磷酸常用计算介绍

合集下载

磷酸制硝酸磷肥计算

磷酸制硝酸磷肥计算
硝基态N% =(1.607 +0.1607)×(14/63)÷4.6067×100% =8.527%
总N%= 9.303% +8.527%=17.83%
(4)总P2O5计算
P2O5%= [1.7347×(142/272) + 0.5867×(142/230)]÷4.6067
×100%=27.52%
所以,反应后估算P2O5=27.52% ;总N =17.83%.根据需要还可以调节N、P含量。
按照上面的计算,如果以15万吨萃余磷酸(按100% H3PO4计)为原料,则至少需要HNO3(100%)26.5155万吨; 32%品位磷矿石15.5万吨; NH3(100%) 7.806万吨;产品为69.1万吨.
686 204 680 230 800
1.75吨0.5204吨1.7347吨0.5867吨2.0208吨
反应后总质量守衡, m总= 1.7347 + 0.5867+ 2.0208 +0.1039+0.1607=4.6067吨;
(3) N含量计算:
氨态N% = 0.5204×(14/17)÷4.6067×100% = 9.303%
按照上面的计算如果以15万吨萃余磷酸按100h3po4计为原料则至少需要hno3100265155万吨
磷酸、硫酸分解磷矿溶液氨化反应的计算:
计算基准:1吨H3PO4;HNO3过量10%;磷矿品位32%P2O5、其他杂质为15%。
反应方程式为:
(1)分解反应计算
Ca5F(PO4)3 + 10 HNO3 +4H3PO4=7H3PO4+ 5Ca(NO3)2+ HF
344 630 392 686 820 20

热法磷酸 能耗计算

热法磷酸 能耗计算

热法磷酸能耗计算热法磷酸能耗计算热法磷酸制备是一种常见的工业生产过程,它是通过将磷矿石与硫酸反应得到磷酸的方法。

在这个过程中,能量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因为能耗的高低直接影响到生产成本和环境影响。

热法磷酸制备过程中的能耗主要包括原料处理、反应过程和后续处理等环节。

首先,磷矿石的预处理是一个能耗较高的环节。

磷矿石一般需要经过破碎、磁选、磨矿等工艺步骤,这些步骤都需要消耗大量的电能和热能。

因此,在原料处理环节中,能源的选择和利用效率的提高是降低能耗的关键。

热法磷酸制备过程中的反应环节也是能耗较高的部分。

磷矿石与硫酸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可以通过加热反应系统来促进反应进程。

然而,加热过程需要消耗大量的热能,而且需要控制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等因素,以确保反应能够高效进行。

因此,在反应过程中,合理的能源配置和优化的操作条件是减少能耗的重要手段。

热法磷酸制备过程中的后续处理环节也需要考虑能耗的问题。

例如,磷酸的分离和纯化过程中,常常需要进行蒸发、结晶、过滤等操作,这些操作都需要消耗大量的能量。

因此,在后续处理过程中,合理的工艺选择和能源利用是减少能耗的重要措施。

为了减少热法磷酸制备过程中的能耗,可以采取以下措施:1. 优化原料处理过程,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采用高效的破碎设备和磁选设备,提高原料的利用率,减少能源的浪费。

2. 在反应过程中,合理利用放热反应的特点,降低加热能耗。

可以采用先进的加热设备和控制系统,实现能源的高效利用。

3. 在后续处理过程中,选择低能耗的工艺和设备,减少能源的消耗。

例如,可以采用蒸发结晶和膜分离等技术,实现能源的节约和循环利用。

热法磷酸制备过程中的能耗是一个重要的问题,对于降低生产成本和减少环境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原料处理、反应过程和后续处理等环节,可以有效地减少能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实现绿色可持续发展。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_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 引言1.1 概述磷酸铁锂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能源存储装置,在电动汽车、储能系统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

然而,要评估和了解磷酸铁锂电池的实际成本,需要建立一种适合的成本计算方法。

本文旨在介绍并解释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以帮助制造商、消费者和政府决策者更好地了解该技术的经济性和可持续性。

