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大庆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

大庆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D. 认识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答案:C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意识的D. 抽象的答案:B3. 下列选项中,属于唯心主义观点的是:A. 存在决定思维B. 思维决定存在C. 物质决定意识D. 意识决定物质答案:B4.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矛盾的普遍性B. 联系的普遍性C. 发展的普遍性D. 变化的普遍性答案:B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目的C. 认识的唯一标准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6. 认识论中,反映论认为:A. 认识是主观自生的B. 认识是客观自生的C. 认识是主观对客观的反映D. 认识是客观对主观的反映答案:C7. 社会历史观中,历史唯物主义认为:A.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B. 社会意识决定社会存在C.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相互决定D.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无关答案:A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A. 历史的创造者B. 历史的旁观者C. 历史的推动者D. 历史的终结者答案:A9. 价值规律的基本内容是:A. 商品的价值量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B. 商品的价值量由个别劳动时间决定C. 商品的价值量由供求关系决定D. 商品的价值量由生产成本决定答案:A1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括:A. 富强、民主、文明、和谐B. 自由、平等、公正、法治C. 爱国、敬业、诚信、友善D. 以上都是答案:D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
答案: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物质的,物质是运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
它主张从事物的联系和发展中去认识事物,认为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强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2. 什么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它包括哪些内容?答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集中体现,它包括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自由、平等、公正、法治),以及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政治必修四哲学选择题

江苏省溧水高级中学高三政治必修4模块选择题专项训练(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意的,请将些选项选出。
每小题2分,共100分)1.对世界观、方法论、哲学三者之间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①哲学既是世界观的学说,又是方法论的学说②要有世界观和方法论就必须学习哲学③不同的哲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不同④科学的世界观决定了科学的方法论,二者构成了哲学A.①② B.②④C.①③ D.③④2.科学家说哲学是科学之王;艺术家说哲学是艺术之母;社会学家说哲学是领导社会秩序的掌舵者;诗人说哲学的终点往往是诗歌的起点。
哲学犹如一片水中漂浮的落叶,可以从多方面来理解,但归结到一点就是A.哲学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学说B.哲学是悬浮于空中的思想楼阁C.哲学总是和人们的主观情绪联系在一起的D.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3.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问题B.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C.世界是什么和怎么样的问题D.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问题4.对思维与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A.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B.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的标准C.古代唯物主义和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的标准 D.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标准5.下列属于唯物主义观点的是A.生死有命,富贵在天B.气者,理之依也C.宇宙便是吾心,吾心便是宇宙 D.存在就是被感知6.在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进程中,一些地方干部为了夸大政绩,弄虚作假,大搞形式主义。
这种做法A.违背了物质决定意识的原理B.坚持了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忽视了意识的能动作用D.陷入了形而上学的泥坑7.托马斯·阿奎那(Thomas Aquinas)说:“凡事物运动,总是受其它事物推动……最后追到有一个不受其它事物推动的第一推动者,这是必然的。
每个人都知道,这个第一推动者就是上帝。
