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合集下载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精编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精编版

艾灸的大禁忌及个注意事项精编版MQS system office room 【MQS16H-TTMS2A-MQSS8Q8-MQSH16898】艾灸的5大禁忌及10个注意事项艾灸具有效果明显、简便易行、经济实用的优点,几乎没有什么毒性和副作用,只要认真按照治疗原则和操作规程,对人体一般不会产生不良反应。

艾灸的禁忌由于艾灸以火熏灸,施灸不注意有可能引起局部皮肤的烫伤,另一方面,施灸的过程中要耗伤一些精血,所以有些部位或有些人是不能施灸的,这些就是施灸的禁忌。

古代施灸法,禁忌较多,有些禁忌虽然可以打破,但有些情况确实是应禁忌的。

1、凡暴露在外的部位,如颜面,不要直接灸,以防形成瘢痕,影响美观。

2、皮薄、肌少、筋肉结聚处,妊娠期妇女的腰骶部、下腹部,男女的乳头、阴部、睾丸等不要施灸。

另外,关节部位不要直接灸。

此外,大血管处、心脏部位不要灸,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3、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情绪不稳,或妇女经期忌灸。

4、某些传染病、高热、昏迷、抽风期间,或身体极度衰竭,形瘦骨立等忌灸。

5、无自制能力的人如精神病患者等忌灸。

艾灸的注意事项1、要专心致志,耐心坚持:施灸时要注意思想集中,不要在施灸时分散注意力,以免艾条移动,不在穴位上,徒伤皮肉,浪费时间。

对于养生保健灸,则要长期坚持,偶尔灸是不能收到预期效果的。

2、要注意体位、穴位的准确性:体位一方面要适合艾灸的需要,同时要注意体位舒适、自然,要根据处方找准部位、穴位,以保证艾灸的效果。

3、防火:现代人的衣着不少是化纤、羽绒等质地的,很容易燃着,因此,施灸时一定要注意防止落火,尤其是用艾炷灸时更要小心,以防艾炷翻滚脱落。

用艾条灸后,可将艾条点燃的一头塞人直径比艾条略大的瓶内,以利于熄灭。

4、要注意保暖和防暑:因施灸时要暴露部分体表部位,在冬季要保暖,在夏天高温时要防中暑,同时还要注意室内温度的调节和开换气扇,及时换取新鲜空气。

5、要防止感染:化脓灸或因施灸不当,局部烫伤可能起疮,产生灸疮,一定不要把疮搞破,如果已经破溃感染,要及时使用消炎药。

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

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1、艾灸常见的排病反应一、皮肤瘙痒1、白细胞吞噬能力增添,皮部组织出现奇痒,病变部位气血流通了。

