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能够在缺氧环境下利用氨氮为电子供体进行氨氮脱氮的微生物。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水处理领域引起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介绍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以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是属于反硝化菌门,主要有矮小单杆菌(Anammox bacteria)和微粒状反硝化菌(Paired ammonium and nitrite oxidizer,abbreviated as Pano)等。
这些菌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将氨氮直接氧化为氮气,同时释放出足够的能量以维持菌落的生长和代谢。
脱氮的过程中,厌氧氨氧化菌首先利用外源氨氧化酶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然后通过反硝化途径将亚硝酸盐还原为氮气。
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可以分为两个方面:一是在常规生物处理系统中应用;二是构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独立进行氨氮脱氮。
首先,厌氧氨氧化菌被应用于常规生物处理系统中,主要是为了提高系统的氮素去除效率。
在传统的生物脱氮系统中,通常需要同时存在硝化和反硝化菌来完成氮素去除过程,而厌氧氨氧化菌的出现,使得反硝化和硝化过程合二为一,从而减少了能量和资源的浪费。
与传统系统相比,厌氧氨氧化菌的应用能够大幅度降低碳源需求,减少氧气用量,降低运行成本。
除此之外,厌氧氨氧化菌对于污水中高浓度氨氮的处理效果更好,能够适应高氨氮负荷的条件。
其次,构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独立进行氨氮脱氮也是厌氧氨氧化菌应用的重要方向。
这种方式主要适用于那些氮污染较严重、氨氮浓度较高的废水处理厂。
通过构建厌氧氨氧化反应器,可以将废水中的氨氮高效转化为氮气,实现氮素的彻底去除。
此外,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运行条件相较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系统来说更容易控制,能够更好地适应不同废水的特性。
总的来说,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的研究以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对于提高氮素去除效率和减少处理成本具有重要意义。
随着对厌氧氨氧化菌认识的不断深入,相信其在污水处理领域的应用将会越来越广泛,为环境保护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引言随着城市人口的快速增长和经济的飞速发展,城市污水处理成为解决环境问题的重要课题之一。
其中,脱氮处理是污水处理中的关键环节之一,对保护水环境质量至关重要。
传统的城市污水脱氮方法主要包括硝化/反硝化和菌群处理等。
然而,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技术逐渐受到关注,并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
本文将综述厌氧氨氧化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的研究与应用进展。
一、厌氧氨氧化的基本原理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兴的脱氮技术,通过厌氧氨化和硝化反应来将氨氮转化为氮气,从而实现城市污水脱氮。
厌氧氨氧化反应在缺氧条件下进行,其主要原理如下:厌氧氨化过程中,氨氮通过氨化细菌作用被氧化成亚硝酸盐;而硝化反应中,亚硝酸盐通过硝化细菌作用被氧化成硝酸盐。
经过上述两个反应步骤,最终将氨氮转化为氮气,实现脱氮的目的。
二、厌氧氨氧化与传统脱氮技术的比较1. 能耗与投资成本厌氧氨氧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技术能够显著降低能耗和投资成本。
厌氧氨氧化过程中,由于无需供氧,能耗较低并且不需要大量投资于建设硝化池和反硝化池。
相比之下,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技术需要大量的能量来维持供氧和水力搅拌设备,造成较高的能耗和投资成本。
2. 系统稳定性厌氧氨氧化技术具有良好的系统稳定性。
由于厌氧氨氧化过程不需要供氧,减少了供氧设备操作和氧浓度调节对系统的影响。
因此,厌氧氨氧化技术对水力冲击、温度变化等较为鲁棒,有利于提高系统的稳定性。
3. 体积占地厌氧氨氧化技术相比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技术体积占地更小。
由于不需要硝化池和反硝化池,厌氧氨氧化技术能够通过提高氨氮浓度的控制来减少处理设备的体积,节省了系统所需的占地面积。
三、厌氧氨氧化的应用进展厌氧氨氧化技术已经在城市污水脱氮处理中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和应用进展。
1. 系统的优化与改进针对厌氧氨氧化技术的系统进行优化和改进是提高脱氮效率和稳定性的关键。
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中的运用

Vo 1 . 3 5, No . 9
2 0 1 7年 9月
