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检测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血小板膜表面CD62P检测活化方法

血小板膜表面CD62P检测活化方法

血小板膜表面CD62P检测
操作步骤
1. 标本采集:
(1)采血管顺序编号。

(2)抽取静脉血,采血管中注入2ml。

(3)于10分钟之内完成血小板激活和染色步骤,操作时应注意
减少人工激活。

注意事项:1、至少要采集10ml全血
2、而且必须用粗针采血
3、如果是用注射器,则将采的血先放入才血管,最后将
剩余的几毫升弃掉或做它用。

4、如果是用采血针采血,先弃掉2ml,然后再往采血管中采
集。

2. 荧光抗体染色:
(1)取2支试管,加入待测外周血标本,两管各加5ul
(2)在对照管中加入CD62P的同型对照抗体、CD61 各20μl
(3)在试验管中加入CD62p抗体和CD61抗体各20μl。

(4)轻轻混匀,室温暗处孵育15-20分钟。

(5)孵育后,加入500ul的PBS(若血小板数目过多,可以多加一
些PBS),混匀后上机检测;若不能立即上机,加入500ul 1%的多聚甲醛溶液固定,24小时内上机分析。

注意事项:
1、在所有操作中动作应轻柔,不可力度过大,因为血小板容易活化
2、方案的建立:
两张图:(1)散点图CD61/SS,圈CD61阳性的血小板(2)直方图CD62P,分析血小板的表达情况
FS,SS均应选择Log方式检测,阈值设在FL1(CD61的荧光通道)上,值可能会比较大,可能在200、300左右。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实习报告

血小板计数的实验实习报告

一、实验目的1. 掌握血小板计数的显微镜操作方法。

2. 了解血小板计数的原理和注意事项。

3. 学会使用计数板和显微镜进行血小板计数。

4. 熟悉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二、实验原理血小板计数是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板上的血小板数量,根据计数板上的面积和体积换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实验前,血液样本需经过稀释和红细胞破坏处理,以消除红细胞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三、实验材料与仪器1. 实验材料:新鲜血液样本、稀释液、血小板计数板、显微镜、吸管等。

2. 实验仪器:显微镜、计数板、离心机、移液器等。

四、实验步骤1. 血液样本制备:取新鲜血液样本,加入稀释液,混匀后离心去除红细胞。

2. 计数板准备:将计数板放置在显微镜载物台上,调整显微镜焦距,使计数板清晰可见。

3. 滴加血液:用移液器吸取少量处理后的血液,滴加在计数板的计数室中。

4. 观察计数:通过显微镜观察计数板,记录一定范围内的血小板数量。

5. 计算血小板计数:根据计数板面积、体积和观察到的血小板数量,计算出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

五、实验结果与分析1. 实验结果:通过实验,我们得到了每升血液中血小板的数量,与正常参考值进行比较,发现实验结果在正常范围内。

2. 分析:实验过程中,我们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了稀释比例和计数方法,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六、实验注意事项1. 操作过程中应保持计数板的清洁,避免污染。

2. 使用移液器吸取血液时,应避免气泡的产生。

3. 计数时,应选择视野中血小板分布均匀的区域进行观察。

4. 注意显微镜的焦距调整,确保计数板清晰可见。

七、实验结论通过本次血小板计数实验,我们掌握了血小板计数的操作方法和原理,了解了血小板计数的正常参考值及其临床意义。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注意了操作细节,保证了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八、实验心得本次实验让我深刻体会到实验操作的重要性。

在实验过程中,我们需要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注意细节,以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

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发布时间:2023-07-04T13:27:57.595Z 来源:《医师在线》2023年3月6期作者:马米莎[导读]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马米莎(自贡市中心血站;四川自贡643000)捐献机采血小板,是指献血者通过血细胞分离机捐献血液中的血小板而将其余的血液成分回输给献血者的一种献血方式。

一般在中心血站进行采集。

那么捐献机采血小板的要求及注意事项大家又知道多少呢?下面展开细说。

1.为什么要提倡捐献机采血小板?输注机采成分血是临床有效的医疗手段,一袋机采血小板可以使因止血功能困难而濒临生命危险的病人获得重生。

无偿献血者在献血车、献血屋通常捐献的是全血,单人份全血中血小板的含量很少,达不到针对性治疗目的,而一个单位的机采血小板相当于捐献200毫升全血中所含血小板量的5-10倍。

