为标准)和工艺性空调(用于工业和科学实验)。

工艺性空调:一般降温型空调、恒温恒湿空调、净化空调。

2、湿空气:由干空气和水蒸气组成的混合物。

干空气:含量比较稳定,在研究时允许看成一个整体。

水蒸气:百分比不稳定,受海拔、地区、气候、季节等因素影响。

3、空气参数:大气压力B、水蒸气分压力Pq、饱和水汽分压力Pq.b、B=Pq+Pg、温度t、密度、比容v、绝对湿度z=Mq/V(单位容积湿空气中含有水蒸气的质量)、含湿量d(湿空气中与1Kg 干空气并存的水蒸气量)、相对湿度ψ=Pq/Pq.b(水蒸气分压力与同温度下饱和水蒸气分压力之比)、露点温度(对于含湿量为d的空气,d不变,温度降至t时,空气达到饱和状态)、焓(i=(1.01+1.84d)t+2500d)湿球温度(焓),干球温度(显热量),露点温度(潜热量)主要特征线:等焓线、等含湿量线、等温线、等相对湿度线、水蒸气分压线、热湿比线。

热湿比ε=Δi/Δd=Q/W(湿空气状态变化前后的焓差与含湿量差的比值),ε是直线AB的斜率,又称角系数。

大气压力B的影响:d=0.622ψPq.b/(B-ψPq.b),ψ相同时,B 不同则d不同,且d随B的增加而减少。

4、典型空气状态变化过程:①等湿加热:Δt>0,Δd=0,Δh>0,ε=Δh/Δd=+∞②等湿冷却:Δt<0,Δd=0,Δh<0,ε=-∞③等焓减湿:Δt>0,Δd<0,Δh=0,ε=0④等焓加湿:Δt<0,Δd>0,Δh=0,ε=0⑤等温加湿:Δt=0,Δd>0,Δh>0,ε=2500+1.84Tq⑥减湿冷却:Δt<0,Δd<0,Δh<0,ε>05、混合状态求解:混合规律:混合点C将线段AB分成两段,两段长度之比和参与混合的两种空气的质量成反比。

BC/CA=Ga/Gb。

6、⒈室外空气计算参数:①夏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②夏季空调室外计算日平均温度和逐时温度③冬季空调室外计算干湿球温度和相对湿度⒉热舒适性的影响因素:人的因素、活动量、衣着、环境因素、空气干球温度、空气相对湿度、人体附近的空气流速、平均辐射温度⒊PMV-PPD指标:该指标用来描述和评价热环境。

PMV=0处,PPD为5%,即室内环境为最佳热舒适状态时,约5%的人感到不满意。

⒋舒适空调室内标准温度:夏季24-28℃,冬季18-22℃相对湿度:夏季40-65%,冬季40-60%风速:夏季不大于0.3m/s,冬季不大于0.2m/s7、瞬时冷负荷与瞬时得热量的区别与联系:瞬时冷负荷与得热量有时相等有时不相等。

围护结构热工特性及得热量的类型决定了得热和负荷的关系。

在瞬时得热中的潜热得热及显热得热中的对流成分是直接放散到房间空气中的热量,它们立即构成瞬时负荷,而显热得热中的辐射成分则不能成为瞬时冷负荷。

冷负荷计算方法:冷负荷系数法、谐波反应法。

8、夏季空调系统送风温差确定因素:风口类型、安装高度、气流射程及是否贴附等。

9、10、⑴根据空气处理设备的集中程度分:集中式空调系统、半集中式空调系统、分散式空调系统。

⑵根据负担室内热湿负荷所用的介质不同分:全空气系统、全水系统、空气-水系统、冷剂系统。

⑶根据空调系统使用的空气来源分:直流式系统、封闭式系统、回风式系统。

11、二次回风系统的空气处理过程:空调系统的回风与室外新风在喷淋室前混合并经喷雾处理后,再次与回风混合。

意义:二次回风系统通过改变二次回风量来调整送风温度,无需再热量,减少了冷量需求。

变风量系统原理:从G=Q/1.01(Tn-T o)或G=W/(Dn-Do)可以看出,为了适应负荷变化,除了维持G不变,改变T o或Do之外,也可以采取维持(Tn-T o)或(Dn-Do)不变,而改变G的方法。

主要方式:节流型、旁通型、诱导型。

12、⒈半集中式空调系统主要形式:风机盘管系统、诱导器系统、水环热泵系统。

⒉风机盘管供新风方式:靠室内浴厕等排风形成的负压自然渗入新风、靠墙洞引入新风、由独立的新风系统供新风。

⒊风机盘管水系统的分类及特点:⑴双水管系统:成本低,冷热转换麻烦⑵三水管系统:存在混合损失⑶四水管系统:成本高,控制方便,运行经济。

13、分散式空调系统类型:⒈按冷凝器的冷却方式分类:水冷式、风冷式、蒸发式⒉按结构形式分类:整体式、分体式⒊按机组供热方式分类:普通式、热泵式。

家用中央空调类型:风冷管道系统、风冷冷/热水系统、多联型系统。

14、含尘浓度表示方法:质量浓度、计数浓度、粒径颗粒浓度净化标准:一般净化、中等净化、超净净化尘粒特性:浓度特性:不同时间、季节、环境(风速、湿温度、绿化)粒径分布特性(在各地基本相同,按质量计和按个数计的不同在双对数坐标系统中具有直线性)。