”这一观点属于A.主观唯心主义B.客观唯心主义 C.朴素唯物主义 D.机械唯物主义8.真正的哲学之所以是自己时代的精神上的精华,是因为①它正确地反映了时代的任务和要求②牢牢地把握了时代的脉搏③正确地总结和概括了时代的实践经验和认识成果④是社会变革的先导A.①②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②③④9.马克思主义哲学具有与时俱进的品格,根本原因在于A.它是科学理论 B.它是以实践为基础的哲学C.它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D.它是建立在辩证法基础上的哲学10.从哲学上看,漫画《打肿脸的胖子》给我们的启示是A.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B.价值观对人的生活方式有决定性影响C.一切从实际出发是想问题、办事情的基本立足点D.价值判断与选择具有社会历史性11.下列成语中与“削足适履”蕴涵相同哲理的是A .高屋建瓴B .否极泰来C .按图索骥D .急于求成12.截至2008年5月9日,全国累计手足口病近25000例,34名患儿死亡。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考点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是:A. 神创造的B. 物质的C. 精神的D. 意识的答案:B3. 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是:A. 矛盾B. 规律C. 必然性D. 偶然性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基本规律包括:- 对立统一规律:事物内部的对立面相互依存、相互斗争,推动事物的发展。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质变的过程。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在否定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
2. 什么是实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是什么?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根本途径。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及其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的关系的中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统一过程。
在当代社会,实践观强调了人的主体性和创造性,促进了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同时,它也指导人们在面对各种社会问题时,通过实践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推动社会的和谐发展。
结束语通过本次试题的练习,希望同学们能够加深对高中政治哲学考点的理解和掌握,提高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不仅是知识的积累,更是一种思维方式和生活态度。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中不断思考、实践,形成自己的哲学观念,为个人的成长和社会的发展做出贡献。
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

高中政治哲学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实践性、科学性、革命性B. 客观性、普遍性、必然性C. 抽象性、具体性、辩证性D. 逻辑性、系统性、历史性答案:A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性C. 多样性D. 可分性答案:A3. 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A. 质量互变B. 对立统一规律C. 否定之否定D. 矛盾论答案:B二、填空题4.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______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答案:无产阶级5. 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发展的根本原因是事物的______。
答案:内部矛盾6. 认识论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______。
答案:基本观点三、简答题7.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动力。
质量互变规律说明了事物在一定条件下由量变到质变的过程。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8.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是什么?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它的实践性。
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将实践作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从而实现了对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四、论述题9.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的作用。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在当代中国社会发展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首先,它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提供了理论指导,帮助我们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建设中的各种问题。
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强调实践的重要性,鼓励人们积极参与社会实践,推动社会进步。
再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思想,有助于我们正确分析和解决社会矛盾,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最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史观,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历史分析方法,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推动历史发展。
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

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统一C. 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统一D.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答案:A2. 物质的唯一特性是()A. 客观实在性B. 运动C. 时间D. 空间答案:A3. 辩证法的总特征是()A. 矛盾B. 联系C. 发展D. 变化答案:B4. 认识论中,实践是()A. 认识的唯一来源B. 认识的唯一标准C. 认识的唯一目的D. 认识的唯一手段答案:A5. 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是()A.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B. 个人与社会的关系C.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D. 自然与社会的关系答案:A二、简答题1. 简述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