所以,机采血小板不仅大大提高了输血治疗的效果(缺什么补什么),而且还会减少患者由于输入多人份手工血小板而引起的副作用及输血反应,更减少了血液的浪费。

2.捐献机采血小板与捐献全血有何不同?捐献间隔不同。

捐献全血的间隔时间为半年,而捐献血小板的间隔时间仅为两周,因为血小板在48小时左右就可以恢复到正常水平。

采血过程不同。

捐献全血直接采血流入血袋,一般时间较短。

而捐献血小板需要从一只手臂入针,通过相连接的经过消毒、一次性使用的管道流入血液分离机,分离出血液中的血小板成分,同时将其它血液成分输还给献血者。

全过程一般约需1小时左右,根据身高体重、血管粗细、血液循环速度等指标,每个人的捐献时间会略有不同。

献血前检验过程不同。

献全血时只采取少量静脉血检测血型、血色素、乙肝表面抗原、ALT四项即可。

但捐献血小板由于对血液质量要求更高,因此除以上四项检测外还需检测血细胞计数、红细胞比容等。

3.捐献机采血小板的条件和要求有哪些?捐献机采血小板需要专门的设备和环境,因机采血小板保存期较短(只有五天),在临床需要时才采集,故献血者可事先加入机采血小板献血者队伍,等候血站的预约通知。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

血小板计数分析报告血小板计数是一项衡量人体内血小板数量的检测指标,它对于评估血液凝结功能和排除某些疾病的可能性至关重要。

本报告旨在分析一份血小板计数的检测结果,并为您提供相关的解读和建议。

1. 检测结果概述根据最新的血小板计数检测结果,您的血小板数量为XXXX/mL (每毫升)。

血小板是血液中的细小细胞片段,主要功能是在止血和血管修复中发挥重要作用。

正常的血小板计数范围通常在150,000/mL 至450,000/mL之间,您的检测结果建议进一步分析和评估。

2. 可能的原因和影响因素血小板计数的异常值可能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骨髓问题:骨髓是血小板的主要生产地,某些疾病(如骨髓异常增生、骨髓纤维化等)可能导致血小板计数异常。

- 药物和治疗:某些药物(例如抗凝血药物、抗白细胞药物等)或治疗方法(如放疗、化疗等)可能对血小板计数产生影响。

- 疾病和感染:某些疾病(如白血病、贫血、肝脏疾病等)或感染(如病毒感染、细菌感染等)也可能引发血小板计数的异常。

3. 进一步检测和评估为了更全面地评估您的血液情况和确诊潜在疾病,建议您进行以下进一步的检测或评估项目:- 骨髓活检:通过骨髓活检可以进一步了解骨髓内血小板生成功能是否正常,以排除骨髓疾病的可能性。

- 血液生化指标:通过血液生化指标(如肝功能、脾功能等)的检测,可以判断是否存在器官功能异常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

- 病史调查:详细了解您的病史,特别是是否存在与血小板异常计数相关的疾病或药物使用。

4. 预防和治疗建议针对血小板计数异常,以下是一些建议和注意事项,供您参考:- 避免暴力活动:减少剧烈运动或受伤的风险,以降低血小板破坏的可能性。

- 遵医嘱用药:如果您正在接受治疗或服用药物,请遵循医生的建议,并定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

- 加强免疫系统:保持充足的睡眠、饮食均衡、适度锻炼,并远离有感染风险的环境。

- 定期随访:定期回访医生,进行血小板计数的监测,以便及时发现和处理异常情况。

血小板计数质量控制

血小板计数质量控制

血小板计数质量控制血小板计数是临床常规检查项目之一,对于评估患者出血和凝血功能状况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血小板数量少、大小不规则等特点,其计数过程容易受到干扰,因此需要严格的质量控制措施来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本文将介绍血小板计数的质量控制方法,以期提高检验结果的准确性和临床应用价值。