15、影响喷水室热交换效率的因素:1空气质量流速2喷水系数3结构参数。

表面式换热器影响因素:1盘管排数 2空气迎面风速 3水流速16、喷水室的热工计算原则:1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η1应等于喷水室能达到的η1 2 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η2应等于喷水室能达到的η2 3空气是去(或得到)的热量应等于喷水室中喷水吸收(或放出)的热量。

表面式换热器的热工计算原则:1空气处理过程需要ε1应等于表冷器能达到ε1 2空气处理过程需要的ε2应等于表冷器能达到ε2 3空气放出的热量应等于表冷器能吸收的热量17、喷水室: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与被处理的空气直接接触,做饭是让空气流经热湿交换介质的表面或将热湿交换介质喷淋到空气中间去。

表面式热湿交换器:与空气进行热湿交换的介质不与空气直接接触。

空气与介质间的热湿交换是通过设备的金属表面来进行的。

18冷冻减湿机的原理:图a循环和一般制冷机一样,需要降湿的状态1的空气先经过蒸发器,由于蒸发器表面温度比空气露点温度低,因而空气被降温,减湿到状态2。

离开蒸发器的空气又进入冷凝器。

由于冷凝器里的高温气态制冷剂,被低温空气冷却成液态,而空气本身则升温至状态3。

虽然这样得到的空气温度较高,但含湿量很低,这就达到了减湿的目的。

19过滤器串联时过滤效率η=1-(1-η1)(1-η2)...(1-ηn)过滤器的穿透率:过滤后空气的含尘浓度与过滤器前空气含尘浓度的比值k=C2/C1=1-η20空气过滤器按过滤效率分为:粗效过滤器,中效过滤器,高效过滤器按滤尘机理:粘性填料过滤器,干式纤维过滤器,静电过滤器。

空气过滤器的主要性能指标:效率、阻力、容尘量以及面速和滤速。

21洁净室内采用气流组织形式的主要类型:乱流和平行流。

22自由射流衰减规律:由于射流与周围介质的紊流动量交换,周围空气不断地被卷入,射流不断扩大。

因而射流断面速度场从射流中心开始逐渐向边界衰减并沿射程不断变化,结果流量沿程增加,射流直径加大,但在各断面上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受限射流衰减规律:当射流不断卷吸周围空气时,周围较远处空气流必然要来补充,由于边壁的存在与影响,势必导致形成回流;而回流范围有限,则促使射流外逸,于是射流与回流闭合,形成大涡流。

在所谓的第XX临界断面处,将出现极值;射流断面最大,射流量最大,回流流速最大,自由射流快。

27送风口型式:1侧送风口2孔板送风口3散流器送风口4喷射送风口5旋流送风口28气流组织,就是在是空调房间内合理的布置送风口和回风口,使得经过净化和热湿处理的空气,由送风口送入室内后,在扩散与混合的过程中,均匀的消除室内余热和余湿,从而师工作区形成比较均匀而稳定的温度,湿度,气流速度和洁净度,以满足生产工艺和人体舒适的要求气流组织评价指标:技术指标和经济指标主要型式:侧送回风(最常用) (孔板送风)上送下回(技术性最好)中送上下回下送上回(经济性最好)上送上回(经济性最差)29投入能量利用系数η当η<1,有tp<tn,表面投入的能量没有得到完全利用,可能流路短路造成,经济性差;当η=1.有tp=tn,表明送风经热交换吸收余热后以达到室内温度,进而被排出室外;当η>1,有tp>tn,表明送风经热交换吸收余热后以达到室内温度,且能控制工作区温度,而排风温度可以高于室内温度,经济性好。

通常,送风量是根据排风温度=工作区设计温度计算的。

但是,实际上房间内的温度并不处处均匀相等,因此排风口设置的位置不同,排风温度就不同,由此投入能量利用系数也会不一样。

30经过处理的送风和回风都必须通过风道才能进入和离开空调房间,而且空调房间的送、回风量能否达到设计的要求,则完全取决于风道系统的压力分布以及风机在该系统中的平衡工作点,所以要进行风道设计。

空气流动阻力:摩擦阻力和局部阻力31风道设计原则:进行风道设计时应统筹考虑经济、实用两条基本原则。

风道设计计算方法:假定流速法,压损平均法,静压复得法。

32假定流速法主要步骤:1确定空调系统风道形式,合理布置风道,并绘制风道系统轴测图,作为水力计算草图。

2在计算草图上进行管段编号,并标注管段的长度和风量。

3选定系统最不利环路,一般指最远或局部阻力最多的环路。

4选择合理的空气流速,根据给定风量和选定流速,逐段计算管段断面尺寸,并使其符合矩形风管统一规格。

然后根据选定了的断面尺寸和风量,计算出风道内实际流速。

6计算风管的沿程阻力7计算各管段局部阻力8计算系统的总阻力9检查并联管路的阻力平衡情况10根据系统的总风量,总阻力选择风机。

33均匀送风管道,满足2个要求的条件是各侧孔的静压差相等。

各孔口的流量系数相等和尽量增大α角。

主要步骤:根据房间对送风速度的要求,先拟定孔口平均速度v0,计算静压速度Vj及侧孔面积;按照Vj/Vd≥1.73的原则设定Vd;求出第一孔口前管道断面1的尺寸或直径;计算管段1-2之阻力,求出第2断面处的pq2。

根据pq2,pd2算出第二孔口前管道断面的直径,依此类推。

</tn,表面投入的能量没有得到完全利用,可能流路短路造成,经济性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