中国资 源综合 利用 C h i n a R e s o u r c e s C o mp r e h e n s i v e U t i l i z a t i o n
0 综
述
厌氧氨氧化技术在污水处理工程 中的运用
t h e d e n i t r i i f c a t i o n t e c h n o l o g y . A n a e r o b i c A mmo n i a Ox i d a t i o n f A NAMMO X) t e c h n o l o y g t o ma i n t a i n l o w c o s t o n t h e b a s i s o f
Wh e n p e o p l e d e a l wi t h n i t r o g e n p o l l u t i o n ,n i t r i f c a t i o n —d e n i t r i i f c a t i o n i s s e l e c t e d i n t h e t r a d i t i o n a l t r e a t me n t p r o g r a m t o c o mp l e t e t h e d e n i t r i ic f a t i o n, wh i c h i s e a s y t o c a u s e s e c o n d a r y p o l l u t i o n, a n d t h e c o s t i s h i g h .I t i s i mp e r a t i v e t o o p t i mi z e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菌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引言:近年来,随着人口的增加和城市化的加剧,城市污水处理工程变得愈发重要。
污水中的氮污染物是造成水体富营养化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对氮污染的有效处理成为了探究的热点。
厌氧氨氧化菌(anammox)作为一种新型的脱氮微生物,具有高效、环保的特点,在污水处理领域中得到了广泛关注。
本文将重点探厌烦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及其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一、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厌氧氨氧化菌是一种特殊的微生物,它可以利用氨和硝态氮直接在厌氧条件下进行自养脱氮作用,产生氮气。
其脱氮反应的主要方程式如下:NH4+ + NO2- → N2 + 2H2O通过上述反应,厌氧氨氧化菌将氨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了高效的脱氮作用。
从反应的方程式来看,厌氧氨氧化菌在脱氮过程中产生了没有产物的优势,防止了传统的硝化/反硝化过程中产生的氮气转化为氧化亚氮的过程,有效节约了能源消耗。
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机理可以分为两个阶段:氨氧化和反硝化。
起首,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菌通过其特殊的内源胞器——亚细胞颗粒(anammoxosome)中的反应器,通过厌氧氨氧化过程将氨氧化为氮气和水。
其次,在厌氧氨氧化菌的亚细胞颗粒中,反硝化作用进一步转化硝态氮为氮气。
通过这两个阶段的反应,厌氧氨氧化菌可以高效地将氨和硝态氮转化为氮气,实现污水中氮的有效去除。
二、厌氧氨氧化菌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1. 优势与特点相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厌氧氨氧化菌具有以下优势与特点:(1)高效: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效率高于传统工艺,可以达到90%以上;(2)能源消耗低:由于厌氧氨氧化菌的脱氮反应不需要输入外源电子供体,因此能源消耗低于传统工艺;(3)占地面积小:接受厌氧氨氧化菌进行脱氮处理可以节约大量的处理设备和占地面积,尤其适合处理面积有限的城市污水处理厂;(4)适应性强:厌氧氨氧化菌对进水水质的适应性强,对COD、BOD等水质指标的影响较小。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在废水中的应用进展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在废水中的应用进展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在废水中的应用进展引言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工业与生活废水排放量剧增,污水处理成为了一项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
废水中的氨氮和硝酸盐氮是两种主要的污染物之一,它们对水体生态环境的破坏性极大。
传统处理方法中常采用硝化-反硝化工艺,但是该工艺存在能耗高、投资成本大和处理效果不佳等问题。
近年来,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引起了人们的关注,它在废水处理中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一、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简介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是指将硝酸盐氮在缺氧条件下转化为氮气的过程。
