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生存是必须的,竞争是残酷的,孩子美好的未来没有必要的、基础的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担忧和焦虑,唯恐孩子学不好知识和技能,影响未来的前程。孩子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还要上各种特长技能培训班。家长觉得该教的都教了,孩子该学的也学了,但是广大的家长仍然忽视了一个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可能家长会说,我们孩子学这个有必要吗?全球的文化发展中一个新的趋势是中华文化正在崛起,现在全球设置的孔子学院已经有80多所,有更多的国外人士在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传统文明。如果现在我们仍不能珍惜我们祖上留下的宝藏,我们中华的文明精髓不能很好地代代传承,我们的子孙就活不出中国人真正的精气神。我们民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千年传承,是多少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所仰慕。很多国外的人到中国来留学,来旅游,正是心中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崇敬所来。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不要丢了西瓜拣芝麻。很多的学生语文学的不怎么样,不会阅读文章和分析文章,不会写篇像样的作文,更有多少孩子能读懂文言文?但是这些孩子整天在学英语,英语是有用,但是你毕竟是生活在中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青少年“哈韩”,穿着肥大的裤子,其实现在流行的这种肥大的裤子正是韩国传统的民族服饰所演化而来的。韩国人把他们的民族服饰流行到了世界,起码是流行

了中国。中国呢?喝杯好茶要比喝可乐、果汁等任何饮料都要好,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真正的好东西都卖给了外国人,国内的人是越来越少能享用到这些中国特有的东西。人们用眼前的小利而牺牲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大财富。中国的文化精华是完全地走向世界,它在国内的根生长的越来越细小,越来越脱离土壤。好在有很多的人已经警觉,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让你的孩子学点中国传统的知识吧,汉语要比英语运用的地方多,连母语都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历史都不熟知都不热爱的人,你能指望这样的孩子有多出色?我们培养的是中国人,不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完全的西化而没有根的人,其实就不再是中国人了。我们家长能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比如去博物馆、去旅游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当然途径很多,也包括用心学好语文、历史等学科。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和用心,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代代传承。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儿谁还在守卫传统?!

想问问

我们这个时代的孩儿

喝牛奶吃面包长大的孩儿

谁还坚守在我们的传统文化这边

请顶一下

日本有成人礼一些节日要求每个人都要身着和服韩国每一个小孩都有自己的韩服

我们有什么?

我们还剩什么?

想想过去

我们也是玩拾果果丢沙包跳皮筋弹玻璃球长大

可现在

整天与网络为伍的我们不妨问问自己

平时学汉语的时间有没有学英语的时间长?

古诗能背出几首?

国画家能认识几个?

古典乐器谁能叫上它们全部的名字?

泱泱华夏的灿烂文化

只成了我们课本里形容的空洞文字

或许

在我们这代的手里

有些就要失传了......

我想

如果我们还有那么一点点愧对祖宗的心情

就该行动了

哪怕我们这个年代出生的孩子每人都守卫一项传统都可以想像那该多好啊

新儒学大师杜维明教授:中国儒学比韩国弱多了(图)

有关儒家文化影响力的调查显示,韩国首尔领先,中国上海排在最后

国学班开办、国学大师开评、国学短信开通、国学博客开放……中国的“国学热”可谓持续

升温,也不可避免地引发了争论。哈佛大学燕京学社社长杜维明教授,被认为是新儒家第三

代的领军人物,日前,《环球时报》记者在哈佛燕京学社社长官邸,就中国儒家文化的一系

列问题对杜教授进行了专访。

1、中国的文化断代很严重

曾有一个关于“儒家文化在东方各国影响力”的调查,结果受调查的几个国家和地区中,最

受儒家文化影响的是韩国,中国内地排在最后一位。作为儒学的母国和发源地,中国的处境

为何如此尴尬?

杜维明:不仅要打倒孔家店,其实从鸦片战争以来,在中国社会,特别是知识分子阶层,有好几个特别有影响力的传统。一个是悲愤和强烈的爱国主义情绪,受西方文化的冲击但又无能为力。再一个就是革命主义传统,还有一个就是反传统的传统,甚至造反有理的传统。这几个传统结合起来,发生了“化学变化”。在中国现代化的进程当中,传统文化的声音的确相对薄弱。如果把文化传统和传统文化分开来,在现代中国知识分子的文化传统中,传统文化的比重并不很大。目前的这个情况是中国文化发展过程中的一个变局,也就是李鸿章所说的“三千年来未有的大变”。但慢慢地,这种传统现在正在恢复,可能会逐渐回到一种正常的情况。

记者:近代以来,儒家文化受到了怎样的冲击呢?

杜维明:从鸦片战争(1840年)到新中国成立(1949年)的109年当中,每10年就会出现一次大的变动,如太平天国、不平等条约、日本的侵略、清朝的覆灭、军阀割据、国共两党抗衡等。从1949年新中国成立之后,每5年就有一次大的变化:从朝鲜战争到大跃进,从三年自然灾害到集体农场,再到文化大革命,每次变化都惊天动地。如果从教育角度来看,中国文化的确是源远流长,但近代中国166年文化断裂的情形非常严重。所以中国人才会出现“集体健忘”,甚至这个“集体健忘”还是我们主动自觉的。这使得我们对历史的重新改写和回顾,看起来就多元多样。我们认为,整个传统文化的发展就是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现在要进入一个新的社会发展阶段,儒学是应该扬弃的糟粕。

记者:现在有人常提文化的断代,您认同这种说法吗?

杜维明:中国的文化断代的确很严重,主要表现在五四以来,尤其是现代,影响了很多代人。这种情况非常让人忧虑。举个例子,北京大学是中国最老的现代大学之一,但是京师大学堂时期的北京大学、五四运动时期的北京大学、五四以后国民党当政时期的北京大学、解放以后的北京大学、文革以后的北京大学都很不一样。这中间不仅北大的校址变了,它的教育理念、理想人格、学术目的都变了,学校的很多档案也流失了。

可以说,在全世界范围来看,中国是出现文化断代情况最严重的国家之一。这个情况和日

本、韩国和美国都有很大不同。虽然在二战中吃了原子弹,但日本的学术谱系从来没有中断过。相比之下,从五四以来,在中国大陆,一个人从小学到大学中间不受干扰的人几乎很少。

韩国有专门的儒教大学,跟其他精英大学能相提并论

记者:跟韩国、新加坡乃至中国台湾相比,中国大陆在保持儒学传统方面的差距主要在

哪里?