2、肾功能不好、气滞血淤的人,会反映皮肤奇痒无比,是皮肤无法应对大量毒素的排出。

3、皮肤出现小红肿、小红块、风疹块、呕吐,是胆囊炎、胆汁返流性疾病的一种表现,人体血液、体液内的废物在皮肤弱酸环境中的反映。

皮肤承受不了调整,产生各种新的瘀堵,这是临时的。

4、皮肤溃烂、流水、脱皮、局部肿大,是皮肤微循环瘀堵、流通不畅的一种表现,是原来瘀堵和病变的局部被打通了。

5、淋巴痛、咽喉红肿、口腔内痒、咳嗽,这是淋巴结、咽喉等有疾病,2、这种反应表示瘀堵、病毒结合物、废物体、淤血点、粘膜内废物开始松动或分解、疏通。

6、头皮痒、头屑多,这是典型的肾阳虚反映,原来瘀堵在头皮的毛囊内脂肪和废物被大量排出后产生的适应感觉。

7、艾灸后皮肤表现出现潮红或类似过敏的现象,如红疹,此时多以为是过敏了,其实,这都是真阳元气驱逐寒邪外出的表现,也是病邪在体表的反应。

假如此时停灸,病邪还会入里,侵蚀脏腑。

二、各种痛苦1、局部肌肉酸痛、胀痛、刺痛,这是肌肉微循环严重堵塞。

6n2、胯骨、颈椎、腰椎酸痛、刺痛、痛无定处。

这是关节炎、风湿性、类风湿性、股骨头炎的一种表现3、,越痛说明越严重。

3、意想不到的局部出现痛苦,说明这个部位有淤堵。

4、全身无力、全身酸痛或者发烧。

这是月风病、风湿类疾病、心脏病、痛风病的反映,巨噬细胞吞噬病毒的能力增添了,机体应变能力差,临时不能适合新的平衡。

5、头痛,这是脑血管萎缩、微循环瘀堵、脑肿瘤、脑神经功能不稳定的反映,微血管恢复弹性时,转变了四周组织的形态。

6、小腹痛苦、胀痛、极不舒适,这是有盆腔炎、子宫位置不正、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宫颈炎、阴道炎等的反映。

7、手足痛苦,这是末梢神经,微循环恢复的反映。

8、抽筋、腹部等部位酸痛加腹部痛苦,这是4、糖尿病或者胰腺炎等病的反映。

9、腰疼、腰胀、腰酸,这是肾不好、肾炎、肾结石、膀胱结石、输尿管结石、输卵管、子宫肌瘤等疾病的反应,是活血化瘀、结石松动、血管恢复弹性的一种表现。

艾灸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艾灸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艾灸不良反应的应急预案
艾灸时偶有发生过敏、烫伤等不良反应
过敏:局部皮肤发红、发痒,局部可能出现轻微红肿。

烫伤:局部皮肤发红,有灼伤感。

严重者可能出现水泡。

【过敏预案】
立即停止艾灸,开窗通风。

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指压人中、合谷、内关等穴位。

立即报告护士长或者主管医生,遵指示给予抗敏药膏外涂。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情况,并告知处理方案。

观察记录患者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流程如下:
发生过敏时→停止艾灸→开窗通风→取平卧位或半坐卧位→报告护士长或者主管医生→给予抗过敏药膏涂抹过敏处→告知患者或家属情况→观察记录
【烫伤预案】
立即停止艾灸。

可给予冷敷,局部涂凡士林以保护皮肤。

立即报告护士长或主管医生,遵指示给予烫伤膏药外涂。

起水泡的由护士长或者主管医生视情况严重程度选择进一步处理。

向患者及家属解释说明情况,并告知处理方案。

观察记录患者的生命体征及病情变化。

流程如下:
发生烫伤时→停止艾灸→开窗通风→冷敷、涂凡士林→立即报告护士长或者主管医生,遵指示给予烫伤膏药外涂。

起水泡的由护士长或者主管医生视情况严重程度选择进一步处理→观察记录
中医科。

艾灸施灸后注意事项及禁忌

艾灸施灸后注意事项及禁忌

艾灸施灸后注意事项及禁忌艾灸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对于保健和治疗身体不适有一定的效果。

