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期中检测卷 (2)
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

滨城高中联盟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高二期中考试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7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①艺术是意造空中楼阁来慰情遣兴,而这种楼阁是如何建筑起来的?②先拿艺术作品做实例。
如王昌龄的《长信怨》:“奉帚平明金殿开,暂将团扇共徘徊。
玉颜不及寒鸦色,犹带昭阳日影来。
”王昌龄不曾留下他作诗时心理历程的记载,但我们借助心理学的知识来从文字上分析,也可以想见大概。
③他必定使用想象。
想象就是在心里唤起意象。
如看到寒鸦,心中就印下寒鸦的影子,知道它像什么样,这种心镜从外物摄来的影子就是“意象”。
意象在脑中留有痕迹,看不见寒鸦时仍可想到寒鸦像什么样,甚至于从来没有见过寒鸦,别人描写给你听,你也可凑合已有意象推知大概。
④想象有再现的,有创造的。
一般的想象大半是再现的。
原来从知觉得来的意象如此,回想起来的意象仍是如此。
比如我昨天看见一只鸦,今天回想它的形状,丝毫不用自己的意思去改变它,就是只用再现的想象。
艺术作品不能不用再现的想象。
比如这首诗里“奉帚”“金殿”“玉颜”“寒鸦”“日影”“团扇”“徘徊”等等,在独立时都只是再现的想象。
⑤但只有再现的想象决不能创造艺术。
艺术既是创造的,就要用创造的想象。
创造的想象也并非从无中生有,它仍用已有意象,不过把它们加以新配合。
王昌龄的《长信怨》精彩全在后两句,这后两句就是用创造的想象作成的。
人人都见过“寒鸦”和“日影”,却从来没有人想到班婕妤的“怨”可以见于带昭阳日影的寒鸦。
但这话一经王昌龄说出,我们就觉得它实在是至情至理。
从这个实例看,创造的定义就是:平常的旧材料之不平常的新综合。
⑥从理智方面看,创造的想象可以分析为两种心理作用:一是分想作用,一是联想作用。
“分想作用”就是把某一个意象和与它相关的许多意象分开而单提出它来。
这种分想作用是选择的基础。
许多人不能创造艺术就因为没有这副本领。
有分想作用而后有选择,只是选择有时就已经是创造。
山东省临沂市沂水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1月期中质量检测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3级普通高中学科素养水平监测试卷语文2024.11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等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8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文化交往实际上是一个说理的过程,“公共说理”是文化交往主要且最有效的方式。
文化软实力之“软”在于温润人心,而文化交往靠的是“理”而不是“力”,这个“理”的显著特点就是“软”。
只有以“理”的方式进行文化交往,不同文化之间才能以文化的方式实现交流、互鉴与发展。
这个“理”并非一己之“理由”,而是不同文化的最大公约数——共同认可的“道理”。
因此,“公共说理”实际上关涉文明形象的塑造。
“公共说理”必须坚持自由、民主的基本原则。
自由与民主不仅是中华文明的核心内容,也是人类文明的核心要素,从而构成全人类共同价值的基本内容。
“公共说理”首先必须是自由的,说理当然离不开一己之“理由”,但只有在大家共同认可之“道理”中,一己之“理由”才能获得自由的发展。
“公共说理”还必须是平等的。
说理意味着平等的对话。
居高临下、以强凌弱、盛气凌人都不是说理的正确姿态。
说理的目的不是为了分清谁对谁错,也不一定是达成共识,而是相互理解。
在申说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时,认真倾听别人的心声,不把自己的立场、观点或主张强加于人。
“公共说理”还必须坚持以事实为根据的基本原则。
说理不是空口无凭、信口雌黄,而是以事实为根据,以理服人。
没有事实根据的理由即使不是谎言,也是经不起推敲的空洞说辞,不具有真理的力量。
中华文明以“明德”为其基本的精神特质。
“明德”不仅在于“明明德”,而且还在于“明明德于天下”。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

2023-2024学年高三语文上学期期中检测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悲剧从来就是诗的一种。
剧诗一方面和抒情诗(颂歌)及叙事诗(史诗)并列,另一方面又包括了抒情诗和叙事诗,它以抒情因素为核心,揭示剧中人在剧烈冲突中的心理感受,因而仅其语言就较日常语言激动人心更甚。
现代戏剧大家陈瘦竹指出,现代悲剧重要的特征就是人物、冲突的诗化。
就是说,现代悲剧诗人大多对各种自然景物、社会关系以及人的内心世界,有特殊的敏感和深刻的体验,他热爱现实中叛逆的或高贵善良的性格,他深切感受到人物非凡的喜怒哀乐以及他们为真理或梦想而牺牲的悲剧精神,因而,他总是用那种激昂的或委婉的声调、愤怒的或温柔的语言,引导观众进入角色的灵魂深处,披露冲突的起落原委,由此展示一个震撼人们心灵的悲剧界。