杜维明:第一,知识精英是否认同儒家文化。在韩国,有专门的儒教大学,名叫成均馆,跟韩国其他最好的精英大学可以相提并论。成均馆的命名来自中国元代的太学、国子监,有

超过600年的历史,我去参观过。相比之下,中国有一些知识精英都强烈反对儒学,认为儒

学是造成中国长期落后的重要原因。

第二,政界和企业界是否推崇儒家文化。在韩国和日本,很多政界和企业界领袖都非常

重视儒家文化。比如韩国三星集团一直在赞助成均馆,它每年都向成均馆投入成千上万的资金,三星集团认为这对它是莫大的荣誉。

第三,生活世界是否体现儒家文化的精神,这是最有趣的。比如在韩国,人们在日常生

活中很重视儒家礼节,韩国人每年都要祭孔。而且韩国人很较真,认为祭孔必须使用明代的

仪式,清代的仪式不够正宗,这是韩国的传统。十五六世纪,儒学在朝鲜族全面发展,韩国

的年号基本上是顺着明代的年号,他们认为满清入关是对儒学的摧残。韩国的祭孔仪式非常

庄严,弥漫着祭奠至圣先师的氛围,政府也很重视,经常是教育部长以上的官员亲自出席。在中国台湾地区,人们也搞祭孔,也至少是台北市市长和“教育部长”出席。大陆最近也恢

复了祭孔,但相比之下,旅游观光的色彩太浓,不够庄重,无法跟韩国比。

另外,韩国对儒家文化的推崇还体现在日常生活的细节。比如1000韩元是韩国流通最

广的货币,大约相当于1美元。这张钞票的正面印着一位慈祥长者的人像,他就是韩国大

儒李退溪,像下是他的生卒时间(1501—1570年)。李退溪号称“韩国朱熹”,是朝鲜李朝

时代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为朱子学说在朝鲜半岛的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有人评价他为“朝

鲜五百年推为第一儒家”。李退溪的人像旁边印着一个投壶,这是古代儒家学者游戏用的。钞票的反面印刷的建筑群是陶山书院,由李退溪一手创办,地位相当于中国的白鹿洞书院。

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学术地位比商学院要高

记者:最近一段时间,中国大陆出现了祭孔、读经、建立国学院等现象,如

此密集地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学进行重新认识与推崇,

,但总的说来我认为还是力量太薄弱,因为我们毕竟是从零开始。如果与日本对日本传统文化、美国对美国传统文化、法国对法国传统文化、韩国对韩国传统文化的态度相比较,中国传统文化在中国的境遇是很糟糕的。我们必须考虑,怎么才能把民间社会很薄弱的儒家文化资源变厚实。

现在在中国,影响社会的力量多半来自学术领域之外,突出表现在超女、歌星影星等。真正的英雄似乎都是企业界领袖、歌星影星或者运动员。我很希望影星歌星运动员或有影响力的企业家们都能够有比较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但很多人对于宣扬传统文化并不是很自觉。

中国人接触的价值领域太单一,过于突出政治经济,对文化不重视。比如中国的精英绝大多数愿意考理工或者医学,所谓“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认为学习文史哲好像没什么出路。就是学习社会科学的也大多选择企业管理和外文。从事中国文化研究的,不仅在大陆,就是在整个华人文化圈中都比较少。

在美国,从事文史哲研究的大半是出于自己的兴趣。而在文史哲研究中从事中国研究的,又是精英中的精英。美国的大学校长,多半也是文史哲出身。在哈佛大学,文理学院的学术地位比商学院要高。在日本,清流(人文学者)比较清苦,但社会地位极高。我很熟悉的一个日本学者冈田武彦,他的亲戚中企业家不少,他的薪水比他兄弟低得多,但他在家里最受尊重。另外,学术界的工作比较稳定,可以长期发展,容易得到满足感。比如医学外科手术,做上1000次,是很乏味的重复劳动,没有多少创造性可言。所以医生多半会自己另外发展一些兴趣爱好,或是音乐或是其他艺术等。

现在西方开始逐步接纳儒家文化,开始思考它的人文价值。比如,美国国会图书馆就把《论语》当作受教育的西方知识分子必须学习的一个文本。《论语》是唯一入选的非西方文本。

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关注传统文化的缺失 我们现在处于一个知识爆炸的时代,生存是必须的,竞争是残酷的,孩子美好的未来没有必要的、基础的知识是不行的。所以家长对孩子的学习担忧和焦虑,唯恐孩子学不好知识和技能,影响未来的前程。孩子除了学校的正规教育之外,还要上各种特长技能培训班。家长觉得该教的都教了,孩子该学的也学了,但是广大的家长仍然忽视了一个方面——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可能家长会说,我们孩子学这个有必要吗?全球的文化发展中一个新的趋势是中华文化正在崛起,现在全球设置的孔子学院已经有80多所,有更多的国外人士在了解和学习中国语言和中国传统文明。如果现在我们仍不能珍惜我们祖上留下的宝藏,我们中华的文明精髓不能很好地代代传承,我们的子孙就活不出中国人真正的精气神。我们民族是个了不起的民族,我们的宝贵文化财富千年传承,是多少世界上其他的民族所仰慕。很多国外的人到中国来留学,来旅游,正是心中带着对中国文化的崇敬所来。民族文化是我们中国人的根,不要丢了西瓜拣芝麻。很多的学生语文学的不怎么样,不会阅读文章和分析文章,不会写篇像样的作文,更有多少孩子能读懂文言文?但是这些孩子整天在学英语,英语是有用,但是你毕竟是生活在中国,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现在我们看到很多的青少年“哈韩”,穿着肥大的裤子,其实现在流行的这种肥大的裤子正是韩国传统的民族服饰所演化而来的。韩国人把他们的民族服饰流行到了世界,起码是流行

了中国。中国呢?喝杯好茶要比喝可乐、果汁等任何饮料都要好,中国的瓷器、丝绸等真正的好东西都卖给了外国人,国内的人是越来越少能享用到这些中国特有的东西。人们用眼前的小利而牺牲了中国民族文化的大财富。中国的文化精华是完全地走向世界,它在国内的根生长的越来越细小,越来越脱离土壤。好在有很多的人已经警觉,开始关注这一问题。 让你的孩子学点中国传统的知识吧,汉语要比英语运用的地方多,连母语都不重视学习的学生,对自己的民族历史都不熟知都不热爱的人,你能指望这样的孩子有多出色?我们培养的是中国人,不是英国人或美国人,中国的传统文化是我们的根,该坚持的就一定要坚持,完全的西化而没有根的人,其实就不再是中国人了。我们家长能做的是给孩子创造一些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机会,比如去博物馆、去旅游了解各地的风土人情,当然途径很多,也包括用心学好语文、历史等学科。家长在日常的生活中有这样的教育意识和用心,中华民族文化的精华才能代代传承。