1.2 文章结构本文包括五个部分。

引言部分提供了对整篇文章的概述和结构安排。

接下来,第二部分将详细介绍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包括其概述、成本要素分析和成本计算模型。

第三部分将探讨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的应用,涵盖制造商、消费者和政府政策与监管方面的角度。

在第四部分中,我们将对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进行深入解释与说明,具体包括成本计算公式解释、数据采集和处理方式说明,以及实际案例分析与解读。

最后,结论部分将总结本文的主要观点和发现,并对未来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的发展方向进行展望。

1.3 目的该文章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全面且可靠的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以帮助各利益相关方更好地评估和决策有关该技术的问题。

通过引入该方法,制造商可以更准确地了解其产品在市场上的定价情况,并优化生产过程以降低成本。

消费者可以在购买决策中考虑到长期运营成本,并作出更明智的选择。

政府政策制定者可以依据该方法推动清洁能源技术的发展与应用,并从宏观角度促进经济可持续发展。

通过扩大对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的认识,我们将能够为实现可持续能源转型做出更加科学合理的决策。

以上是对“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请参考。

2. 磷酸铁锂电池成本计算方法:2.1 成本计算概述:磷酸铁锂电池是一种常用的锂离子电池,广泛应用于电动车、储能系统等领域。

为了评估和比较不同磷酸铁锂电池的成本效益,需要建立一种准确的成本计算方法。

成本计算是对磷酸铁锂电池各项费用进行量化和分析的过程,包括原材料、生产、工艺、运输和终端销售等成本要素。

二水物湿法磷酸工艺计算

二水物湿法磷酸工艺计算

第四章二水物湿法磷酸工艺计算1 工艺计算基础数据(1) 原料表4.1 磷矿成分组成表(干基)(2) 硫酸:选浓度为98%的H2SO4。

2 反应部分工艺数据(1) 磷矿浆的含水率取36%(湿基)。

(2) 磷矿浆中P2O5的萃取率96.5%。

(3) 磷矿中次要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分配如下:表4.2磷矿中次要组分在反应过程中的分配表3.过滤部分工艺数据(1) 成品磷酸主要组成: P2O525%。

(2) 过滤时对成品磷酸的稀释率取0.5%。

(3) P2O5的回收率取96.0%。

(4) 率饼的含液量(湿基)1.第一次过滤50%2.第二次过滤40%3.第三次过滤35%4.第四次过滤29%(5) 第二次过滤后水溶性P2O5残留率R 1=氧化二磷洗涤前率饼中水溶性五五氧化二磷洗涤后率饼中水溶性=0.3(6) 第三次洗涤后水溶性P 2O 5残留率R 2=氧化二磷洗涤前率饼中水溶性五五氧化二磷洗涤后率饼中水溶性 =0.15(7) 第四次过滤后水溶液中P 2O 5浓度为1.13% 4 计算过程及结果 以1000Kg 磷矿(干基)为准: 1)磷矿用量:1000kg(干基) 磷矿浆量:5.1562%)361(1000=-kg已知成品磷酸为80万t/a ,折成小时磷矿消耗量为:干基量4201022.5300100.995/(130.56%96%)t h ⨯⨯=⨯⨯ 矿浆量100.995157.805/(136%)t h =- 2)硫酸用量(1) 假定磷矿中的MgO 全部以MgCO 3形式存在,多余的CO 2则以CaCO 3形式存在,矿中的F 及P 2O 5分别以Ca 5F(PO 4)3及CaF 2形式存在。

MgCO 3与H 2SO 4反应生成MgSO 4,而MgSO 4在磷酸溶液中呈离子状态,故计算成品磷酸中游离硫酸时将MgSO 4计入,而计算硫酸消耗时不再列入。

假定成品磷酸中不含Ca 2+。

(2)计算1000Kg 磷酸矿中各种Ca 的量。

各种磷酸盐五氧化二磷含量的计算

各种磷酸盐五氧化二磷含量的计算

各种磷酸盐五氧化二磷含量的计算磷酸盐是一类含有磷酸根离子(PO43-)的化合物,根据磷酸根离子的不同结合状态和价态可以分为不同种类。

五氧化二磷(P2O5)是一种重要的磷酸盐,广泛应用于冶金、化工、建材等领域。

在实际应用中,计算不同磷酸盐的五氧化二磷含量是非常重要的。

磷酸盐的命名规则是根据其结合状态来决定的。

根据结合态的不同,主要有无水物和水合物两种。

无水物是指磷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而水合物是指磷酸根离子和金属阳离子通过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在计算磷酸盐的五氧化二磷含量时,我们可以根据不同的种类进行分类。