这就清楚地表明,现代悲剧有着“诗的目的”,它通常“表现某种动作以感动我们,而且运用这种感情媒介使得我们着述”。
陈瘦竹援引席勒的话说:“这是悲剧的权利——不,甚至可以说是义务——它应该使历史真实服从诗的规律,而在处理历史事实时,必须符合悲剧艺术的要求。
”无庸置疑,所谓“诗的目的”,不是对现实和历史精神的简单发掘,而是一种发展。
剧作家通常借个别的悲剧事件直喻整个历史的轨迹、人生的哲理和人类的根本处境,因而,悲剧中的“诗”无异于强烈吸引人们的浓缩铀或彻底改变人精神的洗洁精。
一般说来,“诗的目的”既体现在现代悲剧创造中剧作家与剧中人的休戚相关、悲喜与共、悲剧人物思想感情的热烈奔放上,也体现在情节的婉转曲折,意境的深远悠长,语言的气势磅礴、情趣盎然上。
“诗的目的”至少在两种情形下给悲剧家以有力帮助,这就是——当剧作家刻画“仁人志士”的崇高理想、反抗精神和献身激情时,诗的风骨总给人物行为披上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和理想色泽,使人物的坚强斗志、自由要求、拓放情怀在诗的薄雾的缭绕之中,巍峨挺立,楚楚动人;当剧作家转而表现一个善良的人被社会黑暗和邪恶蹂躏、扯碎,遭遇不幸时,抒情因素不仅能深刻地传达社会生活不如人意而引起的哀愁、感伤,而且能将幻想写得无比真实,将苦难烘托陪衬得格外深重。
高中语文期中测试卷模板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都正确的是:A. 融会贯通B. 落英缤纷C. 鸡犬升天D. 落落大方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由于他的勤奋努力,使得他在这次比赛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B. 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
C. 我对他的关心和帮助,使他深受感动。
D. 他不仅学习成绩优秀,还积极参加各种社会实践活动。
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阑珊:微弱)B. 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天涯:边缘)C. 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
(落红:凋谢的花)D. 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春风:春风吹拂)4. 下列各句中,修辞手法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 这座城市犹如一颗璀璨的明珠,镶嵌在祖国的版图上。
B. 那片金黄的麦田,就像一块巨大的金色地毯。
C. 他的声音低沉而有力,仿佛一把大提琴在演奏。
D. 那座山势险峻,仿佛一位巨人屹立在那里。
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我昨天去书店买了一本《红楼梦》。
改为:昨天,我去书店买了一本《红楼梦》。
B. 原句:他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
改为:他吃饭的时候,还在看电视。
C. 原句:这本书我已经读了两遍了。
改为:我已经把这本书读了两遍了。
D. 原句:他们三个人一起去了公园。
改为:他们三个去公园了。
二、文言文阅读(每题3分,共1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列小题。
甲:子路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如之何其闻斯行之?”乙:冉有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公西华曰:“由也问‘闻斯行诸’,子曰‘有父兄在’;求也问‘闻斯行诸’,子曰‘闻斯行之’。
赤也惑,敢问。
”子曰:“求也退,故进之;由也兼人,故退之。
”6. 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 闻斯行诸B. 有父兄在C. 进之D. 退之7. 下列句子翻译正确的一项是:A. 子路问:“听到这些就去做吗?”孔子说:“有父兄在,怎么可以听到这些就去行动呢?”B. 冉有问:“听到这些就去做吗?”孔子说:“听到这些就去行动。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

最新高二年级第一学期语文期中考试试卷(含答案)考生注意:1.本试卷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所有答案必须写在答题纸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礼”“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概念之一,它在中国历史的发展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深刻地影响着中国人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礼”的内涵十分丰富。