中国传统文化

如何认识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和传统教育 一、如何认识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的最主要特征是其支配地位长期被儒家伦理文化的价值取向占据着。上至华夏的原始民族,下至近代社会,上下五千年,儒家伦理文化一直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而且至今仍然影响着中华民族的思想方式和行为方式。除此以外,我们还能从以下几方面特征加以认识: 首先,中国传统文化是封闭的生态环境条件下,农业为主的自然经济的产物。是以汉族为主体,融合各族人民的智慧,共同创造的,这一特定区域特定人类圈的社会精神形态,具有强烈的民族性其次,中国传统文化是历时五千年形成的一个完整而庞大的体系,从哲学思想、思维方式到心理倾向,渗透进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十分丰富,具有内容的完整性。 第三,作为文化传统,世世代代传播延续下去,还将继续传承下去,无论是自然传承,还是选择传承,随着时间的推移,从不停止。教育的传承属于选择传承,即把优秀部分传承下去。因此,它具有永久的传承性。 第四,传统文化属于旧的时代,受着时代的局限,总是一分为二的,其中精华与糟粕并存,养料与毒素同在。对教育有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的消极的效应,具有影响的双重性。 二、评价中国传统文化: 第一,中华民族经五千年历史而不灭亡,这在世界史上是罕见的现象。中国在近现代虽然面临亡国灭种的危险,但经一百年的奋斗,终于衰而不亡、衰而复起,乃至有今日重振中华之契机。 第二,中华民族曾经创造了光辉灿烂的古代文化,中国封建社会前期和中期的经济和科学技术水平曾经居于当时世界的先进地位。然而,中国封建社会在后期却迟滞不前,中国传统文化并没有产生出近代意义的自然科学,以至于中国长期没有摆脱经济和科学技术落后的局面。相对于西方中世纪的基督教统治而言,中国传统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

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影响现代社会在进步,人民的素质也在不断提高,早已不是钻木取火的那个时代,中国社会这样繁荣富强离不开人类的进步。据实践经验表现,民族前进的动力是人民素质的提升,同样也影响这民族的素质,从而带动整个国家的素质现代化。一个民族的现代化不只是有车水马龙的现代化设施,更是有坚不可摧的内在精神,以人为根本的,用人的理想道德为核心的人文精神以及传承下来的历史文化。一种健康向上的人文精神,是一个民族全面进步的必要条件。民族素质的现代化是用文化的现代化积累起来的,只有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提高我国教育者的文化能力,学习沉淀下来的传统文化才能把我国现代化建设的更为稳定繁荣,所以培养造就高素质人才是高等教育的根本任务,也是高校必须言传身教的一门必须课。一、学习传统文化的重要性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制约着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成为高校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进行素质教育的重要目的之一就是要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道德观、人生观、价值观。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儒家、道家、佛学无一不是为完善道德、人格、社会而提出的理论观点。所以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对知识层面的拓

展,也是对人格素质的培养,我们现在讲素质教育,在注重道德素质的同时又注重文化素质的培养。二、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知的现状一大学生虽然对学习传统文化的肯定,但是获得知识的认知程度不高现在的大学生,基本上都是90后,成长在一个相对稳定和物质丰富的时代,不存在温饱问题,所以更多倾向于思想方面的成长。他们拥有相对充裕的物质条件、多元的价值取向和多种可供选择的生活方式,现代化在他们的成长过程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也取代了所有的思维模式,孔孟逐步淡出整个认知里,传统文化也在观念中逐渐被淡化。但是,总体上大学生还是肯定传统文化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对中国传统文化的未来充满信心。在一项关于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教育在社会上有一定的认知程度及影响力的调查,以大学生为主体的数据显示,认为认知程度"很高"的有141;认为"一般"的最多,有30;而认为"很低"的只有6在对"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在社会上的影响力"进行评价时,选择"比较大"的比例是最多的;对大学生普遍认为有必要学习和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方面的结果显示,其中,认为"十分必要"的占41,位居第一位,认为"有必要"的占39,位居第二位;对大学生对传统文化与全球化关系的认识方面的结果显示,大学生总体上对传统文化的未来是充满信心的,选择"全球化与传统文化并行不悖"的有427,位居第一位,他们认为传统文化会保持自身的内涵,与全球化的发展并不矛盾。所以通过以上数据表示,大学生对于传统文化的肯定以及对方面的未来很看好的。二大学生获得传统文化和历史知识的主要来源课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浅谈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认识 内容摘要:对于几千年来维系中华民族精华之源泉,深蕴着丰富营养成分的中国传统文化,如何才能在经济全球化导致的文化全球化的今天得到更好地传承和发展,认在我们小组看来,只有历史辩证地正视中国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理论研究、保护传统文化的物质载体、重构传统文化的价值体系、采用不同的媒介对传统文化进行传播,才能更好地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 关键词:中国传统文化、发展、传承 一、调查的目的和意义 文化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是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胡锦涛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二次集体学习时的重要讲话) 当今时代,文化作为一种软实力,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越来越成为满足人民精神期待的重要保证,它可以创造生产力、提高竞争力、增强吸引力,形成凝聚力。一个国家如果只注重硬实力的发展,不注重软实力的发展,国家的发展难以持久。只有二者协调发展,国家才有可能持续、健康地向前发展。文化软实力能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一个民族或一个国家的前途与命运。在经济全球化的时代,世界秩序正在进行调整和重组,在这个过程中,不充分认识文化软实力在国家发展中的意义将会在全球化中坐失良机。随着现代化的高速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在现代化洪流冲击受到排挤.但是任何一个民族的现代化都必须

建立本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上.如果说文化是整个社会的灵魂,那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就是现代化的活水.因此,我们必须重视我们的传统文化,从中国的传统文化中挖掘精华,把传统文化与现代化建设结合起来,不断创新,继承和发展中国的传统文化。 时间的洪流不断地向前,国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终将有一天需要我们青年大学生去继承、去发扬。但是,作为新时代的大学生的我们对传统文化有过多少了解呢?对此,我们小组在校内进行了一次比较详尽的问卷调查。 一、我校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认识的现状及原因分析 而在此次关于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问卷调查中,我们发现许多的同学其实根本不重视这一次的问卷调查,由此也可见现在大学生对于中国传统文化保护与继承意识的淡薄。根据调查的结果我们也发现,许多同学对传统文化知之甚少,只有大体上的一种模糊的认识。这里列举的也只是一小部分: (一)被冷落的国粹—京剧 京剧,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蕴涵着深厚的文化底蕴和艺术内涵,蕴藏着浓厚的文化思想。通过调查,我们发现,在我校大学生中流行音乐盛行,歌星、超女大受欢迎,生活节奏不断加快,文化也多元化的发展,传统文化能不能在同学们的心中站稳脚跟,他们是否有心去感受和体会国粹的魅力?京剧的发展已有两百多年的历史,它是我国传统文化与历史的积淀,也是我国传统文化的载体。它的博大精深值得