它与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不需要外部供氧,能够节约能源消耗。
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主要包括两个过程:即在厌氧条件下,利用硝酸盐氮作为电子受体,有机物作为电子供体进行反硝化反应;同时,在厌氧条件下,厌氧氨氧化细菌利用氨氮和硝酸盐氮合成亚硝酸盐氮,再由异化微生物进行反硝化反应。
该技术具有处理效果良好、运行稳定等优势。
二、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应用进展近年来,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废水处理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下面将从工艺改进、微生物群落研究、应用案例等方面进行介绍。
1. 工艺改进为了提高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研究人员进行了一系列的改进工作。
例如,进一步优化了反应器的结构和操作条件,提高了反应器内微生物的活性和代谢效率。
同时,添加适量的辅助电子供体和电子受体,有助于调控反应过程,提高氮去除效率。
2. 微生物群落研究微生物在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通过对微生物群落结构和功能的研究,可以深入了解厌氧氨氧化过程中的微生物代谢途径和相互关系,为工艺优化和稳定运行提供理论指导。
同时,通过基因测序技术和荧光原位杂交技术,可以鉴定和鉴定分离出新的厌氧氨氧化微生物。
3. 应用案例短程反硝化-厌氧氨氧化技术在实际废水处理中得到了广泛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新兴的废水处理技术,可以有效地去除含氮物质,并能够将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进而实现氨氧化作用。
这种处理技术主要基于好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基础上进行改进,具有较多的优点,例如占地面积小、硝化效率高、产生的污泥量少等。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在废水处理行业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并取得了显著的效果。
在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中,厌氧氨氧化的微生物反应器是关键设备。
一般采用的微生物反应器有:厌氧生物滤池、厌氧生物颗粒污泥反应器和厌氧氨氧化膜反应器。
这些反应器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良好的传质性能,能够提供适宜的环境条件,促进厌氧氨氧化反应的进行。
通过调节反应器中的温度、pH值和氧气浓度等因子,可以进一步优化反应条件,提高明胶制备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
当前,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已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研究人员发现,在不同的厌氧氨氧化反应器中,存在着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群落。
这些微生物有利于不同废水的处理,对厌氧氨氧化反应的稳定运行起到了重要作用。
研究人员利用分子生物学技术,对厌氧氨氧化微生物进行了进一步的鉴定和分离,并发现了一些新的微生物种群,这为深入了解和优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方法。
研究人员还通过改进和优化反应器的结构和工艺参数,提高了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处理效果和稳定性。
引入载体材料、调节曝气强度、提高温度等手段,使得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应对不同类型废水处理和提高氨氮去除效率方面具有更大的潜力。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非常有前景的废水处理技术,已经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研究。
未来,研究人员可以在继续深入了解厌氧氨氧化微生物群落的基础上,进一步改进和优化厌氧氨氧化工艺,提高其处理效果和稳定性,并拓宽其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随着人口和工业的不断增长,城市污水处理已成为当代社会中一个重要的环境问题。
然而,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往往存在处理效率低、污泥产量大等问题。
近年来,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以其高效、节能的特点,逐渐受到研究者和工程实践者的关注,并在实际应用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新兴的污水处理技术,其基本原理是利用厌氧细菌将污水中的氨氮转化为亚硝酸盐、亚硝酸盐再由硝化细菌转化为硝酸盐的过程。
与传统的厌氧处理工艺相比,厌氧氨氧化工艺具有一系列独特的优势。
首先,该工艺能够实现氨氮的高效去除,达到更严格的排放标准。
其次,厌氧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可以作为硝化反应的起始物质,减少硝化反应的能耗。
此外,由于厌氧氨氧化不需要供氧,节省了能源消耗,降低了运行成本。
