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小学科学新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题

合集下载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1.叶子是植物的呼吸器官和光合作用的场所。

2.叶子可以分为单叶和复叶两种类型。

3.叶子的主要结构有叶柄、叶片和叶脉。

4.叶子的光合作用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5.叶子的蒸腾作用是指植物通过叶子表面的气孔释放水分。

6.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水分平衡。

7.叶子的气孔可以打开和关闭,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二、判断题1.叶子只有光合作用的功能,没有呼吸作用的功能。

(×)2.叶子的主要结构包括叶柄、叶片和叶脉。

(√)3.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调节植物体内的温度。

(×)4.叶子的气孔可以打开和关闭,以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

(√)5.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制造出植物所需的营养物质。

(×)三、实验题通过实验可以观察到叶子的蒸腾作用。

将一片叶子放在干燥的玻璃片上,用显微镜观察叶子表面的气孔,可以看到气孔中释放出的水分。

也可以将一片叶子放在湿润的玻璃片上,观察叶子表面的水滴,可以发现水滴会慢慢蒸发,这是因为叶子通过蒸腾作用释放出水分。

1.将一片刚摘下的叶子浸入热水中,会产生气泡,这是因为叶子表面有气孔。

2.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气孔散失到空气中,这就是叶子的蒸腾作用。

3.大部分被根吸收的水分用于植物的蒸腾作用。

4.叶子的蒸腾作用可以降低植物的体温,促进植物吸收水分,还可以增加空气湿度。

5.在移栽较大的植物时,为了提高成活率,会摘除一部分叶子,减少植物体内水分的蒸发,从而减少叶子的蒸腾作用。

6.森林里空气湿润是因为植物的叶子蒸腾作用。

7.仙人掌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抑制了叶子的蒸腾作用,适应了干旱的气候,因此不需要过多浇水。

二、判断题1.气温越高,叶子的蒸腾作用会加快。

(√)2.森林里空气比较湿润,是因为树叶吸收了空气中的水蒸气。

(√)3.叶子的蒸腾作用对植物的生长非常重要,没有蒸腾作用,植物就无法生长。

(√)三、实验题用塑料袋把两株植物扎在一起,放在阳光下,一株去掉叶子,一株保留叶子。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新青岛版三年级上册科学实验

实验1: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的作用我的猜想: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利于鱼生存。

实验步骤:1.给气球装满水,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洗洁精,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们的阻力,有利于鱼的生存。

实验2:植物的根能否吸水我的猜想:植物的根能吸收水分。

实验步骤:1.将玻璃瓶中注入清水。

2.只把植物的根完全浸没到水中,滴入植物油防止水分蒸发。

3.用棉花等材料固定植物,用彩笔标记水的高度。

实验现象:一段时间后,玻璃瓶中的水变少了。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实验3:茎运输水分的实验我的猜想:植物的茎能运输水分。

实验步骤: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2.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3.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4.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茎内导管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茎有运输水分的功能。

实验4:叶的蒸腾作用实验我的猜想: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片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步骤:1.选择两根长势相同的枝条,把其中一根枝条的叶去掉。

2.把透明塑料袋分别罩在两根枝条上,并把袋口扎紧。

3.过一段时间,观察塑料袋内壁上水珠的变化。

实验现象:带叶枝条的塑料袋内壁上的水珠又多又大。

实验结论:植物体内的水分通过叶表面的气孔散失到空气中。

实验5: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我的猜想:叶子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步骤:1.把热水倒入玻璃杯中。