首先,我们来计算无水物的五氧化二磷含量。

无水物的命名方式是以阳离子的名称加上磷酸根离子的名称并在末端加上无水物的字样。

例如,氯化铵磷酸无水物(NH4Cl•H3PO4)就是由氯化铵和磷酸根离子直接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无水物的五氧化二磷含量可以通过将磷酸根离子的质量除以整个化合物的分子量,然后乘以五氧化二磷的分子量来计算。

例如,氯化铵磷酸无水物的磷酸根离子的质量是97.994 g/mol,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是115.492 g/mol(氯化铵的分子量为53.491 g/mol,磷酸的分子量为61.976g/mol),五氧化二磷的分子量是141.945 g/mol。

因此,该化合物的五氧化二磷含量为(97.994/115.492)*141.945 = 119.694 g/mol。

其次,我们来计算水合物的五氧化二磷含量。

水合物的命名方式是以阳离子的名称加上磷酸根离子的名称,然后在括号中写上水合物的个数。

例如,亚铁磷酸二水合物(Fe(H2PO4)2•2H2O)就是由亚铁阳离子和磷酸根离子通过水分子结合而形成的化合物。

水合物的五氧化二磷含量可以通过将磷酸根离子的质量除以整个化合物的分子量,然后乘以五氧化二磷的分子量来计算。

例如,亚铁磷酸二水合物的磷酸根离子的质量是121.956 g/mol,该化合物的分子量是499.086 g/mol(亚铁的分子量为55.845 g/mol),五氧化二磷的分子量是283.886 g/mol。

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

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

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磷酸铁锂电池的压降是指在电池工作过程中,由于内阻和极化等原因导致的电压下降。

压降的大小直接影响着电池的输出功率和充放电效率,因此对于电池的性能和寿命具有重要影响。

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是用来描述电池压降与电流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公式,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

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通常可以表示为:ΔV = I R + K。

其中,ΔV表示电池的压降,单位为伏特(V);I表示电池的电流,单位为安培(A);R表示电池的内阻,单位为欧姆(Ω);K表示电池的极化压降,单位为伏特(V)。

该公式是一个简单的线性关系,可以帮助人们直观地了解电池压降与电流之间的关系。

在实际应用中,磷酸铁锂电池的内阻和极化压降是与电池的工作状态和环境条件密切相关的。

内阻通常是指电池的电解质、电极材料和电极结构等因素导致的电阻,其大小与电池的温度、充放电状态和循环次数等因素有关。

而极化压降则是由于电池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极化现象导致的压降,其大小与电池的充放电速率、温度和循环次数等因素有关。

为了更准确地描述磷酸铁锂电池的压降特性,研究人员通常会对上述公式进行修正和优化。

例如,考虑到电池内阻和极化压降随温度变化的影响,可以将公式修正为:ΔV = I (R0 + α(T T0)) + K。

其中,R0和α分别表示电池的基准内阻和温度系数,T表示电池的温度,T0表示基准温度。

这样的修正可以更好地描述电池内阻和极化压降随温度变化的规律,提高了公式的适用性和准确性。

除了温度影响外,磷酸铁锂电池的压降还受到充放电速率、循环次数、电池状态等因素的影响。

因此,研究人员还可以通过实验和模拟等手段,建立更加准确的压降计算模型,从而更好地理解和预测电池的压降特性。

总之,磷酸铁锂线性压降计算公式是描述电池压降与电流之间关系的重要工具,对于理解电池的工作原理和性能特点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对公式的修正和优化,可以更准确地描述电池的压降特性,为电池的设计和应用提供重要参考。

