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小板检测过程中影响因素及解决方法

合集下载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

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影响因素的探讨发表时间:2012-07-12T16:29:58.323Z 来源:《中外健康文摘》2012年第10期供稿作者:赵燕[导读] 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赵燕(辽宁省锦州市传染病医院检验科辽宁锦州 121017)血小板计数对血栓、出血性疾病和血小板减少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如今各医疗单位均采用自动化的血液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其对于血小板数及形态正常的标本结果比较可靠,但对于血小板减少和/或红细胞形态异常者,所得结果误差甚大,这里对血液分析仪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

1 检测前因素1.1抗凝剂影响近年来许多国家的仪器血液检查都已改用EDTA抗凝静脉血,它是一种钙螯合剂,常用的有二钠盐、二钾盐,钾盐溶解度大,与血混合后,抗凝效果较好,结果较可靠。

但如有红细胞碎片则易与血小板混淆,有时也可引起非特异性血小板凝集,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另外,抗凝剂(稀释液)一定要经常保持新鲜,随时配置,防止酸、碱及脏物污染,以致使血小板破坏,影响计数。

关于EDTA抗凝剂的使用,刘健等研究认为静脉血4ml分别加入EDTA-K2和EDTA-K3抗凝试管中各2ml,其检测结果均无显著性差异。

还有研究表明若将丁胺卡那霉素在抽血前或抽血后15min内以浓度为5mg/ml血加入,其血小板数在室温4h内可保持相对稳定,既可保持血细胞形态稳定又利于血小板准确计数。

1.2采血是否顺利直接影响到血小板计数结果静脉采血必须一针见血,顺利采到标本后与抗凝剂迅速混匀。

末梢血采集时要深扎2mm 左右,使血液自然流出,不要挤得太甚。

而且必须先采血小板,后采其它检验项目,避免由于血小板破碎致计数减少。

1.3取血后混匀程度影响计数结果汪兆亮等对末梢采血后不振荡立即检测和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min后检测结果进行分析,结果显示未振荡的计数值与充分振荡混匀静置5min后的计数值差别甚大,前者比后者平均低30×109/L左右。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分析血细胞分析仪具有快速、方便、重复性好、工作效率高等优点。

目前在各级医院已广泛被应用,但其对血小板的准确性问题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

为此,现将对血小板计数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如下。

1采血因素采血是否顺利是造成血小板结果异常的一个重要因素。

由于抽血技术不熟练或反复穿刺血管而引起水肿,皮下出血,因组织损伤后组织因子混入血标本中产生肉眼看不到的凝集块,使血小板测定结果偏低。

这些情况标本应该重新采血后测定。

2抗凝试剂比例和种类抗凝剂的种类对检测结果影响较大,国际化标准化委员会(ICSH)推荐用EDTA—K抗凝对测定血小板结果基本稳定,而肝素或草酸盐可使血小板计数显著降低。

另外,血液和抗凝剂的比例也会影响检测结果。

血液比例过高,抗凝剂相对不足,血液出现微凝块的可能性增加,可能堵塞仪器;抗凝剂比例增高,血量少,血小板会肿胀、崩解、产生正常血小板的碎片而无法测得正确的结果。

3小细胞的干扰当红细胞平均体积(MCV)大于70fl时对血小板计数无影响,而MCV在70fl 以下时,仪器往往提示上限区域有干扰,MCV值越小,小细胞数量越多,血小板计数值就越高。

4放置时间标本放置时间过长,血小板易于吸附聚集、破坏,放置越长,破坏越多;误将红细胞碎片认为是血小板而计入,造成测定结果假性增高。

但在120min内完成测定时对结果影响不大,180min时PLT计数值与即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

试剂质量、电流、疾病及药物等因素也能对血小板的计数造成一定程度的影响,因此,检验工作者在检测过程中应尽可能排除各种因素的干扰,才能使血小板计数结果准确可靠,为临床诊断治疗提供有参考意义的数据。

血小板功能检测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

血小板功能检测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

血小板功能检测分析前影响因素分析血小板功能检测目前金标准方法为LTA(光学透射比浊法)法,其检测原理为将诱发血小板凝集的物质(ADP、胶原蛋白、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添加到富血小板血浆(PRP:Platelet Rich Plasma)中。