答案: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 对立统一规律:认为事物内部的对立面是相互依存、相互斗争的,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根本原因。
- 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通过量变到质变的转化过程,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 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或波浪前进的过程,新事物对旧事物的否定不是简单的抛弃,而是在否定中包含着肯定,是一种辩证的否定。
2. 什么是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答案: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是指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包括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社会意识的根源和基础。
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三、论述题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
答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实践观认为实践是人与自然、人与社会相互作用的过程,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基础。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动力。
通过实践,人们可以不断地认识世界,发现和创造新的事物,推动社会的发展。
结束语:本次高中哲学政治试题及答案旨在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论,通过练习加深对哲学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哲学素养和思维能力。
政治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

政治哲学高中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是()A. 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B. 唯物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C. 唯心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D. 唯心主义和形而上学的统一2. 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是社会存在的反映,这体现了()A. 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B. 社会意识的绝对独立性C. 社会意识的客观性D. 社会意识的主观性3.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基本矛盾是()A. 人与自然的矛盾B. 人与社会的矛盾C. 人与自身的矛盾D.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4.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这是因为()A. 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B. 人民群众是精神财富的创造者C.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D. 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推动力量5.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这是因为()A.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B. 实践是认识的来源C. 实践是认识的目的D. 实践是认识的动力6.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发展的()A. 根本动力B. 唯一动力C. 直接动力D. 间接动力7.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最终目标是()A. 实现共产主义B. 实现资本主义C. 实现封建主义D. 实现无政府主义8.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类社会的发展是()A. 直线上升的B. 循环往复的C. 波浪式前进的D. 螺旋式上升的9.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人的本质是()A. 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B. 个体的自然属性C. 个体的心理属性D. 个体的生物属性10.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社会历史的发展是()A. 由人的意志决定的B. 由自然规律决定的C. 由社会规律决定的D. 由神的意志决定的二、简答题(每题10分,共20分)1.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及其意义。
2. 简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观点。
三、论述题(每题30分,共60分)1. 论述马克思主义哲学关于社会基本矛盾的观点及其在当代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指导意义。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Total Environment,2006,368:10−18.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

高中哲学试题及答案解析一、选择题1. 哲学的基本问题是:A. 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B. 存在与本质的关系问题C. 思维与存在的同一性问题D. 形式与内容的关系问题答案:A解析:哲学的基本问题是物质与意识的关系问题,这个问题贯穿于哲学的整个发展过程,是区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关键。
2. 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A. 精神的B. 物质的C. 形式的D. 观念的答案:B解析: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的,这一观点是唯物主义哲学的核心。
二、简答题1. 简述辩证法的三大规律是什么?答案:辩证法的三大规律包括: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内部矛盾的普遍性;量变质变规律阐述了事物发展过程中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否定之否定规律则表明事物发展是一个螺旋上升的过程。