一、实验室环境质量控制实验室环境的干净整洁对于血小板计数结果的准确性至关重要。

首先,实验室应具备良好的通风设施,保持空气流通,避免尘埃等污染物质进入实验室;其次,实验室操作台面和仪器仪表应保持清洁,定期消毒,以防交叉感染的发生;最后,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佩戴手套、口罩等防护用具,保证实验过程的洁净。

二、仪器设备质量控制血小板计数通常采用自动化血液分析仪进行,因此对仪器设备进行定期维护和校准是保证测试结果准确的关键。

操作人员应按照仪器说明书的要求,定期进行内部标定和外部质量控制检测,确保仪器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同时,定期对仪器进行检查和清洁,及时更换耗材和试剂,有效延长仪器的使用寿命。

三、标本采集与保存质量控制血小板计数的标本采集和保存也是影响结果准确性的关键环节。

在采集血液标本时,应注意选择适当的采血管和采血针,避免溶血和血栓的形成;同时,采血过程中要注意采血技术,避免空气污染和细菌感染。

采集血液标本后,应立即送至实验室进行处理,避免标本失真或凝块的产生。

对于需要保存的血样,应采用合适的保存方法和条件,确保样本质量完好,避免冰冻过程中的细胞破坏。

四、内部质量控制与外部比对内部质量控制是实验室对自身测试结果的监控和评价,通过每日运行质控品,跟踪仪器的运行性能和测试结果的稳定性。

同时,实验室还应定期参加外部质量评价和比对,与其他实验室共同参与同一标本的检测,以验证自身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出现异常结果时,实验室需要及时处理,找出问题并采取纠正措施,确保后续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在血小板计数质量控制方面,实验室人员需要高度重视,严格按照相关规范和标准操作,确保测试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可 提 高 血 小 板 的收 集 量 ; 血 者 的 体 重 越 轻 、 容 量 越 少 , 对 献 血 相
全血处理量较大 , 造成 枸 橼 酸 钠 中毒 及 献 血 反 应 的 机 会 多 而致
采 集 后 对 产 品 质量 进 行 抽 检 , 讨 其 影 响 因 素 和 控 制措 施 , 介 探 现
在 实 际 操 作 中发 现 外 周 血 PL 在 1 O× l 。 L ~ 1 5× 1 。 L T 5 0/ 7 0/
霍俊 梅 , 安瑞峰 , 吕
佩, 王巧 莲
Hu n i An Ruie g, iPe , ta Ce t a Bl od e Ju me , f n Li i e l( n r l o
机 采 血 小 板 因血 小 板 浓 度 高 , 白细 胞 、 细 胞 含 量 少 , 血 红 输 不 良反 应 和 经 输 血 传 播 的疾 病 发 生 率 低 , 床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 临
3 指 标 偏 大 , 明红 细 胞 有 较 大 的体 积 和较 高 的 密 度 , 全 J 项 说 在 f 【 L
忍 耐 , 该 及 时 告 知 护 士 做 出 及 时 的 处 理 。同 时 , 室 成 立 疼 痛 应 科 管 理 小 组 , 理 组 成 员 严 格 把 关 , 术 后 病 人 的疼 痛 评 分 纳 入 晨 管 将 会 交 班 和每 班 交 接 的重 点 , 效 缓 解 术 后 病 人 的 疼 痛 , 善 睡 眠 有 改
CH I NESE U RSI N NG RESEARC H O c o r 2O1 oI26 t be , 2 V _ No. 0B 1
机 采血 小板 过 程 中 的影 响 因素 及 控 制措 施
I f e c n ac or n on r mea u e n l n i g f t s a d c tol u s rs d rn ol to fap er s s p a el t u ig c l i n o h e i l t e s ec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

血小板功能检测注意事项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栓预警、早期诊断及血栓用药指导都具有十分重要和无法替代的价值,此外血小板功能检测在血液疾病诊断、炎症反应过程、药物研究、肿瘤转移、血液成份质量控制中都具有广泛的应用价值。

近年来由于血栓性疾病的严重危害及抗血小板药物个体化治疗的迫切需要,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方法研究及其在心脑血管疾病临床实践和相关科研中的应用都十分活跃。