护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护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调查报告 一、护生传统文化缺失现状 本文选择几所医学院作为调查对象,并随机挑选360名护生参与调查,调查问卷回收有效率为97.8%。首先,问到中华传统文化对其影响程度如何时,13%的护生认为“非常深”,50%的护生认为“较深”,其余的认为“一般”。这说明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今护生的影响力还是比较强的。其次,将近一半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前景持乐观态度,剩余的一半学生则认为很难确定或不太乐观。再者,调查发现,学生对仁、义、礼、智、信等传统道德标准的认同状况相对乐观,将近60%的学生完全可以接受,约30%的学生可以部分接受,大概10%的学生则不认同。对于处世态度来说,58%的学生认为天下兴亡和自我责任相关,其余42%的学生则认为天下兴亡和自己无关或关系不大。从对中国四大名著的阅读情况看,都看过并多次读过的竟然没有一人,看过其中一两部的只占32%,看过其中一小部分的占68%。对国粹京剧的看法,了解并熟知它的没有一人,只知道一些的占37%,不关注的占52%,不喜欢的占11%。由此可见,在传统道德方面,很多护生都认可传统主流思想;处世态度上能够体现出对集体利益进行维护,同时注重个人利益的满足和需求。从护生对传统文化的掌握状况来看,调查显示,很多护生对传统文化知识了解较为片面,传统文化缺失现象比较严重。 二、加强护生传统文化学习的意义 1.有利于提升護生关爱意识 中国传统文化中有很多关爱意识,而这些意识对护理工作者提高思想水平尤为可贵。关爱意识在非医疗技术层面决定了患者的实际康复状况,因此,加强护生传统文化教育显得十分重要和必要。 2.有利于培养护生的奉献精神 护生作为未来的护理工作者,要能正确理解未来的工作性质,树立无私奉献、舍己救人的高尚信念,要更好地为患者提供护理服务,一方面要有扎实的业务知识和技能;另一方面,要想患者之所想,急患者之所急,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3.有利于培养护生的责任意识 护理工作需要具有高度的责任心和严谨的工作态度,护理工作中一旦出现丝毫懈怠情绪,都可能会给患者带来不必要的痛苦。护理人员要以高度的责任心、负责的工作态度,积极主动、灵活有效地进行护患。 三、加强护生传统文化教育 1.医学院校自觉承担传统文化传承责任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在线作业-2满分答案

中国传统文化概论(第2版)_在线作业_2 一、单选题 1. (5分) 南宋著名爱国词人、《稼轩词》作者是()。 ? A. 燮 ? B. 欧阳修 ? C. 辛弃疾 ? D. 陆游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9.1 中国古代文学的辉煌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2. (5分) 表现梅花洁白、傲雪凌霜的高尚品性的古代十大名曲之一指()。 ? A. 《高山流水》 ? B. 《春江花月夜》 ? C. 《梅花三弄》 ? D. 《二泉映月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1.1 中国科学技术的重要成就 展开解析 答案 C 解析 3.

(5分) 公元一世纪传入我国的外来是()。 ? A. 基督教 ? B. 佛教 ? C. 伊斯兰教 ? D. 萨满教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2 佛教及其中国化 展开解析 答案 B 解析 4. (5分) 中国唯一的土生土长的系统是()。 ? A. 道教 ? B. 佛教 ? C. 基督教 ? D. 禅宗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8.3 道教 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5. (5分) 在天人关系上,中国古代是()。

? A. 人神合一 ? B. 天人相争 ? C. 人本主义 ? D. 天人合一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13.2 突出的人文精神 展开解析 答案 D 解析 6. (5分) 先法家重势派代表人物是()。 ? A. 慎道 ? B. 非 ? C. 商鞅 ? D. 管仲 纠错 得分: 5 知识点: 7.1 中国古代法家代表人物及其思想展开解析 答案 A 解析 7. (5分) 汉代儒家代表人物是()。 ? A. 孟子 ? B. 孔子

中国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影响

浅谈中国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成长的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由于特殊的自然环境、经济形式、政治结构、意识形态的作用而形成的文化积累,它不仅以程式化的经典文献、制度等客体形式存在着,而且广泛地以在长期历史过程中积淀而成的民族的思维模式、知识结构、价值观念、伦理规范、行为方式、审美情趣、风尚习俗等主体形式存在着。中国传统文化将成为人文素质教育工作的重要文化背景。 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种种社会系统的变迁——经济的、文化的、社会的、政治的——都构成了传统中国与当代中国的不同图景,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中国社会转型的现实,我们的社会和每一个人的生活都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迁。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正确引导大学生主动接触、了解中国传统文化,其有价值的部分对学生的思想意识、价值观念、行为模式都能产生积极影响,也有利于消解市场经济某些经济原则带来的负面效应。 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社会责任感——我国传统文化中思想哲学的基础儒家提出做人的理想应当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甚至主张“清静无为”的道家,也有人格修养的原则,即“内圣外王”。这尤其是儒家历代的志士仁人的道德理想。如汉初贾谊的“国而忘家,公而忘私”;宋代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清代顾炎武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集体的利益,国家的兴盛和我们每一个人都息息相关。当代大学生正处在实现民族复兴的

关键时期,应增强我们集体荣誉感和爱国主义思想,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有所作为,实现自己的价值,报效国家。 天行健,君子当自强不息的人格修养——胸怀浩然之气,昂扬奋发,平治天下正,是对自己修养的重视,使得自强不息成为历代知识分子的特色。正是这种刚健有为,自强不息的精神使得中华民族屡经患难而不倒。我们国家正处在发展的关键期,在国内需要进一步探索改革的思路,在国外需要我们去争取更加有利的发展环境,我们面临的困难很大,大学生作为将来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应有一种自强不息的精神,于艰难困苦中奋发图强,逾挫逾勇,开拓创新,锐意进取,唯有如此方能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永远屹立于世界之林。 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饭疏食,饮水,曲肱而枕之”,这种处贫贱而乐在其中的人生态度是一种精神享受,而此时的人格世界是一种安然、充实又自得的世界。当一个人处于贫穷凄寒的境地又能锲而不舍地追求人生价值时,安贫乐道起着精神支柱的作用。孔子的弟子颜回“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陶渊明“环堵萧然,不蔽风日。短褐穿结,箪瓢屡空,晏如是”;刘禹锡的《陋室铭》云:“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斯是陋室,唯吾德馨。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谈笑皆鸿儒,往来无白丁”。他们的这种安贫乐道的人生态度能鼓励我们在挫折中保持信心,乐观旷达,藐视苦难,充满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让我们能从挫折中走向成功。 废寝忘食、乐而忘忧的学习态度——《论语》中孔子有关道德修养方面的论述涵盖多个方面。如在修身做人方面孔子教育他的弟子说“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者。”意思是看见道德高尚的人就要想着向他看齐,看见不讲道德的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

