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体构成方法

合集下载

立体构成点线面体构成实例

立体构成点线面体构成实例
生活中随处可见点线面体的组合,就像下图,汽 车,白线,路面,立交桥就是点线面体的实例
柱头上:点
花瓣:面
花蕊:线
整个花朵:体
点线面体共同构成了美丽的花
点、线、面、体等基本构成要素 之间呈复杂的互动性:
点动成线:流星的轨迹, 线动成面:雨刷, 面动成体:电风扇的扇叶的转动
点线面体是立体构成的基本形态要素
下面几个例子就是点线面体在立体构成中的应用
金属条:线 塑料瓶:体
壳:面 虚:线

冠:面 眼:点
尾巴:线
身体:体
总结
点线面体等法进行综合性 的构成,加强形体之间的聚集、对比, 形成更有力的新形态。

6.立体构成(六)——块体立体形态设计

6.立体构成(六)——块体立体形态设计

7.纸材 纸张质地轻柔,有弹性,容易加工.可通过剪款、撕裂、折量、卷曲、柏贴等手法 创造丰富的立体形态。
5.1.3块体立体构成的分类 1.几何块体造型 在体块的立体造型活动中,最常使用的是几何形体。几何形体具有逻辑性和精确性,
是人造形体中最基本的立体形态。建筑、空间、产品等人造形态都是以几何形体为 基础,进行分解、重构、变形得到的。几何块体造型分为几何平面体、几何曲面体。
2.块体的分割
分割形体是一种减法造型,是指对基本形进行切割、分割和重组等,运用空间构 成原理加以组合,创造出新的、完整的形态。分割形体可以去除切割的形体,形 成空间和正负形的关系。还可以将分离的形体进行切割移动,或进行打散重构, 增加空间层次,丰富形体表情。具体方法有:分裂、破坏、退层、切割(如图513~图5-19).
5.1.2块体立体构成的材料
块材具有明显的空间占有性,在视觉上有着比面材与线材更强烈的表现力, 其所表现的连续的面,能给立体形态提供更多可能性和视觉上的变化。块材 的形态可以是实心的也可以是空心的,因此其构成方式差异很大。块材原料 种类很多,一般使用价格比较便宜并便于加工的材料进行练习。石膏粉、木 板、雕塑泥、胶泥等都是方便取用的材料(如图5-3~图5-8)
图5-33是红色大型钢结构雕塑,直立的三角形依次顺序排列,巨大的块体,通过 聚集分割,形成了开阔的空间,为城市广场增添了靓丽的色彩。 图5-34为苏州现代大道雕塑,由不规则符号构成,三角、半圆、正方,不同的几 何体被分割,被重新组合,在角度、空间、色彩等方面表达出的是苏州的青春与 活力。
图5-35是一系列的、包含简单符号的、房子形状的艺术雕塑。
5.1.4块体立体构成的视觉效果
块体是立体造型中最基本的表现形式,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与线材 构成封闭实体。与线材、面材相比,有稳重、安定、充实的特点。块材的 形体塑造练习就是利用块材的这一特点,通过加工制作成一定的形体。

立体构成-关2018.5.28

立体构成-关2018.5.28

1.破坏与解构
4) 挖孔,对材料的整体性进行破坏。硬质材料采用电钻打洞,软材可以采用
挖、掏、捅等方式,露出通、透、漏空状。 5) 刮锉。是表面性的破坏形式,造成光滑粗糙不同的肌理。
6) 刨削。对材料初加工后,再去掉多余部分,以达造型目的。
7)拆卸。指对现成品、废弃物利用时,可将原有的造型结构打破拆卸成零件, 也可拆去部分保留部分。
减法创造(分割造型)
减法创造是指对原形体进行切削、分割和重组等手段创造出新的形态。具体方法有:
a.分裂
使基本形(原形)断裂开来,就像成熟的果实绽开一样,从而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 分裂是在一个整体上进行的,因此仍具有 统一感。(图61 a、b)
内力
外力
破坏
在完整的基本型上人为地进行破坏,造成一种残像,这种做法的特
叠合组合
一 个 形 体 的一 部 分 嵌入另一 形 体 的 某一 部分之中称为叠合。 嵌入可以是一个形态嵌入另一个形态,也可以是 多个形态的嵌入,从而使整体形象更为生动。 贯穿组合 一个形体贯穿另一个形体的内部称之为贯穿组合。 贯穿所产生的各面之间的交线,根据形体的复杂 程度和方位的不同而不同,它们都是空间曲线或
层面排列: 层面排列是指若干直面或者曲面在同一平面上进行各种有秩序的 连续排列、组合而形成立体形态的一种空间构成方法。
插接法:
插接构成。将面材 切割后接插在一起,
插缝长比较牢固。
接插的形态,可以 做成空间开放式,
也可以做成空间封
闭式。
块体本身就具有长、宽、高三维空间的封闭实体。块材的 基本构成方式是分割和积聚,在制作中常是两种方式综合 运用。块材的构成讲究形体的刚柔、曲直、长短等因素的 对比变化: 空间的对比等