但是,在施灸后我们需要注意一些事项和禁忌,以免对身体造成不良影响。

一、注意事项:1. 清洁皮肤:施灸前要确保施灸部位的皮肤干净,并避免有污物、油脂等物质残留。

可以事先用温水洗净施灸部位,然后用干净的毛巾擦干。

2. 施灸环境:选择一个安静、通风良好、温度适宜的室内环境进行施灸。

避免在寒冷或者湿度过高的环境中施灸,以免导致感冒或者皮肤过敏。

3. 选择适当的药材:根据个人体质和需求选择合适的艾草进行艾灸。

对于肺虚、气滞、寒湿痹痛等症状,可以选择艾叶;对于肾虚、腰膝酸软、阳痿早泄等症状,可以选择艾绒。

在施灸时要确保艾草质量好,并保存完好。

4. 灸具卫生:灸具也需要保持清洁卫生,可以用酒精擦拭或烘烤来消毒。

5. 施灸时间:一般来说,施灸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产生灸疮。

初次施灸的人一般掌握在15分钟左右,以后逐渐增加至25-30分钟。

每次施灸的间隔一般为一周左右。

6. 气候适宜:夏季气温高,皮肤更容易发热,此时艾灸的刺激更加明显。

冬季气温低,皮肤比较干燥,施灸后需要注意补充水分,以免过度干燥。

7. 保持安静:在施灸的过程中要保持安静放松的心态,如果有可能可以进行调息、冥想等保持身心平衡。

8. 饮食调节:施灸后不要进食过油、辛辣、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消化功能。

宜选择一些温性食物,如黑豆、山药、红枣等进行调养。

二、施灸禁忌:1. 孕妇禁忌施灸:孕妇施灸会导致体内阳气增加,容易引发胎动、胎位不正等问题,对胎儿发育不利。

2. 皮肤炎症或者损伤:皮肤患有炎症、热疮、疱疹、湿疹等疾病的部位不宜施灸。

此外,有开放性伤口、烧伤、溃疡等损伤的皮肤也不宜进行艾灸。

3. 发热或者急性感染:在发热或急性感染时,身体抵抗力较低,施灸会加重病情,不宜进行艾灸。

4. 有出血病史:有出血倾向或者患有血液疾病的人不宜进行艾灸。

5. 心脏病、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这些患者需要根据自身情况进行施灸,并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

艾灸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反应及注意事项

艾灸的反应及注意事项艾灸反应及排毒有几个渠道:1,出汗排毒,就是在艾灸的时候,感觉出汗,灸后出汗,这种现象有可能会持续几天或更久。

2、当有的人出汗一个阶段后,开始起红疹,硬疙瘩,这也是排毒的一种表现。

一般继续艾灸,红疹慢慢会下去,硬疙瘩,可以边艾灸,边按摩,也会慢慢消失,这属于皮肤排毒的一种现象。

3、有些人排尿特别多,这也是从尿道排出毒素的一种表现,此时应该多喝水,没有关系这些反应慢慢都会消失的。

一般灸后尿频的,多提示肾脏和泌尿系统不是很好;女性提示妇科会有问题。

4、有些人出现拉稀,频繁拉稀,而且拉屎极臭,这也是一种排病气的反应。

有这种反应的,一般胃肠有问题,或有肿瘤发生。

肠道问题居多。

5、有的人会有咽喉肿痛,牙痛等,此时多喝水,或煮一点绿豆粥来喝,严重的可以停灸,等这些症状过去后,继续艾灸,可能还会有上述症状发生,一般反复几次后,就没有了上火的症状。

6、有的人初次艾灸的,会有发烧的症状,没有关系,多喝水,可以再督脉和膀胱经刮痧或拔走罐都会退热,而且降火气。

7、我的治疗理念是,治疗疾病,一定要给疾病一个出路,当艾灸后,元气聚集到脏腑的时候,病邪往往会自己找出路,这些出路不一定是我们设计好的,而是病邪自己习惯的路径。

一般疾病在下肢排出的路径是我们理想的路径。

可是疾病的排出是不以我们意志为转移的。

他会自己寻找出路。

8、有的反应会出现头晕耳鸣,眩晕的,遇到这样的反应,可以停下来,休息几日。

如果这种反应迟迟不过,在大椎点刺放血或刮痧,这种反应会慢慢消失,有的人会重复这种反应2-3次后,慢慢适应。

9、艾灸的走串,遇到这样的很正常,也不要大惊小怪,有艾灸的通串就比没有要好,经络的通串,提示经络疏通的是否通畅。

10、妇科疾病在艾灸的时候,有的会有褐色的分泌物,有的会有水样的,有的会有脓样的分泌物,这些都是艾灸在帮助调整和消炎,一般过一个阶段,这些分泌物会逐渐减少。

如果有肌瘤,积液,囊肿等妇科疾病,在经期的时候,会有烂肉,血块,血水等排出,应该是肌瘤,积液,囊肿的分解。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艾灸是一种传统的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草或艾条直接或间接作用于人体,以达到调理身体、促进健康的目的。