在实际应用中,研究者们通过调节操作参数、选择合适的填料和菌群等手段,对厌氧氨氧化工艺进行了改进和优化。
关于操作参数的选择,温度、pH值、氧化还原电位等因素对工艺的影响较大。
一些研究表明,在适宜的温度范围内,厌氧氨氧化具有较高的活性,同时,酸碱度的控制也能提高氨氮的去除率和延长菌群的寿命。
填料的选择对工艺的效果也有一定的影响,一些研究采用具有较高比表面积和良好通气性的填料,如生物球、填料床等,以提高微生物附着和传质效果。
此外,不同类型的厌氧菌、厌氧细菌的寿命和菌种组成也影响了工艺的效果。
有研究表明,在厌氧氨氧化系统中引入亚硝酸还原菌,可以提高硝化过程中的亚硝酸盐利用效率。
现阶段,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尚存在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首先,工艺的生物反应器容积较大,设备占地面积较大,限制了其在城市污水处理厂的推广。
其次,操作参数的选择和菌种的寿命以及菌群组成等相关参数仍需进一步研究和优化。
此外,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处理垃圾渗滤液、农田污水等废水中的应用研究也亟待展开。
总结来看,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以其高效、节能的特点在实际应用中展现出了很大的潜力。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

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及其实际应用研究进展厌氧氨氧化(ANA)污水处理工艺是一种近年来备受关注的新型生物处理技术,它能够高效稳定地去除氨氮和有机物质,同时产生少量的污泥。
ANA工艺适用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如畜禽养殖废水、污水厂尾水等。
本文将对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原理、优势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厌氧氨氧化是一种厌氧微生物处理技术,其核心反应是厌氧氨氧化细菌(ANAOB)将氨氮氧化为亚硝酸盐。
这一反应利用了ANAOB与厌氧硝化细菌(ANAMMOX)的协同作用完成,其中ANAOB在氧化过程中产生的亚硝酸盐可被ANAMMOX菌利用产生氮气,从而将氨氮去除。
与传统的好氧氨氧化-硝化反硝化工艺相比,ANA工艺的优势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 节约能源与减少污泥产生:厌氧氨氧化过程无需供氧,因此能够节约大量的能源。
而且ANA工艺产生的污泥量只有传统工艺的十分之一左右,有助于减少后续的污泥处理成本。
2. 适用性广泛:ANA工艺对氨氮浓度的要求较低,适用于高氨氮废水的处理。
对于一些容易降解的有机物质,ANA工艺也具有一定的降解能力。
3. 反应器体积小:由于ANA工艺无需提供氧气,因此反应器体积相对较小,有利于降低设备占地面积。
在实际应用方面,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
对于ANAOB的筛选与富集方法进行了深入的研究。
通过不断优化培养基配方、调节环境条件等手段,已经成功地从自然环境中分离出了多种高效的ANAOB。
对ANA工艺中关键环节的优化也得到了大量的研究。
针对ANAOB和ANAMMOX菌种的共培养方法、反应器操作参数的调节等,研究人员不断探索优化ANA工艺效果的可能途径。
一些工程应用示范项目也开始建设,借助厌氧氨氧化工艺对实际废水进行处理和改造。
这些示范项目的建设和运行将为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工艺的推广应用提供有力支撑。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议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
[摘要]:加强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
本文作者结合多年来的工作经验,对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关键词]:厌氧氨氧化污水处理应用
中图分类号:u66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
随着现代化工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水体富营养化现象不断加剧,废水排放指标的不断严格,对污水处理中脱氮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在生物脱氮领域,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始终占有重要地位。
而在硝化阶段曝气、反硝化阶段投加有机碳源的需要,使该工艺在大力推行“节能减排”的今天显得不够经济高效。
因此,寻求低能耗、高效率的新型脱氮技术势在必行。
在众多新型生物脱氮工艺中,厌氧氨氧化(anaerobic ammonium oxidation,anammox)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节省外加碳源等显著优势,备受关注。
厌氧氨氧化现象于 1995 年在荷兰被发现并命名以来,很多学者利用实验室规模反应器通过接种不同的种泥成功富集了 anammox 菌,并对其特性进行多方面的研究。
但只有欧洲的一些国家和日本有了以厌氧氨氧化工艺为主的污水处理实际工程项目。
生物脱氮技术在近几十年来得到了飞速发展,并已广泛应用于生产实践中。