血小板功能检测如此重要,而由于血小板的特点等原因血小板功能检测具有较大难度。

因此,血小板功能检测质量控制和严格按照规范执行就显得十分重要。

否则可能由于检测结果的偏差导致诊断和治疗失误。

血小板功能检测要注意哪些细节才能获得准确的结果呢?下面我们根据近年来我们实际经验将总结血小板功能检测中应注意的事项介绍如下。

首先需要选择一台准确、方便、具有质控并通过临床验证的血小板功能检测仪器,是重要的第一步。

1.采血时间:空腹或餐后二小时以上;2.采血后必须在二小时内完成检测;3.采血及检测应在室温20-26°C条件下进行,并要避免震荡(剪切力)对样本质量的影响4.血小板功能检测应当作为即时/床旁检测(POCT)检测项目,建议门诊及体检由被检查者自行到检验科采血检测;而临床病房应设置床旁检测仪器,在临床科室由科室人员在床旁随时采血随时检测;5.采血顺序:应当是血常规、血小板功能。

始终注意血小板功能血样应在第二管采血;6.采血管选用:必须使用3.8%枸橼酸钠血小板功能检测专用抗凝管(双层);7.应关注被检测者用药及其它原因(药物、生理、病理)可导致的血小板功能改变等。

由于血小板功能检测结果对临床诊断、治疗具有极高的价值,因此,各单位开展血小板功能检测应严格按照规范要求,尽量杜绝和减少任何可能导致检测结果错误的因素,为临床血栓防治提供准确的有价值的检测报告。

我公司在血小板功能检测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同时我公司市场推广部可为各临床单位提供技术咨询、仪器使用培训及相关临床试验设计技术支持服务。

血小板计数

血小板计数

1.项目名称:
血小板计数
2.测定原理:用稀释液将血液稀释一定倍数,红细胞及白细胞在稀释液作用下破裂或溶解,剩下血小板。

混匀后充入计数池中,计数一定体积内血小板,即可算得每升血液血小板数。

3.标本要求:
用含EDTA.K抗凝剂塑料管抽取静脉血1.5ml,混匀,镜下无PLT聚集
4.试剂:
4.1 1% 草酸铵稀释液:草酸铵1g 福尔马林(40%甲醛液)0. 1 ml 枸橼酸钠0.5g 蒸馏水加至100ml 溶解后过滤即可
4.2 保存条件:2-8 C。

放冰箱可保存稍长。

5.仪器和材料:显微镜、计数板、试管、吸管
6.操作程序:
6.1 在试管中加血小板稀释液0.38ml ;
6.2 CBC管充分混匀,取血标本20ul,轻轻加入已盛稀释液试管底部,吸上清液洗吸管三次,轻轻混匀,置10-30 分钟待红细胞溶解;
6.3 取干净计数板,试管轻轻振摇,用吸管吸悬液充池,避免产生气泡或溢出,充好液计数板放置10-15 分钟;
6.4 低倍找到计数池中央大格,换高倍镜计数全部大方格(400小格)内血小板
6.5 注意事项:
a. 全部用具和稀释液要特别清洁;
b. 血小板易聚集,充池前要充分混匀,但又不宜用力过猛;
c. 一定要等血小板完全下沉后计数;
d. 仪器计数高于300X 103/ul或低于60X 103/ul须做直接计数(排除试管内血小板聚集)。

7.计算和参考值
计算:1个大方格内所数血小板数X 200= 血小板数/ul o 正常参考值:100X 109〜
300X 109/L 警示值:〈10X 109/L
8. 参考文献
全国临床检验操作手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高效、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起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是在实际操作中,血小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现将多年临床检验工作中所了解的关于影响血小板检测的因素进行如下探讨。

1 方法学的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血小板大多数采用电阻抗法进行计数,也有光散射法或其他方法,其原理大都是根据细胞的大小、形态进行区分和计数。

这种检测原理决定了对于血小板数量和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是对于血小板明显减少或形态异常者,结果误差就比较大。

正常人的血小板体积平均分布是2~30fl,体积分布直方图明显地向右延伸,不对称,即都存在一定数量的大血小板。

在病理情况下,大血小板会更多增加,由于大部分血液分析仪不能将大血小板与小红细胞进行区分,致使许多大血小板被当成小红细胞计数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偏低。