2.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

3.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气泡。

实验结论:叶的表面有气孔。

实验6: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我的猜想:土壤中有空气、沙、黏土和腐殖质。

实验步骤: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仔细观察有什么现象。

最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最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5、我们生活中常见的动物有、、、等;校园里的植物有、、、等。
6、对观察过的事物能提出“为什么”,是我们__________、__________起点。
二、明辨是非。
1、科学研究没有一定的程序,科学家的发明也是巧合的结果。()
2、用手指顶住坐在椅子上同学的头,该同学站不起来,是因为他的力气小。()
3、玩具是学生童年的伙伴。()
3、21摄氏度写作( ),-10°C读作( )。
4、要准确地测量液体的多少,就要用到。它是测量的工具,一般用作单位,用表示。
5、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分类时,首先要确定的标准,标准不同,分类的也不同。
6、热水的温度是随着的延长温度越来越低,直到与相同。
7、物体的冷热程度叫。它用来测量。
8、不同的温度计可用来测量的温度。
最新青岛版小学三年级上册科学
全册单元试题及答案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科学家为了明白一个事物的真象和原理,就要不断地,直到弄清楚为止。
2、描述玩具时,可以从、、、等方面进行描述。
3、牛顿说过:“没有大胆的,就不会有伟大的发现。”对问题进行猜想和假设,能帮助我们明确探究的和方向。
4、科学就是,然后想办法的过程。科学就在我们。
这是因为
五、实验探究题。
用两根吸管能吸到饮料吗?请写出你的猜想和研究方案。
三 年 级 科 学 上 册 第 二 单 元 试 题
班级姓名等级
一、查漏补缺。
1、、、、都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它们可以帮助我们分辨出物体的不同特征。在所有的感觉器官中,从周围的世界中获得的信息最多。
2、研究不倒翁不倒的秘密,我用的方法叫做,它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之一。
4、物体放置的位置发生改变,它的重心( )。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

青岛版小学科学三年级上册知识点汇总(五四制)第一单元 植物的“身体”第1课 植物的根一、填空题。

1.有的植物的“身体”由根、茎、叶、花、果实、种子 构成,如苹果、桃子、向日葵、凤仙花等。

有的植物则只 具备其中几部分,如绿萝、苔藓、海带、蕨类植物等。

2.有粗壮的主根和许多侧根的根系,属于直根系,如 菠菜、香菜、萝卜、芹菜、花生等;没有明显的主根,只有很多像胡须一样细长根的根系,属于须根系,如葱、 韭菜、大蒜、玉米、小麦等。

3.根据根的形态,根可以分为直根系和须根系两类。

4.植物的根有固定植物、吸收水分等作用。

5.拔草的时候,很费力,这是因为根具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6.有的植物的根具有储藏营养的作用,如萝卜。

人参的根有很高的药用价值。

7.给植物浇水,一般要浇在根部。

8.移栽植物时,把树坑挖得深些,让树木多带些泥土,可以保护好根部,这样才容易成活。

二、判断题1.萝卜属于直根系。

( √ ) 2.所有植物的根只能生长在土壤里。

( × )3.做“研究根的作用”实验时,我体会到了科学研究必须严谨、认真。

( √ ) 4.山药、胡萝卜的根部,是人们常食用的蔬菜。

( √ )5.移植树木时,应该把树坑挖浅一些,让树木少带点儿土,这样容易成活。

( × ) 三、实验题做“根的吸水”实验时,把植物的根浸入水中,并在水面上覆盖一层植物油,是为了防止水分从杯口蒸发。

一段时间后,杯子里的水会减少,说明根有吸收水分的作用。

茎种果实 叶花根第2课植物的茎一、填空题1.柳树、竹子、玉米的茎的相似之处是茎都有节,节上有芽。

2.植物的茎有的长在地上,如柳树、竹子、玉米、西瓜等,有的长在地下,如洋葱、荸荠、莲藕、大蒜、大姜等。

3.把凤仙花的茎横切、纵切,了解茎的内部,就是在观察。

4.茎能支撑植物的“身体”,还能运输水分。

二、判断题1.所有植物的茎都能食用。

(×)2.茎对植物只起到运输水分的作用。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六年级科学实验(青岛版)

三年级上册一、P18第6课哪杯水热【实验名称】温度计的使用【实验目的】了解温度计的基本构造;学会正确使用温度计【实验器材】烧杯、水、温度计【实验步骤】1、(温度计主要有三部吨构成:玻璃泡、玻璃管、刻度)使用时,手拿温度计的上部。