首先,“礼”强调秩序和规范。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社会的各个层面都有相应的礼仪规范,这些规范规定了人们在不同场合下的行为举止,从而维护了社会的秩序。
其次,“礼”注重道德修养。
礼仪不仅仅是外在的形式,更是内在道德的体现。
通过遵守礼仪,人们可以培养自己的品德,提高自己的道德境界。
最后,“礼”倡导和谐与包容。
礼仪的实施有助于协调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不同的文化和习俗都可以在“礼”的框架下得到尊重和包容。
“礼”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具有重要的价值。
一方面,它有助于维护社会的稳定。
在一个有礼的社会中,人们遵守规范,尊重他人,矛盾和冲突就会减少,社会秩序得以维护。
另一方面,“礼”对于个人的成长和发展也具有积极的意义。
它可以培养人的自律、尊重他人和责任感等品质,提高个人的综合素质。
在当今社会,“礼”仍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但是“礼”所倡导的秩序、道德和和谐等价值观念依然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礼”的传统,将其融入到现代社会的建设中,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唯一核心概念,贯穿中国历史发展始终。
B.中国传统文化认为,“礼”只强调外在形式,与内在道德无关。
C.“礼”思想有助于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对个人成长也有积极意义。
D.在当今社会,“礼”已经完全失去了现实意义。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含解析)

湖北省部分省级示范高中2022~2023学年下学期期中测试高一语文试卷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园林命名之最高标准,张岱已明言“无有一字入俗”,这也是园林命名同现代的“主题园”的区别。
后者仅仅指出命名是表达景致的某一主题思想,而园林命名的关键却不只在于"主题",更在于雅俗。
有人认为使用古人典故就是“不俗”了,《红楼梦》第十七回中以两处题名指出了这一观念的问题,在“由径通幽”,宝玉言之“编新不如述旧,刻古终胜雕今”,这自然是常说的“古雅”了;而在“沁芳桥",宝玉又不喜欢别人那些"述古"的名字了。
通观全篇,其所涉用典之俗的问题大抵有三:一日陈旧,二曰犯忌,三曰“不中”。
所谓陈旧,就是用典太过俗滥,了无新意。
如众人到了潇湘馆时,论此处匾该题四字。
有人说:“淇水遗风。
”贾政道:“俗。
”又一个道:“睢国遗迹。
”贾政道:“也俗。
”二者一处用《诗经·卫风·淇奥》“瞻彼淇奥,绿竹猗猗。
有匪君子,如切如磋,如琢如磨”之典;另一处用睢园,即汉梁孝王“绿竹荫诸”的菟园之典,都同潇湘馆最点景的物“竹”有关,也算应题,为何被政老称“俗”呢?主要在于,这两个典故是文人看到“竹”最容易想到的典故,几乎已经是陈词滥调了,而由自我妙思所感知的此处景致之独特也自然不可见了。
犯忌者,多是同政事人情相悖之意。
这看似同雅俗无关,但所“雅”者,乃是寓于此间而得其遗世独立之精神;若不能意会禁忌之“度”,便是同时俗产生了冲突,难得独我之幽趣了。
一犯在违制。
如“蓼汀花淑”一景,有人拟出“秦人旧舍”,宝玉立即指出“背谬了”,桃花源之典故,本是讲“为避秦乱"而隐居的一村人,他们皆"不知有汉,无论魏晋",这无疑暗藏着对政治的不满。
二犯在重名。
“稻香村”最初有人题名“杏花村”获得众人赞赏,贾政却向众人道:“‘杏花村’固佳,只是犯了正名,村名直待请名方可。
2023-2024学年北京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高一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北师大附属实验中学2023-202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试卷高一年级语文班级姓名学号成绩考生须知1.本试卷共12页,共9道大题,34道小题;答题纸共3页。
满分150分。
考试时间150分钟。
2.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准确填写班级、姓名、学号。
3.试卷答案一律填写在答题卡上,在试卷上作答无效。
4.在答题卡上,选择题须用2B铅笔将选中项涂黑涂满,其他试题用黑色字迹签字笔作答。
命题人:邢永利审题人:汪文龙Ⅰ卷模块检测(50分)一、现代汉语基础知识(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2分,共8分)1.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1)请将你的脂.膏,不息地流向人间。