而在艾灸的过程中,人们可能会出现一些好转反应,这些反应是身体正在积极调节和恢复的表现。

下面我们将介绍艾灸的17种好转反应。

1. 发热:艾灸能够刺激人体血液循环,增加血流量。

在艾灸后,很多人会感觉到全身发热,这是因为艾草的温度和灸热在刺激血液循环的同时,也使体温升高。

2. 出汗:艾灸能够促进体内的代谢,通过刺激毛细血管扩张,加速血液循环,进而增加汗液排出,使体内毒素得以排出。

3. 红肿:艾灸中的热量可刺激皮肤,使局部血管扩张,增加血液流量。

因此,艾灸部位可能会出现红肿,这是血液循环加速的表现。

4. 瘙痒:艾灸可能刺激皮肤,导致局部瘙痒感。

通常情况下,瘙痒感会在一段时间后自行消退,不会对身体健康造成影响。

5. 轻度疼痛:在艾灸过程中,由于热量的刺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轻度的疼痛。

这是由热量对局部神经末梢的刺激引起的,通常可以通过调整艾灸的时间和温度来缓解。

6. 疲乏感: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和身体新陈代谢,从而消耗一定的能量。

因此,在艾灸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疲乏乏力,这是一个正常的身体反应。

7. 皮肤过敏:个别人在进行艾灸时,可能会出现轻度的皮肤过敏反应,表现为皮肤瘙痒、红肿等。

这通常是因为个体对艾草或火热刺激的过敏反应,避免艾灸可以缓解这种过敏症状。

8. 血液淤积:艾灸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加速血流量。

在一些局部血液淤滞的部位,艾灸可能引起血液排出,使得淤积的血液得以疏通。

9. 胃部不适:在进行腹部艾灸时,一些人可能会出现胃部不适的症状,如腹痛、腹胀等。

这是因为腹部的脏器受到热量的刺激后,引发了一种反应,通常在一段时间后会自行缓解。

10. 嗜睡:艾灸可以调理人体经络,促进血气流通,使身体得到充分的放松和休息。

因此,在艾灸后,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嗜睡,这是身体适应习惯改变的正常表现。

11. 头晕目眩:在进行颈部或头部艾灸时,由于热量对局部血管的刺激,一些人可能会感到头晕目眩。

做完艾灸后注意事项

做完艾灸后注意事项

做完艾灸后注意事项做完艾灸后,我们要注意一些事项,以便能够更好地享受艾灸的益处,并避免可能的不适和风险。

1. 避免受凉:艾灸会让身体产生一定的温热感,但在艾灸后,身体的毛孔会打开,容易受凉。

因此,艾灸后应该避免接触凉气,尤其是在冷天或者空调房间里,要注意保暖。

2. 避免过度劳累:艾灸会激活身体内的能量,让身体处于一种相对亢奋的状态,此时需要给身体足够的休息时间。

避免过度劳累,不要马上参与剧烈运动或劳动,以免对身体造成过大负担。

3. 避免沐浴:艾灸后应避免沐浴,特别是热水浴。

因为艾灸后的身体会处于一种疲劳状态,热水浴可能会进一步消耗身体的能量,不利于身体的恢复。

4. 饮食要注意:艾灸后,身体的代谢会加快,对饮食的需求也会有所增加。

应适当增加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以补充身体的营养需求。

此外,应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以免影响艾灸的效果和引起消化不良。

5. 注意休息:艾灸后的身体需要充分休息和恢复。

尽量保持良好的作息习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给予身体足够的休息。

6. 饮水要适量:艾灸后,由于身体的代谢加快,容易出现口渴的情况。

饮水要适量,避免一次性喝太多水,以免对肾脏产生过大负担。

7. 观察身体反应:艾灸后,要留意身体的反应和变化,包括局部的红肿、灼热感或疼痛感,以及全身的疲倦或疲劳感。

如果出现异常情况,应及时就医。

8. 注意艾灸位置:艾灸时应选择正确的穴位,避免在皮肤敏感或有伤口的地方施灸。

此外,压迫力度应适中,避免过度压迫或刺激。

最后,艾灸是一种辅助保健方法,不能替代专业医疗。

如果有严重的疾病或症状,应及时就医,遵从医生的建议和治疗方案。

艾灸后注意以上事项,可以更好地享受艾灸的益处,并保持身体健康。

艾灸以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以后的注意事项

艾灸以后的注意事项艾灸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燃烧艾叶产生热烟,将烟灼烧在特定的穴位上,以达到温热刺激经络、调理气血的目的。