以乏血小板血浆(PPP:Platelet Por Plasma)的浊度为基准设为100%,将PRP的透光度上升量表示为波形,求出最大凝集率。

检测前由于血浆中存在血小板,通过透射光时透过率低,但形成凝集后透光度就会上升,通过监测前后透光率的变化来判断血小板聚集能力。

在实验过程中偶尔听到操作老师反馈血小板聚集检测结果为负数或结果稳定性不好,其中很大原因与标本前处理关系比较大,以下逐一分析血小板聚集分析前的影响因素。

ONE采血前准备GOOD TO NEW建议患者空腹静息状态抽血,前餐避免高脂食物摄入,采血前2h 内禁饮咖啡或含咖啡因饮料,采血前30min内禁止吸烟;同时,建议患者采血前2h内避免剧烈运动。

由于不同的抗血小板药物在体内达到稳定剂量的时间不同,进行血小板功能检测的采血时机应有所区别。

氯吡格雷和阿司匹林建议在稳定给药至少2d后采血,替格瑞洛建议在给药后至少24h采血,西洛他唑建议在稳定给药至少3d后采血。

药物或膳食成分影响:•1)应在采血前完成由护士或患者所在科室记录受试者服用的所有药物,在解释血小板聚集结果时,临床检验实验室应考虑这些药物对血小板功能的影响;•2)可能影响血小板聚集率的药物:如阿托品、氢化可的松、阿司匹林、双嘧达莫、肝素、双香豆素、普萘洛尔、呋塞米、β内酰胺类抗生素等药物,以及丹参、红花、三七、银杏叶、水蛭类等中药制剂;•3)可能影响血小板聚集率的膳食成分:包括水溶性番茄浓缩物、可可黄烷醇、维生素E、鱼油等。

文献查阅发现年龄和经期、妊娠等生理因素均会对血小板功能产生影响,在分析结果时需综合考虑。

TWO采血管及采血针GOOD TO NEW采血针19-21号,含有3.2%枸橼酸钠抗凝剂的塑料试管,按1:9的比例采血。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血常规血小板常见干扰因素
一、小细胞性贫血标本
缺铁性贫血、地中海贫血等患者的小细胞对某些仪器PLT的计数有明显干扰。

一般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将30-36fL的颗粒或到60fl(部分光学法仪器)的颗粒设置为PLT。