立体构成中,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

立体构成中,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

立体构成中,制造空间紧张感的方法
立体构成是指在二维平面上通过运用线条、形状、颜色、纹理等元素来创造出一种具有三维感的效果。

制造空间紧张感是在立体构成中的一种艺术手法,它可以使作品更具有张力和动感。

一种常见的方法是运用透视效果。

透视是通过运用远近关系,将远处的物体较小且模糊,近处的物体较大且清晰,从而创造出一种深度感。

通过透视效果,观者会感受到远近物体的距离差异,从而产生空间紧张感。

另一种方法是使用对比色或冷暖色彩。

对比色指的是位于色彩光谱相对位置上的两种互补色,如红-绿、黄-紫、蓝-橙等。

在立体构成中,通过使用对比色可以使物体在视觉上更加突出,从而增强空间感。

冷暖色彩则是指色彩在视觉上的温度感受,如红色、橙色、黄色被认为是温暖色调,而蓝色、绿色、紫色被认为是冷色调。

通过在立体构成中运用冷暖色彩的变化,可以使观者感受到物体的远近关系,从而增加空间紧张感。

此外,还可以运用重复和变化的原则来制造空间紧张感。

重复是指在作品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元素,如线条、形状、纹理等,以增强作品的统一感和连贯性。

而变化则是指对重复的元素进行改变,使得作品中某些元素更加突出或突破规则。

通过在立体构成中运用重复和变化,可以制造出一种紧张的节奏感,增加空间的张力。

总之,在立体构成中,通过运用透视效果、对比色彩、重复和变化等方法,可以制造出一种空间紧张感,使作品更具有视觉冲击力和动感。

这些方法的运用可以使作品更加有趣和吸引人,并引发观者的思考和想象。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

立体构成的造型表现
量感
空间感(三维)
材质与肌理
一、立体构成的 材质与肌理
如果利用生活中的材料来表现材质的美感?
材料的选择:纸材、竹木、金属、泥沙、塑料、玻璃、纺织品等。
利用二维设计里面的形式法则:重复、渐变、特异、近似、发射
工具:
测量和放样工具(直尺、角尺、画线锥和画线规 等),锯(夹背锯、钢丝锯、板锯等),钻孔工具(弓 摇钻、手摇钻、电钻、麻花钻等),切削工具(木刨、 木工凿、板锉、圆锉、三角锉、铁剪等),组装工具 (老虎钳、台钳、螺丝刀、锤子等)。
立体构成
• 立体构成
是以一定的材料,以视觉为基础,以力学为依据,将造型要 素按一定的构成原则,进行三维度的立体空间构成 。它是以点、 线、面、对称、肌理由来,研究空间立体形态的学科,也是研究 立体造型各元素的构成法则。 强调的是“构想和感觉”。
立体构成的特征: 一、在素材分析方面 他不完全是模仿自然对象,而是将一个 完整的对象分解为很多造型要素,然后按照一定原则,重新组 合设计。 二、在构成感觉方面 立体构成是理性与感性的结合。并且以 抽象理性构成为主。立体构成反映出一定的节奏,体现出一定 的情绪,能给人们的感官带来一定的感受。 三、在综合表现方面 立体构成作为立体造型设计的基础学科, 与机械工艺等技术有着密切的联系,它必须综合的考虑构成的
曲面立体翻转构成: 平面的扭曲变化会形成曲面,曲面在占有空间的感觉上比块 量稍次。但能表现出轻松愉快的效果。曲面立体构成的主要形式 主要有切割反转、带状构造、隆起构造三种形式:
(一)切割翻转:将面材切割扭曲翻转而成的造型。 (二)带状构造:带状的面材一经卷曲、翻转,就可以形成连续 曲面的立体。 (三)隆起构造:将板材的中间隆起的造型,如壳体。