2. 什么是实践?实践在认识论中的地位是什么?答案:实践是人们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性活动,是认识的基础和来源。
在认识论中,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三、论述题1. 论述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
答案: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根本区别在于对世界本质和发展规律的认识上。
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物质的、联系的、发展的,强调事物的内在矛盾和对立统一;而形而上学则认为世界是静止的、孤立的,忽视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发展变化。
唯物辩证法主张全面、发展、联系的观点,形而上学则主张片面、静止、孤立的观点。
结束语:通过本试题的练习,同学们可以加深对哲学基本概念和原理的理解,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哲学不仅仅是一门学科,更是一种思考世界和生活的方式。
希望同学们能够在学习哲学的过程中,培养批判性思维,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政治哲学选择题精练60题第五部分成语中的哲理选择题集锦1.“按图索骥”给我们的哲学启示是(Total Environment,2006,368:10−18.B.要从实际出发,不能迷信书本C.要发挥主观能动性,不能消极等待D.既要尊重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2.“按图索骥”的做法属于(A.唯物主义B.本位主义C.经验主义D.教条主义3.宋朝画家文与可擅长画竹,友人写诗赞曰:“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
”这里的“胸有成竹”主要出自于(A.画家的创作灵感B.文与可的美术天赋C.诗人的夸张和画家的想象力D.文与可平时细心观察形成的主观映象4.“胸有成竹”体现的哲学道理是(A.意识是物质世界长期发展的产物B.意识是人脑的机能C.意识是对客观事物能动的反映D.物质具有客观实在性5.“画饼充饥”包含的哲理是((1意识不能正确地反映物质(2不同的人对同一事物的反映不同(3物质和意识是有区别的(4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不能代替物质A.(2(3(4B.(3(4C.(3D.(46.“望梅止渴”说明了((1望梅确实能解渴(2望梅可暂时起到止渴的作用(3空想可以暂时安慰人,但终究不能代替现实(4曹操的这种作法完全是唯心主义的A.(1(2B.(1(2(3C.(2(3D.(2(4“画饼充饥”和“望梅止渴”都非常富有哲理。
7.这两个成语都强调了(A.物质的作用B.意识的作用C.意识对物质的反作用D.实践的重要性8.实际上,“画饼充饥”并不能真正“充饥”,“望梅”也不能真正“止渴”。
这是因为(A.意识不能代替物质B.物质可以代替意识C.精神的东西并不重要D.物质和意识没有区别9、“掩耳盗铃”的错误,在于违背这样的哲理((1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有能动作用(3意识能动作用要受物质决定作用制约(4意识决定于物质A.(1(2(3(4B.(1(2(3C.(1(3(4D.(2(3(410.“拔苗助长”的故事告诉我们(A.只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就能取得成功经验B.发挥主观能动性往往失败C.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D.没有发挥主观能动性因而导致失败“拔苗助长”却事与愿违,“庖丁解牛”则事半功倍。
据此回答11.“拔苗助长”错误主要在于(A.夸大了客观条件对主观能动性的制约作用B.忽视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创造性C.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忽视了规律的客观性D.强调了规律的客观性,否认了人的主观能动性12.“拔苗助长”的哲学寓意是((1发挥主观能动性要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事物之间的联系是客观的(3内因是事物变化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4主观能动作用是从属的、派生的,总要受到规律的制约A.(1(2(4B.(2(3(4C.(1(2(3D.(1(2(3(413.“庖丁解牛”之所以事半功倍,是因为他(A.尊重规律,能在事物运动中把握规律B.具有创造性思维,认识了一切规律C.发挥了主观能动性,利用规律为人类谋福利D.热爱解牛工作,有利可图调动了工作积极性14.这两个成语共同说明了(A.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有巨大的反作用B.人具有主观能动性,可以自觉地认识与利用创造规律C.实践决定认识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15.“智子疑邻”的主要错误在于(A.对墙坏必被盗未能预见B.不及时筑墙,造成其财产损失C.凭主观经验办事D.凭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16.“智子疑邻”告诉我们(A.感性认识有待于发展到理性认识B.意识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D.人们立足点不同对客观事物反映结果也不同17.“审时度势”是说(A.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制约着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既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又要端正主观动机C.人的主观能动性能分析利用条件达到活动的最佳效果D.主观能动性发挥受一系列主观因素制约18.将上题中的观点运用于市场经济中,要取胜必须(A.改造和利用规律B.自觉遵循和运用规律C.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D.实行对外开放19.“尽力而为”符合下列哲理(A.物质和运动不可分B.事物是变化发展的C.客观规律制约主观能动性的发挥D.办事情要取得成功,必须发挥主观能动性20.我们之所以要“尽力而为”是((1具有良好的精神状态的需要(2认识事物本质与规律的需要(3运用规律和条件改造世界的需要(4克服困难,取得胜利的需要A.(1(2(3B.(1(3(4C.(2(3(4D.(1(2(421.“削足适履”违背的哲理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是物质的反映C.意识能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D.意识是人脑的机能22.“杞人忧天”错在(A.否认世界的物质性B.否认物质世界是运动的C.否认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D.否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23.“人定胜天”思想(A.是正确的,人的力量是无穷的B.是错误的,它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C.