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仅能识别颗粒大小,不能区分颗粒性质。

当MCV<70fl时,血细胞分析仪的PLT计数容易受小细胞的干扰而假性增高。

一些高档血细胞分析仪可以抗小红细胞的干扰。

主要是这些仪器采用了光学法的流式细胞学计数原理检测PLT。

纠正措施:用微镜重新计数PLT或者采用光学法流式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

二、PLT聚集
1、采血不顺利时引起血小板破坏和聚集,可使血小板计数假性降低。

纠正措施:重新采集血液或者手工方法计数PLT。

2、EDTA-K2抗凝,PLT形态逐渐变为球形,体积增大,且可引起PLT聚集。

造成血分析仪不能辨认,引起PLT假性减少。

纠正措施:用不含EDTA抗凝剂稀释液立即稀释标本或显微镜重新计数PLT,同时要观察血涂片是否有PLT集聚。

三、PLT卫星现象
由EDTA抗凝剂诱导引起的PLT围绕在中性粒细胞或淋巴细胞/淋巴瘤细胞周围,形成卫星现象。

一般引起PLT中度减少。

纠正措施:立即稀释标本检测。

四、细胞碎片
血细胞分析仪不能完全将PLT与其他类似大小物质,如红细胞碎片或白细胞碎片、灰尘等区别,引起PLT假性增高。

纠正措施:用显微镜手工计数PLT。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机采血小板过程中的影响因素及控制措施
可 提 高 血 小 板 的收 集 量 ; 血 者 的 体 重 越 轻 、 容 量 越 少 , 对 献 血 相
全血处理量较大 , 造成 枸 橼 酸 钠 中毒 及 献 血 反 应 的 机 会 多 而致
采 集 后 对 产 品 质量 进 行 抽 检 , 讨 其 影 响 因 素 和 控 制措 施 , 介 探 现
在 实 际 操 作 中发 现 外 周 血 PL 在 1 O× l 。 L ~ 1 5× 1 。 L T 5 0/ 7 0/
霍俊 梅 , 安瑞峰 , 吕
佩, 王巧 莲
Hu n i An Ruie g, iPe , ta Ce t a Bl od e Ju me , f n Li i e l( n r l o
机 采 血 小 板 因血 小 板 浓 度 高 , 白细 胞 、 细 胞 含 量 少 , 血 红 输 不 良反 应 和 经 输 血 传 播 的疾 病 发 生 率 低 , 床 应 用 越 来 越 广 泛 。 临
3 指 标 偏 大 , 明红 细 胞 有 较 大 的体 积 和较 高 的 密 度 , 全 J 项 说 在 f 【 L
忍 耐 , 该 及 时 告 知 护 士 做 出 及 时 的 处 理 。同 时 , 室 成 立 疼 痛 应 科 管 理 小 组 , 理 组 成 员 严 格 把 关 , 术 后 病 人 的疼 痛 评 分 纳 入 晨 管 将 会 交 班 和每 班 交 接 的重 点 , 效 缓 解 术 后 病 人 的 疼 痛 , 善 睡 眠 有 改
CH I NESE U RSI N NG RESEARC H O c o r 2O1 oI26 t be , 2 V _ No. 0B 1
机 采血 小板 过 程 中 的影 响 因素 及 控 制措 施
I f e c n ac or n on r mea u e n l n i g f t s a d c tol u s rs d rn ol to fap er s s p a el t u ig c l i n o h e i l t e s ec

探析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

探析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

探析血小板检测的影响因素【摘要】目的:探讨血细胞分析仪测定血小板(PLT)的影响因素,为临床提供准确可靠的检验数据。

方法:使用血细胞分析仪(迈瑞5380)对100例血小板数与直方图不符标本进行计数,对比分析。

结果:标本放置时间和反复混匀次数、采血时间等均可影响血细胞分析仪准确计数PLT。

结论: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有很多,应结合血小板的直方图进行判断,必要时进行显微镜计数或重新采血。

【关键词】血小板;影响因素口腔外科施行拔牙术前首先要检测病人血常规特别是血小板是否正常,血小板的止血功能与血小板的粘附、聚集、释放、促凝、血块收缩等功能密切相关。

血小板(PLT)检测是牙齿治疗前最常用做的检查之一,其检测结果的可靠性至关重要。

血小板特别容易发生粘附、聚集和变性破坏,故常难以准确计数。

血细胞分析仪对血小板的检测结果往往不是很稳定。

使用血细胞分析仪检测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很多,现讨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1.1 资料选取100例血小板直方图异常的病人血液标本,其中有20位患者是刚抽完血立马检测的,20位患者是抽血放置时间超过6h的,另外20位患者标本混匀少于5次,另外20位患者的标本混匀超过20次,最后20位患者的标本是采血时耗时太长。

全部患者都进行血液的重新采集,用于检测。

1.2方法所有患者的标本都使用迈瑞5380型细胞分析仪,做进一步的检测,使用EDTA-K2作抗凝剂的真空采血管采集患者静脉血,放置5min-20min后缓慢的摇匀5-15次,对这些标本进行血小板检测。

1.3统计学分析数据的统计与分析使用spss15.0软件,采取t检验,数据使用正负平方差表示,P。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血细胞分析仪血小板检测异常的影响因素分析