(《红烛》)(2)我的指关节铆钉一样揳.入巨石的罅隙。
(《峨日朵雪峰之侧》)(3)即使我们能摈.弃憎恨、傲慢和恐惧,我也不知,怎能接近于你的欢愉。
(《致云雀》)(4)要不是敌人的冷炮在间.歇地盲目地轰响着,我真以为我们是去赶集的呢!(《百合花》)A.zhǐqìbìng jiànB.zhīxiēbìng jiānC.zhīxiēbìn jiànD.zhǐqìbìn jiān2.下列句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A.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书生义气,挥斥方遒。
(《沁园春·长沙》)B.它那强烈的明灯,在晨曦中逐渐暗淡,以至难以分辩。
(《致云雀》)C.这媳妇长得很好看,高高的鼻梁,弯弯的眉,额前一溜篷松松的刘海。
(《百合花》)D.香雪站住了,月光好像也黯淡下来,脚下的枕木变成一片模糊。
(《哦,香雪》)3.对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沁园春·长沙》)遏:阻止。
B.鹰击长空,鱼翔浅底,万类霜天..竞自由。
(《沁园春·长沙》)霜天:霜雪降临的冬日。
C.我只好硬了头皮,讪讪..地向她开口借被子了。
茂名市电白区2022-2023学年度高二第二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及答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当今之世,对书籍已经有些轻视了。
为数甚多的年轻人,似乎觉得舍弃愉快的生活而埋头读书,是既可笑又不值得的;他们认为人生太短促太宝贵,却又挤得出时间一星期去泡六次咖啡馆,在舞池中消磨许多时光。
是啊,“现实世界”的大学、工场、交易所和游乐地尽管那么生气蓬勃,可整天呆在这些地方,难道就比我们一天留一两个小时去读古代哲人和诗人的作品,更能接近真正的生活吗?不错,读得太多可能有害,书籍可能成为生活的竞争对手。
但是尽管如此,我仍然不反对任何人倾心于书。
让我们每个人都从自己能够理解和喜爱的作品开始阅读吧!但单靠报纸和偶然得到的流行文学,是学不会真正意义上的阅读的,而必须读杰作。
杰作常常不像时髦读物那么适口,那么富于刺激性,杰作需要我们认真对待,需要我们在读的时候花力气、下功夫。
我们先得向杰作表明自己的价值,才会发现杰作的真正价值。
(选编自黑塞《读书:目的和前提》)材料二:每年有成千上万的孩子寄电子邮件给我,请我提供有关教育方面的建议,他们想要知道,他们到底应该学习哪些科目。
此外,因为我当初放弃完成大学学业,所以他们也经常询问我,应不应该仿效我,也放弃完成大学的学业。
有时,也有一些孩子家长请我指引他们子女的方向,他们说:“我们应该如何引导他们迈向成功?”我能给予的建议其实是相当简单的:尽你所能,获得较高较好的教育。
年轻学子应该充分利用高中、大学教育,并且努力学习治学的方法。
的确,我因为创建微软公司而中途辍学,但是别忘记,我在辍学之前,曾在哈佛大学就读三年。
事实上,如果有时间的话,我还希望能够重返校园就读。
就像我以前曾经说过的,任何人都不应该轻易辍学,除非他们相信他们所面对的机会是一生中的一次,而且,即使如此,他们也应该考虑再三再做决定。
来自美国俄亥俄州的小学六年级老师凯西·克利兰写信说:“很多我的孩子都说,你从未完成高中学业,现在却是如此成功,所以我的孩子都认为他们有很好的理由不要在意学业的好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期中检测卷时间:150分钟卷Ⅰ一、积累与运用(40分)(一)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1.下列词语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凫.水(fú)脑畔.(bàn)点缀.(zhuì)无人问津.(jīn)B.亢.奋(kàng) 褶.皱(zhě) 追溯.(sù) 风雪载.途(zài)C.潺.潺(chán) 冗.杂(lǒng) 磅.礴(pàng) 黄发垂髫.(tiáo)D.踪.迹(zōnɡ) 疲.乏(pí) 褪.色(tuì) 矫.首昂视(jiāo)2.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狩猎邀请鸡犬相闻草长鹰飞B.挑衅沼泽人情世故阡陌交通C.滑翔羁拌周而复始叹为观止D.闭塞粗糙海枯石烂嘎然而止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错误的一项是( )A.那天,谭老师给我讲了好多好多,使得我豁然开朗....。
B.如果想把每件事都做到天衣无缝....,就必须培养多个角度看问题的习惯。
C.他命运多舛,这些年辗转反侧....很多地方,依然居无定所,朝不保夕。
D.一阵微风吹过,桃树上粉红的花瓣顿时飘落下来,落英缤纷....,犹如下了一场桃花雨。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有关部门近日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在端午节期间严防安全不出现问题。