立体构成成型法-块的构成

立体构成成型法-块的构成

(5)分割移动 分割移动是将形态切割后重新组合的造型 方法。将直方体按照一定比例切割. 方法。将直方体按照一定比例切割.于是 我们就掌握了更多的素材。 我们就掌握了更多的素材。若使用这些素 材进行合成设计,则会产生丰富的形体。 材进行合成设计,则会产生丰富的形体。
3、聚积(加法创造) 聚积(加法创造) 简单的形态与其他形态相结合,能够创造 简单的形态与其他形态相结合, 出较为复杂的形态。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 出较为复杂的形态。通过不同形式的组合, 一方面丰富了原有形态,另一方面增大了 一方面丰富了原有形态, 原有形态的外部尺度, 原有形态的外部尺度,加强了立体视觉效 组合方式如下: 果。组合方式如下:
(4)盘绕 基本形体按照某个特定方向盘绕, 基本形体按照某个特定方向盘绕,呈现出 具有引导意义的动势。 具有引导意义的动势。盘绕可以是水平方 向的,也可以是三度空间的盘绕。 向的,也可以是三度空间的盘绕。
2、分割(减法创造) 分割(减法创造) 减法创造是指对原形态进行切割、 减法创造是指对原形态进行切割、分割和重 组等,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具体方法如下: 组等,从而创造出新的形态。具体方法如下: (1)分裂 使基本形体断裂,就像成熟的果实绽开一样, 使基本形体断裂,就像成熟的果实绽开一样, 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 表现出一种内在的生命活力。分裂是在一个 整体上进行的,因此仍有统一感。 整体上进行的,因此仍有统一感。但由于分 形成了对立的因素,使统一中有变化。 裂,形成了对立的因素,使统一中有变化。
●作品欣赏
1、变形 变形的目的是为了让立体形态更为丰富, 变形的目的是为了让立体形态更为丰富, 使无生命的形态变为生动的形态; 使无生命的形态变为生动的形态;使简单 的形态变为复杂的形态; 的形态变为复杂的形态;使表面为平面的 形态变为表面为曲面的形态。 形态变为表面为曲面的形态。变形加工的 手段有扭曲、膨胀、倾斜等。在造型过程 手段有扭曲、膨胀、倾斜等。 中应注意整体动势, 中应注意整体动势,各部分之间的连续应 有强烈的一体感。小的形体动势要含蓄、 有强烈的一体感。小的形体动势要含蓄、 亲切;大的形体动势应明显强烈。 亲切;大的形体动势应明显强烈。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

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概念立体构成是指将平面图形通过一定的方法和技巧,使其呈现出三维的效果。

在建筑、工程、美术等领域中,立体构成都是非常重要的技能之一。

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立体构成概念。

一、基本概念1. 立体构成的定义:立体构成是将平面图形转化为三维效果的过程,是通过线条、阴影等手段来表现物体的深度和空间感。

2. 立体构成的基本要素:线条、色彩、明暗和空间关系是立体构成中最基本的要素。

3. 立体构成的分类:按照不同的表现手法,可以将立体构成分为透视法、投影法和拼贴法等。

二、透视法1. 透视法的定义:透视法是指利用人眼对物象产生错觉的原理,在画面中使用不同长度和角度的线条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透视法的种类:透视法按照不同情况可以分为单点透视法、双点透视法和多点透视法等。

3. 透视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的位置和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三、投影法1. 投影法的定义:投影法是指将物体在平面上的投影,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投影法的种类:常见的投影法有正射投影和斜投影两种。