现代大学生对传统文化态度的认识、探究及看法 大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态度调查研究 前言 说到传统文化,我们脑海里第一个想到谁?我想大部分人都会脱口而出:孔子。不过,孔子并不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全部。每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和定义都有所区别。老一代人对传统文化的理解更多得保留了原本,春节,元宵,中秋等等等等。而年轻一代犹由于受到西方文化的冲击,传统文化观念似乎渐渐淡薄,圣诞节,万圣节,情人节,愚人节等洋节正在迅速扩散。每逢洋节,商场随处可见洋气息。这就是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碰撞,在年轻一代中产生了巨大影响。 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生活的各个领域都不同程度受到外来文化的影响。看着日渐增多的外国商品品牌占据中国市场,外国语言在人群中流行,甚至连外国的生活方式也成为人们争相效仿的对象,人们不禁忧心,这样下去,中国的本土文化将被至于何地,中国的传统会不会衰落?改革应该坚定不移地推行下去,然而,如何让中国的传统文化重新焕发生命力,一代代持续传承下去,已成为当今社会的现实问题。当今社会,利益成为不可或缺的生存因素,面对西方节日成为时尚的现实,众多商家争先恐后地打出节日牌,一时间,圣诞节、情人节、感恩节等不属于我们文化的节日充斥着我们的生活,传统的端午、中秋却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面对这样的事实,国人纷纷呼吁保护中国传统文化,国家也不得不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从今年起,法定节假日增加清明节、端午节、中秋节三个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即是明证。 一.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1. 传统文化对大学生的作用 在人生态度上,苏东坡豪放达观的胸怀,张衡、徐霞客那种对真理的执着热爱,孟子的 “吾善养浩然之气”,均是一种健康的精神境界。对待自然、命运上,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的“天人交相胜”,王夫之的“相天”、“造命”说,无不包含着人定胜天的思想光辉。在对待个 体生命的权利和自由上,《古诗十九首》和阮籍《咏怀诗》对人生意义的关注,《世说新语》 中对个人价值的肯定,《红楼梦》中贾宝玉、林黛玉对自由爱情的热烈追求,都为中国传统 思想文化注入了一股新鲜的血液。

缺失了传统文化的当前教育

缺失了传统文化的当前教育 摘要:任何一个民族赖以生存和发展的法宝,是本民族的凝聚力,而凝聚力来源于该民族对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没有民族文化的民族是注定要灭亡的。任何一厢情愿的良好愿望只能是自欺欺人。要推动本民族的发展繁荣,一定要从内因上多下苦工夫,这就要提醒教育界,必须把发扬和挖掘优秀传统文化当作头等大事。这样,才能期望民族的真正复兴、繁荣和强盛。 关键词:传统文化;当前教育;凝聚力 四十岁上下的人大约还记得:十多年前曾流传着这样一个很有知名度的笑话。说有一个某大学的教授到某个外国有名的大学里访问时,指着中国古代著名的数学家祖冲之的塑像问外国人这个人是谁,引得外国人一片惊讶:中国人居然不认识自己民族的伟人!这件事在当时国内引起了一阵不小的轰动,在笔者现在看来,这种令中国人汗颜的笑谈在中国当前教育中已经到了非常可怕的地步,对中国古典文化的了解有相当一部分学生已经到了苍白的地步。 一个大学访问学者,他不了解中国古代有一个伟大的数学家令世界景仰是他自己浅薄,我们倒没有必要多说什么。但也许就在那时侯起,中国教育中的危机就已经出现了,只不过没有引起国人的高度重视,那就是在教育中缺失了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从教十多年的一名语文教师,笔者亲眼看到和亲耳听到了许多让人忧心如焚的事情。现在的学生,不要说小学生,即便是高中生,有一半以上的学

生对中国古代文化历史一窍不通,更不要说中国历史上具体的历史人物了。不管如何,青少年一代是祖国的未来,但对自己的民族的传统文化一无所知的人,我们很难期望他能为自己的国家做什么。这样的现状,也许一定有人会说笔者在耸人听闻,目前中国的教育界还没有那么糟糕,但我要说:也许情形比这还要糟糕。因为现在的中学生把所有的精力全部用来应付高考了,就像现在的大学生把全部时间都用来学习英语一样,其他的事情对他们来说,都是次要的,毕竟什么事情都没有比现实中的实际问题更重要的了。因为中学生考大学,大学生找工作都是他们当下最实际最重要的事情。俗话说,民以食为天,对中学生和大学生来说,争取通过高考和找到一份工作是最现实的。我们不会也不应该忘记:法国政府是怎样不遗余力的从事纯洁本民族语言的工作,我们的邻邦韩国人是怎样自发的为自己民族的文化尽心尽力。而我们的现代教育理念似乎正巧与此背道而驰。现代社会似乎把选拔人才的标准定为谁把中国文化忘记得更彻底谁便更优秀,中国人似乎在比赛着谁更能说外国话谁更时髦。君不见:外国语学校遍地开花,双语教学如火如荼,各种英语补习班人满为患,各种外语速成教学财源滚滚,各级电视上各种各样的英语口语竞赛从成人向青少年甚至儿童蔓延……对这种极不正常的现象尽管已有好多有识之士大声疾呼过,痛心疾首过,但此种单薄的声音在整个社会大潮的喧嚣中几乎没有什么影响,就好象一个石子儿落在大海中一样,只起了一个涟漪,然后重新陷入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常识大全(干货,建议收藏) 2017-09-10 00:01 常见借代词语 1、桃李:学生 2、社稷、轩辕:国家 3、南冠:囚犯 4、同窗:同学 5、烽烟:战争 6、巾帼:妇女 7、丝竹:音乐 8、伉俪:夫妻 9、白丁、布衣:百姓 10、伛偻,黄发:老人 名家与作品 1、唐宗:唐太宗李世民宋祖:宋太祖赵匡胤秦皇:秦始皇嬴政汉武:汉武帝刘彻 2、我国第一位田园诗人是东晋的陶渊明(陶潜),他"不为五斗米折腰"。 3、世界文学作品中四大吝啬鬼:葛朗台、夏洛克、泼溜希金、阿巴贡。 4、中国吝啬鬼的典型:严监生。 5、李杜:李白、杜甫。小李杜:李商隐、杜牧。 6、屈原:我国最早的伟大诗人,他创造了"楚辞"这一新诗体,开创了我国诗歌浪漫主义风格。 7、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时鲁国人,他是儒家学派的创始人,被称为"孔圣人",孟子被称为"亚圣",两人并称为"孔孟"。 8、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中国文学之最 1、古代最著名的长篇神话小说是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2、古代最著名的长篇历史小说是明初罗贯中的《三国演义》; 3、古代最早写农民起义的长篇小说是元末明初施耐庵的《水浒传》; 4、古代最伟大的现实主义长篇小说是清代曹雪芹的《红楼梦》; 5、古代最杰出的长篇讽刺小说是清代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6、古代最杰出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是清代蒲松龄的《聊斋志异》; 7、古代最早的语录体散文是《论语》; 8、古代最早的记事详备的编年体史书是《左传》;