2、将温度计的玻璃泡完全浸没在水中,不要接触容器壁。

3、3—5分钟后,等温度计的液柱静止后,读出温度。

4、读数时,温度计不能拿出水面,视线要与温度计液柱顶端相平。

此时水的温度是摄氏度。

【实验说明】规范读、写温度的单位。

即:摄氏度℃二、P38第14课水往高处走【实验名称】探究水往高处走的秘密(或物体的毛细现象)【实验目的】了解毛细现象,能解决水往高处走的秘密【实验器材】毛巾(或布条)、红墨水、实心和空心的玻璃管(粗细不同)、纸片、水槽【实验步骤】1、在水槽中倒入水,滴入几滴红墨水(为了便于观察),使水变成红色。

2、将实验材料一端同时浸入水槽中,仔细观察现象,发现:水沿着布条(或毛巾)、空心玻璃棒、纸片等材料向上爬,而不会沿着实心管上升。

还发现粗细不同的空心管,细管的水升得高,粗管的水升得低。

【实验结论】水能沿着有空隙的材料上升,这种现象叫做毛细现象。

空隙越大,升得越高;反之升得低。

【实验说明】了解生活中毛细现象实例:(1)浸在脸盆里的毛巾滴水;(2)用粉笔吸滴在纸上的水;(3)用卫生纸吸洒在衣服上的油;(4)酒精灯的酒精能源源不断地到达灯芯顶端……三、P34第12课改变浮和沉【实验名称】改变物体的浮和沉【实验目的】了解改变沉浮的基本方法【实验器材】盛有水的水槽、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一个空的、一个盛有沙子)、盐、塑料泡沫【实验步骤】1、首先把橡皮泥、鸡蛋、铝片、两个小瓶、塑料泡沫放入水中,看到橡皮泥、鸡蛋、铝片、一个小瓶沉到水底,另一小瓶、塑料泡沫浮在水面。

2、把橡皮泥团捏成小船状,放在水中,它浮在了水面;把沉入水底的小瓶内物体倒出,放入水中时,它浮在了水面上;在沉着鸡蛋的水中加入盐,鸡蛋慢慢浮上了水面。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备课(附实验记录单)

青岛版科学三年级上册实验备课(附实验记录单)

实验备课学科:科学年级:三年级教师:1、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筷子的神力实验目的:把一根筷子插入装着米的杯子中,然后将筷子上提,筷子是否会把米和杯子提起。

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塑料杯一个、米一杯、竹筷子一根实验过程:1、将米倒满塑料杯。

2、用手将杯子里的米按一按。

3、用手按住米,从手指缝间插入筷子。

4、用手轻轻提起筷子,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杯子和米一起被提起来了。

实验分析:由于杯内米粒之间的挤压,使杯内的空气被挤出来,杯子外面的压力大于杯内的压力,使筷子和米粒之间紧紧地结合在一起,所以筷子就能将盛米的杯子提起来。

附: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2、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用吸管吸水实验实验目的: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你能从吸管中喝到水吗?实验类型:分组实验材料:杯子、水、两根吸管实验过程:口含两根吸管,一根插到一只装有汽水的杯子里,另一根露在杯子外面,试着用吸管吸杯中的汽水。

实验结果:按照上面的方法喝水,你就是使出九牛二虎之力,也无法喝到一滴汽水。

实验分析:在一般情况下,我们用吸管来喝饮料时,嘴就好比一个真空泵,吸气时口腔的气压就降低了,由于空气压力要保持平衡,外面的气压比口腔内的气压大,大气压压迫饮料的表面,就把饮料沿着吸管压到口腔里来了。

如果我们口含两根吸管,那根露在杯子外的吸管使你的口腔无法形成“真空泵”,换句话说,你的口腔这台“真空泵”漏气,这样你口腔中的压力和外面的大气压一样,饮料依然原封不动地留在杯子里,当然你就喝不到饮料了。

附:实验记录单实验记录单3、三年级上册第三课《科学在我们身边》实验名称:“吹蜡烛”实验实验目的:隔着不同的物体吹点燃的蜡烛,看是否能把蜡烛吹灭实验类型:分组(根据其他实验的内容也可以是演示)实验材料:每组准备:蜡烛、火柴、瓶子(若无玻璃瓶子可用矿泉水瓶子代替)、木块、文具盒、书本等实验过程:1、把蜡烛点燃。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

最新部编版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全册实验题第一单元水实验活动:给烧杯内的水加热实验实验材料:清水、烧杯、石棉网、三脚架、酒精灯、温度计。