3. 投影图制作步骤:确定视点和视线、确定主视图方向、绘制主体轮廓、确定主体位置大小,绘制辅助线条,绘制阴影。

四、拼贴法1. 拼贴法的定义:拼贴法是指将不同形状的平面图形进行组合拼接,来表现物体深度和空间感。

2. 拼贴法的种类:常见的拼贴法有层叠式拼贴和立体式拼贴两种。

3. 拼贴图制作步骤:确定主题和构图方式、选择素材并进行处理,利用剪刀或电脑软件进行组合拼接,调整色彩明暗等效果。

五、实例分析通过对建筑设计中使用立体构成技巧进行实例分析可以更好地理解立体构成的概念和应用。

1. 梵高博物馆:该建筑采用了透视法和拼贴法相结合的方式,通过不同角度和距离的变化,使建筑具有层次感和空间感。

2. 上海中心大厦:该建筑采用了投影法来表现其高度和立体感,通过斜投影的方式使其更加立体化。

5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5立体构成立体构成的形式美法则
包括各种变体的,如渐变形、相似 形,再加上方向、组织(线性、放射式、 中心式等)以及形体间的连结关系的变 化;
14
2、反复 相同单元的反复能产生严整而富有秩序性的统一感; 相似单元的反复能形成统一中的变化; 相异单元的反复能够形成变化中的统一效果; 反复的原则必须寻求适宜的规律、程序,以把握适当 的效果;
调和与反复的基础上,以达成不同的律动效果;
25
[秩序] 秩序是理性的组织规律在形式结构上所形
成的视觉条件; 秩序的特质取决于规律的模式,规律越简
单,整体效果越严整,规律越复杂,整体效果 越活泼;
在形体的组织结构上,还要注意秩序的变 化;
26
[比例] 比例通常是指整体形式中部分与部分或部
分与整体之间的关系; 构成美的比例很多,有如下几种主要形式: 1、等差数列 2、等比数列 3、黄金比
42
类似的调和 对比的调和
32
1)类似的调和 类似调和是指采用相同或相似的造
型要素作反复处理产生的调和形式,具 有柔和融洽的效果;
a、形的类似 b、色的类似 c、质的类似 d、机能的类似
33
2)对比的调和 对比调和是指采用不同甚至是对立的造型要素作对照的安排, 使其因相互加强衬托的作用而形成统一、和谐的形式,具有强烈、 明快的感觉;
2.运动感 物质的运动是绝对的,静止是相对的。但在人们的感觉中
总把那些不可视的运动缓慢的物体当作是“静止的”。正因为 如此,艺术家的兴趣与追求,就是要去表现那些“静止的”形 态中的潜在内力变化关系。通过对物体材料的变形变质,去强 调物体运动变化的本质。
3.空间感 在这里主要指空间给人的心理感觉。这种空间心理感觉是来自于形体向周围的扩张而
产生的。
4.肌理感 它可以丰富造型,加强立体感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立体构成方法
立体构成方法是指利用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和变化,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形象的一种构成方法。

它是一种具有较强空间感的艺术表现方法,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雕塑、绘画等领域。

下面我们将介绍几种常见的立体构成方法。

一、投影法
投影法是一种基于透视原理的构成方法,它是将三维物体的形状和位置通过投影的方式呈现在二维平面上。

在投影法中,我们需要选取适当的视点和投影面,通过将物体上的点、线、面投影到投影面上,再根据透视规律来确定投影的大小和位置,从而呈现出具有逼真感的立体形象。

二、剖析法
剖析法是将三维物体按照某一方向剖开,从而将其内部结构呈现在外部。

在剖析法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确定剖开的方向和范围,然后通过画出剖面图的方式呈现出物体内部的构造和细节,从而达到表现立体空间的目的。

三、拼贴法
拼贴法是将不同形状的几何图形进行组合,创造出具有立体感的形象的一种构成方法。

在拼贴法中,我们需要灵活运用几何图形的形
状和大小,通过拼接、叠加等方式进行组合,从而创造出具有立体感和动态感的形象。

拼贴法常被应用于建筑设计、艺术创作等领域。

四、线条法
线条法是将三维物体的形状和结构通过线条的方式呈现在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构成方法。

在线条法中,我们需要运用线条的粗细、强弱、方向等特点,通过勾勒物体的轮廓和内部结构,从而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线条法常用于绘画、建筑设计等领域。

五、立体几何法
立体几何法是将三维物体按照一定比例缩小或放大,从而将其呈现在二维平面上的一种构成方法。

在立体几何法中,我们需要根据物体的形状和结构来确定缩放的比例和位置,然后通过绘制出具有透视感的图形,从而呈现出立体感和空间感。

立体几何法常用于建筑设计、工程制图等领域。

立体构成方法是一种多样化的构成方法,它不仅具有艺术性,还有实际的应用价值。

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方法,我们可以更好地表现出三维物体的形态和结构,为我们的创作和设计带来更多的灵感和创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