但在污水处理过程中,应用最多的依然是传统的生物脱氮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对于含氮废水,首先利用好氧的氨化细菌把水中的有机氮分解并转化成氨态的氮,再利用亚硝
化细菌(aob)和硝化细菌(nob)把氨(nh4+)氧化成亚硝态氮(no2-)和硝态氮(no3-),最后,这两种形态的氮素由反硝化菌(dnb)还原成氮气(n2),从而达到脱氮目的。
厌氧氨氧化是指一类微生物在厌氧条件下以亚硝酸盐为电子受体氧化铵盐,最终产生氮气的生物过程。
相比于传统脱氮工艺,具有能耗低、污泥产量少、节省外加碳源等显著优势,具体来讲,省掉了大约 60%的曝气、90%的污泥处理和运输以及 100%的有机碳,可以节省约 30%~40%氮去除率的总体成本,已经受到了众多的关注。
1厌氧氨氧化原理
厌氧氨氧化反应是由奥地利理论化学家engelbert broda在1977年根据反应的自由能计算而提出的。
后来在荷兰delft技术大学一个中试规模的反硝化流化床中发现了anammox工艺。
厌氧氨氧化是指在厌氧或缺氧条件下,微生物直接以nh4+作为电子供体,以no3-或no2-作为电子受体,将nh4+、no3-或no2-转变成n2的生物氧化过程。
反应方程式如下:
nh4++0.85o2→0.435n2+0.13n03-+1.3h2o+1.4h+ (1)anammox工艺在发生反硝化反应时不需外加碳源。
因为反应所产生的吉布斯自由能能够维持自养细菌的生长,这一现象是摩德尔等对使用硫化物作电子供体的流化床反应器中自养菌反硝化运行工
况进行仔细观测和研究发现的。
1)存在的问题。
厌氧氨氧化工艺启动缓慢,世界上第一座生产性装置的启动时间长达3.5年,过长的启动时间是其工程应用的重
大障碍。
厌氧氨氧化菌为自养菌,以co2为碳源,无需有机物,因此厌氧氨氧化工艺适于处理c/n值较低的含氮废水。
在大多数的实际废水中,有机物往往与氨氮共存,不利于厌氧氨氧化菌的生长。
厌氧氨氧化的基质为氨和亚硝酸盐,均具毒性,尤以亚硝酸盐毒性更大。
厌氧氨氧化工艺的运行稳定性是其工程应用必须解决的重大难题。
2)解决的方法。
研究证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启动过程依次呈现菌体自溶、活性迟滞、活性提高和活性稳定等4个阶段。
为此可采取如下控制对策:①在菌体自溶阶段,消除接种物中的残留有机物,控制反硝化所致的ph过高;②在活性迟滞阶段,将进水基质浓度控制在较低水平,避免基质的毒害作用;③在活性稳定阶段,兼顾高效眭和稳定性,将容积负荷控制在最高容积潜能的70%左右,避免反应器负荷过载。
研究发现,投加少量(体积比为2%)实验室培育的高活性厌氧氨氧化污泥,可有效缩短中试厌氧氨氧化反应器的启动时间。
2厌氧氨氧化在污水处理中的应用实例
目前对厌氧氨氧化开展的研究较多集中于理论方面,实际用于工业规模的运行装置还不多见。
目前主要有荷兰dem工业大学提出的sharon/anammox工艺及氧限制自养硝化反硝化oland工艺等。
1)sharon/anammox工艺。
该工艺是荷兰delft大学2001年开发的一种新型的脱氮工艺。
基本原理是在高温和极短的泥龄条件下将氨的氧化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利用缺氧条件下将氨的氧化
过程控制在亚硝化阶段,然后利用缺氧条件进行反硝化。
不需要污泥停留,只需要简单的连续流搅拌反应器。
无污泥停留,则水力停留时间(hrt)等于污泥停留时间(srt),控制hrt就可以控制srt,因此可以通过hrt达到冲洗硝化菌,积累氨氧化菌的作用。
sharon工艺的生化反应方程式为:
nh4++hco3-+0.75o2→0.5nh4++0.5no2-+co2+1.5h2o (2)anammox反应方程式为:
nh4++nh2-→n2↑+2h2o(3)
2)oland工艺。
oland工艺是1998年由比利时根特大学微生物生态实验室开发研制的,是部分硝化与厌氧氨氧化相耦联的生物脱氮反应系统。
该工艺的关键是控制d0值,使消化过程仅进行nh4+到氧化no2-为阶段,由于缺乏电子受体,由nh4+氧化产生no2-与剩余的nh4+形成n2。
oland工艺化学反应方程式:
0.5nh4++0.75o2→0.5no2-+0.5h2o+h+(4)
0.5nh4++0.5no2-→0.5n2+h2o (5)
nh4++0.75o2→0.5n2+1.5h2o+h+(6)
该工艺氧耗量小,比传统的硝化/反硝化工艺节省供氧62.5%,不需外加碳源,对总氮的去除效率相当高。
但目前存在的问题是在混合菌群体连续运行难以对氧和污泥的ph值进行良好的控制oland
工艺是在低氧浓度下实现亚硝酸盐积累,但是对悬浮系统低氧下活性污泥易解体和发生丝状膨胀,因此处理效果有待于进一步研究。
3.发展前景
厌氧氨氧化工艺可实现对氨氮和亚硝态氮的同时去除,具有很高的工程应用价值。
在荷兰、丹麦、日本等国,该工艺已成功用于消化污泥压滤液、马铃薯加工废水以及渗滤液等废水的脱氮处理。
但是,厌氧氨氧化菌生长缓慢,细胞产率低,对环境条件敏感,导致厌氧氨氧化工艺的工程应用推进缓慢。
目前,厌氧氨氧化工艺在国外仅限处理污泥上清液,在国内尚处在试验阶段。
鉴于厌氧氨氧化工艺的优点,节约碳源,节约能源,尤其是与sharon工艺的结合是实现自氧脱氮的有效途径,使高氨氮、高碳源废水处理更加有效,成本更低。
因此,这种新的工艺是今后的重点研究方向,但这方面在国内已经开始了研究工作,加强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合作,从工程应用、生态及微生物学等方面进行研究,使得对厌氧氨氧化的研究有所突破,使其研究和应用在废水处理领域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参考文献
[1]国家环保局.生物脱氮技术[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
社,1992.
[2]张树德,曹目凭.厌氧氨氧化脱氮新技术及特点[j].河北理工学院学报,2006,28(4):130-134.
[3]叶建锋.废水生物脱氮处理新技术[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6,90-96.。