B.近段时间,我们班的同学认真讨论并学习了《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
C.能否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是衡量我们课堂教学成功的重要标志。
D.为了缓解地震灾区受伤人员血液供应不足的状况,社会各界人士踊跃献血。
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1)有的书可供一读,有的书可以吞下,而有不多的几部书应当______消化。
(2)我单位原公章已作废,自1月1日起______新公章,特此通告。
(3)渝贵铁路贵州境内所有车站站名,经贵州省地名委员会______,已经正式确定。
A.咀嚼启用审查B.品尝启用审察C.咀嚼起用审察 D.品尝起用审查6.下列句子中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叶老有一句精辟的话,那就是“教是为了不教。
”B.没有意思硬要说,就是瞎说;意思没有想清楚随便说,就是乱说;那都是没有把话说好。
C.“守株待兔”的“株”是什么呢?《说文解字》的解释是“木棍也”,段玉裁在注释时则说得更明确:“今俗语云桩。
”D.站在岳阳楼头倚柱远望,茫茫洞庭湖,尽收眼底。
孟浩然诗云“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就是真实写照。
7.下列句子没有使用修辞手法的一项是( )A.头顶着蓝天大明镜,延安城照在我心中。
B.好一个黄土高原!好一个安塞腰鼓!C.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D.再过两个月,燕子翩然归来。
不久,布谷鸟也来了。
8.下列句子组成语段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一部好小说或是一部好戏剧都要当作一首诗看。
②一个人不喜欢诗,何以文学趣味就低下呢?因为一切纯文学都要有诗的特质。
③不爱好诗而爱好小说、戏剧的人们大半在小说和喜剧中只能见到最粗浅的一部分,就是故事。
④所以他们看小说和戏剧,不问它们的艺术技巧,只求它们里面有有趣的故事。
⑤如果对于诗没有兴趣,对于小说、戏剧、散文等等的佳妙处,也终不免有些隔膜。
⑥诗比别类文学较严谨,较纯粹,较精致。
A.⑥①②⑤④③B.②①⑥⑤③④C.⑥②⑤①③④ D.②⑥①⑤④③9.下列关于文学常识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A.“生旦净末丑”是戏剧的行当,其中“旦”是女角色的统称。
B.《小石潭记》《核舟记》《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都是出自“唐宋八大家”的作品。
C.《诗经》中有不少篇目被改编成歌词,如歌曲《在水一方》的歌词就出自《蒹葭》。
D.文人对各种植物有自己的偏爱,陶渊明喜爱菊花,北宋文豪苏东坡则说过:“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
”10.初二(1)班的班主任白老师,一心扑在学生身上,积劳成疾,患病住进了医院。
有四位同学代表全班去看望老师,他们都说了一番慰问的话。
下列不太讲究说话分寸的一项是( )A.白老师,您一心为了我们,把身体累坏了。
我们的心里都非常难过,愿您早日康复。
B.白老师,你太不注意身体了,一工作起来就没日没夜的,以后一定要劳逸结合。
C.白老师,您安心在医院养病,我们会自觉地把班级工作搞好,努力做到您在和不在时一个样。
D.白老师,您要注意按时吃药,注意休息,病很快会好的。
卷Ⅱ(二)诗文填空(每空1分,共10分)11.(1)关关雎鸠,______________。
(《关雎》)(2)微君之躬,__________________?(《式微》)(3)挑兮达兮,在城阙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子衿》)(4)忽逢桃花林,夹岸数百步,中无杂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陶渊明《桃花源记》)(5)《送杜少府之任蜀州》中诗人用两人处境相同、感情一致来宽慰朋友,借以减轻他的悲凉和孤独之感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小石潭记》中既能高度概括小石潭的气氛,又含蓄表达作者悲凉凄苦心境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与理解(40分)(一)古诗赏析阅读孟浩然的《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完成12~13题。
(共5分)望洞庭湖赠张丞相孟浩然八月湖水平,涵虚混太清。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
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12.全诗最后两句借用的典故在现代汉语中成了一个成语,它是______________,成语现在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 13.这首诗的写景运用了哪种修辞手法?联系全诗看,作者在“欲济无舟楫”一句中想要表达的意思是什么?(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二)文言文对比阅读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14~17题。