3.方法学缺陷
目前血液分析仪大多数是利用 电阻抗法进行计数,红细胞和血 小板的计数是在同一通道中进行, 它们之间仅以体积大小来区别, 因此,血小板的计数易受小红细 胞数量或红细胞碎片的影响:大 体积血小板导致血小板计数减少 (分析仪将大体积血小板误计入 红细胞而导致血小板假性减少)。
4.抗凝剂因素
血小板检测异常的 影响因素分析
杨小亮
在医学技术不断发展的今天,血液分析仪的灵敏度 和准确度也有了空前提高,血液分析仪的简便、快捷、 高效率、高重复性的特点使得血常规检查在临床诊断中 越来越发挥出极其重要的作用。但在实际操作中,血小 板检测结果的不稳定也是比较突出的一个问题。血小板 具有黏附、聚集、释放、收缩等特性,因此很容易受外 界因素的影响。
1.采血因素
老人、儿童、严重营养不 良及体质较差患者由于静脉 血管不明显常常发生采血困 难、出血不畅,易引起血小 板聚集;
2.标本放置时间过长
血常规标本宜在8小时内 检测。若放置较长时间,细 胞的溶解所产生的渗透压对 血小板具有破坏作用,血小 板的体积随时间的延长而发 生变化,血小板的数量随时 间的延长而降低。
ICSH推荐使用EDTA-K2抗凝, 工作中常用的是EDTA-K2的能抗 凝2ml全血的真空采血管,这就 要求采血尽量准确到2ml。采血 过多则抗凝剂相对不足导致标本 出现微凝块;采血不足、抗凝剂 比例相对偏高,导致血小板肿胀 破坏,产生碎片无法正确计数。
5.小红细胞增多或巨大
血小板增多的因素
当患者红细胞大小不均,尤 其是以体积<70fl的小红细胞 居多时,部分极小红细胞被计 入血小板数,引起血小板假性 增高;巨大血小板增多时,也在临床工作
中常遇到的,了解这些因素后,在操作中就可以 做到心中有数、有的放矢。遇到有问题的标本、 有问题的结果时,就要认真分析仔细研究,一定 要让最后发出的报告能够反映客观实际。这需要 我们在实际工作中不断学习、探索和总结。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

浅谈血细胞分析仪计数血小板的影响因素及其质量控制血细胞分析仪的广泛使用使临床检验工作提高到了一个新的水平,不仅能检测更多的实验参数而且大大提高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但在计数过程中的影响因素也不容忽视,尤其是计数血小板时影响因素比较多,现将使用血细胞分析仪出现血小板假性减少和假性升高的原因及质量控制总结如下:1 血小板计数假性升高因素1.1 地线和电源:血细胞分析仪要求良好的接地效果,如果地线未接或接地不良,均可形成静电脉冲信号而影响血小板计数,其主要表现在血小板直方图的起点偏左,并形成小峰,这种情况一定要排除地线和电源的因素,再寻找其他原因。

1.2 试剂质量原因:血细胞分析仪在做血常规分析时,由于稀释液或溶血素过滤不严或被污染导致本底偏高时会引起血小板计数假性增多,故在每天开机做本底检测时发现本底偏高,应进行清洗使本底降至规定范围。

1.3 标本溶血:溶血对红细胞和血小板影响最大,因为红细胞破坏,其计数值减少,而破坏的红细胞形成大小不等的碎片,分析仪将其识别为血小板,使血小板升高,故血细胞分析前应避免溶血。

1.4 小细胞对血小板计数影响:赵勇等[1]报道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血小板计数时,其结果易受红细胞体积的影响,小细胞数量越多,红细胞体积越大,影响越大,即血小板直方图降波向右延伸范围越大,这与血小板间接计数中红细胞和血小板的形态学及其量的改变一致。

避免方法是注意观察红细胞直方图的起点及血小板降波是否达到基底,否则,应及时做血涂片观察或用显微镜进行直接计数。

1.5 药物影响:有些药物可以影响血小板的计数。

钱敏等[2]报道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影响血小板计数,认为脂肪乳剂中的脂肪乳颗粒直径和患者血小板相近,导致输入脂肪乳的患者血小板会假性增高,并建议患者输用脂肪乳后如需检测血小板最好在5~6h以后,如出现血小板过高时应随时和临床联系,最后经血片观察方可报出结果。