2 抗凝剂因素
ICSH推荐使用EDTA盐抗凝,含量规定为115~210mg/ml,即115~210mg的EDTA-2K抗凝1ml的全血可以抑制血小板聚集,从而达到抗凝的目的。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2K的能抗凝2ml全血真空采血管,这就要求采血时尽量准确到2ml,采血量过多或过少都会影响检测结果。

如血液比例过高则抗凝剂相对不足,标本会出现微凝块阻塞仪器检测孔;抗凝剂比例偏高血液相对不足,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大小的碎片而无法得出正确的结果[1]。

还有极少数人的血小板在用EDTA抗凝时出现血小板聚集,这种情况可能与血浆中存在的某些自身抗体有关,多发生在肿瘤患者自身。

3 仪器、试剂的因素
血液分析仪是精密电子仪器,由于测量的脉冲讯号非常小,容易受到各种因素的干扰,所以仪器应安置在一个不受振荡、不受磁场、电场、噪声干扰、防潮、防尘,始终保持室温的环境中。

仪器液路的定期维护清洗也至关重要,计数管路的不清洁会造成血小板数量明显升高。

试剂的质量对血小板结果也有着直接的影响,必须使用与仪器相配套的试剂[2,3],进口试剂价格较贵,因此使用合格的国产试剂是避免试剂因素影响血小板计数的关键。

4 标本采集、储存的因素
采血过程也是保证血小板准确计数的关键。

末梢采血时应提前充分按摩采血部位后再行采血。

尤其是婴幼儿,若方法不当,如采血速度慢、出血不畅、挤压采血部位等,就会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

静脉经多次穿刺而引起的水肿及皮下出血时,因组织损伤,组织凝血因子混入血液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见的小凝快,也可以引起血小板假性减少,此时必须重新采血测定。

血液标本采集后,最好放置15~30min,因为血小板离体后,其形态立即发生变化,其外膜形成的微小管游离端向外伸展形成丝状伪足,数个伪足相互缠绕,形成血小板可逆聚集体,其体积一般和淋巴细胞大小相似,造成血小板假性减少,随着时间廷长,这种假生聚集就会发生解聚。

5 样品溶血不完全
溶血不完全对白细胞计数和分类影响较大,会使白细胞假性升高,但在实际中作中发现不但影响白细胞的计数和分类,还会影响下一例样品和血小板计数,可能由于红细胞碎片冲洗不彻底造成血小板假性增高,这种情况在半自动血液分析仪需手工滴加溶血剂时较易出现。

6 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会计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增高。

这种现象在使用电阻抗法原理计数的仪器中易出现,因为血小板和红细胞是在同一个检测系统中通过体积大小来识别,小红细胞的脉冲信号可能被
视为血小板信号而导致血小板计数假性增高[4],同理,当血液中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会使血小板计数减少。

还有所谓的卫星现象,是因EDTA抗凝中血小板黏附于分叶核粒细胞表面,出现巨大血小板,所以计数时没有包括在内,此时都应用显微镜重新计数血小板以保证结果的准确性。

7 高镁血症及脂类与蛋白聚集的影响
临床上常用MgSO4来预防控制妊高症子痫的发作及用于治疗先兆子痫。

高浓度的Mg2+镁离子有类似Ca2+的生理作用,通过改变血小板胞内cAMP水平而引起血小板聚集,造成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脂类与蛋白的聚集体,是因为低密度脂蛋白和载脂蛋白可促进血液高凝状态,使凝血因子活性增强,血小板聚集性增高,纤溶性降低,引起假性血小板减少。

8 疾病因素
菌血症患者血液中的大量细菌可导致血小板计数结果增高,在多发性骨髓瘤、巨球蛋白血症、淋巴系统增殖性疾病、转移癌、自体免疫性疾病、重度感染及某些不明疾病血浆中冷球蛋白增加或白血病、妊娠、血栓性疾病、糖尿病等血桨中冷纤维蛋白增加,可使血中非晶体物质聚集,引起血小板计数值假性增高[5],此时可将标本放置37℃水浴后计数。

以上关于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是在临床工作中比较常遇到的,了解了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

遇到有问题的标本、有问题的结果,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最真实的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