艾灸具有温热效果,可以改善身体的微循环和新陈代谢,提升人体免疫力,缓解疲劳和疼痛,并可以达到舒缓心情、调节睡眠的功效。

艾灸后,我们需要注意以下事项。

首先,保持良好的休息。

艾灸后,身体的气血运行加快,代谢加剧,所以要确保充足的休息,促使身体的康复和恢复。

尽量避免劳累,特别是在剧烈运动、饮酒或者过度劳累的情况下,避免对身体造成额外负担。

其次,注意保暖。

艾灸之后,穴位经络被刺激后会扩张,气血通畅,如果受凉可能会导致感冒、风寒等不适症状的发生。

因此在艾灸后,要确保保持适宜的室内温度,穿上长袖衣物或覆盖被子,保持身体温暖。

尤其是避免脚部和腹部受凉,以免影响身体的正常恢复。

另外,饮食方面也需要注意。

艾灸后,人体的新陈代谢加强,需要提供足够的营养物质来维持身体的正常运转。

可以适量增加蛋白质、维生素C和纤维素的摄入,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身体所需营养。

同时要注意避免食用辛辣、油腻等会刺激胃肠道的食物,以免造成消化不良或腹胀。

此外,艾灸后要坚持适量的运动。

艾灸可以活络经络、调理气血,但不能过度依赖,平时也要保持适当的运动。

可以选择一些低强度、有氧的运动,如散步、太极拳等,有助于促进血液循环,提升身体的免疫力和抵抗力。

最后,要合理规划艾灸的时间间隔。

艾灸的频率和时间间隔应根据个人身体的实际情况和需要来制定。

根据艾灸的效果和个人感觉,一般建议每周进行一到两次的艾灸疗程,并保持一定的时间间隔,一段时间的艾灸后,适当进行休息,给身体一个恢复的时间。

总而言之,艾灸虽然具有良好的调理功效,但在使用时也要注意一些事项。

艾灸后要保持良好的休息与保暖,注意合理饮食和适量运动,并合理规划艾灸的时间间隔,以确保身体能够充分吸收和调理。

当然,如果有特殊疾病或者健康问题,最好咨询专业中医师或医生的建议,以便获得更好的效果和疗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十大艾灸后常见的不良反应及处理对策
一、艾灸后上火,表现为口干舌燥、牙龈红肿、头晕,咽痛等等,秋冬季艾灸更为易于上火。