中国传统文化知识大全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著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以作者曾经居住过的地名作集名,如杜牧有别墅在樊川,集名即为《樊川文集》。 以作者的官衔作集名,有的是用作者曾任官职中最高的官衔作集名,有的则以作者诗文创作较多或成名时的官衔作集名,也有一些是以作者做官时所在的地名作集名的。如杜甫一生最高曾任检校工部员外郎,集名《杜工部诗集》。 以作者的封、谥作集名,如南北朝时谢灵运袭封康乐公,集名即为《谢康乐集》;北宋司马光封温国公,谥文正,集名《温国文正司马公集》。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当代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的意义分析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长期生活实践活动中的历史积淀,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因此,大学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意义重大。 关键词:大学生传统文化意义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 一、学习传统文化可以丰富大学生的精神修养,规范思想品德。 中国传统文化历来倡导的以道德实践来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对自己对社会都要具有高度的责任感,倡导应建立的关心人,爱护人、尊重人的协调有序的人际关系,特别是“格物、致知、正心、诚意、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实践要义,时当代大学生道德修养建设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作用。 孔子说:“志士仁人,无求生以害仁,有杀身以成仁”。孔子虽然看重生命,却绝不苟且偷生。孟子继承了孔子的观点,提出了“舍生

取义”,“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儒家精神认为,当个体的生存与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个体应舍弃生命来服从道德原则。这种为了仁义而不惜牺牲生命的死亡观,是宏大刚强的气概,是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而这种价值观也深刻地影响了我们每个人。

在中国的很多古诗中就蕴含了许多做人的准则和思想道德,当代思想家任继愈先生说过“国家兴亡之学,名族盛衰之学”。《周易乾卦》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在当今社会飞速发展的今天,社会上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大学生作为国家建设的中坚力量,就需要具有刚毅自强的品格和自强不息的精神。唯有如此,才能够在以后激烈的竞争中取胜,才能够在社会上立足,才能够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习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中华民族才有可能立足于世界民族之林。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加强历史知识的学习和普及工作,而且可以发挥在精神文明建设和物质文明建设中起到建设性作用。 二、学习传统文化可以培养大学生的爱国情怀 爱国主义作为传统文化的核心对大学生具有重大意义。爱国主义思想在不同的时代有不同的内涵,后一时代的人们总是把前一时代的优秀思想精华继承下来,而且有新的补充,发扬光大。在新的时代,爱国主义的传承落在了我们这一代人身上。经过世世代代的沉积、凝集、升华、中华民族的爱国主义思想总是围绕着忧国忧民,以天下为己任这个中心。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

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了解与继承现状调查报告调查时间:2014年11月20日-12月4日 调查人:成媛大二英语一班 前言: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发展几千年的文明结晶,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和谐社会的创建,是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要求,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需要。中国传统文化,是无数人用自身的终身感悟沉积下来的文化精髓。对人的生存和发展具有极大地积极指导意义、需要得到传承和发展。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在这种背景下,传统文化教育既要传承中华民族悠久灿烂的文明成果,又要结合现代社会的客观情况。大学生是社会上极其特殊的一个群体,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积极参与。传统文化的内容极其丰富,并随着当代社会的发展而不断延伸,传统文化教育和大学生认知的关系也必然是丰富的,复杂的,不断变化发展的。所以我们的这次调查是有必要性和其针对性的。 这次调查的目的是初步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一共进行了为期一周的网上问卷调查(仅以长安大学的在校本科生为调查对象)。问卷的主要调查了大学生对为什么要继承和了解传统文化的认识?传统文化的内核以及其对大学生的借鉴作用。学校平时会从哪些方面传播和发扬传统文化以及自己对身边传统文化的了解与参与?另外具体还有团委组织的团日活动的主题有没有

关于发扬传统文化的,当地政府举办的有关传统文化的活动还有人们对传统文化淡漠的原因… 调查报告: ①研究思路与方法:调查法、逻辑分析法 我们先通过软件问卷星制作了我们组的调查问卷表,分为电子版和纸质版两种,电子版通过网络,qq,人人网以及贴吧向长安大学的学生广泛传发,向同学们解释说明目的,大部分同学表示理解并给予了支持。纸质版打印出来以后由组员分三天在食堂门口发放调查问卷表,填写完毕后统一录入电脑。所以我们资料收集是多渠道的,调查对象的选择也是随机的。调查大体上做到了定性,定量和质量控制。 ②研究的重点与难点: 重点是了解大学生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了解与继承的现状,难点是样本的选取可能有局限性,但是我们尽量让更广泛的同学参与问卷的填写。 ③描述: 1.调查人群的人口社会学特征:样本全为当代大学生,符合目的,而作为社会上最具活力的大学生,既是先进文化的吸收者,也 是中国未来的建设者,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离不开大学生的 积极参与。 2.历史对比:从以前的大学生同现在的对比可以发现,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比较开阔,头脑比较灵活。从小接触的人,事都比以 往的大学生多。最主要的是当代大学生是一个数量庞大的群体,并在今后很多年里引导整个中国的文化走向。