实验步骤;a.在烧杯中加入一些清水,三脚架上垫上石棉网,点燃酒精灯加热。

b.观察水沸腾时,水中、水面之下和水面之上的各种现象。

c.将套有塑料袋的漏斗放在沸腾的水面下(塑料袋被挤压过),观察袋子的变化。

实验记录:加热过程中:杯底产生气泡,上升变小,且速度逐渐加快,杯壁上方有水珠,水面有水汽形成。

温度计显示数上升。

沸腾时:杯底大量气泡迅速上升,到水面破裂,水面有水汽。

温度计显示数不变。

移走酒精灯: 气泡上升变大,速度变慢,直至没有气泡产生。

温度计显示数下降。

实验结论:一般情况下,当温度升高到100℃时,水会沸腾。

水沸腾时继续加热温度不再升高。

水加热后有气体产生。

实验活动2 冰融化成水的实验实验材料:一支结冰的试管、装有热水的烧杯、标记笔。

实验过程:a.取一支结冰的试管,在冰面处做上标记,把试管浸在热水里,观察冰的融化过程。

b.在冰融化的过程中,记录温度的变化。

c.当冰完全融化成水后,在试管内的水面处做上标记,比较冰和水的体积。

实验记录:冰融化前--------表面比较结实冰融化一半----冰面有水出现,是冰和水的混合物,温度保持在0℃。

冰完全融化-------是冰变成了水,呈液态,温度高于0℃,慢慢会达到室温,水面降低(体积变小)。

实验结论:冰从周围环境中吸收热量,由固态的冰变成液态的水,并且体积变小。

实验活动3比较食盐和小苏打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实验实验材料:2个透明玻璃杯、2 根搅拌棒、食盐、小苏打、水、天平、量筒等。

实验步骤:a.先分别取大约20克食盐和小苏打,再把它们分别平均分成8份。

b. 在两个透明玻璃杯中分别放入50 毫升清水。

c.取一小份食盐,加入一个盛水的杯子中,用搅拌棒充分搅拌。

在食盐完全溶解后,再加入第二份食盐,继续搅拌……直到食盐不再溶解为止。

d.按同样的方法,将小苏打一份一份地溶解,直到不能溶解为止。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必做实验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必做实验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必做实验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小学三年级上学期必做实验(10个)一.用温度计测量水温器材:一杯温水,温度计,毛巾或者卫生纸步骤:1:检查实验永平是否齐全2:手拿着温度计的上端,把玻璃泡全部浸入被测的液体中3:浸入液体后稍等几分钟,示数稳定后读数并记录。

(读数时候,玻璃泡要继续留在被测液体中,视线要与温度计中液柱的上表面相平)4:实验结束后用毛巾或卫生纸擦干温度计,放入盒子中5:整理实验器材。

二.热水温度的变化器材:铁架台,烧杯,温度计,计时器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在烧杯内倒上温度大约80℃的半杯热水,将温度计悬吊在铁架台上,并调整与烧杯的位置,使温度计的液泡完全浸没在热水中,但不要接触到杯壁和杯底。

3:当温度计的液柱上升到最高点的时候,读出此时的温度,并记录,每隔2分钟记录一次,持续观察15--20分钟4:填写记录表5:整理实验器材实验现象:热水的温度逐渐降低,当降至室温时,温度不再下降结论:热水降温的过程先快后慢,直至与室温相同三.量取一定体积的液体器材:合适规格的量筒,胶头滴管,烧杯,水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将量筒放置平稳,先用烧杯向量筒内倒水,接近目标刻度线时,改用胶头滴管加到刻度位置。

3:视线与液面的凹面最低处相平读数,并记录4:整理实验器材四.下沉的物体是否受到水的浮力实验材料:钩码、橡皮筋、尺子、水槽、水实验步骤:1、把钩码挂在橡皮筋上,提起用尺子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2、再把其放入水中,测量橡皮筋的长度。