1.6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DIC患者的血小板计数仪器法与手工法结果有很大差异,仪器法计数明显高于手工法,这是由于病人血管内溶血产生的红细胞碎片对仪器法计数血小板所造成的正向干扰引起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3 , 乎全 天用 口呼 吸蚁 行感 , 忍 。 分 几 难 1 . 征分 级 : .2体 4 下鼻 甲与 鼻底 、 中隔 紧靠 , 不 到 中鼻 甲 , 中 鼻 见 或 鼻 甲黏 膜 息 肉样变 、 肉形 成 , 录 为 3 ; 鼻 甲与 鼻 中 隔 ( 息 记 分 下 或 鼻底) 紧靠 , 下鼻 甲与 鼻底 ( 鼻 中隔 ) 间 尚有 小缝 隙 , 录 为 2 或 之 记 分 ; 甲轻度 肿胀 , 中隔 、 下鼻 鼻 中鼻 甲尚可见 , 录 为 1 。 记 分 以治 疗 前 和治 疗后 变 应性 鼻 炎 患者 症 状 和体 征 记分 总和 计 算改 善 百 分 率 , 价长 效变 应原 脱 敏治 疗 效果 , 算 方 法 如下 : 善 的百 分 来评 计 改 率 = 疗前 总分一 治 治疗 后 总分 胎 疗 前总 分 x 0%。改善 率 : 1 10 ≥5% 为显效 , 0 1 5% 2 %为有效 , 0 ≤2%为 无效 。 应 阈以下 时 , 即能停 止 过敏 突破 , 因此 达到 防治 过敏发 生 的作用 。 免 疫治 疗 机制 可 能就 是 通过 抑 制 T2型 细胞 因子 的分 泌和 增加 h Tl h 型细 胞 因子 的分泌 而达 到治 疗效 果 【 坷 。 阿 罗格点 刺液 进行 变 应原 皮肤 点 刺试 验 , 入体 内 的抗原 量 进 要 比皮 内试验 少 得 多 , 以全 身 性反 应也 较 少 , 法 在 患者 的 所 点刺 顺 从性及 安全 性上 也 优于 皮 内试 验 法 。本文 结果表 明 ,1 例 变 10 3 应 性鼻炎 患者 中 ,4 出现 阳性 反应 , 患者 中对屋尘 螨 、 尘 8例 该组 粉 螨 和绵 羊 毛变应 原 呈 阳性 反应 者分 别 为 7%、8 5 6%和 3%,其余 8 1 种变 应原 的阳性 反应 在 2 2 %之 间。 6 %~ 5 阿罗格 脱敏治 疗组 总有 效 率 明显高 于对 照组 ; 纯 吸人 性变 应原 过敏 患者 7 例 和合并 有 单 5 食 物 性 变应 原 过 敏 的 患 者 2 例 ,总 有 效率 分 别 为 为 8 . %和 5 21 6 8. %。 O 7 结果 提示 , 7 采用 阿罗 格 点刺 液能直 接快 速反应 过敏原 , 它 可 为临 床特 异性脱 敏 治疗 提供 可靠 依 据 , 为 变应 性鼻 炎治疗 后 也 疗 效评 定提供 客 观 的指标 。 参考 文献 【 侯 惠波, 1 】 梁桂珍 , 玉光, .H 曾 等 N D长效 混合 变应原 治疗 变应 性鼻 炎4 0例【. 东 医学杂 志, 0 , 0 : 8 29 J广 ] 2 3 4 ) 9— 9 . 0 2 2 [ 中华 医学会 耳鼻 咽喉 科 分会 , 耳 鼻咽喉 科 杂志 编辑委 员会 . 2 ] 中华 变应 性 鼻炎诊 断标 准及 疗 效评 标 准 ( 9 1 7年修 订 , 口) 中华耳 9 海 叨. 鼻咽 喉科 杂 志。 9 , ( : 4 1 8 3 )3. 9 3 31
内蒙古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医药