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

关于传统文化消失的研究报告。 我们所面临的问题,不仅仅是越来越多的人从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变成围观者,还有越来越多的围观者,在不知不觉中成为了背叛者。 诚然,我们活在一个信息碰撞文化融合的时代,领略着文化的融会贯通。我们目睹着中国的发展,我们感受着西方文化的别样风采。但是,不知从何时起,那些流传了千百年的文化在我们的面前消失,而许许多多的人就这么看着,无动于衷,甚至是笑着说没关系只是些无用的老古董而已。 醉舞花朝燃灯元夕,千百首汉赋唐诗宋词元曲消失在人们的回忆里。“木马流水”最后成了传说,撕纸微雕也将化作会被尘封的回忆。 越来越多的西方文化流入中国,思想的碰撞带来了文化的四面来风八方有雨,新旧文化一次次碰撞最后那些所谓的“糟粕”被人嘲笑着丢弃在历史的泥水塘里最后被时间碾碎。国门的打开换来的不仅仅是进步,还有忘记。 我们忘记的东西越来越多,童谣里的“二十三,糖瓜粘”不如现今孩子相信的“Santa Christmas”更有吸引力,腊八粥的米香被西式快餐油炸的味道一点点地遮盖住,花朝节的满园芳馨被情人节大把的玫瑰掩埋,习惯了马克笔的手一旦接触毛笔就觉得手心打滑。 记忆力所没有的东西,是没有质感的,是苍白无力的,正如我们正在丢失的文化。年轻人的脑子中哪里还有这么多守旧的观念?只是不断追求着快捷与新奇的东西。线装书不如电子书来得方便,放在家里也没多大价值,不如卖了;老一辈人挂在耳房里的算盘被子孙摘下挂了绳子当做小车一样地拉,又嫌它不如电动的有意思便随手一丢;《三国》《红楼》太

过晦涩难懂,哪比得上这快餐文化的烂俗言情武侠小说?吃着快餐“享用”着快餐文化的年轻人浑然不觉间把老本忘得一干二净。 所以才有韩国把中药拿出去申遗的笑话,所以才有端午节成了邻邦传统的谬论,所以才有了历史里那些流芳百世的人不属于中华的奇谈。浸润着几千年文明的历史结晶啊,就这样成了部分人眼中陌生甚至不可理喻的东西。 人们追求着快捷,追逐着方便,老祖宗留下的东西被篡改毁灭也不以为意。他们西装革履踩着锃亮的皮鞋操着一口流利的英语从北美到南非。却从来没有想过抽出一天时间来祭奠一下自己的祖先,祭奠一下磕磕绊绊从历史缝隙中好不容易保留至今的那些文化。 一个民族的文化程度,在某种意义以及一定层次上反映了一个国家和民族经济发展的水平与能否长久立于世界一端的未来。一个没有文化底蕴的民族必然毁灭,当年女真灭西夏就毁尽所有宫殿庙宇,烧光载有西夏文化的书,最后哪怕是不屠城,西夏也必然灭亡。没了文化的民族,连多存活一日都是妄想。 文化不是晦涩阴沉的迷信,那只是封建残余的渣滓,那才是真正的糟粕。文化不是牵强附会的曲解,那只是佯装高尚的虚伪。文化真正的目的在于唤醒人内心的良知与美德。所以流传至今的那些传统文化大都是美的,好的,善的。是启人心智的钥匙,是有益于一个民族一个国家的精神食粮。 一个民族不需要泡沫般一戳就破不切实际的文化,一个民族也不需要用金银玉石堆砌出来的虚假文化。这种文化名义上是文化,但本质上却是砂砾,它看上去包含着无数“哲理”,但它依旧无法重塑当代人的精神理念,无法建构人格品质。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因

浅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的原 因 摘要:随着全球化济的不断发展,外语学习的地得到了飞速的上升,然而,当代大学生在学习外语的时却疏忽了对我国统文化的学习。基于此,文在分析中西文化差异的基础对当代大学生传统化缺失的现状进行了一系列的调查,分析出造成当代大生传统文化缺失的主原因,并提出了强大学生传统文化教育的一系列政策建议。 在世界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天,外语学习的重要空前提高,英语的地位速上升。随着对外交流日益发展,我们看到的喜的一面是我国的英语学习者对方的风土人情和文化习日益熟悉。然而,另一也让我们看到,当代大学生在如精通西方文化和文明同时,对中国传文化的了解却到了一种人贫乏的程度,这种失现象也必然会影响到他们今在东西方文化间的交流。因,如何让当代大学生醒地意识到中国传统文化的要性,尽快补上丢掉一课,并使他们能够在交流过程用英语熟练地应用,是我们亟待解决的问题。基此,本文在分析中西化差异的基础上对当代大学生统文化缺失的现状原因进行了一系列的究,并提出了一政策性建议。 一、中西方化差异与大学生传统文化缺失查 1.中西方文化异 由于中西方国家在地理位置、然环境、种族渊源、历变迁、宗教信仰、经济发展水平等面的差异,各自形成了自独特的文化和语言,从总体

上看,中文化差异表现在以下个方面: 文化背的差异。西方文化基上都是源自欧洲文艺复兴的思想,源头则古希腊罗马文化,受基督影响深远。中国文化受到儒思想和佛教文化的影深远,追根溯源,可以溯到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战国时代,以孔子编纂修订的六经为其文的根源和基础。 个主义和集体主义的差异。西方文化中个人主义是首要价值观,强调个人自由、自发展和个人进取心。如,在英语书面语中,我永远是大写的,在个人与家庭系的认知上,西思想强调个人的自强自立与性开放,个人对家庭的任、个人对家庭的义务较淡化。而中国文则强调群体意识,崇尚儒家想的大同社会。在中国代文化中,自称常常用人、不才等谦词,在个人与家庭系的认知上,强家庭本位的思想。 崇尚竞争追求和谐的差异。在人自然的关系上,西方文化认为,人是自然的主宰;而国文化则认为,人与自然是和共存的关系。表现在际关系上,西方人崇尚竞;而中国人讲究和睦相,以和为贵。 思维方式差。西方人注重抽象思,而中国人重形思维;英语民族重直线思维,表达思想时,要点放在句首,再加入多种修饰或限制成,具有直截了当的特点而汉民族重曲线思维,习从侧面说明,阐外围的环境,最后点出中心,是螺旋型思维模式。 宗教文化异。英语民族多信仰基督教,他们认为,世界是上帝创造,于是就有GodhelpsthosesoNormal”>法制观念的差异西方人认为人的原欲不应该被压制的,于社会和个人的规范,主张用法,通过制度,如三分立的组织、政治机构来约束制,道德则处于从属的地。中国人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

中国传统文化大全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是民族的精神支柱。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国人民乃至全人类的宝贵财富。中国五千年文明历史,奠定了人的一切文化与思想行为。接受古老的人类文化的教育熏陶,就深知道德底线存在,能够辨别基本善恶。理解传统人的理念和道德文明就容易处理好人际关系,明确人生价值观念,提升人伦道德。周易是中国传统文化之首,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源头,传统文化是中国古圣先贤几千年经验、智慧的结晶,她有强大的生命力和提升社会道德完善审美观的作用,表现出来的是民族内涵和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 古代时候“华”这个字和“花”的意思一样,引申为美丽而有光彩,古代中原地区的人们,认为自己居住在衣冠整齐而华丽的文明地区,所以自称为华。作为华复民族,我们的历史文化就象花一样鲜艳美丽。民族风俗凝聚着人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中国历史的画卷把我们民族的生活装点得多姿多彩:精美绝伦的工艺品,如诗如画的山水园林,叹为观止的民间艺术,让人折服的诗词曲赋,可歌可泣的历史典故,书法国画,大着名书,民间传说等等。 中华传统文化在影视界、商界、艺术界、饮食业、旅游业、建筑业等行业里都常常用得上,对增加创作灵感,丰富作品素材,合理布置家居,活跃思维,婚嫁做寿以及社会交际等都起很好的作用。当你还是用筷子吃饭,过传统节日过得有滋有味时,身为中国人的你就更