乙腈-磷酸水溶液中磷酸的浓度

乙腈-磷酸水溶液中磷酸的浓度

乙腈-磷酸水溶液中磷酸的浓度
假设乙腈的摩尔浓度为C1 mol/L,磷酸的摩尔浓度为C2 mol/L,溶液的总体积为V L。

如果乙腈和磷酸的摩尔比为n,1(n为正整数),则磷酸的摩尔浓度为C2n mol/L。

要计算磷酸的实际浓度,可以使用下面的公式:
磷酸浓度 = C2n / (1 + n) mol/L.
例如,如果乙腈和磷酸的摩尔比为2:1,乙腈的摩尔浓度为
0.5 mol/L,磷酸的摩尔浓度为1 mol/L,溶液的总体积为1 L,那
么磷酸的实际浓度为:
1 2 / (1 + 2) = 2/3 mol/L.
因此,乙腈-磷酸水溶液中磷酸的浓度取决于乙腈和磷酸的摩尔
浓度以及它们的配比,通过上述公式可以计算出磷酸的实际浓度。

在实际操作中,需要根据具体的实验条件进行浓度的计算和调整。

磷酸工艺知识

磷酸工艺知识

磷酸工艺知识讲解第一讲二水湿法磷酸工艺原理一、湿法磷酸生产化学反应原理1、反应方程式:Ca5(PO4)3F + 5H2SO4+ 5n•H2O = 5CaSO4•nH2O + 3H3PO4+ HF↑磷矿石硫酸磷石膏(副产品) 磷酸(产品) 尾气其中,未定变量n有三种值,分别为0、1/2、2,则对应的副产品也分为三种,分别为无水物、半水物与二水物。

同时对应的生产方法也分别叫:无水法、半水法与二水法。

在实际的国内乃至国际工业生产中,二水法磷酸的生产工艺占80%以上。

2、二水法磷酸工艺原理:当n=2时,1中的方程式为:Ca5(PO4)3F + 5H2SO4 + 10H2O = 5CaSO4•2H2O + 3H3PO4+ HF↑3、硫酸分解中磷矿分两步完成①磷矿首先被磷酸分解:Ca5(PO4)3F+7H3PO4=5Ca(H2PO4)2+HF② Ca(H2PO4)2与硫酸反应生成磷酸:5Ca(H2PO4)2 + 5H2SO4 + 10H2O = 5CaSO4•2H2O + 10 H3PO4由上可知,磷矿在反应槽中首先与槽内的磷酸反应,所以工艺上应将硫酸加入点放在磷矿加入点的后面位置。

4、什么叫二水湿法磷酸工艺?磷酸的工业生产方法分为热法生产与湿法生产两类。

从广义上讲,凡是用酸分解磷矿制成的磷酸,称为湿法磷酸,通常用硫酸分解磷矿,所以上述用硫酸分解磷矿,且副产品是二水物的磷酸生产工艺称为二水湿法磷酸工艺。

5、二水法工艺技术主要特点:(与半水法或其它方法相比较)①流程简单、操作稳妥可靠;②装置建厂数量最多,且单系列生产规模最大,居各种工艺之首;③对磷矿适应性强,特别对我国磷矿品位低,杂质含量高的情况尤为适用;④在较低的酸温和较低的酸浓度下操作,使得衬胶设备和不锈钢设备使用寿命延长;⑤二水石膏过滤不受过滤机类型限制,转台式、翻盘式及带式均可使用;⑥工业化磷酸装置P2O5收率一般在94%——96%之间。