3、比较两次橡皮筋的长度。

实验现象:同一个钩码,在水中提起比在空气中提起,橡皮筋要短。

实验结论:下沉的物体也受到水的浮力。

注意事项:实验中,注意提橡皮筋的手要保持稳定,不要让橡皮筋颤动,以免产生误差。

五.改变浮和沉器材:塑料小瓶,沙子,水槽,水。

步骤:1: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2:把空的小瓶放入装有水的水槽中,观察现象3:取出小瓶,在小瓶中装满沙子,再放入水槽中,观察现象4:再取出小瓶,从小瓶中倒出大半沙子,再放在水槽中,观察现象5:得出结论。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版三年级上册实验题
★实验(1)名称:探究鱼身体表面黏液对鱼生存的影响
实验材料:气球、洗洁精、水
实验步骤:
1、给气球装满,摸一摸气球的表面。

2、在气球表面涂上,再摸一摸。

3、比一比两次触摸的感觉有什么不同。

实验结论:鱼身体表面的黏液有助于减小鱼游泳时水对它的,有助于鱼的生存。

★实验(2)名称:植物的根吸收水分实验
实验材料:试管、水、胶塞、棉花、植物油、植物。

实验步骤:1、在试管中加入适量的水,把植物放入试管中。

2、在试管中,防止水分蒸发,同时固定好植物,并在管壁水面处做标记。

3、把植物放在向阳处,观察试管中液面的变化。

实验现象:。

实验结论:植物的根有的作用。

★实验(3)名称:茎运输水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凤仙花(芹菜)、水、红墨水、矿泉水瓶、小刀。

实验步骤:
1、剪取一根凤仙花枝条。

2、在装有水的矿泉水瓶里滴入红墨水。

3、把凤仙花枝条插入矿泉水瓶中。

4、将插有凤仙花枝条的矿泉水瓶放在阳光下,有利于促进水分的吸收,从而使红色染液迅速上升到叶脉。

5、当看到叶脉微红时,从瓶里取出枝条,用清水冲洗,把茎分别横切和纵切,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看到被染红,其他部分没有被染红。

实验结论:。

★实验(4)名称:探究叶表面是否有气孔的实验
实验材料:刚采摘的叶子、热水、烧杯、镊子、水温计等。

实验步骤:
1、把热水倒入烧杯中。

2、等热水的温度达到70摄氏度左右时,把叶子浸入水中。

3、观察叶的表面有什么现象。

实验现象:浸入热水中的叶子表面有。

实验结论:。

★实验(5)名称:探究土壤成分的实验
实验材料:烧杯、水、玻璃棒、三脚架、酒精灯、火柴、铁盘、土壤。

实验步骤: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

观察有什么现象。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观察出现什么现象。

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用酒精灯加热,有什么现象?闻一闻有什么气味。

实验现象及结论:
1、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会发现有冒出,说明土壤里含有空气。

2、把土壤放进盛有水的烧杯里,进行搅拌,然后静置沉降,发现土壤分层沉降,下层是,上层是。

说明土壤中有和。

3、把土壤放在铁盘里加热,发现,有味,土壤颜色。

说明土壤中有。

★实验(6)名称:土壤的渗水性实验
实验材料:沙质土、黏质土、壤土、3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铁架台、细纱布、3个同样大小的烧杯、水、3个标签。

实验步骤:
1、把3个同样大小的去底塑料瓶用纱布扎好口,倒放在支架上,并分别加入同样多的沙质土、黏质土和壤土,贴好标签。

2、取3个同样大小的烧杯,分别放在3个瓶子下面。

3、向3个瓶内同时倒进同样多的水,观察3种土壤渗水的快慢。

实验现象:沙质土渗水速度,黏质土渗水速度,壤土渗水速度。

实验结论:沙质土渗水速度,保水性能;壤土渗水速度,保水性能;黏质土渗水速度,保水性能。

★实验(7)名称:空气占据空间吗
实验材料:玻璃杯、水槽、水、纸。

实验步骤:1、在杯子底部塞紧一团干燥的纸
2、将杯子口向下,竖直压入水中,直至没过杯底,再竖直提起,擦掉杯口的水,观察纸团湿了吗?
3、再把杯子竖直压入水中,在水中慢慢倾斜杯子,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1、第一次放入水中,纸团。

2、第二次放入水中,杯子里有冒出,纸团。

实验结论:我们身边到处都有空气,空气。

青岛版三上。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