(共12分)【甲】林尽水源,便得一山,山有小口,仿佛若有光。
便舍船,从口入。
初极狭,才通人。
复行数十步,豁然开朗。
土地平旷,屋舍俨然,有良田、美池、桑竹之属。
阡陌交通,鸡犬相闻。
其中往来种作,男女衣着,悉如外人。
黄发垂髫,并怡然自乐。
见渔人,乃大惊,问所从来。
具答之。
便要还家,设酒杀鸡作食。
村中闻有此人,咸来问讯。
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不复出焉,遂与外人间隔。
问今是何世,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
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皆叹惋。
余人各复延至其家,皆出酒食。
停数日,辞去。
此中人语云:“不足为外人道也。
”【乙】潭中鱼可百许头,皆若空游无所依,日光下澈,影布石上。
佁然不动,俶尔远逝,往来翕忽,似与游者相乐。
潭西南而望,斗折蛇行,明灭可见。
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坐潭上,四面竹树环合,寂寥无人,凄神寒骨,悄怆幽邃。
以其境过清,不可久居,乃记之而去。
14.解释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
(2分)(1)阡陌交通.____________(2)皆若空游无所依.____________15.下列句子中加点的“之”,同“乃记之而去”中的“之”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2分)A.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B.其反激之.力(《河中石兽》)C.孔子云:何陋之.有(《陋室铭》)D.中轩敞者为舱,箬篷覆之.(《核舟记》)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
(4分)(1)自云先世避秦时乱,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其岸势犬牙差互,不可知其源。
17.甲、乙文段画线句子都是环境描写,它们分别体现了作者怎样的心情?(4分)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现代文阅读1阅读下面这篇文章,完成18~21题。
(共12分)未来,木星会取代太阳吗?①在太阳系中,木星是行星中的“巨无霸”。
它的体积和质量分别达到了地球的1320倍和318倍。
不过,除此以外,木星的独特之处还在于它能发光,有自己的能源。
②也许你并不觉得这是什么稀罕事,那么我们先来看一下行星的定义:行星通常是指自身不发光、环绕着恒星的天体。
其公转方向常与所绕恒星的自转方向相同。
一般来说行星需具有一定质量,行星的质量要足够的大且近似于圆球状,自身不能像恒星那样发生核聚变反应。
在人们的通常认识中,行星的确不能发光,只能依靠反射太阳的光线。
但科学家研究发现,木星正在把巨大的能量不断地向周围的宇宙空间释放,它释放的能量,相当于两倍从太阳那里所获得的能量,说明木星有一半的能量来自它的内部。
③分别于1972年和1973年发射的“先驱者”10号与11号飞船探测的结果显示,液态氢构成了整个木星。
它同太阳一样,没有坚硬的外壳,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
苏联科学家齐巴罗夫和苏齐科夫认为,木星的核心温度已达到30000℃之高,热核反应还在其内部继续进行。
④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一个严肃的问题:未来,木星会渐渐取代太阳吗?⑤正如之前所说,木星是由液态氢构成的,本身并无坚硬的外壳。
木星的这种构成与太阳的构成方式十分相似,主要是通过对流形式来实现能量的释放。
木星不仅把自己的引力能转换成热能,还在不断吸收太阳释放的能量,这就使它的能量越来越大,且热度越来越高,并使它达到了现在的高度。
从木星目前的发展趋势看,它很可能成为太阳系中与太阳相差无几的第二颗恒星。
⑥30亿年以后,太阳到了晚年,木星很可能........虽然时间还很远,但人...取代太阳的地位。
类不得不面对的一个事实是,太阳已经是一颗垂暮的恒星了,它的光辉总有一天会熄灭,而木星的自带光源,点燃了生命顽强延续下去的希望。
(选自《探索与发现》第5期,有改动)18.请用简洁的语言概括木星的主要特征。
(4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为什么说木星可能会渐渐取代太阳?(3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文章第①段运用了哪些说明方法来说明木星?请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