产生上火的原因大概有,一.艾灸激发了人体的阳气,灸后体内阴阳暂时被打破,阳气上延,即表现为上火的症状,一般为正常现象。

二.艾灸的时间过长也会产生上火的现象。

劣质的
艾条,也可以致上火现象。

故,在艾灸过程中,我们适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1、适当控制艾灸的火力和时间。

火力控制就是控制艾灸的壮数和艾灸的方式(直接灸、间接灸、温和灸等),重病、慢性病多用重火力,直接灸的方式,见效快,且效果持久;保健灸或轻微的疾病多用温和灸。

根据自身体质及病灶的深浅,选择适当的灸具、火力,灵活掌握艾灸的时间。

其实在做保健灸过程中,没有特别强调一个穴位,一定要灸多长时间,凭感觉,如果感觉好,可以多灸一会儿;如果感觉差,可以少灸或不灸。

艾灸是不能着急的,在艾灸过程中不要
给自己压力。

一般来讲,每个穴位灸15~25分钟左右,有的用随身灸可灸至1个小时,
要因人而异,自己的感觉很重要,保健灸更随意些。

对于阴虚火旺的、热证的人在艾灸过程中,用泻的操作手法,达到以火渲火,以火泻火。

比如:周楣生先生提倡的吹灸法,还有回旋灸和雀啄灸。

这时我们在操作中不易用器具,器具灸大都是补的。

2、选择好的艾条,适当的艾烟是艾灸必须的,艾烟里的艾精油可以安神、杀菌消毒、渗透经络,走三阴,尤其对皮肤病、呼吸系统疾病是必须的。

但是烟量过大会使人头晕、易于上火。

如何选择艾条,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艾灸家庭保健中,如何选择艾条?。

3、灸后多喝温开水。

艾灸可加速新陈代谢和体液循环(我们艾灸时,很多顾客中间要上好几次厕所),补充适当的水分很重要,以温开水为宜。

4、若有上火的感觉,可以灸下涌泉或泡脚,可以引火下行。

或是根据上火现象,判断为哪条经上火,再艾灸此经络上的荥穴。

5、艾灸时,注意适当休息,调整生活作息,以清淡饮食为宜。

6、上火比较严重的,可以稍停灸一二天,待平复后再进行艾灸。

上火不是很严重的,可以继续进行艾灸,通常再灸1~2天,上火现象也就自愈了。

二、艾灸后产生水汽,水泡、脓泡,这些都是身体向外排邪所致,这种现象不必担心,皮虽破了,但艾灸的效果却更好。

泡破邪出,说明灸的有效果了。

古时人艾灸,追求的就是有灸疮产生。

水泡较小的,可以不用处理,待其自行复原。

水泡较大,可以用针刺破,涂些紫药水防止其感染即可,且不可将泡皮剪除。

同时也可以在灸疮上每天敷艾灸膏,促进脓的产生,
增强灸效。

灸伤一般不用包扎。

在灸疮痊愈之前疮处可能不断有水/脓排除(正常现象,不
要紧张),痊愈时间因人而异,一般一个星期到两个星期之间。

具体灸伤的处理,可以查看我的另一篇博文:灸伤等级及其处理方式。

三、灸时、灸后皮肤奇痒,开始灸出现这种情况说明寒邪在体表,有的是灸了一段时间出现的说明寒邪比较深,都是灸的有效果的表现,坚持灸即可缓解。

四、皮肤灸出花斑或红点,花斑的皮肤会红一块白一块,红点的可能带有痒的感觉。

花斑的多见些,为体内寒湿重所致,通常灸一段时间后都会消失,消失的同时,体质大都能感觉到改善。

红点,大多是体内寒湿过重,大都是灸一段时间后才出的,出红点后,不易用随身灸来灸,需要烟力直接些的灸法,大都会逐步缓解。

五、灸后失眠或嗜睡,灸后失眠大多出现在艾灸的某个时段,大多是寒邪外排所致,有的会一宿不眠,说不出的难受,不过过后,大都能感觉的已有问题的好转。

这种现象大多在第一次艾灸后比较多。

灸后嗜睡比较常见,灸后阴阳重新建立,体内正气和邪气会互相斗争,而睡眠可以提供一个很好的战场,有助于身体恢复,此时注意适当休息。

六、灸后身体某个部位冒凉风,以脚心、腿上多见,也有头部的等,此为寒邪外排,说明灸的有效果了,坚持灸即可,大都可以缓解。

七、灸时、灸后打嗝、放屁增多。

艾灸调理人体,将体内邪气(浊气)向外排。

坚持灸,你就能明显的感觉身体的变化。

八、灸后便秘,这也是上火的一种表现。

按上火的处理方法即可,注意多喝水。

同时可以加灸天枢、大肠俞来调理。

九、灸后经期延长或量少,此种情况多发生在艾灸初期,可以适当减少火力和时间、多喝水,适应艾灸后,会逐步缓解。

十、灸后出现问题加重,腰腿有问题的越灸越感觉腰酸腿疼,或是妇科越灸肚子越疼等,此在中医范畴兼为排病反应,灸前人体正邪处于一个暂态的平衡,通过艾灸激发了人体的正气。

正气和邪气,在人体这个战场上开始战斗,所以会有病态情况表现出来。

此时需要坚持灸,不然会功亏一篑。

十、灸时有通窜的感觉,有的灸腰,会感觉到热气下行的腿上甚至脚心或腹部等,此为灸的通窜,针有针感灸宜有灸感,因人而异。

灸感所到之处,就是病灶所在之地。

比如说,我们治疗胃的,灸足三里,但灸感却到小腹处,到不了胃。

这说明小腹处经络阻塞,要将小腹处的经络打通后,灸感才能直达胃。

艾灸的重点,就是产生灸感。

所以我们的艾灸时,专心一点。

不宜边做杂事,边艾灸。

“久”和"火"为“灸”,此为灸两要点,一般可以从时间和火力来调整,需要根据自身情况,
灵活掌握。

灸后反应千百种,具体每个人可能都不太一样,先列举这些,供大家参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