痒, 鼻炎及哮喘症状发作 , 休克反应虽在本组研究中未发生, 因 喘、 但 过敏性休克等)经过对症治疗及调整变应原剂量后 , , 症状消 其后果严重, 仍予列出。 以上症状同时发生 2 若 项或 以上时 , 则分 失 , 均坚持完成脱敏治疗。 3 讨 论 别 计数 。 1 . 3结果 判定 [ 参 考默 克公 司制 定 的标 准 结 果判 定 , 肤 反应 性 3 1 : 皮 变应 性鼻 炎 的发 病率 约 为 1%~5 且有 逐年 上 升的趋 势 。 0 2 %, 由变 应原 风 团直径 , 组胺 团直径 之  ̄(lre ia ie ha、- 多种 环境 因素 的相互 作用 在 其 发生 过程 中起 着极 为重 要的作 用 , E aegnh t n ela l sm w r t ,WR 表示 , 5 等 级 : 阴性 , H < .( )05 H 包 括 空气 污染 、 食 营养 和感 染等 因素 [ 由于变应性 鼻炎 的变应 iA ) o 分 个 0为 A WR 05+ ,.≤A — 饮 5 1 。 免 WR I ( + ,≤A WR 2为 (+ )A WR≥2 ( + + ,+ ) 原接触 部位 是鼻 黏膜 , 疫 活性 细胞 被激 活 的过程 在鼻 黏膜 下进 < 为 + )1 H < ++ ,H 为 + + )( + 以上为 阳性 。 行 , 器官是 鼻 黏膜 , 症 状表 现 在鼻 腔 , 局部过 敏症 。脱 靶 临床 故称 1 . 4疗效判 定标 准[ 4 1 敏治 疗 的机制 至今 未完 全 阐明 , 可能 的重要 机 制之一 是 过敏 因 其 1 . 症 状 分级 : .1 4 分级 记 分 喷 嚏 ( 续个 数肷 ) 涕 ( 鼻 次 数/) 子抑 制 理 论 , 连 流 擤 d 当接 受 特异 性 免疫 治 疗 后 , 可使 特 异性 过敏 抑 制 因 鼻堵 鼻痒 。 分 , 有 间断 ; 分 , 于两 者之 间蚁 行感 , 忍受 ; 子激 活 。特异 性的 I 1 偶 2 介 但可 s 被 大量抑 制 产生 ,当 I E可 g , E下降到 过敏反
1 统计学 处理 : 资料 的 比较 采用 x检 验 , 水 准 0 0 5 . 5 计数 z 检验 【.。 =0
2 结 果
21 .皮肤 点刺 试验 结果 : 尘螨 、 粉 屋尘 螨 阳性 10例 (0 . %)干 0 10 0 , 0 草 尘埃 阳性 2 例 (5 %)小 虾 阳性 l 例 (6Oo, 上 皮 、 发 5 2. , 0 6 1. )狗 e 须 癣 菌 阳性 1 例 (5 %)猪 皮 、 本 科 、 草 、 菌 Ⅱ阳性 l 5 1. , O 禾 杂 霉 2例 (2 %)绵羊 毛 阳性 1 例 (1 %)树 I、 阳性 7例 (. , 1. , O 1 1. , 0 藜 70 玉 %) 蜀黍 、 特异青 霉 阳性 6 (. )松 属 阳性 5例 (. , 例 6% , 0 5 %)霉菌 I阳 O 性 4例 (. , 4 %)牛奶 、 Ⅱ阳性 3例 (. )肉类 、 类 、 红柿 、 0 树 3% , O 蚌 西 土 豆 、 蛋 、 食 孢 茵 属 阳 性 2例 ( . , 桔 、 毛 阳性 1 鸡 好 2 %)柑 0 鸭 例 (. 。 1 %) O 2 特 异性 脱敏 治疗 结 果 :O 皮肤 点 刺 试验 典 型 阳性 ( + ) . 2 lO例 + + 的 变应 性鼻 炎患者 , 相应 敏 感 的典 型 过敏 原进 行 特异 性脱 敏治 选择 疗。 治疗组 (= 5 : n 5 )显效 2 例 (81 , 1 3. %)有效 2 例 (2 %)无效 4 9 5. , 7 例 (. )总有 效 率 5 例 (0 %) 7% , 9 0 9。 。对 照组 ( =5 : 9 n 4 )显效 1 例 O (22 , 效 2 2. %)有 3例 (1 %)无 效 1 5. , 1 2例 (6 %)总 有 效 3 例 2. , 6 3 (33 。阿罗 格脱 敏治疗 组 总有 效 率 明显 高于 对 照组 ( 4 1 7. %) x= . , 0 P O 5。单 纯 吸人 性 变应 原过 敏 患者 7 例 和合 并 有食 物 性变应 <. ) 0 5 原 过 敏 的患 者 2 例 ,总 有效 率 分 别 为 为 8 .1 5 26%和 8. %( O7 x= 7 2 1P 0 5 。 . ,> . ) 0 0 2 . 3药物不 良反应 :0 例患 者有 1 例 (5O 治疗 过程 中出现局 10 5 1.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