是不科学的,它片面夸大了主观能动性,而否认了规律的客观性D.是正确的,它承认人有主观能动性24.“事在人为”的观点错在(A.承认和强调了人的主观能动性B.否认人的主观能动性的重要性C.否定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决定作用D.夸大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25.“巧妇难为无米之炊”,说明了(A.必须善于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B.物质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实在C.人既不能创造规律,也不能消灭规律D.人的能动作用受客观条件制约26.“锲而不舍”的哲学寓意是(A.做事往往有两种相反的结果出现B.主观能动性决定办事的实际效果C.认识世界,改造世界必须有良好的精神状态D.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27.“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是((1不正确的,因为客观事物的本来面目是唯一的(2正确的,因为在认识上有“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现象(3由于人们的立场不同,对同一事物反映不同(4由于人们的认识不同,在行为上应该各行其是A.(1(4B.(1(3C.(2D.(1(3(428.“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哲学寓意是(A.物质决定意识B.意识对物质有反作用C.一个人的知识构成影响着认识客观事物作出的结论D.一切从实际出发29.“欲速则不达”的哲学寓意是(A.发挥主观能动性,必须以尊重客观规律为基础B.要提高办事效率,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物质决定意识,一切从实际出发D.要取得事业成功,必须按常规办事30.下列成语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抱薪救火(2沧海桑田(3唇亡齿寒(4覆巢无完(5画饼充饥(6挥汗如雨A.(4(5B.(3(4(5C.(1(6D.(2(3(431.下列具有辩证法思想的是((1动中有静,静中有动(2是亦彼也,彼亦是也(3对症下药,量体裁衣(4因时制宜,因地制宜A.(1(2(3B.(1(2(3(4C.(1(3(4D.(2(3(432.下列成语中属于形而上学的有((1滴水穿石(2物极必反(3刻舟求剑(4断章取义(5墨守成规(6浅尝辄止(7统筹兼顾(8固步自封A.(1(2(6(7B.(3(4(5(6(8C.(1(3(4(5(6D.(3(4(5(6(733.“刻舟求剑”中的楚国人((1承认物质,否认运动(2承认运动是物质的运动(3承认物质是运动的主体(4否认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割(5属于唯心主义的观点(6属于形而上学唯物论的观点A.(1(3(4(6B.(1(4(6C.(3(4(6D.(1(4(534.“刻舟求剑”之所以落空,是因为那个楚国人((1否认了物质的存在(2背离了物质的运动规律(3离开了物质空谈运动(4静止地看问题A.(1(3B.(2(4C.(1(4D.(2(335.“涸泽而渔”的做法从哲学上看((1忽视了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2否认了世界的物质性(3无视事物之间联系的客观性(4只顾眼前利益,不顾长远利益,没有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关系A.(1(2(3B.(2(3(4C.(1(2D.(3(436.“趋利避害”、“扬长避短”包含的哲理是(A.事物是普遍联系的B.物质和运动是不可分的C.运动和静止是辩证统一的D.原因和结果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37.“舍足保车”体现辩证法原理是(A.一切从实际出发B.物质运动是有规律的,要按规律办事C.整体与局部相互依赖,整体高于局部D.矛盾主次方面辩证关系38.“未雨绸缪”这一做法包含的哲理是(A.原因和结果的关系B.整体和局部的关系C.具体问题具体分析D.量变和质变关系39、“坐井观天”之所以作贬义用,是因为它(A夸大意识的能动作用B割裂整体与局部关系C违背了规律的客观性D陷入唯心主义40.“万事如意”从哲学上看违背了哲理(A.世界的物质性B.矛盾的普遍性C.矛盾特殊性D.运到的绝对性41.“好事多磨”包含的哲理是(A.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会引起质变B.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C.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D.事物的发展是有规律的42.“螳螂捕蝉,黄雀在后”说明((1客观事物都是普遍联系的(2无论办什么事都要瞻前顾后,通盘考虑(3要时时注意一种倾向掩盖另一种倾向(4考虑问题切忌思维的直线性、单一性A.(1(2(3B.(1(2(3(4C.(1(2D.(2(343.“怨天尤人”错在(A.只强调主观,是主观唯心主义B.只强调客观,是客观唯心主义C.割裂内因与外因的关系D.只强调客观情况,否认主观原因,是唯心主义44.“实事求是”体现了((1客观规律和主观能动性的统一(2唯物论和辩证法的统一(3在实践基础上,主观和客观的统一(4革命性和科学性的统一A.(1(3B.(2(4C.(1(2(3D.(1(2(3(445.“居安思危”的哲学寓意是((1矛盾着的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2事物是不断运动、变化、发展的(3矛盾双方的对立统一是不可分割的(4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分为二A.(1(3B.(2(4C.(1(2(3D.(1(2(3(446.“新陈代谢”的哲学寓意是((1物质的运动是有规律的(2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依存、相互转化(3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本动力(4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A.(1(2(3C.(1(2(4D.(1(2(3(447.下列成语、俗语、古语与有关哲理对应正确的是((1防微杜渐-----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2严师出高徒-------内外因辩证关系(3好事多磨-事物发展前进性与曲折性统一(4千里之堤,潰于蚁穴--内外因辩证关系A.(1(2B.(1(2(3C.(3(4D.(2(3(448.下列说法体现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的有((1守株待兔(2千里之行始于足下(3水滴石穿,绳锯木断(4物极必反(5墨守成规(6吃一堑长一智(7一趾之疾,丧七尺之躯(8失败为成功之母(9断章取义(10统筹兼顾A.(2(3(7B.(4(5(6(8C.(1(9(10D.(3(6(949.上题中的说法属于形而上学观点的有(A.(1(2(3(4B.(5(6(7(8C.(1(5(9D.(2(8(1050.上题中的说法符合矛盾双方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观点的有(A.(1(2(3B.(4(5(6(7C.(6(7(8(951.“扬汤止沸”,不如“釜底抽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