二、湿法磷酸生产的原料湿法磷酸生产的主要原料是磷矿与硫酸。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390×150-18.4)/150=0.267
• 2.6 过滤强度
• 过滤强度=折百磷酸/{(过滤机有效面积×过滤机开车套 数)×24小时}
• 2.7 清洗水配置
• 用浓度为98.0%的硫酸配制浓度为8%的清洗水100 m3,需 98.0%硫酸多少m3?(98.0%硫酸的比重:1.835 ,8%清洗 水的比重 1.1t/m³)
量为(其中:萃取槽料浆体积为1338m³,料浆比重1.54g/ml, 液固比1.91,硫酸浓度98%,硫酸比重1.835g/ml,酸矿比为 0.390,矿浆加入量150m³/h)(料浆量=1338*1.54=2060.52t) • 滤液SO3增加量: 1338×1.54×1.91×(45-25) /1000*2.91=27.05吨 • 则需减硫酸量为:27.05×98/(80×1.835×98%)=18.4m3/h • 实际酸矿比应为:
SO3 =液质量/固质量=(v×硫酸比重×1000×硫酸浓度× SO3分子量×滤 液比重)/{槽体积×硫酸分子量×料浆比重×液固比/(液固比+1)}
• =(1×1.840×1000×98%×80×1.31)/{1825×1.53×98×(2.0/3.0)}

=1.04 g/l
• 2.5.2 酸矿比调整 • 若萃取槽SO3浓度为45g/L,将SO3浓度降到25g/L时需减SO3的
磷酸常用计算公式
萃取部分
2014.6
1、浓密工序
• 1.1 浓密机投料负荷计算(干基)
• 假设:

浓密机进料量为100m³/h,粗矿浆比重为1.52 t/m³,含
固量为52%,此时的投料负荷(干基)为:

100*1.52*52%=79 t/h
• 1.2 矿浆库存计算
• 1.2.1 所有矿浆槽体积,均为:1756.65m³(100%液位,高度 为12.7m),有效底面积为138.2㎡;
• 2.3 液固比值计算
• 液固比A= d*(2.32-D)/{2.32*(D-d)},

其中d:滤液比重;

D:料浆比重。
• 2.4、萃取槽体积 • 2.41、正常开车时,萃取槽内料浆量约为1825 m³,计算依据如下:
萃取槽1~6区总底面积:(m2) 消化槽1~3区总底面积:(m2) 消化槽1、2区总底面积:(m2)
• 计算:所需硫酸为:100×1.1×8%/(97%×1.835)=4.9 m3
• 2.8 物料衡算件附件
• 2.5.1 多加1m3硫酸,反应槽中液相增加量SO3浓度(液固比质量比,先算 出1方硫酸折成三氧化硫的质量,再算滤液体积, SO3浓度=三氧化硫的质 量÷滤液体积)

工艺参数:硫酸成分为比重1.840 g/ml,浓度98.0%,分子量98,SO3
分子量80,料浆比重1.530 g/ml ,液固比2.0, 滤液比重1.310 g/ml,则
200
闪冷器正常操作时料浆体积(估算数值):(m3) 液位到萃取槽溢流口时,料浆总体积:(m3) 液位到消化槽3区溢流口时料浆体积:(m3) 消化槽3区液位达到要求时料浆体积:(m3)
液位到开车条件时,料浆总体积:(m3)
47 1338 364 123 1825
• 2.5 酸矿比计算
• 酸矿比=1×精矿浆含固×精矿浆比重×(CaO含量×98/56+ MgO含量 ×98/40)×转化率/(硫酸浓度×硫酸比重)
•65*液位*密度*含固量

总库存为6个矿浆槽矿浆库存之和。
2、萃取工序
• 2.1 稀酸产量
• ①、折百磷酸=干矿×磷含量×k转×k洗×(1-k损),
• 其中:干矿=矿浆加入体积×比重×含固量;
• ②、实物产量=折百/稀酸浓度
• 2.2 磷石膏产生量
• 石膏=矿浆加入体积×比重×含固量×(cao含量 ×172.1/56+AI)
消化槽3区底面积:(m2) 萃取槽液位:(m)
达到溢流口时萃取槽液位:(m) 斜坡体积:(m3)
闪冷器进出口与萃取槽6区、1区之间的长方槽 (假设为长方体)底面积:(m2) 液位到溢流口时萃取槽的体积:(m3)
190 95 63 32 6 6 41
42
1092
液位到溢流口时,闪冷器进出口与萃取槽6区、1区之间的空间 部分(长方体体积-斜坡体积)的体积:(m3)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