应该了解多些中华传统文化。 何谓“十才子书”? 所谓“十才子书”,指的是这样十部作品:一、《三国演义》;二、《好逑传》;三、《玉娇梨》;四、《平山冷燕》;五、《水浒传》;六、《西厢记》;七、《琵琶记》;八、《花笺记》;九、《斩鬼记》;十、《三合剑》。它们中有小说、传奇和戏曲。有第一流的小说,如《三国演义》、《水浒传》和优秀的戏曲《西厢记》、《琵琶记》;但也有滥竽充数的,如《三合剑》。即使名列第二的《好逑传》、名称第三的《玉娇梨》和名列第八的《花笺记》,也由于格调不高,落入才子佳人小说的俗套,在中国文坛的影响也极微。因此,所谓“十才子书”的选择和排列,本身就是荒唐可笑的。有人说此出自金圣叹,恐怕不确。 古籍名称的由来 初涉古籍的人,往往为古籍的名称所惑,不知道是什么意思。其实,古人着作集名的由来,也是有规律可寻的。 以作者本名作集名,如唐代诗人杜审言的诗集称《杜审言集》。 以作者的字或别号作集名,如曹植字子建,集名即为《曹子建集》。 以作者的籍贯作集名,如唐代张九龄为曲江(今属广东)人,集名《曲江集》。

中华传统文化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

传统中国文化的弘扬与大学生人文素质的培养中华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中华传统文化以儒家为内核,还有道教、佛教等文化形态。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是指居住在中国地域内的中华民族及其祖先所创造的、为中华民族世世代代所继承发展的、具有鲜明民族特色的、历史悠久、内涵博大精深、传统优良的文化。 它是中华民族几千年文明的结晶,除了儒家文化这个核心内容外,还包含有其他文化形态,如道家文化、佛教文化等等。 四个显著特点1,世代相传。 中国的传统文化在某些短暂的历史时期内有所中断,在不同的历史时期或多或少的有所改变,但是大体上没有中断过,总的来说变化不大。 2,民族特色。 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国特有的,与世界上其他民族文化不同。 3,历史悠久。 有五千年的历史。 4,博大精深。 “博大”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广度---丰富多彩,“精深”是说中国传统文化的深度---高深莫测。 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源,是我们祖先留下的一份宝贵的遗产,是中华民族的根。 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一个民族的灵魂,也是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如何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成为人们热议的话题。 “弘扬中华文化的优秀传统,最要紧的工作应是大力弘扬中华传统哲学——主要是儒、道、佛三家哲学的优秀传统在经济全球化时代,我们应当注意保持并努力发展文化的民族性,尊重自己民族的传统文化,合理利用传统文化这个重要资源。 要正确解决文化的民族性问题,正确解决中国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问题,“自主”精神值得学习和弘扬。 应当注意发掘中国传统文化的正面价值,从文化发展的连续性和继承性的一面对待民族传统文化。 全球化的背景之下,更需要加强对大学生的中国历史文化优秀传统的教育。 作为中国的大学生,要有一个立足点,即要对中国历史文化有一定的修养。 惟其如此,才能有辨识世界文化的能力,才能有更高度的爱国情操和民族情感。 ”弘扬传统文化要对传统文化有正确的认识。 中华民族历经万千年的对“幸福”的不懈追求,逐渐形成了“福禄寿喜财吉”的民俗传统文化和儒、释、道等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进而进化为今天的治世哲学。 中国的文化、历史发展历程,就是中华民族追求幸福的发展过程。 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一脉相承,文化和历史是鉴证文明进步的轨迹,我们无法挽留逝去的历史,但我们可以留住历史给予我们的文化,历史是路,社会是车,文化是车的动力。 鉴于此,传统文化——我们祖先留给子孙的活宝,我们应该责无旁贷地传承下去。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

大学生对传统文化认识状况的调查问卷 您好,此次调查问卷目的是了解我校大学生对传统文化的认知、看法,借以反映当代大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传承情况,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谢谢您的合作! 1. 您是女生or 男生? 2. 您认为自己了解传统文化吗? A.很深的了解 B.知道一点 C.不了解 D.漠不关心 3.您认为大学生有必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吗? A.很有必要 B.有必要 C.没必要 D.无所谓 4.您平日里接触中国传统文化的途径有: A.课本 B.长辈讲述 C.各种媒体活动 D.各类书籍 E.其他 5.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儒释道(儒家、佛教、道家)的三大思想精神您了解么? A.知道并且可以区分三者的观点 B.了解大致思想,但不能完整陈述 C.只知其中一两家 D.不了解 6.您对下列哪些传统文化比较感兴趣或者了解: A.手工艺(当地民俗) B.文学艺术(戏曲、诗歌、小说、国画等) C.科学技术(天文、地理) D.古典乐器(二胡、古筝、琵琶等) E.饮食文化 F. 其他

7.对于京剧或其他某个地方剧种(如评剧、豫剧、秦腔、黄梅戏、粤剧等),您 A.非常喜欢 B.可以去看看 C.不感兴趣 D.非常讨厌 8.对于古代经史子集,您的看法是 A.爱不释手 B.偶尔翻阅 C.敬而远之 D.深恶痛绝 9.对于中国四大名著,您 A.多次看过 B.都翻阅过 C.部分看过 D.都没看过并且不打算看 10.“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读书人的理想,现在: A.一直是我的理想 B.我会考虑 C.别人的事情 D.已经过时 11.对仁、孝、忠等传统道德,您所受的教育: A.自小耳濡目染 B.课外书上有看过 C.难以判断 D.被教育是过时的东西 12.您选择旅游地点时,会首先考虑哪个因素? A.文化底蕴 B.自然风光 C.特色民俗 D.现代都市 13.对于传统节日如清明节、端午节等被定为法定节日,您有什么看法? A.很有必要,弘扬中国传统文化 B.没有实际意义,只是走形式 C.纯属繁文缛节,不利于社会进步 D.无所谓,不关心 14.您是否乐意参加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的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